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洋交响音乐》教案

第一篇:《走进西洋交响音乐》教案

       《走进西洋交响音乐》教案

       教学分析

       课前我了解到,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西洋交响乐高深莫测,听不懂”的偏见,因此,我确定了紧紧围绕单元“管弦和鸣”予以展开,每一课时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思路。《管弦和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为学生了解西洋乐器及西洋音乐而设立的。《走进西洋交响音乐》就是我在进行本单元第一课时所选择的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聆听感受其他乐器的音色,欣赏旋律优美动听、又表现不同乐器特色的器乐独奏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走进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喜欢西洋音乐打下基础。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选择了风格各异的西洋音乐经典曲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西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良好的心态,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抢答环节:其一,让学生分成小组,培养集体荣誉感;其二,将本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以游戏抢答的方式增强同学们的短时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乐曲欣赏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认识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

       2.通过欣赏乐曲片断,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每一件乐器的音色。3.通过欣赏独奏曲,能够正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

       4.通过欣赏独奏曲,感受西洋音乐不音乐风格的魅力。教学准备

       1.西洋乐器的图片 2.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走进西洋交响音乐

       课件:播放电影《加菲猫》片断。教师:认真观看下面这段录像,聆听背景音乐,能说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以大家喜爱的电影作品切入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西洋交响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2.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本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去西洋音乐的王国里参观,向同学们介绍这个音乐王国里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件乐器,希望大家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西洋交响音乐的王国,拉近了学生与西洋音乐文化的距离】

       二、新课展开

       (一)认识乐器

       1.出示课件:什么叫管弦乐队?西洋管弦乐队?

       【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对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以及乐器外形、音色进行学习。A、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交响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B、在欣赏乐器图片的同时仔细聆听每件乐器的音色。

       c、每个乐器组总结出本组乐器的声音特色和代表性乐器的音色,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表达。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乐器图片与声音有机结合,形象直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欣赏乐曲 1.《梦幻曲》

       欣赏乐曲,感受大提琴浑厚、甜美的音色,并随音乐展开想象。教师:今天,我将和大家以《梦幻曲》拉开序幕,在梦幻般的西洋音乐世界里,欣赏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

       (以《梦幻曲》为引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几首独奏舞曲的欣赏

       A、《查尔达什舞曲》──小提琴独奏 B、《西西里舞曲》──长笛独奏 c、《拿波里舞曲》──小号独奏 D、《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 要求:

       A、感受西洋乐器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B、感受不同舞曲的风格特点及音乐要素的异同,感受西洋音乐的魅力。

       【通过欣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三、巩固知新 课件展示:

       1.挑战你的眼力(西洋乐器图片)

       请说出以下乐器的名称以及在乐队中的分组。2.挑战你的听力(五首独奏曲片断)

       请选择你喜欢的动画图片,听听他们带给你的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乐曲?

       3.挑战你的知识点(西洋管弦乐队知识以及各首乐曲相关知识点)

       以小组合作、抢答游戏的方式进行本课的巩固学习,帮助学生整理、记忆本课学习重点、要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反思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本节课可真是立了大功,如果没有乐器图片与声音的有机结合,西洋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不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单簧管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在外形上极相似,如果没有图片,单凭老师的描述,学生的记忆不会这么鲜明、深刻。而且将音乐做到课件里,省去了繁琐的放音、倒带过程,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可以反复聆听、观看。所以碰到类似这样的欣赏课,还是应该在课下备课时多下点功夫。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起课来轻松、活泼,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我觉得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项技能。

第二篇: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

       交响乐队的乐器

       单选题

       1、小号音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C.嘹亮

       判断题

       1、双簧管乐器和单簧管乐器最大的区别是在哨片上 正确

       1、大鼓能产生出一种类似于雷声的音响。

       正确

       交响乐队的组成

       单选题

       1、《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几段? D.4

       1、《红旗颂》是谁谱写的? B.吕启明

       判断题

       1、《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正确

       1、《红旗颂》是以木管乐器为主。

       错误 交响音乐的体裁

       (一)序曲

       单选题

       1、意大利式序曲的结构是? A.快慢快

       1、《地狱中的奥尔菲》是谁的歌剧?

       A.奥芬巴赫 判断题

       1、序曲来源于东方歌剧。

       错误

       交响音乐的体裁

       (二)舞曲

       单选题

       1、谁把舞曲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 D.施特劳斯

       1、波尔卡舞曲是什么时候传到欧洲?

       A.1835年

       判断题

       1、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个人的名字 错误

       1、勃拉姆斯是艺术歌曲的一个代表人物。

       正确 交响音乐的体裁

       (三)组曲

       单选题

       1、《法兰多拉舞曲》是哪国的民间舞曲? C.法国

       1、《卡门》是谁的歌剧作品? A.比才

       判断题

       1、组曲在交响音乐会上很难听到了。

       错误

       交响音乐的体裁

       (四)交响曲

       单选题

       1、莫扎特一共写了多少部交响曲? B.41

       1、交响曲的来源是由什么序曲开始的?

       A.意大利

       判断题

       1、奏鸣交响套曲不是交响曲的全名。错误

       1、《海华沙之歌》主要是歌颂海华沙。

       正确 交响音乐的体裁

       (五)协奏曲

       单选题

       1、奏鸣曲式由几个部分组成? B.3

       1、“协奏曲”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哪?

       A.意大利

       判断题

       1、德国作曲家韦伯写过一首歌剧叫《自由射手》。正确

       1、对浪漫主义时期的划分是从1820年开始的。

       正确

       交响音乐的体裁

       (六)交响诗、交响音画

       单选题

       1、交响诗最开始的作曲家是谁? B.李斯特

       1、布拉格是哪的首都?

