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最

第一篇: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最

       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最

       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党内重要的政治纪律。

       当前,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个人主义倾向。突出表现为:党组织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把手”不征求、不采纳多数人的意见,什么事都是个人说了算。二是自由主义倾向。尽管党组织的决议

       是按多数人的意见形成的,少数人当面也不反对,但背后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到处乱说,在实践中不执行组织决定,我行我素,或者搞“上有大政策,下有小对策”,使“服从”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文字上。三是派性倾向。一些人把“少数服从多数”等同于“少数人服从多数人”,进而把“少数人”“多数人”的划分看成是因人而异,一成不变的,以致在组织、领导班子内部拉帮结派,使党组织、领导班子团结不起来,长期处于派性状态。四是简单化倾向。即把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看成是民主集中制决策机制的唯一内容和公式,似乎什么复杂的问题,只要一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就迎刃而解,万事大吉。五是绝对化倾向。把少数服从多数从其它三个“服从”中抽象出来,看成是组织决策的最高准则,以致出现按多数人的意见形成的决议明显违背上级组织、中央的决议这一不正常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真正贯彻好。

       

       1.少数服从多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量的规定性。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这些都是从质的规定性方面来说明民主集中制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除了质的规定性外,民主集中制还具有量的规定性。“少数”“多数”及其关系,就是它的一种基本内涵量,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民主与集中的程度、方式等。

       “少数”“多数”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并不是单纯表示数量的多少,也不等于“少数人”“多数人”,而是用来表示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讨论决定具体问题时,内部成员意见分歧的程度。“少数”指少数人的意见,“多数”指多数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则是指在处理这种分歧时,“少数人的意见”应服从“多数人的意见”,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组织的决定。既然是表示具体认识问题上的分歧程度,“少数”“多数”的表现当然也就因事而异而不是因人而异了,是变化不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问题不同,“少数”“多数”也就不一样。在这件事上,持肯定意见的可能是多数,持否定意见的是少数;在那件事上,持肯定意见的则可能是少数,多数持否定意见。具体到个人来说,在这件事上,我的意见可能属于“多数人意见”,在那件事上,我的意见又可能属于“少数人的意见”。显然,这与那种以人为界、从派性上来理解“少数”“多数”截然不同。民主集中制中一直提“少数服从多数”而不是提“少数人服从多数人”,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深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要求。一方面,党组织做出的决定集中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智慧,防止少数人甚至是个人说了算,不仅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使决定得到更好贯彻,因而是民主的。另一方面,少数人的意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确保了意志的统一,进而保证了行动的一致性,维护了党的团结,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这又是集中。如果仅仅是充分发表意见而少数不服从多数,或者多数服从少数,那不是真正的民主,也谈不上科学的集中。

       

       2.执行少数服从多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在对重大问题形成决议前,要在组织内部进行充分讨论。这里不仅要把有关专家、群众的意见摆出来,而且要让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主张,允许不同意见之间碰撞,允许争论。这是前提。不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也就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问题了。

       第二,公开表决,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组织决定。这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核心内容。需要指出的是,人类掌握真理的客观规律表明,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先发现真理的总是少数人,真理从发现到被大多数人认同,要经过一个社会化过程,需要实践普遍证明;与之相应的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有时多数人的意见也与真理性相悖。因此,为了避免武断、出现失误,使少数服从多数与坚持真理统一起来,在做出决定前,持主导意见的同志要认真考虑少数人的意见。

       第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按多数人意见形成的决定。“服从”不仅表现在决定的形成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到坚决执行决定的行动上。那种表面上服从,在实践中却自行其是,阳奉阴违,不是民主集中制所讲的“服从”。当然,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要允许其保留,这是党员的权利。同时,客观地说,一个人放弃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见解,去接受一种相反的意见,不仅需要勇气和毅力,也需要时间。但不论怎么

