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事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目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6个)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动员: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军事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即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知道战争全局的方略。
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知道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影响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他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军事高技术: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的,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强化国防实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术。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精确制导技术:以各种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导武器精确命中目标的技术。
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电子对抗: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在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以信息站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争。
战争形态:由主站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多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本质区别的新型武器
二、简答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国防的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现代国防的特征 1.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3.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国防历史的启示: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强大的关键。
国防法规的特性:从共性方面来说,国防法规也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但他也有区别于其他法规的具体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国防建设成就:1.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理论 2.制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动员体制
国防建设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军事思想的现代化 2.军队的现代化3.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的现代化5.国防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
国防教育的内容:1.国防理论教育 2.国防形势教育 3.国防知识教育 4.国防法制教育
5.国防精神教育 6.国防经济教育 7.军事技能教育
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1.动员范围大,领域广2.动员内容多,数量大3.动员时间紧,速度快 4.动员技术兵员多 5.科技动员地位突出 6.动员隐蔽,准备充分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战争不是解决国家、民族、阶级间利益矛盾的唯一手段。2.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要始终不渝的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搞好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要适应新情况,全面加强后勤建设。3.中国特色的国防: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要在增强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国防现代化;中国要建设巩固的国防,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极重要的战斗力。
江泽民国防和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军事战略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军队建设;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2.军队建设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确保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努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和活力。3.国防建设思想: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国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胡锦涛国防和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
2.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
3.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建设思想: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
一是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和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二是霸权主义依然存在,超级大国在政治上的新干涉主义、军事上的新炮舰主义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成为霸权之一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是大国之间在加强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仍在进行较量,但重点已经从冷战时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转变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四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在带给人类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贫富鸿沟,给国际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安全观: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军事高技术的特点: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高技术的共同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高技术的特点: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保密,高速度。2.军事高技术特点:发展的超前性,效果的突然性,应用的双重性,高度的保密性。
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对武器装备影响 1.提高武器杀伤效能2.提高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自动化水平3.提高武器装备生存能力4.提高武器装备全天时、全天候的作战能力5.提高武器装备可靠性可维修性6.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
二、对作战理论影响 1.改变空间观2.改变集中观3.改变对时空观的传统认识
三、对作战方式影响
四、对作战指挥影响
五、对军队编制体制影响 1.新的军兵种将应运而生,某些兵种将趋消亡 2.军队的合成程度越来越高,合成范围越来越广 3.将使军种比例和人员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
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空间上多维化 2.速度上实时化 3.手段上综合化 4.侦察与攻击一体化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1.获取重要军事情报 2.破坏敌作战指挥系统 3.掩护突防和攻击 4.保卫重要军事目标5.夺取战场主动权
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哪些: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武器(动能拦截弹、电炮)环境武器(气象型、地震作用型、生态型)非致命武器(反装备非致命武器、反人员非致命武器)基因武器(利用基因工程制造的生物战剂,用来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利用人种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研制某种细菌病毒生物战剂等,只对某一特定人种起到致命或杀伤作用其他人种不受影响)
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1.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2.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3.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4.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1.进一步加剧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 2.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 3.进一步拉大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看到?打到打准?攻守自如主动权?)P224 4.进一步增强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1.战场空间多维化:陆、海、空、天、电、网、认知 2.作战力量一体化:信息化战争是多种战争力量在多维战场空间的一体化联合行动;横向一体化技术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关键;实现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作战力量的标志。
3.战争过程短暂化:战争目的有限;战争的高消耗;战争的高效率。4.作战行动实时化:战场信息获取能力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基础;战场信息网络化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保证;指挥手段自动化是实现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关键。5.作战样式多样化:网电一体;软硬结合。
6.作战效果精确化:精确动员;精确选择;精确使用;精确打击;精确评估。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
三、论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揭示了战争大的根源和实质;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说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论述了人与武器的关系;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
