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大力教案
金大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理解课文,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探究,学会以踏实的态度,朴实的文风,写作凡人真事的方法。欣赏“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3.在理解、研读的基础之上,理解汪曾祺先生热爱本真生活,追求纯美人性的审美理想。教学重点
1、阅读中的“情 真
善
美
深
”的体会和分析
2、体会在平淡语言中寄托的深厚情感。体会情感,感受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1.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2.查阅汪曾祺有关的资料,了解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教法 启拔导
学法
自读感悟、交流讨论
练笔强化。
二、导入:古往今来,思乡的诗句很多,你能说出几句吗?
设置问题,请学生用100个左右的文字,分别介绍金大力形象。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对他们的态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
三、有人评价汪曾祺的作品,几乎是生活原始形态的“复制”,近乎实录文学。但这种艺术风貌的平淡无奇更体现了作家艺术修养的炉火纯青!请在本文找几处给你“真”感觉的语句,并说说“真”在哪里,好在哪里?(真)
三、感受故乡人的“善”
(1)金大力拙于言辞,拙于手艺,你认为他笨吗?
提示:金大力不具备一般瓦匠头的条件,为什么能当上瓦匠头?
他勤快,诚实,不贪钱,因此有个好人缘儿,赢得了众人的信服和尊重。他很知足,因此他活得平静、安然。
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安然,或许是没有什么本事的金大力最大的本事。(2)在该部分首段对戏里的金大力的介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提示: 不可删去。目的在于和戏中金大力的比较,突出他并不咄咄逼人,是个老实人。没有惊人的事业,但却都心地善良,勤劳,淳朴,诚实。(善)
四、汪曾祺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引导同学们认真阅读5——7自然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人性最纯真的美(美)《金大力》中,为何特别介绍了金家茶炉的生活场景?(关环境描写)这个生活场景的介绍为金大力的性格铺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背景,所以形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
文章描写了“故乡人”安静、悠闲的生活状态及淳朴、善良的人性美。对它的描写和赞同,体现了自己内心的向往和人格的追求。
五、有人评价《晚饭花集》犹如一坛陈年老窖,初看貌似平淡,仔细品尝味道醇浓,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本部分结尾两段的用意何在? 提示:“他老了”、“墨里藏针”流露了对金大力这一类人美好品质的推崇和逐渐流失的惋惜。虽然表面写的是头发,实际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
故乡人对金大力的认同恰恰反映了“故乡人”推崇的人品和价值取向——朴实无华,为人诚恳。(深)
六、汪曾祺说:“好的语言都是平平淡淡、人人能懂”从文中找出平常平淡的语句,说说表现力。
七、《金大力》 中的金大力 他当上瓦匠头儿,不是因为技高一筹,不是因为德高望重,也不是因为能言善辩,而是因为勤恳、实在。别人要多给他些钱,他以自己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和家里还有茶水炉子为理由拒绝,这种友爱亲仁精神在汪曾祺小说中有着多方面的表现,父母子女之爱,兄弟姐妹间的爱,夫妻之爱,未婚男女之爱,师徒之爱,朋友之爱,同事之爱。由此可以看出儒家仁爱精神又充溢在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汇成为《故乡人》的主旋律。
作品为什么会有这种复杂的内涵呢?
