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精神分裂症分析

第一篇:《美丽心灵》精神分裂症分析

       《美丽心灵》观后感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

       评分8.8的电影,其艺术含量不言而喻。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

       1、思维障碍

       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那一个个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广告,在纳什的眼睛里同编排成一连串的密码,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这就是纳什关系妄想的表现。

       2、感知觉障碍

       在感知觉障碍方面,纳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幻觉。幻觉就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

       者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一般出现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幻觉内容于现实生活是怪异的,兼有听幻觉、视幻觉和触幻觉。听幻觉为真性,声音清晰,主要是下达指令、威胁等,也有对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纳什能够听到他的三个“原型”——室友,小女孩和帕切尔的讲话。室友的鼓励与玩笑,小女孩天真的笑声,和帕切尔的威胁、命令。每一个都会让纳什觉得真实存在。在影片的一个高潮中,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又开始出现幻觉,甚至差点听信室友和帕切尔的命令杀死自己的妻子。视幻觉让纳什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三个人,并且持续了30多年,一直到纳什拿到诺贝尔奖都未曾消失,能做的只是视而不见。除了这三个“原型”,还有一些场景也是纳什视幻觉的结果。如那场激烈的枪战、帕切尔先后两次带他参观的秘密工作基地等等。甚至于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再一次见到“室友“时,他还跟自己的妻子说室友是被注射了隐形血液,所以别人看不到他,只有他可以看到。至于触幻觉在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一处是国安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芯片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那种感觉应该非常真实,以至于纳什在精神病院时甚至要拿刀片把芯片找出来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

       3、意志行为障碍

       在影片中,纳什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的人接触,闭门索居,不修边幅,孤僻,脱离现实。同时伴随一些刻板、机械、不具实际意义的动作和姿势,如影片中僵硬地偏头和恐惧、防卫地抱着包等。这些都是纳什意志行为障碍的表现。根据以上的病症分析,可以推导出纳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又称妄想型。妄想和幻觉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症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可围绕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渐发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妄想结构可变得松散而不严密,内容也更荒谬和不固定。这跟影片中纳什关于国安局的妄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大致吻合的。一开始纳什很自然地置身于国安局的秘密行动中,井井有条。但在不断地深入中,谋杀、枪战等意外出现了,妄想不再严密,变得荒谬起来。

       二、症状分析

       在纳什的幻觉里出现了三个人物——浪子室友查尔斯、室友的小侄女马休和国安部官员帕切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结构中,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本能和原型。其中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成分,指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原始意象或先验的心灵图示。原型有很多种种类,其中比较具有广泛影响的有: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下面就用这几个原型来分析一下纳什分裂出的这三个人物。

       1、浪子室友查尔斯

       浪子室友的出场就是一副醉熏熏,吊儿郎当的样子。这与纳什刻苦严谨的性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我想,这个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生活放荡的室友正是深埋纳什心底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所以室友应该是纳什的“阴影“原型。他和纳什的相处非但没有产生任何矛盾,还在纳什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鼓励他,支持他,给纳什的生活带来活力。所以荣格认为,虽然阴影反映的是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但是不应该压抑他,因为将这种卑劣的欲望和冲动投射给他人,也是减轻意识负担的一种方法。

       2、国安部官员帕切尔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公认的数学天才纳什。当时年少气盛的纳什,在五角大楼里破译密码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于是帕切尔作为纳什的英雄原型给他带来了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的任务出现了。这一原型也是后来一直最困扰纳什的。

       3、小女孩马休

       小女孩马休最开始出现是在室友的转述中,一直到纳什妻子的出现,这个小女孩的形象才真正露面。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纳什对于和女性交往是很笨拙的,但是当他的妻子出现时,他很想了解这个女人,和她发展交往下。所以代表阿尼玛的小女孩出现了,指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她可以帮助纳什了解女性。

       三、感想与评价

       上面是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对纳什的分析,所以下面我想从电影的角度来赏析这个人物。

