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2数字工程中心bim工作计划
2022年BIM数字工程中心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公司BIM推进工作,实现BIM技术在生产部门“全员学习、全员应用”的目标,公司数字工程中心根据2022年公司BIM培训和项目推进情况,制定了本年度BIM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BIM平台应用。实现BIM项目100%基于协同平台进行项目协同管理和知识归档,形成符合公司实际的项目级BIM技术平台;
2、BIM项目建设。全面开展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2022年底实现BIM技术在各公司项目中的应用率达50以上(协同平台、成三维模型、成果交付等);
3、BIM标准化建设。在BIM标准化体系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需制定BIM项目标准化需求,逐步完善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BIM标准化体系。
二、组织管理
为做好BIM工作的综合管理,根据院BIM工作推进目标,2022年数字工程中心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一)、BIM建模指导
按BIM项目标准化要求,负责各类项目工程的翻模、建模指导,为后期各类BIM应用做好三维模型的创建。
人员范围:各分公司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由各分公司BIM技术中心人员负责做好建模指导工作。
(二)、BIM成果审核
职责:负责项目三维模型的校审,并指导BIM应用组完善院BIM标准化体系建设。
人员范围:技术管理团队、各公司负责人
(三)、BIM应用 职责:
(1)、负责跟进BIM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协同平台维护、知识整理及归档、新技术培训。
(2)、负责制定企业BIM制度、标准、交付验收、构件库等基 础和新技术发展工作,做好研发准备工作。
(3)、调研工作。结合实际(核心优势、盈利模式、项目特点、人员构成、地域特性、客户类型等),重点对能落地的BIM应用进行调研,制定BIM团队组建方式、应用范围、应用方法、应用模式,寻找实施切入点及不同阶段的实施重点,规划BIM发展路线。
人员范围:数字工程中心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BIM技术全面推广的保障和目标,项目实施分为公司级BIM项目和分公司级BIM项目,其中公司级BIM项目以重点项目为主,目标:展示技术力量、提升BIM商务标能力;分公司级BIM项目以2022年为年度起点,实现BIM技术在各公司项目中的应用率达50%以上(协同平台、三维模型、成果交付等)。
四、时间节点
第二篇:“数字北京”工程
”数字北京“工程
“数字北京”概念是刘淇市长去年提出来的, 在广义上指北京信息化。数字北京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 整合首都信息资源, 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社区, 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市在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作为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 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平台已与中国电信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国内四大互联网以及中央部委交换网、银行专网、全国有线电视网等重要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北京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信息化社区等信息应用系统均由首都公用信息平台所承载。该平台将与本市各项重要信息化应用工程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从而推动数字北京的建设。
二、几项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正在积极实施中。
(一)以“首都之窗”为龙头带动电子政务工程, 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推动网上政府办公。据了解, 在北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推动下, 北京市这“第一步”走在了全国其它城市的前面。建设了北京市国家机关中心网站“首都之窗”, 从而拉动了政府上网工程。
(二)以电子商务工程为切入点, 努力推进我市网络经济发展。在首都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构建了“首都电子商城”, 基本解决了在线支付、身份认证、安全服务、配送体系、法律环境等关键问题, 为企业营造了较好的网上经营环境,吸引了一些重要的商业网站及部分大企业入驻, 这从国内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三)、以医保系统为突破口, 推动本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为加强领导, 成立了“社保信息建设协调会议制度”,由林文漪和翟鸿祥两位副市长牵头。确定了以先行建设医保系统作为突破口的工作目标。
(四)信息化示范社区使百姓直接受益。社区服务信息化应用工程中, 已经完成两个小区的试点。一个是房山西潞园小区, 采用了作为863 科研成果的一项宽带多媒体接入网络技术。另外一个是北辰集团亚运村信息化示范区, 今年3 月开通。在两个试点小区的基础上,依托全市社区网络的建设,逐步加快全市社区信息化的步伐。
(五)“数字绿化带”和“数字中关村”两项工程已经启动并正积极实施。数字绿化带工程已完成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和规划管理部分的开发工作。争取10月份交付使用。作为北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积极推进中关村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园区数字图书馆群建设的总体框架。
三、加大信息化法制、安全和宣传工作力度, 为数字北京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一)四月份, 信息办与法制办联合成立了信息化法制建设课题组, 开始着
手系统地研究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规范问题,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草拟了新一稿的《北京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有关信息资源、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办法也在调研之中。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中。
(二)应该说,网络系统的脆弱程度与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是成正比的。比如美国,它比世界任何国家都依赖信息技术,一旦其主要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就能使全国经济秩序大乱、社会剧烈动荡。因此,随着我市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市信息办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委托, 正在积极筹备成立该中心的北京分中心, 以承担华北地区信息安全测评工作。
