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第一篇: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国家大地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测绘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等对国家大地坐标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采用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统(以下简称地心坐标系)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国务院批准自2022年7月1日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见附件。

       一、总体目标与组织分工

       (一)总体目标

       在国家测绘局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进行各类基础测绘成果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坐标系转换,完成各类地图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坐标系转换,建立各地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联系。用8—10年的时间,完成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过渡和转换。

       (二)组织分工

       国家测绘局负责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方案,为各地方、各部门现有测绘成果坐标系转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负责完成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本部门测绘成果的转换。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提供坐标系转换技术支持和服务,完成本级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二、主要任务

       (一)国家测绘局的主要任务

       1、组织领导

       为了认真严谨地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协调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成立“国家测绘局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领导小组”和“国家测绘局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专家组”,负责实施工作的领导和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

       2、技术支持

       为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国家测绘局组建“技术协调组”、“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等三个小组。具体分工为:

       “技术协调组”(依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协调;研制1:5万多种坐标系地形图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照模片电子版;研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软件。

       “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依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要负责: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相应技术支持和成果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国家大地控制点坐标成果提供。

       “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依托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要负责: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的平差;1:5万、1:1万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计算;1:1万和1:5千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独立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3、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坐标成果的解算与提供 2022年7月起,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现有的控制点坐标成果(包括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坐标成果,一、二等天文大地点的坐标成果)。

       2022年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并提供坐标成果。

       4、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的转换与提供

       2022年底前,完成1:5万及以小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计算并提供使用。

       2022年底前,提供具有三套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图廓、控制格网等1:5万坐标参考模片电子版;计算并提供1:1万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开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

       2022年底前,完成1:5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

       2022年底前,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并提供使用。

       (二)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

       1、本行政区域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有关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的进行。

       2、本级基础测绘成果的转换和提供。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测绘局的相关工作安排,尽快组织实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本级1:1万地形图生产,控制点成果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转换等工作,向社会及时提供相应测绘成果;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进一步加强对独立坐标系的清理和管理,促进测绘基准建设的统一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3、技术支持和服务。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有明确的技术服务单位和成果提供单位,并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积极热情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主要任务

       1、现有成果及应用系统的转换。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测绘局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相关工作安排,组织本部门生产和使用的现有测绘成果、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换工作。

       2、做好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中,有关测绘活动、测绘成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调整。各部门正在组织实施的有关重大项目和工程,其中涉及到的测绘活动、使用的测绘成果,应尽快对现有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使新的测绘成果能全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从而避免产生更多的技术问题和转换工作量。

       三、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一)基本要求

       1、各省市已建立的GPS C级网、城市GPS控制网的地心坐标成果需转换到ITRF97框架,2000.0历元。转换后的成果可作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成果。

       2、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仍可继续使用,必须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

       3、各地方、部门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下建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原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重合控制点计算模型转换参数,完成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4、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地形图分带、分幅及编号采用现有的规范,平面坐标投影方式不变,但在平面坐标投影计算中必须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参数。

       (二)主要方法

       1、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根据转换区域选择合适的转换模型,选取坐标重合点计算模型转换参数,根据模型残差进行精度评估和检核。用所计算的模型参数完成坐标转换。具体转换方法见附件。

       2、数据库的转换

       小于1:25万比例尺数据库不进行转换。

       1:2.5-1:10万比例尺DLG、DEM、DRG数据库,按数据组织方式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转换方案进行转换;对于DOM数据库参照DEM、DRG数据转换方案进行。1:10万比例尺数据库的转换,按经纬度组织的,依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方案进行转换;按高斯投影组织的,依1:2.5-1:10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方案进行转换。

       具体转换方法见附件。

       3、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

       控制点建立联系的方法,可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控制点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数字地形图转换,采用点对点转换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数字地形图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具体转换方法见附件。

       四、监督管理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按照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分工,切实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一)质量管理

       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测绘质量管理的规定,加强相关项目的质量管理。坚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质量控制制度,对提供的测绘成果承担质量责任。成果质量的评定与验收按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行。

       (二)保密管理 在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保密法律、法规。转换坐标系后的各类测绘成果,各部门、各单位仍应严格按照现有测绘成果保密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提供和使用,确保涉密测绘成果的安全与正常利用。