       有人说,天才都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世界。就像纳什,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博弈论,于是“室友”出现了,理解他,鼓励他,为他的成功欢欣鼓舞。没有人能够理解纳什有多想用自己的大脑做些更有用的事情,而不是教书,于是帕切尔出现了,带来了一项巨大的任务来让他完成,并且告诉他只有他可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最初的纳什虽然时时担心自己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是幸福的。可是第一次进精神病院,电击和药物让纳什有了病识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疯子”,自己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都分不清。这对一个一直被别人视作天才的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药物的作用让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快速的思考问题,人人见他都畏惧三分,指指点点。生活没法自理,不会照顾儿子,什么都要靠妻子。这个时期的纳什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可是为了自己能够像从前那样思考,他偷偷停止了服药。于是三个幻想中的人物又出现了,他陷入了一场更加疯狂的幻想中,还差点伤害了自己的妻儿。在妻子想要再次送他精神病院的时候,他就像个因为闯祸不

       敢学校的孩子,生怕老师上门来让家长把他交出。还好,影片通过艺术渲染了如天使般的妻子的形象,没有忍心让他再次进精神病院。于是,他决定靠意志努力来战胜这个心灵的病魔。他开始回普林斯顿,尽管踉跄的走路姿势被大家嘲笑、模仿,尽管与幻觉的斗争会让他在人群大吵大闹,尽管他要像年轻的学生一样进课堂听课。但是他没有放弃,30年过了,那三个人每天都会跟着他,室友会劝他,小女孩会拉着他的衣角看着他,帕切尔会骂他、威胁他,可是他只是不理睬,视而不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难了,因为他们曾在他的生命里那么真实的存在过。那么多年早已磨平了他年少时的孤傲、轻狂。他不敢进学校的餐厅吃东西,不敢申请授课,只是一复一日的在图书馆里学习,这就已经很让他满足了。直到诺贝尔协会的人员来通知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邀请他进餐厅喝东西,然后,如他年轻时见到的那位老教授一样,他受到了同事们递来的一支支钢笔,于是木讷的脸上有了一丝的憨笑。

       电影总是会加入许多杜撰的情节和艺术的渲染,查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约翰?纳什的生平,也发现了很多与电影大相近庭的地方,比如他的儿子也遗传到了他的精神病。可是,我宁愿相信电影,宁愿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来感动。

第二篇:从《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症

       从《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症

       《美丽心灵》讲述的是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真实历程。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研究生学习时期,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在纳什在学术界名声鹊起的时候,他被精神分裂症所折磨,在患病的过程中他仍然在进行学术研究,在妻子艾丽西亚爱的鼓励和帮助下,纳什从不相信自己患病到接受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纳什用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与精神分裂症抗争并共存。

       从电影中可以分析纳什的患病过程,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透过纳什的眼睛,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片交叠的影像,浮在空中与另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什微笑着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纳什,他认为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纳什观察生活,用数学公式,数学逻辑表达生活,比如在窗子玻璃上分析橄榄球比赛,观察分析鸽子的活动周期等等。在竞争激烈的普林斯顿,纳什面对自我的高要求和周围同学带来的压力,幻想出了查尔斯.赫曼这个在他压抑时帮他释放,在他失落绝望时鼓励肯定他的与纳什自己截然不同的室友。纳什害怕失败,却又渴望成功,毕业后进入惠勒研究室,生活趋于稳定与平静时,他对自己的期望已不仅仅局限在学术的作为而是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他的另一个幻觉威廉帕彻出现了,当纳什想要与艾丽西亚共同经营婚姻生活时,玛西在这个时候被幻想了出来。平凡的家庭生活与纳什幻想的秘密工作不断产生冲突,他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他被迫接受了如今已被西方医学界停用的胰岛素昏迷治疗: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让精神病人陷入昏迷状态。出院的纳什变得行为木讷,在家中的他长期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药物使纳什的思维状态大不如前,动作迟缓,生活能力下降。在这些副作用的影响下纳什决定放弃药物。停药后的纳什病情复发,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回到医院进行胰岛素昏迷治疗。纳什在家人,朋友以及自身意志力的支持下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之下,通过回校做研究并且任教等方式,与没有消失的幻觉和平共存。也终于获得了学术界和应用他理论的各界的肯定。

