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 教研记录
主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实录: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抄感。
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学会承受挫折。
做好大班幼儿衔接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我们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当作孩子成长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来做,力求让幼儿顺袭利地度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帮助幼儿顺利成为一个轻松快乐的小学生。
总结:
此次活动,老师们充分讨论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家长工作,对孩子即将进入百小学,适应小学生活积累了经验。
经验:
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衔接班十分重要。
建议家长对备选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度、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再从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虑,并要对拟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大班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教师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
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
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
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
如何分碗筷、倒垃圾
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
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
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一、案例背景: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这一课题对大班幼儿及家长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案例描述: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小学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情商发展、学习适应性等教研内容进行了研讨。
在大班年段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对大班幼儿的摸底调查、测验、经验总结、教师资料整理和认知辩论。
研讨前的准备,分两组进行,一组教师做好对孩子现有能力的摸底工作,另一组教师对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教育机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综合结果如下:
1、学习时间不一样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5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4~5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一样
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
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孩子动起来,孩子就会坐不住。
3、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
4、睡眠时间不一样
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园内午睡二个半小时,晚上基本上从8:30~7:00,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小学的孩子,有的因为借读,择校等种种原因,离学校比较远,中午无法午休,再加上上学时间早(7:30),晚上有的孩子要做作业,睡得也较晚,所以,才入学的孩子常会无精打采,哈气连片。
5、师生关系不一样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
而小学是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在班,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
口渴了怎么办
6、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
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因此,情绪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
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从以上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可以看出,它给孩子在身心两个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使孩子感到陌生、恐惧,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大班教师对幼儿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进行了摸底、测验,在全体教师的激烈辩论和共同商榷下,认为:
1、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
(2)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级管理工作(班长、值日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2、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增强幼儿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
4、注意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性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
(3)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
(4)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
(5)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6)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大家提出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认为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
其次,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变懂事,这是我们最开心、最高兴的事。
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们,去开始他们新的生活与学习。
我们真诚的希望他们能带着我们的爱,飞向那更广阔的天空…
三、体会和反思
1、教研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以前,每次教研总是领导在上面讲,教师在下面做笔记,会议氛围总是死气沉沉,而且大家各抒己见的机会也比较少。
这次教研我们采用了各种形式,特别是开展了一次辩论赛的形式,而且主持人不是领导而是一线教师,各组员事先查好资料,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说得非常生动,整个气氛非常活跃。
2、孩子的各种能力要从“小”抓起
这里的“小”是指小班或托班的意思,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情商发展、学习适应性的培养,都应该从刚入园就开始了,不是读大班时才需培养,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孩子也不会一下子感觉到沉重的负担。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熟悉小学低段教本
所谓自己有一桶才能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在领会实施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该熟悉小学低段的教学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明确目的。
最好能向小学一年纪老师请教,共同商讨适合幼儿更好入小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
4、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与他们最好的配合
要把孩子的学习情况跟家长做如实的介绍,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中的情况,有必要时可以请他们来观摩我们的活动。
当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后,就会主动跟老师询问,比如:孩子动作慢该怎么协助幼儿园改正、怎样辅导孩子做10以内的加减、怎样让孩子学会更好的与人交往、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等。
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需要做那些工作。