       (三)监督检查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对测绘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监督检查。要针对过渡期各阶段工作安排和技术支持、保障服务重点,组织阶段性检查和专题性检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在过渡期内,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监督指导各级测绘成果服务单位,逐步减少提供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测绘成果;过渡期结束,将停止提供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测绘成果。

       五、其它事项

       (一)经费安排

       各类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坐标系转换所需经费,由测绘成果持有单位,根据原有经费渠道,自行解决。经费测算可参照财政部、国家测绘局1999年发布施行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有关内容,以实际发生成本为依据核定;负有提供测绘成果服务职责的部门、单位,提供坐标系转换后的各类测绘成果,仍执行原有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名义附加坐标系转换费用。

       (二)联系方式

       1、政策咨询: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于德全,联系电话:010-68337763

       2、技术协调组: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王华,联系电话:010-68167353

       3、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图数据转换,吉建培,联系电话:010-68469427 转换成果及图幅坐标平移量提供,张伟,联系电话:010-68462660

       4、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王斌,联系电话:029-87604125

第二篇:4.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战略合作协议

       合同编号:CU12-1001-2022-000197

       国家测绘地信局

       中国联通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一二年四月

       合同编号:CU12-1001-2022-000197

       甲 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乙 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一、合作背景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下简称测绘地信局)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的行政主管部门,以“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为战略目标,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拥有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成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是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积极推进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以全业务经营和3G发展为引擎,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技术、业务、服务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致力于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推动智慧中国(包括智慧省区、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友好协商,双方达成以下战略合作协议。

       二、合作目标

       双方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测绘地信局地理信息资源及技术和中国联通网络及运营服务优势,推

       合同编号:CU12-1001-2022-000197

       动智慧中国建设与应用,不断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三、合作原则

       双方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 合同编号:CU12-1001-2022-000197

       域的技术和产业化合作。双方整合现有技术,推出一批运行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移动办公、电子支付等决策支持和业务办公系统;推出一批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物联网类行业应用系统,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安全、智慧医疗等。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较高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示范,并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三)开展基于位臵服务的研究和开发。针对云计算平台发出的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和资源服务,双方共同研发移动式、介入式、推送式的技术与方法,并结合一些应用领域开展基于位臵服务的示范。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基于位臵服务的技术、标准和应用研究,形成一套我国自主的基于位臵服务技术体系。

       (四)加强产业园区项目合作。双方共同关注进入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企业的通信需求,全面加强园区的通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成熟时,中国联通在园区建立高性能计算平台和环境,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测绘地信局支持优先选择中国联通为园区用户提供综合通信服务。中国联通根据需求,优惠、高效地向园区用户提供稳定、先进的通信服务及系统集成服务。

       (五)建立交流与互访机制。双方领导每年定期进行友好互访,总结双方合作成果,协调和规划合作方向,完善合作计划。双方可根据需要,互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与智慧中国建设有关的新技术。

       合同编号:CU12-1001-2022-000197

       五、双方职责

       (一)甲方将乙方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和同等的竞争条件下,甲方优先考虑与乙方合作。

       (二)乙方承诺优先满足甲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各类需求,为甲方提供优质的资源及服务,同时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三)双方承诺不向 合同编号:CU12-1001-2022-000197

       律效力。

       八、附则

       (一)双方根据本合作协议确定的内容,在开展具体项目时需签订具体业务合作协议。

       (二)甲、乙双方在有效期内,未经双方书面确认,任何一方不得自行变更或修改本合作协议。

       (三)其他本协议未尽事宜,以及实施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或分歧,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经双方同意,可以签订补充协议予以明确。

       甲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乙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盖章)

       (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第三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2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安全生产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局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精心指挥下,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宣传培训力度,重点保证外业生产安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明确,布置有序,落实到位,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保证了各项工作安全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本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年初传达了《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意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等有关精神,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测绘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科学稳定发展。

       局安委员会编制印发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明确了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制定了全年测绘安全生产工作的计划。各单位按照局安委会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精神,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二、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及时整治安全隐患