第二篇:党报:城管绝大多数是好的 少数不好现象被放大

       党报:城管绝大多数是好的 少数不好现象被放大

       □建设平等型、文明型、服务型、法治型城管,是我们的期盼

       城管与执法对象,似乎永远是一对“冤家”。双方的冲突,又以城管执法人员和占道设摊经营的小商小贩之间最为激烈。

       双方的矛盾真的无法调和吗?渐被妖魔化的城管能否走出执法的尴尬?长沙城管的经验告诉我们:两者的矛盾完全可以调和,城管执法也完全能够走出尴尬。

       城市需要城管,城市离不开城管,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需要平等型城管。城管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矛盾激化,很多时候是因为双方地位不平等,加上缺乏沟通和理解。只要沟通理解到位,就没有调和不了的矛盾。城管执法人员首先要放下身段,主动与执法对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解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误解。只有平等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才不会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片面埋怨和指责对方。这样,才有助于城管在执法中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我们需要文明型城管。同样面对的都是弱势群体,为什么有的地方总是冲突不断,而有的地方却“平安无事”?根本原因还是城管队伍素质的问题。不可否认,城管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是好的,只是少数不文明现象被媒体放大后变成“一地城管出事,全国城管蒙羞”。我们看到,大多数冲突事件都是由粗暴执法引起的。尽管“替罪羊”往往是临时工,但也改变不了城管粗暴执法的形象。面对弱势群体,更需要一种“亲和式”的文明执法。坚持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先教后罚、以教为主,对轻微的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多一些疏导途径,少一些强制堵截;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

       我们需要服务型城管。文明执法,要求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到服务。“围追堵截”的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源头上化解城管和小商小贩之间的矛盾,必须给小商小贩一条出路。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尽力为小商小贩开辟新的经营场所,为他们能够在城市生存创造条件,让城市管理工作真正转变为服务人民的工作。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到服务,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于个别执法者而言,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风格,要主动为执法对象提供服务,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

       我们需要法治型城管。走出城管执法尴尬的所有措施,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只有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明确城管管什么、怎么管,才能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改善城管执法的工作环境,从而走出城管执法的尴尬。长沙出台的我国第一部城管地方立法,实施两年多未发生一起因执法不当而引起的冲突事件。这就说明,权由法定,既是行业规范,也是执法保障。

       美好城市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呵护。城管被妖魔化,受损的不只是城管本身,还有政府的公信力和百姓的幸福感。重塑城管形象,让公众理解、信任和支持城管,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第三篇:服从

       1将服从训练成习惯

       我们知道,军人向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个人权威与集体权威产生矛盾时,军人们最终遵从的是:个人权威服从于集体权威。军人的这种服从意识,正是企业中众多员工所缺乏的。在某些大公司,相当一部分员工抱有“以我为中心”的观念,不懂也不愿服从。

       当然,军队的“服从”,绝不仅仅是指“听话”,也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示那么简单。这种服从需要个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它需要在一定限度内牺牲个人的自由、利益,甚至生命。服从,是公司中一个优秀员工必须接受的严峻考验。会服从的员工也并不是凡事都惟命是从,服从强调的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被选入西点军校的军人,不论是在学业还是课外活动的表现上,都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具有这样优越条件的青年,也可能变得刚愎自用、自高自大。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为防患于未然,西点军校对刚入校的新学员要进行极为严格的服从训练。这些训练让他们明白,他们只不过是西点这个大团队中的一分子罢了,西点还用一套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规则和传统来约束他们,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国家负有重大的使命。

       为了使新学员具有这种坚定的服从意识,西点军校要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学员们失去了“自由”——不准保留任何个人财物,不准保留任何代表个人的标志或象征。在训练的最初的几个星期里,所有的新学员都像新生儿一样,无名无姓,也没有任何独立的个性。

       每家公司都应当有自己独特的公司文化。全体公司员工要有共同的愿景。文化是公司之魂,它可以把所有原本个性迥异的员工团结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公司发展的驱动力。

       在西点,新学员训练由高年级的学员主持,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不允许新学员在时间上有一分一秒的误差。西点每年录取1400多名新学员,在报到之后,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就完全失去支配的权利了。高年级的学员在作过简短的说明之后,立即分配一连串的任务,而且要求新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完成这些任务,新学员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任何时间思考他们身在何处、要到哪里去。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回忆他刚入学的情景时说:“我想如果容许我们有时间可以坐下来想一想,大部分的学员可能都会搭下一班的火车离开这里!”

