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第一篇: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新课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晚年升为太子宾客,所以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友谊很深,与白居易也非常友好。他的诗文都很出色,《秋词》《陋室铭》都是传世佳作,他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深寓哲理,脍炙人口,为世代所传诵。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传世。三;背景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四;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五;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押韵的。先找出文章的韵脚

       答: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明确基本押ing韵,2;开头的山、水、仙、龙各比喻什么?这样写目的是什么?

       答;,山、水喻陋室,仙、龙喻“德馨”,运用比喻和类比引出陋室。3;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

       答;陋室不陋

       4;“陋室”为什么“不陋”?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一句点明主旨,统领全篇。“德馨”是本文文眼。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的?

       答;(1)居室环境。(2)交往人物。(3)日常生活

       6;文章如何描写陋室环境呢?

       答;“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

       7;这个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幽雅恬静

       8;“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上”和“入”的妙用,讨论谈看法。答;上,长—爬上;入,映入眼帘;拟人,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让人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9;.对居室周围环境的描写,与表明“德馨”有什么关系?

       答;“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凉、寂寞。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

       10;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那里可以看出?

       答;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11;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答;鸿儒

       12;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

       答;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明写朋友实是显现自己“德馨”。与高雅之人交往的必是高雅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这是写与室主人交往的人物,博学的人,高雅的人,很有品位,谈笑风生,以交往高雅,来突出自己“德馨”。

       13;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

       答;调素琴、阅金经。

       14;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答;高雅。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小结;总之,从(1)从自然环境的幽雅。“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2)从交往人物的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陋室不陋,这正体现了的“德馨”。

       15;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答;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希望自己能成为诸葛亮、扬子云那样有志向有抱负的人,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突出表明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接陋室表达一种不募容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8;这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答;“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六;总结;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恬淡乐观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蔑视那些当朝权贵,厌恶污浊的官场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诸葛亮、杨雄自比,这也正是他正直、高尚节操的反映。

第二篇: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是《陋室铭》,大家以前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呢?或者是听身边的人又或者是在看电视的时候听到过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名句呢?(比如说文章的开头两句。)都听过是吗,那你们能跟我解释一下这几句的含义吗?好,非常好。现在呢,我们就来详细地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请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那么,这个铭是什么意思呢?铭原是指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座右铭,就是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来自我激励的文字,那种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后来铭演变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陋室铭的铭就是指文体。按照《文心雕龙》里对“铭”这个文体的一个表述,它的要求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文字的简练;一个方面强调内容,境界、层次比较高.陋室铭的是刘禹锡,他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字梦得,大家知道一代枭雄曹操的字是什么,也是孟德,但此孟德非彼梦得,虽然音同但字不同,当然人就更加不同了,一个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就是魏武帝曹操曹孟德,一个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刘梦得,大家注意不要搞混淆了。大家知道世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师圣,李贺为诗鬼,那么刘禹锡又被称为什么呢?是的,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诗豪这一称呼,最初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刘禹锡晚年时和白居易来往较多,感情较深,白居易也非常地赞赏刘禹锡的诗,因此推刘禹锡为诗豪,后来这一美称一直流传至今。好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首先,请大家为我朗读一遍。好,下面我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这篇课文。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介词,在于。名,原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出名。灵,变得灵验,神奇,名词动用。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在,那它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本文的主旨句。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德馨,这里指品德高尚。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从这两句到劳形都是是描写陋室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陋室到底是怎样的环境,上,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蔓到。

       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接下来这两句呢,也是名句,表现了的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大学者,我所交往的人当中也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描述了高雅的活动情趣。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了,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不惜三次去诸葛亮的草庐诚意邀请。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他年少时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有口吃,不善言谈。大家注意了,这个杨雄不是《水浒传》中的“拥有一身好武艺,而面貌微黄”的病关索杨雄,要区分开来。庐,简陋的小屋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好,讲到这里,我想请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禹锡的陋室变得不陋呢?原因:因为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即出入这里的人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可 2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诗人可以在这里过着舒适清闲的生活,再加上诗人本身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所以使得这个陋室不陋。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写这篇陋室铭呢?写这陋室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的,是想借陋室托物言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品格,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高洁傲岸的节操。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也一样是以物自喻,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爱莲说》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他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好,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这篇课文。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可爱:值得喜爱。甚:很,非常。

       蕃:多。⒉晋陶渊明独爱菊。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菊花的名句吗?恩,比如说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元稹所写的《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还有黄巢《不第后赋菊》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等等,很多很多。

       ⒊好,我们往下看,自李唐来,世人甚(盛)爱牡丹。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是花中之王。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李唐,就是这唐朝,因为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所以又称为李唐。

       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大家都知道,莲花是清廉高洁的象徵,此外,莲花还象征着爱情,古代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莲花的诗词,比如06【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出:长出。

       淤泥:污泥。

       染:沾染(污染)。

       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通:贯通;通透。

       植:挺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但不可以贴近玩弄它啊。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可:能够。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世俗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隐士一般都居住在深山老林等一些偏僻的地方,过着差不多与世隔绝的生活。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⒓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在此作语气助词)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鲜(xiǎn):少。

       闻:听说。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应当。

       众:多。文章中提到菊,莲,和牡丹,那么这三种花分别代表着哪一类的人呢?