       各单位在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管理制度入手,按照自身工作特点,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了约束和激励机制,规范了安全生产行为,达到了“以制度促生产,以制度保安全”的目标。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单位工作生产计划和职能部门工作目标及实施细则中,极大提升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性。

       各单位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基本建立了定期与抽查,重点部门、区域集中检查等制度。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上报,限期整改,对于重点问题跟踪复查。通过持续性的强化监督管理,及时排除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了测绘生产的安全。

       三、注重宣传,强化培训,提升安全生产素质

       各单位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的宣传,将安全生产理念灌输到广大职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广泛利用宣传海报、安全知识手册、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开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宣传中心组织职工观看《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显著提升了广大职工安全驾驶、防范事故的意识。

       各单位将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广大职工防范安全事故、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实施外业生产项目之前,对出测人员严格考核、选用,并专门开展外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全年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约50次,培训面覆盖局属各单位所有生产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有效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重点环节,重点保障,确保外业生产安全

       强化对安全事故易发的时间、环节的重点监督管理。一是在暑期、国庆、春节等时间,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提高各单位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二是对用电、防火、放水、车辆等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强调对于极端气候的防范与应急措施,及时排除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隐患。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前夕,在江南、江北内业生产基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022年,国家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进入收官阶段,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工程陆续启动,各单位将保证重大项目的外业生产安全作为测绘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海岛(礁)测绘工程注重保持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密切监控外业队伍的生产状况,暑期之前印发《关于切实做好927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和地理国情监测等项目正着手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逐步强化外业生产保障措施,保证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拓展思路,突破创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安委会的指导下,各单位拓展思路,在工作方法和监督手段上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方式,传达局安委会的相关精神和工作部署,提醒生产人员注意对极端天气防范和外业施测环境的准备,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工作效率,缩短了安全事故应急的反应时间。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安全生产专题座谈的形式,组织职工谈体会、讲经验、提措施,提高了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水平。通过积极拓展思路,采取新形式、新方法,丰富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手段,对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各单位以安全生产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的宣传培训工作。但在培训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尤其对于山区、海边等特殊环境下作业安全的教育培训仍较为缺乏。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广大职工防范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测绘生产安全。

       2.日常工作安全意识仍需提高。在各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当中,仍暴露出部分安全隐患。如安全通道堆积杂物,个别单位消防设施不完善,部分设施存在使用隐患等,暴露出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小处、细处杜绝安全生产隐患。

       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整体进展顺利,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篇: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科学研究综述

       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2)导航与位置服务体系结构分析;3)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关键技术研究;4)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研究与推广。

       (一)导航与位置服务体系结构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是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发,是指移动用户终端设备(一般为手机、PDA、Laptop等移动终端)采用卫星定位、无线网定位或其他方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并实时地将这些信息通过移动通信方式(如GSM、CDMA)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请求做出响应,并将响应回馈到用户终端。1994年,美国学者Schilit提出了位置服务的3个目标,即3W—where、who和what,三者构成了LBS最基础的内容。它是移动通信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客观要求。

       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的建设正是以此为核心,它瞄准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的总体需求,研究融合“导航定位网、移动通信网、数字广播网、互联网、物联网”的位置服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技术协议和标准,形成导航与位置服务网总体实施方案、用户终端型谱、行业应用体系和测试认证标准,为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的实现与应用提供总体技术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1、系统结构

       一个完整的LBS系统是由定位系统、位置服务中心、通信网络、移动智能终端4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SMS网关语音网关WAP网关认证服务器非位置服务应用位置服务应用用户终端移动通信网服务中心定位系统 无线局域网

       图1-1位置服务网结构

       定位系统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基站定位系统2部分组成。空间定位技术是整个LBS系统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这一部分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移动运营商可以选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或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或者它们的组合定位技术,来获得适当的定位精度,开展位置服务。

       移动服务中心是定位服务系统的核心,负责与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交互和各个分中心(定位服务器,内容提供商)的网络互连,完成各种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以及分中心之间业务信息的流动,并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