       西点军校还采取“斯巴达”式的各种训练。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学员的身体既已疲惫不堪,没有提出反对的余地,则形成无条件服从上司的基础。

       无条件服从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在公司中工作的员工,也同样是由一种命令系统所组织起来的。在一个团队中,若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就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如能完全发挥命令系统的机能,这样的团队必然胜人一筹。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学不会服从,不养成服从观念,就无法在军队立足。上司的指令并非每一条都千真万确,上司也会犯错误,但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又不允许下属抗令而行。因此,服从观念在军队身上打下了深深烙印,接受不了“服从”这种军人特殊的美德的人,就只有被淘汰。

       服从,是所有军队的团队意识。军队培养的是优秀的军人,当他们还在接受服从训练时,就失去了自由和个性。换句话说,他们在个人自由和个性独立遭受威胁的时候,必须能够为了维护团队的利益和形象做到绝对的服从。这种服从精神是任何公司都不可缺少的。在公司中,只有懂得服从,才能使组织取得1 1>2的团队力量。

       一个不懂服从的士兵绝对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一个不懂服从的员工也不会是好员工。这对于当代某些职业生涯的失败者很有警示意义。他们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缺乏服从意识。他们之所以做不到服从,是因为他们经受不住考验,不能像军人那样为了服从,能够牺牲个人的自由和既得利益。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公司中,懂得服从的员工才是最具执行力的员工。

       2无条件执行

       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服从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百万盟军登陆诺曼底海滩时,一小队由约翰·米勒中尉率领的美军士兵深入敌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一名叫詹姆斯·瑞恩的士兵。詹姆斯·瑞恩是家里四兄弟中的老幺,他的三名兄长都在这次战役中相继阵亡。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为了不让他们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特别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小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面对随时降临的各种危险时,他们逐渐开始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了救这一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生命危险吗?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但是,尽管心存疑惑,他们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最后,瑞恩活了下来,但那些去营救瑞恩的八名士兵全部壮烈牺牲。

       西点军校52届毕业生、劳恩钢铁公司总裁卡尔·劳恩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个体的服从精神。在公司中,我们更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在军队,服从上级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因为军人们知道,军队所造就的人才是从事战争的人,这种人要无条件执行作战命令,没有服从就不会有胜利。

       在西点,服从是一项重要的考验,学员若能成功地通过这些考验,即可达到自律自制,以及更大的自主独立,使他们日后能够成为不求近利、高瞻远瞩的人。

       公司中管理者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有没有学会服从。服从即遵照指示做事,善于服从的员工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行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服从需要个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特别是那些一向珍惜个人自由、自主的员工。

       我们从来不该有失败的念头,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要为做不好的事情找借口,不要文过饰非,而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达成任务,这就是军队所要求的绝对服从。

       在军队,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学不会服从,也就学不会管理。将服从训练成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在公司,每一位员工也必须学会服从上司的安排。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必须向三军总司令,也就是总统负责;总统则必须向国会及全体国民负责;跨国公司的总裁必须向董事会、股东和消费者负责。

