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

第一篇:课外古诗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如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恰当运用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提高答题质量。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反复涵咏、咀嚼体味、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主题;必须弄清与诗词有关的一些术语,必须反复历练,准确简洁地答题,规范答题语言,就会有较大的收获。

       二、关于诗词鉴赏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总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

       a怀古诗。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d闺怨诗。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

       (三)、品诗。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

       (四)、平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

       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如: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四.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⑩明月——寄托相思。

       古诗词曲中的常用意象还很多,要在阅读鉴赏中逐渐积累这些表意抒情的符号 技巧点拨

       解答信息提取题目,遵循以下四步:1.读懂提干,明确要求。2.读懂文本,包括题目、诗前小序、相关注解3.准确筛选4.准确表述{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题材、情感和主旨} 五.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例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七、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八、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⑪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⑫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5.(1)答:景物:江、鸟、山、花.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答:表达了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2)答:表达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多少安慰。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惆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2)破、鸣、点。

       (3)答: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2)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22.(1)答:比喻同胞兄弟.(2)答:表达了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

第二篇:六年级课外古诗

       1、《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地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梅花》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由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0、《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1、《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4、《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5、《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6、《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20、《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1、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卖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晴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3、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4、朱熹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5、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6、赵师秀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7、叶绍翁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8、林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9、文天祥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0、卢梅坡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气象谚语

        天上起了钩钩云,地上不久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太阳下山一片红,明天天气必定晴。

       2、物象谚语

        老牛叫,雨来到。

        鸡在高处鸣,久雨天要晴。

       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蚂蚁垒窝,大雨成河。

       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雨迷迷。

       3、农业谚语

       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生活谚语

        一日读书一日功,十日不读腹中空。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与人争志,不与人争气。

        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读。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 有智者,自有千方百计;无智者,只感千难万难。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常用 歇后语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 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 饱带干粮晴带伞———有备无患  抱着擀面杖当笙吹——— 一窍不通  鼻梁上挂眼睛———四平八稳

       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吃了豆腐———软了心

       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  窗户上的纸——— 一捅就破 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 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

       对联

       1、春联

        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 山青水绿春长在,人寿年丰福无边。

       2、写名人的对联(1)项羽、勾践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c

       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

       1、《第七条猎狗》沈石溪

       2、《狼王梦》

       沈石溪

       3、《荒野的呼唤 》

       杰克、伦敦

       4、《假小子戴俺的故事》

       5、《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

       6、《第三军团》

       7、《长袜子皮皮》

       8、《蓝花》

       9、《钟声》

       10、《象母怨》

       11、《青鸟飞过》

       12、《女儿的故事梅子涵》

       13、《第十一根红布条》曹文轩

       14、《麻雀不唱》常新港

第三篇:课外必备古诗30首

       1.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7.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8.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8.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9.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20.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2.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别云间 南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4。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5.钱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6.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7.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0.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1、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四篇:课外古诗赏析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一)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

       2.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以乐景衬哀景”是古诗常用的表达技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二)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所称道,请展开合理想像,把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诗中流露出将军怎样的感情?

       (三)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本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 品格,这是典型的 手法。(3分)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2分)

       (四)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 ”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五)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一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的写法是。(1分)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六)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2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

       (八)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分)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表达了 的心情。(2分)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十)兰 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野香”比喻 ;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一)1.悲 2.悲叹身世,体现诗人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3.第一句“二月江南花满枝”描绘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对第二句“他乡寒食远堪悲”形成反衬,鲜明写出诗人寒食节远在他乡悲苦孤寂之状,以乐衬哀,凸现“堪悲”之情。

       (二)1.渭水平原上猎物藏身的野草都枯萎了,猎鹰的眼睛显得特别锐利;积雪消融,骏马脚下再无滞碍,奔驰起来更加轻快。(意思对即可)2.流露出了将军成功狩猎后轻快、欢欣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三)1.咏物 高洁清远 托物言志 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四)1.破 深(2分)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意近即可。(2分)

