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十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着,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 、规范操作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再到相邻课桌(可以改变“秧田型”的空间结构)六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我们可以说,you all did a good job in the discussion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group one got the highest grade. 师生给出的评价提示词都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

  2.明确任务、形式整合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者的个体性格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如在教people and work中,我选择了 make a survey这一任务让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我在教a traffic accident中,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dos”和“don’ts” .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因此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如:学生在介绍相关职业的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交流了以绘画表达的方法;以相片或图片表达的方法;以唱歌或表演的方法;以 chant的形式表述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达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中用了chant这种非常富有创意的形式,就马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对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后带领全班学生套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体验这种方式带来的乐趣和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己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参与课改的英语教师在教授新编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本《英语》(go for it)的过程中,在英语课堂上逐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课堂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课堂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重视师生交往,还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确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四、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总是害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总是担心有限的课堂时间被学生浪费,太多的顾虑,导致了老师在课堂上习惯性的把学生置于台下,把自己推到台前。而学生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习惯了被动,习惯了接受,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我校课程改革之特色“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自导自演,而只是扮演导演角色,将环环相扣的导学框架体系烂熟于胸并引导学生整个流程的学习;相反,学生扮演的是演员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这种师生角色大转变的模式下,我们势必也将利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了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全面实施“导学案教学”的重要保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第一个环节:自主做学。根据思维导航自学、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自学预习这一环节在框架式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自主学习落实到位,会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教育中的“个人自主预习”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有很大的缺陷,往往是自觉性强的学生做到位了,而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在小组合作共同体建成之后,这一环节可由“个人自主预习”发展成为“小组集体预习”。小组集体自主学习,有利于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可以提高自学预习的有效性,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开展对学、组学、群学、讨论、交流、展示、生生互评、师生点评等。”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更是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性。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更能发挥“兵教兵,兵强兵”的作用。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优生通过辅导底子较弱的学生,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而底子较弱的那部分同学通过组内成员面对面的再次讲解,并将之展示出来,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打消了他们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

  “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师生归纳小结、画知识树、画思维树、课堂练习等。”在“框架式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每堂课结尾部分设计一个当堂反馈的环节,旨在总结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最后小组讨论画知识树查漏补缺,老师点评。这种“总结反思”的模式更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

  三、小组合作共同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由于2013级各个班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开学之初,各班就已经着手开始进行小组建设。我校合作学习小组不仅包含学习管理,还包括卫生、纪律、活动的开展,其实质是一个行政小组,它是学校、年级、班级建设中最基本的单位。就英语教学来说,我主要从学习方面谈谈自己在小组合作共同体的实践和探索。

  1.小组的建成、成员的分工和加分扣分制度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初2013级2班和4班小组合作共同体建设得颇有声色。两个班都各设10个小组,每个小组6名成员,小组的成立都是根据各科学习成绩的层次、性别和地域等综合考虑来设置的。就英语这科来说,每个组的层次都差不多,有优生,有中等生也有待优生。每个小组内设立英语学科组长和监督组长一名。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的英语学习,包括预习、课堂讨论、作业和课文背诵等等。一个小组的组长同时又是另一个小组的监督组长,负责对自己所监督的小组记录和评分。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预习:老师先将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一起自学明天要讲的内容,一起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及语法要点,在预习过程中,组长将小组疑问汇总,由课代表交给老师用于明天上课讨论。

  (2)合作小报告:每天在一个小组中挑选一名同学做值日报告(duty report),做值日报告的同学要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包装和打造,他所展示的并非是个人,而是代表整个小组。报告完后当场评分,一周总结一次。

  (3)合作表演:由于英语学科性质特殊,需要设置大量的情景进行结对练习和组内活动等,所以在课堂的合作表演是同学们小组展示的绝佳机会。

  (4)合作归纳总结:每堂课结尾部分设计一个当堂反馈的环节,旨在总结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最后小组讨论画知识树查漏补缺,老师点评。这种“总结反思”的模式更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合作学习 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4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构建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分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同质分组(也就是成绩相当的学生为一组,如:优等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学困生为一组)和搭配分组(每个小组都搭配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保证每次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因此,每个合作小组应该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推荐产生。小组长负责每次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及交流后的总结,保证合作学习完整有序地进行。构建合作小组,还必须有明确的合作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具体任务。比如,两名组员负责收集材料,另外一名组员负责合作交流中的记录,保证有书面的材料呈现。此外,该组员还应记录测量的数据,以及合作交流中的意见。如此明确的分工,可避免学生懈怠而没有成效的合作学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品质,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个人在发表意见时,其余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这样有序的交流才能促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反之,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个学生都自说自话,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学习将难以进行。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适当地提醒“一个一个来”,当一个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教师再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

