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第一篇: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三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2)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4)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半夜 ..(5)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7)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8)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9)不以疾也 疾:快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11)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 多生怪柏 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刚放晴 ..(15)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16)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解释下列多义词。(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 .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 ..

       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泉水、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限趣味。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解释下列多义词。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精神萎靡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夕日欲颓

       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5.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2.解释下列多义词。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窗

       今义:住户、人家(2)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5.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风烟俱净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 从:跟、随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过 .(6)争高直指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7)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8)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9)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 ①天下独绝(绝妙).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赞许,允许(2)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3)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4)经纶世务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6.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仍然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能见到阳光。

       (五)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循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之①妾妇之道也(助词,的).

       ②父命之(代词,代他).③女子之嫁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②居天下之广居(住宅).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使动用法,使……惑乱 移:使动用法,使……改变 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3)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4)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2)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于①管夷吾举于士(从).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③征于色,发于声(在)..(2)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2)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征讨 .(3)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4)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2)所以动心忍性 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3)人恒过 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七)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 谋:谋划,商量 .(4)杂然相许 许:赞同 .(5)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6)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7)以残年余力 以:凭,靠 .(8)如太行王屋何 何:怎么样 .(9)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②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2)之①跳往助之(代词,他们).②隐土之北(助词,的).③甚矣,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而①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②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5)以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6)焉①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②且焉置土石(往哪里).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河阳之北 .古义: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今义:太阳(2)年且九十 .古义:副词,将近

       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3)指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6)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寒暑易节 .寒: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 6.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

       (八)周亚夫军细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上自劳军

       劳:慰问 .(2)彀弓弩

       彀:张开 .(3)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4)天子且至

       且:将要 .(5)居无何

       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6)以备胡

       以:表目的,用来 .(7)曩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

       (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 “式”同“轼”,扶轼 3.解释下列多义词。(1)军①军细柳(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2)诏①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②诏将军(下诏).(3)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②天子为动(被).(4)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②使人称谢(派遣,打发).(5)入①匈奴大入边(侵入).②直驰入(进入).(6)之①已而之细柳(到,往).②介胄之士不拜(结构助词,的).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军细柳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将军约

       约:名词作动词,规定 .(3)介胄之士 介胄: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6.翻译下列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后,(皇上的车队)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将刀拔出鞘,张开了弩,并把弓拉满。(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在这个时候,皇上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俯下身子,(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离去。

第二篇: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的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凄清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领悟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衣准备睡觉。月色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江上的风和烟雾都已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奇异的山水风光,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不停地啼着。那些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是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得是大丈夫呢?您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强权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荐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荐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外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的道路阻塞,进出要绕远路。就集合全家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愚公)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个死了父亲的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道:“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周亚夫军细柳》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委派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侵扰。

       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率领属下骑着马迎送。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皇帝的先行引导的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导人员说:“皇帝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军营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守卫营垒大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帝就控制住车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他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皇帝)离开了。

       已经出了细柳军营大门,群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是真正的将军了!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是可以通过偷袭而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被侵犯的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第三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的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著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

       二、重点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

       4、初极狭,才通人(只,仅仅)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竟)

       1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全,都)

       14、问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

       15、此人一一为(给)具(同“俱”,详细地)言所闻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

       18、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19、及(到了)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

       20、寻向所志(标志),遂(竟,终于)迷

       21、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往,未果,寻(不久)病终

       22、后遂无问津(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详细地),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五、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

       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

       12、后遂无问津者。

       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六、问题探究

       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

       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南阳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5、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①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达了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7、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寄托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检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陋室铭》复习要点

       【原文】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1、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苔痕上阶绿(长上)

       4、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5、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弹奏)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这)(品德高尚)

       二、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仙”“龙”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 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4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①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

       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

       (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8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陋室铭》检测题

       默写《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是我国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绿潭 ..D.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恭,礼愈至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①苔痕上阶绿 ②惟长堤一痕 ..C.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罔不因势象形 ..D.①阅金经 ②苏、黄共阅一手卷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___________ 灵:___________ ..②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_______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爱莲说》复习要点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文学常识】

