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教育
第一章
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
1、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答: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教育观念的变革包括两层含义:
①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使教育者在观念上产生认可;②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推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
①教育内容多元化 ②教育资源共享化 ③教育形式开放化 ④教育过程个性化 ⑤教育手段多样化
(三)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
①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必须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
②信息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内容:管理理念、方法、策略、变化趋势等; ③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网络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2、教育信息化: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与教育教学部门广泛应用于推广,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的过程。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教育)
4、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作用?
答: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深入广泛的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易得性,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也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后者是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不满而寻求教育变革之路,有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变革的强大支持力量。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情况是相互交织的。
5、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答:一是如何防止将信息技术设备空置不用,学校要采取鼓励性、开放性的措施,让师生多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
二是如何避免信息技术的盲目滥用,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培训相关。
三是要注意系统的功能性开发。这需要加大应用软件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强度。
6、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宏观的教育层次上: ① 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② 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 ③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④ 以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基础
围观的教学层次上: ① 教材多媒化 ② 资源全球化 ③ 教学个性化 ④ 学习自主化 ⑤ 活动合作化 ⑥ 管理自动化 ⑦ 环境虚拟化
7、信息化教育的目的?
答:
一、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8、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答: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技术支持方面,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人才以及先进设备;
在智力支持方面,能提供现代教育观念以及中国电化教育界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①教育观念上,树立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淡化了学校的概念,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校成为虚拟、开放、社会化的学校。另外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教学模式上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③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
8、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略? 答:①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②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③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④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9、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答:①必须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
②必须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③必须设计和开发出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 ④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10、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答:
一、在教学观念上应有现代教育理念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三、在基本素质上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四、在科研能力上善于进行教育科研
11、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每一个再细看)
答:1意义建构的促进者;2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5课程的开发者;6作为学生的学术顾问;7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8学生学习的评价者;9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2、面对信息时代教师的应对姿态? 答: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①教师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
②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能自觉的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将其融入教学中。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并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其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知识,更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1、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答:
一、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效果,强调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素养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信息能力(获取、筛选、创新);独立学习;社会责任。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系统教学设计的能力
设计观念、涉及策略、设计方法上都要适应信息技术环境。
四、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的能力
能够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并将其进行整合,能够创造性的策划、处理、加工所获取的信息。
五、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教师应该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第三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养成
1、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答:①热爱生活,有意愿从生活中获取信息
②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对信息进行正确的辨别、分析和评估 ③能灵活地支配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拒绝 ④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思想观念,并与人分享 ⑤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2、信息素养的层次结构?(各层次要求P42)
答: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素养 ※
3、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养成(6个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答: 1信息时代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3素质教育
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二、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专业特征)答: 1明确信息的重要性,并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2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热情高,并能学以致用;
3对信息整合能力强,能创造性的策划、处理、加工所获信息; 4能长依据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 5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6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信息素养标准 答: 1掌握信息技术
2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有教学及资源评价的能力 4有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5有适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 6 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
四、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
答: 1技术层面: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