       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好,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托物言志,借莲花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学完这两篇文章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吗?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都强调了品格的高尚,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伟大情操,这也就启发我们在生活中,无论为人还是处事,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正直高尚的的人,不要求要像圣人一样完美,但求问心无愧,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成为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的人。

第三篇:陋室铭

       22.陋室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3.体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教学难点 :

       1.理解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课文字词(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名:著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则:就。灵:灵异,神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判断动词。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5、谈笑有鸿儒。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6、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可以调素琴:弹奏。素:不加修饰的。

       8、阅金经:这里指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12、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常识(分发)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本文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四、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的喜悦之情。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7、“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8、仿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五、中心思想: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六、课文引申:——名言等

       七、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八、习题讲解:

       九、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背诵《陋室铭》。

       3、文意理解:

       A、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E、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F、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十、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托物言志、押韵、骈文、类比、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对偶,衬托、拟人、比喻。

第四篇:陋室铭

       陋室铭

       一,知识梳理 1.作家作品

       (1),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点:文辞精炼,用韵,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2.理解记忆

       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的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时,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从反面衬托室中人情趣之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对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主题思想

       借陋室抒发了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二,考场检测 1.重点实词(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2)斯.是陋室(这)(3)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苔痕上.

       阶绿(向上长)(5)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6)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8)阅金经..

       (指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0)案牍..(这里指官府的公文)(11)劳形..(使身体劳累)(12)何陋.

       之有(简陋)2.文章题目是《陋室铭》,可开头却从山和水写起,这是什么写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以山水起兴,运用人们熟知的道理自然而然的引出本文的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运用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突出文章中心。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另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

       光添彩。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话的妙处。

       ①上和入为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生动的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高雅脱俗。②“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表明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陋室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具体表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①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描写陋室

       ②表现陋室清幽淡雅、博学儒雅、脱俗高雅的特点,极力表现陋室不陋。8.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为什么以“陋室”类比古贤的居室?这是什么写法?

       ①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有着高尚的节操。②引用典故,运用类比。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不仅点明全文主旨,同时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请再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答案同第4题

       11.《陋室铭》全文主旨是什么?这个主旨是如何引出的? ①主旨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开头四句采用比兴手法,以山水起兴,用人们熟知的道理,自然引出本文的中心句。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是对官场生活奢侈的一种讽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官僚们作风的批判。

       13.一生的遭遇坎坷多难,怀才不遇,虽身在陋室,却不改高洁的品格,对他的这种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利,它的高雅淡泊缘于他具有高洁的品质。在现今社会为一己之私而贪赃枉法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刘禹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还是有现实意义的。14.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的“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篇:陋室铭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行文的思路。

       [学 法 点 悟]

       [整 体 感 知]

       “陋室”,简陋的房子。“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 难 解 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解惑: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质疑:文中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耐人寻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质疑:《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质疑: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然而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的喜悦之情。这样的陋室,试想主人还会觉得“陋“吗?

       质疑: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解惑: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语 言 揣 摩]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怎样理解丝竹乱耳?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在陋室中谈谈古琴,心无旁骛,作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氛围,不失为一种清净的世外生活。丝竹,借代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来说是很嘈杂的。

       [研 究 课 题]

       1、相关链接: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他和同时代的柳宗元交谊深厚,曾受柳宗元遗托,编就《河东先生集》,为《柳河东全集》的古本。同时,他和白居易都是造贬,有很多唱和的诗篇。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学习本文,首先应把握“铭”这种文体的特征;其次要反复朗读、背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最后还应掌握重点字词、语句的含义。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是,代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本文和 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 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

       二、字音字义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馨()鸿()牍()蜀()苔()调()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斯是陋室: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案牍之劳形:

       三、语言积累

       1.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句子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翻译:

       四、朗读背诵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答: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什么? 答: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问题探究

       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六、欣赏评价

       1.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赏析。

       [提示:(1)从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2)从陋室主人的情趣上:“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从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引用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和引证,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提示: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可见“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七、拓展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甲: 乙: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