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兴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篇:2022年辽宁兴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兴城市是辽宁省管辖县级市(由葫芦岛市代管),汉称柳城,明置宁远卫,清改宁远州,1914年改称兴城县,1986年改为兴城市。它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山、泉、城、海于一体。山是首山,泉是温泉,城是明代古城,海是渤海湾的兴城海滨。

       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图1)。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全市面积2147平方千米,人口61万。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m,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24.2℃,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2℃。年平均降水量620mm。三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一月份和本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暑期七到九月份,海水温度24°C,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海产品丰富。

       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沈山线铁路和京哈线斜穿市境东南部,魏塔线铁路横贯境风北部,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区域地质背景

       兴城地区较系统的区域地质研究工作仍然是1966—1967年由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分队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K—51--(25)(锦西幅)和K—51-(31)(兴城幅)。由于文革的影响,期地质图的说明书及其简陋,后来,20世纪80年代编制的《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1989、1997年编写的《辽宁省区域地质志》、《辽宁省岩石地层》等辽宁省区域地质系列性的总结对本区的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有所概略、辽宁地矿局有关地质队还进行过区内数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此外,有关研究院所、地勘、矿山部门也在区内进行过一些专题性研究工作。我愿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也曾在区内进行过野外教学实习工作。总体来看,目前区内地质研究工作程度很低。

       兴城地区前侏罗纪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沉降带东段。辽宁又是中、新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组成部分,属太平洋构造域(任纪舜等,1980),两大构造域交接复合,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华北地台连同朝鲜北部合称中朝地台,我国境内的华北地台,其主体位于华北地区,轮廓大致成一三角形。北面以阴山山系的北缘为界,西起甘肃西部玉门以北地区,向东经内蒙的白云鄂博、多伦、赤峰至东北的法库、昌图、敦化、延吉一带。西南界位于合黎山及龙首山之南,并经清水河、六盘山西麓向南延伸至天水附近。由天水向东大致经西安、洛南、栾川、确山、六安一线,止于郯庐断裂带上,构成地台南界。地台的东界由合肥往北北东方向延伸经嘉山、连云港之南没入黄海。

       华北地台在早元古代末吕梁运动以后长期以来(尤其是古生代阶段)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但是在地台发展阶段中,地台内部地质构造发育及发展历史是不均一的,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可将华北地台进一步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位,它们是:内蒙地轴、鲁东地盾、辽东台背斜、山西台背斜、鲁西台背斜、鄂尔多斯台向斜、辽冀台向斜、燕山台褶带、豫淮台褶带、贺兰-六盘山褶带。兴城实习区位于燕山台褶带东段。

       华北地台在进入中、新生代时期,尤其是燕山构造旋回,地台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都加强了,显示出相当强的活动性

       三、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和内容:

       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短期的野外考察,使学生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

       (1)印证课堂学习过的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认识各种地质现象;(3)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4)学会相关地质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

       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野外实习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培养大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的兴趣。

       四、实习的基本内容

       地质野外实习,具体内容有:地层观察、岩性观察和描述、构造观察、野外基本技能训练、了解资源。

       五、实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地理概况;

       2、基本掌握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3、基本掌握实习区内的向斜构造和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的依据。

       4、根据实习调查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报告

       六、实习安排: 本次实习于2022年7月5日开始、7月26日结束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7月5、6号全体同学从燕郊到达兴城吉林大学教学基地 第二阶段:路线地质实习阶段:7月6号到7月12号 第三阶段:实测地质剖面时间7月14号到7月16号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阶段时间7月18号到7月19号 实习队人员构成:

       实习队队长:于晓辉 总指挥:李德伦

       指导教师:李德伦、袁四化、关会梅、白向东、张莹、林玲玲 实习学生:全体 08级地震科学系学生,防灾工程系部分学生

       第二章

       地层

       一、本区由老到新发育有如下地层: 1.长城系(Pt2Ch)

       常州沟组(Chc):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常州村组(Z1c)。

       本组俗称“常州沟砂岩”,或“长城石英岩”(高振西,1934)。

       常州沟组在蓟县标准剖面由三段组成: 一段以紫红

       色砾岩、砂砾岩为主; 二段以黄、微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细砾岩为主;三段以灰白、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总厚859m。主要特征是河流相黄褐、浅红色砂砾岩的 滨海河流相白色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

       常州沟组在实习区分为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灰 色中细粒石英长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底部为紫红色石 英岩质中细砾岩及花岗岩质巨砾岩; 中部灰黑色薄层含 云母板状粉砂岩、板状页岩夹黄灰色细粒石英砂岩; 上 部黄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长 石砂岩。

       在葫芦岛海滨及韩家沟月亮山等地,可见本组底部 砾岩与下伏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为沉积接触。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厚128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串岭沟组(Chch):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串岭沟组(Z1ch)本组俗称 “ 串岭沟页岩 ”(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本组分为三段: 一段以黄褐色含

       铁细砂岩。

       二、三段以黑色、深灰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 粉砂岩为主; 黑色页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总厚 880m。本组主要为浅海相潮间带沉积。区域上本组底部常形成 铁矿(宣龙式)。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黑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黄色长石砂岩数层;上部为黄 灰色含云母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长石砂岩薄层。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以含铁页岩为主,厚度 275 . 5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团山子组(Cht)大红峪组(Chd)高于庄组(Chg)2.蓟县系(Pt2Jx)

       杨庄组(Jxy):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杨庄组(Z2y)。

       本组俗称“杨庄页岩”(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上,本组分为三段,一段为紫红色、灰白色砂泥质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及燧石结核白云岩; 二段为紫红、灰白色砂质泥晶白云岩互层,层面县泥裂、食盐假晶等; 三段为灰白、紫红色泥质白云岩与燧石条 带白云岩互层。含丰富叠层石。总厚 707m。与下伏高 于庄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杨庄组在蓟县地区具特殊的红 色或红、白相间色,属泻湖相蒸发盐建造。

       在兴城地区杨庄组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色、灰 黑色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紫色薄层白云岩及石英砂岩扁

       豆体; 上部灰色、浅灰色厚层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带。厚 622m。相对于蓟县地区,兴城地区的杨庄组不具典 型的红色层。

       辽宁省 区域 地质志 记载,兴城 三道 沟本组厚

       456 . 1m,含叠层石 Conophyton(锥 叠层石),Yangzhuangia(杨庄叠层石)等。

       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铁岭组(Jxt)

       3.青白口系(Pt3Qn)下马岭组(Qnx)长龙山组(Qnc)井儿峪组(Qnj)

       (三)下古生界 1.寒武系

       昌平组(∈1c):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及《辽宁省区域地质 志》(1989)均称老庄户组。现采用燕山地区统一标准 称昌平组。

       昌平组为张文佑1935年创名于北京昌平龙山,原 称“昌平灰岩”。

       昌平组是燕山地区寒武纪最早沉积,其时代大致相 当于早寒武世晚期沧浪铺期至龙王庙期。昌平组与青白 口系井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长时期的 沉积间断。

       兴城地区昌平组为黄灰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黄灰 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含燧石条带),厚59m。

       馒头组(∈1m):馒头组由Willis和Blackwelder于1907年创名于 山东长清张夏的馒头山,称“馒头页岩”。

       兴城地区馒头组为褐红色、紫红色含砾粉砂岩、紫 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厚35m。