       C.捷克

       判断题

       1、捷克人民把沃尔塔瓦河称为母亲河。正确

       1、交响音画即音乐的画。正确

       交响音乐的体裁

       (七)交响清唱剧

       单选题

       1、哪部歌剧被称为历史上第一部清唱歌剧? C.《关于灵魂和肉体的喜剧》

       1、“清唱剧”这个名称是什么时候开 C.1650 判断题

       1、清唱剧是一种类似于歌剧的大型声乐作品。正确

       1、清唱剧不是宗教性的。

       错误

       交响音乐的体裁

       (八)管弦乐小品

       单选题

       1、管弦乐小品分为几个类型? A.2

       1、中国的音阶是几音阶? C.5 判断题

       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用了很多民族乐器。正确

       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根据陕北民歌重新编配的。

       正确

       管乐合奏

       单选题

       1、爵士乐诞生的一个重要地方是在哪? B.新奥尔良

       1、《茉莉花》是由谁改编的?

       A.李婵

       判断题

       1、管乐团又叫交响管乐团 正确

       1、管乐队的兴起是在法国拿破仑时代。

       正确

       弦乐合奏

       单选题

       1、弦乐作品有几种? B.2

       1、弦乐合奏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

       D.5 判断题

       1、《支农路上一路歌》写于“文化大革命”前期。错误

       1、《走西口》是由民歌改编的。

       正确

       交响乐队的指挥·交响音乐的风格

       单选题

       1、第一个拿指挥棒指挥的人是谁? B.门德尔松

       1、指挥为什么用指挥棒?

       A.指挥棒是你手势的延伸

       判断题

       1、乐队的好坏跟指挥没关系。错误

       1、巴洛克时期的音调是一种象征性的音调。

       正确

第三篇:交响音乐文化

       第一讲 交响音乐文化

       概述

       音乐 交响

       • • • 音乐,(Music)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起源于劳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交响:(Symphony英)(Sinfonia意),它出自古希腊词sym和phone,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交响音乐:(Symphonic music)指能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各种类型的乐队音乐作品。•

       体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和交响合唱等。

       交响音乐的特征:

       1、主要为交响乐队而创作的较大型的作品及其演奏形式

       2、音乐的艺术特性是具有交响乐性质的音乐

       • •

       • • • • • 交响性

       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发展最富于矛盾和对比与冲突的特性,即音乐的戏剧性

       交响音乐发展概述

       1、萌芽时期

       2、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音乐

       3、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音乐

       4、印象派与现代交响音乐

       5、中国交响音乐

       萌芽时期(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维瓦尔第,亨德尔,巴赫)

       • 主流音乐为宫廷和贵族服务

       • 文艺复兴思想的进一步传播,音乐开始面向大众 • 歌剧序曲独立存在并成为单独演奏的音乐会曲目 • 出现大量的管弦乐作品和新颖配器手法 • 为古典交响乐的完善与成熟奠定了基础

       • 巴黎歌剧院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人文主义思想内容,尊重人权,反对神权

       • 提倡个性解放,追求艺术上的个人独创性 • 突出以第三等级为对象的大众化方向 • 音乐中的情绪多样化较巴洛克时期突出

       • 确立并完善了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等体裁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韦伯,罗西尼,帕格尼尼,柏辽兹,肖邦,李斯特,比才,瓦格纳,马勒,勃拉姆斯,圣-桑,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斯美塔那,格里格,西贝柳斯,俄罗斯强力集团)

       • 题材方面,与文学、绘画等姐妹艺术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艺术的特点

       • 神话幻想和民间故事,在浪漫主义音乐中占了很大比例,异国情调,尤其是东方民族的音乐曲调对作曲家又很大吸引力 • 出现了叙事曲、幻想曲、声乐套曲、舞曲、浪漫曲等音乐体裁,确立了标题音乐

       • 写作技巧和手法上,浪漫派使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音色等方面都大大超越古典乐派

       印象派和现代派(代表人物:德彪西,杜卡,拉威尔)

       • 调性不确定性

       • 创造出新的和声语言、新的配器手法

       • 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用乐队音响的各种色调变幻去引起对听众的感官刺激,以暗示对某种印象的感觉

       中国交响音乐

       • • • • • • •

       1908--1949 黄自:《怀旧》 《都市风光幻想曲》 《黄河大合唱》

       贺渌汀:《晚会》 《森吉德玛》

       1949--1970 李焕之,丁善德,罗忠镕,吕其明,辛沪光,晨耕,朱践耳,何占豪,陈钢,吴祖强,刘庄 1970--至今 黄安伦,王西麟,谭盾,瞿小松,陈其钢,叶小钢,张千一,赵季平

       交响乐结构(海顿)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三段式或回旋曲式 第三乐章:快板,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或变奏曲式

       • “我要向我的命运挑战,但是在我生命中的某些时候,我又是上帝创造的最可怜得人。”--《海利根斯塔特遗嘱》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生活是这样美丽,活它一千辈子吧!”--1801年给魏格勒的信

       交响乐队

       symphony orchestra •

       由木管、铜管、打击、弦乐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大型乐队,也称管弦乐队。根据作品需要乐队还增设一个色彩乐器组 成为五个部分。

       交响乐队中的乐器

       • • 弦乐器组 管乐器组 • • 打击乐器组 色彩性乐器组

       交响乐队的乐器位置

       Instrument in the orchestra

       弦乐组string • • • •

       violin 中提琴 viola 大提琴 cello 贝司提琴 double bass

       弦乐组

       • 著名品牌:瓜内里Guarneri 斯特拉蒂瓦里Stradivari Antonio 阿玛蒂Amati Andrea 木管乐组woodwind • • • •

       长笛 flute 双簧管 oboe 单簧管 clarinet 大管 bassoon • 木管乐器

       在乐队中的位置 Woodwinds in the orchestra

       长笛 flute • 结构组成:管身(含吹口管, 主管和尾管)和音键系统 • 材质:普通型: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或真金。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粘土管。到了莫扎特所在的年代(1756-1791年),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世纪初,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写景”