       (五)1.对比 2.“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六)1.(2分)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评分说明: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2.(2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七)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2.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八)1.(2分)争 啄 2.(3分)参考答案:诗中的初平之水、早鸾、新燕、浅草等聚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最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录的感情)

       (九)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 喜悦(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评分标准:2分。意思一致即可。)

       (十)1.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 追名逐利的俗世之人(每空1分)2.对追逐名利者的鄙视(2分)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初一期末复习讲义·课外古诗赏析

第五篇:课外古诗背诵

       《古文二则:四知和私心》备课资料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沙白似雪,映白了回乐城旁边的烽火台,月色如霜,笼罩受降城。后两句抒情。不知何处响起芦笛声,引起征人的悲伤,整夜地盼望归家。本诗真切地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感人至深。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骘(zhì):安排;定。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②透彻。如:精辟。③驳斥或排除。如:辟谣。2.(bì)①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涿(zhuō):地名。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3.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2.(jí)①践踏;侮辱。②盛多;杂乱。

       二、词语识记 辟:征召。

       当:当„„时候。举:推举,选拔。之:往,到。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从前。遗:赠送。或:有人。厚:优厚。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拟。虽:虽然。用:任用。竟:整。

       选举:选贤任能。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的理解。2.用现代汉语表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①举茂才: ②不受私谒:

       ③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④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5.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史学家,字。②《私心》,选自于,主人公是,是复姓。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范晔,字,南朝宋时著名,主要作品。

       2.《后汉书》以 为体例,与、相同。它分、、,合为百篇。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二)段落层次 《四知》

       1.开头到“密愧而出”:。

       2.“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私心》

       1.开头到“亦以此见轻”:。2.“或问伦曰”到结尾:。

       (三)写作特点 《四知》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3.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三、古文今译

       四 知

       (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私 心

       (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本句中“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为“秀才”。译文是“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本句为后文王密夜访作了铺垫。

       2.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本句中“虽”表示转折,是“虽然”的意思。“竟”是“整、从头到尾”的意思。译文为“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本句用第五伦的人之常情来突出他的真无私。

       (二)对《私心》的诠释

       本文首先用两件事来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然后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Ⅳ.当堂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

       (1)闻其贤而辟之(2)辄叱遣之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 85分)

       一、基础题(8分)

       1.解释加粗词语。(8分)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2)君不知故人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4)然少蕴藉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何谓无知?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二、整体感悟(6分)

       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

       2.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2分)

       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2分)

       三、课文阅读题(21分)

       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2)然少蕴藉()(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2.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8分)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

       5.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3分)

       四、类文阅读题(11分)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1)解狐可()(2)国无尉()2.解释加粗的词语。(3分)

       (1)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2)解狐非子之仇邪?(3)外举不避仇。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2分)(1)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2)午非子之子邪?

       4.试评述祁黄羊、杨震、第五伦三人的共同之处。(4分)

       赏析:《去私》和《古文二则》都是讲古代清官的故事。这三个人物有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私心。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祁黄羊主要是通过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两件事,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他的无私;《四知》通过写杨震拒收贿赂和不为子孙开产业突出他的没有私心;《私心》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突出第五伦的无私。这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对中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五、中考题(9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亦,□□□□”。(3分)

       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

       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这些清官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以“无私”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事实确凿,语言流畅,有说服力,文体不限。

       Ⅵ.合作探究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2分)(1)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2分)(1)婴儿非与戏也(2)子而不信其母

       3.你同意曾子的教育方法吗?简析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4.你的父母对你的许诺都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做父母的,你会怎么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3分)

       参考答案

       Ⅱ.三、1.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

       4.①推举,选拔。②拜见。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拟。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原文中理解。

       5.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Ⅲ.一、1.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2.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二、(二)《四知》1.杨震拒收下属贿赂 2.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 《私心》1.正面描写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2.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 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1.(1)征召(2)就

       2.(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Ⅴ.一、1.(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1)biàn(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1)就 当即(2)比拟,比作 方圆(3)虽然 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 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四、1.(1)xiè(2)wèi 点拨:多音字应根据不同语境确定读音,“解”字作姓时读“xiè”。