       本区馒头组时代大致相当于早寒武纪龙王庙期晚 期。

       毛庄组(∈2mz):毛庄组为卢衍豪、董南庭于1953年创名于山东张 夏地区。

       兴城地区毛庄组下部为土黄色、黄绿色、紫红色页

       岩、粉砂质页岩夹灰色中层、薄层泥质灰岩,厚34.7m;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厚57.3m。本组下部有: Redlichia(莱得利基虫),Probowmania(原波曼虫)等三叶虫。本区毛庄期生物地层的重要特征是华北地区 早寒武世标准化石Redlichia与中寒武世褶颊虫类的 Probowmania共生。代表Redlichia类三叶虫在华北地 区的最高层位。

       徐庄组(∈2x):徐庄组由卢衍豪、董南庭1953年创名于山东张夏 地区。

       兴城地区徐庄组下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页岩夹

       薄层泥质灰岩、鲕粒灰岩,厚22m; 上部为紫红色页岩、泥岩、灰绿色粉砂岩与深灰色鲕粒灰岩、泥质灰岩。厚 68.3m。

       本组产Bailiella(毕雷氏虫)、Lioparia(光褶虫)等。张夏组(∈2z):张夏组是Willis和Blackwelder于1907年创名于 山东张夏。称“张夏石灰岩”。

       兴城地区张夏组以深灰色、紫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 主,夹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及灰绿色页岩。厚144.5m。

       产有:Poshania(博山虫)、Dorypygella(小叉尾虫)、Damesella(德氏虫)等。

       崮山组(∈3g)长山组(∈3c)凤山组(∈3f)

       2.奥陶系冶里组(O1y)亮甲山组(O1l)马家沟组(O2m):马家沟组由Grabau 1922年创名于河北唐山开平镇马家沟村。称“马家沟石灰岩”。

       兴城地区马家组可分上、下两组分: 下部为薄层结 晶灰岩、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上部为灰色花 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夹微薄层灰岩,含头足类: Amenoceras(阿门角石)。厚346m。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后,区内和华北地台大部分

       地区一同处于沉积间断,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 系及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方下降接受沉积。

       (四)上古生界

       1.石炭系

       上石炭统本溪组(C2b):本溪组一名为赵亚曾1926年创名于辽宁本溪牛毛 岭。

       本溪组广泛分布于华北各地,为中奥陶统之上长期

       间断后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其底部 常含有古风化壳型铁矿层(称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层。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厚6~30m。

       2.二叠系太原组(C2-P1t):太原组为翁文灏、Grabau于1922年创名,地点为

       山西太原西铭月门沟七里沟。长期以来华北地区太原组 时代被置于晚石炭世。但是近年来我国石炭、二叠系界 限研究已同国际接轨,将含Pseudoschwagerina(假希 氏蜓)或Sphaeroschwagerina(球希氏蜓)的蜓带底 界作为二叠系底界。因而在山西晋祠柳子沟标准剖面 上,将含Pseudoschwagerina的太原组中上部(庙沟 灰岩以上层位)应划入二叠系,称太原阶(中国区域年 代地层表,2022),太原组下部含Triticites(麦蜓)的 层位(吴家峪灰岩、晋祠砂岩及半沟灰岩)作为石炭系 顶部,建立晋祠阶。因而,华北各地的原称太原组地层 时代大部分为石炭、二叠系过渡地层。

       兴城地区太原组底部为铝土质胶结中细砾岩,向上

       为黄绿色、黑灰色页岩、铝土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粗粒 长石砂岩及数层煤层。厚10~15m。本组碎屑岩中含植 物化石:Neuropteris(脉羊齿)、Sphenophyllum(楔 叶)等。杨家杖子榆树屯黑色角岩化页岩中产海相化石 腕足类、瓣鳃类等。

       山西组(P1-2s):山西组由Blackwelderia和Willis于1907年在山西 太原创名。

       兴城地区山西组下部为黄褐色厚层泥质胶结含砾

       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绿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含菱铁矿结核。厚40~80m。

       本组含植物 化石:Lepidodendron(鳞 木)、Pecopteris(栉羊齿)、Nearopteris(脉羊齿)、Sphenophyllum(楔叶)等。

       石盒子组(P2-3s)蛤蟆山组(P3h)

       (五)中生界

       1.三叠系红砬组(T1h)后富隆山组(T2hf)

       2.侏罗系羊草沟组(J1y)兴隆沟组(J1x)北票组(J1b)海房沟组(J2h)髫髻山组(J2t)土城子组(J2tc)

       3.白垩系义县组(K1y):义县组由室井渡1940年创名于义县,称“义县火山 岩类”。

       燕山地区区域上义县组主体为中基性火山岩,大体

       上由下部火山岩系、中部含化石碎屑岩系、上部火山岩 系组成。

       中部碎屑岩系(凝灰质页岩)中含丰富热河动物群 化石,鱼类:Lycoptera(狼鳍鱼)、叶肢介Eosetheria(东方叶肢介); 昆虫:Ephemeropsis(拟蜉蝣);双壳 类Ferganoconcha(费尔干蚌)及恐龙、鸟类与早期被 子植物化石。

       兴城地区义县组广泛分布,下部为黄灰、紫红色中 细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砾石成分复杂因地而异。上部为灰色黑云安山岩、橄榄安山玄武岩、安山质集块 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砾岩数层。厚度大于 500m。九佛堂组(K1j)冰沟组(K1b)

       (六)新生界层

       二、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各条路线及其相关地层地貌简述:

       1、牦牛山路线

       《《《《《《《《《《《插入牦牛山地层信手剖面图》》》》》》》》》》》(1)马家沟组(O2m)

       本组岩石为为薄层白云质灰岩,化学成分CACO3,MGCO3。形成于中奥陶时期。青灰色致密块状,微晶,含有花瓣状燧石结核,为浅海到深海相沉积岩石

       (2)本溪组(C2b):

       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在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上的演示定为砂岩,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红褐色,层理构造发育,结构为中细砾,砂岩内夹有薄层页岩呈土黄色,表面风化严重。矿产:铝土矿,灰白色、块状、有滑腻感、具沾舌性。褐铁矿:位于铝土矿下层,红褐色,蜂窝状,比重较大。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为一个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带!(3)太原组(C2-P1t)

       本组地层由一系列言行组合形成:底部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有一层含砾砂岩。碳质页岩抗风化能力较差,一般周边有煤的形成,本处也不列外。(4)山西组(P1-2s)

       牦牛山地区山西组底层与太原组基本相似,底部也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四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也同样有一层含砾砂岩。

       (5)石盒子组(P2-3s)

       兴城牦牛山地区本组下部为灰白、灰黄色含砾石英砂岩和含砾长石砂岩,上部为紫红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来紫红色薄层细砂岩,含植物化石,2、龙回头路线:本条路线位于海滨、有潮汐现象。在这里出现了海石地貌:海蚀洞,海石涯,海石柱,海石阶地等。《《《《《《《《《《《《《插入海石地貌素描图

       河流的地质作用使得砾石定向排列如图、、、、、、、、、、、、、、、3、钓鱼台路线:本条路线上主要观察的是岩浆岩的岩体与岩脉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详细描述在后面侵入岩部分。

       4、夹山路线:

       (1)常州沟组(Chc)(2)串岭沟组(Chch)

       (3)大红峪组(Chd)

