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安装公交车站候车亭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安装公交车站候车亭的建议
夏日炎炎,市民出行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公交车依然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设想一下,在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里,在没有候车亭的公交车站站上10分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对于一些间隔时间更长的公交线路而言,20分钟甚至30分钟以上的等候,恐怕早已是挥汗如雨了。
近些年来,随着我市公交车线路的不断扩大和延伸,许多公交站都做了更新与改建,包括公交车站牌、公交候车亭、候车长凳等等,但依然有不少公交车站还没有设立公交候车亭,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段,而这些地段往往也最容易受到太阳的直射。为了能给广大市民的夏日出行带去些许阴凉,为了能使等候公交车的时间不再变的如此煎熬,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推广与完善我市公交车站候车亭的建设;
二、明确公交车站候车亭建设的管辖范围,包括交港局、运输管理处、建交委、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切实解决百姓的切身问题,尽快促成候车亭的建设,而不应采取相互踢皮球、相互推卸责任的态度;
三、作为公交车站候车亭建设的配套设施,可以利用公交车站对我市的市容面貌做形象宣传,既为百姓解决了身边事,同时也为市民及外地游客展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篇:全铝公交车站候车亭调研报告
全铝公交车站亭调研报告
目录
目录..............................1
1概况...........................3
1.1候车亭简介..........................3
1.2常见结构和尺寸.........................3
1.3使用材料.......................3
1.4发展历程.......................4
2背景和可行性.........................4
2.1背景........................4
2.2可行性...........................4
3立项依据..........................5
3.1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5
3.2对本企业的推动作用........................5
3.3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5
3.3.1达到的技术水平......................5
3.3.2市场前景....................5
4内容和目标......................6
4.1内容........................6
4.2目标........................6
5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思路...................6
5.1研究开发方法......................6/ 7
5.2技术思路.......................6
6现有研究开发基础........................6
7研究开发项目组人员名单...................7
8计划工作进度.........................7
9费用及预算......................7
1概况
1.1候车亭简介
公交车是城市中最广泛便民设施和代步工具,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日益完善,公交车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
公交车站候车亭(bus shelter),一般是与公交站牌相配套的,为方便方便公交乘客候车、应付变化无常的天气等,在车站、道路两旁或绿化带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上建设的交通设施,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它,有公交的地方就有它。由于城市公交的日益发达,公交车站候车亭已发展成为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精美的候车亭也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
1.2常见结构和尺寸
一般公交车站候车亭棚体主要由顶棚、立柱、顶弓、广告灯箱和坐凳组成,也有用隔板来代替广告灯箱的。目前在某些城市还发展出一种“亭牌一体”的简易公交招呼站,候车亭和公交站牌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可容纳2-5人遮雨、遮阳,占地面积仅2平方米左右。
候车亭一般尺寸为:高约2.6-2.8m、顶棚宽约1.6-2m、长约5-8m。
1.3使用材料
目前城市里公交车站候车亭,立柱多采用304不锈钢板材压制或直径为114mm、141mm、133mm的不锈钢管、镀锌钢管,还有的是矩形管立柱,常见尺寸有100mm×100mm、120mm×120mm、100mm×150mm;顶棚一般采用304不锈钢板或镀锌板制作(厚度1.2mm或者1.5mm),也有用铝塑板、阳光板、耐力板(厚度为4.2-4.5mm)、钢化玻璃、夹胶玻璃等。
不锈钢板或镀锌板是候车亭最主要的材料,也有采用铝型材的,但比较少见。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候车亭较易清理,而采用镀锌钢管制作的候车亭则色彩较为美观、多样。此外,也有一些个性化设计的候车亭,通常采用整体设计(如顶棚与立柱是一个整体),构件通常需要工厂定制。采用镀锌钢材制作的,有采用油漆喷涂的,也有采用氟碳喷涂的。
候车亭上其他主要辅助材料还有PC耐力板,用在灯箱两面,就是广告画面外面透明的那层板;铝塑板,用在顶棚的下面,就是抬头看到的那部分;镀锌板,一般用在顶棚上面和灯箱的主框。
1.4发展历程
公交车站候车亭,制作材料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镀锌材质,俗称铁皮棚。这种候车亭容易生锈腐蚀,时间久了外观不协调;
第二阶段:不锈钢材质。随着人们对工艺的要求高,不锈钢候车亭亮相各大街小巷,这种候车亭虽然解决了生锈腐蚀难题,但价格较高,外观比较单调,不锈钢本色比较容易脏,而且有光污染问题,在强光下很刺眼;
第三阶段:铝合金候车亭。这种候车亭是采用铝合金型材和不锈钢的巧妙组合,考虑到强度问题,通常立柱采用不锈钢,灯箱和顶棚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完成后整体外观进行氟碳喷涂处理,通常为两色搭配,整体外观十分美观,总体造价介于不锈钢候车亭及镀锌候车亭之间。
2背景和可行性
2.1背景
公交车是城市中最广泛便民设施和代步工具,而有公交的地方就会有公交车站候车亭。有调查显示,现代城市居民平常在工作日出行主要是上班、下班,而在周末75%的居民会出门购物、逛街,平均每人每天在路上时间花费超过120分钟,主要通过搭乘公交车;有83.5%的居民称至少有一条以上的固定行走路线,平均每周至少要经过9.34次,而使用的交通工具仍然主要为公交车。
2.2可行性
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成型等特点。用铝合金制成的公交车站候车亭不易生锈,使用寿命可达10 年,而且废旧候车亭能够100%回收,十分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3立项依据
3.1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项目研发的全铝公交车站候车亭,属新产品,国内外市场虽有类似产品及生产厂家,但都具有以下弱点:
1.能生产铝制候车亭的厂家一般为‘交通科技’或‘广告设备’等厂家,规模较小,生产用的挤压型材不能自产,一般外购;
2.所售的铝制候车亭一般实为铝合金型材和不锈钢材的组合产品,重要承重结构为不锈钢;
3.多数厂家还是以不锈钢候车亭为主,极少部分为铝制候车亭;
4.由于生产厂家规模小,原材料不能自给,所以其铝制候车亭样式单一,不能大批量供货。
3.2对本企业的推动作用
全铝合金候车亭为铝合金深加工产品,所用型材合金牌号为6005A和6082,产品开发涉及公司合金熔铸、模具制造、型材挤压、焊接和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若开发成功,可以推进公司的深加工技术水平,积累新产品研发经验。
3.3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
3.3.1达到的技术水平
全铝公交车站候车亭为全新产品,目前市场上少见。公司在6XXX铝合金挤压、焊接和表面处理方面技术成熟,产品研制成功后,强度预计可以达到或超过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不锈钢候车亭。