(此过程主要是培养同学学会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利 用资料解决问题的乐趣)
根据资源库的材料得知:
汪曾祺出身于江苏高邮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有功名,父亲极富生活情趣,种花养鸟,斗蟋蟀, 画在当地有些名气。汪曾祺十八岁以前在家乡度过。家乡有很多寺庙,他小时常到寺庙玩耍,在庙里看过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其它佛像,看过庙里的广庭大树,看过和尚做法事, 敲击法器, 唱“叹骷髅”。他还在乡下的一个小庵里住了几个月,认识了一个小和尚和小英子的一家。他对家乡的丧礼、放荷灯等风俗颇感兴趣, 还看过银匠店的银匠制作小罗汉, 画匠画“家神菩萨”,竹匠做草子, 以及布店门上的一副对联。国文教师高北溟的清高正直, 乡人的勇敢和乐观也留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儒佛思想深刻影响着童年时期的汪曾祺, 对他的人生观的形成和日后的创作有重要影响。他说,我笔下的小民百姓,没有坏人,为我不愿去写他。这跟我儒家的思想宗旨有关。我下地劳动,苦受难,也还是那么回事?捱过了。”这种宽厚仁爱通达超脱正是儒佛的思想品格。
由于上述原因追求一种纯朴和谐之美。他说:“我写的是美, 是健康的人性。美, 人性, 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要把它写得很健康,很美, 很有诗意。”他说他欣赏孟子的“大人者, 不失赤子之心。”可见,追求是一种纯朴和谐和具有勃勃生机的生活境界。这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一个率性而为没有束缚的世界, 一个安静和乐没有纷争的世界,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为主流,儒道佛精神共同构成的一种艺术的人生。
八、1、有人说“汪氏小说魅力,在于氛围,在于意象,在于情境,在于韵味。读汪曾祺作品,深感其文气跳荡鲜灵,如活水一脉,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作品,着力展示三十年代故乡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人性人情。……他的小说写出了善良、真诚、无私、关爱等等在当今社会文化语境中已成吉光片羽凤毛麟角的品质,平和中也不免透出一丝感伤……他似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坐在黄昏的藤椅上,凝眸落日残霞,一种夕阳箫鼓、流水落花的文化情思悠然生发。化凝滞为跳脱,化沉痛为优美,化苍凉为感喟;汪曾祺笔下的人事物,显然经过了他独特的情感过滤与沉淀。由是他的文本于平心静气中氤氲出自然之美。”学完本课,你对此有何感想?
2、江苏高邮名人辈出,汪曾祺却选择他们来展现“故乡人”的精神风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篇:金大力人物性格特征
金大力——人物性格特征;他姓金,块头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鱼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不用使竹竿叉棍去挑,也不用垫一张凳子。身大力不亏。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关于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的故事,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他这人是不会当众表演,更不会和任何人较量的。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喜攀比;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笨拙的瓦匠(拙于手艺);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拙于言辞;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得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勤劳质朴,做事认真;朴实善良 不在人面前炫耀;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 不贪钱 ,对生活很知足,为他人着想;茶炉子用水很多。金家茶炉的一半地方是三口大水缸。因为缸很深,一半埋在地里。一口缸容水八担,金家一天至少要用二十四担水。这二十四担水都是金大力挑的。有活时,他早晚挑;没活时(瓦匠不能每天有活)白天挑。;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 实,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 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问题:;表面是说金大力老了,实际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实际是在对金大力这一类人???好品质的推崇和逐渐流失的惋惜。;金大力人物特征总结;;;迁居挑吉日良辰,太阳出升前搬迁,先将火盆生着旺火,搬入新居,取今后日子“红火旺盛”之意。然后烙张发面饼,形如锅大,取“今后的日子大发起”之意。这天,亲朋携火柴、筷子、升、肉、粮(主要是高粱)等礼品“添宅”,取“发旺、高升、红火、快活”之意,也有送《孟母择邻图》和条幅者。80年代,添宅之风犹存,礼品多以火柴、筷子和生活用品居多。亲朋在新居开怀畅饮,俗称“贺新居”。兄弟之间分家迁居,亲戚均送来米面,称“温居”.
第三篇:《金孔雀》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艺术》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
———《金孔雀》教案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
格致中学小学部
于光
2022.3
一、教案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是新世纪教育不可忽视的理念。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科达伊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提升兴趣,增加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教学课题:歌曲教学《金孔雀》。
三、教材分析:
本课对于傣族的认识是在本单元学生对我国云南省的彝族、白族的音乐文化已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对傣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达到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将自己对我国多民族灿烂音乐文化的热爱凝聚在一首歌、一支舞中。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感受体验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创编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及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喜悦情绪,学唱傣族儿童歌曲《金孔雀》和学跳傣族“孔雀舞”的基本舞步、手形、姿态。培养学生歌曲的演唱表现力及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能目标:通过了解、演唱、模仿、舞蹈、感受、表现等音乐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感受力、即兴创编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灿烂音乐文化的热爱和树立民族艺术的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及学跳傣族“孔雀舞”的基本动作。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符点节奏的掌握与傣族舞的动作姿态要领。
教学关键:音乐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艺术情感的升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孔雀舞服饰、乐器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的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你们知道傣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有哪些么?老师的家乡在我国的西双版纳,那儿是个美丽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请你到我的家乡傣族园去观光旅游和做客好吗?
