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中国石油市场为典型的寡头垄断
[键入文字] 市场类型:寡头垄断市场
小组成员:09旅管1班
赖枚劼09125112
赵玲妤09125113
林
立09125130 以中国石油市场为典型的寡头垄断
垄断市场,是一种与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寡头垄断市场就是其中的一种。寡头垄断市场形态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两点: 首先是市场自然形成:厂商由于追求规模经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市场又是相对狭小的。打个比方,如果某行业市场总规模是100,而对于该行业的生产厂商来说,规模经济为30,那么该市场仅能满足3个厂商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这就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另外,寡头垄断行业往往是生产高度集中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等行业。而寡头厂商为保持自身地位而采取的种种排他性措施,以及政府对某些寡头厂商的扶持政策等,也可促进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相互依存是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
由于厂商数目少而且占据市场份额大,不管怎样,一个厂商的行为都会影响对手的行为,影响整个市场。所以,每个寡头在决定自己的策略和政策时,都非常重视对手对自己这一策略和政策的态度和反应。作为厂商的寡头垄断者是独立自主的经营单位,具有独立的特点,但是他们的行为又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这样,寡头厂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成共谋或协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签订协议,可以暗中默契。
中国的石油市场是种较为典型的寡头市场。那么让我们以中国的石油市场为例,对寡头市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石油本身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本身的行业壁垒就比较高,因为石油的勘探,开采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以及较高的技术支持,而其后期的成品油炼制,对油库,管道和炼油装置建设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一些资金流转不够的企业来讲,是个大难题。
其次,中国的石油市场主要是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组成,前者是国营特大型企业,后者是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势均力敌的少数厂商,已经控制了这一行业的市场,其他厂商难以介入并与之抗衡。当然,中国石油市场上存在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民营企业。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国内石油零售市场在2022年对外开放,国内石油批发市场在2022年对外开放。但是实际上,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贸委等八部门的“38号文”便明确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正因为政府这些条文,曾接活跃风光的民营产业,在垄断压力下,也变得脆弱和战栗,失去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甚至出现了民营企业打包出售给外资的状况。石油市场更接近有政府控制的寡头垄断市的场。
再者,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剧烈的竞争。中国石油是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之一。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由此看来,两者的产品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也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与此同时,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企业之间本身具有高度的依赖、制约关系。金融危机过后的近年来,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一直成上涨趋势。而这其中一个厂商的价格或产量变动都相互牵制、互相影响。以09年3月份数据为例,石化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表明,3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原油产量环比增长10.6%,天然气产量环比增长5.5%,成品油产量环比增长13.7%,原油加工量环比增长
[键入文字] 市场类型:寡头垄断市场
小组成员:09旅管1班
赖枚劼09125112
赵玲妤09125113
林
立09125130 13.2%;成品油销售量在1-2月份环比增长13%的基础上,3月份又实现环比增长30%。以历年两家公司的价格控制来看,当世界石油价格上涨时,中石油、中石化的价格也会相应的作一定幅度的增长;而当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时,两家的价格也会同时增长。可见,其一家的价格决策会影响另一家。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期国内原油均价变化率逐步向提升4%靠拢。在调价预期下,中石油、中石化上演了有史以来一场最猛烈的涨价攻略。从3月20日-22日,两公司在全国大范围联手上推汽柴油价格,部分地区批发和零售价格已达到最高限价。分析人士认为,此轮国内油价大规模上涨是中石油首先发起的,中石化跟进;与过去只涨批发价不同,这次是批发和零售价格同步上涨。可以看出的是,其相互依赖关系是可察觉的。正是中石化注意到了中石油的价格上涨,才会做相应的价格调整。
在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上还有许多寡头垄断的例子,以第二产业为例,中国钢铁行业便是一个近似的寡头垄断行业。据了解,在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具有战略意义,的生存战略起点是准确把握市场大势,同时关注其他寡头企业的价格行为。故在寡头垄断的中国钢铁行业存在较明显的价格领导者。一如“中国第一钢铁巨头”的名号一直在宝钢、山钢、河北钢铁集团之间更替。在与钢铁行业息息相关的优质焦煤供应上也出现了寡头垄断。目前全球焦煤市场的垄断趋势已经不亚于铁矿石。2022年,全球五大炼焦煤供货商BHPB、Teck、Anglo、Xstrata和Rio Tinto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5%。铁矿石的供不应求,这两年着实让钢厂伤透了脑筋,而作为钢铁生产另一大原料的焦煤,尤其是优质焦煤,很可能成为继铁矿石后下一个限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瓶颈。第三产业就以中国移动业务为例,截止2022年底,移动通信业经过l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容量的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l5%,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亿.在移动通信业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竞争格局.从世界各国电信业的改革发展历史看,通信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独家垄断经营到寡头垄断经营的两个市场竞争结构发展阶段,而寡头垄断是目前和将来的主导市场竞争结构。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寡头市场的定义,但也看到了该市场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寡头垄断是可能联合抬价的,这就违反了市场经济的供求法则,造成了错误的价格信号,不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且还使消费者受到了损失,更何况一旦竞争减弱,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动力也下降了,不能很好的激励生产者。如果是在自然垄断领域,那无可厚非,寡头垄断是其最好的实现方式,但由于其弱化了竞争,就必须由与利益无关的第三方(政府)来充当公证人的角色,监督寡头垄断行业价格的透明。但是在我国,在寡头垄断下,政府既是利益关联方,又是公证人,在实行听证会的时候就难免有失公平。所以,应避免过度竞争,在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竞争效率之间寻求平衡,保护消费者利益,避免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民的利益。
第二篇: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22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2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
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众所周知,零售比批发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内幕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存在一个“省级结算价”,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炼油厂与省级石油公司间的成品油结算价格。这个价格适用于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证的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