       交响组曲《海霞》--《丰收》

       双簧管oboe • 结构组成:哨子(双簧片),管体(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镀银或镀金)

       • 使用材质:乌木,玫瑰木,红木

       双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同时也善于合奏和伴奏。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双簧管音色像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被誉为“抒情女高音”。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忧郁而优美的白天鹅主题就是由双簧管吹奏的。

       • •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写景” 《春节序曲》

       交响组曲《海霞》--《织网》

       单簧管clarinet • 结构组成:哨头(单簧片),调节管,主体管(两节),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 材质: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等

       专业型:乌木、紫檀木、红木

       单簧管又称“黑管”,是一种音域宽广的簧片乐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演变而来。现代的单簧管是德国笛子制作人约翰·丹纳在1690年发明的。

       单簧管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三个半音阶的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运用单簧管的作曲家,他觉得这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

       《红色娘子军》--《女战士和炊事班班长的舞蹈》

       •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走出非洲》电影音乐)

       ※单簧管和双簧管外形的区别※

       1、双簧管机械结构比单簧管复杂

       2、发声部不同

       3、单簧管管身为四节,双簧管 为三节

       4、单簧管上节管有一音孔无按键(左手无名指),双簧管每个音孔都有按键

       5、双簧管喇叭口有音孔,单簧管没有,单簧管喇叭口尺寸大于双簧管

       大管bassoon • 结构组成:哨子(双簧片),管体(分四节),弧形接管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枫木

       大管又称巴松管,别称为“一捆柴”——非常形象,来自意大利文(fagotto)。大管是木管乐器中的低音乐器,是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 大管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低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

       • • •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天鹅湖》--《四小天鹅舞曲》 木管五重奏woodwind quintet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铜管乐组brasswind •圆号 french horn • 小号 trumpet •

       长号 trumbone •

       大号 tuba

       圆号 french horn • 别称:管乐器的灵魂

       • 著名品牌:Alexander,Paxman, Holton

       小号 trumpet • 著名品牌:

       长号 trumbone • 著名品牌:Edwards,大号 tuba • 著名品牌:铜管五重奏brasswind quintet •定音鼓 timpani • 小军鼓 snare drum • 钹 cymbals • 大鼓 bass drum •

       „„„

       • 著名品牌: • 著名品牌:

       • 著名品牌:

       • 著名品牌:

       •竖琴

       • 钢琴 斯坦威(Steinway & Sons)•

       马林巴

       打击乐组percussion

       定音鼓 timpani 小军鼓 snare drum

       钹 cymbals

       大鼓 bass drum

       色彩乐器组

       • •

       管钟 „„„„

       马林巴marimba 管钟chimes 竖琴harp

       文革前后来中国演出的国外乐团

       ●1973年初,由指挥约翰·普里查德爵士(1921-1989)带领的伦敦爱乐交响乐团到访北京,在天桥剧场演出,采取“有组织的分配售票方式”,实际上是“赠票”,赠给“外事部门”和在京的“样板团”。伦敦爱乐乐团是新中国第一个来访的西方交响乐团。

       ●1973年4月,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两场,第一场在民族宫礼堂演出,由时年39岁的阿巴多指挥;第二场在首都体育馆,由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执棒。

       ●1973年,奥地利钢琴四手联弹———康塔尔斯基兄弟来华,分别在北京和湖南长沙演出,两人当时是欧洲四手联弹的权威。

       • ●1973年9月,享誉世界的尤金·奥曼迪率费城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只有一场在民族宫演出,不许电视转播,不许看排练。• ●1976年6月,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来访,地点在民族宫。指挥卡尔·明兴格尔,曲目都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 • • • • ●1978年6月,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访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访的西方小提琴大师。斯特恩在红塔礼堂开了两场音乐会,第一场是协奏曲音乐会,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协奏。第二场是奏鸣曲专场。在正式演出前,还举行了大师课。●1979年3月,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在音乐界掀起又一个热潮。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成熟期,波士顿交响乐团受到了邓小平副总理的邀请,是第一支来到中国的美国交响乐团。邓小平、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现场观看了演出,并会见了小泽征尔。

       ●1979年4月,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在北京红塔礼堂举行。音乐总监是博多。

       ●1979年10月,卡拉扬率柏林爱乐访华演出。柏林爱乐举行了三场音乐会,三套曲目。第一套是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第二套是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拉威尔的《图画展览会》;第三套是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

       ●1979年11月,由安德鲁·戴维斯指挥的多伦多交响乐团访华,曲目有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和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维也纳爱乐乐团

       • • 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

       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

       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 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柯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 1870-1871年音乐季的开始,乐团进入刚刚建成的维也纳最重要的音乐会演出场所——音乐协会大厅演出。这座被人们称作“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从建筑设计到声学设计都非常适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特点。

       • 自1993年起,乐团不再设有首席指挥一职,只有客席指挥。• 1997年后,乐团开始允许吸纳女乐手。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拨弦波尔卡》 • 当这首由“施特劳斯兄弟”共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本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弓子拉奏”,而是放下弓子,一律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整个弦乐部分依然显得和谐而有序。本曲由于采用提琴拨奏方式演奏,故音量较小。

       《闲聊波尔卡 》

       作于1858年,管弦乐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

       《雷鸣电闪波尔卡》

       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

       《皇帝圆舞曲》

       作于1889年秋,同年十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已年过花甲。这首圆舞曲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其中序奏部分采用了并非圆舞曲节奏的2/2拍子。整个乐曲给人以端庄严肃、富丽堂皇的感觉。

