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这被称作“双减”政策。

       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大多数的家长表示欢迎“双减”政策,认为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校外各种名目的培训班,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看着其他孩子们都报了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报,怕跟不上。迫于压力,只能自己省一些,不能苦了孩子。

       再有,周末、寒暑假,孩子上辅导课,不论天气如何,刮风下雨、酷暑难耐,家长都需要接送孩子上下辅导班。

       大家现在普遍的感受是:现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太贵了,一年花几万元上辅导班都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更多。

       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虽说政策出来了,但是中考和高考还是要看成绩,培训机构依然有市场需求。不能在线下开培训班了,会不会转到线上或者是一对一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线上教学的质量和面对面还是有差别的,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都对线上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而且,一对一的私教课程,学费比大班课要高很多,无疑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另外,如果培训机构从“地上”转到“地下”,家长们还要四处去打听。

       这个暑假已经有多个在家中开班的辅导老师被举报,也证实了家长们担忧的种种问题。

       已经习惯了上校外辅导班的孩子们接下来如何安排时间,不虚度;家长们自由的时间相对少了,如何安排时间陪伴和辅导孩子,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双减”政策的推出,无疑是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一次重拳打击,很多培训机构寻求转型,也有一些在观望。

       新东方因率先开设父母培训课、体育课等被送上热搜。

       父母培训课意味着,作为家长的父母们,除了要朝九晚五的上班,加班,赡养父母,照顾孩子,辅导作业,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上“优质父母培训课”。

       父母的确应该学习,提升自己,以便更好的培养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且不说这门课程是否可以如期开起来,如果把这个作为一门课程或者迫于压力不得不上的课程,最直观的无疑是给家长们增加了负担和困难。每个家长的水平不一样,如果学完了这门课程,孩子没有考好,责任在家长还是孩子,无形当中增加了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近几年,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很多家长表示,一些老师为了开自己的培训班挣钱,该讲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不讲,而是在自己的辅导班讲。应该老师批改的作业,在家长群里变成了家长的任务。

       学校是孩子们的主要战场,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源头。

       我们上学的时候,没有微信,没有家长群,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微妙关系。

       作为85后的我,依稀记得九年义务教育时,各科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身影。

       教育行业将如何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2

       7月24日这一天,“双减”出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必定是载入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行业震荡,企业惊慌,股市暴跌。众多的教育股应声暴跌,一些公司跌浮60、70%,乃至跌停。

       很多人认为,来势凶猛的双减政策是为了将培训机构赶尽杀绝,不留一丝余地。所以,除了培训机构焦虑,家长们也很焦虑。且随着最近各大机构对“双减”的不同“解读”,出台了花样百出的告知书,迷茫的家长越来越多,也有不少报了我曾推荐过的课程的家长咨询我,到底该怎么办?

       所以,思来想去,我还是跟大家聊一聊我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希望给迷茫的家长一些参考建议。

       此次由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简称“双减”,共8大部分,30小条。

       8大部分的内容,从校内、校外以及教育整体环境三个维度做了要求和规范。

       一,校内维度

       从校内的维度来看,国家下决心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及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几个方面,全方位的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少作业压力,规范教师职责,让教育回归学校,彰显教育的本质。

       我个人非常赞同“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中“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两项内容。让家长回到家长该有的位置,不要因为作业问题影响亲子关系。从而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发泄口,减缓孩子的学业压力。

       在“保证课后服务时间”这一条里,要求学校要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从时间上就切断了晚托班、托管班等辅导作业性质的可能性,可见国家的力度和决心。

       另外,双减政策中还提到“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我认为对于“面批讲解,答疑辅导”这种个性化的需求都能专门行文规范,或许未来教育模式也会发生些许变化,满足个别“吃不饱”的学生,也是有可能的。

       二,校外维度

       从校外的维度来看,双减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可谓“精准狠”。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这一条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路都堵死了,除非你乐善好施,愿意以非营利性质来开展培训公益事业。另外,严禁资本化运作教育,简直大快人心!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多少人心中的渴望,不应该让资本控制教育。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要求: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一条将一直以来提倡超前学的机构敲了警钟(比如奥数),同时禁止了境外课程(比如英语各类境外教材)。不仅如此,还不允许培训机构占用国家法定假期,休息日以及寒暑假进行培训。

       所以,你能想到的路,都给你堵死了。还想怎样挣扎呢?

       3、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要求: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首先,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不允许培训时间超过晚上21点,所以孩子从放学(约5点半)到晚上21点之间能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便能上课,还要兼顾课时长度和课程间隔时长,这晚上的时间也就被分离的差不多了。

       第二,“拍照搜题”这种app终于下线了,孩子终究还是得学会有问题要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抄作业神器”。这一点我个人非常支持,怒赞!

       从校外维度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来看,家长要将课外培训班妥善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做好时间统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家长面临最大的挑战。

       三,整体环境维度

       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3,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4,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这几条是从国家层面来规范约束与双减相关的制度,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四,学科和非学科如何区分?

       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科和非学科的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专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1,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2,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因此,但凡符合国家对学科类规定的培训机构,无论机构自己如何力证身份,都属于本次双减的范畴,不用质疑。

       五,学龄前儿童还能上什么学科培训班?