       通信网络是连接用户和服务中心的,要求能实时准确地传送用户请求及服务中心的应答,通常可选用GSM、CDMA和GPRS等无线通讯手段,在此基础上依托LBS体系发展无线增值服务。另外,国内已建成的众多无线通信专用网,甚至有线电话、寻呼网和卫星通讯、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等都可以成为LBS的通信链路,在条件允许或必须时可接入Internet网络,传输更大容量的数据或下载地图数据。

       移动智能终端是用户唯一接触的部分,手机、PDA均有可能成为LBS的用户终端。但是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出于更完善的考虑,它要求有完善的图形显示能力,良好的通讯端口,友好的用户界面,完善的输入方式(键盘控制输入、手写板输入、语音控制输入等),因此PDA以及某些型号的手机将成为个人LBS终端的首选。

       2、工作流程

       3G终端与定位实体之间的定位信息是以ISO-801协议标准来承载,按ISO-801通信的发起方划分,通信流程分为MO和MT两种方式。MO由3G终端发起,目前有WAP接入和BREW/JAVA接入;而MT方式由网络发起,MPC发一条特殊格式的短消息给3G终端,再由3G终端发起定位计算过程。

       LBS工作的主要流程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位置服务申请,该申请经过移动运营商的各种通信网关以后,为移动定位服务中心所接受;经过审核认证后,服务中心调用定位系统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另一种情况是,用户配有GPS等主动定位设备,这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主动将位置参数发送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位置,对服务内容进行响应,如发送路线图等,具体的服务内容由提供商提供。图1-2就是该过程示意图。主动定位设备定位数据中心数据库请求获得数据用户请求有效数据移动终端有线或无线通讯用户请求有效数据移动定位服务中心

       图1-2位置服务工作流程

       由此可见,建立LBS的技术基础应该包括以下4个方面:(1)有效的、易使用的LBS终端设备:手机、个人电子手簿等。(2)稳定的、精确的定位技术:应用GPS及移动通讯设备定位,例如E-OTD、TDOA、以及蜂窝小区信息等。

       (3)客户端的整体应用方案:实现LBS需要空间数据库和相应的工具及应用平台,通过GIS在时空间数据库建模、处理和应用方面的经验,LBS可以向用户提供范围更广的有意义的个性化的应用和信息服务。

       (4)支持数据传输的高速通讯网络:移动设备用户已可以通过WAP或SMS来获取信息,通讯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LBS的服务质量,尤其是需要传输大量信息的服务。

       (二)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关键技术

       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技术是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关键技术的基础。在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方面,目前只有国外少数公司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并能够提供商业化数据服务,如StarFire和Omnistar。国内在“十一五”863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广域亚米级实时精密定位原型系统的开发,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但存在定位精度相对较低和使用成本高等缺点。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基准站系统资源,广东、江苏、福建、河南、河北、山西、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都已建设了省市级CORS系统,如中国地震局建设的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等,为建立我国分米级导航数据增强服务系统提供了基础设施。兼容多种导航卫星终端芯片的研发也有较多成功经验,网络RTK技术与终端产品已成熟应用。

       根据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可知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地理无线标记语言(G-WML)标准、空间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三个方面,下面将其进行具体介绍。

       1、地理无线标记语言(G-WML)标准

       基于位置服务通过发送GIS服务和基于位置的信息,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和服务,然而如何标记并存储和传输这些空间信息则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快速的存储和传输已成为制约基于位置服务和无线应用发展的瓶颈,也是LBS建立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际上所进行的有关无线应用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存储、传输的标记语言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地理标记语言(GML)、地理空间可扩展标记语言(G-XML)和地理无线标记语言(G-WML)。GML是OpenGIS协会制定的一套基于XML的地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编码规范,解决了在网络环境下对地理数据的存储、传输及应用规范问题。G-XML是日本数据库促进中心发布的一套通过网络在各种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各种移动设备上都能存储、传输和交换地理空间数据的编码方法。

       尽管国际上已经制定了地理标记语言,但由于各区域各个国家在空间数据存储格式方面存在差异,国际标准只能是一个参考标准,各个国家还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标准。2022年程承旗等(2022)在对各种标记语言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支持LBS的中国地理无线标记语言标准(CG-WML)的设想,为我国移动位置服务建立统一信息标准奠定了基础。CG-WML的技术框架由文档类型定义(DTD)、最小组件、复合模块、CGWML语法部分组成。