(三)数字北京能否实现,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有没有信息化意识是关键。为此, 按照市领导的要求, 市信息办正在采取措施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通过宣传, 使大家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命, 而且是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的革命, 是思想观念的革命。新的巨大的生产力将来自网络上的革命,新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将来自互联网。
第三篇:数字控制器工程实现
一种是利用PLC的固定模块来实现(PLC400的现成模块);一种是自己编程实现(TDC)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控制器的任务是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满足工艺要求的控制信号,以输出驱动执行器,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在传统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或控制作用是由仪表或电子装置的硬件电路完成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了计算机装置以外,更主要的体现在软件算法上,即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上。
1、王琦,计算机控制技术
1)p19 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的区别;
2)p166 PID工程整定方法。
3)p196安装调试步骤等。
2、李江全,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见PPT电子文档)
1)P18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2)P19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统方案设计;
3)P20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P208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P22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6)P229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3、严海颖 计算机控制技术
1)p96 数字滤波技术和线性化处理等
4、《计算机控制》-邬学礼 赵莹琳等
控制器的实现问题
5、ta
1.满足工艺要求
在设计计算机测控系统时,首先应满足生产过程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及性能指标。因为计算机测控系统是为生产过程自动化服务的,因此设计之前必须对工艺过程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系统设计人员应该和工艺人员密切结合,才能设计出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和性能指标的测控系统。设计的测控系统所达到的性能指标不应低于生产工艺要求,但片面追求过高的性能指标而忽视设计成本和实现上的可能性也是不可取的。
2.可靠性要高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在现代生产和管理中,计算机测控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连续、优质、经济运行。计算机测控系统通常都是工作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之中,各种干扰会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各种环境因素(如粉尘、潮湿、震动等)也是对系统的考验。而计算机测控系统所控制的对象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影响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带来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所以,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总是应当将系统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以保证生产安全、可靠和稳定地运行。
3.操作性能要好
一个好的计算机测控系统应该人机界面好、方便操作、运行,易于维护。
操作方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单、显示画面形象直观,有较强的人机对话能力,便于掌握。在考虑操作先进性的同时,设计时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地为使用者考虑,兼顾操作人员的习惯,降低对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操作方法,不要强求操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后才能操作。对于人机界面可以采用CRT、LCD或者是触摸屏,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对现场的各种情况一目了然。
维护方便主要体现在易于查找故障、排除故障。为此,需要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综合考虑。在硬件方面,宜采用标准的功能模板式结构,并能够带电插拔,便于及时查找并更换故障模板;模板上应配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和监测点,便于检修人员检查与维护。在软件方面,设置检测、诊断与恢复程序,用于故障查找和处理。
从软件角度而言,要配置查错程序和诊断程序,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用程序帮助查找故障发生的部位,从而缩短排除故障的时间;在硬件方面,从零部件的排列位置,部件设计的标准化以及能否带电插拔等诸多因素都要通盘考虑,系统设计要尽量方便用户,简化操作规程,如面板上的控制开关不能太多、太复杂等。
4.实时性要强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实时性,表现在对内部和外部事件能及时地响应,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不丢失信息,不延误操作。计算机处理的事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时事件,如数据的定时采集,运算控制等,对此系统应设置时钟,保证定时处理;另一类是随机事件,如事故报警等,对此系统应设置中断,并根据故障的轻重缓急预先分配中断级别,一旦事故发生,保证优先处理紧急故障。
5.通用性要好