2.人民战争思想:兵民是胜利之本;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主力军团、地方军团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把多种形式的斗争手段相互配合起来;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人民军队思想: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规定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努力提高军队素质。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及其紧密结合;力求实现歼灭战、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杖,慎重初战;十大军事原则。5.国防建设思想:p112
如何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军事思想:1.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3.着眼于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解决现实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状:
一、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1.世界大国与我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2.我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得到发展和巩固
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深远 2.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情况突变的可能 3.海洋权益争端尚存(黄海海域划分问题、钓鱼岛群岛归属争端问题、东海资源开发问题、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4.中印边界悬而未决 5.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 6.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威胁我国安全
趋势:1.周边安全总体有利 2.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着隐忧(美国对中国压力增大、日本与中国摩擦不断、印度成为美日拉拢对象)
如何加强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 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 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 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如何加强普通高校中的国防教育工作
考试题型
1、单选15分
2、判断5分
3、名词解释15分
4、简答25分
5、论述40分
第二篇: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
内环境肺活量 稳态肺泡通气量 静息电位通气/血流比值 动作电位氧容量 兴奋性氧含量 兴奋胃黏液-碳酸氢盐阈强度(阈值)屏障 阈电位 胃排空 肺通气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胸内压 肾小球滤过率:第二章简答 1.什么是兴奋?简述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2.简述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的的特点。3.简述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4.简述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第三章简答 1.血浆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2.血浆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4.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5.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第四章简答 1.简述心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2.简述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3.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4.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 5.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是如何产生的? 论述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各期形成的离子基础。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
何影响的?
4.试述人体血压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滤过分数: 牵涉痛水利尿: 运动单位 渗透性利尿 牵张反射肾糖阈 腱反射 球-管平衡 肌紧张清除率 突触 EPSP 激素 IPSP 下丘脑调节肽 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第五章简答 1.简述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2.简述什么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意义? 3.何谓肺换气?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第八章简答: 1.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哪些? 2.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原因? 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第十章简答 1.简述EPSP的产生机制。2.简述IPSP的产生机制。3.简述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4.简述第一体表感觉区的位置及投射规律。5.皮层运动区的位置及其功能特征? 第十一章简答 1.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简述呆小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4.简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5.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为什么不能突然停药?
6.简述机体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机制。
第三篇:军事理论题目
苏州大学《军事理论》思考题
1.什么是国防?有那些基本的要素?
答:国防,即国家防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的统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 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主权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
答:(1)扩张型国防,美国(2)联盟型国防,北约(3)中立型国防,加拿大(4)自卫型国防,中国
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 答:(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 答: 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义务:(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5),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6),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5.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 ②.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③.国防建设服从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④.实现国防现代化
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⑥.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⑦.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⑧.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6.我国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怎样的?
答: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属于多种武装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7.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 ⑴.武装力量动员 ⑵.国民经济动员动员 ⑶.人民防空 ⑷.交通战备动员 ⑸.国防教育 全民国防教育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礼拜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日本:东海,防空识别区;9月3号中国人名抗日胜利;12月13 号: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军事思想
1、什么是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
2、《武经七书》指哪几本兵书? 答:《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 答: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⒊先胜而后求战 ⒋重战、慎战、备战 ⒌不战而屈人之兵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 ⒈基本内容: ⑴战争观与方法论 ⑵人民军队思想 ⑶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⑷国防建设思想 ⒉历史作用: 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示
⑵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答: 总目标: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途径: 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 ⒈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⒉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环境与周边安全
1、怎样依据战略环境的变化对军事战略作恰当的和必要的调整?
答:1要正确判断战略形势 2要准确把握调整军事战略的有利时机 3要恰当规定军事战略调整的内容与幅度
2、为什么国际战略多极格局的形成将面临长期斗争? 答:(1)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2)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3)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
3、简述长期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缘环境因素 2民族宗教因素 3大国因素
长期影响我国周边安全有哪些威胁与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长期综合性的威胁的基本体现? 答:1政治上继续维持和平演变 2经济上视为竞争对手 3军事上形成潜在的威胁 4台湾问题上阻挠中国统一
2,中国和日本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答:1历史问题 2东海海洋权益问题 3台湾问题 4日本扩军问题 5钓鱼岛问题
3,印度:边塞问题,12.5万平方公里; 4,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
5,南海问题:越南,菲律宾:仁爱礁,黄岩岛。精确制导技术
1、什么是精确制导技术?