       CG-WML标准的制定,使得各个网络和应用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的数据格式是一致的,可以直接在网络系统和应用终端之间进行信息和服务的存储与传输,无需网络中心进行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标准的转换。另外,CG-WML实现了内容数据和表现形式的分离,因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而开发出不同的终端表现工具,从而使各种终端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的空间信息和服务。

       2、空间定位技术

       LBS需要通过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配合,确定出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需要的与位置有关的信息服务。LBS定位的过程大致包括测量和计算两个方面。根据测量和计算的实体不同,定位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反向链路定位)、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反向链路定位)和多系统混合定位技术。

       (1)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在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中,位置解算功能由网络实现。这时通常使用的定位技术有起源蜂窝小区(Cell Of Origin,COO)、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到达时间差分(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增强观测时间差分(Enhanced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E-TDOA)等。

       COO定位技术是通过采集移动终端所处的小区识别号(Cell-ID)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其定位精度取决于终端所在基站小区的半径。优点是无需对移动终端和网络进行改动,最经济。缺点是与其它技术相比精度最低。

       TDOA定位技术则通过测出电波信号从移动台传播到多个基站的传播时间或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移动台的位置。

       E-OTD技术通过放置位置接收器或参考点实现的,这些参考点分布在较广的区域内的许多站点上作为位置测量单元(LMU)以覆盖无线网络。每个参考点都有一个精确的定时源,由于GSM网络不完全是一个同步网,多个基站发送的信号帧也不完全同步。为了得到手机的位置信息,每个基站就组成一个方程:DMB-DLB =V(MOT-LOT ε)。该方程涉及5个变量,其中V是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MOT为信号从基站到达手机的时间、LOT为信号从基站到达LMU的时间、ε为手机和LMU内部时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DMB为手机到基站之间的距离、DLB为手机到LMU之间的距离。该方程中有3个未知参数,即手机的2维坐标(x,y)和时钟偏移量,所以需要至少3个基站确定的方程才可以解出手机的位置坐标和时钟偏移量。E-OTD方案可以提供50 ~ 125 m之间的定位精度,比COO高,但是它的响应速度较慢,往往需要约5 s的时间。

       (2)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

       在这种定位系统中,定位解算的功能由移动终端来实现。用户通过接收机来接收空中卫星的导航信号,接收机内置有位置解算软件,定位过程不需要网络参与,这种定位解决方案特别适合于导航应用(Roza T.D.,2022)。最常用的是辅助GPS定位。

       GPS定位是用卫星向接收机发送无线信号来确定接收机的位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实时地为用户连续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的信息。但是GPS接收机冷启动时间长、定位过程耗电量大、市内高楼林立及室内等区域卫星信号差导致无法定位,而且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无法实现位置及相关信息的双向交互,从而限制了GPS定位技术在LBS中的应用。

       利用辅助GPS(A-GPS,Assistant-GPS)可以大大改善传统GPS定位的缺点。其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与移动通信网相连的GPS参考网络,定位时参考网络通过跟踪GPS卫星信号解调出GPS导航信号,并将这些辅助信息传送给手机内置GPS接收机,手机利用这些辅助信息快速地搜索到有效的GPS卫星,接收到卫星信号后,计算手机所在位置。A-GPS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50 m,是目前定位技术中精度最高的一种,适用于多种移动通信网络。

       辅助GPS定位有“以手机为辅”和“以手机为主”的两种方案。手机为辅的辅助GPS定位方案是将传统GPS接收机的大部分功能移植到网络处理器,手机上需要增加一个天线、射频部分、数字信号处理器,用来产生码序列及完成与接收到的GPS信号的相关运算。手机为主的辅助GPS定位方案要求手机拥有一个功能很全的GPS接收机,并且能计算卫星和手机自己的位置。

       (3)混合定位技术

       辅助GPS和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混合定位技术将是LBS系统中定位技术的主流与发展方向。一方面,网络定位技术弥补了GPS可用性的不足,在GPS信号微弱的地方,比如说室内,或者市区,基于网络定位成为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引进GPS参考网络,可以精确保证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提高了网络定位的精度。高通公司的GPSOne技术采用了其特有的专利技术,是目前性能最高的混合定位技术解决方案。