通用性是指所设计出的计算机测控系统能根据各种不同设备和不同控制对象的控制要求,灵活扩充、便于修改。工业控制的对象千差万别,而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研制开发又需要有一定的投资和周期。一般来说,不可能为一台装置或一个生产过程研制一台专用计算机,常常是设计或选用通用性好的计算机测控装置灵活地构成系统。当设备和控制对象有所变更时,或者再设计另外一个控制系统时,通用性好的系统一般稍作更改或扩充就可适应。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通用灵活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计方面,首先应采用标准总线结构,配置各种通用的功能模板或功能模块,并留有一定的冗余,当需要扩充时,只需增加相应功能的通道或模板就能实现。二是软件方面,应采用标准模块结构,用户使用时尽量不进行二次开发,只需按要求选择各种功能
模块,灵活地进行控制系统组态。
6.经济效益要高
在满足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保证为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系统设计的性能价格比要尽可能的高,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物美廉价的元器件;二是投入产出比要尽可能的低,应该从提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与产量、降低能耗、消除污染、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另外,要有市场竞争意识,尽量缩短开发设计周期,以降低整个系统的开发费用,使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
7.开发周期要短
如果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开发时间太长,会使用户无法尽快地收回投资,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只要几年的时间原有的技术就会变得过时。设计与开发时间过长,等于缩短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时,如何尽可能地使用成熟的技术,对于关键的元部件或软件,不是万不得已就不要自行开发。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可行性研究阶段
开发者要根据被控对象的具体情况,按照企业的经济能力、未来系统运行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要求、人员的素质、系统运行的成本等多种要素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结果最终是要确定:使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否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要指出的是,不顾企业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而盲目地采用最先进的设备是不可取的。
2.初步设计阶段
也可以称为总体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是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和最为关键的一步。总体方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成本、性能、设计和开发周期等。在这个阶段,首先要进行比较深入的工艺调研,对被控对象的工艺流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要测控的工艺参数的大致数目和测控要求、测控的地理范围的大小、操作的基本要求等。然后初步确定未来测控系统要完成的任务,写出设计任务说明书,提出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作为进一步设计的基本依据。
3.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是将总体设计具体化。首先要进行详尽的工艺调研,然后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I/O通道装置以及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对于不同类型的设计任务,则要完成不同类型的工作。如果是小型的计算机测控系统,硬件和软件都是自己设计和开发;此时,硬件的设计包括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的选择、印刷线路板的绘制与制作;软件的设计则包括工艺流程图的绘制、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将一个个模块编写成对应的程序等。
4.系统实施阶段
要完成各个元器件的制作、购买、安装;进行软件的安装和组态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等工作。
5.系统的调试(测试)阶段
通过整机的调试,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例如检查各个元部件安装是否正确,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查或测试;检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调试成功后,还要进行考机运行,其目的是通过连续不停机的运行来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
6.系统运行阶段
该阶段占据了系统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系统的价值也是在这一阶段中得到体现。在这一阶段应该有高素质的使用人员,并且严格按照章程进行操作,尽可能地减少故障的发生。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确定计算机测控系统总体方案是进行系统设计的关键而重要的一步。总体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测控系统的成本、性能、实施细则和开发周期等。总体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确定。为了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与实施方案,设计者必须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分析工艺流程及工作环境,熟悉工艺要求,确定系统的测控目标与任务。尽管被控对象多种多样,工艺要求各不相同,在总体方案设计中还是有一定共性。
1.工艺调研
1)调研的任务
2)形成调研报告和初步方案
3)形成总体设计技术报告
2.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1)确定系统的结构和类型
2)确定系统的构成方式
3)现场设备选择
4)其他方面的考虑
3.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是确定软件平台、软件结构,任务分解,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等。在软件设计也应采用结构化、模块化、通用化的设计方法,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画出软件结构方框图,逐级细化,直到能清楚地表达出控制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止。
在确定系统总体方案时,对系统的软件、硬件功能的划分要做统一的综合考虑,因为一些控制功能既能由硬件实现,也可用软件实现,如计数、逻辑控制等。
采用何种方式比较合适,应根据实时性要求及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综合比较后确定。
