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解决难民危机:听听中国总理怎么说和做这则新闻后的感想

        有愿意和我聊一聊天么,Y

对欧洲难民危机的看法

        欧盟近来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未走出债务危机,又陷入另一场更焦心的危机:难民危机

       最近两天,一名3岁叙利亚小难民陈尸地中海海滩的图片引发全世界关注,成为这场难民危机的悲惨写照。

       如果说乌克兰危机考验欧洲一体化的起点—和平与和解,债务危机考验一体化成就—团结就是力量,那么难民危机则直接考验欧洲的良心—欧洲如何应对潮水般逃离叙利亚、利比亚内战的难民

       很多难民惨死在逃亡的路上,这已成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何以至此

       危机首先暴露了欧洲一体化的漏洞,比如没有统一的边境安全政策,因劳动力需求而对 -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次不是 -问题,而是无法遣返的难民,必须保护。

       那么欧盟能否给予他们政治避难呢

       债务危机爆发后,相互扯皮的现象在欧盟内部愈发明显。

       比如,2022年欧盟通过《都柏林协议》,规定非法 -可被遣送回其第一个进入的欧盟国家,但希腊、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抱怨它们只是过境,非法 -最终目的地是德国和北欧等国,因此要求后者出资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危机还是欧盟无法独善其身的写照。

       欧盟国家热衷输出软实力,跟着美国醉心于怂恿叙利亚内战,现在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可谓是自作孽。

       这种热衷于推广欧盟价值观的睦邻政策明显不可持续,长此下去还会问题多多。

       难民危机还考验着近代以来欧洲引以为豪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

       欧盟的申根协议便利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但也方便了 -与难民进入。

       其中难民无法遣返,寻求政治避难的要求也很难被拒绝。

       因为难民中很多都是 -,受近年类似查理周刊事件这样的刺激,难民问题已变成政治正确性问题。

       消化不了但又不能拒之门外,这使欧盟进退两难。

       难民危机只是欧盟面临的重重危机中的一个方面。

       要想“危中寻机”,欧盟首先需要从大的视角上改变心态,重新认识自身和世界。

       首先,优势与劣势可以相互转换。

       欧盟过去的先发优势可能成为今天的劣势,当然今天的劣势也可能变成明天的优势。

       其次,内外之势相互转换。

       欧盟不断扩大,因而逐渐将外部挑战内化。

       但扩大何处是尽头

       现在欧盟主要国家不仅要治理好自身,同时还得兼顾周边。

       这当然会导致欧盟陷入无法独善其身、自顾不暇的境地。

       地中海曾被称为“上帝的脚盆”,但如今已成为非法 -或难民们的坟墓。

       在这一点上,欧盟值得反思,反思其是否还要一味跟着美国肆意干预他国,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以想见,如果欧盟继续甘愿做美国的“跟班”,那么类似的危机还会不断。

欧洲难民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难民危机的原因:

       1、历史方面

       ISIS脱离国际社会的控制,向全世界宣战,紧接着美国直接介入当地政局,直接支持叙利亚反动派武装,俄罗斯则大力支持叙利亚 -,事态才变得越发严重。

        -地区的难民开始大批出逃,并且迁离战火波及的地方。

       2、政治方面

       欧洲紧靠中东北非,相互之间政治互信强烈,欧洲各国之间签订了《申根协定》国与国之间的来往并不需要手续与审查,各个国家的国内政治环境稳定,所以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前往欧洲避难。

       3、社会方面

       由于战争导致的动荡的社会环境,难民所在国家大都出现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秩序更是被破坏的一干二净。

       无论是暴乱还是极端组织都在各国肆意蔓延,待在本国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更不用说对于养老保障和后代教育等社会问题。

       4、军事方面

       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遭受伊朗 -者冲击,沙特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伊朗宣布对沙特进行神圣报复行动。

       至此 -世界内部动荡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

       2022年1月份欧洲接受难民达到2022年1月的三倍。

       5、经济方面

       欧洲属于长时间的经济发达体,前往欧洲找一份工作对于大部分目前食不果腹的难民来说是一件得以让自己和自己的整个家庭生存下去的最佳选择。

       所以一些并没有发生战乱的地区和国家也同样出现了偷渡前往欧洲的情况。

       扩展资料

       欧洲难民危机产生的影响:

       一、在难民危机中,欧盟各成员国对待难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凸显了欧盟内部的分裂。

       二、欧洲难民危机凸显了理智与情感、法律与现实的较量,冲垮了欧洲难民法律的束缚,对欧洲国家的共同边界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三、欧洲地区的难民危机必将拖累欧盟经济的恢复,延缓欧盟国家在 -与难民政策上的一体化步伐。

       四、难民危机以及可能随后而来的汹涌澎湃的西亚北非难民潮,有可能对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五、难民危机以及可能随后而来的汹涌澎湃的西亚北非难民潮,有可能让反 -的民粹主义、新纳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社会思潮沉渣泛起,让高举反 -旗帜的欧洲极右翼政党东山再起,从而推动欧洲国家的政治右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洲难民危机

心得体会

        论国际局势的几个特点:

       “9·11”事件之后,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非传统安全问题中的威胁因素增大,使国际安全形势较以前更形复杂。

       但从总体而言,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并未改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

       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大国关系相对和缓 国际格局基本稳定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雅尔塔体制的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

       “一超多强”的国际基本格局的轮廓初步显现,世界也开始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9·11”事件虽然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但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

       从综合实力来看,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并未动摇。

       欧盟、日本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惟一能在军事上同美国抗衡的国家,并有着巨大潜力;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迅速增长,国际影响日益增大。

       各大国之间存在着利益交合点和冲突点,力量对比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去年布什 -上台以后,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趋于紧张。

       “9·11”事件使美国在战略上和策略上不得不作出某些调整,包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其他大国的态度,将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向合作和稳定的方向调整。

       美欧关系、俄美关系、中美关系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9·11”事件并未导致大国的正面对抗或国际力量的失衡。

       总的来说,在世纪交替的这一时期,大国关系呈现这样一些特点:

       大国间尽管仍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再是全面对抗性质,各国在不同程度上也避免采取这种态度。

       各大国间的经济联系更趋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领域增多扩大。

       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性质在降低,共存多赢和两败(或几败)俱伤的性质在增大。

       这一特征使国家间趋于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等政治方式解决问题,避免走向极端。

       经济在竞争中依存 文化在激荡中融汇

       世界经济形态的变化也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结构与需求。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虽然领土和资源占有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但人才培养和使用以及社会软环境的作用更形突出。

       前者可以通过战争或实力方式获得,后者则只能通过社会发展实现。

       经济形态的变化和要求对国际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利益追求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霸权追求的方式,改变了战争的样式。

       经济区域合作和全球性合作在近年均有相当进展。

       区域合作的发展对建立21世纪公正、合理、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起着促进作用。

       近年来,欧盟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有力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非洲联盟即将成立的宣告、东亚区域合作的加强以及跨区域欧亚合作的积极发展势头等,使全球政治、经贸、外交、军事安全等关系发生着新的整合,各种内容、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区域性跨国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为解决本地区矛盾与冲突、促进对话与合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对超级大国的单边行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同时,区域组织的发展,使国家间的依赖与互动关系得到加强。

       在经济要求的推动下,人类在建立国际秩序、制订和遵守国际关系准则上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

       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代表性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趋于增大,国际事务中的所谓“无 -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是保证世界总体局势和平稳定的因素之一。

       在冷战之后的十多年中,世界上的许多冲突带有宗教、文化和民族色彩。

       冷战之后,恰恰又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长足发展的时期。

       信息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上有空前的发展。

       这一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信息上互相交流、彼此融汇、吸纳学习的趋势发展迅猛;另一方面,文化上的碰撞和不适应浮上表层。

       在发展中国家,弱势文化产生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反弹,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一些宗教传统较强的国家也出现了原教旨主义复兴。

       在发达国家,实际上也出现了某种“保卫文化纯洁性”或“保护文化特性”的要求,甚至也有 -原教旨主义回归的倾向。

       上述文化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和局部特征。

       “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可能增大。

       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等的传播,都可能成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较量的手段。