由于国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都是由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行批发,因此两大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价格转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发价,从而大幅度缩小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他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却可以通过内部的利润调剂实现生存与发展(即“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
据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会议上,其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购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小,让社会加油站业主自感无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销合同中对供货数量的限制,就是两大集团又一招。
据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统石油经销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从中石化进油,承受着很高的“省级结算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加油站点几十座,“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比‘中国石化’还高”。2022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若是在中石化系统内省级石油公司利润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可他们却不敢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因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现在每月还能得到几万吨的成品油,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断了我们的油源,那怎么办?”
而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22年“油荒”发生时,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处于无油可卖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却依然照常经营。对此,中石化广东省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规定,按常量供应民办油站,也就是说,如果该加油站平时每天向中石化入货100吨,则现在也是供给100吨,超过则自寻进货门路,中石化不予解决。
“省级结算价”、油品供销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为支持两大集团上市和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目的给予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继续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了。
被诟病的“98定价机制”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过去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的模式,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
具体来讲,就是以目标市场的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为保证油价的平稳,制度规定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不是很剧烈时,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波动成本。当然,什么时候调整价格,幅度多少,还要受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状况而定。
然而,这个定价模式却有一处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即国内市场价格的确定必然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根据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国家规定这个滞后期为一个月。
但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既然价格已经事先确定,就必然起调节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价格上涨,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反之,价格下跌,就会相应出现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减少购买的市场行为,缩小有时甚至过度地缩小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
“现在中国油品消费者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2022年长三角地区发生的‘油荒’,虽然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紧张,企业大量采购柴油发电,但国际油价高企和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使市场产生强烈的价格继续上涨预期,从而引发抢购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也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不会那样大了。”
据了解,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近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息,但由于石油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对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较早进行油价波动研究的上海源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现在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经常会出现对未来油价波动预测的失误。
两大集团的“商业理性”
两大集团在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中,承担着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任”,然而它们却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还是维持一个“商人的本色”,两大集团面临抉择。
有学者认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太远。前期壳牌因为每桶原油开采成本达到7.9美元,股票遭到抛售,而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成本却
比这还要高许多。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9美元一桶时,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国的成品油价却依然维持高位,这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国际油价高企,几大国企也应为国分担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场中,这种善良的期待能实现吗?
据了解,2022年中国共进行了两次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一次发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价向下调整;另一次发生在下半年12月,油价上涨。
而这两次价格调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油价已有较长时间的同向调整,为此两大集团承受了巨大的国际油价波动成本。
有不具名的两大集团旗下炼油厂老总坦言,“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我们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场价却还维持不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被稀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我们也有利润考核指标啊,这怎么能有生产积极性呢?”对此,那位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炼油厂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国内自己供应的,且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分流改制的推进,两大集团的吨油加工成本实际上还在下降。此时选择涨价不过是两大集团的力量使然罢了。毕竟两大集团垄断着油源,而油源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1.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油价是怎样拉高的?怎样看“98定价机制”?