       1、(1),说: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2),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2,背诵课文,默写生字

       蕃 淤 染 濯 涟 蔓 亵玩 噫 【重点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常考点】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爱莲说》检测题

       默写《爱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

       本文是我国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蕃()染()濯(蔓()枝()亭亭(亵()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妖())植()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认为莲代表君子,写出下列句子的象征意义

       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2“濯清涟而不妖”象征: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

       4“香远益清”象征:

       五、阅读理解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3、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4、理解文中的写作技法和主旨。复习重点:

       完成背诵默写,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学会翻译课文。复习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较多,有不少是经典名篇,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选取重点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核心问题设计:

       你知道复习一篇文言文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 复习时数: 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范围:《桃花源记》、《陋室铭》 复习过程:

       一、背诵这两篇古文

       二、复习《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黄发垂髫 不复出焉 落英缤纷 怡然 无论魏晋 甚异之 具答之 延至其家 豁然开朗 咸来问讯 处处志之 俨然 率妻子邑人 欣然前往 阡陌交通 绝境 无问津者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三、复习《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斯是陋室 无案牍之劳形(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课时 复习范围:《爱莲说》《大道之行也》 复习过程:

       一、复习《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复习《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背诵这两篇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范围:《三峡》《短文两篇》

       一、复习《三峡》

       (一)、解释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

       1、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曰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三)、翻译重点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复习《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什么思想? 反映了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之美。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之美。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曰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之美 晨昏变化

       三、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第四课时 复习范围《观潮》《湖心亭看雪》

       一、复习《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曰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1)农历十六

       (2)既而(2)不久

       2、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写“形“的句子是(1)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3)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4)吞天沃曰,势极雄豪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二、复习《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是曰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二)、译句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曰,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 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豪迈的心情。

第五篇: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出师表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

       《出师表>》阅览题

       命题人:袁秀斌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表文是他写给后主刘禅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悉以咨之

       (5)以遗陛下(6)攘除奸凶

       (7)以彰其咎(8)深入不毛

       (9)中道崩殂(10)引喻失义

       (11)陟罚臧否(12)志虑忠纯

       (13)悉以咨之(14)性行淑均

       (15)猥自枉屈(16)庶竭驽钝

       (17)斟酌损益(18)等之慢

       (19)咨诹善道(20)卑鄙

       (21)三顾(22)损

       (23)陟(24)臧

       (25)良实(26)平明

       (27)毛(28)阙

       (29)恢宏(30)裨

       三、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回答问题

       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

       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希望后主效仿先帝,(以先帝为榜样)亲贤远佞。

       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是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忠陛下”之“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1)积极献言,提出三点建议。(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3.“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这、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4.提出的三项建议是什么?反复陈说的是那一条?为什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是亲贤远佞

       (3)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的小人,如果任其发展,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可能被堵塞,内外可能异法。所以能否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使国内政治修明,诸葛亮安心的北上伐魏,完成先帝遗愿。

       5.写此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的出师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为什么还要追述当年刘备礼贤下三顾茅庐的一段经历呢?

       诸葛亮本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但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使其备受感动,为了报答献帝的深恩,才效忠陛下,为了完成先帝遗愿才兴兵北伐。同时,也借此让后主意识到创业艰难维艰,希望后主能够振作,有所作为。

       6.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在表文中,向后主提出了怎样得请求和愿望?)请求出师伐魏,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点建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表达对蜀汉的忠诚和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意志。

       7.文章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个有利的主观的目的是什么?

       让刘禅意识到创业艰难,形势危急,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给刘禅增添信心,也为后文提出三项建议做铺垫。

       8.本文既是为出师而写的表文,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出建议和举荐贤臣上?(本文既是为出师而写的表文,可内容却是谈论大政方针,是否脱离主题?)(文题是出师,但文中却一句军事方略都未提及,那么把重点放在了哪里,为什么?)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修明政治,却与出师密切相关。因为诸葛亮北上伐魏,必须得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反复陈述说就是希望刘禅能励精图治,治好国家,使国内政治修明,免除他北伐的后顾之忧。

       9.在文中回顾三顾茅庐,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及白帝托孤等往事的目的是什么?(回忆追随先帝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称颂先帝的品德,为刘禅树立效仿的榜样。表明自己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无比信任的感激,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表明创业艰难,出师是为了实现先帝遗愿,以此阐明出师的理由,这样既能打动君主,有能说服对出师持不同意见的人。

       10.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怎样得思想感情?(表示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动之以情是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此篇表文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情感?)