  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自己也要敢于发表意见。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和协作,在小组内找到自身的价值。故而,作为小组的成员之一,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都不一样时,学生也要敢于质疑,勇于发表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追寻真理。在学生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害怕错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比如,在“搭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其中的一种搭配方法,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积极肯定,并加以表扬,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

  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中,学生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些冲突。在冲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小组长要努力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促进交流沟通。无谓的争执不可能有结果,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发生冲突时,每个人稍作谦让,各退一步,由小组长归纳总结,或者可以当作疑问在学习后请教老师。如果小组成员发生冲突时互不相让,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会破坏彼此之间原有的和谐融洽,而培养学生善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生了争执,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并表明自己的立场,对持正确观点的一方给予表扬,同时耐心引导持错误观点的一方向持正确观点的一方致以谢意。让学生互相客气地感谢或者道歉,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五、培养学生及时总结与评价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效果,小组长要监督小组成员及时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并进行总结与评价,收获合作学习的成效。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不同,它讲究团结合作,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因此,学生必须讲究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合作探讨完毕,并总结、评价,让大家都及时地了解本次合作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学习历程,总结成败之处,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4

  【关键字】:合作学习 英语写作 词汇量 查阅 总结

  中国分类号:H31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给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直以来教育部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写作部分的练习,但是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很多的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写好作文了,基本上在考试中学生所说写的作文都是应付了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的需要,写作显得更重要了,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现在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合作学习是20 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语言理论与策略,是近年来语言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普遍和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其强调以小组学习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实践、个人责任、内在动机以及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资源,共同参与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小组成员之间沉浮与共、休戚相关。合作学习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1、合作小组的建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达到均衡,或者是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体裁进行分组,选择同一种风格的学生为一组方便他们查找素材;

  2、老师给定学生话题,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进行讨论;

  3、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所持有的观点,然后跟其他的小组进行辩论,根据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选择最好的思路;

  4、讨论总结与自我评价。在完成讨论以后各小组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做一个总结,然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他们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主动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面对英语作文写作时往往由于思维狭窄,词汇量低而无从下笔或应付了事,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扬长避短。

  五、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讨论中用母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进行讨论,纯英文的交流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而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知识的匮乏,他们更愿意用母语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中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考察的是整个小组的整体成绩,在一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由于没有信心或者是被能力好的学生忽略,让他们在讨论过程中逃避出去,当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把结果报告给老师并得到成绩后,他们共享这个成果。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以小组学习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让小组成员共享目标资源,共同参与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

  2、在进行写作之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挖掘素材,写作不再是一个人的苦差事而是小组众人的集思广益,在共同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和鼓励;

  3、独立完成作文 。 小组完成讨论后,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见解,选取小组讨论所得成果的部分要点,运用自己的语言,独立完成自己的作文。

  4、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加自我评价和互评阶段。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别人比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争取下一次比这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小组互评是让小组之间互相传阅其他小组的作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避免他们的缺点,让自己的能力更加的提高;

  5、让学生在进行交流讨论时用英文,不要过分强调语法的使用,鼓励学生在用英文进行讨论,如果遇到不会的词汇可以英汉结合使用或者是提出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词汇量的增加;

  6、教师查阅和总结。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同时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写作任务。教师可以抽查或小组推荐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

  7、对进步较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进步较慢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读其他同学优秀的作文,学生可以欣赏到高于自己水平的范文,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进而激发学好英语的兴趣。而批改比自己差的作文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而有利于向上的学习风气的形成;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七、结语

  写作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和职业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写作学习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改变学生写作时思路狭窄、无从下笔的情况,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学习和所学的科目产生兴趣,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及书面表达能力,使写作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动态的学习过程。也有利于学生互动合作、提高学习写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韩英. 写作意识、写作策略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一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跟踪调查[J]. 外语教学. 2012(06)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5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主要成员****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1——20*.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9——20*.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9——20*.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中来,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以4~6人进行有序分组,并以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以带领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通过小组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加强小组间的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为学习弱一点的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同时,小组成员应树立小集体荣誉意识,为小组综合水平的提升而努力.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综合水平.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团队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懂得欣赏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团结合作的基本原则,对于问题进行选择时,要切合小组实际水平,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有一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教材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做出系统的规划,并向全班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学生纷纷鼓掌,做出肯定,进而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情绪都十分高涨,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诠释了合作精神,也为学生日后在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数学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综合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领会数学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撇开了传统课堂教学呆板枯燥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负担,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灵感,同时萌发了创新学习的新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也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一片沃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发现自身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将小组成员间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提高了分析、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同时,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开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通过多种数学活动的学习,收获了游戏的乐趣,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收集、整理、总结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7

