第九章--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案例分析(5篇)

第一篇:第九章--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案例分析

       南都公益基金会:有限资金调动百倍的资源

       南都公益基金会(英文名:Narada Foundation,以下简称“南都基金会”)成立于2022年5月11日。南都基金会是一家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民政部。南都基金会原始基金1亿元人民币,来源于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基金会的使命是支持民间公益,即:南都基金会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资助优秀公益项目,推动民间组织的社会创新,促进社会平等和谐。

       2022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远在上海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永光代表基金会在地震刚刚发生之后就说出了一番振聋发聩,激励人心的话语:“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中国优秀的民间组织,然而在灾后重建中,没有你的声音,没有你的贡献,你又怎么向历史交代!”南都公益基金会也正是以此为激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灾后重建中有所作为。

       2022年5月13日,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南都公益基金会联络部分民间组织,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的宗旨为:根据民间组织自身特点和优势,独立行动,联合公告,配合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5月15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决定紧急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据徐永光介绍,南都公益基金会想通过资助项目的目标导向,积极、稳妥、有效地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5月19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NPO信息咨询中心等,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并在成都设立联络处,制定了“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资助管理制度》、《申请指南》和《申请模版》。该项目明确资助对象为在中国大陆注册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民间公益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服务机构;对于与政府合作的项目,优先予以资助。紧接着,南都公益基金会3次派出人员到灾区进行NGO灾后重建需求调查,并于6月20日在成都召开NGO灾后重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徐永光提出NGO灾后重建项目应注重3个要素:一是政府支持。应注意保持NGO灾后重建项目与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目标的一致性,优先选择政府需要的项目。二是受灾群众需求。受灾群众利益是NGO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根据不同阶段需求的变化,为灾区群众提供政府难以提供的差异性服务和帮助。三是社会关注。因为社会关注是获取社会支持、进行资源动员的根本条件。

       南都基金会收到资助申请和批准的项目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儿童救助、法律援助、家庭重建、教育、社区建设、生产自救、心理关爱、信息平台、研究培训咨询、环境保护、医疗、志愿服务、老人救助等。其中,灾区帐篷图书馆项目,是名为“多背一公斤”的公益组织实施的,该项目为灾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图书、阅读交流和其他文体活动,当地也来了不少志愿者,有些志愿者自己就是受灾群众,仍然抽空轮流为孩子们服务;农家女与四川广安

       市妇联合作举办了防疫员培训班;百场赈灾公益电影放映,是南都公益基金会与四川当地的数字电影院线合作的项目,为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放映100场公益电影,帮助他们安定情绪;千秋助读行动,是名为“天下溪”的公益组织申请的项目,通过提供少儿经典读物、连环画、玩具等来帮助儿童舒解紧张的情绪,获得心灵的滋养。该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只资助了5万元,但他们在全国筹集了价值五六百万元的儿童书籍,开办了50个流动图书馆。

       此外,还有5•12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护培训项目,由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负责在灾区招聘农村适龄妇女和青年待业人员,并提供专业培训,使其初步掌握照护伤残老人的专业护理技能后持证上岗,实现了当地就业,既为党和政府分忧,又为家庭、社区及社会解难,还造福于广大灾区老人。“心+芯”震后心理支持计划,由中国记协、北京成长家文化机构负责实施,通过心理支持与辅导,为赴地震灾区的新闻工和从事救援救助工作的NGO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减轻创伤性压力。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由四川省大邑县养兔协会实施,它在5个重灾村开展生产自救项目,帮助村民组建生产互助小组、制定灾后家庭自救发展计划、提高生产技能、促进社区互助,使其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实现受灾农户自救和受灾社区可持续发展。

       案例思考:

       1、南都公益基金会的公共责任是如何在此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2、南都公益基金会是如何对其参与“抗震救灾”的工作实效进行控制的?

       3、如果你是第三方评估机构,你准备如何对南都公益基金会此次工作进行评估?

       4、如果你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领导,你准备如何对本基金会的此次工作进行自我评

       估?