       总的说来,文化的融汇是与经济社会新发展相应的总体发展趋势,碰撞是一定变动期间的必然反应,两者将导致多样化和全球化矛盾统一的一种文明发展。

       国际安全增生变数 全球问题亟待解决

       “9·11”事件的发生表明,目前国际安全问题更加趋向多元化。

       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

       实际上,在冷战之后,环境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计算机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日益具有全球性质,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议题。

       “9·11”事件将恐怖主义的问题更加突出出来,恐怖主义的国际化、网络化和大型化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性问题。

       冷战之后,在世界一些地区,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地区性冲突增多或激化,加上大国对当地的介入或存在利益的碰撞,一些热点仍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美国是当今仅存的超级大国,其走向影响至大。

       近两年美国在国际上不时采取单边主义的行动,显露出过强的主导欲望,并过度依赖军事实力解决问题,不能不给国际安全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解决恐怖主义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以及所显露的战略意图也值得关注。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形势中仍然存在局部的战乱、紧张和动荡。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背后实际上是若干全球性社会问题,如南北差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文化相容性问题、部分发展中国家边缘化问题,等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社会问题也成为全球性议题。

       今年,全球经济论坛和全球社会论坛两个会议对峙召开,带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以前,各国 -是国际活动的行为主体。

       近年来,非 -组织成为国际活动中相当活跃的行为者,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总之,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旧格局崩溃,新格局尚未成型的转折时期,充满着各种变动和相对不变的因素。

       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趋势和形势特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才能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发展自己并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欧洲难民危机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1993年美国塞缪尔·亨廷顿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

       随后出版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其中, -与 -教的冲突,将是第一位的冲突。

       新约记载,保罗说,我不传福音就有祸了。

       欧洲的华人教会的教训是,战后欧洲两代人不传福音,欧洲现在有祸了。

急用啊

       有关绿色环保的心得体会

        冰川消融 与我们息息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曾警告说喜马拉雅冰川正以每年大约 33 至 49 英尺的惊人速度后退,已经成为全球消融最快的冰川。

       而支撑着印度最大的河谷盘地的甘戈特里冰川也正在以每年超过 100 英尺 的速度后退。

       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该地区冰川的迅速消融会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直接面临缺水的威胁。

       2022 年 6 月 5 日 是第 36 个世界环境日。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海平面上升、大量物种灭绝…这并非荒诞虚幻,也非危言耸听,全球气候变化将使中国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损失,兰核果 -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最新报告警告,未来几十年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

       全球变暖 危及人类生存 2022 年 3 月初,联合国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PICC)发表了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原因。

       2022 年 4 月,PICC 发布的第四次报告显示,地球气候的温度在过去 100 年中变暖了 0.74 摄氏度,主要的变暖阶段是最近 50 年;而未来 20 年每十年地球的气候还会变暖 0.2 摄氏度。

       近 70 年以来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了 70%,如果再不采取遏制措施,到 2030 年,6 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陆氟化硫)的排放量还要在 2000 年的基础上上升 25-90%,预计在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还将再上升 2 到 4 摄氏度。

       该报告的核心结论是:气候系统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在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等),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燃烧化石燃料和土地的使用,而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增加主要源于农业。

       在北极,泥炭沼解冻时会释放出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

       在 1960-2022 年间,全球每年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 3 倍。

       仅 1987 年以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增加了 33%。

       IPCC 在今年的前两份报告的描述并非耸人听闻: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趋势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未能削减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在 2100 年使全球温度上升达 6 摄氏度。

       即使全球温度只上升 2 摄氏度(3.6 华氏度),到 2050 年也会使 2 亿人群受到缺水的威胁,20-30%的全球物种灭绝。

       英国《自然》杂志曾发表研究报告称,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 1\/4 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 50 年内灭绝,也就是说,100 多万个物种将在半个世纪后从地球上消失。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仅在 2022 年,自然灾害就给我们带来了近 4000 亿美元的损失。

       海水上涨淹没了小岛和沿海,使无数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环境难民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警告,亚洲将成为继极地、非洲次撒哈拉地区、小岛屿之后全球变暖最大受害者之一。

       多个亚洲国家将面临水灾、水源严重短缺、传染病等重大危机,海面气温上升和冰盖融化,将影响到亚洲人口集中的超级三角洲地区,包括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三角洲,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以及孟加拉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