  一、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从问题提出,小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到最后教师总结,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成竹在胸,才能有的放矢,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做好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既要有必要的讲解为学生合作探讨提供知识铺垫,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时间总结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预留在班级内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时间,只有学生的思考结果得到展示,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成为学生乐于采用的学习方法。只有合作没有交流,也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意义。

  做好组织者,教师还要根据小组学生的情况设计问题,知道或者说能够预测到哪些问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能够解决。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难以企及,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问题的提出应该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到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来。

  二、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当学生出现争议或者分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组内的分歧,互相质疑 ,共同探讨,从而达成一致;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就是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合作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能对发言提出质疑或者进行补充。让交流成为释疑解难发展能力的一个平台。

  总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进展,关注讨论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学生是否遇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适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引导。

  三、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动手操作,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还能针对学习情况调整活动策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小组合作之中做好参与者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8

  小组优化组合

  分组要做到科学、合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劣兼顾、男女比例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小组成员各尽所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而组与组之间,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

  小学英语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法: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对话操练;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难度较大的问题讨论;全班分为两大组或四大组――进行分组竞赛。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组方法,看具体的任务和内容来定。比如:笔者班有32个学生,平时分成8大组,每组4人,孩子们都给自己的组取了自己喜欢的英文名。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等。如有特殊的情况、特殊的任务时,可根据任务的不同另行分组。小组长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小组课前预习

  小组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小组预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提出质疑。为了更好地实现预习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布置预习单。学生小组完成预习单,达到预习效果。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3 Asking the way(Story time)课前预习单的制定。课前学习目标:能初步听懂,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汇的意思;了解问路的基本句型及回答。课前具体任务:听录音,掌握一些词汇和短语的正确读音和意义,ask the way,get to, station, bookshop, next to, ask…for help, along, turn right, traffic light, on your right, cinema, turn left, supermarket.跟录音朗读课文两遍,完成以下任务:找出Yang Ling 问路的句子,了解怎样问路;找出苏海和警察指路的句子,了解怎样指路;找出课文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小组课堂学习

  小组交流展示 由一个学生就预习内容先发言或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纠正补充和解疑。同组同学意见无法统一时,组与组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讨论,相互补充。

  小组互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充分合作,进行对话操练、角色扮演、自编对话、互相检查练习、互相评价。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3 Asking the way(Story time),教师可以在学生跟读录音后,布置小组任务,读对话并表演对话,小组展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小组成员自主互助学习,表演对话。最后大家抢着展示合作成果,纷纷举手到台前表演。

  小组自我调整,充分自主学习 学习小组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就本课内容归纳总结,并且提出疑问。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交流展示。学生通过展示学习成果,互相探讨交流。教师也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重要的及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小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一开始,教师可以教学生怎样进行课堂总结,比如:本节课有哪些知识点、从本节课的学习中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了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等。渐渐地,学生就会总结了,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课堂总结教给学生去做。

  比如:笔者的班学生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Story time)后,小结如下:第一,认识了交通工具bike,bus, plane, ship, taxi,train,metro.第二,学会了用“Where do/does …live?”来问别人居住地,并会用“ …live/lives…”来回答。第三,学会用“How do/does…come/go to…?”来问别人的交通方式,并会用“…by/on…”来回答。第四,学会自己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第五,了解了班上同学各种各样的上学的交通方式,更热爱我的班级,爱我的同学们。

  小组课堂评价 为了了解小组的互助学习情况,也为了促进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要给予小组学习合理地评价。

  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上对学生小组学习时,或展示学习成果时的评价。另一种是课后追踪评价,每两周都要进行小组评比,评出最佳小组、最佳组长、有进步的组员。为了使评价更加具体化,还可以制定考核表,从课堂活动、听写、背书、作业、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并按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比表扬。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分组与分工两个环节。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遵照“异质”分组原则,在摸清并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坐在前后座位上。分组的作用是使组内学生之间的个性、能力互补,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分工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2、导入阶段

  导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首先,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接着,指导预习合作学习的内容。预习时,教师提出预习的目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勾划出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确定指导合作学习的针对性。