3.3.2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轻量化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大力实施,给铝合金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且全国多个城市都在大力推进新区或新城建设,人性化、环保节能、美观大方、简材的全铝候车亭是新区首选。
4内容和目标
4.1内容
1.开发用于全铝合金候车亭顶棚、立柱、顶弓、广告灯箱和坐凳等结构的铝合金挤压的管(方管、圆管)、棒、板材和型材产品;
2.焊接全铝候车亭。
4.2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研发生产出3到5种全铝合金候车亭产品,并申请10项专利。
5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思路
5.1研究开发方法
1.前期深入城市道路街头进行公交车站候车亭的市场调研,记录至少5种公交车站候车亭的整体结构、尺寸、装配以及材料断面尺寸;
2.探讨模具图纸设计的可能性以及型材的连接方式;
3.组织设计生产,先试产出样品。
5.2技术思路
1.技术部门负责新产品的整体开发思路和进程设计;
2.模具厂负责产品所用型材模具图纸的设计和模具的制造;
3.生产车间负责型材的生产;
4.深加工车间负责产品的焊接和组装;
5.销售部负责产品的推广。
6现有研究开发基础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熔铸、挤压、热处理生产线及模具制造和铝材焊接中心,同时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研发团队和长期合作的科研院所技术支
持,具有年产铝型材10万吨生产能力。
7研究开发项目组人员名单
组长:长
组员:
8计划工作进度
1.市场调研15天;
2.模具图纸设计30天;
3.模具制作40天;
4.型材挤压10天;
5.深加工焊接10天。
9费用及预算
本新产品无需额外购进设备和原材料,所有步骤所需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人员全部为企业现有,预计研发费用不会太多。
第三篇:建设安装公交候车亭的必要性
建设安装公交候车亭的必要性
目前,市正处在精神文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阶段,加速我市公交系统的统一化进程刻不容缓。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导向载体,也是城市形象的宣传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与完善以其为代表的城市公交系统,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公交环境建设,也能跟上城区总体规划的系列举措,美化城市,体现城市文明。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候车亭等公共设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性化、智能化、信息现代化设计的候车亭,可以在功能上为广大市民乘车出行提供更多便利;造型美观、大方,使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公共设施设计是处理公共空间、城市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好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能够使得公共空间融入城市环境,并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候车亭作为信息载体,为候车乘客提供享受的空间,能够与人和谐相处,提供给人特定的生理或心理功能。所以,安全、方便、舒适、美观是人性化公共设施设计的目标。
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环节,其人性化设计及更注重的是创造一个安全的、便利的、融入城市环境的公共设施,因此更不能放松。
由此可见。安装建设公交候车亭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为了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制度创新、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新机制,民进松江区委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取得的绩效
近年来,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积极探索实现财政科学管理的新途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呈现有序推进、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推进解决地区间财力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重点支出得到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实行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流程,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委员会论证,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不断深化。
3、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不断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编制预算时将预算内、外资金,包括历年结余资金,上级部门拨入专款,在区分资金来源和性质后,统一编进部门预算,实施综合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中优先安排净结余资金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经费需求,通过努力逐步压缩和控制预算结余的规模。
4、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促进财政管理规范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财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先后制定了20多项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制度约束机制、网上运行机制、信息适时监控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电子消费模式,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规范
(1)预算编制范围不够全面。一是部分非税收入(基金收入、资产经营收益)等财政性收支尚未全额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二是街道财政成为区级预算的“虚拟财政”;三是个类资金、个别事业单位因财政预算监管缺失游离区级预算管理范围之外。
(2)部分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未全面体现充分性和必要性。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效益性未充分显现;二是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部门和单位挪作它用;三是区财政安排的定向培训、购置设备补贴等预算拨多用少,结余滞留单位。
2、预算执行不够严谨
(1)部分预算调整未按规定执行,应调未调影响本级预算执行数的真实性、准确性。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项目评审滞后性影响预算执行严肃性,预算结余资金总体规模过大,控制和压缩规模的任务任重道远。
(2)部分部门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游离账外、违反规定转移收入、截留专项补贴款挪作他用、将上交款滞留下属单位并予以列支、未按规定核算预算结余等违纪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3、预算绩效考评效果未充分显现
(1)绩效评价缺乏相关的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具有事后特征,由于不清楚项目实施前信息资料,对于绩效指标拟达到的目标也就缺乏比较基础,致使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2)绩效评价缺乏与部门预算管理的合理衔接。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环节密不可分,但目前的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当前的绩效评价传递的信息相对有限,难以体现绩效评价结果价值。