       5、白庙路线:本条路线十分复杂、从下往上依次出现了蓟县系杨庄组地层、寒武系昌平组地层、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毛庄组地层。(1)蓟县系杨庄组地层:本组地层以灰岩为主,其中

       白云质灰岩为青灰色、块状、微晶结构,新鲜断面有闪光点,经判断为方解石结晶,为微晶结构;部分岩石新鲜面五晶体结构,判断其为泥晶结构。风化面有刀砍纹,并且纵横交错的节理。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广泛发育。

       灰岩新鲜断面为灰黑色,风化面灰白色,表面有刀砍纹,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发育,可见节理缝。

       碎屑状灰岩与灰岩基本相似,只是随着高度的升高,碎屑逐步增多。

       硅化白云岩呈粉红色,块状、中粒。新鲜面粉红色,风化面灰白色,表面可见刀砍纹、硅质结核、燧石结核、燧石条带。

       (2)白庙路线上有一个断层,在该断层处形成了一些破碎带。破碎带之后出现了正长岩(块状,新鲜面黄红色,土黄色,中细粒)、正长斑岩(灰黄色,块状,斑状结构,它是岩浆作用的烘烤边,斑晶为砾石、石英,基质为隐晶质)、寒武系昌平组的断层角砾岩(新鲜面青灰色,风化面土黄色,块状构造,棱角较为明显)。

       往上为寒武系馒头组的页岩,含有紫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片状

       再往上为震旦系,毛庄组灰岩。青灰色、块状、显晶质结构,其下部为 土黄色,粒度较大。

       《《《《《《《《《《直接在实测地质剖面上找、、、、、、、、、、另插入白庙杨庄组地层信手剖面图》》》》》》》》》

       6、莲花山路线:下部为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具方解石矿物解理面、隐晶质结构,新鲜面灰黑色,风化面灰色,在风化面上可以看到刀砍纹、燧石条带、硅质交结,有层理发育。往上走可以看到昌平组与馒头组的一个分界点。馒头组页岩,它由紫红色或砖红色含砾粉砂岩、紫红色泥岩、砖红色页岩组成,岩层较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层理不明显。

       继续往上走可以看到馒头组与徐庄组的一个分界点。徐庄组由青灰色页岩、黄绿色砂岩组成,他们都为浅海相沉积,含有灰岩透晶体,徐庄组上部有薄层鲕状颗粒。

       再往上为徐庄组与张夏组分界点,张夏组以深灰色、紫红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为浅海相沉积岩。

       《《《《《《《《《《《《《插入莲花山地层信手剖面图

       第三章 侵入岩、变质岩

       一、岩浆侵入到围岩之中,掩体和威严的接触关系称为侵入接触关系。在侵入接触关系中,在接触面以内岩体的边缘部分称为内接触带;接触面以外的威严部分称为外接触带,侵入接触关系主要表现在内、外接触带上。其特征是:

       (1)岩体传切围岩;沿内接触带可见有冷凝边,外接触带可见有烘烤边和接触变质带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碎块落入—捕虏体;(3)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和岩脉插入到围岩中。

       侵入接触的研究,不仅阐明地壳运动所伴生的岩浆活动情况,而且在成矿作用方面也有着实际意义,许多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类型矿床,都与这种接触关系密切相关。

       实习区岩浆侵入作用发育,其中在钓鱼台路线发育完善:

       《《《《《《《《《《《?《《《插入图》》》》》》》》》》》

       图一中体现了钓鱼台三焦览胜点的伟晶岩脉与花岗斑岩岩体之间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伟晶岩与花岗斑岩形成的新老关系。图二中

       夹山花岗岩与常州沟组岩浆侵入关系素描图 夹山不同时代石英岩脉侵入切割穿插关系图

       二、变质岩:无论什么岩石,党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物理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析出的气体和溶液。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下热流,因此,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范畴。

       第四章

       构造

       兴城地区自太古宙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本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

       一、构造特征概述。

       实习地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褶皱构造:主要有白庙褶皱以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白庙断裂、夹山断裂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二、白庙褶皱构造。

       本次实习地区六条路线中白庙褶皱构造发育较为明显,这里一共出现了4个向斜和3个背斜。

       第一个向斜: 在距离公路约120米的地方出现第一个向斜,该向斜左翼产状为20° 角38°,右翼产状为0度角45度。

       第一个背斜紧接着第一个向斜,不过由于无露头,所以该背斜其他重要星系无法观察。

       在该背斜之后发育的是一个稍大的向斜右翼产状为130度角34度。左翼产状无法测量。第二个背斜:在该向斜之后紧接着一个很小的背斜,左翼产状为152度角25度,右翼产状为345度角18度。第三个向斜:紧接着上个背斜的是一个向斜,该向斜左翼产状为320度角20度,右翼产状为95度角73度。第三个背斜紧接着上个向斜,其左翼产状为95度角73度,右翼产状为310度角25度。

       第四个向斜:紧接着上个背斜,左翼产状为310度角25度,右翼产状黄为80度角25度。

       其他地方小型褶皱普遍发育,在此不做称述。

       三、断层 :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兴城地区在早新生代,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北西方向的运动俯冲,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北西—南东方向的主压应力 场,发育了以郯庐断裂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断裂。喜马拉 雅期晚期,太平洋运动方向发生转折,太平洋板块对华 北的挤压方向改为东西向,改变了断裂构造样式,发育 了北东、北西向的共轭断裂系。因此,实习区的断层也 以这两期为主,即北北东向和北西、北东共轭断裂系。

       1、白庙断层 : 该断层处于杨庄组与上覆岩层之间,根据断层上盘为寒武系昌平组地层、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毛庄组地层。下盘为杨庄组地层。断层面产状为310度角67度,是一个正断层

       《《《《《《《《《《《《《《《《《《《《《《《《插入白庙正断层素描图

       2、龙回头断层:《《《《《《《《《《《《《《《插入龙回头路线地质信手剖面图

       除以上各大断层外,其他地方也见到了一些小的断层,如牤牛山走滑断层等,在此不作一一详述。

       第五章

       矿产

       兴城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煤矿、铝土矿、滑石、褐铁矿、辉钼矿、石灰石、煤矿主要形成于石炭二叠时期、第六章 地质发展史

       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史也相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华北 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和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1、华北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

       在太古宙,本区形成了早期大陆型地壳,以海相中 基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为主,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为变 质表壳岩;之后TTG系列岩浆侵入并在较深地壳层次 发生中深区域变质作用; 晚期有大规模深成酸性侵入体 形成(为绥中花岗岩)。以绥中花岗岩、TTG系列花岗 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早期变质表壳岩包体为主的太古宙 岩石构成华北地台(板块)刚性主体部分。古元古代时期,区内处于隆升剥蚀,形成山海关隆 起。古元古代末(18.5亿年)发生吕梁运动,形成统 一的华北板块(地台)区,同时伴有深成岩浆侵入及深 成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黑石岗岩体的侵入以及构造片 麻理的形成。