       案例评析:

       1、首先,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基金会的领导表明社会责任。其次,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南都公益基金会联络部分民间组织,并发表申明。再次,紧急安排专项资金,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最后,制定了“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资助管理制度》、《申请指南》和《申请模版》。此外,派出人员到灾区进行NGO灾后重建需求调查,2、第一,明确每一项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职责和目的。第二,通过召开座谈会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各方面的工作信息。第三,对援救对象进行适时调查。

       3、一方面,设置围绕“抗震救灾”工作的相应评估指标。另一方面,结合指标对每项工作进行评估。

       4、第一,工作人员提交个人工作评估报告。第二,各地(各部门)提交“抗震救灾”工作的评估报告。第三,各项目负责人提交工作评估报告。

第二篇:非营利组织分析

       一、组织机构名称及地址(网址)? 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

       二、该组织的组织结构设置情况如何? 协会组织机构: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下设五部门、一中心(办公室、援建部、阅读指导部、计财部、会员部、配送中心)

       三、该组织的使命与愿景如何?

       使命:为广大贫困地区学校、农村募集图书,发动志愿者参与知道有效的读书方式,组织有益的读书交流活动,在城乡之间搭起学习、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愿景:倡导知识助学,共享读书快乐,构建书香社会

       四、该组织的人员配备情况如何?是否有招募志愿者?如有,招募条件如何?对志愿者的管理情况如何?

       顾

       问:林 逸(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名誉会长:谢先文(原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王耀华(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会

       长:吴纪宗(原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

       副会长 :郭荣辉(福建省关工委副主任、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原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王少昆(原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林景华(原福建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

       梁茂淦(原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兰德明(三明市关工委主任、原三明市委副书记)

       孙绍振(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黄 旭(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

       林 斌(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

       吴永禄(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秘 书 长 :吴永禄 常务副秘书长:洪燕青

       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经常与社会、高校等的相关志愿者团队合作开展活动,但是协会自身并没有招募志愿者,没有关于志愿者注册的相关说明。

       五、该组织用何种方法筹措资金?

       1、会费。协会的会员缴纳会费,作为组织开展活动的经费的一部分;

       2、捐赠和赞助。通过协会公布的公益账号,获得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赞助;

       3、政府资助。政府对协会的工作非常重视,会给与一定的资助;

       4、利息。协会在银行的账户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虽说数目很少,但也可以聚少成多。

       六、该组织的营销策略如何?

       1、协会定位。协会成立之初,便以“倡导知识助学 共享读书快乐 构建书香社会”为宗旨,利用出版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家庭的图书文化资源,为广大贫困地区学校、农村和社区募集图书,发动志愿者参与指导有效的读书方式,组织有益的读书交流活动,在城乡之间搭起学习、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协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都很明确,所开展的活动目的也很明确。

       2、协会宣传推广。协会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推广协会所开展的活动,一来可以提高协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谐度,有利于协会的发展壮大,以便可以不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输送更多的优秀、有营养的书籍给需要的人;同时有利于社会爱心人士对协会的了解、知晓、支持、监督,有利于协会的改善、发展,同时有利于社会人士向该协会申请帮助等,这些都符合协会创办的宗旨和使命。

       3、协会公共关系。主要分为与政府机构、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和普通公众的关系。协会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在公众心目中树立正面、良好等对协会有利的形象,有利于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协会今后的发展;同时协会与政府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加强联系,政府机构包括组织宣传部、文化厅等,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包括相关志愿者团队、兄弟读书援助会等,通过密切联系、沟通,有利于相关合作活动的开展,扩大活动以及机构的影响度。

       4、协会服务。协会通过自身的调查访问、资料搜集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提示,对需要书籍的人群提供书籍服务,同时,不断在扩宽书籍的来源渠道、增加书籍覆盖面、促进书籍多样化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七、你对该组织的发展有何建议或参访心得(1500字左右)?

       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于2022年成立,已走过六个年头,协会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通过对协会的参访、资料的收集,针对协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制度。

       ①志愿者制度。协会经常与志愿者团队进行合作,开展相关活动。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加强与各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例如,志愿者承担的任务是多样化的,就导致志愿者不太可能在承办的活动结束之后,继续进行相关的活动,同样的,在协会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不太可能主动宣传跟读书、援助有关的事情,也不太可能努力去塑造一种读书的气氛。但是也有改善的方法;招募属于自己的志愿者。协会拥有自己的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得志愿者不仅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宣传与读书、援助有关的事情,同时,在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也会主动宣传,主动在周边创造良好的读书的气氛。