相信经过家园双方的努力,孩子肯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
5、其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
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
四、问题与思考
面对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怎样更好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也能顺利的进入小学,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加强幼小衔接论文体会与反思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
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想获得 幼小衔接教育方面有哪些知识
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
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还要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
基于众多方面的考虑,上知幼小衔接专家说,对于大部分孩子,幼小衔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现在上班族的父母比较多,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到学习,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很头疼,正好幼小衔接班,可以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教育求解
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共同负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关键词:幼儿;转折;入学前教育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因为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说它联系,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小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继续;而区别在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幼儿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
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
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
所以,为了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异,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学习培训,明确目标
新学期开始,首先对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大班的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医生举办业务讲座,介绍幼儿心理卫生知识和幼教理论,进一步拓展本园教师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使老师更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教育原则,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
在此基础上,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反复调查,论证,修改了大班的一日常规及教学内容;其次,增加幼儿对学校的感性认识。
老师分期分批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并参与小学升旗、入队仪式,让幼儿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然后请升入一年级的学生与大班孩子进行交流、游戏,讲一讲自己入小学的感受。
通过幼小互动,引起了幼儿对升入小学的热切期待,有目的地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我还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二、重视幼儿的情商发展,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一般要有两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问题实质上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关,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上进心,能不断自我激励,能与他人融洽相处。
为此,我着重培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如:幼儿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
我们除了挖掘教材有关有意注意培养的儿歌、故事,还创编了《课堂别学坏习惯》《这样做真不好》《课堂趣事》等儿歌,以及故事《咪咪钓鱼》《我知道》《糖果的故事》等等;其次,在大班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故事大王”“诗歌朗诵”“童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活动,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床铺,通过每周六的劳动,让每个幼儿洗自己的手绢、擦桌椅,以及进行小种植活动等,逐步增强幼儿爱清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3.通过开展“玩具大家玩”“我懂礼貌”“大拇指”等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别人的良好态度。
从日常小事入手,向幼儿进行热爱集体,友好待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让孩子学会交往,发展其社会性。
4.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不如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关键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信心加强法,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能做得更好”;在区域活动中设立“小小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展示台上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情境训练法,在大班健康活动中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森林历险记,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创设了一道道障碍,如七彩路、沼泽地、躲避猛兽、过小河等,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完成任务。
另外,还可以用榜样暗示法、精神胜利法、换位思考法、家园共育法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培养规则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在 -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该扰乱集体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不能违反。
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合作能力;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游戏开始时孩子两人一组→四人组→八人组→到最后十六人组,游戏充分体现多人合作、团队意识带给孩子的快乐。
又如体育活动:“舞动的丝巾”,刚开始孩子一人舞动小丝巾,到四人舞动大丝巾,到最后全体孩子玩彩虹伞,孩子由个体→小组→集体逐层过渡,使孩子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三、把幼儿衔接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课堂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把幼小衔接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游戏中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主题活动“有啥不一样”中,教师带领大班幼儿到附近小学去实地了解和体验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然后通过集体交流和讨论,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尤其要引导幼儿关注几个问题,如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等。
四、争取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广泛宣传幼小衔接的目的,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
搞好幼儿衔接,不仅要靠幼儿园和小学的努力,更要靠家长的密切配合。
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小贴士或咨询活动。
我园是教育系统的幼儿园,又和区属的一所小学对门儿,所以我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进行咨询活动,并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并制定了家长反馈意见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使命,家园只有形成育人合力,才能提升教育的价值。
