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大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大核心素养
石亭中学:廖 鑫
一、理念架构
为了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我们实施了学校育人目标、学习模式、课程统整、资源整合等系统综合改合,并提出了“立足九年,夯实孩子九大核心素养战略架构。构建“支撑一生的生活;启迪享用一生的智慧;夯实伴随一生的学识;提高发展一生的能力;培养受用一生的习惯;增强恩泽一生的体质;打造幸福一生的个性”是学校的育人总目标。立足九年,着眼16年(学生时代),前瞻60年(一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弘扬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个性,启迪孩子的灵性,诱发孩子的创造性!关注孩子在校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让孩子身心健康、精神发育赢在起跑线上!
重点关注三个维度:健康体魄与博爱情怀,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探索(一)、阅读素养
统筹规划制定阅读兴趣、习惯、方法、数量等为内容的九年阅读指导纲要,树立大语文思想,实施课外阅读课程化,从入学第一天抓起,从一年级抓起;毕业班也要将阅读进行到底。
阅读、悦读、越读!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致力于创建书香校园是我校追求的办学特色之一,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品味书香,成就人生。课外阅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从入学的第一天抓起。
改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强化阅读指导,树立“大语文、生活语文”的理念,搞好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高标准依次超额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各段阅读目标;、实施“快乐阅读、超功利阅读”计划,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态度、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品质,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的建构,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争创书香中队、争做读书标兵”为载体,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形式,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小手拉大手,读书进千家”活动,从书香校园向书香家庭、书香社区拓展辐射。
阅读氛围的创设:完善阅读的环境文化。通过摆放花草、艺术品,播放轻音乐,悬挂装饰品(红灯笼、红雨伞)等举措,让书香苑更古朴、高雅、精致、温馨;在书香苑的墙壁上设置实新学生读书宣言、读书名言录、读书明星榜、阅读书目龙虎榜、读书成果展示窗;重塑阅读的精神文化。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站、电视台、网站宣传优势,全面营造“读书的学生最快乐、读书的学生最幸福,读书是高雅的事情”的舆论氛围。重塑阅读的精神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品味书香,成就人生”的种子,同时施予必要的阳光、空气、水分、养料,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改变阅读的服务文化。为学生在书香苑读书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在每张阅读桌上摆放便于学生随时查阅的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提供精美的阅读摘录卡、个性化的书签,设置暂时保存未读完图书的抽屉等;整合阅读资源。充实、更新书香苑存书,建设班级图书角、校园图书超市;在调查学生期待视野与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必读书目、推荐书目、自读书目构成完整的链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发挥团体效应。从抓教师读书开始,进而感染学生读书;表彰喜欢读书的学生,影响尚未进入状态的学生;运用求成动机,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专题活动,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读书成为习惯,成为自觉行为,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创设阅读的环境场、时间场。废除一些不必要的考试,减少一些学科书面作业,统筹协调各类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提倡快乐阅读、超功利性阅读,让课外阅读课外些,再课外些;建立导向、激励、制约、评价机制。出台实新学校课外阅读激励、评价方案,对学生九年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实施分级、分段、分层次评价;构建阅读的社会微环境。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长密切配合,实施亲子阅读计划,为孩子购书、节假日读书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
阅读兴趣的培养:着眼课内激发兴趣,延伸课外培养兴趣,开展活动提高兴趣;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倡导快乐阅读、超功利性阅读,保持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情感场,增加兴趣;教师采用“展示图片、设计幽默、制造悬念、抖出包袱、赏析片段”等形式向学生精心推荐读物,诱发兴趣;
5、以教师读书的兴趣影响学生读书的兴趣;举办读书节、多角度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感悟到读书的乐趣;尝试师生同读、亲子阅读、图书漂流、悬赏阅读、帮弟弟妹妹读本书等新的读书形式,巩固学生的读书兴趣;轮流填写《班级阅读日志》、自我整理《读书成长手册》,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意趣;在“诱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态度、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品质,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读书的目的尽量实现从外驱到内驱的转变,同时也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延循兴趣——乐趣——意趣——志趣的层次逐步提高。
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教师垂范、榜样示范、自我规范”对小学生要养成的阅读的基本习惯进行长期的、分层次的培养;及时提醒并纠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环节、不同场合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纠正一个坏的读书习惯比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更费劲,因此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从一开始抓起;通过各种渠道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己阅读生涯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诱导、强制、重复练习,直至形成习惯为止。(二)、公民、道德素养