答:精确制导技术是以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成像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地命中目标的技术。
2、什么是精确制导武器?分哪几大类?
答: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总体可分两大类: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
3、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是什么?
答:1命中精确度高 2电子对抗激烈 3作战效能高 4远程打击能力强
4、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可分为哪几种?
答: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毫米波制导,微波制导,地形与图像匹配制导和复合制导
5、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提高命中精度 2提高抗干扰能力 3向小型化,机动化方向发展 4向制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组件方向发展 伪装与隐身技术
1、伪装的概念与分类? 答:伪装是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它是通过隐蔽真目标,设置假目标,实施佯动,散布假情报和封锁消息等措施,以降低敌方侦察器材(包括人员)的侦察效果,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使敌方对己方的军事部署、行动、作战企图等产生错觉,造成指挥失误
1、按运用范围分类,(1)战略伪装(2)战役伪装(3)战术伪装
2、按所对付的侦察器材分类,(1)雷达波段伪装(2)可见光及红外波段伪装(3)防声侧伪装
2、伪装技术有哪几种?
答:天然伪装技术、迷彩伪装技术、植物伪装技术、人工遮障伪装技术、烟雾伪装技术、假目标伪装技术、灯火与音响伪装技术。
3、迷彩伪装有哪几种?
答:保护色迷彩、变形迷彩、仿造色迷彩、光变色迷彩、多功能迷彩
4、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 答: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5、隐身技术措施有哪几种?
答:反雷达探测、反红外探测、反电子探测、反可见光探测和反声波探测 侦察与监视技术
1、什么是侦察,侦察的分类与目的? 答:侦查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重要保障。分类:发现 识别 监视 跟踪 定位
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最终目的是正确指挥 取得作战胜利
2、雷达的主要特点?
答:探测距离远 测定目标速度快 精确度高 能全天候使用和易受电磁干扰
3、何为大气窗口?目前知道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答:被大气吸收较少的波段叫大气窗口。0.3-1.3μm 1.4-2.5μm 3-5μm 8-14μm 大于1.5cm
4、声纳的分类?
答:按工作方式,分被动式声纳和主动式声纳;根据使用对象不同,分水面舰艇声纳 潜艇声纳 航空声纳 海岸声纳
5、现代战争中有哪些侦察监视系统?
答:可见光侦察 红外侦察 雷达侦察 电子侦察 多光谱侦察 声学侦察
6、侦察监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答:1,作战空间扩大 2,信息获取手段改善 3,作战指挥的时效性增强 4,促进反侦察技术发展
7、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1,空间上立体化 2,速度上实时化 3,手段上综合化 4,侦察 监视与攻击一体化 5,提高侦察 监视系统生存能力 电子战技术
1、雷达电子战的内容?
答:雷达电子战的内容包括侦察、干扰、摧毁、反侦察、反干扰、反摧毁。
2、通信电子战的内容?
答:通信电子战包括通信侦察、通信干扰和通信反侦察、通信反干扰等主要的对抗措施。
3、现代战争中的电子战有哪些?
答:雷达电子战,通信电子战,光电子战,水声对抗。
4、电子战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答:反侦察难度进一步加大,作战手段得到全面创新。整体作战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作战样式出现质的飞跃
5、电子战的发展趋势? 答:(1)作战时空范围扩大(2)开发新型电子战技术(3)电磁摧毁展露头角 军事航天技术
1、什么是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
答: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为目的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达到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军事目的,用以完成侦察、通信、监测、导航、定位、测绘和气象测报等各种军事航天任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航天技术可分哪几大类?军事航天系统大致可分为哪四类?