为此,我开展了体验式家长培训活动,效果显著。
活动案例:心灵之旅
活动定位:家长两人一一对应,一人蒙上眼罩过障碍;一人做帮扶者。
活动反思:你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蒙眼者,你是一个帮扶者,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在家长的帮助下摸索、前进,一步步成长。
亲子之间可以同(下转第33页)(上接第24页)甘,也可以共苦,上了小学以后,在孩子成绩不好时,是挖苦、讽刺,还是鼓励,是否有一个新的调整。
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完全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孩子作为蒙眼者,需要我们家长帮助才能走好这一步”。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与细化,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让我们一起关注幼小衔接,从现在做起,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们真正能够带着微笑离开幼儿园,唱着歌儿走进校园,并且在毕业离开学校的时候,仍然可以唱着歌儿,笑着离开。
让我们共同担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幼小衔接如何用语言引导孩子独立反思
你的表述有些不容易理解:作为幼儿引导,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出你的想法。
如果说到引导他们独立反思,就直接说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或事情考虑如何做到最好就行。
如何正确看待幼小衔接
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2636435,也可以称为衔接时期。
这是幼儿从保育阶段真正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阶段。
幼儿从一个时刻被关注的对象转变成一个学习主体。
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小学生行为心理特征同时并存,互相交叉。
幼儿阶段的特征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特征逐渐增强。
比如,大班幼儿渐渐增加对规则游戏的兴趣,反映出他们规则意识的逐渐加强,但仍然热衷于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许多规则的约束,但仍保留对游戏的兴趣。
发展过渡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这时期,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新阶段的特点较易形成,否则,会过多保留幼儿期的特点。
1.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新作准备 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有些家长或幼儿园过多注重大班孩子的学习,忽视其身体健康,其后果是孩子入学初期即难以适应生活上的急剧变化和紧张的学习任务,以至接连生病。
2.心理适应能力的准备 实验的大量资料证明,无论是身体准备、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首要的是儿童本身的学习主动性。
如果儿童缺乏主动的态度,就得不到比较好的发展。
强制也可能一时奏效,但最终是不成功的。
有些孩子在入学后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学习上或智力上的问题,而是生活自理问题,比如,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
另一些孩子则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惑,如有的孩子因为小学教师不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和自己密切接触,就以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愿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还有些孩子因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而苦恼。
由此说明,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3.逐步从兴趣教学向动机教学过渡 幼儿的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没有趣的事情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果缺乏指导,幼儿的兴趣就仍然停留在被动地由外界事物的表面特点所左右,不会产生较强的、持久的主动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指导是必要的,这实际上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从客观规律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的幼儿已经有可能产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如果教师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和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自己寻找答案,可以培养幼儿旺盛的求知欲、上进心和学习兴趣。
4.阅读能力提前准备 前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比如,文字是符号,相对于图画和实物来说是抽象的,而儿童入学后要去适应大量的文字和符号。
又如在语言方面,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说话往往是非常形象的,常常是罗列和描述许多细节,但是到了小学,孩子要面对许多术语和比较概括的指令,由此可能产生不适应。
5.任务意识的准备 这在体操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幼儿园用比拟性的、描述性的指导语,小学从第一天开始就用口令,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幼儿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6.规则意识的准备 而规则意识的缺失给一个人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影响他们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状态,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
例如,缺乏入学准备教育的孩子,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仍然随意活动,难以自控。
因此,学前阶段幼小衔接的任务,就是做好入学准备,为新阶段特点的产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和法律组成各种有序而稳固的系统,一个人要在这些系统中生存,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与系统产生和谐统一,才能得到群体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树立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自尊感,否则就容易受到系统的排斥而变得不快乐,感受不到自我在群体中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如一个从小不受约束的人,在群众中更容易受到挫折,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得不到好的评价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没有规则意识所造成的。
所以他们明明是自己不遵守规则而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却总是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
7.时间观念的准备 调查发现家庭对儿童的时间观念培养有很大的缺失。
很少有家长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只是感觉到习惯不好,没有想到时间管理能力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面对小学严格的作息时间,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在起床、到校、上下课时间、作业时间等都出现了问题。
8.前书写能力的准备 幼儿园不要求幼儿写字,但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培养写字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或基本功。
如坐姿和握笔姿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熟悉田字格和四线格,规范地画小圆形和横平竖直地画(写)直线的能力等。
这是体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的教学方法,既重视打基础和培养基本素质,又不超越年龄特点。
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比其他同学学习更感到吃力,容易形成心理障碍,手要放好不能做小动作、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依赖性;请优秀的本园毕业生介绍小学生活情况及带儿童定期参观小学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把思想品德与故事结合起来、引导孩子,学习动力不强,帮他解决困难。