2.中国石油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有什么特点?与油价上涨有什么相关?
3.分析中国石油供给的垄断体制在经济效率方面导致的损失。
第三篇:中国寡头垄断企业的两难境1
中国寡头垄断企业的两难境地——《产业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2班
张艳
00905004
2022-5-
4【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不同的市场行为,不同的市场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分为两大类:市场竞争行为和市场协调行为。博弈论是分析寡头垄断企业行为的最佳模型,合作与非合作是参与者的两个行动策略,分别应为参与者带来不同的付出或者受益。而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寡头垄断企业的合作与非合作行为却很难得到期望的效用水平,这就需要政府的人为干预。
【关键词】寡头垄断、博弈论、合作、非合作、政府干预
(一)寡占型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占型市场,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主要特点是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进入和退出壁垒高,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
在大多数国家,寡头垄断都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对资金、技术、生产和销售规模等方面要求较高,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和退出,如许多国家的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计算机行业都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二)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寡头企业如何决定各自价格以及产量,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数学模型,于1994年,由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创立。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对博弈论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的要素有
1、参与者,即决策主体。
2、行动,即决策行为。
3、战略,也叫策略,指行动规则。
4、信息,主要指其他参与者的特征和行为。
5、支付,或效用,即博弈的付出或者收益。
6、均衡,所有参与者的策略或行动组合的稳定状态,如纳什均衡。
按参与者的先后顺序,博弈可划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按参与者互相了解程度,可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按参与者之间是否合作,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三)非合作博弈
若各寡头垄断企业坚持采取非合作博弈,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企图垄断整个产业,那在中国反垄断措施尚未成熟之前政府是无能为力的。非合作博弈的手段有很多,如产品差异化、广告策略、品牌战等等,但最为常见的是价格战。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寡头企业不惜缩减利润实行直接降价和变相降价策略,甚至不惜以亏损为代价来击垮竞争对手,以达到其绝对垄断地位。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之间的价格角逐,中国电动车行业层出不穷的价格战术,结果如何?企业得不到利润甚至亏损,高端消费品沦为价格战下的低端消费品,产品升级无从谈起。生产者以价格为筹码激烈竞争,似乎消费者可坐收渔翁之利,但事实上,在低价格和低利润的压力下,企业会寻求低成本,那么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了。
另一极端是寡头数量少,凭借各自优势制定高价获取垄断利润,尤其是在国家尚未成熟并亟待发展的领域。高价垄断为新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普及及应用设置了高墙,企业独获利润,产品得不到普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高价背后,仍不乏价格战的上演,只不过是针对高消费群体。
因此,无论是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非合作博弈都是不明智的。
(四)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指参与者之间有着一个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参与者在协议范围内进行的博弈。典型的合作博弈是寡头企业之间的串谋行为,即企业之间通过公开或者暗地里签订协议,对各自的价格或者产量进行操纵,已达到获取更多垄断利润的行为。
我们熟悉的卡特尔就是寡头企业最基本的共谋形式,如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就在一定时期获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卡特尔在大多数发达工业国家是非法的,并受到法律的严格管制,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中国目前尚未针对寡头垄断产业制定相应反垄断法,中国寡头企业似乎有利可图,但现实中合作博弈能顺利实现吗?