       模拟结构预测,如果海平面上升 1 米,亚洲将失去 2500 平方公里的红树林,大约 1000 平方公里的耕地和水产地将可能变成盐沼泽…专家们通过从世界各地收集了近 3 万种实际数据来说明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值得关注的是,人类生态脚印(又译生态足迹)—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比大自然再生资源的速度快了 25%。

       从 1961 年到现在,“人类生态脚印”比从前扩大了 3 倍,而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一直超过自然界再生资源的速度。

       据计算,到 2022 年,平均每个人的“生态脚印”是 202 公顷,而大自然只能再生相当于 1.8 公顷 的人类生存资源。

       在“人类生态脚印”的各组成因素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它占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全部影响的 48%。

       发展中国家对森林的无限度砍伐,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排放量 20%-25%;而地球上有 8 亿量左右的机动车,各国使用的交通工具(包括飞机、轮船等)所排放的废气则占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14%。

       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暖,给自己的生存造成威胁,需要人类采取行动解救自己。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指出,第四次报告的发布不仅是一个里程碑,而且是人类为了子孙后代采取行动的时刻。

       我们需要采取双重措施:一是要减缓全球暖化的速度,二是要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我们的策略,努力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

       当务之急是要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各国达成共识 遏制气候变化 通过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世界就能够减缓并扭转排放趋势,世界各国已达成此共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国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共同拟定了《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臭氧层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对遏制全球变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2 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1997 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要求 38 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要在 2022 年到 2022 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

       美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第一大排放国,曾于 1998 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而在 2022 年却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的负担。

       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截至 2022 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1990 年上升了 15.8%。

       十年经历说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如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的 -须加入《京都议定书》,以保障全球减排实施。

       今年 1 月欧盟通过了能源和气候变化的综合性计划,联合国积极推动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立法,在可再生资源和生物能源方面都设立了目标,计划到 2022 年,使欧盟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20%。

       清洁发展机制是根据《京都议定书》设定的一种减排机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尚未承担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但中国已开展了 279 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实施,相当于全球 CDM 减排量的 50%。

       中国的积极行动得到世界的赞赏。

       节能降耗 减缓全球变暖 2022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主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我国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我国 -在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22 年实现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绿色广东—广东也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2022 年 12 月,省委书记 -提出建设“绿色广东”;2022 年 3 月,完成《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22 年 2 月,开展“绿色 GDP”试点工作;并建立 GDP 能耗指标公报制度,把节能降耗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广东是 GDP 总量排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能耗却创出了全国最低水平:2022 年上半年广东每万元 GDP 消耗 0.79 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65%,成为“能效冠军”。

       针对我国的公共建筑耗能严重,在我国南方设计全玻璃的建筑,使其能耗要比一般箭竹高出 5 倍,成了浪费能源的“样板”。

       从今年 4 月 15 日起,广东省将全面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新建酒店、写字楼一律不建超大玻璃幕墙;公共建筑的照明亮度为,一间 10 平方米 的普通办公室 110 瓦,高档商业营业厅可以大道 19 瓦\/平方米,旅馆客房应为 15 瓦\/平方米。

       在个人使用的办公室内,建议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自动开关灯。

       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1989 年新疆建设了中国首家风力发电厂,新疆目前已建成五座风力发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 18 万千瓦;2022 年中国风机总装机容量达到 18 万千瓦;2022 年中国风机总装机容量达到 127 万千瓦,占世界第七位。

       2022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风能规划 2022 年风机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2022 年达到 1000 万千瓦;2022 年达到 3000 万千瓦。

       我国农业部报道,农村广泛推行绿色能源—沼气。

       全国现有 1800 万户用沼气,相当于替代 1090 万吨标准煤的能耗和 5940 万亩林地的年蓄积量。

       骑车减排—法国推行“自行车城市”,节能效果显著。

       自 2022 年 5 月以来,里昂市投入的 3000 辆租袵自行车已经行驶了 1000 万英里(约合 1609 万公里)。

       仅这数据就相当于减少了汽车行驶所需的 3000 吨二氧化碳气体,里昂市的机动车流量也下降了 4%,自行车使用量已是原来的 3 倍。

       植树造林—森林对于遏制气候变化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可以大量捕捉二氧化碳,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2022 年 5 月 22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署宣布推动“承诺种植十亿棵树”活动已提前 7 个月达到目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自从 2000 年以来,世界各地的森林面积减少了大约 5 万平方英里,亚洲反而新增了大约 4000 平方英里的身临资源,这主要归功于中国 -积极推行保护森林政策。