2智力层面: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 3认识态度层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
五、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答: 1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 2配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3从实际出发设定培训内容
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
答: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发研修 第四章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以学位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3以“任务驱动”和“任务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具体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
顺昌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实现我县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意见》,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我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我县实际出发,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整合为重点,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振兴我县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设原则
从我县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批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既要注重实效,又要为未来发展留有充分余地,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统一标准,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以需求促发展,以发展促需求,将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等密切结合起来。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任务目标
1、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底全县中心校以上的所有学校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村完全小学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并有一间多功能教室、教学点都能借助现有光盘资源指导教学,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努力适应信息技术教育需要。
2、实现在线管理,网络化办公
为学校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提供畅通无阻的、科学的、上传下达的沟通平台,在线进行学校业务管理,在线进行区域教育信息的统计和汇总,通过日常的在线业务管理的积累能够最终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经过有效的在线管理,使得区域教育管理现代化、科学而高效,最终实现教育城域网建设的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的目标。
3、建立县教育教研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借助“农远工程”实施的契机,各校利用两年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好“农远工程”应用培训,建立培训与考核制度,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岗位特点,教学水平和已掌握计算机的水平,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的效率,形成以计算机教师牵头,带动学科教师,培养一批教学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每位课任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农远”应用培训学习,尽快掌握“农远”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技能。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我县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和贯彻实施上级有关“农远”应用研究的精神,确保我县“农远”应用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规定我县教师,凡年龄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都有积极地应用“农运”资源,努力地用好“农远”资源的义务与责任。
并在2022年建成全县基于教育城域网信息和资源中心的教育教研平台,开通以名师为龙头的教育教研博客,共享我县的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创办个人的教育博客,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作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县教育城域网为主要平台,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创办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水平。通过教育城域网,实现了网络中心的资源共享;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教师与教师间资源共享;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
4、充分利用远教资源,逐步实施现代远程教学
由于教育城域网是宽带网络,因此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视频教学栏目的点播,远程教师讲课的直播或广播等功能,可以实现在线视频会议,同时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互相合作的网上学习环境,很容易地对学生和教师实施远程教育。通过教育城域网可以方便开展空中课堂,远程继续教育,远程示范教学,能开展网上考试,开办网校。
5、建立信息化工程示范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
07年首批确定顺昌一中、顺昌二中、实验小学和岚下中学四所信息化工程示范校。08年确定双溪小学、水南小学、高阳中学、埔上中学、大干中学、元坑中学等六所中、小学为信息化工程示范校。示范校要求有一间以上不少于50台电脑的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集教师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学教室于一体的计算机教室、一间以上多媒体演播室、宽带接入每间教室、一个校园内部资源服务器。示范校依托这些设备加强校本全员培训,使全校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学,使学校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力度大大加强,学校应当通过购买、下载、自制等各种形式,积累大量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资源服务器为我县师生广泛共享。示范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每周应达到20课时以上,示范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制作课件。示范校专任教师应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至少上一节有质量的公开课;每学年完成一个有质量的课件;每学期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论文或小结;每学期听一节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的公开课。从而带动全县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推进。
为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寄宿生课余生活,在岚下中学示范校建立“绿色网吧”示范点基础上,各示范校也要进行绿色网吧的试行工作,即利用课余时间(中午、傍晚及周末)开放网络教室,正确引导学生上网,防止学生迷恋网吧,变堵为疏。
建立顺昌一中(高考资源教研服务器)、顺昌二中、岚下中学、埔上中学校园网服务器示范点,建立并逐步完成资源共享体系和资源运用网络(校园局域网)管理体系。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具有各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共享资源体系。实现:
(1)、资源存放分类管理:一是以文件夹形式按学科分类,总命名为“某某中学教育教学共享资源”,(供教师备课和“模式二”上课使用),二是以学习网址形式按学科分类,总命名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专题学习网”(供教师备课和“模式三”上课使用)。
(2)、“某某中学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和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专题学习网”均按学科设项,每学科按年级分类。“共享资源”内容含:课件、教案、练习与
试卷、教学参考资料、媒体资源等项目,“专题学习网”根据课任教师进行实际情况而定。
(3)、各校教研组长应做好共建共享资源工作,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共享资源设项,并把资源的下载、整合、上传工作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共享资源”的建立工作落到实处。
(4)、教师可以在校服务器上建立自己教学文件夹,文件夹内“存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资料(如课件、教案、练习与试卷等)以及“资源上传登记表”、“资源使用情况记录表”。
利用两年时间逐步实现分片共享资源服务器的计划。
目前非示范校的一般中小学专任教师也应做到“三个一”,即每学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论文或小结;每学期听一节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的公开课。
四、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对推动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各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①组织机构:为确保全县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立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组长:余名辉
副组长:位志强潘水根黄元元陈新高正青施宝寿
成员:赵勇生 柯德勇 李廉贵 夏必金 陈宗义 刘宜兴 胡胜 肖志华 杨耀明及项目校领导。
②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推进建设、师资培训和管理规范等责任。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本校实际,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规