       2、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三叠纪,本区进入地台盖层沉积阶段。

       形成三套沉积盖层,第一套为中、新元古代陆内裂陷槽 沉积。中元古代长城纪早期本区沉积了常州沟—串岭沟 期的陆地边缘相沉积物。常州沟期海侵加大,串岭沟期 海水广布,为闭塞海湾—泻湖环境。团山子期发生了全 区性海退,本区普遍抬出水面,经受风化剥蚀。大红峪 期本区发生了大规模海退,沉降范围扩大,形成了大红 峪期大面积超覆。大红峪末期,葫芦岛地区隆起,经受 风化剥蚀。兴城运动发生在长城纪内,并伴随有锦西岩 体沿东西向断裂带侵入,是一次造陆运动。高于庄期海 侵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更广泛的大面积超覆,内源碳酸 盐沉积。蓟县纪杨庄期形成了一套地台—沿岸滩相沉积 物。雾迷山期海侵扩大到高峰,接受内源碳酸岩沉积物。雾迷山后期全区隆起,经受风雨剥蚀。直到新元古代青 白口纪井儿峪期,本区开始沉降,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 为主。井儿峪末期,蓟县运动使全区上升,结束了元古 宙沉积史。

       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早古生代,典型浅海碳酸盐建

       造。古生代寒武纪本区再度沉降。早寒武世为内源碎屑 岩夹泥岩建造。本区处于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海水 蒸发量大,含盐度高,处于氧化环境,为闭塞 — 半闭塞 环境。中晚寒武世海侵扩大,以内源碳酸盐沉积为主,气候温暖,为半闭塞开阔地台相沉积。奥陶纪本区处于 广泛的海侵期,以内源碳酸盐建造为主,为潮间带 — 潮 下带地台相沉积。早奥陶世末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露出水面,风化剥蚀。

       第三套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三叠纪,由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陆交互相近海平原沼泽相沉积 至中二叠世、三叠纪为大陆河流相沉积。

       3、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中生代三叠纪末开始,稳定的地台发生了强烈的构 造运动,使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板内变形,地台活化。

       在中生代三叠纪末期,以南北向对偶为主的印支运 动,形成了本区一些主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九股屯断裂 带,影壁山断裂带)和掀斜构造(高桥单斜)或者说大型的 构造向斜盆地,岩浆活动规模不大,以闪长岩类岩株形 式产出,如水泉闪长岩体。燕山期本区发生了更强烈的 构造运动,构造形迹方向明显发生了改变。以北西、南 东对偶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如老官 堡、塔山断裂带,大杨和沟,盘道沟断裂带等显示地垒 式的断裂构造),以及所伴随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如虹螺 岩体)。早、中侏罗世以山间碎屑盆地为主,伴有中基性 火山喷发。早白垩世本区形成了一套火山—火山碎屑岩 建造,为大陆裂隐盆地沉积。

       新生代以来,随着海盆地的不断下降、陆地的抬升,海陆差异性升降运动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运动形式。第三 纪全区处于剥蚀状态,无沉积形成。第四纪近海地区和 山间沟谷地带,接受了黄土、砂砾石堆积,其它地区继 续遭受风化剥蚀。

       第七章

       结语

       通过十五天的艰苦奋斗与顽强拼搏,终于完成了牤牛山、夹山、钓鱼台、莲花山、白庙、龙回头地质路线的观察与白庙路线的剖面实测、相关区域的地质填图实习。在本次实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工作要求与实际经验以及编制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的方法与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构造地质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培养了自己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精神,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例如对构造地质学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透彻,对野外实际情况的误判与粗心,作图还不够熟练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综合实习,来巩固在自己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以及时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地质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本次实习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与教学,感谢各位同学对我的帮助与支持。

第二篇: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

       实习报告

       哈尔滨学院

       理学院

       地理科学11-1班

       王振

       11052118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地质学基础以及地貌、水文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后,在康春国、孙雅萍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迎来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地质考察。

       二、实习地点介绍

       本次考察的地点在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主要活动区域是其境内的柳江盆地。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交通便利。其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天然不冻港;山海关机场也与国内各主要城市通航。

       秦皇岛市下辖海港、滨海和山海关三个区以及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四个县。秦皇岛目前形成了以港口、旅游和玻璃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城市,海港区素有“不冻港”“玻璃城”的美誉。秦皇岛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为主,有煤,耐火粘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规模多为小型。

       秦皇岛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为﹣21.5℃;七月最热,最高气温为39.9℃;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平均695.5mm最大年降雨量为1273.5mm,降雨期集中在每年的7-8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冬季降雪稀少,降雪期多在11至次年的4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倍,蒸发量最大月份为5月,一般为234mm,占全年蒸发量7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7﹪,最大湿度为87﹪,最小为0,干燥度为平均1.3左右。本区风向主要受季风影响,季节的变化规律是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由于常风向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二者密切相关。

       秦皇岛地貌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区。柳江盆地位于燕山山脉东端,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峭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出现在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m左右。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代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

       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千米;东起张崖子村,西至吴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千米,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 柳江盆地内各时代地层具区域代表性且出露,岩石类别也比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现象较多,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以观察到很多海洋地质作用现象及各种地貌。总之,在秦皇岛地区盆地内,地质现象丰富、露头清楚、种类齐全、极易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和将今论古的分析,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质实习场所。

       三、实习路线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1、北戴河实习基地→砂锅店→潮水峪

       2、北戴河实习基地→亮甲山→石门寨

       3、北戴河实习基地→杜庄乡八岭沟村→鸡冠山

       4、北戴河实习基地→上庄坨→傍水崖→吴庄→花场峪

       5、北戴河实习基地→山羊寨→祖山

       6、北戴河实习基地→鸽子窝→翡翠岛

       四、具体实习内容

       实习路线1 主要学习内容:①认识罗盘针并学会使用罗盘针测量岩层产状;②认识花岗岩岩墙;③了解并掌握石灰岩地貌类型。

       ①岩层产状包括三项内容,即走向,倾向与倾角。产状的测量方法:走向:延伸方向,假想平面与岩石交线

       倾向:垂直走向,罗盘针短边放于走向线时N

       针指向

       倾角:长条形气泡向下,使气泡居中,读数 ②在地三观察点潮水峪村西侧观测到黄色的侵入石灰岩的花岗岩岩墙,呈竖直状。

       ③在第二观察点砂锅店东山脊东侧采石坑发现有层理的石灰岩,但层理厚度不一,其中层理厚的沉积环境稳定,来源丰富;层理薄的沉积环境不稳定,来源不丰富。

       在第四观察点潮水峪村西头发现石灰岩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是重力作用使其塌陷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路线2 第一观察地点,亮甲山东坡,该处剖面与砂锅店潮水峪的倾向走向以及倾角大致相同,属奥陶纪。该处主要为辉绿岩。辉绿岩为基性浅层岩,近于黑色,或黑灰、灰绿色,一般为细粒或中粒结构,有时有较大的斜长石斑晶,呈柱状或板状。该处主要矿物为富钙斜长石和灰石,还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第二观察点,亮甲山北坡。该处岩床呈一个面状而不是呈条状,与整体岩石倾面相同,顺层侵入(顺着层理侵入),岩墙呈灰绿色,为辉绿岩,贯穿岩床,与前岩床无成因上联系,从下方侵入,因为下方较宽,如果有成因上联系,则是从岩床处向下侵入,并且上宽下窄。第三观察点,亮甲山北坡。第四观察点,石门寨西门外养鸡场(柳江向斜盆地东脊),周围竖直高大的为燕山,剥蚀状较矮的为柳江盆地,该处东坡和缓,西坡陡峭,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在马家沟主体的顶层,碎石主要为铅土矿。

