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

第一篇: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

       复习要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P3)

       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P3)

       1、生境(生物的生活环境):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P6)

       2、生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P12)

       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P12)

       4、种群:在一定是空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P17)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

       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位置。(P22)

       7、群落: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24)

       8、群落的特征:a)群落中的优势种;b)群落的物种多样性;c)群落的种间关联性;d)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e)群落的稳定性。(P25-26)

       9、生态系统:生态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P29)

       1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

       1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

       1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P42)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生态学的创始人:帕克(P46)

       2、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城市生态学市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P46)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P65)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P73-78)

       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开发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1、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循环、信息传递。(P84-99)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P108-120)

       a)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c)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d)用水短缺和水污染;

       e)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

       f)城乡生态问题严重。

       第六章:城市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概念: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P135)

       2、城市生态规划的定义: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浮躁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所进行的规划。(P137)

       3、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P138)

       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P139)

       5、城市生态规划步骤:(P141)

       第七章: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市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P157)

       2、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P1578-158)

       A)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B)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C)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D)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

       E)高质量的人文环境;

       F)高水平的管理功能。

       3、城市生态建设的内容:(P159-161)

       A)确定人口适宜容量;

       B)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

       C)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

       D)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

       E)防治城市污染;

       F)保护城市生物;

       G)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章:环境概论

       1、环境的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P194)

       2、全球十大环境问题:(P200-203)

       A)臭氧层耗损

       B)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

       C)酸沉降危害加剧

       D)生态系统简化

       E)森林锐减

       F)土壤退化

       G)淡水资源危机

       H)海洋环境污染

       I)固体废物污染

       J)有毒化学品污染

       3、中国的环境问题:(P203-210)

       4、环境污染:(P210)

       1、城市环境基本概念: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P228)

       2、城市环境效应:(P230-233)

       3、城市环境容量:

       概念: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影响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城市环境容量若干类型:城市人口容量;城市自然环境容量(P234-241)

       第十二章: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环境质量的概念:是指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P307)

       2、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P307)

       3、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内容:(P308-310)

       A)城市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

       B)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C)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D)环境污染生态效益的调查

       E)环境质量研究

       F)污染原因及其危害分析

       G)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4、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A)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

       B)区域开发的环境质量评价

       C)战略性环境质量评价

       1、层次:宏观规划;专项规划。(P345-347)

       2、城市环境区划:(P360)

       3、土地适宜度分析:(P361)

       4、生态适宜度分析:(P363)

       5、城市环境规划的步骤与内容:(P382)

第二篇:城市环境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部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全球变化: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生在地球系统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Gaia假说:英国大气学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势及大气的气体构成等是由生命活动所控制并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得地球环境维持在适合于生物生存的状态。,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不同环境中生物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城市环境生态学:用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城市的学科

       城市生态位:在城市群的背景下,城市生命体从其城市群所在区域中所能获得的各种自然资源、生产资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综合,包括各种资本或资源的数量和类型及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化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城市生态建设: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

       生态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城市人口承载力:该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API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 PM10: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COD: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COD

       城市气候:在城市受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局地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水体自净作用: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氧气充足的水体中,存在着水体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用地范围内全部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二、简答题

       1、城市生态系统如何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15.城市生态规划原则有哪些?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社会

       2.城市环境的主要特点。

       1.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 2.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3.城市环境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性多源污染 4.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3.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4.你认为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有那些?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

       6.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有哪些?水温、色度、浊度、电导率、透明度、残渣、矿化度、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

       7.固体废物有哪几种处置方法?预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分类,热处理

       8.噪声污染有何特点?分散的 暂时

       9.城市气候的主要特点。日照偏少、气温偏高和风速减小

       10.简述城市火灾的预防措施。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用完后要随手关闭阀门。正确用电