       3、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包括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基础的地图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和发布、地理分析、地理编码、路径搜索等模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可由LBS运营商自己搭建(一般对于行业LBS运营商而言,通常需要自己搭建地理信息平台)或者由LBS运营商以外的供应商提供。一个LBS运营商可以与多个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连接,可以有多个地图发布,地理编码与路径搜索引擎。

       (1)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框架

       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负责地理信息服务的数据分析、查询、获取、发布等功能。系统分为数据库管理、地理信息引擎、地理信息服务3个层次(董振宇,2022)。其中数据库管理负责管理运营平台的所有数据。地理信息引擎实现对底层数据库的管理、操作,并支持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一般采用成熟的地理信息平台软件和功能软件。地理信息服务分为地理信息核心服务和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框架两个部分,其中核心服务是在地理信息引擎的基础上提供的地理信息发布、地理信息分析、路径搜索、地理编码等核心服务功能;应用服务框架是在综合各种地理信息核心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的应用服务框架,包括城市黄页服务、个人导航服务、公交换乘服务、朋友位置查找服务、地址查找服务等。

       (2)空间数据库技术

       空间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是LBS 服务平台的关键部分。LBS 空间数据可以在大型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以便实现空间实体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充分利用数据库本身的管理能力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如中国联通的LBS 服务平台采用了Oracie Spatiai 来管理和存储空间数据。除了空间数据存储、空间分析、空间查询等基本功能外,空间数据库系统还必须实现以下功能:

       1)多比例尺图库管理:即建立金字塔型的多级比例尺区域索引和图层索引表。

       2)元数据管理: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分布在各个场所的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共享。

       3)数据安全管理:数据中心能够在数据交换时保障数据安全。4)数据远程协同工作管理与数据同步:重点解决多级服务器之间的动态数据复制问题与数据远程调用问题,实现空间数据操作的主要功能。数据版本控制。

       (三)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研究与推广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叉研究,位置信息服务不再局限于运营商的一项增值业务。它已经将电子地图、车载导航、无线导航、交通信息四个领域形成了产业模式,正带动着一批国内传统家电企业向LBS产业转型。现在的位置服务已经由业务的概念逐步外延到产业发展层面上(易炯,2022)。

       1、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应用

       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应用研究领域涉及到个人、行业和政府行为的很多方面。按照应用市场划分,在行业市场上导航与位置服务主要提供的服务有:公安行业人员和车辆的追踪、调度,交通行业车辆的导航疏散,物流行业人员和货物的调度,石油、电信等重要线路监控管理等。在大众市场上导航与位置服务可以实现的服务有:个人报警及急救服务,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位置查询,目的地导航,个人车辆的安全监控,广告信息的自动获取,黄页信息的查询,交友和游戏娱乐功能等。

       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应用从功能需求特征上可分为三类:某人/某物的定位:以某人/某物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查询;如何抵达POI。下面据此分类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应用研究现状分别论述。(1)某人/某物的定位

       携带定位平台的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定位需求,服务器通过相关定位技术,确定终端所在的空间位置,把信息发给终端,或者发给终端的管理中心。目前,导航与位置服务在此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相应研究也较为成熟,按照定位方式主要分为用户请求类型和触发类型。

       在用户请求模式中,用户经过主动申请,获取位置信息并利用此信息进行相关的服务申请。这种类型的服务通常包括个人定位(如确定用户的位置)、地物定位(利用门牌号查询周边地图)或者服务定位(如最近的饭店的位置)。

       触发类型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依赖于预先设定的规则,一旦满足规则,系统自动获取移动端的位置。如基于位置的收费系统中用户跨越移动网络中的小区边界,或者在进行他人定位时,拨打特定的电话号码将自动触发定位申请。

       (2)以某人/某物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POI查询

       该功能需求根据服务方式分为移动黄页和位置广告。移动黄页是指移动终端用户以自己的位置为中心查询一定范围内的POI,包括加油站、收费站、商场、餐饮和娱乐等设施。POI包括名称、类别、经度和纬度四个信息,这些信息以文本的格式显示在移动终端上,或者在地图上显示出具体的位置。