       《春之声圆舞曲》

       • •

       作于1883年。当时已年近六旬,但本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本曲的,因此本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而成为流行一时的声乐曲,直到现在,本曲的声乐版本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本曲的管弦乐版本也十分流行,百余年来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本曲是 小约翰·施特劳斯 不朽的名作。作为一首圆舞曲,本曲与其他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本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

       • • •

       作于1866年。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第三讲 如何欣赏交响音乐 交响音乐的欣赏是审美活动中重要的层面和高级层次,更是一种愉悦的心里旅程和美好的心里体验。•

       • •

       一、交响音乐欣赏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

       1、作曲家composer--一度创作

       2、演奏家player--二度创作 •

       3、听众 audience --三度创作

       • 乐谱--音响世界--审美的聆听--影响社会现实生活--乐谱

       •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 • •

       音乐欣赏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主体:音乐欣赏者 客体:被欣赏的音乐作品

       • 人们常说音乐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像,其实这情感的源头在听众的心中,这想像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不是音乐在激动,而是音乐使我们在激动,不是音乐在幻想,而是我们在幻想.• 贝多芬《命运》,变成千万种命运主题的交织 • 《梁祝》,爱情形象的汇总 • “有一百个欣赏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交响音乐的欣赏

       1、多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精听: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泛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

       • • •

       2、掌握基本音乐知识 了解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练就能听懂音乐的耳朵

       3、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 了解一些所欣赏乐曲的 “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作曲家生平,风格流派,创作个性,创作意图等”

       4、小型-中型-大型

       音乐的要素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织体,曲式,调式,调性等等

       交响音乐欣赏礼仪

       • • •

       1、欣赏礼仪

       2、着装礼仪

       3、社交礼仪

       六大要素

       • 节奏(rhythm)• 调性(tonality)• 旋律(melody)• 和声(harmonic)• 曲式(music form)

       • 音色(tone color timbre)

       节奏(Rhythm)

       • • 指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叫节奏。二要素:节拍(meter),速度(tempo)

       • 有重音及无重音的同样的时间片段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 • “二拍子”——强--弱

       • “三拍子”——强--弱--弱

       • “四拍子”——强--弱--次强--弱

       • “五拍子”——“二拍子”+ “三拍子” 或“三拍子”+ “二拍子” • „„

       • 广板(Largo)

       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的(Grave)

       慢板(Lento)

       柔板(Adagio)

       行板(Andante)

       小行板(Andantino)

       中板(Moderato)

       小快板(Allegretto)

       快板(Allegro)

       很快的快板(Allgero molto)

       活泼的、轻快的(Vivace)

       急板(Presto)

       最急板(Prestissimo)

       调性(Tonality)旋律(Melody)

       • 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音色(Tone Color)

       • 小提琴——表现所有情感 • 中提琴——表现浓浓的愁思

       • 大提琴——表现所有情感,但比小提琴所表 现的更加 强烈 • 短笛——表现狂欢

       • 双簧管——表现质朴的欢乐和悲怆

       • 小号——表现大胆、勇武和骑兵渐近的声音 • 大号——表现力量,也可能是粗扩 • 英国管——表现朦胧的愁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陈钢,何占豪1959年创作于上海音乐学院

       协奏曲

       • • • • • 协奏曲是巴罗克时期产生的大型合奏的新体裁,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音乐来体现对比和竞争的原则。当时的协奏曲分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两类。

       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一种最早的形式:是以一组独奏乐器(常由两把小提琴组成)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巴罗克晚期,大协奏曲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巴赫。

       乐队协奏曲是一种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弦乐队)的协奏曲。它不象大协奏曲那样把乐队分成大组和小组,而是通常用两个或更多的乐器担任独奏部分,既起到独奏组的作用,又组成乐队的全奏,强调相互之间的对比、竞争,近似于大协奏曲体裁,是一种多乐章的乐队曲。

       独奏协奏曲是以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竞奏,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对巴罗克时期协奏曲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

       维瓦尔第出生于威尼斯,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从小随父亲学习小提琴。22岁时成为神父。一家人都长着红头发,他被称为“红发神父”。

       他的音乐具有威尼斯人的热情和平民的开朗,音色华丽、节奏活跃,旋律性和色彩性都很强。

       协奏曲的形式

       维瓦尔第完善了独奏协奏曲的形式,一般为三个乐章,速度是快、慢、快,三个乐章基本上同等重要。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往往着重于独奏乐器的表现 •

       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富有抒情性。

       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热烈、奔放。

       在每个乐章结束前,作曲家都留有让演奏家即兴表演的空间,叫做华彩乐段(Cadenza)。后两个乐章的华彩乐段较第一乐章要短一些。

       《四季》

       维瓦尔第著名的大协奏曲《四季》,四首分别标记为春、夏、秋、冬,描写春的到来、夏日的雷雨、秋日的狩猎和收获、冬日的冰上游戏等情景,每一首都是快-慢-快的速度,每一首的前面都冠有一首维瓦尔第写的诗句,洋溢着诗情画意。

       J.S.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 • 在大型合奏曲中,巴赫著名的创作是协奏曲,他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的管弦乐曲中的典范之作。这套乐曲是巴赫在1721年应勃兰登堡的一位侯爵的要求而创作的。许多人认为《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的最高典范!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照大协奏曲的体裁进行创作的,通常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乐器组合。它作为巴赫最早的一部大型器乐作品,展现了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绚丽多彩而有富于独创性的对比。

       协奏曲在巴罗克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器乐体裁,到了前古典时期,“独奏协奏曲”远远胜过其它的协奏曲形式而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羽管键琴协奏曲,已逐渐成为听众和作曲家非常喜爱的音乐形式。这时期的协奏曲不象巴罗克时期的那样庄重肃穆,而是带有一种华丽的风格,更为轻盈典雅、细腻雕琢。