       11.简述减少城市高温灾害的对策。建立高循环、产量的人工生态系统,比如城市农业、湿地生态系统

       12.城市植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城市绿化尽量考虑栽植当地的乡土树种或成功栽植经验的树种,引种时因考虑海拔、年积温、降雨等多方面因素,避免低海拔树往高海拔引种、东部往西部引种、南方往北方引种.14.城市景观有哪些主要特征?复合性 历史性 地方性

       三、问答题: 1.什么叫生态平衡? 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砍伐森林,过度捕杀,汽车尾气,导致泥石流,沙尘暴,动植物灭绝,温室效应试列举你熟知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

       2.为什么说酸雨对地球生物的生存有威胁?酸雨使地面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金属量也增高,饮用这种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鱼类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酸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一方面是通过湖水PH值降低导致鱼类死亡,另一方面是由酸雨侵渍了土壤,侵蚀了矿物,如何控制酸雨的发生?使用低硫酸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 烟道脱硫脱氮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3.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可称为多效应原理。第二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第三定律我们所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

       试举1-2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篇: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类型:1)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 :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3、简述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调节方式。

       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物种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调节方式: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4、简述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6)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5、简述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

       6、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2)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3)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4)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6)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7)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7、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2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4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6)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9、城镇生态空间研究的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

       一般假设:1)结构性假设;2)耦合性假设;3)量子化假设

       基本原理:1)结构和功能原理;2)空间多样性原理;3)空间流动原理;4)空间变化原理;5)空间稳定原理

       10、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涵

       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11、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以及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内容:1)人口适宜容量规划;2)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3)环境污染防治规划;4)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5)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原则:自然原则(自然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13、简述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1)制定规划研究的目标;2)区域资料的生态细目与生态分析;3)区域的适宜度分析;4)方案选择;5)方案实施;6)执行规划;7)评价规划的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14、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耗损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酸沉降危害加剧4)生态系统简化5)森林锐减6)土壤退化7)淡水资源危机8)海洋环境污染9)固体废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 产生根源:

       16、简述土壤污染种类

       1)重金属污染;2)有机物和无机盐;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农药和化肥污染

       17、简述城市环境特点

       1)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城市环境的限制众多,矛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对脆弱;6)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的影响大

       18、简述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中的微生物

       19、简述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 20、简述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4)发展植物净化

       21、简述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5)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饮用水的污染去除;7)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22、简述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小区覆盖率

       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它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24、城市中生物系统与人工物质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

       25、城市中环境资源系统与能源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P67)

       26、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哪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开放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27、简述现代环境问题特征及中国现存环境问题,结合熟悉区域,论述该区域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问题特征: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2)环境问题的综合化;3)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4)环境问题的社会化;5)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中国环境问题:

       1全球范围环境问题:1)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长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3)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贫乏;4)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各类污染严重

       2沿海地区环境问题:1)酸雨加剧;2)赤潮猛增;3)乡镇企业污染加重;4)人地矛盾尖锐;5)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28、简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谈谈看法

       问题:

       ①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③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④用水短缺和水污染、⑤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⑥乡镇问题严重

       策略:通过集中供热、燃气花、型煤化、地面绿化、道路硬化和创建烟尘控制区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采取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截流、回用、引水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通过建设噪声达标区促进了噪声污染控制。

       29、论述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如何进行总体分析(304)

       ①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② 气污染治理工程队水体的污染、③ 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④ 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⑤ 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⑥ 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

       30、城市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有哪些基本内容?列举2个生态破坏的例子。

       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基本内容:①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②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价