       通过影片对纳什病症的分析:

       三个幻想人物,查尔斯.赫曼,幻想中的葡萄牙室友,具有浪荡不羁,风趣洒脱,无所顾忌的形象正是纳什所缺失的,他的内向、不善交际、行为拘束怪异,内心孤寂的纳什害怕失败,需要被认可被赞扬,而查尔斯就是纳什内心对自己的认同和鼓励。玛西,赫曼的侄女,没有父母不会长大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是纳什内心柔软的情感的映射,对感情和爱情的心理反映。威廉帕彻,国防部官员,反映了纳什内心的英雄主义情结,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帕彻是纳什渴望成功,表达欲望的心理投射。在幻想这三个人物的过程中,纳什能听见并和他们对话,其中包含了幻听,幻视这一类症状。

       纳什的思维障碍,影片中他在做毕业论文期间表现出的语无伦次,思维混乱。影片中纳什把头磕破将书桌推出窗口还有划破手腕找密码的激烈行为,面对压力害怕失败,兴奋时的怪异表现,紧张激动时摸头的动作,抱着哭泣的孩子时呆滞的表情。停药后出现幻觉时将婴孩放在浴盆中不理会孩子的哭泣,这些是情感障碍和感知障碍的表现。纳什在做毕业论文时表现偏执一定要找到原创理论,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渴望成功,这些想法变成一种偏执的坚持,以至于他做出种种过激的行为。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性格孤僻,沉浸于自我世界。

       影片中的“康复”的过程:

       纳什经历了患病、被妻子以及周围朋友发现患病、承认接受自己患病、入院进行胰岛素昏迷治疗、出院继续服用精神病治疗药物、停药、复发、最终在纳什自我意志力以及妻子艾西利亚和朋友们的支持与爱的帮助下分清了什么是幻觉什么是真实存在,虽然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例如出院一段时间后回到普林斯顿希望能呆在学校图书馆却因为管理员没有看备忘录而被认为没有身份认证而不允许进入图书馆时,纳什不被认可和接受的情绪让威廉帕彻这个幻觉再次出现,情绪行为一度失控,在图书馆里窗台上思考时的喃喃自语,焦躁的动作行为。然而纳什还是凭借意志力不断的自我克服,自我超越,最后选择忽视幻觉,不跟他们再有交流,也选择接受压力,自我缓解压力。接受失败,不过多的在意他人的嘲笑和看法。精神分裂症在纳什身上虽然没有完全治愈,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再失去对现实的掌控力,能够分清幻觉与现实,情绪也没有往日的激动,行为也几乎与正常人一样。融入人群的纳什在讲台上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也给疾病的康复增加了正向力量。当纳什再回到年轻时候看到教授赠笔仪式的地方,自己成为各学者赠笔对象时,从最初的局促到接受大家的肯定,最后在领奖台上的多年情绪的释放。也帮助了纳什疾病的康复。

       与疾病共存的启示:

       精神分裂症这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的重大精神科疾病,想要完全治愈它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到控制。分清幻觉和现实,学会掌控现实。这不仅需要药物的帮助,而且需要家人朋友的爱与支持,还需要通过患者本身去分辨幻觉、现实。结合我们目前的情况,医院运用药物治疗,家庭则需要理解支持患者,社区需要通过专业的方式辅助患者巩固稳定病情,患者自己也需要不断的努力康复。像纳什这样不去刻意打压幻觉,选择忽略幻觉并将现实与幻觉隔离开来的方式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康复方法。另外,纳什与疾病的共存反映出社会也需要包容接纳精神病患者,让他们能在一个不被排斥的环境中慢慢康复。