       世界著名小提琴协奏曲

       •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勃拉姆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世界著名钢琴协奏曲 • 贝多芬《 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 李斯特《 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柴可夫斯基《 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拉赫曼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bbb

       钢琴协奏曲《黄河》

       • 钢琴协奏曲的前身是伟大的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先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 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改编成钢琴协奏曲 • 殷承宗在1970年成功进行了首演 • 《黄河》钢琴协奏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组曲中的《黄河船夫曲》为基本旋律 • 第二乐章:黄河颂。

       • 第三乐章:黄河愤。以原大合唱中的《黄水谣》与《黄河怨》作素材发展创作而成。•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 全曲在揉进《东方红》的主旋律声中结束。

       交响曲

       • Symphony,源自希腊语(symphonia),意为“同时响”,管乐与弦乐交互鸣响。在中世纪,此词也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

       • 交响曲,是一种有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的大型器乐套曲,由若干个独立的、但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合而成,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典型的交响曲为四个乐章,但这种布局也不是固定的,乐章数目也有五个以上或四个以下的。

       •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一般是快速度的,音乐发展充满动力,富于戏剧性效果,常表现出一种乐观、热情、积极、活泼的情绪,也常描写生活中的矛盾对立斗争形象,全部音乐是建立在两个性格不同、调性不同的主题对比和发展上。

       第二乐章一般是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速度较慢,音乐富于歌唱性,常表现个人深刻的内心体验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一乐章常为全曲的抒情中心部分。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一般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快速度的,结构常为复三部曲式,音乐主要表现生活中的一些风俗性场面,如娱乐、游戏、舞蹈等。

       第四乐章速度很快,一般比第一乐章的速度还快,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结构,常表现一种乐观、明朗、欢乐的情绪,也常以热烈欢快的舞曲风音调来表现群众性节日欢乐或斗争胜利的欢庆场面。

       《第九交响曲 “合唱”》

       •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诙谐曲式。

       • 第三乐章: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

       • 第四乐章: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

       • 罗曼·罗兰:“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舒曼说:“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柏辽兹说:“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

       瓦格纳说:“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 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里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管弦乐之序曲

       • 序曲是在歌剧、话剧、清唱剧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有时也指某些大型器乐作品的开始曲。

       《威廉·退尔》

       • • • • • 歌剧《威廉·退尔》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同名剧作。剧情是根据13、14世纪的一个民间传说编写的,它叙述瑞士人民在英雄威廉·退尔的领导下,与奥地利统治者展开英勇斗争,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故事。歌剧的序曲要比歌剧更为出名,也是罗西尼的歌剧序曲中最重要的一首。这首序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附有标题。幽静 暴风雨 黎明

       终曲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根据法国18世纪著名的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中第一部的故事写成,作品完成于1816年。歌剧讲述了年轻的伯爵阿尔维瓦在塞尔维亚城的一名理发师仆人费加罗的帮助下,运用计谋战胜了医生巴尔托洛和音乐教师巴西利奥,最终与意中人美丽的罗西娜结为夫妻的故事。

       《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P.I.Tchaikovsky • 这首著名的序曲是1880年柴科夫斯基应鲁宾斯坦的要求,为重建因1812年战火被毁的莫斯科大教堂而作。作品以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管弦乐之交响诗

       •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交响诗还有以绘画为题材的,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可以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鲍罗丁A.Borodin • 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鲍罗廷在总谱前面,写上了这个作品的标题:“在平沙漠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不大听见的俄罗斯和平歌声。从远处可以听到马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东方曲调的奇异的歌声。一个土著的商队渐渐走近。它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穿过无边的沙漠,平安自由、无忧无虑地赶着路。商队渐走渐远。俄国人的歌声和亚洲人的曲调结合在一起,构成共同的和声,它的回声逐渐消失在草原的空气中。”

       《伏尔塔瓦河》

       • • •

       • • • 19世纪中叶,波西米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民族歌剧的兴起,以斯美塔那(B.Smetana)、德沃夏克(A.Dvorak)为代表的捷克作曲家异军突起,成为自立于欧洲音乐之林的新生力量。斯美塔那是一位爱国主义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激发了捷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他的音乐创作突出标题性,形象生动而富有激情,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作于1874-1879年。它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争历史和传说及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民生活习俗为题材,描绘出捷克的光辉历史和风土人情,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成为后人叙事性、历史性交响诗写作的范本。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纵贯国土,养育了捷克人民。作品音乐流畅,色彩壮丽,尽情抒发着对城乡、山河的赞美和对勇士的缅怀,蕴藏着深沉挚爱的感情。这首《伏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音乐中最通俗,最易于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的作品。

       乐曲为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引子从河流的源头写起。伏尔塔瓦河源头有两股山泉,一股是寒流,水凉而平静,由两支长笛奏出流动的音型表现,一股是暖流,水温而湍急,是随之加进的两支单簧管。随着长笛与单簧管流动的音型,两泉相汇,流水潺潺。

       两个水源汇合在一起后,曲曲弯弯地奔流而去,它们穿过山谷,穿过草原,汇成了有力的滚滚江涛,这时候,双簧管和第一小提琴奏出了宽广、流畅的伏尔塔瓦河主题。• 这支朴素的抒情旋律,散发出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充满着一种迷人的和富于诗意的美,抒发了对伏尔塔瓦河那种无限深情的爱。

       管弦乐之组曲

       • 组曲suite 是由几个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古代组曲形成于17世纪,主要由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基格舞曲四首舞曲组成,在巴赫、亨德尔时代获广泛应用。