  3、探究阶段

  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共同探究。第一,组织讨论。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交流学习经验,总结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巡回检查各组的讨论,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以备有针对性地点拨。第二,小组展示。让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第三,师生点评。可以先让学生点评,后教师点评,点评要繁简得当,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第四,鼓励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总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总结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要善于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给以解答。总之,教师要善于总结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与“满堂灌”教学方式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新课改的浪潮里,多数教师都乐意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在施行过程中,几个学生合为一组学习,但实质上合而不作,没有达到共同研究,各抒己见。没有达到人人有作为,个个有进步的效果,没有形成一种真正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围绕教学内容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大都是停留在讨的层面上,即寻求问题的答案或回答问题,很少提出质疑,很少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辩论。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阶段的师生点评时,往往出现屏蔽现象,即学生停止发言,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要求学生就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而学生的点评大都是重复小组展示的成果或给小组打个团体分数,而没有根据预定学习目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少数学优生发言,没有真正发挥出每个学习小组及其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进行反思,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对策,即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主导性在于课前编制导学案,课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而适度的点拨,课末作出激励性的点评,使所有学习进步的学生都得到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有效。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越有效,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辅相成,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关怀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建立自信,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教师要善于指导学优生并热情帮助学困生,鼓励学困生虚心请教学优生,教育全班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关键一步是对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给予评价。评价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得当对学生能产生激励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和指导性。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人人参与,互相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成长。评价时必须变革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评价变为对学生团体积分的评价,但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尤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评价的形式很多,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有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有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也有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等!在处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关系方面,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在处理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关系方面,应以纵向评价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横向评价,在处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关系方面,应采取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在处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关系方面,既要对小组合作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如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成员分工的合理性,成员的参与度,成员的合作方式与态度等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成员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N],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顾明远,黄济,教育学[N],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10

  1、学习小组的划分不够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学生课前预习只注重了基础知识内容,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差。

  3、忽视了预习提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领作用。

  4、预习的结果在课中的效果不明显。

  5、教师还没有把“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作为一个相辅相成、连续发展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来认识,只是任务性的三步走,出现了“抓三丢四”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经过反复调查、总结与反思、归纳出我镇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即:“3911高效教学”模式。

  一、“3911高效教学”模式主要突出的教学理念

  1、生活性——回归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教育即生活!”(杜威),“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本模式强调: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课堂绝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因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的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让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模式强调: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注重预设性,更注重生成性。预设性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生成性促使学生智慧的生成。这里更强调生成与开放,因为生命和人性具有不预设性和不可预测性。②教学本身要发展。本模式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实践必须要有理论指导: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教学必须要有研究支撑:教而不研则浅。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让课堂洋溢生命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本模式强调:①关注、敬畏、提升生命。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生命意识,努力让课堂充满尊重、敬重、欣赏、珍爱。教师还要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②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生命历程的内在组成部分,让课堂教学“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智慧的生成、情境的体验。

  二、“3911高效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架

  “3911高效教学”模式中的“3911”是指“三步九环一条主线一个学习共同体”。

  其结构框架图如下:

  三步:是指“自学阶段—导学阶段—评学阶段”三个阶段。

  九环:是指“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展示交流—导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系统总结—限时作业—评价矫正”九个环节。

  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这条主线。

  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加一个学习小组。

  三、“3911高效教学”模式的阐释

  (一)“自学阶段—导学阶段—评学阶段”三步的要求与关系

  1、自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课堂”。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会学”之目的。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导学阶段打下基础。

  2、导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努力引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抓好“学生质疑”和“学生展示”两个关键环节,实现学生“乐学”之目的,努力创造幸福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汇总各组疑难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然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进行系统总结,升华提高。

  3、评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堂堂清”。通过达标测试后矫正教学,实现学生“学会”之目的。教师精心设计随堂限时作业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当堂批阅、分析与矫正。

  (二)“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展示交流—导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系统总结—限时作业—评价矫正”九个环节的流程要点

  1、自主预习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小组互助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讨论个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找同伴求教等形式,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并把小组解决不了的疑点、难点,记录下来,在课上展示交流时提出来供全班研讨。

  教师切实做到:

  ①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按照“预习提纲”的设计思路,根据“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本要求: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学会什么?要指出学习的方法—怎么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什么?要体现知识的价值—有什么作用?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有什么不同做法?