借助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培养孩子民主平等意识,重塑教室功能,让学生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会过民主的生活,我们要借助教室这个社会场培养未来的公民而不是顺民、暴民。
习惯养成遵循他律、互律、自律浙进原则,达到刻意不自然、刻意自然、不刻意自然的效果,实现从好行为、暂时好习惯、永久好习惯(潜意识)终极目标。学校要通过“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道德长跑活动,一手抓好习惯养成,一手通过引进的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矫正不良习惯。主要做法有:
1、从每个人每件事做起,创建和谐校园;学校无小事,校园无闲人;和谐出效率,和谐出效益。单从教师角度看,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社会、自我和谐;要诱导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理想与现实、现在与未来等诸方面的和谐。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科学是和谐校园之基石,民主是和谐校园之根本,人文是和谐校园之灵魂,开放是和谐校园之源泉。建立和谐校园要解决好三件事:重构师生关系、重建校园生活、重塑学校文化。
2、献爱心,见真情,“一帮一”活动:帮扶不是包办,不是“代替”,帮扶最高境界是培养自理习惯及能力,帮扶不仅仅拘限于生与生帮扶,还应该包括师与师,师与生帮扶;帮扶甚至可以拓展到家庭、社会这个层面;帮扶不应该加重高年级学生及教职工负担,帮扶要争取家长支持;帮扶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3、爱书、看书、献书、书香满园:创建书香校园是我们追求的办学特色之一,旨在“以阅读为载体,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我们的口号是: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品味书香,成就人生。
4、知我实新、爱我实新、荣我实新:知我实新的校史、校训、校风,积极参与校歌、校徽、校标、校卡设计及校报、校刊、校台的投稿工作;要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今天我因实新而自豪,明天实新因我而骄傲”新理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实新是我家,我与实新共荣辱”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一个学生的生命动力。
5、“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道德长跑活动:礼仪教育、养成教育要系统化、活动化;礼仪教育、养成教育标准要分为基本、弘扬、追求三个境界,依据师生实际逐步提高、逐步达标。“习惯的养成犹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有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重点抓好学习习惯、守纪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人际交往习惯、集体活动习惯等七个方面。
6、班级星光灿烂:一方面传统“三好学生”的评选存在诸多弊端:周期长、人数少;期中、期末、小一至小六当选“三好学生”的学生变动极小,某些学生成了当选“三好学生”的专业户,多数学生成了“陪客”,其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同时因缺少竞争对手对所谓的好学生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应试教育作怪,三好演变成了学习一好,分数成了唯一评价指标;“三好学生”两张皮,学生在校内、家里表现明显不一,“在校是温顺的小绵羊、在家是厉害的大老虎”,容易造成学生的人格分裂;仅对学生某些智能进行评价,对评价的这些智能处于劣势的学生是极不公平的,也就是说评价失去了公正性。另一方面小学生盲目追星,“追星族”在校园大有愈演愈列之势:对明星生日、星座、爱好、穿戴、奇闻怪事等了若之掌,因追星言语不和造成大打出手的事情时有发生。再一方面“学校成了培养失败者的心理工厂”,因学习不好,是许多学生在校园、班级抬不起头来;学生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因一方面差逐步演变成多方面差,因而提前被淘汰出局。鉴于以上原因,遵照“没有差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人人有特长,人人都能行”、“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要树立孩子身边的典型、明星”等新理念,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特推出“校园星光灿烂”主题德育活动系列。
7、实施感恩教育,构建感恩文化。通过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有感情、有灵性、有伶悯之心、有善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不望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师长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可以采取读感恩书、讲感恩话、唱感恩歌曲、做感恩事、写感恩文、当感恩标兵等实践活动,使得学校的舆论更加良好、,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感恩之心更加强烈、,奋发之情更加高昂,使得“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生根、开花、结果。
8、尝试寒暑假、节假日布置德育实践作业。比如传统春节我们推出的德育实践作业是:在春节期间向你的长辈、老师、同学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互表新年祝福;问一问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是怎么过年的,通过比较你有什么体会、感悟?走亲访友、招待客人也有学问。要留心自己年假是怎么做客、待客的,以便开学后与你的同伴交流;如果有条件的话,让家长或他人为自己拍一张年假生活照,自己在后面写上一段有纪念意义的话。开学后不要忘记带上照片让你的好朋友一同分享啊!利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一本学校推荐的书目,并且与爸爸、妈妈同读这本书,以体验书香为家庭带来的乐趣;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制定、实施一个花压岁钱的小方案。开学后比一比看谁的压岁钱花的最有意义;用在学校所学的综合知识,尝试解决或改进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同时感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又比如国庆长假我们安排的德育实践作业是:与爸爸妈妈一道开展“跳绳、踢毽子”等健美强身的家庭阳光体育活动,进而改变家庭娱乐方式,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指数;怎样帮助爸爸(妈妈)改掉一个不良习惯;我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洗一次衣服);落实“好孩子小书房计划”(一个学习角、一张书桌、一盏台灯,简易书柜),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和爸爸(妈妈)同读一本书”的亲子阅读活动;把自己这一个月在校情况向爸爸妈妈回报一下。让父母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共同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国学经典《弟子规》中的要求你践行的如何?让家长给你一个综合评价。(三)健身素养