【开课我以傣族少女那美的装扮、体态、语言、表情和舞姿创设真实意境,来吸引学生对傣族想有着更深入了解的欲望,并以观光旅游做客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
2、学生边观看傣族风光片,教师边讲解介绍:(1)西双版纳地域;(2)竹楼;(3)泼水节;
(4)傣族的音乐舞蹈、服饰。
【傣族风光片的音乐以本课歌曲《金孔雀》为背景音乐,为学生更好熟悉歌曲做好准备。】
——采用音频资源:网址:http:// ——采用视频资源,网址:http://.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09Dphp0zZGY/
(二)感受体验,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
1、师问:你知道我们傣族人将什么鸟视为吉祥的象征吗? 师出示孔雀动物录像,并解释:我们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因而把孔雀称为最吉祥的鸟,可以带来幸福的鸟。
2、师再问:由于对孔雀的喜爱,你知道傣族人最擅长跳的是什么舞?
师边出示一段傣族“孔雀舞”的舞蹈师范,边讲解:由于傣族人对孔雀的一种向往和崇拜,常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孔雀舞”在傣族流传得非常广泛。
【此环节给学生创设一种更广阔的感受体验空间,让他们在参与前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为创造美奠定基石。】
——采用视频资源,网址:
http://.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hESgJ0VmgCw/
(三)运用生动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节奏能力。师问:为这优美的舞姿伴奏的傣族乐器你知道有哪些吗? 师依次出示象脚鼓、巴乌、葫芦丝的乐器图片和音乐片段,并在此穿插节奏训练环节。
师拍打,生模仿:×× ×︱××‖ ×× ××︱××‖ 【在介绍傣族一系列风土人情间,穿插两个象脚鼓的节奏模仿与拍打,其环节极其自然、不留痕迹的融合过渡到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并为下一步学唱歌曲《金孔雀》解决歌曲中切分、符点节奏而做好铺垫。】
——采用图片资源,网址: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2226592&lm=-1&cl=2&word=傣族乐器#pn=31
(四)模仿探究合作表演,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教师揭示歌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傣族歌曲《金孔雀》,听一听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歌曲,待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后,教师过渡语:“傣族人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让我们学跳几个傣族孔雀舞动作,一起来参加傣族即将举行的泼水节好吗?”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跳孔雀舞基本动作,:(1)手形;(2)姿态;(3)脚下基本动作。
3、学生掌握孔雀舞动作要领,合作创编表演歌曲《金孔雀》。引导学生分别以演唱组、舞蹈组、节奏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围成三个圆圈合作创编表演。
【此环节作为本课的重点和关键,在学唱歌曲、学跳孔雀舞、创编合作表演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美的歌声、美的形象与意境始终围绕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喜庆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即兴发挥创造,体验表现美感。】
(五)综和探究、延伸拓展,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教师过渡语:“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傣族儿童歌曲《金孔雀》,除这首歌曲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孔雀方面的歌曲或舞蹈呢?”