       实习路线3 第一观察点,八岭沟村西头,山的凹部为鞍部,中间通开称为垭口,顶部呈平状的山为平顶山或桌状山,山的上部石质主要为石英,下部为花岗岩,石英砂岩为制玻璃的原材料,由此观察可知,此地曾经为海洋。第二观察点,鸡冠山南坡,此坡花岗岩为岩浆先期冷却形成的,辉绿岩为花岗岩形成后中断,先形成的花岗岩,后形成的辉绿岩。南坡较多的岩石有:灰石,石英,黑云母(基性斜长石),较少的岩石有:橄榄石和角闪石。第三观察点,鸡冠山西坡,此坡石英砂岩较多,上部较薄,为海绿石,推断可知曾经为浅海。第四观察点,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鸡冠山北坡,此坡花岗岩较多,其中花岗岩包括石英和长石。第五观察点,鸡冠山顶中部采石坑,观察到有断层,并且为右旋平移断层。第六观察点,鸡冠山顶中部采石坑东侧(断层),上层上升,下层下降,此类型断层称为逆断层。第七观察点,鸡冠山东山脊顶部,该处岩石表面有浪层痕,由海浪作用形成,一般在海岸地区的岩石表面易形成浪层波痕。八观察点,鸡冠山最东部。第九观察点,东山脊崖下,该处的岩石为该地区最古老的岩石。

       实习路线4 主要实习目的:了解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河谷地形和沉积物特征。第一观察点,上庄坨村大石河旁,东部旁曲河段,水流的内部特征,了解横向环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河漫滩沉积物特征:凹凸岸受地转偏向力,所以是形成河谷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其次阳光的照射,植被的分布,岩石的布局及土壤的成分和硬度对河谷的不对称也有一定影响。河流沉积物的标准,二元结构一般下面为砾石,而上面为沙。河流的分布,一般河岸的地方有水叫河床,无水的为河漫滩。经过河流的长期冲刷和堆积,形成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及多级阶地,上游的砾石较大,下游的砾石较小,但下游的磨圆度较好,较光滑,多为鹅卵状及球状。该处的岩石主要为火山集块岩,火山晶屑岩,鞍山岩。观察表明,此地区曾发生过岩浆喷出活动。第二观察点,傍水涯,向上游走为离堆山,主要岩石为鞍山岩,由水流冲积形成。第三观察点,吴庄垭口,此处由沉积岩过渡到页岩,观察可知,该地区曾发生过剧烈地质构造运动。一切构造运动都来源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于内力,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而释放能量,是内反应的直接能量来源。吴庄垭口地区不是标准的背向斜结构,角度不整合,因为原有岩石受到一定影响,以一定角度与上层岩石接触,最终导致角度不整合,造成背向斜不对称。第四观察点,花场峪村。燕山山脉的主体为花岗岩。倒石堆的形成过程:碎石→风化作用→坡谷地带崩塌,最终形成。

       实习路线5 第一观察点,山羊寨,该地区为奥陶系石灰岩地形,原本水平的岩层现已直立。落水洞:该类洞形为钙质结核,流水作用形成的钙质积累,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硫酸钙异常坚硬,且形状不规则,有大有小。第二观察点,山羊寨垭口。背斜:中间对称,中间越尖锐,表明该处受力越大,中间越平缓,表明该处受力越小。第三观察点,车厂村,该处主要为鞍山岩和浅层深入岩(泥质页岩),侵入作用非常明显,标准的侵入接触的标志,俘虏体。第四观察点,祖山的岩体在垂直方向上节理非常明显,因为经常发生塌方,所以非常险峻,垂直节理逐渐加大,成为壮丽景观“一线天”。

       实习路线6 第一观察点:鸽子窝,观察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岸、海石及海基地貌,描述浅水波浪的变形。岩石的海岸在海浪的侵蚀下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残丘。第二观察点,翡翠岛,沙丘的形成原因:海退形成沙滩,由于陆地拢升作用,温度变冷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夹击,从而形成沙丘。星月沙丘:在形成沙丘的过程中,由于中间有阻碍物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阻挡风的吹过,从而形成沙丘,并且星月沙丘还可移动,但移动速度比较缓慢。

       五、柳江盆地地质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早期发生海侵,在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使地势平缓的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寂了厚度较大的相互平行的岩层,柳江盆地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有过时间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自中奥陶世起至中石炭世初的漫长时期,遭受风化侵蚀,以致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有一个长时间间断所造成的平行不整合。景儿峪组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之间有一个较简短的沉积间断。上古生界的中晚石炭世为海陆相互交错,而至二叠纪时全为陆相,在陆相的沼泽环境下有煤形成,自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末,古地理曾有明显复杂的变化,尽管海陆变迁,但柳江盆地只发生过平稳的升降运动。这个时期的所有岩层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没有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

       从中生代以来的整个中生代时期里,所经历的构造变动在性质上与古生代不同,中生代的构造变动使本区的。青白口系及古生界地层发生褶皱及断裂,经历几个阶段后形成了柳江向斜。自二叠纪末至朱罗系沉积之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动,岩层发生褶皱。在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了地形上的差异,形成北高南低,以致朱罗系沉积之前,古生界地层在不同地区遭受不同深度的侵蚀

       在下侏罗统的下部岩层沉积之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致使朱罗系下部岩层发生平缓的变形,并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上部的岩层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明显的超覆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之上。在柳江向斜西翼,它超出了下侏罗统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岩层之上。由此可以推断,柳江向斜在当时已具有不对称的特征。此后,柳江盆地再次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引起多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向斜核部大面积的中性火山岩层不整合超覆于下侏罗统的上下两组岩层之上,而在向斜北缘的长山北坡、青龙山等地,中性火山岩甚至不整合超覆于二叠系、奥陶系地层之上。燕山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行成的花岗岩岩基,对柳江向斜的构造形态也有一定影响。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留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平台出露水面。

       六、柳江盆地地质构造

       基本构造特征

       柳江向斜为一个近南北向不对称的短轴向斜,其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南缘。山海关隆起的范围包括遵化以东,锦州以西,山海关以北的三角地带。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向斜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个区位于西部。

       柳江向斜的基底是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不整合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绥中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六降想写的西部及东南外缘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岩基,如响山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花岗岩体和后石湖山碱性花岗岩体,它们在地势上构成高峻险要的 山地。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想写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想写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 板厂峪一线将想写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区位于西部。东翼区地层出露面积宽,除个别地段发育有次一级的褶曲外,总体近于单斜构造。岩层向西倾斜,平缓而稳定,属简单构造类型。

       断裂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有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但以南北向断裂最为醒目,其次为东西向;在断裂的活动强度和规模上,均表现为西强东弱。在断裂面的力学性质上则表现为多期次构造叠加,具有复合断裂的特点该断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端呈进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85°。西盘为张夏组鲕粒灰岩,叠层石灰岩;东盘为亮甲山灰岩(含舌卷罗,满洲角石)。断裂带内为硅化角砾岩袋,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在126高地北采坑,该断横剖面断层走向N25°E,倾向南东,倾角60°,断裂带宽15米。由东向西依次是正长斑岩岩脉,硅化角砾岩和石英脉。断裂带东侧见有10cm宽的断裂缝,内见有断层泥,片理化及断面上的垂直擦痕,表明该断层张性活动后曾受过挤压。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七、结束语