体育课、运动会要突出健康第一思想,让孩子养成终身喜欢的一项健身项目。路径: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振奋一整天。将整齐划一大课间变成自由选择的体肓超市:将过分强调竞技性、特殊训练才能完成少数运动员参加运动会变成全员参与的趣味运动会。主要做法:
1、体育超市:所谓体育超市,就是把学生喜好的各类体育活动器材,摆放在学校各个部位。在活动时间,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任意进行选择。建立体育超市的目标:我的课间我做主——我喜欢,我选择;我选择,我投入;我投入,我健康;我健康,我阳光。核心理念: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选择;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振奋一整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服务宗旨:“一切为了孩子健康,为了一切孩子健康,为了孩子健康一切”,搭建多元平台,提供多元服务。体育超市的建立,实现了让大课间学生的活动由被逼锻炼变为主动参与,即由“让我活动”变为“我要活动”,玩和运动融为一体——玩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玩;体育超市的建立,也将实现“ 让原来整齐划一的、单调乏味的大课间变成丰富多彩的、充满无穷变幻魅力的开心大课堂,大课间将成为全体教师的公共课,其他科任老师变成体育老师的助教;体育超市的建立,促使学生运动、锻炼理念的转变——从体育运动到终生健身;除此以外,体育超市的建立,还将产生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是师生,课间是活动的搭档、伙伴,加深相互之间在性格智能、学习方式等角度的体验、认识,增加在课堂活动中的默契程度,为高效课堂的推进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2、趣味运动会。针对传统运动会许多项目技术偏难,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很难完成其技术动作;又比如传统运动会过分突出学生个人能力体现。运动会参与的人数偏少,运动会往往只是为少数同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此我们提出了举办趣味运动设想。趣味运动会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淡化了活动的个体性、竞技性,强化了活动的群体性、灵活性以及参与的广泛性、团体性,体现了活动项目的多样性、选择性,增强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3、实施大课间行为艺术。它是我校落实国家阳关体育行动的有效载体。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是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平台,在完成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和过程中,也同时完成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内容(目标)和综合性探究实践活动的一些教学内容(目标),是以肢体活动行为的彰显为基本形式的综合性校本课程。实新学校在课间活动上自主开发了适合大课间的个性化的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实施了体育超市活动。校本体育课程在广播操、韵律操、交谊舞基础上融进古诗词、国学经典、英语对话、成语接龙等学科内容,使其演变为大课间行为艺术。
(四)、艺术素养
面对高考升学压力,树立小学、初中是孩子艺术素养养成黄金期,琴棋书画等让孩子选择一种终身喜欢艺术项目。可通过社团、兴趣小组、艺术节等来实施。主要做法:
1、开设艺术选修课程:采取“一师双岗、一室两用、学生校级走班”实现了从兴趣小组到开设艺术选修课程提升。
2、举办年度艺术节。让童年充满创意,让艺术浸润孩子的生活。当艺术节的第一个音符在校园的上空飘荡,艺术已融入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届艺术节从画展、折纸比赛,水果拼盘、石头画等三十余项活动中让学生选择,为全体学生共同献上一场精彩的校园艺术盛宴新。(五)、科学素养
崇尚人文,信奉科学。采用合作探究思维课堂;增加校园景观科技元素成份;举办科技节、五小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主辅渠道来实现。主要做法:
1、开设观察课程,一年四季布置科学观察作业。小学生对自然中的一切现象都报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有意无意中从事的科学活动也极频繁,只是我们在发现时没有及时予以重视,使其固有的积极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淡化了。在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科学观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低年级段安排观察蚂蚁的活动,让学生观察、记录、讨论,猜想。又如中段学校每年均开展班级养蚕活动,让学生连续记观察日记,撰写观察研究报告。
2、举办科技节。科技节主题鲜明——尚科学,体验生活,动手实践,探索创新。科技节目标明确,即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作灵感,陶冶艺术情操。
3、校园景观课程化。实新教育实现了完整循环:先让儿童从生活走向了学科,即从“百草园”再走向“三味书屋”,又让儿童从学科走向了生活,即从“三味书屋”再走向“百草园”。校园景观课程化旨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校园特意创设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新校园是一本精心设计的“教科书”和“生态实验室”,“编排”这本教科书时,充分体现了综合性、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互动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同时实现了跨学科资源整合,从孤立的校园课程景点走向了系统的课程
(六)社会素养
让孩子走进社区、社会这个大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社会阅历;组织春游、夏令营等游学活动。主要做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策划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根本。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举办“酷我夏令营”。通过夏令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灵潜能;掌握调整良好情绪的方法。在紧张训练过程中,建立自信;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挑战自我。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锻炼自我生活能力;感悟家庭幸福;与同伴结成心灵伙伴