第四篇: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资环专业2022007班

       202200727 彭直刚

       摘要: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在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相互争夺城市空间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给城市留下足够数量、合理布局的绿地,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打好基础,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绿地;生态;环境绿化;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概念,标准及部分结构构建方法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是: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包括以下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城市建成区的绿地有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交通绿地、单位绿地以及一些零星的植物种植,由于这种绿地面积较小,又非常的分散,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不能保证给各种生物提供一个栖息的大环境。如果没有很好的绿地生态系统这个大环境,将很难达到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城市大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以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尤其是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使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以对自然资源的高度消费为特征,城市中的绿地急剧减少,加上城市区域原有的物种资源的流逝,将使城市逐步处于人口高度集中、自然资源匮乏的困难境地而直接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中的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园林部门与规划部门应该细致地编制好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绿地的布局,为城市留下足够的绿地,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整体, 覆盖整个城市行政辖区。我们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注意把自然生境的各个片断尽量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生境,同时与城市郊区及大自然连为一体,使各种生物能在其中自由的穿梭,少受人为干扰。要做好这一点,就应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贯彻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的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列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内容,改变城市绿化与郊区林业分而治之的局面,将城区内外的各种绿地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同时,重视城市景观生态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以整个城市辖区为造园空间,将城市中一些片断的隔离的绿地串联起来,同时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大环境绿化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其次,在城市建成区,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通过绿地点、线、面、垂、嵌、环相结合,充分利用河流、高压输电线路、铁路、道路和楔形绿地等,在城市各绿地斑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尤其在影响生物群体的重要地段和关键点修建绿色廊道和公园,建立城市生态绿色网络。尽量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结构的绿带宽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一样。

       总之,绿地系统应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改善生物群体的遗传交换条件,为生物群体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改善大气环境、水环境使之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态城市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他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

       二、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四、生态城市评价方法及研究重点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方法(urban metabolism method)、生态足迹法(Foot print method)、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模糊数学方法(fuzzy method)、单指标评价(individual indicator assessment)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等。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

       根据城市化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应当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探索,特别是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二,扩大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即从单一的城市为对象的研究,转变为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和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研究。

       第三,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

       第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的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令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

       城市生态学论文

       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班级:资环专业05级7班

       学号:202200727 姓名:彭直刚

第五篇: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合理,高效,可持续运作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同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生态的合理有序循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了解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分析其内在的关系,来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1.引言: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市的问题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出现。如何建造一个适宜人类居住而又符合社会发展的城市是当代人探索的目的。城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要如何融合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

       2.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的关系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之间都有着许多相同的因素,1.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城市,区域的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它们的媒介都要对于城市乃至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历史以及自然条件的深入了解。

       同时它们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1.原则,城市生态学比较注重对于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是以不危及下一代为前提。而城市规划比较侧重城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研究对象不同,城市生态学是以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为研究对象。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历史沿革为基础,对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的研究。

       3.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就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定义,即在不危及子孙后代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发展需求的一个城市系统。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一对因子。要实现这一城市系统就要对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很好的结合并且有效地讲去理论运用到城市系统中。

       3.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要在城市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城市的发展必定会消耗自然环境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在设计思想及实践中应充分体现生态学思维,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及方法,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对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的良好生态维持能力。

       3.1.城市生态学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各个阶段应考虑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城市规划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方面,城市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有关。在当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多限于从用地经济性和区位、交通条件等方面考虑的所谓的“综合用地评价”,将城市用地划分为4大类用地,然后确定哪些用地可作为城市发展用地,但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和用地规模的确定很少考虑生态和环境的要求。为减少城市土地的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有必要对城市及周边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研究,以城市及周边土地的生态适宜能力来决定城市发展规模及土地开发模式。

       生态学法能用来了解和系统地表述一个和自然结合的规划,或者说将设计与自然结合起来,其生态规划思想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方法的核心是对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性能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以使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及人类其它活动与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在研究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问题时指出,应从自然的持续性来考虑土地利用,即在开发土地资源过程中,应根据自然资源的容量来决定其开发利用的强度,既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生产力,防止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用地使用性质的确定应符合区域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要求,借助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解决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协调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用地的扩展应从城乡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要积极维护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决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盲目使用土地。