       有对先帝大业未成而不幸去世的惋惜遗憾;有对先帝恢弘的气度和知遇之恩的称颂与感激,有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也有殷切的希望,希望刘禅能以先帝为榜样,接受自己的建议,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11.本文是表中名篇,你认为此文千百年来受人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的美德,他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文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令人钦佩敬仰。加上文章的形式优美,散结合,语言纯朴,感情真挚,读来朗朗上口,催人泪下。

       12.诸葛亮在文中自序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后来还是“受任于败军之际”,这是否矛盾?(自叙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出山做官并成为一代名相,对此你怎么看?)(在向后主进言之际,转而自叙本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不矛盾,诸葛亮自序本志,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为了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才一生追随刘备,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为了帮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后来出师北上伐魏也是如此。

       诸葛亮是怎样阐述出师的理由?

       诸葛亮自叙自己的身份,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

       次北伐的决心,其问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话是体现了的宁静淡泊之志,体现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自谦之词。后者是诸葛亮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片赤诚。

       15.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报先帝,忠陛下”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具体说

       一、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式,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备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第二部分寓情于事,在叙述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三、第三部分,“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的集中体现。

       16.诸葛亮在文中提出的三项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意义?

       他提出的三项建议在当时对内政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重要意义,尤其能够使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现在的领导人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执法公正、公平,任人唯贤,这样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17.学习了这篇表文,你能从身上学习到什么品质?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他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18.“表以陈情”举例说明本文情辞恳切的语言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议论,叙事中又带有强烈抒情色彩,例如,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感激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又回顾了“三顾茅庐”和“托孤”的往事,称颂与忠诚之心,跃然之上。尤其是向刘禅提出建议和举荐时,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怀,爱护之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的开导,希望以情理打动后主,都体现了言辞恳切的特点。

       19.在谈论形式,任务你,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蕴涵着对后主怎样得期望?

       希望后主居安思危,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意志,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

       20.文中所写的“不效则治臣罪”表达了怎样的品质和愿望?

       表现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品质。表现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信心,也希望后主能从严治国。

       21.联系全文中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质。

       22.如何理解第6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作铺垫。

       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23.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今天,我们仍要以德服人,对生活中的缺点要防微杜渐,及时的改正,要不断的积累善行,形成高尚的人格。

       24.透过文章记叙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勾勒出人生的几次重要经历。

       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三件大事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25.冯玉祥将军曾写下著名的句子“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读完文章后,清谈一谈“成大事”指的是什么、小心谨慎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

       成大事指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27.本文最打动你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8.“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白居易曾说“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你是如何理解诸葛亮的忠义之心的?

       29.“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什么思想?

       严明赏罚、不徇私情的思想

       30.反复陈说“亲贤臣,远小人”这项建议,殷切地希望后主能做到这一点,他是怎样启发后主认识此项建议的重要性的?(回忆先帝对两汉历史的评价,有何用意?)从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通过回忆先帝对两汉历史的评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后主刘禅,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1.后主昏庸,“正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为免后顾之忧,诸葛亮就纳谏,法制和用人这三方面提出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方面的建议,并结合文章分析,其中诸葛亮用心最多的内容是什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诸葛亮特别强调了第三条,不仅分军政两方面举荐忠臣良将,而且以先汉兴隆的经验和后主的颓唐教训为证,强调亲贤远佞是兴国之本。

       32.水镜先生曾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写就出师前的表文也不免感慨万千。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蕴含那些复杂的情感?

       如: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想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非常思念;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程,更添伤感;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刘禅暗弱,忧心忡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