  ②预习提纲的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思路一致。

  预习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的,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思路一致,才能使展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利用展示的结果完成教学任务。

  ③预习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好学生使用好“自主学习问题卡”。

  ④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3、展示交流

  依据预习提纲,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认识,相互印证学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进行汇总,初步形成小组的预习共性问题,并总结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其它组发起挑战。各小组汇报预习成果,组间印证学习认识,交流预习疑惑及挑战性问题,教师根据各组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4、导学释疑

  教师根据展示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教师不要直接把原因说出来,要让学生在多次碰撞中获取知识,导学释疑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切实做到:

  ①课前教师要阅读各组的“问题卡”,整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课堂上对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心中有数。

  ②新的学习问题的确立,不仅从学生的问题中来,教师还要根据课标、教材要求,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出来。

  ③放手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给学生自,体验到展示的乐趣,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④因学生有差异,提出的问题也会有差异,导致问题深浅不同,层次不同。教师要注重问题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的真正自主。

  ⑤要突出学生的“质疑”,了解到学生“想学什么?”,触动其兴奋点。

  ⑥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及时引导适时解决。

  5、合作探究

  小组根据交流展示中归纳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再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教师切实做到:

  ①这是课堂的核心环节,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②要突出学生的“展示”。尽可能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多形式创造性展示问题的答案及过程。

  6、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解决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疑惑问题,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纠正易错点。

  教师切实做到:

  ①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的问题。“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能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的不讲。

  ②针对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做到一问多解。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为火花。

  ③让学生对问题意见产生分歧,形成对立。巧借小组间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辩论将问题引向深入。

  ④给学生问题的答案层层设阻,学生分析一个我们否定一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满足某一种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诱导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只在乎学生是否进行了探究。

  ⑤教师通过疏、引、拨、问、答等方式与教师共同活动。

  7、系统总结

  由于学生前面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获得的,不够系统稳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包括知识总结、方法总结、特例总结。

  教师切实做到:

  ①切忌走过场,教师简单总结,一代而过。

  ②在该项学习活动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按照自己的认知和思路,去归纳整理、归类链接、重新组合学到的知识,抽取知识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系统及基本技能。

  ③学生在对知识总结归纳后,还要进行自我感悟,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出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得到的收获,通过探究得到的启示,及在此基础上能产生什么样的新认识,又将如何带着新收获和启示走进新的生活。

  8、限时作业

  当堂发放,限时独立完成,互批互阅、反馈矫正,约10-15分钟。通过完成限时作业情况,检测每位学生的当堂达标情况,并实施二次教学。

  9、评价矫正

  采取教师抽批、组内互批,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补救,做到堂堂清,避免知识缺陷的积累。

  教师切实做到:

  ①科学地设计限时作业

  设计要领:

  A分析课标及题例,确定考查深广度。

  分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分析教材及课标。分析教材有哪些知识点,课标分别有什么要求,以此确定每个知识点考查的深广度。

  (2)分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既体现教学重点,又展现基础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后习题,分析考查的内容、角度和深广度,以此确定考查基础目标的设计内容。

  B作业设计

  (1)设计容量。题目数量依据本节知识点确定,作业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

  (2)设计分值。一般采取10分制,明确各个试题的分值。

  (3)设计内容。限时作业不仅要以基础性为主,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当进行拓展,设置一定量的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性作业可根据课堂实际实行,教师自行掌握。

  (4)设计类型。根据知识类型,可设计选择、填空、口答、辨析、演算等各种题型,考查角度可从四个方面思考,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训练。

  ②规范实施方式

  限时:作业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限分:总分采取10分制。

  闭卷:学生独立完成。

  互批:采取组内(或组间)互批、教师抽批的方式。

  统计:教师当堂统计达标率,及时进行分析讲评。

  ③实施捆绑式评价。

  通过小组的得分率对各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有利于强化小组竞争和组内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这条主线。

  “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本模式的目的是想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通过设置“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卡”,加强“课堂以学生问题为核心”的研究,从而实现以“问题”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用预习提纲引领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新问题;以新问题统领课堂学习的实施。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为:①放手学生提问,即给学生自。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提出问题的乐趣,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最感兴趣的问题。②问题会因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问题的深浅不同,层次不同。教师既要巧用“学生问题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会,找到自我,张扬个性,实现真正自主。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诞生所需要的宽松、民主的氛围。

  2、让“问题”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即学习共同体。

  3、让“问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为:①针对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做到一问多解。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②让学生对问题意见产生分歧,形成对立。教师组织学生辩论,辩论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③给学生问题的答案层层设阻,学生分析一个我们否定一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满足某一种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诱导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只在于进行了有效探究。

  (四)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加一个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形式已被实践所证明。本模式的第二个目的是想将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由班级改为小组,评价由个人转为小组,加强对学习小组建设及合作探究作用的发挥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小组学习的最优化。

  1、重组“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班将学生分成5—8个小组,每组4—6人,照顾到各个学科,并设立小组长和学科组长。(主要参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