第三篇: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

       电影《美丽心灵》是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故事。影片还原了一个天才在过分偏执、出现妄想时用毅力战胜精神病症的艰苦过程。

       纳什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有着思维障碍(严重的妄想)、情感障碍(一开始无法理解并在抑制和排斥)、意志行为障碍(紧紧拽着皮包、走路急促不稳)、感知觉障碍(幻听和幻象)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他的听觉幻觉声音清晰,包括指令和鼓励;视觉幻觉出现时,纳什并不完全是旁观者,大多时候他都参加到了幻觉的场面;触觉幻觉包括国土安全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信号器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本片的纳什主要描述了三个阶段:大学阶段、在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康复阶段。在每个阶段他生活中的幻象都折射了他的心境、心理诉求。他一直拥有完整的情感,只不过康复之前,他都刻意隐藏、压抑了一些情感。

       一、大学阶段

       影片一开始纳什就表现出了他对数学、逻辑的痴迷和推崇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他曾开玩笑能用数学证明别人的领带有多么难看。在酒吧中,他用数学模型来刻画男女交往的最优选择。任何事情他都联想到用数学解释。也是这种过度偏执让他拒绝接受不能用数理解释的东西。他表达所有这些感情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外在显示了他的自信。即使在与汉森下棋时他被汉森的问题弄得心慌意乱,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走的时候还打翻了棋盘,在众人的嗤笑下落荒而逃。

       与之对比的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他总是独自一人,和同学在一起时也并不愉快。他的言辞让人听起来高傲、难以接受,丝毫不会顾及他人感受。甚至当他被怂恿去追一个女孩子时,他还是直截了当,丝毫不考虑顾及女性的颜面,可以说是一个蔑视感情的人。

       他渴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一直苦苦研究他的原创理论——博弈论。尤其是当他在餐厅中看到大家都为一个教授献上自己的钢笔(尊敬)时,他眼里流露出失望、羡慕的情绪。

       然而这一切他都能与一个人分享,那就是他的室友——第一个臆想出的人物。他显得沉闷,却臆想出了一个浪子室友,说明他内心是矛盾的,更是渴望与人交往的。一方面他通过浪子室友否认数学就是一切,另一方面他又渴望用数学证明自己。他与室友的一切活动都是他的自我想象,他想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他、肯定他,他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薄弱,但是有非凡的智慧。每一次他与室友的聊天都是他内心的独白,他渴望有所突破,成为一个有所贡献的人。想象一个这样的他,一个人又打又闹推翻桌子打破窗户(暗示他打破研究的禁锢)吓到过路的同学。在他被告知可以去惠勒研究室工作时,室友的狂喜正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二、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

       此时,另一个臆想人物出现了——所谓的老大帕彻。这个角色的出现表现了他不满于仅仅做几个实验,不甘于一些平凡的工作,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救世主,一个从事高级机密、拥有极高破译解码能力的人(他密切关注着国际形势)。

       他一直是很高傲的,认为上课不过是浪费时间,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这一点可以从他教书的方式看出来。他每天衣着严整,忙得无处停歇。他渴望做出成就,显示他存在价值的成就。他想象自己从事高度机密的工作。他把自己的任务设想为实现自己最擅长的——解码。并假想了一个信号器,为了每次投信的密码。从此以后,他便陷入了无休止的无意义的解码中。

       但是在这阶段,出现了一个变数——他的妻子,艾丽西亚。虽然一开始纳什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她,但艾西利亚用坚持和执着吸引了他。当他压抑感情到无法逃避时,他表现出一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出现了一系列的手势动作,直到话说完才能与其直视)。即使在最浪漫的爱情面前,纳什也一直想用东西去解释、去证明。与艾丽西亚的关系确立也是不转弯抹角的。所以有人说艾丽西亚对他的感情像是一种母性包含的爱。不管是什么,艾丽西亚一直在改变着他是毋庸置疑的。从最开始纳什接受艾丽西亚的理解方式到艾丽西亚与他走进婚姻的殿堂。他接受了不能用严谨思维描述的东西——爱情。