教师将这方面信息展现给学生,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1、民族舞蹈《林之雀》;
2、杨丽萍的《孔雀舞》。
在杨丽萍的孔雀舞表演中,教师小结:由于我国舞蹈工的勤奋努力,孔雀舞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舞蹈形式经舞蹈家杨丽萍的演绎,推向了国内外,并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与评价,她的“孔雀舞”让人如醉如痴,令人惊叹不已。
【本课的延伸拓展这一环节以多角度创造美来表现孔雀的歌舞形式,让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广泛的开阔,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操受到高层次的熏陶,音乐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采用视频资源,网址:
http://.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b12nS2PEjmA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的观光旅游就到这里。学生伴随着杨丽萍的“孔雀舞”音乐模仿孔雀开屏的动作飞舞出教室。
六、教学反思: 在这堂区评优课比赛中,我将《金孔雀》这一课题的审美因素挖掘到极致,给学生创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意境和更广阔的感受体验空间,让他们在参与中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为创造美奠定基石。本节音乐课我将所有学习内容都以到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观光旅游了解傣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为主线,融节奏训练、学唱歌曲、模仿傣族孔雀舞及拓展延伸于一体,并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梯度形式向学生传递着美的信息,使整堂课都处于一种“美”的境界,不断向学生渗透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让学生真正发现美在何处。开课我以傣族少女那美的装扮、体态、语言、表情和舞姿创设真实意境,来吸引学生对傣族想有着更深了解的欲望,并以观光旅游做客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介绍傣族一系列风土人情间穿插两个象脚鼓的节奏模仿与拍打,其环节设计极其自然、不留痕迹的融合过渡到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和令人神往的具有神奇美的音乐文化,并为下一步学唱歌曲《金孔雀》解决歌曲中切分、符点节奏而做好铺垫。在学唱歌曲、学跳孔雀舞、创编合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美的歌声、美的形象与意境始终围绕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喜庆气氛而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表现美感,发展着学生的不同音乐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最后从多角度延伸拓展创造美来表现孔雀的歌舞形式,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了广泛的开阔,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美尽情地滋润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使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操受到高层次的熏陶,音乐情感达到了一定的升华。让学生真正变成了美的使者,化作了美的精灵,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第四篇:《金铃铛》教案
《金铃铛》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律动《摘果子》 教学用具:钢琴、歌曲音频、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1=C—1=F 3/4 1 3 5 6 | 5— — |1 6 6 6 6 | 1 5 5 5 5 | 6 4 3 2 1 || 秋风在 唱 歌,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小河在 唱 歌,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2、节奏训练
2/4 X XX | X X | X X X X | X X | X XX | X X | X X X X | X —|| 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
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
2/4 X X X X |X X X | X X | X —||
三、新课教学
(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
/ 3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
1、师范唱;
2、带学生朗读歌词;
3、带唱歌曲;
4、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
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教唱《摘果子》;
2、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
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律动《摘果子》 教学用具:钢琴、歌曲音频、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全曲
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
/ 3
景?
2、再听全曲
A、哼唱它的主旋律
1=C 2/4 1 5 3 | 1 3 5 | 1 3 5 | 1 1 | 4 6 6 6 | 3 5 5 5 | 2 4 3 2| 1 — || 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C、简单介绍歌曲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
师: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
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
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
/ 3
第五篇:人民代表大会教案(金)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集美中学 金春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和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权力和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以情景为载体,以问题提出与解决为主线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政和议政的热情和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思想。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关注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关注社情民意。认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重点和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重新处理教材。遵循“个性到一般”的原则,由“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当家作主”,循序渐进。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介第三单元的课程结构,第五课的课程结构 回放《两会》精彩瞬间 【学习新课】
1、名词解释:什么是国家权力机关?
2、在我国,为什么采用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
(一)肩负着人民重托
1、人大代表是怎么选举出来的?为什麽?任期几年?
2、介绍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
例: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结构优化
3、练习一,练习二
4、人大代表的提案权
例:代表委员倡议控烟:提高1元烟草税挽救340万条命中国网
台籍代表建议两岸联手为中文繁体字“申遗”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案数量介绍
5、人大代表的审议权
例:政府工作报告有17处修改——
6、人大代表的表决权
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人代会上开始出现反对票
7、人大代表的质询权 概念介绍
例:共和国质询第一案
8、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和任期、权利和义务统一(总结)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解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是会议吗?
大会闭幕后,他的部分职权有谁来行使?
地方的权力机关都包括哪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介绍)
3、任免权:
图片识记(现任国家机关领导人,厦门市现任各机关领导人)
4、立法权: 例:《刑法》第七次修改
202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我国的立法程序 练习解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立法权,都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对吗?
5、决定权
例: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介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这样一些国家的重大事项:
6、监督权
定义、我国监督程序
例: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加强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
(三)人民当家作主 [课堂知识总结] [综合探究] 假如我是厦门市人大代表……(介绍提案写作规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