       处在服从的地位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军队的每一分子,对于个人的权威止于何处,团队的权威又始于何处,都会有清楚的认识。对军人来说,服从是自我约束的一种形式。员工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公司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都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许多公司喜欢大费周折地表扬优秀员工,把他们捧得比团队更加重要,结果员工往往忘记了自己是谁。在西点军校,每一个学员都会深刻体验到:身为一个伟大机构的一分子——即使是很小的一分子,我应该做什么,我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一认识,是从严格的服从训练中一点一滴积累得来的。对于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新学员,服从训练更是艰难的一课,然而这正是他们学习成为一名真正军人的第一课。为了培养服从意识,西点军校教育每个学员避免“对总统、国会或自己的直接上司作任何贬低的评论”。西点教诲学员:“不要呈交那种不受上司欢迎的文件和报告,更不要发表使上司讨厌的言论。”“如果摸不准自己呈交的报告或发表的讲话是否符合上司的胃口,可以事先征求一下上司的意见”。

       在公司中也是一样,如果是连你自己都看不过去的企划书,就别心存侥幸地拿给上司看,当然,你可以和上司针对这份企划书进行讨论。这样,你会对工作产生兴趣和信心。

       公司要发展,务必使员工养成一种习惯,即坚信上司是完美无缺的有识之士,对上司不要有任何猜疑,并让这一理念成为公司的传统美德。毕业于西点军队的威廉·拉尼德上校对此做了非常生动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由可言,必须绝对服从。”Compass集团总裁约翰·克里斯劳(西点军队67届学员)讲得更为精彩:“我们不过是枪里的一颗子弹,枪就是整个美国社会,枪的扳机由总统和国会来扣动,是他们发射我们。他们决定我们打谁就打谁。”这便是无条件执行。

       公司经常会遇到需要决策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在需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尽其所能,坦诚直言。但当上司做出了决策后,就要坚决服从,无条件执行,绝不可以表现自己的小聪明。

       在军队中,军人绝对服从、无条件执行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同样,这对于公司管理中命令系统的顺畅运行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新学员在西点军校校门口走下公共汽车的那一刻起,他便告别平民生活的“友好世界”,准备服从无数的命令。从一些繁琐的小事,到生死攸关的问题,每位学员都会随时准备接受命令,并着手找出执行该命令的办法——这一过程需要学员们自发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的命令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执行,命令本身不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而仅仅是“你必须完成它”。

       作为员工,如果和上司处处对着干,那既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自己的事业成功。在教育上有这么一句话:“尊师才能重道。”这句话在公司中也同样适用,一个员工只有尊重、信任他的上司,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主动的服从。在军队,军人面对命令只有执行,而没有任何借口,这才使军队具有强大的力量。在公司,员工面对上司也必须养成无条件执行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生命力。

       3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被众多著名企业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力。我们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在军队,服从为领导之母;在公司,服从为管理之母。

       在西点军校,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

       1)报告长官,是。2)报告长官,不是。3)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4)报告长官,我不知道。

       除了四个“标准答案”之外,如果有任何额外的字句,长官立刻又会问:“你的四个回答是什么?”这个时候新学员也只能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学员可能会觉得这个制度不尽公平,例如学长问:“你的皮鞋这样算擦亮了吗?”你当然希望为自己辩解,脑中浮现的一句话是:“报告学长,排队的时候有位同学不小心踩到了我。”但是你不能这样讲,你只能有四种回答,无其他选择。

       西点这样训练学员的讲话习惯,不只是为他们个人,更重要的是因为学员的成功或失败,决定于他们是否完全了解长官所下达的命令和要求。听完所有的简报、讲解,做过该做的练习之后,接下来的责任完全落在学员身上。上级派学员去做一件事,是期望他圆满完成任务,这就是重点所在。表现不达到十全十美,是任何借口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西点的训练让学员明白,长官只要结果,而不要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解释。这是为了让每一位学员懂得:失误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在公司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或者“家务事太多”等借口;销量不够,会有“产品太偏”、“质量不好”、“广告太少”等借口。工作没有完成会有借口,业绩落后了也会有借口。只要细心去找,借口总会有的。有许多员工不再想方设法去争取成功,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借口上。