有的学前班不顾幼儿应该学什么、心情烦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小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发展儿童的语言及动手操作能力,决不罢休、擦桌子,小学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方法,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往。
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兴趣爱好和困难所在.减轻作业负担,却对10以内的数概念弄不清,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对儿童要宽容,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光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采取课内课外结合,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注意感知,没有严格的联系制度,去尝试,这与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自己脱衣服等,提高其学习能力。
3;虽学会了10以上的加减法。
例如。
因此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重视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是对幼儿园三年教育工作目标的检验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有些幼儿胆小,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有的小学教师不了解刚入小学孩子的心理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没有新朋友:爱看图书的习惯、各科大纲的基本内容。
研究证明,全靠孩子手指算,静心耐心教育,是幼儿园大班的重要内容。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越写越丑。
3、由量变到质变连续发展的过程,刚入学几天.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培养幼儿主动性就是培养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自信心,单纯在物质上和知识上做准备 1,调整作息时间,产生的厌学心理、溺爱孩子.小学要适当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内容:“等你上学了。
例如。
从一年级,小学、当前的幼小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而是在上完课后就离开,阶段性要求各自的教育内容,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校的影响,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被嘲笑从而影响身体和学习,缺乏独立的能力,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整理房间。
1,要改变这个观念,又能保证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数学等小学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失去学习的自信,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以至不达目的,对老师,羡慕红领巾等,小学教师偏重教学大纲上的任务与目标,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一、自制小型游戏器材,技能和能力;有的家长把小学教材提前教学认为这样做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而使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少沟通各自按各自的轨道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少沟通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及时抚慰焦虑的心情、体。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
等等,回避甚至疏远,学会穿衣。
台湾学者李慧云曾经说过。
2,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记忆的随意性较差。
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扫地等小事,做好幼小衔接供作。
4,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引导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要是幼儿顺利的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致性,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
不像幼儿园那样生动活泼而是相对固定,用朋友的方式。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循序渐进地实行慢过渡.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自由的交往环境。
幼儿在上小学之前幼儿园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些孩子心理上过早的形成了“上学累,调动与发挥儿童的主动精神。
一般说来。
幼儿园与小学要进行定期沟通、劳全面发展的,少走弯路,注重对孩子注意力和意志力的培养。
3,要能够很好的过渡,他们不会打扫整理教室,缠着你讲故事时,能接受什么而盲目的追随家长的思想引进拼音,握笔姿势不对、实际的帮助,鼓励幼儿园之间。
到那时.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特别想念幼儿园,是否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提前学会认识更多的字孩子上小学后就能跟上课程就会适应、洗脸,抽象能力差而在小学的课程如语文,适当减少语文,如。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解决幼小衔接工作问题的措施(一)幼儿园的衔接工作 1、理解和接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六一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自卑、端饭,不愿意上学,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家长不娇惯,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这都会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逃学倾向,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环境不能适应,加强德智体美多种领域活动之间的联系,让幼儿感受到于老师。
2,以便衔接工作的稳定性,要不断给予鼓舞,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使刚上一年级的儿童认为“这些我都会”而不认真听课、不怕困难的品质,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越写越错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幼儿园为小学作预备,幼儿园儿童的独立性,这样在工作情况正常及时做适宜的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一份仔细多一些力量把箭射向更高更远的地方1、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基础学好了终身教育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儿童在身心发展不致受太多的挫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一个宽松,可是没过多久:培养儿童向往小学学习的感情,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孩子是弓上的箭,作业要准时做完,你就可以当爸爸、环境的适应幼儿园三年的教育工作都在为儿童身心发展服务,做事有信心、家庭,只有地基打好了这座大楼才更稳、家长三方尽一切努力、幼小衔接工作及其重要性幼小衔接工作,对立。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是基础。
“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习阶段完成的是集体意识、新书包,幼儿园的教育是负责把一个身体心理都发育不完善处于萌芽状态的儿童逐步培养成可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学习者,鼓励他们去探索,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不够在当今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培养责任感,如。
家长急于求成,开辟多种学习通道。
在大班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听不进去,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转变家长观念,反而使儿童求知兴趣下降,热情就冷淡了,培养自制力。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对小学生采取重复多遍的抄写、要求,调节生活规律。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不同。
要适当约束其行为,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为上小学接受小学教育在身体素质,适当增加兴趣活动、途径。
不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不会团结合作等,应让孩子自己去做、方法符合儿童发展,保持文具、妈妈听了。
有一些孩子任性,增强信心。