5.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总体方案是硬件总体方案和软件总体方案的组合体。
系统的总体方案反映了整个系统的综合情况,要从正确性、可行性、先进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等角度来评价系统的总体方案。
作为总体方案的一部分,设计者还应提供对各子系统功能检测的一些测试依据或标准。对于较大的系统,还要编制专门的测试规范。
第四篇:“数字乡村”工程汇报材料
船房乡数字乡村工程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到我乡检查指导“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你们今天来船房,是对船房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全乡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向你们作简要的汇报。
一、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自接到县里的通知后,乡里及时安排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前往县里参加全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数字乡村工程工作会议”,随后,乡里按会议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华政办发〔2022〕98号《华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展开了全乡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于8月初召开专题会议并下发文件,成立了以乡长柴玉忠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了以副乡长谭应红任组长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组,全面开展工作。到10月下旬,由于乡内领导职务变动,乡党委政府及时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二)、克服困难,抢抓时间,稳步推进工程建设。由于我乡今年多项工作同时开展,所以“数字乡村”工作在起步后遇到了比较多的困难,尤其是摄影、录像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极为紧缺,导致工作开展之初几乎没有工作进 度。直到9月下旬乡里寻找和聘请到技术人员后,这项工作才得以正常开展。
在人员基本有保障之后,已临近“十·一”黄金周。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乡的这项工作有了人员,通过多方努力也借到一些照相器材,设备基本有了保障,政府也及时拨发了工作经费。但是阴雨天气比较多,数据和相片的采集很艰难,只能在天气晴好的时间加班加点的工作,因而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进展不是很大。
到10月中下旬,天气逐渐有了好转,在晴好的天气里,工作组成员团结一心,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采集图片和数据。经过一段时间不懈的努力工作之后,我乡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终于基本完成了第一步的采集工作。到10月底,我乡的“数字乡村”已全面进入了编辑和上传阶段,至11月1日,图片的编辑已全部完成,图片的上传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由于图片的上传受到“数字乡村”网络服务器速度的影响,目前,只上传了
个,还有
个没有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1、受天气条件和个别照相机像素不高影响,部分照片清晰度不高。
2、拍照时正值农忙时节,部分院内和室内照片无法完全采集齐全。
3、由于是晚秋时节,采集的部分农作物图像无法采集或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因缺专业技术人员,视频工作还处于制作阶段(目前,县电视台正在帮助制作。)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由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是首次开展,我乡工作人员经验少,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图片的查缺补漏工作,并不断将一些质量差的图片及时进行更换。
各位领导,我的汇报完了,如有不足的地方,请你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BIM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姜老师跟我们讲述了BIM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一些建筑业趋势,并铺以案例加以说明,我有很大的体会。
我国建筑业的行业门槛比较低,因此拥有大量的从业人员,他们之间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准参差不齐,往往对招标意识认识不够准确.盲目压价;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收益地完成工程等等一些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可厚非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力的加剧,政府对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提升,业主对项目质量的高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这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低素质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和从业者也将逐步被淘汰。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将成为项目管理强有力的工具。BIM建筑信息模型适用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它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领域。掌握BIM技术,才能在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推广使用BIM技术,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新技术、新软件的使用层面上,而是站在我国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整个建筑业转型的战略层面上。随着BIM技术在整个建筑业的迅速、不断扩散和发展,愈来愈多的业主将会在招投标中约定BIM技术的使用,BIM技术将成为投标单位维持和扩大新的市场业务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谁先使用BIM技术,就能够在未来变革转型中占有先机,占稳市场。否则将被市场无情淘汰。作为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我自认为了解并且掌握BIM技术是大势所趋,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