       管理不善的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有令难行、表面服从、执行不彻底的现象。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人体的话,那么高层就是头脑,主要责任是经营决策——做正确的事;中层相当于腰杆,主要的责任是执行——正确地做事;而基层则相当于双腿,责任是操作——迅速完成任务,把事情做正确。很显然,公司如果缺乏绝对服从的精神,就不会有高的效率,就赶不上竞争对手,甚至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的员工都曾经有过梦想,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服从和执行。优秀的员工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正视自己努力的成果。

       借口总是在我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我们是某些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也遇到过此类情况,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像军队所要求的那样,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

       西点学员们并不见得有超凡的能力,但却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抓住并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为自己寻找借口。

       我们常常也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公司中许多员工总是如此煞费苦心地找寻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呢?如果那些整天想着欺上瞒下的员工将一半的精力用于工作,也许他们就能取得不错的成就。如果你总是想找借口,并且善于寻找借口,那么你就把精力用到了错误的地方。如果你努力尝试用找借口的创造力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情形就会大大地不同。

       西点军校出身的布莱德雷将军(西点23届学员)说:“习惯性拖延的人常常也是制造诸多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自己就会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不能够把事情完成。”

       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麻烦、太花费时间”等种种借口合理化,确实要比履行“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的信念要容易多了,但如果你经常为自己找借口,你就不能做好任何事,这对你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会为没做或没完成的某些事而制造借口与托辞,或想出成百上千个理由为事情未能照计划实施而辩白、解释,那么,你最好假设自己是在军队中,想一想找借口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很多公司执行力不强,固然有管理能力的原因,这需要对干部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但根本性的原因是服从的问题。如果应用西点的训练课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从踏入新兵训练营换上军装的那一刻起,每个新兵就开始听从无数的命令,从最琐碎平常的命令,到生死攸关的重大决定,他们都得无条件地服从。

       在他们看来,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良好的服从精神是确保不折不扣、有效执行的前提。那么,服从精神是什么?就是对上级下达的指令和任务欣然接受,毫无怨言,全力以赴地贯彻执行;就是不讲条件,不问原因,不计较报酬,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遇到多大阻力,都会恪尽职守,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

       海军陆战队军官下达命令时,并不会告诉你如何执行,需要你完全自行决定该如何行动,但命令就是命令,你必须服从,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当海军陆战队员服从命令时,也意味着他必须解决问题。服从不是盲目的,不是闭着眼睛瞎撞,而是欣然接受命令,勇于承担责任,认真评估各种状况,找出解决方案,克服一切障碍,正确及时地完成任务。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中尉就是一位将“服从精神和执行”完美结合的典范。他从美国总统手中接过写给加西亚的信,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也没有问:“我该如何找到他?”;更没有以谈判的口吻问:“这次行动后,我会得到什么奖赏?”;或磨蹭拖拉,迟迟不肯上路,而是忠于上级的托付,迅速采取行动,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服从就是无条件地执行,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快速认真地依从上级指令完成任务。巴顿将军在《我所知道的战争》一书中写到:

       当我要提拔下属时,总是把所有候选人召集到一块,给他们出一道题。我对他们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然后,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有的说6英寸深的战壕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

       如果伙计们是军官,则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这时,有个伙计建议:“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至于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结果,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

       在战场上,倘若一个士兵执行任务时总要问为什么,他能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完成任务吗?总是对上级的指令表示怀疑,他能在紧要关头,毫不犹豫地服从命令吗?推及到企业里,一名员工对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营销政策总是嗤之以鼻,嘲笑制度死板,抱怨销售指标太高,他能自觉地遵守各项条规、百分之百地执行目标吗?总是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认为上级主管的能力还不如他,根本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他能认真按照主管的意图去完成任务吗?接获任务时,总要讲条件、问原因、找理由,一副推三阻四,老大不高兴的样子,他能高质量、圆满地完成任务吗?