(五)博弈的两难境地
首先,对于非合作博弈,合作如何实现?对于双寡头博弈,博弈双方都在密切监视对方的行动,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并抢占市场的决策,我们期望哪一方首先提出合作?即使有一方提出,基于不同的成本、预期和利润空间,目标价格如何制定?进一步考虑,对于多寡头博弈呢?这些困难恐怕更加突出。针对2022及2022年电动车行业激烈的价格战,《营商》提出“叫停价格战”倡议书,并得到了18家电动车企业的响应签名。表面上合作已达成,但事实上各企业只是一种态度上的合作,价格战仍硝烟四起,关键在于《营商》及其倡议书不具备任何约束效力。
其次,对于合作博弈,合作如何维持?在卡特尔里,每一个成员都面临“囚徒困境”。对于成员甲,独自增加产量所获利润由自己取得,增产导致价格下降所带来的收益损失却由全体成员分担,即使有其他个别成员同样自增产量,甲的边际收益仍大于边际成本,因此选择暗自超量生产是有利可图的。相反,甲如果遵守合同约定的产量,则只能获得和其他成员同等的收益,或为其他成员的违约行为分担损失。至于价格方面,甲会抱有这样的心态:无论其他成员是否降价,我自己降价是有利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大的。于是,超量生产和暗自降价成为每个成员都认为的优势策略,卡特尔的解体也就理应如此了。
从1996年开始,中国彩电市场频频爆发价格战,商家得不到应有的利润,产品质量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2000年,中国几家生产彩电的大厂商合谋将彩电价格维持高位,他们搞了一个“彩电厂家价格自律联盟”并在深圳举行了有多家彩电厂商首脑参加的“彩电厂商自律联盟高峰会议”。但在高峰会议之后不到两周时间国内彩电价格不是上涨而是一路下跌。
(六)政府参与博弈
针对合作与非合作博弈面临的以上问题,我有两点建议。既然市场经济没有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否定,并且国内某些行业还不能脱离寡头垄断的经营模式,那不妨让政府来实现这种合作博弈。
首先,由政府来取代《营商》这种行业媒体的角色,并将倡议书法制化。政府密切关注市场各行业的竞争与合作情况,对于过度沉湎于价格战的寡头企业予以调节和组织,使其跳出恶性竞争的圈子,在政府的协调下形成“有管制的卡特尔组织”。政府干涉其目标价格的制定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在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各寡头企业凭借市场份额优势所获取的正常利润。
其次,赋予此卡特尔组织协议法律效力。在博弈论中,协议意味着一种承诺,而承诺必然伴随着威胁。任何承诺的遵守与实现,必须以一定的威胁,即惩罚措施为保障。这是维持卡特尔组织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政府在制定“有管制的卡特尔组织”协议时,对可能出现的违约者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力度一定要够大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给每一个成员以后顾之忧。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一个“有管制的卡特尔组织”管制机构,世界范围的产业贸易须由国际组织来协调,国家内的产业发展则应由一国政府来协调,二者在本质上应是相同的。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自愿申请加入的自由贸易联盟,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实现低关税或者零关税。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即处于“囚徒困境”中,而世贸组织正是打破这种自由贸易与贸易壁垒困境的有效手段。若没有世界贸易组织,甲国对乙国实行低关税,乙国反过来对甲国实行高关税,是优于实行低关税的。各国相互提高关税或进行关税报复,结果只能是提高产品价格,丧失了竞争力,损害了国际贸易的互补优势。因此,WTO制定了相应的基本法律原则,如公平贸易原则、关税减让原则、透明度原则、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非歧视性贸易原则以及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基于各项要求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惩罚措施。比如公平贸易原则规定,各成员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或者扭曲国际贸易竞争,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在他国销售产品,否则,进口国可以根据国内受损工业的指控,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这样一来,各国享受低关税待遇的同时寻求贸易保护的两全想法得到有力遏制,有利于保证国际贸易主体的地位平等。
最后,针对政府控制范围之外的非合作博弈,若是各自的高价垄断兼互相打击,政府应鼓励新企业的诞生来打破这种垄断格局,并实现产品的普及应用。这种新企业应兼具各寡头企业的优势,并赋予其高效的管理和政府的扶持,使其成为削弱垄断力量进而加强竞争因素的有力武器。小灵通的退市工作于2022年前已正式结束,无论结果如何,中国电信开发的小灵通确实给予了移动和联通很大打击,并使通信技术得到普及,惠及城乡高中低收入群体。小灵通的价格低廉和广泛应用,为处于垄断地位的移动和联通敲响了警钟,双方各自调低价格并提高了服务品质,不断推出新技术和越来越优惠的资费套餐,这是广大移动和联通用户的切身感受。不得不承认,小灵通的上市在引进竞争的同时,也带动了市场的繁荣。
第四篇:关于中国电信业的垄断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电信业的垄断调查报告
摘要:垄断行为就是妨碍市场竞争自由的反竞争行为,它的存在必将影响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信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行业,不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国家安全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虽然电信行业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对私人资本具有较强的回报率,大多数国家对电信行业的私有化和对外开放都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然而,在技术迅速进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电信行业的国际化又是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本国运营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完善的监管制度,在该领域的开放方面已先行一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也正在不断深化一些传统垄断行业的改革。目前,电信、铁路、民航、电力及公用事业都将成为改革攻坚的重点。这些领域长期被国有资本垄断经营,产业规模大但缺乏效率,国际竞争力较弱,在我国加入WTO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改革改变这一现状。不可否认,这些行业在国有经济体制下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样不能否认,目前,垄断的市场格局与缺乏活力的市场现状也开始制约这些行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现在,我就对目前中国电信业的垄断状况做一次调查研究。