       组曲分类

       •近现代组曲兴起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常为标题音乐,有一定的形象内容。近代组曲依据其内容题材和音调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1)民间风格的组曲。以不同的民间音调为主题素材写成的,如: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2)由配剧音乐、舞剧、歌剧、电影音乐或配乐朗诵音乐选出的分曲排列成的组曲,如: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比才《卡门》组曲、《阿莱城姑娘》组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等。

       《培尔·金特》组曲

       • • 《培尔·金特》组曲原是格里格应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之请,为他的同名诗剧而写的配乐。由32首小曲组成,格里格在其中选出八段,组成两个组曲,其中第一组曲最为著名。

       这部作品取材于挪威民间故事。培尔·金特是个沉溺于幻想的农家子弟,他狂放轻浮、见异思迁、长期离家、游逛冒险,结果他赚得钱又被别人拐走,他举目无亲、贫困潦倒,这才怀着忏悔的心情回到故乡。此时,母亲已病故,只有那忠贞不渝的未婚妻索尔维格依然在等着他。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 阿尼特拉舞曲 • 在山魔王宫中

       •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 索尔维格之歌

       •(3)根据文学作品或自己构思的内容而创造的标题组曲。如:舒曼的钢琴组曲《狂欢节》,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管弦乐组曲《天方夜谭》,霍尔斯特的管弦乐《行星组曲》,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 等等。

       穆索尔斯基

       1、俄罗斯人,1839--1881年 •

       2、曾任海军军官

       3、俄罗斯“强力集团”代表作曲家

       4、代表作: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管弦乐《荒山之夜》、歌曲《跳蚤之歌》

       “强力集团”

       • 1863年在俄国彼得堡形成 • 巴拉基列夫

       • 居伊(军事工程师)

       • 穆索尔斯基(政府机构职员)•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海军军官)• 鲍罗丁(著名化学家)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 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在1874年创作的。1873年,穆索尔斯基的好友、青年画家、建筑设计师哈特曼逝世。翌年,朋友们为纪念亡友,举行了哈特曼遗作展览会,展出了他生前的部分绘画和建筑设计图。穆索尔斯基被亡友的作品深深打动,他根据其中的十幅作品创作这部钢琴曲,以表达对亡友的敬意和哀思。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形象鲜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都富有个性。《图画展览会》吸引了许多作曲家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中,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在1922年改编的交响组曲,则是举世公认的杰作。

       • 1.漫步 • 2.《侏儒》

       • 原画是哈特曼为一个木制儿童玩具所做的素描。这个玩具是在一个木制的胡桃夹子上雕了一个矮小跛足的侏儒。穆索尔斯基的音乐谐谑性的表现了跛足小侏儒的动态,满怀同情的刻画了侏儒复杂的内心世界。

       • 3.漫步 • 4.《古堡》

       • 原画是一幅色调明朗的抒情风景画。画面上是一个中世纪的古城堡。穆索尔斯基以丰富的想象力,抒情悲伤的音调描绘出一幅“古堡墙边的吟唱诗人”的音画,拉威尔采用萨克管演奏游吟歌手悲伤之旋律,使这段乐曲具有一种田园诗般的风味。

       • 5.漫步

       • 6.《杜伊勒里花园》

       • 巴黎市中心的一所旧花园——杜伊勒里花园是人们游乐休闲的地方,哈特曼的画描绘了一群欢乐的法国儿童在杜伊勒里花园里嬉戏。他的副标题为“孩子们在游戏后的争吵”,主题旋律明快活泼,想一群不停争吵的孩子顽皮的在花园里游玩,充满生动的气息

       • 7.《牛车》

       • 原画是一幅风俗性画面:两头公牛托着一辆简陋的大车轮的牛车缓慢而过。乐曲由弱到强再到弱表现牛车由远而近又走向远方,不断反复的沉重迟缓的和弦好象缓慢沉重的车轮,由次中音号奏出的驾车人之歌具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悲戚之感。

       • 8.漫步

       • 9.《未孵化的小鸡的舞蹈》

       • 哈特曼1870年曾为彼得堡玛林斯基剧院设计了舞蹈《托里路比》的服装,服装设计图上是带着蛋壳扮作鸟雏的形象。穆索尔斯基以生动的音响、欢快的旋律表现了步履蹒跚的鸟雏蹦蹦跳跳、稚嫩欢快的形象,轻巧、活泼十分可爱。

       • • 10.《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

       这两个人物是哈特曼旅行中的写生,他们原本不在一个画上。因为这两个犹太人都极有特点,穆索尔斯基让他们在音乐中相会了。胖子富有、傲慢而粗暴,瘦子贫穷、瘦弱而悲天悯人。音乐形象的刻画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气质,两个不同形象的音调各自陈述后交织在一起,像是喋喋不休的对话,而最后胖子的气质占据了优势,任人去进行想象。

       • 11.《利莫日市场》

       • 原画描绘了法国一个古老的县城利莫日的一个市场的情景。一个具有无穷动谐谑曲特点的音调表现了市场上熙熙攘攘得人群以及杂乱热闹的气氛。很富有生活气息。

       • •

       • • • 12.《墓穴》

       哈特曼的一幅水彩画上画着他自己同一位友人在昏暗的光线下参观地下陵墓的景象。画面阴森的气氛触动了穆索尔斯基。乐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低沉,威严具有一种宗教气氛,第二段触动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出现“漫步”主题明朗温静的音调似与友人交谈,不过音调变得严肃神圣,他为这段起了个小标题“用冥界的语言与死者交谈”。13.漫步

       14.《鸡脚上的小屋》

       这首乐曲是根据哈特曼设计的一只钟的图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的。图案中的钟是用鸡脚撑起的一间小屋,小屋用俄罗斯雕花装饰着钟的字盘在小屋的窗户上,以斯拉夫文字母代替数字。穆索尔斯基为这一设计赋予了童话色彩,想象木屋的主人是个妖婆,整个乐曲表现妖婆在树林里飞驰的幻想,音响中不时出现呼啸的风声,折断树干的劈啪声,为此取了个副标题“妖婆”。