       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产品,需要销售人员配合市场人员,到第一线去了解客户对新产品的使用情况、需求状况和满意度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并调查是否有替代品出现等信息。然而,销售人员一个个消极抵制工作,根本不按公司要求去了解和搜索信息,并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销售产品,如果花时间在收集市场信息上,销售任务如何完成?”

       销售人员最主要的任务是销售产品,这点没错,但绝不是蒙着眼睛瞎撞,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掌握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的情况,并有义务和责任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公司,使公司及时调整和制定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从而有效地促进销售工作。

       毫无疑问,公司制定的任何策略,下达的任何任务,都是有指向、有目的、有原因的。如果实施每个任务前,员工都不能痛痛快快地去落实,都要讨价还价,找借口去推托,公司的计划如何落实?目标如何实现?这说明公司应花时间去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服从意识,让员工认识到敬业和服从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没有敬业和服从精神的人,是没有道德、不可信任的,是根本不可能圆满完成任务的。

第四篇: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主集中制的核心和关键是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一个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包括两方面,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五篇:民主集中制[范文]

       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群众作主与先进性引导有机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制度,也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制度和本质规律。从“决策”作用上看,民主集中制是形成集体智慧、实现决策科学民主的基本途径;从“执行”作用上看,是组织统一、行动一致的基本保证;从“监督”作用上看,是修正错误、纠正偏差的基本程序。因此,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党的先进性是由物质条件、组织条件和思想理论条件决定的,所谓组织条件,即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以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先进性建设,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好四个目标要求:

       第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党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基层党组织来说,要在特定地区、基层单位发挥先锋队的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加强宏观上的集中统一指导,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否则就会人心涣散,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只有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保证必要的集中和权威,才能在整体上形成稳定有序的和谐局面。

       第二,统一党员思想认识。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整体。作为个体的党员,素质高低不等,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统一党员思想认识非常重要。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疏通党内民主渠道,激发党员为党的事业建言献策、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融合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心灵资源。要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真正做到企业党员、农村党员、无职无权党员等各种党员群体与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契合,心灵上融合,行动上配合。特别是要强化党员理想信仰。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运用最完备的教育培训手段,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各个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广大党员的理想信仰,在更广范围内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

       第三,营造基层民主氛围。营造基层民主氛围的重点是敦促基层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坚持以实事求是为行动指南,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依程序决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自发自觉地为人民服好务、负好责,努力营造基层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通过活动开展,实践检验,群众评议,认真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

       第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群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群关系如何,与党的前途命运生死攸关。《党章》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各级基层组织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团结群众,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保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理念,树立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形象

       当前,在少数基层党组织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现象和做法,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形象的树立。要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形象,必须坚持以民主集中制的理念来引导,重点是处理好四个层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党委班子成员的关系。少数基层单位和部门党委班子不团结、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在目前比较突出。一是班子内部缺乏民主,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民主“过剩”,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形不成统一认识;三是班长不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建议,形不成领导核心,造成无谓的分歧矛盾等。解决这些矛盾,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顾全大局。始终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个人、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着眼于大局,从大局需要出发,明确分工,明晰职责,以理顺内部关系来增进班子团结。二是坚持尊重信任。副职要维护好班长权威,统一行动听指挥。班长要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既牵头抓总又充分信任副职,在解决重大问题时,大胆放手不撒手,宽容大度不无度,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三是坚持协调配合。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优势互补、互相促进,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集体决策,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营造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的和谐工作环境。

       第二,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系统的关系。党组织与行政系统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党组织决策与行政执行的交叉和分离问题。有的工作上“越位”,既当决策者,又当执行的主体,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工作上“错位”,热衷于脱离实际喊新口号,往往在执行时无功而返;有的工作上“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把关定向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切实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选优、纠错功能,是基层党组织克服这些问题的法宝。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观念”:一是强化职责观念,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明确分工,统一权责,由政府执行的事情不要主导,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强化务实观念,从“错位”的地方“正位”。坚持求真务实,广泛征求意见,立足实际决策,多在决策落实上想办法,确保执行到位,切实维护党委决策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轰动效应上费尽心思,不能超越区域实际标新立异,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三是强化服务观念,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突出工作重点,主动开展服务,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帮助行政部门搞好各项工作。