       3.2.城市生态学在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

       城市土地利用有同心圆、带形、楔形、组团式、指状以及复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不同的用地发展模式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同心圆集中发展模式最容易割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维持城乡协调关系、维持生物多样性及良好的城市环境最为不利;而楔形、组团式及指状发展模式则是较为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因为用地的楔形、组团式及指状发展有利于将自然引入城市,构筑完整的景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模式、深圳的组团式发展模式以及合肥的风扇形发展模式等。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地。扩张对周边环境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选择有利于城市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3.3.城市生态学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在城市道路的形态结构和总体格局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路网系统的格局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如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环通度”应适当降低,在适当地段应设置中断点,尽可能在城市不同方向为动物留出楔形绿色通道,以利于动物通行,这是保护城区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4..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城市生态的效益是城市中各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指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人类的活动是在城市这个三位实体空间里面的,因此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各项工程,各种资源的合理部署,对于促进城市的生态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合理,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可以让城市系统的生态循环有序的运行。相反,如果是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那对于城市的生态循环那将是毁灭的。

       4.1.城市布局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城市布局是一个城市空间在实体上得体现,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城市的布局具有多样性,要结合实际,做出符合当地的城市布局模式。热带和亚热带城市的布局就可以开敞通透一些,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符合夏季主导风向的空间廊道,增加有庇护的、户外活动的开敞空间;而寒带城市则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城市结构和布局,以利于节能和加强冬季的保暖、降低基础设施的运行费用。

       以往的城市布局建设中往往割断自然景观中生物迁移、觅食的路径,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生境地和各自然单元之间的连接度。现在可以通过廊道网络的构建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如在上海落成的“五洲大道”就是一条生态大道,其掺入废橡胶轮胎粒子的沥青、雨水可实现回灌的绿化带、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生态植物,以及互通式立交桥下的人造水景等,无不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渐变式的生态过渡。另外,历史上许多著名城市的发展建设大都与其所在的地域特征密切结合,通过历史性的保护和艺术性的创造建设,既使得城市满足功能要求,又使得原有的自然景色更臻完美,进而形成城市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如南京“襟江抱湖、虎踞龙盘”的城市形态;常熟古城市“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不对称均衡城市格局i。这些都是对于城市设计生态理念中保护性的方法与策略。

       其外在城市的布局时适当的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退化生境的恢复和重建;将城市内的用地按自然整理出来;将森林引入城市;自然廊道的建立;绿色节能建筑的使用;对各项能源资源的循环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2.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对城市生态学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城市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的,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它的城市问题也就会接二连三的出来,包括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这也就是卫星城市出现的一个先决条件。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是因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是又上限的。只有通过城市环境容量的分析,制定对人口及用地规模,城市水资源供给,能源交通的限制,以实现城市的合理规模,才能真正的让城市这个庞大的系统有序的循环运行。

       4.3.城市建筑垃圾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中国现在整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也因此有大量的建筑被迫走下历史的舞台。一个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将会导致房屋大量大拆大建带来的资源浪费,中国的大拆大建现象在城市建设中是非常常见的。从建筑的使用年限对比来看,普通建筑使用年限一般在40~50年左右,日本平均建筑使用年限为40年,欧洲80年,中国目前的建筑平均使用年限不到20年。反复的拆建、大量的兴建,不断

       地重复,无疑将会带来城市资源和能源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与浪费,这无疑与我国集约型、节能型的社会建设道路是相违背的,也是对城市生态有序循环的一种挑战。

       5.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生态概念规划,城市生态工程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规划内容复杂多样,但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6.总结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都是我们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支撑,同时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只有结合了城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呼应城市规划的城市生态学才是合理的,才有实现的价值性。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相互融合才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出处:同济大学出版社2022年

       2.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徐祖同出处:环境保护,1987,第8期

       3.城市规划要有生态学观点.:卫明出处:决策探索,1989,第6期

       4.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李植斌.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178.

       5.论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概念、价值、方法和成果.: 林姚宇,陈国生,.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