答: 大类:1.航天运载器技术,2.航天器技术3.航天测控技术 种类:1.军事航天运输系统 2.军事载人航天系统 3.军用卫星系统 4.空间武器系统
3、什么是航天飞机、空间站?航天器飞行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答: 航天飞机是由运载火箭垂直发射入轨并带翼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空间站又称轨道站或航天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是人类在太空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条件1.速度条件 2.高度条件
4、载人飞船能担负的军事使命有哪些?
答:用于发展新的军事航天技术和试验新的军用设备,对地面进行视察。侦察,以及作为航天运输工具及武器平台。
5、衡量一个国家航天技术发展水平标志的“六大关”内容是什么? 答:1.上天关 2.地球同步关 3.太阳同步关 4.一箭多星关 5.返回关 6.载人航天关。军队指挥自动化
1、什么是军队指挥自动化?什么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答:军队指挥自动化就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建立和运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辅助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控制与管理的活动。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2、C4ISR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答:指挥 控制 通信计算机 情报系统 监视 侦查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由哪六个系统组成?
答: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输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监控分系统;执行分系统;
简述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作战指挥时的工作过程:
1、收集情报;
2、专递情报;
3、处理情报;
4、显示情报;
5、定下决心;
6、实施指挥 P135
3、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本质是什么?
答: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 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有机系统.4、指挥自动化系统对情报传递有什么要求? 答: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5、简述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作战指挥时的工作过程。答:收集情报,传递情报,处理情报,显示情报,定下决心,实施指挥。
6、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对现代作战有哪些影响? 答:
1.指使难度空前增大 ;
2.为军队提供了超强能力的指挥控制手段; 3.成为现代战争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信息化战争
1、何为信息战?何为信息化战争?
答: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中的斗争和对抗活动.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化作战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主要对抗手段的一体化战争.
2、理解信息化战争这一概念时,要把握好哪几点? 答:(1)时代性(2)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3)在多维空间进行(4)信息精确控制起主导作用
(5)使用信息化,自能化武器装备,各作战单元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的整体.从而构成完整的作战体系.
3、从古到今战争形态经历的哪些变化?
答: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核战争~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
4、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
1)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2)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3)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4)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5)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5、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第四篇:军事理论题目
1、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军事思想研究的问题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创建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他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实际运用。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六、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
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以上为度娘,以下为笔记)
围绕战争、军队、国防
(一)初步形成阶段公元前21~前8世纪奴隶社会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阶段
2.以“刑”(处罚)和“礼”(奖赏)作为治军基础
3.迷信色彩明显
4.以车站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
(二)成熟阶段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封建社会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观
2.总结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3.总结出一套治军之道
主要原因:①战争频繁②文化普及③诸侯重视
(三)丰富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1840年封建社会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行程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我国古代第一部军书:《军志》、《军政》
武经七书:《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司马法》司马穰直,《尉缭子》尉缭,《六韬》姜尚(以上为奴隶社会)《三略》张良,《李卫公问对》佚名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建设理论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指南,人民军队生存、发展于人民战争之中,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适应人民战争需要的战略原则和作战方法,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国防建设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建国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性发展,阐明了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指南。
5、什么是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使人类社会各方面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强大的威力。因为,我们要树立大国防观,把国防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进行思考和规划。
6、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奉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如美国)、自卫型(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联盟型(又可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前者是以某一大国为盟主,其余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后者联盟则是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协商确定防卫大计;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7、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国防结构的多维性
现代国防的构成不单指军事力量,它还包括非军事力量,虽以军事力量为主,但不只靠国家的军事实力,还靠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在战时能将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军事实力的能力。因此,现代国防部只是军事力量的抗衡,而是诸如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多维力量和因素的抗衡,即综合国力的抗衡。现代国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客观基础上,尽快增强综合国力,并有效地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国防目标。
(二)现代国防斗争形式的多样性
主要包括:暴力对抗、威慑手段、谈判方式、运用影响手段等。
(三)现代国防目标的多层次性
从范围上看,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山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8、古代的兵制建设?