目前国内的电信产品行业主要有3家,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下面就先对这3家企业做一个概述。
1.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
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中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22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公司下属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2年在香港上市。
2022年到2022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6%,利润
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 3.4%,非语音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 22%上升到 45%。
2.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 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中国移动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 年12 月,中国移动网络已经100% 覆盖全国县(市),客户总数超过4.5 亿户,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79国家和地区的252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
3.中国联通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7月19日成立的我国唯一一家能提供全面电信基本业务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联网业务、IP电话业务、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2022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它标志着中国联通全面与国际接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机制下建立的300多个分公司和11个子公司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022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
信,从2022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22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红筹公司正式合并。2022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公司俨然是净资产843亿元、总资产2129亿元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看完了三家公司的得简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三家公司成立
时间都很长,资产也十分雄厚,规模也相当庞大,并且都是国有企业,它们几乎占据了国内电信市场,并且由于技术,资金,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因素,导致一般的企业无法进入中国的电信市场。
而我们知道,市场的核心在于竞争,竞争的前提在于有足够数量的经营者。目前中国电信市场的这块蛋糕是由电信、移动、联通这家公司分享,从这些公司经营的电信业务种类上来看,仅仅是业务上的专业化,原有的市场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尤其是目前中国电信业的产权结构依然如故,虽然各公司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但从所有权主体上看,都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如果在竞争中任何一个公司受到重创.遭受损失的只能是国家。因此,大多数公司之间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实际上都是各霸一方,进行行业垄断。
中电信行业的垄断势必带来极大危害。
第一,对于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
1、从这几家公司的企业来源看。这几家公司大部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国有大公司分化而来,众所周知的是,国有独资的企业存在着诸如生产技术落后、服务态度差、生产效率不高、企业竞争力和信息适应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那么由这种企业分化出来的企业难免会带有其故有的缺点。何况分化出来的企业在现在所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与之竞争的对手(例如民营资本或者国外电信产业),这就导致了在这个产业之中的市场失灵,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
2、影响其科技水平的提高。因为无论从生产、销售方面上,垄断企业都不会花费多余的成本用于更新设备,而是将原有设备一直用到不能再用为止。尤其是像中国电信行业这样的充满了政府色彩的行业中,其垄断地位更是不可动摇的,其浓郁的“政府企业”性质就决定了对内没有改革创新的动力,对外没有竞争压力的现象,难道这样的垄断企业能带来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二,对于消费者而言:
1、垄断高价
由上分析,中国的电信行业处于一种绝对的垄断地位,虽然其产业弊端颇多,但是由于人们对其的需求是属于一种刚性的需求,所以导致其能够通过垄断高价弥补自身在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失,而这种损失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了据悉,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突破7亿户,达到7.00606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37438亿户,移动电话
3.63168亿户,居全球首位。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带来可观的丰厚收益。有6.5亿电话用户为其“成本摊薄”,电信运营商还把持着“厚利多销”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消费者怎堪重负!