       为期九天的野外地质实习结束了,在这几天的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收获良多。

       首先,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在实习开始前,老师将两个班的同学分成六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男生进行攀爬测量的工作,女生负责记录数据的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对岩石产状的测量工作。

       其次,我认识到,在野外的地质考察工作,一定要本着严谨,务实的态度,不论是测量还是记录,都不容半点马虎,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让整个团队的辛苦努力付诸东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地理人,不论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地理工作,野外实地考察都是非常重要的,书本上的图片和表述不及野外实际情况的十分之一,没有野外的实际经验,一位照本宣科,对地理研究与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

       在本次实习结束后,我也格外期待下一次的实习,希望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三篇:南京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一、绪言

       南京,我们这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地点,是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区之中,是长江流域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江海水陆空联运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口岸,又是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遍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行的南京市行政区,位于31°14′N—32°37′N,118°20′E—119°13′E,地处长江下游,宁真弧形山脉西段。宁镇山脉自南京到常州市孟河一带,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体近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多km,其标高一般为100—200m,最高峰为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又名钟山)主峰,海拔448m。南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滁河、秦淮河等。在江河两岸发育着河漫滩冲积平原,在镇江东南的太湖流域地区,地貌形态主要为冲击湖积平原,其上点追丘陵,和网密布,湖荡成群,闻名中外的大运河与太湖交相辉映。

       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春季气候多变,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00—1150mm,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栎树林分布普遍。

       南京地区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发祥地,市郊周围有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地质现象,如栖霞灰岩的标准剖面、南象运动的不整合接触面、六合火山群罕见的石竹山、佘村谷地的典型倒置地形等。这里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较早较细,中外地学界不少老学者和著名学者对该去做过相当多的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由于本区地层发育良好,出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众多,而且出露广泛,又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再加上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专业机构和人员多,交通方便,观察容易,所以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南京市范围内可供实习的地区,主要在东郊、南郊和北郊及江北,如汤山地区、大连山区、紫金山区、幕府山区、栖霞山区、江宁方山及六合方山等地。

       本次实习的目的一共有三点:

       1、通过学习,是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初步训练学生的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提高其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地学的科学感情,巩固从事地理专业思想培养其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实习的要求有以下8点:

       1、初步学会认识和分析实习中所见的有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地质现象;

       2、肉眼鉴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

       3、初步认识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特征(包括地层的名称、时代、岩类、岩性等)及其中的一些主要化石;

       4、初步人士分析实习区内简单的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节理、断层解除关系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现象的判读和识别);

       5、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层面的确定、方位的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和记录);

       6、初步学会地形、地质图的使用和判读,并能在地质图认识简单的地质构造;

       7、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

       8、采集和编录岩石标本,做好地质现象的记录,写出地质实习书面报告。

       本次实习包括了城环1401、1403班以及几位转专业学生,带队指导老师是张瑞虎。实习的行程一共有7天。

       第一天 上午:淮安——南京

       下午:参观南京市地质博物馆 第二天 汤山古溶洞——坟头——珠山——阳山 第三天 孔山——排山——棒槌山 第四天 宜兴小区或者镇江小区 第五天 紫金山

       第六天 燕子矶——雨花台

       第七天 六合方山、桂子山——淮安

       二、地层

       古生代地层包括: 1红花园组(o1h)见于句容县仑山、江宁县汤山和南京幕府山地区,系张鸣韵等于1958年创名。命名地点在贵州桐梓红花圆附近。在本区该组的岩性和化石大体相同。主要为灰色、深灰色致密状厚层灰岩、结晶质厚层灰岩、中—厚层含生物碎屑及似鲕状灰岩。

       2志留系(s)分为下统和中上统

       ①下统高家边组(s1g)本组岩性各地相似,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近底部为黑色碳质页岩,上部夹有粉砂岩和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下部富产笔石化石。

       ②中上统坟头群(s2 3F)岩性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黄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夹会黄绿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砾岩透镜体;中部灰黄、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同色细粒岩与同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互层,夹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含棘鱼化石);上部为会慌、灰绿黄色粉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及数层厚3—10cm的黑褐色含磷砂砾质粉砂岩。化石丰富。

       3泥盆系(D)分为下中统和上统

       ①下中统茅山群(d1 2m)岩性以灰白、会慌及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和中—厚层细粒及粗粒石英砂岩为主,页岩中含有云母片,砂岩中斜层理发育,同时见有赤铁矿团块。未寻获化石。

       ②上统五通组(d3w)岩性坚硬,露头良好,常构成高山之顶。本组在区内的各地岩性基本相同,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常见植物化石。

       4石炭系(c)分为下、中、上三统 ①下统分为四组

       A金陵组(c11j)其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分为黄褐色细粒含铁石英砂岩夹紫红色页岩,上部为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结晶灰岩,向上泥质增多颜色变浅。

       B高骊山组(c21g)岩性主要为杂色碎屑岩。在孔山地区该组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及薄层砂岩,夹有泥质石灰岩透镜体,产小型腕足类及舌形贝,底部见10cm铁锰层;中部为灰黄色砂岩及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互层,产植物化石碎屑;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粘土岩和粉砂岩,夹少量灰黄色薄层砂岩,含腕足类碎片。

       C和州组(c31h)本组岩性各地相似,主要为灰黄、灰紫和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其中夹有少量页岩。化石为珊瑚。

       D老虎洞(c411)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结晶白云岩,岩石表面具刀砍状溶沟,含肉红色燧石结核,沿层面排列。

       ②中统黄龙组(c2h)本组以浅海相微红色灰岩为主,可分为三个部分:底部为灰色厚层白云石斑块巨砾结晶灰岩,含有少量砂质灰岩,未见化石;下部以浅灰色块状微晶生物碎蜓;上部为肉红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声速碎屑灰岩、块状纯灰岩。

       ③上统船山组(c3c)岩性为浅海相含核形石的中厚层致密灰岩,其颜色常有“黑白相间”的现象。在孔山本组可分为四部分:底部为会、浅灰黑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浅灰、灰黑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常有“黑白相间”的现象;上部为灰色致密块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微晶灰岩;顶部为灰黑色中层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碎屑微晶灰岩。

       5二叠系(p)

       ①栖霞组(p1q1)本组以签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灰岩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性段:下部臭灰岩段: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偶见燧石结核。其底部为灰黄、黄褐色钙质岩、泥岩夹薄层灰黑或青灰岩。下硅质岩段:为灰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上硅质岩段:为黑色纹层状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

       ②龙潭组(p2i)本组由于岩性软弱,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主要为灰黄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细砂岩、泥质页岩、碳质页岩及煤层;上部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碳质页岩及少量灰岩,局部夹有薄煤层。

       中生代地层包括:

       1三叠系(T)分为下、中、上三统

       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和中统上青龙组又常合并为中下统青龙群,中上统则为黄马青群。①下中统

       A下统下青龙组(t1x)岩性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有薄层微晶灰岩;中部为薄层灰岩与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上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内碎屑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

       B中统上青龙组(t2s)岩性主要为灰色薄层、中厚层微晶灰岩和泥质微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紫红色瘤状灰岩及蠕虫砾屑灰岩。

       C中统周冲村组(t2z)地表露头为黄褐、灰白色角砾状灰岩和灰黄、灰红色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井下钻孔所见为石膏和白云岩互层。