       从一些根本不可能存在密码信息的杂志中各种拼凑整合也是他幻想能力极强的表现之一。当他去交信件时,密码、电门、信箱都一一对应。但此时这种臆想的场景已经让他感觉到疲倦了。他的幻想症愈来愈严重,他的情绪非常不平稳,也让他身边的人渐渐意识到不对劲。幻想和现实的交织让纳什每天承受着痛苦,他变得多疑,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同时他幻想出父母早逝的小女孩玛希。这一段很可能影射了纳什的童年——幼小时受到关爱较少,孤僻,渴望长大与被关心呵护,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够亲密等。而生活上的种种不顺也刺激了纳什争强好胜的心,让他不得不去幻象中寻找自我价值。

       三、治疗康复

       这时,罗素医生出现了,纳什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对抗幻觉的斗争。在医院里,他仍执着的想要摆脱他所以为“真实”的虚假的一切。纳什不敢相信他的记忆全是虚构的,眼神一直飘忽不定,他仍活在那些幻想生活中。纳什第一反应是证明,为此他不惜伤害自己去找出所谓的信号器。于是他只能通过胰岛素治疗和药物治疗。他的幻象消失了,但也因此变得麻木、迟钝。他为了工作,为了能够正常生活,悄悄的停止了服药。然而幻象也在慢慢侵蚀着他的现实生活。然而在幻象与现实的博弈之间,他突然意识到室友、老大、小女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纳什的自我真正被激发起来时,就真正感受到了有效的理性情感的力量,他便得以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结的控制。因为此时,情感在纳什的意识中并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

       有了艾丽西亚的鼓励,纳什尝试重返校园。尽管幻象仍折磨着他,但他只能慢慢的选择去忽视他们。很多次他不被理解,被学生嘲笑,被当成一个疯子。但爱一直支撑着他。渐渐地他能够不再理会看到的幻象。直到那天他听闻自己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又一次局促、不安起来,走进餐厅。大家依次为纳什献上自己的钢笔,纳什还是微笑着,带着感动。正如纳什后来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讲的,是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爱让他成为今天的他。

       影片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正确认识这些脑中的幻象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因现实与幻想的冲突迷失子自我。这些无意识的原始意象就像心理上的器官,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的人格,维持着心理代谢的平衡。只有正确释放自己才能活的真实、活出一种饱满的人格。

第四篇:精神分裂症

       小时候看到一部美国影片,是一个女精神病人和一个男人的爱情故事,没细看,心想:和精神病人会有什么爱情发生?没想到,我自己也得了精神病,也结婚生子。精神病人康复之后,照样可以恋爱,结婚,生子。但精神病人所走的路要艰难得多。中国对精神病的观念,要超过美国!

       历经沧桑人未老 我行我素不道劳平生最重是心高 不屈不挠不可少 得与失去有其道 无须嗟叹与怨恼 一帆风顺固可羡 几度风雨是惊叹„„我—是一名三次入院的精神病患者,这是我的小诗,也是我生活的信念。八年内我独立完成了六个网站的开发,拥有四项专利,音乐作品《人生三部曲》、红霞胎教早教VCD、小说《爱的神话》(起点小说网搜《爱的神话故事》可以看到这部作品)、红霞企业动态管理软件,通过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鉴定。2022年我创办了南京市浦口区卡伊路经济信息咨询中心,办起了红霞乐活网(百度“红霞乐活网”)——精神病康复研究咨询中心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 红霞美满婚姻家庭课程 红霞心理工作室。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自己的财富,包括疾病!我在不同的心境下,创作了歌曲《人生三部曲》。和丈夫吵架伤心的时候,我把宋词《雨霖铃》吟唱了出来,在单位退休的时候,我把苏轼的《水调歌头》吟唱了出来,后来我又把《念奴娇 赤壁怀古》吟唱了出来。我对我的女儿说,哪天我去参加中国达人秀,说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你敢不敢说是我的女儿,女儿说不敢,我总是这么爱幻想,如果我结婚,一定带着我的爱人去精神病院看望病人,希望我的幸福也给他们带去希望,其实精神病人遭受最大的伤害就是谈恋爱受阻,谁人不想有个幸福的家呢?我渴望着成功,这样我的女儿可以骄傲地对同学说—这就是我的母亲,而现在孩子不敢在同学面前说我是她的母亲„那次寒假结束,孩子走的那一天,她在电脑上留下了一个的文档,题目是《妈妈一定要看》,内容是一幅图,和几个字:我爱妈妈„(说两个无关的事:孩子一个多月的时候闹肚子住院,孩子好了,大便正常了,那时你会觉得孩子的大便