       ②期待捐赠的学校。在协会的制度中,只有已捐助的学校的反馈信息,但是并没有在某些空间或者版块有关于期待捐助的学校的信息。协会可以在办公地点、官方网站或者透过其他方式,公布需要捐助的学校的名单,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援建,同时也鼓励通过协会这个平台,聚少成多,通过大家的力量进行捐赠援建。当然,这需要协会扩充信息来源渠道,开放信息交流平台。

       2、组织机构。协会秘书处共设有五个部门,其中的办公室、计财处、会员部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但是援建部和活动部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工,不细致的分工容易导致责任不明,以致工作开展遇阻,同时不利于先进经验的学习交流。有鉴于此,建议对援建部和活动部进行细致分工,或者将两个部门合二为一,进行精细化管理,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

       3、活动开展。

       ①从协会开展过的诸多援建、捐赠活动中可以看出,协会更注重于援建、捐赠的物质,而忽略了对读书这项活动的推广,忽略了援建、捐赠活动的精神所在,协会开展的活动,应更注重于对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内涵的宣传,使得捐赠的书能被真正的读到,书中的所传达的知识能被吸收,以提高活动的效益性,赋予活动更多的内涵。

       ②协会开展的活动,除了援建、捐赠,还可以举办另类宣传读书精神的活动,鼓舞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塑造八闽全民读书的好风气。概括的说,就是赋予活动更多的文化气息,提高活动的效益性、渲染性,让人们在闲暇之余能够拿起一本书,或者在繁忙之中也挤出一点时间学习。

       4、网站建设。

       ①添加“期待捐助的学校”一栏。通过获取的信息,将需要捐助的学校以及期待捐助的学校名单在网站给定的栏目中列出,使得捐助活动更及时、更有力、更具时效。

       ②添加“电子书库”一栏。纸质的书籍更具历史的味道,更具书香味,但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来不及、没有空间在身边放一本书,以便阅读学习,而电子书可以储存在人们每天必带的手机、电脑里,可以随时供人们阅读学习。因此,如果协会网站能提供电子书,有助于丰富协会的资助方式、促进读书精神的宣传、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益。

       ③信息的更新。从协会以往举办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协会有自己的常规活动,可能还有协会的特色活动,但是在网页上并没有显示出来,即便是常规性的活动,也没有显示出来。这涉及到网站信息更新的问题。信息更新的效益不言而喻,要注重在网站上更新活动信息。④网站交流平台。建立网站交流平台,网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对网站建设提出自己的真心的建议,通过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息的提供、核实、反馈等,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也有利于协会的改善和长期发展。

       5、资源获取。①资金。充足的资金是协会运行、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同时,充足的资金有利于协会制度、组织机构等的改善、更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好的书籍、提供更好的服务等,因此协会要有充足的资金。前面提到协会资金来源有多种途径,多途径不代表资金有保证,因此协会仍要通过各种方法保证资金不断流,同时,也要注意拓宽其他资金来源渠道。②书籍。书籍分纸质和电子书籍。纸质书籍可以通过捐赠、协会购买、协会印刷等方式获得,电子书籍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纸质书籍录入等方式获得,但是协会不能止步于此,应拓宽书籍获取的渠道和方式,以保证书籍的获取,同时尽量降低获取成本,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③信息来源。协会可以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社会人士反馈等方式获得有关需要捐助学校的信息,也可以获得学校关于捐赠后的反馈,但是这些方式都具有延迟性,协会可以开通网站交流平台,及时获取了解这些信息,当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

       6、会刊。协会可以通过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活动、塑造读书文化,但是假如协会有属于自己的会刊,将协会的活动、宗旨、目标等进行全方位报道宣传,取得的效果会比借助第三方媒介更有效果。

第三篇: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修订)

       【案例分析】

       资料1:我国非营利组织法规情况 1988年,《基金会管理办法》(国务院); 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 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 2022年,《基金会管理条例》;

       2022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2022年,《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民政部);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率的变化;

       2022年,《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民政部);

       2022年,《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对社会团体取得“税前扣除”资格的条件的规定。

       资料2: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

       2022年6月22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炫耀自己“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而且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结果招致网上无数的板砖和口水。一时之间,中国红十字会的红色徽标,成为了舆论攻击的靶心,将中国红十字会拉进了舆论的旋涡。这场质疑的风暴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以下简称“商红会”)与多家公司的关联,红十字会与商红会理不清,扯不明的商业运作关系,逐渐演化到对红十字会这一官办慈善组织本身的反思。中国红十字会是人道救助组织,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在全国有个32省级分会、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95000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还拥有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铁路系统红十字会,是中国最大的人道慈善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三救”救灾、救护、救助和“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公益慈善事业成为各国红十字会行使的主要职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入国际上的现代基金会管理机制。1994年,中国红十字会直属基金——红十字基金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但红十字总会原有的公募资格和公募牌照资源并没有被同时取消。由此,就出现了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基金会两个具有独立公募资格的组织。