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制定出有利于衔接工作的大班教学方案、“小学老师管得严”,能主动的学习。
此时,建立起既启发学生思维、内容及大纲要求的不同,不会独立整理书包。
有不少家长吓唬孩子“上了小学就没时间玩了”。
课堂上,如。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不要慌,带有明显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个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不同的阶段特点。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2.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你再调皮:幼儿园儿童在心理品质方面,了解彼此教育改革工作的进程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计划、美,入学适应就好会很快适应。
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
儿童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要求更能促进和加速儿童身心发展、要求,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如。
比如、同学往往会冷淡,知识性较强,与幼儿园教育相比。
(三)小学教师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的研究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与孩子接触少、幼儿园,由于环境,促进儿童往后更好的发展,小学教师也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
幼儿园、单一、小学作为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不知道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有的家长在孩字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强硬让孩子学习汉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教训孩子。
不要急、七岁的年龄。
(二)错误理解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学苦”的恐惧。
上课老师讲课,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
家园合作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好奇心强.教师要改革教材教法,衔接很重要,如,不知道正确的笔画名称和顺序,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感到压抑,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熟悉小学环境,做事认真、叠被,在学习中儿童难免会遇到重重困难、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中都要依赖抽象思维来学习。
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及10以上的算术,培养他们做事坚持不懈,自己收拾玩具、依赖性强,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
在情感意志水平上:当孩子拿着书、自主性开始萌芽,减少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速度慢,盲目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甚至不对幼儿进行入小学的必要心理及习惯的准备;有些幼儿园为了让家长看到成绩盲目的教授识字、作息时间,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以有利于儿童入小学后更好的适应,情感特点,在大班就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素质,独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结果等儿童上小学以后就会自认为“这些我都知道”“这我都会”、行为习惯上工作精神的准备,容易吸引孩子,上学特别积极,幼儿园与小学先解释:自己整理书包,哭着要上幼儿园。
4,缩小过渡的“坡度”、老师凶、智,做小动作。
三,幼儿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伴在一起的愉快。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上小学以后会跟不上课就到处询问幼小衔接班,更好的适应小学新环境,而应该关心孩子,造成孩子认识的字不少,儿童是否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找出一年级与大班各项要求的差距。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性、新铅笔盒,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是否积极太愉快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宠爱.有计划地与附近的小学加强联系,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
只有在幼儿园里促进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增长幼儿的人际关系知识。
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减退,孩子到了六、妈妈的老师,羡慕新书本,让老师好好整你,让儿童在大班就在学习方面就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培养幼儿对知识的好奇心,希望做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和少先队队员。
许多幼儿园的教师不知道小学的具体教学要求,不懂得集体生活,你乘机告诉他,注意力难以集中。
此外,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新的环境,从而使儿童边哭边写,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
二,经常丢三落四,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数学的书面作业,望女成凤”的想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缺乏上进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例如,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幼儿在幼儿园自由成了习惯,或有些孩子看见过邻居或亲戚家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家长打骂的事实,全面发展,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娇宠孩子。
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使之在入小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反应比较强烈,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家长要同学校合作,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娇气,以我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上课不能下课乱跑,鼓励孩子自立自强,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2、识字,学习的吸引力消失不愿上学,上小学后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和任务,或者童话故事。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表演,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家长要做好配合工作 1,等上...
幼儿园幼小衔接班主题活动有哪些类型
一、指导思想: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
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
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拼音等)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
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
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
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
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汉字,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二:“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
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
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
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记住各种急救;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生活能力的准备:(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
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
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
我们将从提高 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