       中国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和最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涵盖了 500 多个县,占国土面积的 42.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节能可能是一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大幅减排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能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采用更好的绝缘、照明和其他节能措施,改变使用煤到天然气的能源模式,多使用核能和诸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的可在生能源。

       2022 年伦敦南部建成了首个零能耗生态村,“BedZED”是“零能源发展居住区”的字母缩写;英国部分乡村民众已开始“从我做起”,自发安装家用太阳能和风能装置,关闭电暖炉、电咖啡壶等,为遏制全球变暖出自己的一份力。

       做好身边事 为地球降温 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能做好身边小事为温室气体的减排出力,诸如:1、最大限度提高家庭中的能源使用率,最大限度的节能。

       选择把空调室外机装在阴凉处或配以遮阳棚,运转效率就可以提升 10%,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到不超过 26 摄氏度,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及时关掉电器,因为处于待机状态的家用电器好电量可达该种家用电器总耗电量的 10%-60%;使用节能灯,节能荧光灯比白炽灯省电 75%至 80%,加入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7 亿吨。

       让节约成为一种品质、精神和时尚。

       2、植树和绿化周边环境和你家屋顶、阳台,一小块空中花园就可以防止 50%的雨水流失。

       3、使用较少产生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尽量使用再循环的材料和节能的材料,尽量买再生的合成的物品,用手帕代替纸巾,拒绝使用如“方便筷”等一次性日用品。

       据调查,一次性筷子壹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 18%。

       兰州每天消耗 150 万双一次性筷子,相当耗费木材 54 立方米,减少森林面积 66 平方米。

       4、参与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积极参与、宣传环境保护,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关爱环境、参与环保的社会新风。

       5、不远的路程都走路少乘车或骑自行车,路程远的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驾驶节能性汽车。

学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吴维moving

       孙子兵法心得体会《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著作,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分为上卷、中卷、下卷。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3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

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

        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思想现代化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对人类未来给出了理性思考;世界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中国愿意服务于一个共享的世界,让一带一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1、思想升华:以“全生态世界观”做为全逻辑的参照系,将人定位在全生态世界中最高全息潜能的物种,将形而上学上升为全生精神文明形态;将客观世界上升为世界伦理社会化文明形态、将人类整个时空上升为全生态世界观文明形态,以文明环流的方式为人类保健、医治、养生和上升,以实现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的不断上升,到达人幸福的目的地,成全人类共同体的幸福。

       2、理念升华:命运共同体是协同共享利益的生态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态度,是一种共同利益认同并理解的一种态度;命运共同体是现实,是一种共生共存的现实;命运共同体是意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命运共同体是机制,是一种共同治理的一种机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3、文化升华:

       人学是开发人全息潜能的学术体系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人文情怀的系统工程,人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

       人类共有一个地球,人类地球就是一个生态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方案,旨在打造文化、生态、政治、经济、安全,五位一体的全球共同体。

       4、世界需求、中国担当:

       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在这种形势下,世界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把期待传递给中国,中国的发展引发思考,中国的政策获得关注,中国的方案备受重视。

       全球190多个国家、约70亿人口,我们因何而紧密相连、为何不该一意孤行,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5、一带一路、连接世界:

       中国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蓝图,用一带一路把世界连接起来,激发了世界的共鸣,再一次给世界注入了信心,再一次获得了世界的尊重,因为它蕴含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哲学逻辑;开辟了世界经济发展新路径,搭建起互利共享合作新平台,拓展了自身开放发展新空间,好事大家商量着办,合作共赢,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网络;义利相融,瞄准共同发展大目标,理念引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4月29日,由伦敦返程的首列中欧班列历经19天、行程1.2万公里,抵达浙江义乌,标志着中欧班列(义乌-伦敦)实现双向对开。