       一手垄断权力,一手与商业结盟,将商业与公益混在一起既有政府的财政拨款,又有民间劝募的善款,中国红十字会创造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运营模式。商红会商业化运作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其十年来没有进行社团登记、没有进行财务审计的事实被曝光。

       此外,红十字会款项的去向透明度也经常受到公众质疑。除了过度的商业运作之外,红十字会近年来也被媒体曝光“开豪车”、“住豪房”、“天价餐费”、“天价帐篷”、“公款购物”等事件,审计署也曾发布审计报告,称红十字会数百万金额存在问题。

       资料3: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卢美美事件”

       2022年8月,一个名为卢星宇的24岁女孩在网上火速蹿红,风头甚至超过郭美美,被网友称为“卢美美”,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拖入舆论漩涡之中。卢星宇微博的身份是“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秘书长”。“中非希望工程”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计划在10年内为非洲捐建1000所希望小学,耗用资金约为20亿元人民币。

       不过,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一方面以慈善名义举办各项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旗下的天九儒商集团收取高额会费。很多人质疑,高举公益慈善旗帜的“中非希望工程”是在慈善开路,商务跟进,为会员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品牌支持与合作捷径,是另一个以商业利益“绑架”慈善公益的案例。而且,在中非希望工程的章程中明文规定,管理方有权从善款中提取10%的行政管理费用。然而,不论在中非希望工程网站还是中国青基会网站,都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项目捐赠资金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社会公众无从了解巨额管理费用的去处和具体用途。

       案例讨论:

       结合案例资料内容与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规,尤其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有关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相关规定,分析:①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②应怎样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内容及信息披露进行规范;③可从哪些方面提高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

       个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制作PPT对分析报告内容进行阐述,课堂演示、讨论。

       案例分析报告

       15会计专硕(1)班 张 奥 20***1 “郭美美事件”和“卢美美事件”反映出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违反了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中有关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相关规定。针对这两个典型的事件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中产生问题和原因以及相关建议。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问题。下面来具体探讨分析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几个有问题的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财务信息质量较低

       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目前普遍比较随意,可靠和可比性较差,信息的披露都不具备最基本的公开、完整和透明,存在周期长、没有良好的效率等突出问题,更别说对捐赠人有所相关的反馈信息了。也无法很好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管理层是否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一些法规的制定,在针对披露的时候没有强制性,导致提供的信息普遍都比较随意。

       (二)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

       尽管法规、制度两者都约束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可实际上,材料中的两个组织并未严格按照规定去作相关披露。披露的会计信息量极度缺乏,公众很在意的财务信息披露量实在太少,比如红十字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关善款去向问题等等,甚至相关审计报告都无从查证。

       (三)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

       根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表明中国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整体水平很低,其中财务信息最不透明。案例材料中的两个组织都存在这种问题,不愿透露最基本的财务信息和项目信息,捐赠者无法了解捐款的款项到底去了哪里,更无从得知其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目前披露的财务信息只是则从对总数的说明,而缺乏具体的明细信息,使得使用者无法了解其组织的实际运作,严重降低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

       (四)第三方信息披露平台不完备

       第三方信息披露平台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仍有不完善的地方:首先,财务信息的披露有着一定的“过滤”等表面问题。其次,虽然基金会中心网推出了中基透明指数(FTI)及透明度排名,但是目前 FTI 只能反映对量的衡量,不能反映质的衡量,并不能称作第三方评估机构,仍存在问题。

       我认为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产生原因: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法规不健全

       目前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都分别出台了《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办法》,其中都对信息披露作出了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比较笼统、零散,缺少程序实体性规范,没有可操作性。其他法规制度也是如此,比如《基金会管理条例》也只是组织要求募捐,而对之后相关的详细活动计划以及资金使用计划并没有积极实施,且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并不具很大约束力。而我国红十字基金会则单独遵循《红十字会法》,不受《基金会管理条例》约束。这些都在说明,现今的法律法规特别杂乱,更别说去用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统一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