       • 15.《基辅大门》

       • 哈特曼有一幅为基辅城大门的设计图。古老的俄罗斯风格,吡连的教堂,这一切在最后这首乐曲中被进行了宏伟的节日庆典气氛的描绘。主要的基辅大门主题宏伟庄严,众赞歌的乐声虔诚纯洁,节日钟声把人们带入欢乐的节日庆典中,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

       •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称《天方夜谭》,作于1888年夏。相传东方某国苏丹王残暴成性,他认为女人都是不忠实的,发誓要把他每个妻子在初夜后处死。宰相之女舍赫拉查德不忍目睹事态发展,为了挽救自己的姐妹。她自愿嫁给苏丹王,并以每夜讲故事来引起苏丹王的兴趣。每到故事精彩处她就停住,苏丹王为了解故事底细暂不杀她。她就这样讲了一千零一夜,苏丹王终于被感化了。乐曲由舍赫拉德讲的四个并无联系的故事画面组成全曲的各乐章,以舍赫拉查德主题和苏丹王主题将各乐章用叙述故事的方法联系起来。

       • 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德的船 • 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

       • 第三乐章,戛梅禄王子与白都伦公主

       • 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和辛巴德的船撞上骑士铜像的峭壁

       管弦乐之交响诗

       •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交响诗还有以绘画为题材的,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可以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鲍罗丁A.Borodin • 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鲍罗廷在总谱前面,写上了这个作品的标题:“在平沙漠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不大听见的俄罗斯和平歌声。从远处可以听到马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东方曲调的奇异的歌声。一个土著的商队渐渐走近。它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穿过无边的沙漠,平安自由、无忧无虑地赶着路。商队渐走渐远。俄国人的歌声和亚洲人的曲调结合在一起,构成共同的和声,它的回声逐渐消失在草原的空气中。”

       《伏尔塔瓦河》

       • • •

       • • • • 19世纪中叶,波西米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民族歌剧的兴起,以斯美塔那(B.Smetana)、德沃夏克(A.Dvorak)为代表的捷克作曲家异军突起,成为自立于欧洲音乐之林的新生力量。斯美塔那是一位爱国主义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激发了捷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他的音乐创作突出标题性,形象生动而富有激情,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作于1874-1879年。它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争历史和传说及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民生活习俗为题材,描绘出捷克的光辉历史和风土人情,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成为后人叙事性、历史性交响诗写作的范本。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纵贯国土,养育了捷克人民。作品音乐流畅,色彩壮丽,尽情抒发着对城乡、山河的赞美和对勇士的缅怀,蕴藏着深沉挚爱的感情。这首《伏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音乐中最通俗,最易于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的作品。

       乐曲为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引子从河流的源头写起。伏尔塔瓦河源头有两股山泉,一股是寒流,水凉而平静,由两支长笛奏出流动的音型表现,一股是暖流,水温而湍急,是随之加进的两支单簧管。随着长笛与单簧管流动的音型,两泉相汇,流水潺潺。

       两个水源汇合在一起后,曲曲弯弯地奔流而去,它们穿过山谷,穿过草原,汇成了有力的滚滚江涛,这时候,双簧管和第一小提琴奏出了宽广、流畅的伏尔塔瓦河主题。

       这支朴素的抒情旋律,散发出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充满着一种迷人的和富于诗意的美,抒发了对伏尔塔瓦河那种无限深情的爱。

       中国交响音乐

       • • 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是上海交响乐团,创建于1879年,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公共交响乐团。

       久负盛誉的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交响乐专业演奏团体。其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成立于 1879年,1919年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器接任指挥,1922年,乐队改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在长达23年的“帕器时代”,乐队演奏曲目更加广泛丰富,并和欧洲及世界各地来沪的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声名远扬,被誉为“远东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队几次易名,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1950年10月,黄贻钧以中国指挥家身份登上交响乐舞台,这是乐团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后任乐团指挥的还有陆洪恩、陈传熙、曹鹏、陈燮阳、侯润宇等。1984年12月,指挥家陈燮阳担任乐团团长,1986年底,乐团实行音乐总监制,陈燮阳任音乐总监至今。

       《春节序曲》

       • • • 《春节组曲》李焕之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春节组曲》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经常演奏的是组曲的第一乐章,即“春节序曲”。第一乐章“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 李焕之(1919.1.2~2000.3.19)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

       《北京喜讯到边寨》

       • 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 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人们欣赏此曲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 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瑶族舞曲》

       • 刘铁山、茅沅作曲,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红旗颂》

       • 《红旗颂》是由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

第四篇:《郑和下西洋和》教案

       郑和下西洋和

       戚继光抗倭

       [课标内容] ①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①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④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④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采用故事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预习,并收集郑和、戚继光的有关资料。

       课 前引导: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 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导入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2、概况

       3、意义和影响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2、戚继光抗倭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五篇:西洋交响乐队及乐器教案

       西洋交响乐队及乐器

       教 具 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的 了解西洋交响乐队及乐器

       重点难点 西洋交响乐队规模庞大,乐器众多,不易掌握是本课的难点

       一、导课。

       1、我们时常听到交响乐队的演奏,时常听到电台广播的交响音乐,每当我们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都会感到:从这样的交响乐队中不知道会有多少美丽的、雄壮的、激动人心的、热情横溢的音乐奔泻出来。但是,一个交响乐队到底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性能和表现力?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结合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的?一个交响乐队所具有的那种魔术般的力量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能完全了解。