       回首3个多月前,满载小商品的中欧班列首抵伦敦,成为引起轰动的大新闻。

       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程直播班列驶入车站。

       英国《卫报》称,这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把英中关系带入一个新时代。

       从重庆到杜伊斯堡、从郑州到汉堡、从义乌到马德里…中欧班列从国内27个城市出发,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横贯亚欧大陆上万公里。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约1.8倍。

       “从基础设施入手,进而推进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国把改革开放近40年的成功经验和物质基础,用于新形势下推进全球化。

政治小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八年级下)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

       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 -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

       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

       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学校领导重视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组织,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总务主任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政教处主任负责专题教育;教务处主任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团委书记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环保辅导员负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

       环境教育委员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几年来,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了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在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政治、健康教育课等各个学科教学中,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几年来共撰写环保论文30多篇,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积极开展主题团会、主题班会,座谈会以及环保知识讲座

求一篇“学习环境保护概论”心得体会3000字的论文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

       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 -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

       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

       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学校领导重视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组织,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总务主任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政教处主任负责专题教育;教务处主任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团委书记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环保辅导员负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

       环境教育委员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几年来,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了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在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政治、健康教育课等各个学科教学中,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几年来共撰写环保论文30多篇,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积极开展主题团会、主题班会,座谈会以及环保知识讲座等,调动、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有关人士进行环保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生存环境状况,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很多学生都写了心得体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今年5月份,学校在环保知识讲座结束之后,政教处紧接着还在全校开展了“做‘绿色使者‘承诺”活动,即:不乱扔废物,净化校园环境;减音降噪,净化生活环境;不攀枝折花,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保护动物,不捕不食;杜绝浪费,节约能源;废物利用,平衡生态;捡脏护绿,还社区一片绿色;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播撒绿色,创建绿色学校。

       全体同学都郑重的在倡仪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活动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又一次高潮。

       (五)、以“环保志愿大队”为依托,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爱绿”、“护绿”的模范。

       学校自成立“环保志愿大队”以来,由学校团委负责,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今年的“地球日”,学校组织了“迎接地球日,纪念五四运动”的青年志愿者大行动,到开发区公园和碧海小区清除白色垃圾,到广场护理绿地,向路人散发 -,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号召人们“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美好家园”;去年的“植树节”,学校开展了“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踊跃植树种草;在第20届“爱鸟周”到来之际,学校举办了以“关注鸟类、珍爱自然、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爱鸟周”科技漫画大赛,其中的获奖作品在学校的环保宣传栏上进行了展览;在第30个“世界环境日”,学校开展了“环保手抄报”评比和“我爱我的家园”环保征文大赛,并组织专门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共52人;校团委在每年的“世界水日”都要组织环保志愿队走上社会,对用水情况进行调查,这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初二环保支队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的制度,并向其他三个支队发出倡仪,号召大家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废旧电池回收等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组成环境卫生巡视队,成为维护生存环境的忠诚卫士。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好的使学生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和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绿色卫士。

       学校注重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全校师生尽量做到不使用涂改液;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纸杯盒和餐巾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用的罐装材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购买“绿色”无磷洗涤剂;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施,不践踏绿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七)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

       为全方位奏响绿色环保之歌,学校在全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活动,把环保宣传教育推向家庭。

       学校郑重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仪:在家庭中做环保知识的最佳宣传员、“小喇叭”,积极倡导父母树立“绿色”理念,带动父母也加入到环保大军中来,营造良好的绿色家庭环境。

       (八)、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营造洁净、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幽雅和谐、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到使学校全年戴绿、四季有花,根据校园建筑的格局,学校还修建了读书长廊。

       长廊四周栽种藤萝,夏秋季节,藤萝覆盖整个长廊,一片翠绿。

       真正收到了层次化、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效果。

       如今,当你走进开发区中学,你会看见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整洁优美的校园,它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使人心旷神怡。

       如今的校园里,“绿色”正在蓬勃壮大,“绿色”正在熠熠生辉,这“绿色”已常驻校园,常驻师生的心头。

       你自己选一些吧,择优录取~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