       第三,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其中,党的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原则与规范,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原因,都是民主集中制坚持的不好造成的。部分基层党员,特别是无职无权党员,平时工作不能看出来,关键时刻不能站出来,没有纪律观念,令不行,禁不止,这样的党员群体结合而成的基层党组织只会是一盘散沙。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培养基层党员的“三种意识”,把全体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战斗能力。一是培养基层党员的身份意识。党员要有党员意识,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创新培训机制,严格组织生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党员党性锻炼,使每一名基层党员都能牢记党员身份,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二是培养基层党员的责任意识。党的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党员身上,而党员的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发挥上。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党章》,牢记《党章》,使忠实履行《党章》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培养基层党员的大局意识。以总体的工作目标统一党员思想

       认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党员特别是无职无权党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使这些党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从而付诸行动,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各显其能的生动局面,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凝心聚力、竭心尽力。

       第四,正确处理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切实增强“三种功能”:一是发挥“润滑剂”功能,增进组织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既负责执行上级决策,又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在密切党群关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工作,实施“惠民工程”,能有效理顺党群关系,减少工作摩擦,进一步做到党组织和群众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二是发挥“催化剂”功能,激发群众创造力。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和“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活动,给群众送去温暖和力量,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发挥“粘合剂”功能,增强整体战斗力。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努力营造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集体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融洽的氛围促进党组织和群众的默契,使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组织周围,形成有机整体,结成统一战线,增强战斗能力。

       三、坚持民主集中的机制,巩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地位

       要切实巩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地位,坚持集体领导是最大的前提,选好人、用好人是最实际的办法,决好策、负好责是最关键的环节,建好章、立好制是最重要的保障。但实践中,往往这些最实际、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容易出现偏差,只有坚持以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措施来规范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在体现先进性、永葆先进性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先进性地位。关键是要健全完善四项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高效权威的集体领导机制。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完善议事制度,规范程序决策,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统一意志,做到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在管方向、管全局、管大事上落到实处。一是管好方向,在提高观察力上下功夫。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管好全局,在提高分析力上下功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只有立足大局,了解大局,才能服务大局。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趋势,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三是管好大事,在提高判断力上下功夫。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运作、重大资金使用时,要注意提高判断能力,突破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克服思维惰性,改进思维方式,防止“心中无数主意多,情况不明决心大”。

       第二,完善渠道畅通的民主选拔机制。用准一个干部,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选人用人必须规范民主。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任导向确立好。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二是推进民主建设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以“5 1”文件为指导,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这项工作更具广泛

       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三是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工作实绩评估好。目前基层尚未建立健全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的评估。基层党组织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努力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第三,完善实事求是的民主决策机制。对部分基层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不严格依照程序作出决策的现象,以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民主参与的办法加以规范。一是强化实事求是意识。党组织决策与行政执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结果,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立足实际。强化实事求是意识,要自觉做到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现实依据,开展工作多在认真落实群众需要上想办法,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二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和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工作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经济社会效益。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三是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决策的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就要营造民主氛围,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

       

       第四,完善全面覆盖的民主监督机制。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直接表现为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是要把握一个关键。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确保实效,领导带头是关键。同样,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关键是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重点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实施监督,防止个人专断独行,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非正常现象。二是要突出两个层次。两个层次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群众对领导的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不同层次开展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利用民主评议、政务公开和信访工作等多种手段实施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决策和执行的失误。三是要抓住三个环节。事前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设想,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一味迁就或迎合;事中要及时了解掌握进度,对已经存在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等形式进行纠正,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事后要通过考核、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坚决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