4、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待加强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未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部分事业单位的改制、转制、歇业动态和资产处置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尚显滞后,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行政的隶属性导致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占有的非公平性、非公开性和财政拨款的非合理性。一些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保障工资支出和正常运营费用,用存量资产从事经营活动,赢得利益提高或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导致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动力,进展缓慢。
二、思考和建议
为实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和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和评价“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针对区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进一步调整预算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重点支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使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到惠及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2、围绕中心,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区级财政预算编制应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支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二)以建设“支出标准”体系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1、统一标准,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要夯实基础,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逐步建立部门政府公共资源合理占用与费用定额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制定的公务人员薪资标准和统一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全面加强部门基本支出的预算管理。
2、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方式。要建立完善部委办局和街道等部门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行政单位资产、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含部门借用的人、财、物),为基本支出测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
3、统筹兼顾、积极研究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体系范围涉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和多领域的各类标准,面广量大,技术性强,必需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逐步实施。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一是推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细化工作;二是编制项目申报书内容必须规范,要素必须齐全,可行性报告和评审报告应由专职机构或专业人员签证;三是加强项目申报书的科学性;四是提高项目申报书的准确性。
2、规范预算调整管理。建立规范、科学、有序、可操作性的项目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追加听证制度、预算论证制度),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提交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论证委员会论证,并按规定审批和决定。
3、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稳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结余资金管理,制定相关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在预算中统筹安排结余资金的力度,努力提高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4、提高年预算到位率。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是细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预算调配权的一级部门预算单位(主管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拨付预算资金,确保预算资金的到位率,确保项目正常实施。
(四)以项目绩效考评为重点,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性和有效性
1、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将考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一是区政府要积极研究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部门预算单位要发挥绩效考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进基础工作建设,思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考评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特点,制定相应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重点关注绩效指标选择、绩效基数、绩效目标、考评方法和内容、可支配资源变化和绩效目标调整等因素,突出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内容。
(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提高预算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1、完善预算制度体系。一是树立“为民执政”和“为政重在理财”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现行的预算管理的制度;二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职责;三是完善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确保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四是调整、充实和完善街道部门预算的管理办法。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细化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二是建立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对存量资产的管理,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强行政、事业资金和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为适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资预算打好基础。
3、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修订和完善各项非税收入的管理办法,适时将国有(集体)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的预算管理。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非税收入征管。