       双减政策意见非常明确: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可以理解为:学龄前的学科类型培训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允许。线上非学科的培训也不允许。

       对于双减政策带来的退课还是继续上课问题,我个人建议:学科类的培训班不建议续课。如果目前手头还有大课包,能退则退,如果课包所剩不多,就抓紧时间,火力全开排课吧。

       另外,线下的体育,艺术类的非学科培训班未受影响。

       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

       一、减负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首先要了解减负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首先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有一位校长告诉我,有的高中学生,单杠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跑步会昏倒。现在学生中近视眼众多,许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少龄化,这样下去,国民体质下降,令人担忧。

       学生负担太重,不仅影响到身体,而且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学习,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会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把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学生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不了解世界、不了解社会,缺乏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很不利。

       其实,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学生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减负的重要环节

       为什么要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因为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加学生负担上,推波助澜,违背教育规律,冲击学校教育,破坏教育生态。本来,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但是当前许多培训机构在学校抢生源,超纲超前进行教学,严重冲击了学校的教学活动。许多家长被培训机构裹挟,认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就会比其他学生落后。这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变成了两轨制:一轨是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一轨是收取高额学费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不仅冲击了学校教育秩序,而且扩大了教育不公平。

       几年前,我和某市中小学校长座谈,校长们都向我诉苦,说学校被培训机构“绑架”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家庭经济不够富裕的家长叫苦不迭。同时有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缺乏合格的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校外培训机构需要整顿、规范治理。

       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三、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是减负的重要保障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之间还存在矛盾,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_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

       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以成绩为标准进行分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应该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单纯用成绩来衡量学生,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有挫伤感;而一些学生造成优越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用选修课的办法实施因材施教。

       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每一节课上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减少家庭作业负担。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各地教育部门都已经出台了学校3点半以后学生托管的措施,效果很好。下午托管班可以用一部分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部分时间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最近大家都在热议暑期托管班的问题,办好托管班需要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统筹安排。

       学校组织托管班,还要老师来照管。各种兴趣班也可以请校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门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来参加辅导。辅导人员都是业余工作,应该有一定的劳务补偿。有些技术性课程活动,也可经审批后适当地收费,以抵付材料的消耗和辅导人员的劳务报酬。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校外培训机构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4

       7月24日中央发布了双减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双减又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目标:1、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的高度。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3、将教育回归到学校。4、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并规定,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量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对于课余时间,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一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5

       7月24日中央发布了双减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双减又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目标:1、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的高度。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3、将教育回归到学校。4、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并规定,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量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对于课余时间,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一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6

       7月24日这一天,“双减”出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必定是载入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行业震荡,企业惊慌,股市暴跌。众多的教育股应声暴跌,一些公司跌浮60、70%,乃至跌停。

       很多人认为,来势凶猛的双减政策是为了将培训机构赶尽杀绝,不留一丝余地。所以,除了培训机构焦虑,家长们也很焦虑。且随着最近各大机构对“双减”的不同“解读”,出台了花样百出的告知书,迷茫的家长越来越多,也有不少报了我曾推荐过的课程的家长咨询我,到底该怎么办?

       所以,思来想去,我还是跟大家聊一聊我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希望给迷茫的家长一些参考建议。

       此次由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简称“双减”,共8大部分,30小条。

       8大部分的内容,从校内、校外以及教育整体环境三个维度做了要求和规范。

       一,校内维度

       从校内的维度来看,国家下决心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及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几个方面,全方位的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少作业压力,规范教师职责,让教育回归学校,彰显教育的本质。

       我个人非常赞同“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中“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两项内容。让家长回到家长该有的位置,不要因为作业问题影响亲子关系。从而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发泄口,减缓孩子的学业压力。

       在“保证课后服务时间”这一条里,要求学校要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从时间上就切断了晚托班、托管班等辅导作业性质的可能性,可见国家的力度和决心。

       另外,双减政策中还提到“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我认为对于“面批讲解,答疑辅导”这种个性化的需求都能专门行文规范,或许未来教育模式也会发生些许变化,满足个别“吃不饱”的学生,也是有可能的。

       二,校外维度

       从校外的维度来看,双减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可谓“精准狠”。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这一条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路都堵死了,除非你乐善好施,愿意以非营利性质来开展培训公益事业。另外,严禁资本化运作教育,简直大快人心!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多少人心中的渴望,不应该让资本控制教育。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要求: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一条将一直以来提倡超前学的机构敲了警钟(比如奥数),同时禁止了境外课程(比如英语各类境外教材)。不仅如此,还不允许培训机构占用国家法定假期,休息日以及寒暑假进行培训。

       所以,你能想到的路,都给你堵死了。还想怎样挣扎呢?

       3、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要求: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首先,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不允许培训时间超过晚上21点,所以孩子从放学(约5点半)到晚上21点之间能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便能上课,还要兼顾课时长度和课程间隔时长,这晚上的时间也就被分离的差不多了。

       第二,“拍照搜题”这种app终于下线了,孩子终究还是得学会有问题要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抄作业神器”。这一点我个人非常支持,怒赞!

       从校外维度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来看,家长要将课外培训班妥善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做好时间统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家长面临最大的挑战。

       三,整体环境维度

       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3,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4,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这几条是从国家层面来规范约束与双减相关的制度,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四,学科和非学科如何区分?

       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科和非学科的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专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1,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2,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因此,但凡符合国家对学科类规定的培训机构,无论机构自己如何力证身份,都属于本次双减的范畴,不用质疑。

       五,学龄前儿童还能上什么学科培训班?

       双减政策意见非常明确: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可以理解为:学龄前的学科类型培训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允许。线上非学科的培训也不允许。

       对于双减政策带来的退课还是继续上课问题,我个人建议:学科类的培训班不建议续课。如果目前手头还有大课包,能退则退,如果课包所剩不多,就抓紧时间,火力全开排课吧。

       另外,线下的体育,艺术类的非学科培训班未受影响。

       2022国家双减政策心得体会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