划,纳入学校计划之中。要将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学校建设、布局调整、师资培训等结合起来。要把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把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指标纳入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的评估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定期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3.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①稳定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各校要指派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网络管理员(农远工程设备管理员),不能随意更换,保持相对稳定;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量化管理员工作量,提高管理人员工作待遇(管理工作给相应的工作量),促进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在网络管理员的评先、评优、晋级等方面学校要给予适当考虑。并以分片的形式组织成技术服务(维护)小组,具体分为大历片区:由高阳、岚下、大历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洋口片区:由际会、洋口、建西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埔上片区:由大干、埔上、洋墩、仁寿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城区片区:由一中、二中、实小、城小设备管理员组成;水南片区:水南小学、民族中学及元坑、郑坊中小学设备管理员组成。其任务是硬件维护管理的探讨和交流及软件应用的使用与交流。
②加强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继续教育:在教研人员队伍建设上,各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对全体教学人员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高水平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教研的师资队伍。提倡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教育信息技术,各校应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把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先进教师及教师任职、评聘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4.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
①示范学校的硬件设施
加大对示范校的硬件设施投入。示范校的硬件基本要求:至少一间以上多媒体教室;至少一间50台以上连接互联网的学生电脑教室;一间不少于8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或网络教室;拥有校园局域网服务器。
②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
完全中学和城区小学在原有学生电脑室的基础上建设一个集教师备课室和网络教室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能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的教学;初级中学和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建设一个具有能通过城域结合上网的计算机教室、至少一个能上网的多媒体演播室; 村级完全小学建设一个含一台34寸彩电与一台多媒体电脑相连接并能上网的多功能教室;教学点建设一个含一台彩电与一台DVD/VCD能播放教学光盘的简易功能教室。
5.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和信息化硬件设施管理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的《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为加强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其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经过县信息技术研讨会讨论制定了《顺昌县信息化工程量化评估标准(试行)》(见附件)。依据评估标准每年对各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建设进行年终量化考核评比。
顺 昌 县 教 育 局
第三篇:浅析教育信息化
浅析教育信息化
卢娟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静湖小学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育形式、教育态度和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也发展了20多年,经过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日益一体化进程的信息技术和教育问题也开始出现,这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重视教育,重视修建和完善硬件,而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发展方面的巨大区域差距;学校出勤率差异显著;以及缺乏实用的建筑规范。本文对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议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现状;发展
一、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
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部署,搭建“互联网 教育”平台,支持教育改革。当前,教育网络平台较多,但重复建设、多头建设、低层次建设较为普遍、分散、碎片化,尚未形成合力和整合优势。要利用“互联网 ”教育平台,让广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名师课堂,充分利用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台中提供完整、优质、创新的教育资源,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高度重视综合云平台的建设,实现不同应用和平台的集成。
这样的“互联网 教育”平台既是虚拟的教学环境,也是与物理环境对接融合的良好环境。“十二五”以来,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重点,优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空间、自然空间、人工实体空间、精神空间的多重空间作用,实现多空间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
1.教育信息化2.0要求高等教育融合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划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中国学者更倾向于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启动、应用和创新(整合和创新)”。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应用到集成阶段。
在1.0中,应用程序驱动的基本工作政策,而在2.0期间,政策将逐步推广应用工作去创新领先,注重创新服务、创新发展,和加速实现中小学教育的三大集成:一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小学教育的深度改革与创新;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学校与企业现代化意义上的整合。
教育信息化由应用阶段向金融创新阶段的转变,要求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向深度应用和全方位创新转变,中小学教育必须积极适应这一变化。
2.新时代要将人的现代化提升放在第一位
应用阶段只要有技术就行,它就是面向技术的。在整合创新阶段,不仅是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还有思想、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设计。既要改变传统模式,促进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又要根据时代的新要求重构新的中小学教育,在过程、形式和业务形式上都要实现全方位的创新。这些要求对中小学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这一责任前所未有,意义重大。而且,这一要求的实现不能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因此,它的创新是相当原始的创新。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教育者必须把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过去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现在则转向教师整体教育现代化意识、观念、思想和能力的提高。新的竞赛规则尚未颁布。建议新的竞争应该全面检查基本技能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时代,创新和指导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完整性和标准化的教学材料、教学定位的责任,学习资源的质量和开放,先进的教学和自我,效率,效率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高效、真实的教学信息场景资源和教学创新示范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环境、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教育机制。
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与资源开发
建立开放的专业课程教学网络的目标是实现优秀教师在线课程,所以学生和所有想学习的人随时随地学习。
这门网络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程,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全高清教学视频,有名师主讲。这种教学是以全市所有相关课程的教师集体备课为基础,通过名师和集体力量创造优质资源;二是在全市所有相关课程教师集体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视频网站,搭建互动学习的平台,并指派专人通过网络进行答疑和指导;第三,开发了一个配套的学习跟踪系统,跟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作为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的基础。
无论教育形式如何发展,名师在学生的培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名师出高材生”是一个永恒的颠覆性真理,名师永远是稀缺资源。通过建立专业课教学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名师资源,培养人才,更好地调动全民学习的积极性。我国中小学应借鉴国外著名中小学开放视频课程,探索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新的共享模式和机制。构建开放的中小学专业课教学网络对天津市来说并不难。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构建开放的中小学专业课程教学网络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专业、课程、师资的选择。专业选择应充分考虑示范作用,但应遵循以下原则:民族特色专业、市级品牌专业、市级特色专业优先选择;与多个主要分布在天津市中小学优先考虑。此外,多学科课程是首选。在每门专业课主要教师的选择上,应以教学为主,名师为先;开设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的教师优先;应优先考虑研究小组;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知名度高的教师优先。