军事领导体制:夏商西周时期还没有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一般是国王亲自主持的军政,领兵作战、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独立统兵作战。秦统一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最高官员称太尉。隋设立了三
省六部制,专门设立了主管军事的部门,兵部。宋设立了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由文官担任,枢密院对军队有调遣权,无指挥权,将军反之。各朝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武装力量,秦以前结构单一。秦以后,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并对军队的编制体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军械制造和配发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颁布。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
兵役制度,秦汉时期的征兵制(战士为兵,闲时为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世袭为兵)、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
9、古代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巨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始于商代。长城是城市建设的延伸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后经7世纪(隋)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形成北起通州,南至杭州,成为军事运输和“南梁北运”的大动脉。古代海防从明朝开始,为抗击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新中国的国防政策?
1、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2、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3、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4、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5、实现国防现代化
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7、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11、中国武装力量构成?
属于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是一种“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12、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指在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并把军事斗争准备上的转变和军事建设上的转变联起 来。
13、国防法规的特殊性质?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
为国家利益服务,保障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平、生存、发展。国防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并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担负国家的对外职能,防御国外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担负对内职能,维护国家内部的安宁团结和经济建设的 顺利进行。
15、中国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 役制度。
16、中国全民国防教育日?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17、战略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
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湿式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构成要素:
1、战略目的: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战略目的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
2、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 基本依据。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应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3、战略力量: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它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为准备和进行实施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保障。是战 略决策机构根据战略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18、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成为有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必须具备的优势?
1.经济实力上的强大优势;
2.国家政治力量上的优势;
3.军事实力上的强大优势;
4.外交地位上的强大优势。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战略?(主要方面)
1、美国的军事战略——先发制人
2、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现实遏制
3、欧盟的军事战略——独立防务
4、日本的军事战略——海外干预
5、印度的军事战略——地区威慑
20、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征?
1.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及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3.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而且多军事强国
4.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邻海争端上
21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到军事领域中的高技术。即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
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与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作 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22、高技术的特点?
1.高智力;2.高投资;
3.高竞争;4.高风险;
5.高效益;6.高渗透;7.高速度
23、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的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3)作战指挥体系将“扁平网络化”。
何为C4I系统
它是指指挥、控制、通讯、电脑和情报的集成25、什么是精确制导武器及其特点?
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目标在杀伤半径之内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
具有自主指导能力;
直接命中率高;
作战效能好导弹的分类?
按导弹的弹道特征分:弹道式导弹和飞航式导弹两种。
按射程分:
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叫做洲际导弹,射程在4000至8000公里的称为远程导弹,射程在1000至3000公里的称为中程导弹,射程在100至1000公里的称为近程导弹,射程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短程导弹。
27、什么是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达到开发和利用太空目的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为空间技术。
28、何为信息化战争?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的信息化军 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 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兵种一体化 战争。
29信息化战争包含的内容
一个核心:指挥控制战
两大支柱: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军队
三个能力:全面掌握战场信息的能力多种有效的攻击能力 对被攻击目标实施毁伤评估的能力
四种形式:精准战 计算机战 隐身战 虚拟现实战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1.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基础
夺取信息优势——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式
剥夺敌方的信息能力——信息化战争信息优势标志
制信息权斗争贯穿于战争全过程——作战空间多维化
精确打击作战形式非接触非线式化——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方法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制信息权争夺战
指挥中枢瘫痪战
战争结构破坏战
心理系统瓦解战
战争潜力削弱战
32、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递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监控分系统、执行分系统。
33、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
自主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寻的式制导;卫星定位制导(精确、远距离、自动对准);复合 式制导。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及简答