       ②中上统

       A中上统黄马青群(t2 3h)岩性主要为灰紫、暗紫色钙质粉砂岩、砂岩页岩、泥岩及细粒砂岩,其中夹有泥质微晶会岩透镜体,常见虫管构造。

       B上统范家塘组(t3f)炎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夹砂质泥岩及可采煤层。

       2侏罗系(J)分为下、中、上三统

       ①下中统象山群(j1 2x)为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可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的底部常具有砾岩、石英砂岩或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在底部石英砂岩中含较多的长石,中、上部为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韵律夹有煤层,颜色为灰白、灰黄色,由市委灰黑色。富含植物化石。南京大学地质系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

       ②紫霞洞组(j1 2z1)底部为灰白色石英质砾岩;中上部为灰白、紫灰及灰黑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夹页岩。

       ③陵园组(j1 2z2)底部为灰白、浅灰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会慌、黄褐色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互层。

       ④西山寺组(j1 2z3)主要岩性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含云母细粒砂岩及杂色页岩。3白垩系(K)

       ①上统浦口组(k12p)言行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紫红色、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细砂岩,砾岩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上部主要为紫红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及沙砾岩,夹有灰白色泥岩,可能主要为湖相沉积。

       ②赤山组(k2c2)岩性以砖红紫红色中厚层、厚层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为主,底部长具砾岩层,砾岩成分以灰岩为主。

       新生代地层包括:

       ①上新统n2f方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黑色气孔橄榄岩互层,夹薄层似鲕状玄武岩;中部为灰黄,黄褐色凝灰质砂砾岩;上部为灰黑色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底部夹灰红、暗紫色集块角砾岩、集块岩及层集块凝灰角砾岩。

       三、岩浆岩

       方山火山喷发次数的分层标识和原生标准如下:①红色烘烤层:见于每层熔岩流的表部,呈红棕色,是后期溢出的熔岩流在高温下对前期熔岩表层发生烘烤关系形成。②熔岩流气孔构造的变化:每一层熔岩留气孔的多少与垂直位置有关,顶部最多,底部次之,中间最少。③绳状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于熔岩流表层冷却比表层快,而内部仍处于流动状态,当内部熔浆流动时,表层塑性冷凝面发生扭动,旋转而成。④原生裂隙结构:上玄武岩柱状节理不发育,但仍然较发育,其方向垂直于冷凝面。

       方山西北部未见有机底岩石出露,自上而下出露岩石是上橄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下橄榄玄武岩。

       下橄榄玄武岩是一种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橄榄石和灰石晶体的包体,具清晰的柱状节理,有的呈五边形,有的呈六边形,火山碎屑岩及橄榄 玄武岩性与东,南坡所见相同。火山口内充填有辉绿岩,属火山颈相,其岩性特征是灰 白色,中粒到粗粒,辉绿结构(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造成的格架内充填有粒度较小的辉 石),具晶洞构造,边部有少量气孔,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斜长石。

       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原生结构,多见于厚层熔岩中,它的形态往往呈一种规则的多边形长柱体,截面以六边形常见,主体垂直于熔岩层的层面。在这些柱体尚未完全凝固硬化时,如果继续向前流动,将促使柱体一定部位发生倾斜,利用倾斜方向可确定熔岩的流向。关于双层柱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熔浆溢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开始冷凝成岩时,是从顶部冷凝面向下,及底层面向上同时进行的,但由于由上向下的冷凝速度比由下向上的冷凝速度快,所以多在冷凝熔岩柱体的偏下部分会合。在两部分柱状节理的接会面上,由于收缩作用,会出现周边向内倾斜,中间近于水平的镶嵌面,其上部即为上部柱裂,下部即为下1部柱裂。

       四、地质构造

       1孔山背斜属于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下的复背斜在汤山地区出现的陡山向斜将大背斜分为两支,北支为孔山背斜,南支为汤山背斜。

       2本区抵触宁镇褶皱束的南带的核部及西北翼,大体有三列呈北东东向延伸的低山组成。孔山位于地势较高的忠烈山,孔山主峰为本区最高峰,海拔341.8米。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70米,包括排山和棒槌山。中列山与北列山之间的谷地中出露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零星的大隆组;三叠系下中统青龙群组成北列山;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些低缓的岗丘.宁镇山脉的褶皱,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特点是:第一,在其走向上,表现出褶皱轴的分支与复合。第二,褶皱枢纽时有起伏,枢纽昂起地段,核部出露较老地层,核部下伏地段,出露较新地层。以上第一第二两个特点实际上是相互配合的,褶皱分支的地段正是枢纽倾伏的地段。第三,在横剖面上便显出不对成性。

       3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 1玄武岩柱状节理成因性状研究及其对岩性质量的影响.陈旭,许模,康小兵,魏云杰《.地质找矿论丛》.2022.9第23卷.第3期 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差异性风化尤为明显,较硬的灰岩渐渐显得突出,而较软的页岩则凹进。

       4大石碑正断层位于阳山古采石场,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该断层构造形迹十分直观,断层两盘栖霞组薄层灰岩被错断,断层带中发育断层角砾,断层带内被梳状方解石充填,断层上有裂隙泉。因为西盘下调,东盘上升,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5栖霞山“一线天”是由断层形成的。它们两侧的岩石有上下左右的位移。因那里发生了一个平行移动的断层裂开的,在其两侧石壁上,至今仍可见有断层移动时相互摩擦的痕迹,可谓鬼斧神工。

       从白鹿泉遗址缘山径而上,可见不远处的左侧道旁侧立一块灰色的石灰岩山石,其上有一斜 长的黑色燧石条纹,长1.2米,宽0.06米,宛如一把利剑镶嵌在上面,这块石头因剑得名,称 为青锋剑,又称剑石。栖霞山在地质学上属于早二叠 世时期沉积而成的,是“栖霞灰岩”的命名地,这里的岩层以浅海相含的燧石结核的灰岩为主 在漫长的历史中以碳酸钙为主要成份的石灰岩容易风化剥蚀,由于燧石颜色较石灰岩深黑,因而置于石灰岩表面。

       五、其他外力构造形象

       1红色烘烤层:见于每层熔岩流的表部,呈红棕色,是后期溢出的熔岩流在高温下对前期熔岩表层发生烘烤关系形成。

       2矶的形成,与岩石性质、断裂构造及流水的冲刷有关:①组成矶头的岩石是浦口组红色砾岩及砂岩,砾岩成分复杂,主要是各种灰岩、砾岩及少量的燧石和岩浆岩,粒径大小不一,砾石稍具棱角,分选性在的中等,胶积物为铁质和泥砂质,质地坚硬,抗风化力较强。②长江南京段河道大致是在NE向的长江大断裂带上发育的,而在矶的附近,又存在着两组交叉的x型断裂,把组成矶头的岩石切割成块。③咆哮德降水猛烈的冲刷着已被断裂切割成块的岩层,那些易于风化剥蚀的岩石,先后变成碎块、泥沙随江水东流而去,而那些坚硬的岩石则保留下来,突兀于大江之滨,这就是今日所见的“矶”。

       八卦洲是长江冲击淤泥沙石,堆积作用形成的,是长江中沙洲型平原,洲内地势低平,总体上呈现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格局。在八卦洲西南端长江在这里分为两股岔道,北支为凸岸,所在北岸为一宽阔的河漫滩平原,不断处于淤积当中,南岸为凹岸所在,由幕府山的基岩形成陡峭的谷坡。