       (二)缺乏统一的财务报告模式

       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执行标准不一,提供的信息不一,报告格式也不相同。并且,财务报告模式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相当缺乏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模式,所以就会出现很多的社会上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它们大多数都不是很清楚哪些信息需要去披露,哪些信息又不需要去披露,诸多类似于这样的矛盾问题对许许多多想通过提高信息披露度来提升组织公信力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讲,都产生了特别大的困惑,而这样的情形恰恰又给那些信息披露度相当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很好的逃避和推辞的借口。

       (三)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

       只有合适的信息披露平台才能保证信息披露对象能够接受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披露的全部信息。但是,当前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都还特别地缺乏权威以及系统的信息披露渠道,而唯独只有基金会是以基金会中心网为所谓的有代表性的披露平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效果也并不太理想,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即使有大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一直在披露着相关的会计信息,但披露的都太过分散、内容也不是特别完善。

       (四)信息披露外部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和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都还比较薄弱。政府是一个很庞杂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了多元化的主体局面,这种局面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监督主体的局面。政府对信息管制约束也受到成本的制约,包括组织成本、监督成本、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等。公众和社交媒介是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两个主要监督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却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因为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还比较薄弱,意识也不强,即使相关规定保证了公民的监督权。

       第三方评估机制缺乏独立性也是信息披露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民间非营利组织要想成为健全、公开、透明的社会组织,摆脱信任危机,提高公信力,必须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五)缺少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大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负责的都是关于公益或慈善的活动。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所出现的行业相关问题,就不单单只是会影响整个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公众的信任,缺乏内部自我约束,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便会丧失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不利于其长久发展。

       二、应怎样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内容及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一)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

       政府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逐渐从直接管理过渡到间接管理, 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收集、认证、监控和执行能力,加强执法、监督和投诉受理的职能,从根本上遏制营利组织营私舞弊等现象。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从事的商业活动,必须加以限制和监管,尤其限制其从事高风险的营利活动,规避投资风险,从而保障组织将资金用于完成使命,防止个人挪用组织资金进行商业运营。在我国,很多非营利组织通过建立附属机构从事商业活动比如说红十字会下面成立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商业活动可以独立于组织的资产,不过也容易导致组织对其监管不力,信息不透明。因而政府应当制定单独的规则,保证非营利组织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如实地进行记录,并实施全面监管。

       (二)建立行业监管和第三方监督体系

       在我国经济管理领域,已经形成了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管理的思路。同样,行业协会作为行业协调、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政策工具,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也具有重要意义。依靠自身力量在非营利组织行业间相互监督,可以有效地节约监督成本在行业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基础上,通过谈判机制处理各种冲突,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通过讨论和妥协确定具体的约束标准,并互相监督,保持团队的整体行动。行业认同和行业称道是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最好表现。

       (三)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与问责

       首先,加强舆论监督,加强新闻和舆论监督,这是对非营利组织实施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新闻媒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宣传政策法律,倡导公民意识,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理念,反映慈善需求,宣扬慈善人物,报道慈善成果,披露财务信息,代表公利益,并进行舆论监督;其次,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与问责,非营利组织接受社会捐赠资金,享受政府免税政策,其运营和管理必须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利益,并接受社会监督和问责。监督与问责机制的基础是保证信息的可获得性。根据《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的规定,基金会应当保证捐赠人和社会公众能够快捷、方便地查阅或者复制公布的信息资料;最后,建立良好的慈善环境,媒体和网络形成信息共享与互动,可以使捐赠行为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更加精细化。因而,媒体如何转变成社会良知和公正公改进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建议开的讨论平台,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可从哪些方面提高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质量

       面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由于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和不透明,社会公众开始质疑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公信力。我们迫切需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一)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体制改革

       制度上的缺失会大大地降低人们参与慈善公益的积极性和热情,产品和服务 的公益性使得非营利组织缺少竞争性的市场进行客观地评价,因而需要比企业更 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

       有效的治理是非营利组织追求卓越、不断发展的源泉。如果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依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而不是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那么其可持续发展缺乏制度保障。对红十字会和的问责风暴虽然在短期内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公募基金会的捐赠热情,但同时也会促进基金会进行转型,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自我形成问责机制,保证组织信息的透明度。