       都是香的„为了让孩子的同学不知道送她上学的是继母,我自己对孩子的同学说我是孩子的姨母。)

       你们会怀疑我是否精神不正常,这也不奇怪,因为没有精神病人会说自己是精神病的,而我不。十三年前我没结婚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病,耿耿于怀,羞于启齿,到精神病院心里总是很难过„2000年,我结婚了,有了女儿,经历了那样的幸福,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精神病人,不欺骗,不低头,终于找到了一个和我心灵相通的丈夫,(丈夫曾对我深情地说:原来我等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等你啊)„经历了那样不凡的爱情,并冒着吃药的危险,生下了健康的孩子,我觉得上帝都被我感动„有的医生说吃药能要孩子,有的说不能要,我每天在湖边散步抱着如果万一孩子有什么不好,就和孩子一起投湖自尽,绝不连累对我精心呵护的丈夫„所以,上帝被我感动了,被我征服了„所以精神病还有什么可怕呢?从此我不再自卑,我骄傲,我战胜了疾病。1990年我遭人误解,服药自杀„,别人都说我想不开,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我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重要„把自杀当作是维护自己尊严的武器„后来我得了精神分裂症,在医院我刚有点清醒,看到我的药上写得是精神分裂症,我害怕„我把药瓶都踩碎了„前两次发病在厂里,很多人歧视我,个别同情我,主任说我生了病,还很乐观。在我第一次生病恢复苗条后,不少小伙子不计较我是精神病,仍然钟情于我,甚至托人说媒,可因减药太快,第二次复发,一切化为泡影„在厂里再也看不到希望,来到了某商场,我是第一个在老总手下做满一年的,并认识了前夫,结婚前回厂,受到的不再是冷眼,而是羡慕„生孩子停了三天药,第三次复发,和部分领导不和谐,被逼退休,但连厂领导都知道我在厂里是第一个用软件,把繁琐的统计工作简化成几天的工作。我办网站的目的是要宣传

       精神病知识,让社会全面了解精神病,给精神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一个宽松的环境,普及心理咨询,帮助需要帮助心理亚健康人(精神病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我的生活因精神病而彻底改变,也因精神病而坚强,既然逃避不掉,只有自己去扛。在我生命里,从来就没有放弃,在我的生命里,欢乐是生命的真谛。所以精神病的阴影,早已在我的生活里消失。我只希望等女儿长大了,社会对精神病的理解,更全面、更科学!我们就是要好好生活,去做给别人去看—我们精神病人一样可以正常生活,甚至可以超过常人。旧病复发,幼儿园园长不让女儿上幼儿园,逼前夫写下不让我入园的保证书„世人的歧视,让前夫后悔与我相识,尽管他也怀念我们一起的快乐生活„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精神病没你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我们有我们的人格,我们有我们的勇气,我们有我们的力量。精神病人中有暴力的,但发生暴力的人中没有精神病的人更多!精神病人发生暴力的,过得悲惨的,由于社会舆论找不到丈夫或妻子孤独一生的„都被报道了,而有很多精神病人经过痛苦的磨难,走出疾病的困扰,他们过得很健康,很幸福,而这样的人都羞于承认自己是精神病人,所以阻碍了人们对精神病的全面认识。现在大多数人一提到精神病,人们脑海就会出现电影里可怕的疯子,悲惨的生活„精神病人被随意丑化,被歧视,更无辜的是他们的家属。我想说的是:精神病人不是想他们想象的那样可鄙、可笑、可怜、可恶,我们有我们的人格,对随意取笑我们的人和行为,我们要抗争到底!精神病院也并不全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住过三次精神病院,所以看得真切:有一个美丽姑娘的男朋友,把美丽的鲜花送到了病房„还有多少有情有意的丈夫或妻子前去看望精神病的伴侣„他们的伴侣暂时没有恢复健康,但他们不离不弃,难道这不是人间的挚爱和真情吗?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有的病人即使住在精神病院,也受人尊重,包括护士和医生„而医生护士没有人格,在我们精神病人面前也不得不低头。有个小护士拿精神病人当傻子,叫病人“孙子,过来”我上前质问她,你都有孙子了,你几岁生儿子的?其他病人纷纷指责她,她灰溜溜地走了。