四、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其他领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是提高教师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种个人信息意识、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技能,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加以提高。因此,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便捷的途径。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意识、思想和技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激发教师的信息意识。
青年教师通常有一个强烈的信息,最主要的是帮助老教师建立信息意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集成了许多人的智慧和意见,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首先,我们需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及时满足问题想寻找信息和帮助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二是提供完整的硬件资源。
老师只有信息意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需要特定的工具,计算机和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学校提供培训教师与这些资源,以确保电脑在手,并提供足够高的网络速度。三是为培训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
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才能掌握信息技术、信息共享、评价体系的使用和交流工具的应用。因此,应该给予教师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操作逐渐变得精通,直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五、信息技术新应用
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在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中小学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培训。
政策支持方面,第三章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学信息调查发现,目前天津市中小学网络学分课程实施情况占比35.7%,通过其他中小学网络认可的学生仅占7.1%。可以看出,目前网络教学的形式在天津市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自学的机会,不受时间的限制,但网络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小学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学校层面的政策法规。如果中小学开展网络学分课程,认可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的其他中小学的学分,将使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有新的认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的重视程度。
技术支持,中小学教学信息化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会由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而遇到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中小学需要在各部门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解决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不断提高。根据以上调查结果,61.5%的中小学对新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有明确的要求,38.5%的中小学目前没有相关规定;85.7%的中小学将定期开展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见,在全市中小学中,大部分中小学都会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定期的培训。此外,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57.1%的中小学还开展了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大赛,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一般每两年举办一次,效果良好。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没有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应予以重视和提高。
六、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是开创教育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学教育的伟大征程。中小学教育任重道远,建设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才能使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杨宗凯.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历史担当[J].电化教育研究,2022,39(01):5-11 35.[2]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22(01):7-14 34.[3]王会霞,龚志敏,杨洒.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22,17(04):5-8.[4].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202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J].电化教育研究,2022,39(06):1.[5]杨宗凯,吴砥,郑旭东.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教育研究,2022,39(04):16-22.[6]修亚弟.走进“最后一公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数字教育,2022,4(03):1-5.[7]李晨阳.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2(08):9-10.[8]康蓉.融合创新,打造国际贸易专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国家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为例[J].中国商论,2022(25):74-75.[9]郑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策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7(05):75-77.[10]陈琳,王钧铭,陈松.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2(12):70-74.
第四篇:关于教育信息化
关于教育信息化
(1)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技术的进步始终促进着教育事业发展与变革
(2)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3)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
从技术视角看,它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为特征;从教育视角看,它是以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为特征。
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的改变,需要伴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可以促进教育革新,强化传统教育,但是建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核心在于应用者的不断探索和反思。
(4)信息化使得教育教学走向“扁平化”
突出特征是从掌握学习内容转向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技能,从依赖“个体权威”转向集体智慧
(5)呼吁在管理层面继续提高认识,在研究与实践层面以教育为本,摈弃技术至上。
(6)数字校园中需要准确定位数字化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为核心,把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应用于教学改革,辅助课堂面授教学,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积极倡导混合教学模式;
(7)数字校园应用软件目前在功能、性能和服务等方面普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等对信息化的需求上尚有一定差距;
(8)教育软件是“基于数据和内容”的软件,选择时需要慎之又慎!
(9)教学信息化是“三分软件、三分政策、四分服务”,需要统筹考虑.(10)数字化教学和教学管理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中的“牛鼻子”,应该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校长工程之一”;
(11)强化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推动教育技术实践性研究意义重大!
(12)不断调整教学管理和信息化教学被“技术绑架”的局面。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监理时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其目标是: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三通两平台”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是建立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为加强教育监管、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平台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进行实施。
两级建设是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中央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五级应用是指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均同步建设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系统,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其中中央级系统部署在中央级数据中心,省、地市、县、学校级系统下发并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供中央、各地和学校使用,以上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本指南中简称为国家信息系统。平台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教育机构、学生、教师和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等各类教育管理与服务对象,覆盖国家、各地和学校等多层次的共享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及信息整合、业务聚合、服务融合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间的数据互通和系统互联,提升教育监管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