2、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消费者成为了其“被愚弄的对象”
电信行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而变幻莫测的收费方式,就像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难题一样,令消费者摸不到头脑,就拿时下最流行的“手机套餐”来说吧,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电信运营商不仅充分利用了自己在消费者面前的信息优势,而且还可以扩大了这种优势。“套餐”的特点在于,它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优惠,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优惠,甚至还有损害。但消费者要想打破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就要付出很
大的学习成本,很少消费者愿意付出这样的成本,所以消费者只有被骗钱的境地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电信业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垄断的地位,那么想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就是要打破垄断,那么如何打破垄断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政企职责分开。中国的电信行业要想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必须摆脱政府为其开辟的巨大的垄断保护伞,使之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来优化产业。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内在条件。
2、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国加入WTO就是中国“引进来”的开始。中国的电信行业要引进外国的先进资本,与之竞争,从而促进产业部门的优化升级。同时坚持“走出去”,同世界的各大同类企业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
3、加快政府只能的转变。我们要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那么就要求政府加快颁布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来规范市场,使之国内外的电信行业能够在一个透明的、公开的、公正的环境下竞争,促进其发展。法律政策是其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
4、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消费者应该团结起来和运营商博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保护切身利益。
5、完善监督体制。对于欺骗消费者、有违市场经济原则的欺诈行为,我们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来制约其恶性发展。
旅管一班
姓名:周翔
学号:1114011009
第五篇:中国垄断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垄断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依靠行政权力而形成的中国的垄断经济是跨国垄断中一个特殊现象,有其特殊特点。而根源于传统体制残余的行政垄断特别突出与萌生于新兴市场竞争的经济垄断开始蔓延,是中国垄断的现实表现。面对中国特殊的垄断现状,中国应采取哪种对策来应对呢?本文通过对中国特殊垄断现状的分析,提出四个应对此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垄断垄断现象的特殊性行政垄断经济垄断反垄断
正文:
一、垄断的基本介绍:
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利,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直至实行排他性独占),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垄断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资本垄断、技术垄断、劳动力垄断和信息垄断等生产要素的垄断,更普遍的表现为价格垄断和与此相关的市场交易份额的排他性控制①。
二、美国反垄断的理论与实践:
在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新时期,近年来正出现以飞机制造、汽车制造、信息通讯、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大公司兼并潮,从而推动了垄断格局进一步升级。为增强本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美国明确提出了“放松管制”以鼓励国际化兼并的政策,并呼吁尽快建立国际性的反垄断法,以阻止垄断行为国际化和大规模贸易战的进一步蔓延,认为“制定全球竞争法规必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下一轮谈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
三、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垄断现状:
在经济体制转轨进程之中,中国垄断问题日趋严重并带有自身的鲜明色彩,对此,我们可在中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属性及其变迁之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而在转型期中国垄断的现状是:
1.行政垄断特别突出。行政垄断常常导致制度性腐败的孳生、部门刚性利益的形成、对统一市场形成的抑制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严重危害。它表现在——政企合一、垂直一体化、管理制度残缺三个方面。
2.经济垄断开始蔓延。作为市场竞争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经济垄断一方面因有碍市
场竞争而降低市场效率,另一方面因导致财富过分集中而有损社会公平。转型时期相较行政垄断而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整体推进之中已初显端倪,并呈蔓延之势——不仅限制市场竞争,还滥用经济优势,而且还盛行企业兼并。
二、对中国反垄断推进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中国反垄断的根本主题
“反垄断超前论”、“行政垄断淡化论”及“垄断有理论”均将导致中国垄断问题不同层面的进一步恶化。剔除行政垄断、限制经济垄断与促进市场发育当是中国反垄断推进与市场经济成熟发展需要的理性思路。为此,中国反垄断的推进必须明确三大根本主题——坚决剔除源于传统体制残余的行政垄断、切实解决反对垄断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全面提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化程度!
(二)确立中国反垄断的基本原则
反对垄断与维护公平竞争是规范市场秩序的第一主题,中国反垄断的推进必须基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中国反垄断的推进尚需基于中国垄断的现实表现与体制转轨时期的现实国情而注重其针对性与渐进性。要确立以下两大准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及注重针对性与渐进性!
(三)加强中国反垄断的制度重构
中国反垄断的针对性与渐进性推进必须通过加强相应的制度重构作出有效反应。它首先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以提升行业竞争效率;其次便是重构政府管理制度以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最
后还要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四)强化中国反垄断的具体实施
1.机构设置。工商行政管理局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机构,依托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进反垄断的具体执行有损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公正性、权威性与统一性。所以建议中国以公正廉明的法律专家和经济学家为核心成员,成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独立性及公平性的反垄断执行机构。
2.队伍建设。反垄断的执行队伍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需要,中国不仅要建设一批具有熟悉经济法律相关知识的专职队伍,更要建立一批以知名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兼职队伍
参考文献:
[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章第三条,2022年8月30日.
[2]②[美]布赖恩?拉赛尔.需要全球反托拉斯法规[M].朱绍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2.
[3]宋则.中国垄断现象的特殊性及特殊对策[J].财贸经济,1999(4).
[4]严若森.对中国垄断问题的现实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D].武汉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