       2.(1)做。(2)仇人。(3)举荐。

       3.(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4.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五、1.B 点拨:“与善人居”中的“居”意的“居住”;“居五日”的“居”意为“停”。

       2.近墨者黑。

       3.符合题意即可。点拨:答案不统一,但观点必须明确。

       六、作文思路:以“无私”为主要内容,列举古今中外公正无私者的事迹,加以评论,最后启发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无私的人;或是分析、评价古人的无私,是真无私还是沽名钓誉;或联系当代无私者的实例,启迪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养成美好的品德。

       例文: “无私”之我见

       常听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果真这样吗?试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什么状况?(点评:问句发人深省。)

       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少公正无私的仁人志士啊。杨震拒金,“四知”传美名;第五伦自省,无私令人赞;为了法律的公正,包拯忍痛铡了自己的亲侄子,才会有《赤桑镇》的历演不衰,海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敢当殿骂昏庸的皇帝。他们在正义面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俱往矣,这些人物都已作古,在今天,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走上富裕路,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时刻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任长霞,这个河南登封市的女公安局长,她坚决拒绝了黑社会头子的重大贿赂,毅然把他们绳之以法„„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点评:引用学过的课文作论据,说服力强。古今事例结合。今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总评:本文事实确凿,包容量大,说服力强。不足之处是结尾力度不够。

       Ⅵ.1.(1)到,往。(2)同“汝”你。点拨:“之”字在句子中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是文中没有其他可以做动词的词语时。

       2.(1)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2)孩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了。点拨:要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略 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

       ext style=“LAYOUT-GRID-MODE: char;TEXT-INDENT: 21pt;LINE-HEIGHT: 150%”>(1)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2分)(1)婴儿非与戏也(2)子而不信其母

       3.你同意曾子的教育方法吗?简析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

       4.你的父母对你的许诺都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做父母的,你会怎么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3分)

       参考答案

       Ⅱ.三、1.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

       4.①推举,选拔。②拜见。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拟。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原文中理解。

       5.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Ⅲ.一、1.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2.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二、(二)《四知》1.杨震拒收下属贿赂 2.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 《私心》1.正面描写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2.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 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1.(1)征召(2)就

       2.(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Ⅴ.一、1.(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1)biàn(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1)就 当即(2)比拟,比作 方圆(3)虽然 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 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四、1.(1)xiè(2)wèi 点拨:多音字应根据不同语境确定读音,“解”字作姓时读“xiè”。

       2.(1)做。(2)仇人。(3)举荐。

       3.(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4.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五、1.B 点拨:“与善人居”中的“居”意的“居住”;“居五日”的“居”意为“停”。

       2.近墨者黑。

       3.符合题意即可。点拨:答案不统一,但观点必须明确。

       六、作文思路:以“无私”为主要内容,列举古今中外公正无私者的事迹,加以评论,最后启发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无私的人;或是分析、评价古人的无私,是真无私还是沽名钓誉;或联系当代无私者的实例,启迪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养成美好的品德。

       例文: “无私”之我见

       常听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果真这样吗?试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什么状况?(点评:问句发人深省。)

       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少公正无私的仁人志士啊。杨震拒金,“四知”传美名;第五伦自省,无私令人赞;为了法律的公正,包拯忍痛铡了自己的亲侄子,才会有《赤桑镇》的历演不衰,海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敢当殿骂昏庸的皇帝。他们在正义面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俱往矣,这些人物都已作古,在今天,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走上富裕路,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时刻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任长霞,这个河南登封市的女公安局长,她坚决拒绝了黑社会头子的重大贿赂,毅然把他们绳之以法„„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点评:引用学过的课文作论据,说服力强。古今事例结合。今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总评:本文事实确凿,包容量大,说服力强。不足之处是结尾力度不够。

       Ⅵ.1.(1)到,往。(2)同“汝”你。点拨:“之”字在句子中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是文中没有其他可以做动词的词语时。

       2.(1)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2)孩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了。点拨:要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略 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