       前夫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多少次困难面前,他懂得该取什么,该舍什么,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有能力帮助我,我们才能实现爱的神话,奇迹和神话是我们俩人一起共同创造的!虽然他最后离开了我„在法院办离婚手续的时候,法官问我结婚的时候有没有隐瞒,我知道,结婚时我没有隐瞒,如果我不同意离婚,是离不掉的,可是我不想因为我一个精神病患者,就赖在别人身上,我尊重前夫的选择„那天前夫夫在楼上把我的东西搬出,的士司机把东西搬到楼下,我在楼下把东西搬进面包车„天下着雨„到我家时,司机说:“老天都为你们流泪„”所以我猜想前夫搬东西时一定流了不少泪„但我没有流泪,我的眼泪只为感动而流,抛弃、打击不能让我流泪。我不但净身出户,结婚给他的钱及陪嫁,都留给了他,因为女儿需要„如果我的户口不迁走,房子征用可以得到一套房子„可是我迁走了„我损失了小利,却获得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对我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已经再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丈夫一起创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最后 我想引用我作品中的片段作为结束语:年轻和生活造就生活的欢乐与悲伤,坚强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奇迹!

       国家专业心理咨询师:陈忠霞

第五篇: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是约翰-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说,一个真正的天才的故事。是的,约翰-纳什正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不幸的是伴随着他的成功,一种精神分裂症已经与它如影相随。他是一个事业的强者,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际,谈女朋友时往往出言不逊遭人侮辱与溪落。更严重的是思维和感觉出现障碍,身体有被植入异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幻觉、幻听与幻想。

       纳什或许是不幸的但是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尽职尽责的医生们没有放弃他,挚爱的妻子没有放弃他,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没有放弃他,整个社会没有放弃他!

       “要是你那一天发现你所珍惜的一切,不是消失也不是死亡,而是根本就不存在时,会有多痛苦?”

       千变一律的励志电影,总感觉没什么新意。倒是,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精神病患是如何治疗,也明了为什么精神病那么难治疗的原因。我总在想,为什么主角不给那些想象人物一拳呢?或许只要一拳头,那些幻想就会被打的烟消云散,也或许只是电影里没有打罢了;又或许,是主角还是有一点不希望那些幻想消失,毕竟,那些想象曾经带给他成就感和自信,和爱,就像主角说的:“我真害怕你们不是真的。”

       人就是人,到头来还是渴望有人陪伴,人不是孤傲的王者,孤傲的王者还是渴望有人陪伴。惟有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人才会感到幸福。

       爱,很多电影的主题。就算看了千遍万遍,就算看到腻了,它依然是世界上最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世界上最不可缺少的。主角之所以能坚持不懈的过正常生活,而不是去精神病院过着什么事都不能做的生活,也是因为爱,为了世界上那些还带来爱给主角的人,妻子、儿子以及那些大大小小支持着人,当然,最重要的就属他的妻子。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非凡是没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虽然要冒一点险,但人生又何尝不是靠冒险丰富起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