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一篇:《三峡》《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古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①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解释:①色:形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虽途迳信宿

       故行者谣曰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3、(甲)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4、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江水的特点。(1分)

       答案:

       (一)1、奔:飞奔的马

       属引:接连不断

       虽:即使

       故:所 以,因此

       2、(1)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形状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色黑,牛色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

       3、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江湍纡回或水路纡深

第二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下面解释:

       《水经注》,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0、疾:快。

       1、素湍():白色的急流。

       2、回清:回旋的清波。

       3、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4、飞漱():急流冲荡。

       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6、晴初:天刚晴。

       7、霜旦:下霜的早晨。

       8、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重岩叠嶂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

       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参考答案:

       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山献(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二、理解

       .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③秋季:萧瑟凄凉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

第三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必考题型,除了掌握技巧以外,还要多做习题,培养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要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一)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途,告之故,且曰:“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送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髯,赐帛酒花彩以荣。显者惭,杜门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解释]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 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 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 干: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 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给其副,迂道疾行 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官府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二)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剿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②。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七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恐怖。③台使: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轨逐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崇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作”的一组是()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答案

       (一)6.C

       7.A

       8.D

       9.B

       10.B

       (二)11.A

       12.C

       13.D

       14.B

第四篇:课内文言文练习答案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1、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2、冽 蔓 缀 澈

       3、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以……为乐。⑶ 在空中游动。

       ⑷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⑸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⑹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4、A、⑴ 清澈。

       ⑵ 凄清;冷清。

       B、⑴ 以……为乐。⑵ 欢乐。

       C、⑴ 大约。

       ⑵ 可以。

       D、⑴ 游动。

       ⑵ 游玩。

       5、⑴(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⑶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课内语段练习〗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岳阳楼记》参考答案:

       2.(1)古时官员降职或远调。(2)第二年。(3)通“嘱”。(4)详尽。(5)沉入水中的宝玉。(6)因为。(7)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8)在……之后。3.文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规箴 4.D 提示: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1)夫:那,代词。夫:丈夫,女子的配偶,名词。(2)观:看,动词。观:景色,名词。(3)极:尽,直通,动词。极:穷尽,动词。(4)去:离开,动词。去:距离,动词。(5)开:放晴,散开,动词。开:打开,动词。提示:解释一词多义,应联系语境进行思考。

       6.(1)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平静,天光、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2)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耀,月亮的影子像一块玉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3)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与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4)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7.(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提示: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背诵能力。

       8.北宋(或宋代)《渔家傲》

       9.(1)规模(2)同“嘱”,嘱托(3)详尽(4)离开

       10.略 提示:既可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内容与第三、四段脱离或不是对偶句均不得分。意近即可。示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例(2):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11.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2.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3.略 提示: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答案。

       14.美好 日光

       15.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16.写洞庭湖全景。17.刻唐贤今人诗赋。

       醉翁亭记参考答案 一、一、1.(1)宋 文学 永叔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2)滁州知州《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二、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 四时

       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A

       7.B

       8、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9、视觉,听觉

       10、琅琊山酿泉 醉翁亭布置好环境

       11、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第五篇:文言文练习(一)(答案)

       文言文练习

       (一)(答案)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李牧连却之

       .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 B.箕踞而遨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强虏灰飞烟灭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A.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或师焉,或不焉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哀吾生之须臾 D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粪土当年万户侯 C.孔子师郯子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刺客不行 .... C.用心一也 D.挟飞仙以遨游 ....D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 B.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隔离天日 ....D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吾从而师之 D.年十七,好古文 A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外与天际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11.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苟以天下之大 D.而今安在哉 C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不拘于时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简析:A 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秦人不暇自哀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1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是岁,元和四年也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 1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 1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如今又在哪里呢?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天边相连,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我)认为凡是这个州里的山水有点不同常态的,都被我游览过了。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知识渊博,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B

       1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不与那些小土堆同类。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D

       18.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并没有和常人不同,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啊。

       B.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没有精神寄托,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旅游从这里开始。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下就足够羞耻,官大就会有人奉承。C

       二、语段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脚,提起脚后跟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舍:舍不得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C 2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假设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爪子和牙齿 C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盘盘焉,囷囷焉 C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以有尺寸之地 B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围绕这个论点,选文分别从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 度进行论证。

       B、“輮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D、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A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B.而耻学于师

       耻:羞耻,耻辱

       C.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士大夫之族

       族:类

       B

       25、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C.或不焉

       不:通“否”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于是

       D

       2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27、下列各句中的“其”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其可怪也欤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

       28、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的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该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该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D.该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D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攒蹙累积,莫得遁 攒:聚集在一起: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界,边际。.C.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B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是州,恒惴栗 恒:常常 B.觉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C.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垤:蚁穴旁的积土。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万化:自然界万物

       B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则施施而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苍然暮色 其声呜呜然

       .. C.不知日之入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D.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吾尝终日而思矣登 ..A 32.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觉而起,起而归 D 33.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不写游西山,而写遍游永州,自以为尽收美景,作为下文的衬托。“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C.以“始得”为题,强调游览西山才是真正游览的开始,以前的游览不可算作游览。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段文字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了游西山时寂寞惆怅的心境。D

       3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游众山时,“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说明沈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B.文段中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隐含了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气节。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