3、开展年度游学活动。通过“亲近自然、拥抱绿色”主题游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本期我们拟开展的春游系列活动,让学生看春——感受春之韵、识春——体会春之情、画春——渲染春之魅、扮春——细品春之味、作春——抒发春之魂就是对该主题活动的一个探索。(七)生态素养
自我生态:借助心教育来实现身心和谐;自然生态:借助学科整合体验感悟自然生态平衡重要性;社会生态:借助职业体验认识服务、被服务角色意识、职业选择意识。主要做法:
1、借助心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内在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2、与自然界做好朋友。这是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要求,同自然界做个好朋友。
3、节假日陪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参加角色体验游戏馆,让我们孩子认识服务、被服务角色意识、职业选择意识。
(八)生活素养
独立生活能力,会洗衣、做饭、整理房间;会计划理财购物;会与家长、教师、同学和睦相处。借助寒署假社会实践及亲情作业来实现。
主要做法:
1、利用寄宿制学校这样一个平台,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并进行诸如洗衣、做饭等基本技能的标准训练,让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2、从学习礼貌用语入手,让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作为教育者应该从小就教会他们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和交际技巧与他人平等交往。例如:“喂”“您好”“认识您很高兴”“请”“谢谢”“对不起”“早上好”“你真棒”等礼貌用语。在交往中慢慢的就体现出他们的理智、情感了,也就增强了学生交往的信心,提高他们交往技巧,使他们跨出了交往的第一步;同时打破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高自己的能力。
3、开展多项课外活动,创设交际情景。经过大量的,多项的活动式教育课程来创设情景对话,进行口语训练,从而激发他们多说多动的交往能力。
4、深入社会生活实践中,提高生活素养。例如: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在校园里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在校园或家庭社会寻找支持自己的人士或朋友,然后统计下来看哪个小朋友的交际能力强。还可以通过借助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作业布置一些诸如帮妈妈做饭、打扫房间等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九)信息素养
关注区域:会借助互联网学习、交友;会使用网银理财、购票、购物;会选择有用信息,初步具备互联网思维意识,尝试众筹完成团队事务。借助信息课程内容改革及学科整合来实现。
主要做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整体设计、改造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情景体验、感悟、分享交友、网购、理财等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便利,进而感知、实践互联网思维。
三、感悟与分享
要实现九大核心素落地,我们的体验感悟是:坚持“素质教育从课程出发”的理念,探索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路子,逐步构建起校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和特色目标、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新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重在培养孩子完整的“精神世界”,“一主多元”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孩子智慧的“知识世界”,综合实践课程重在培养孩子丰满的“生活世界”。
我们的经验初步提炼概括为: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目标;从关注传承知识,到重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从学科单大独斗,到跨学科统整协作;从关注学科素养到学科素养、社会素养全面关注;从学校教育走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教合一的全教育。
时间:2022年8月30日
第二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摘 要: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清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文章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现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强烈的竞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
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3.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3.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终身体育不仅影响学生短时间内的身体情况,还会影响学生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生活状态,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更好地成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张彦忠.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新课程,2022.04.[2] 周济.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和重点[J].中国学校体育,2022.6.[3] 刘军.刍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22.10.[4] 孙有平,张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11.[5] 汪晓赞.学生――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J].体育教学,2022.[6] 邹德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教学,2022.[7] 曲伟东.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2.[8] 许志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2.
第三篇:体育核心素养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四篇:体育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更要练就一身娴熟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