       2、交响乐队的萌芽实际上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即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交响乐队中的乐器大多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现代的交响乐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叶,甚至可以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一共经历了三个世纪的复杂发展过程才最后定型。

       二、授新课

       1、交响乐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由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进步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文主义的形成,因此对艺术创作也提出了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基础。蒙特威尔第的另一个功绩还在于:他对乐队有着新的理解,认为乐队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色的结合,因此他开始使不同的乐器进行对置,相互对比,让各组乐器轮番演奏等,这些做法在当时都还是一种意外的新发现。总的说来,这一个时期在乐器的采用和配合方面仍不断地在变换着,有时候甚至还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巨型提琴、风车和大炮等用在乐队中,以造成某种特殊的效果。

       十七世纪是交响乐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时期。随着主调和声风格的发展和数字低音的采用,羽管键琴因为便于奏出和弦便在乐队中占据很稳固的地位;其次,由于意大利著名提琴制造家,例如阿玛

       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后定型方面所获得的辉煌成就,提琴族乐器在乐队中的数量便逐渐增多,并最终把诗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乐器排挤出乐队之外。但是这时候的乐队还不能算是新型的乐队,因为它的基础仍然是羽管键琴,而且乐队中还有不少是古老的乐器。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对乐队的兴趣在整个欧洲逐渐蔓延开来,乐队也从它诞生的摇篮——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走出国境,在巴黎、伦敦、柏林、汉堡和维也纳,都相继出现不同类型的早期乐队。到十七世纪末,不但在歌剧院和教堂有乐队演奏,还有专门供乐队演奏音乐的新场所应运而生。1672年,第一个公开收费的弦乐队音乐会在伦敦举行,1686年荷兰开始有定期的公开演奏会,并即遍传欧洲其他国家。

       十八世纪是大转折和大革命的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哲学观点、美学理想以及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交响乐队的转折时期也随着到来了。在交响乐队史上的这个转折,应该以海顿的《第一交响曲》问世的1759年为标志。

       十八世纪中叶,主调和声的新风格取代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出现了交响曲和协奏曲这一音乐新体裁,随着音乐风格本身的转换,在乐器组合方面,已经渐趋合理的所谓“古典时期乐队”也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这时候的乐队已经从长期妨碍它发展的数字低音和羽管键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是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在乐队中的地位还没有确立,海顿的《第一交响曲》所用的乐队除弦乐器组外,只有两个双簧管和两个法国号。由海顿所创始并由莫扎特最后确立的“古典乐队”,实际上是取法于曼海姆乐派的双管乐队。

       此后,交响乐队的发展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变换而已。十九世纪初的乐队又扩大了乐器的数量,特别是铜管乐器的数量有了比较大的变动——起初把法国号增加到四个,构成一个四重奏,稍后又加用了三个长号。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乐队——大交响乐队,也就是所谓“浪漫派乐队”。这种乐队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门德尔松的创作中才最后完成。

       2、交响乐队的乐器构成

       总的说来,在交响乐队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历代作曲家所采用的乐队是非常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种类繁多的乐队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那就是小交响乐队和大交响乐队;这两种乐队都包括有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组。现在先谈小交响乐队。

       小交响乐队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形成,这种乐队在当时的作曲家看来并不觉得它是小型的乐队,直到十九世纪初,绝大多数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都是采用这种乐队。小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通常包括有:

       弦乐器:第一小提琴六至八个,第二小提琴四至六个,中提琴二至四个,大提琴二至四个,低音提琴二至三个。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两个。

       铜管乐器:法国号和小号各两个。

       打击乐器:定音鼓一对。

       小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有时候往往还有所省略,例如省略单簧管和小号等。莫扎特的后期交响曲创作有时候省略小号或定音鼓,有时候省略双簧管。相反地,小交响乐队有时候也有所扩充,甚至接近大交响乐队。这种扩展的形式时常被用在当时的歌剧乐队和清唱剧乐队中,交响乐作品应用这样的乐队的就少得多。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一般的交响乐、歌剧和舞剧作品,多半应用大交响乐队,大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通常包括有:

       弦乐器:第一小提琴十二至十六个,第二小提琴十至十四个,中提琴八至十二个,大提琴六至十个,低音提琴六至十个。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个,此外往往还加用这些乐器的变形乐器,例如短笛(偶尔也采用中音长笛)、中音双簧管(或英国管,偶尔也采用抒情双簧管)、低音单簧管(偶尔也采用小单簧管、中音或倍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等。

       铜管乐器:法国号四个,小号二至三个,长号三个,大号一个或两个。打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铁、小鼓、钹和大鼓等。

       除了上述四组乐器外,往往还加用竖琴,而且多半是用两个。大交响乐队大约由六十至九十人组成,但也有一百人以上的。这种乐队有时也压缩一部分乐器的数量,特别是减少弦乐器的数量、但有时也扩大某一组乐器中的个别乐器的数量或全组乐器的数量,以及加用一般乐队少见的个别乐器,如钢琴或管风琴等。

       从小交响乐队和大交响乐队使用的乐器种类上可以看出,长号是决定乐队所属的类型的标志。缺少长号的乐队只能算是小交响乐队,因为一个大交响乐队必须有三个长号和一至两个大号。如果只有一个长号,也只能算是小交响乐队。

       三、总结

       我们已经把交响乐队中各级乐器都简略介绍过了,现在再讲一讲这些乐器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上面说过,弦乐器组的乐器数量最多,单是第一小提琴就有十多个,但是其他各组中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三个,甚至也有只用一个的。每一种乐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泼的旋律,有的则适合于奏出徐缓悠扬的曲调。把这些不同性能的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得考虑到使这些乐器能够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碍。因此首先就得使这些乐器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现代乐队中的乐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形成的,在这之后虽然乐队的组织日渐扩大,但是乐队中各组乐器的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