       (三)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模式

       非营利组织的受益人不仅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能力缺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陷,而且缺乏维权意识,他们对服务的期望值偏低而满意度偏高,监督力量更是渺小。由于监督不到位,助长了非营利组织的无效率和腐败行为。与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管理不透明,缺少商业领域中的强制性责任机制,只有暴露出重大问题才能知晓其内幕。非营利组织产权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和社会对其监管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由于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通常有权享受特殊的利益比如税收优惠,因而理应受到特别的监管,以确保组织高效、负责地完成其社会使命。政府应当依靠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一个基于问责、评估、参与、自律、互律框架下的多元化严格的社会监督体系,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共同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保护和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四)拓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

       要解决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短缺的难题,就要积极拓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并建立有效措施,吸引志愿者为组织提供服务。

       (五)规范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要建立健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目标是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组织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制定统一的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准则、建立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指南、规范非营利组织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建立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披露的渠道、建立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

第四篇: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2000/10/8

       从文献来看,企业(营利组织)是管理理论的开发者与实践者(应用者),好似管 理理论与技巧全部来自通用汽车、通用电器(GE)、IBM、微软...等公司,事实上这 是很大的误解;管理在非企业(非营利组织)的应用一点都不逊於企业,若非管理应 用得当,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不会如此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每两位美国成人至 少有一位是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成员,非营利组织提供一千万份的全职工作,至少有八 千万美国成年人为非营利组织担任义工,他们平均每星期花将近五个小时,为一家或 数家非营利组织服务。

       台湾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宗教性社团、民间慈善组织、基金、学校...,若加上未 向政府办理登记的社团,为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数绝对超过企业组织,其数量也相当 可观。

       虽然台湾有不少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相互挂勾,成为政府组织的外围组织,而以 政府预算的挹注、补贴为生;也有不少非营利组织被少数人或财团操控,作为敛财或 逃税的工具,导致非营利组织似乎给人乌烟瘴气的形象,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的组织 与管理受到非常大的赞赏。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1992)就是非常称颂非营利组织的学者,他甚至认为企业 组织应该向非营利组织学习,他说:「非营利组织正跻身美国的管理领袖,在效能 上,非营利组织早已在推行大多数美国企业还只挂在囗头上的主张。在提振知识工作 者的生产力方面,非营利组织是真正的先驱,由其拟定的方针及实践行动,是明日企 业必须学习的。」

       Bartlette & Ghoshal(1996)认为许多营利事业组织的管理长使得员工「把半数 的工作能力留在停车场」,他们把员工下班回家後,仍有很多精力去叁加公益慈善组 织、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私人投资、政党...等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而且活动量远比 公司的工作量多出数倍,视为「企业」的失败,员工如果「管理」能够使员工将投入 私事及公共事务的高效率、热诚,转为公司效力,公司的获利将一呜惊人。

       一般人认为非营利组织致力於行善,并不善於组织与管理,事实正好相反,非营利 组织比营利组织更重视管理。许多非营利组织能将组织的使命定义得非常清楚,正是 成功之道,因而组织能界定达成重大目标的策略,并将焦点投注於行动,更有效地创 造一个有纪律、具生产力的组织。

       台湾最熟悉的例子是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发宏愿在花莲盖慈济医院,目标非常清 楚,她不是善心意图的模糊声明,而是很具体且能力行的实践指标,给予信徒或义工 很明确意涵的目标,能激发成就热忱,让每一个人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并从工作中找 到激励与考核,这些都是组织设计的第一步:从有意义的工作内涵开始,正确的开始 就立下正确的组织原则--

       ● 因事设人,而非因人设事(从组织外部找工作,不是在组织内部创造工作)。● 工作目标结构就是组织结构。

       ● 组织为达成目标(理想)而存在(花莲慈济医院盖好後,义工全部解散)。● 人力的流动(加入或退出)不影响组织结构与工作目标。

       ● 绩效随时在组织内部「考核」。

第五篇:非营利组织

       非盈利组织基本属性非盈利、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盖性

       非营利组织或非牟利机构(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因此,今日社会中,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的局限性

       (1)非志愿性。许多国家的非赢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直接来源于政府,各种非赢利组织日益专业,许多工作人员不再是志愿者而是职业受薪者,成为类似的职业官僚,志愿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2)非独立性。由于志愿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或企业捐赠时,非赢利组织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受资助者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

       (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不能有效地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成为准政府组织。

       (4)腐败问题。由于一些大型非赢利组织决策的非公开性和非民主性,使得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腐败和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