       六、总结南京地区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迄今所知,南京地区地质构造,以前震旦系为基底,自震旦系以来,经历近八亿年漫长的地质岁月,才不断发展和演化而成的,它是多期地质作用反复改造和依次叠加的产物。

       南京地区大地构造属扬子—钱塘准地槽系(扬子—钱塘准褶皱带),或者属于李四光先生说认为的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及宁镇反射弧之西翼的转折部位。本区介于中朝地台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既不同于地台区,也不是真正的地槽区,而是一条有着特殊地质发展历史的重要过渡地带。本区的基底固结于晚远古代末期的晋宁运动,为较软的柔性物质所组成,主要是轻变质的片岩和变火山岩,基底之上的沉积物盖层厚约800—900m,为震旦系—第四系。三叠系及其以前的土层以浅海相为主,亦有部分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侏罗系及其以后的地层全部为陆相。

       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和地埋轮廓的基础,形成了NE—NEE向构造线的构架.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在本区经历了由强到弱、有相对活动区域相对稳定的过程。在华南和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交互综合作用下,变现为多样性的特征。以平稳、缓慢上升为主的间歇性、差异性的升降运动是本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变现形式,与燕山期和“喜山”区均有明显继承性的新构造——断裂,是本区构造变动的基本类型。

       七、体会与建议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或者说是地质体系,由这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自己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在野外实地观测,每一个观察点都有其特殊的成因,构造,形态,以及以后将会产生的变化等等,所以对于每一个观察点的记录与测量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得到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实习,野外行动,记录,测量都没有任何经验,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才能记录,对于有些测量还得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完成得到数据,这些都是缺少实习经验所致,尚可理解,可是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对于以后学习及野外实习便能有更好的指导。

第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推荐]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di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伸,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迹。岩石表面风化严重,节理明显。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①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②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③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测量结果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观测点一

       走向 倾向 倾角

       ∠

       观测点二

       走向 倾向 倾角

       ∠

       观测点三

       走向 倾向 倾角

       ∠

       第五章:实习感想。

       虽然这次实习时间比较短,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十分的有意义,我感到收获很大。它使我们获得了对实习区域地理现象,地质概貌的感性认识。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五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陕西安康汉阴县双河口镇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邓正梁

       学号:019715222645

       专业:地质工程

       学校: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目录

       第一章 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 实习目的二 实习要求

       第二章 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交通 第三章工作内容和方法 一 工作内容

       二 工作方法 第四章 勘查区地质特征 第五章 收获及体会

       第六章 问题和不足 第七章 致谢 第一章 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

       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在安康汉阴县的这次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增强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而且,通过这次陕西安康汉阴县双河口镇的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二

       实习要求

       这次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对含矿底层岩层进行物探。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认真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对野外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在野外保证自己的安全有了保障。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

       第二章 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交通

       实习地区双河口镇位于安康市西北部汉阴县境内,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古称西城、安阳、汉宁、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至今,全县辖18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汉阴交通便利,阳安铁路、31 6国道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18个乡镇。旅游风景区主要有:观音河水库、龙寨沟奇石景区、两合崖景区、森林公园。文庙、文峰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 多游客,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是汉阴人民的骄傲。

       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汉阴自然资源丰富,以矿产、动植物资源最为突出。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砂金、脉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岗岩、石英砂,煤炭等1 9种,产地64处,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铁锈红瓦板岩之乡和黄金大县。

       第三章 工作内容和方法

       这次我们实习的单位是陕西第一地质队,实习地点是安康汉阴县双河口镇,工作主要目的是对异常区域采样工作,在区域内进行踏勘,观察异常区域的地形底层特征,绘制地质剖面图,进行地质填图工作,对野外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进行地质采样,把地表腐质层剖去,对岩石风化层和原始底层进行随机采样装袋,对采集线路进行GPS路径保存,把线路复制投影在地图上,在1:50000地图上进行填图,对采样结果进行化验。二

       工作方法 GPS—RTK放样

       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数字测图中。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双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 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由于应用RTK技术进行的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RTK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地形测图中的图根测量、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等。

       测量工作在此次瞬变电磁法施工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测量工作是此次野外施工的先行者,它的正确与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其它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第四章 勘察区地质特征

       勘查区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为志留系下统的大贵坪组(S1d)、梅子垭组(S1m)、中泥盆统的韩城沟组(D2h),区内基底构造层为中元古界酸--基性火山岩,上构造层主要出露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一套硅质岩、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褶皱构造 矿区总体表现为一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向北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域上实际为叶家坪河复式向斜的南翼部分,但层间小褶曲十分发育,尤其当岩层的刚柔程度差别较大时尤为显著,呈一系列紧闭的紧闭褶曲

       平卧褶曲等。地球化学特征

       (1)片岩类岩石及部分石英脉中金元素含量普遍较高,为地壳金克拉克值的1—2倍,说明片岩类岩石层为金的矿源层,它为金的活化、富集进而形成工业矿床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2)片岩类岩石及部分石英脉中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为地壳银克拉克值的1—8倍,说明金与银密切相关。

       (3)片岩类岩石及部分石英脉中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含量一般,小于地壳克拉克值或基本相当,说明金与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关系不密切。

       (4)含炭硅质岩中除金含量较低外,银、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含量均相对较高,为地壳金克拉克值的1—9倍,说明含炭硅质岩中金成矿的机率很小,但银、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有活化、富集成矿的可能。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1)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强烈,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层次的地质体其变质程度不同,主要为区域变质岩,而动力变质岩很少。区域变质岩遍及整个全区,变质程度较低,属绿片岩相,主要形成区域性的变质砂岩、片岩、硅质岩、结晶灰岩等。动力变质岩主要产于断层带中,主要形成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蚀变岩等。

       (2)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型式以渗滤扩散交代、热液裂隙细脉充填为主,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黑云母化、石榴石化及绿泥石化等,显示了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其中前三者蚀变类型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黄铁矿化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为金的主要载金矿物,单矿物分析含金达100.63×10-6,大

       致

       可

       分

       两

       期

       如

       图

       A、早期黄铁矿化:自形粒状,呈浅黄色,浸染状分布,局部可见呈细脉状或稠密浸染状沿片理产出,含金性较好。

       B、晚期黄铁矿化:半自形—他形粒状集合产出,浅黄色,呈细脉状斜穿片理产出,脉宽0.3—1毫米或更宽,含金性较差。第五章 收获及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不仅巩固了我在学校内所学到的课本上的基础理 论知识,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增加了我对野外地质施工的认识,养成了我凡事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对很多以前只是有一点了解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慢慢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去,也增强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和各种工作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工。同时,在这次实习当中,也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的艰苦和枯燥,使我认识到了在工作过程中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是我树立了更加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使我对以后面对其他工作及挑战有了更充足的积累和信心。第六章 问题和不足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

       首先,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在是太过于单一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课本上的知识无法解决的,甚至是和课本上的相冲突,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在实践中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检验它的正确与否。

       其次,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使我耐心及细心不足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因为这个原因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造成了影响。但是,我相信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我一定会积极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迎 难而上,早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第七章 致谢

       首先,要感谢陕西第一地质队给了我们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早日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实践中才能学到的知识,让我更快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感谢在这次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位老员工,是你们教会了我野外施工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方法,和你们一起生活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