4、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研究制定规章,用有效的手段达到规范管理项目支出预算的目的,逐步形成项目监督机制、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和各种评价监督结果与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联动机制。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经过几年来的推广,“新农合”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参合率不断提高,统筹标准逐步提高,保障作用逐步增强。随着“新农合”工作的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享受的医疗保障越来越多,“新农合”保障作用逐步显现。
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据调查访谈了解,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矛盾:
1、宣传力度不够,仍有农村群众对“新农合”心存疑惑。虽然各地区在宣传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宣传工作投入不够,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不足。很多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风险意识、互济意识淡薄,存在着自己没有生病就吃亏,白白花费钱的想法。同时很多村民对政府存在信任危机,担心缴纳的这些费用被政府官员贪污,从而影响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宣传方式单一,农村基层往往是将上级单位统一印发“新农合”材料下发到农户,对“新农合”具体内容的宣传讲解不细致,导致一些农民对很多具体规则不了解。农民对门诊报销比例不清楚,甚至有一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门诊费用可以报销,导致他们在门诊看病时根本就没有进行报销。同时,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医保目录范围了解甚少。
2、补偿水平偏低。尽管近年来“新农合”筹资水平逐年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但仍难以跟上医药费用过快增长趋势。如农村居民普遍反映“新农合”补偿水平偏低,一般不到实际医药费用的50%,“新农合”根本无法达到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作用,造成农民不敢看病、不愿看病。一是“新农合”规定的报销用药、报销诊疗项目限制较多,用药品种单调、范围小,不能较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住院起付线较高,报销比例总体偏低。二是报销封顶线偏低,大病补助制度不健全,对大病防治能力明显不足,加上农村居民普遍生活比较贫困,一旦染病,多数农民家庭会陷入困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比比皆是。三是对慢性疾病的保障能力薄弱。由于农村老年居民有相当比例患有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往往是不需要住院治疗的,而“新农合”核定的可门诊限额补偿的慢性疾病只有十余种,普通门诊补偿标准低,一般一年只有几十元,又难以满足慢性疾病就诊需求,许多农村老年易患的慢性疾病得不到“新农合”政策的保障。
3、“新农合”信息化程度低,手续复杂。一是除了少数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补偿系统能实现联网外,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基本都不能进行实时连接,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对医疗费用的结算,仍然以人工审核为主。二是报销程序就相对复杂,如重庆市沙坪坝区,住院报销要先由参合人员在出院时持各种票据在住院医院办理报销手续,填写“新农合”住院医药费用补偿审批表,医院审核后报镇合管办审核,再于次月5-7日,报区合管办审核后才将补偿款划至经办报销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发给参合农民。又如湖北荆门市沙洋县规定,参合人员门诊医疗费在本镇就诊定点医疗机构直接补偿;在县内住院的医疗费用按先交后补的方式,经镇合管办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合管科审核后,按诊定点医疗机构予以补偿;县外住院医疗费凭相关证明文件到县合管办审核后,县合管办按规定结算补偿。这样的报销的流程和结算方法的规定对于农村居民尤其的老年居民来说显得太过复杂,不仅容易造成农民奔波于医疗机构与合管办之间,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参合热情,也容易使“逐级转诊”制度形同虚设。
4、医疗行为不规范现象屡禁不止。调研组走访的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过度消费医疗卫生服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参保人员不管大病还是小病,只要进医院就要求住院、多检查、多开药,一些定点医疗结构为了赚钱不管什么病都说的很严重,尽可能得多开药、开贵药,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混乱,造成恶劣的影响。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新农合”宣传力度。一是市区级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传播工具,加强对“新农合”的宣传,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改变他们缴费自己没有看病就吃亏的想法,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二是县乡一级政府可以以村为单位举行定期的宣讲、组织干部家访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中加强对“新农合”具体报销项目、自费药品项目等农民关注的问题进行宣传解答,在乡镇宣传栏贴出这方面的相关材料,让农民了解报销范围,增强对“新农合”各项具体制度的了解,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积极配合“新农合”的开展工作。三是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新农合”政策培训,在农村居民就诊时及时向其解答相关政策疑问。也可结合义诊服务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农合”宣传工作。
2、加强“新农合”保障力度。一是在原报销比例上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过多的沉余资金,充分利用合作医疗资金,提高补偿水平。特别应该提高门诊补偿比例,解决广大农民得病后因门诊医疗费用过高而一拖再拖的问题。二是积极探索更为合理的“新农合”医保用药目录、基本诊疗项目,适当放宽对医保报销限制用药的规定,降低自费药品与项目的比例,增加报销用药品种,尽量满足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医疗,切实提高农民的报销水平。三是积极支持中医药服务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报销范围。四是结合农村医疗机构职能转变,实行对参保的农村老年定期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参保积极性。
3、完善“新农合”管理体系。一是设计适合农村医疗情况的软硬件系统,和农村医疗服务医疗电子信息系统,尽快实现自动化管理,简化报销手续,使报销审核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提高报销效率。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加大对机构办事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办事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同时,相关部门及办事人员可以向商业保险机构学习经验,以加强政府在“新农合”中的组织、引导、管理、监督职能。三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可建立相应的受理投诉机构,接受、处理农民群众对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投诉,并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评审,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取消定点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