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健身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需要;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满足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的需要;在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形成意志力、满足自信地从事体育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应把每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
一句老话说,你要给学生半碗水,那么你就要有一碗水。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
(一)热爱教育事业
有了这种认识,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学生教育工作的。
(二)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老师的爱,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学生,对待学生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学生的老师也做学生的朋友。
(三)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学生一起活动,给学生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心理素质较差的,如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学生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学生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学生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学生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学生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学生的信赖和喜爱。
(四)那么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
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最后,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强壮、健康的体魄来保障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只教给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
牟治河
第五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拓展资料: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理解
近些年来我国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常常会提到数学核心素养等词汇,比如有的教授会说,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对于周围环境的情况处理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做出判断;另外有教授的观点表明了数学素养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期自身的努力学习所形成的某种状态。
综合来讲,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理解,可以说是指在学习数学之后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素养,具体来说指的并非某些知识或者技巧。更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一种反应了数学思想的、基于数学知识却高于知识的综合、持久和阶段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数学核心素养理解为和数学教学课程具有相关性,对于理解数学本质、更深一步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评价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三方面,下面具体说明一下这三方面。
1.综合性
指的是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其中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运算方法、推理计算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习思考使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是这一能力实现的基础,数学核心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
2.阶段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也会出现不同水平、阶段的差异,就好比同一个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会的方法不同,解决起来也会有难有易,有快有慢,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层次的人形成不同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的现象,这种情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持久性
持久性不仅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值得关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会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思考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获得知识,而且还会长久的拥有并运用学习到的能力,成为学生的财富。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因为数学知识能够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通过逻辑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更好的学习知识。
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掌握建模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考分析联想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建立在批判性的思维之上,所以说对待事物需要理性思考,在对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运用分析思维推理提出方案,最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