刑事诉讼: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在我国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一般可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两类。当事人: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除当事人以外,参与诉讼活动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参与人。
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即立案管辖(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两个部分。
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者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
审判管辖,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专门管辖。
自诉案件,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即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直接立案和审判的刑事案件。在我国有三种类型:(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回避,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有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种类。
自行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解释的行为。
委托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托律师或者其他公民担任辩护人,协助其进行辩护。
指令辩护,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其辩护人,协助被告人进行辩护。
刑诉中的代理,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诉讼活动。分为公诉案件中的代理、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强制措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我国强制措施由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构成。
拘传,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询问的一种强制方法。(传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使用传票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指定的时间自行指定的地点接受讯问)
取保候审,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
拘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逮捕,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
附带民事诉讼,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期间,公安司法机关以及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应当遵守的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或者个别情况下由公安司法机关指定的时间期限。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期日,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共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特定时间。
期间的恢复,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完成应当进行的诉讼行为,在障碍消除后一定期限内,申请法院准许其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前完成的诉讼行为的一种补救措施。
送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有关诉讼文件送交收件人的一种诉讼活动。分为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角送达等方式。
刑事诉讼的中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情况或者出现某种障碍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而将诉讼暂时停止,待有关情况消失后或障碍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的制度。有中止侦查、中止审查、中止审理等情况。
刑事诉讼的终止,在刑事诉讼法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情形,致使诉讼不必要或者不应当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的制度。
立案,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侦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专门的调查工作,指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为收集证据、查明犯罪而进行的调查工作;有关强制措施,指刑事诉讼过程所规定的为收集证据、查明犯罪和查获犯罪人而采用的限制、剥夺人身自由或对人身、财产进行强制的措施。
侦查实验,为了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件或者事实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者怎样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将该事件或者事实加以重演或者进行实验的一种侦查活动。
侦查终结,侦查机关通过一系列侦查活动,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和应否对其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结束侦查,依法对案件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的一项诉讼活动。
补充侦查,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案件的部分事实、情节继续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可分别在审查逮捕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法庭审判阶段进行,分为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退回补充侦查,决定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进行补充侦查。
自行补充侦查,决定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自行对案件进行的补充侦查。
起诉,法定的机关或者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该法院对被指控的被告人进行审判并予以刑事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或者程序。以主体为标准,分为公诉和自诉。
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受理后,依法对侦查部门或侦查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犯罪性质以及适用的法律等进行审查核实,并做出处理决定的一项诉讼活动。
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一项诉讼活动。
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不起诉。
法庭调查,在审判人员主持下,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当庭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诉讼活动。
评议,合议庭组成人员在已进行的法庭审理活动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讨论、分析、判断并依法对案件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宣判,人民法院将判决书的内容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宣告,使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知道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决定。分为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
当庭宣判,在合议庭经过评议并作出决定后,立即复庭由审判长宣告判决结果的诉讼活动。
定期宣判,合议庭休庭评议并作出决定后,或者因案情疑难、复杂、重大,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而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而另行确定日期宣告判决书的活动。
延期审理,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于遇到了影响审判继续的进行的情况,法庭决定将案件的审理推迟,待影响审理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继续开庭审理。
判决,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分为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
有罪判决,人民法院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时做出的判决。分为定罪处刑判决和定罪免刑判决。
无罪判决,人民法院做出的确认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程序性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做的决定。
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一项审判原则。死刑复核程序,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审核准所遵循的特别审判程序。
死刑核准权,对死刑(含死缓)判决、裁定由哪一审判机关进行复核与批准的权限。
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审的一项特别诉讼程序。
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其他刑罚执行机关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依法付诸实施及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缓刑,对具备法定条件、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间内暂缓执行刑罚,若其在暂缓执行期间未犯新罪,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制度。包括拘役缓刑和有期徒刑缓刑。
执行的变更,人民法院、监狱及其他执行机关对生效裁判在交付执行或执行过程中出现法定需要改变刑罚种类或者执行方法的情形后,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改变的活动。
减刑,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依法减轻其刑罚的一种制度。减刑既可以减少原判刑期,也可以将原判较重的刑种改为较轻的刑种。
假释,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在执行一定刑罚刑法后,确有悔改表现且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控审分离原则的内容:
(1)刑事追诉权和裁判权分别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各自独立行使;
(2)法院的审判必须在检察机关提出合法起诉的前提下才能启动;
(3)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和范围必须仅限于检察官的起诉书所明确记载的对象和范围,而不得审理任何未经起诉的被告人和行为。
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
(3)疑罪从无,即检察官有一定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但证据并不充分时,无罪推定没有被推翻,被告人应该被宣告无罪。
公正审判原则的子原则:参与原则、中立原则、对等原则、理性原则、及时原则、终结原则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3)经特赦令赦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形式案件。
逮捕的条件:
(1)证据条件: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且为犯罪嫌疑人实施,且证明犯罪嫌疑人事实犯罪的证据查证属实;
(2)罪责条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社会危险性条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1)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
(2)原告必须具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能力;
(3)必须由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
(4)附带民事诉讼的诉因是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
期间恢复的条件:
(1)必须由当事人提出恢复期间的申请;
(2)期间的耽误必须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3)当事人的申请应当是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内提出;
(4)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期间才能恢复。
刑事诉讼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条件:(1)刑事诉讼过程中;(2)必须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才能中止诉讼。
程序:(1)侦查阶段,撤销案件决定;(2)起诉阶段,不起诉决定;(3)审判阶段,无罪判决或者终止审理裁定。
立案的条件:
(1)有犯罪事实,即有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发生,并且该犯罪事实的存在有一定的证据证明;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3)符合管辖的规定。
侦查阶段的律师所具有的权利及进行的活动:
(1)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2)会见犯罪嫌疑人,向其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3)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4)代理犯罪嫌疑人提出申诉和控告;
(5)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
(1)犯罪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备;(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提起公诉的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
(2)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当符合审判管辖的规定。
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1)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
(2)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a.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法或者免除刑罚;c.不起诉比起诉确实更为有利(具体有八种情况);
(3)证据不足不起诉:a.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b.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c.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d.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提起自诉的条件:
(1)案件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
(2)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自诉人享有自诉权,即自诉人主体资格合法;
(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5)公诉转自诉的案件,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书面决定。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或独任庭的审判员;
(2)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前10日送达被告人;
(3)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4)将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翻译人员的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
(5)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4)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可能判处免予思念更是处分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排除:(1)公诉转自诉的案件;(2)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3)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4)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5)被告系盲、聋、哑人的;(6)其他不适用的情形。
转为普通程序的条件:
(1)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
(2)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否认的;
(4)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判决与裁定区别:(1)适用对象;(2)适用范围;(3)适用方式;(4)上诉、抗诉期限。
抗诉、上诉的理由:
(1)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有错误,或者缺乏确实、充分的证据;
(2)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有错误;
(3)违反诉讼程序,使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侵犯,可能影响判决、裁定的正确性。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区别:(1)审理对象;(2)提起主体;(3)提起条件;(4)有无提起的期限要求;(5)审理的法院;(6)适用刑罚有无加刑限制。
审判监督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区别:(1)适用对象;(2)审理法院;(3)作出裁判效力。
提起审判监督的材料来源:
(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纠正错案议案;
(3)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4)司法机关通过办案或者复查案件对错案的发现;
(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对生效裁判反映的意见。
死刑停止执行的条件: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
停止执行和暂停执行区别:(1)停止执行的原因不同;(2)停止的时间和场合不同;(3)决定停止的主体不同。
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的。
弹劾式特点:1.奉行不告不理原则;2.法官消极的仲裁者;3.控辩平等;4.审判以公开、言辞辩论的方式进行;5.神示证据制度。
纠问式特点:1.实行国家追诉,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2.控诉与审判职能不分;3.被害人和被告人都不具有诉讼主体地位,而仅仅是国家追诉犯罪的协助者。被告人沦为只承担诉讼义务的被追诉客体、刑讯的对象;4.审判活动采取秘密原则、书面审理原则;5.实行法定证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