       位置广告作为POI的一项业务,主要是指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服务商主动向移动终端用户发送所处位置附近的商业、餐饮等广告信息。例如:当手机支持该业务的顾客经过某时装商店的界限范围时,手机将自动收取该时装商店的广告折扣、商品目录,甚至电子优惠券等。移动广告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广泛广告形式,但如何利用好移动广告尚属一个争议问题。大多数人都会把收到的陌生信息看作是对自己的侵犯。如果这条信息并不适合用户,则会发生很大的反作用。导航与位置服务业务的位置广告方式,使得移动广告具备了一下规则:得到允许、迅速及时、提供增值、内容相关等,因此受到用户的认可。

       (3)如何抵达POI 在获得最佳的POI以后,如何在短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是导航与位置服务又一项强大的功能。移动终端用户基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定位POI后,向服务器发送路线请求,服务器根据该区域的路况、交通等数据计算出两点之间最佳的路线、行程等,并把信息返回移动终端。同时,移动终端进行定时定位,实现了实时导航功能。按照服务对象的差异,导航服务分为个人步行/车辆导航和管理部门的调度管理两类。

       在个人步行/车辆导航方面,徐斌(徐斌,2022)通过GIS、GPS和嵌入式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的基于Mobile GIS的车辆导航系统,实现了对车辆的智能导航功能。唐卫涛等(唐卫涛,2022)以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端平台,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开发车辆导航监控系统,对车辆的进行实时导航服务,同时实现了较精确的定位和快速的数据传输。

       在管理部门的调度管理方面,管理者通过定位平台确定所有外勤人员或车辆的实时位置,并显示在地图上,随时掌握他们的工作进展和移动方向,对他们进行及时调度和管理。韩林芝等(韩林芝,2022)提出把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对员工出勤、服从指令、遵守规则等情况的实时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更好的实现其管理目标,更充分保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陈秋林等(陈秋林,2022)介绍了一个用于现代物流业的移动位置服务系统,针对现代物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对货物车辆进行指挥调度,优化配送路线,实现货物跟踪、到货时间预测等功能。

       2、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推广

       导航与位置服务依靠成熟的技术支持和满足大众需求的实用性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位置服务方面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而我国自2022年开展基于位置服务业务以来,发展却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定位精度差、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移动定位无法漫游、缺乏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消费者对LBS缺乏认识、地图资源缺乏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为发展和壮大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社会需求,政府和产业部门需要采取措施,开展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推广工作。

       (1)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

       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强,位置服务从产生到现在仅20年左右,相关技术还不太成熟。定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定位精度要求,移动定位技术的不完善导致移动定位无法进行漫游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更新速度的滞后导致位置服务查询结果出错或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需大力研究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保证服务网建设满足功能与性能服务需求。

       (2)国家对LBS产业的宏观调控

       政策是调控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国家各相关部门要以促进LBS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尽快研究制定有关LBS市场准入、产业布局、产业投资、信息安全、产权保护、质量监督、技术与标准化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LBS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加强LBS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成熟的LBS技术成果,推动我国LBS产业发展。

       (3)LBS产业发展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产业的基本条件,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LBS产业发展的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种移动通信、网络和空间信息资源,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出台税收、信贷等优惠扶持政策,推动LBS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推广、项目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LBS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认知程度,引导社会消费和产业投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产业发展能力;第三,要加强市场管理和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在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下发展,努力创建良好的LBS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氛围。(4)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LBS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GPS手机、汽车导航等在地图实时更新、软件升级、交互功能和群组功能等方面与增值业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地理信息资源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长期以来,测绘部门生产的大量测绘成果由于涉及国家秘密,成果索取手段落后,测绘成果开放、开发利用程度低,地图更新速度慢,面对社会公众的地图产品单一,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商起步晚,目前也只有11家单位,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和加快我国LBS产业发展,必须尽快处理好成果开发利用与成果保密管理的关系,以丰富地图资源为前提,加快测绘成果开发利用程度,为LBS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保障。

       (5)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的移动位置门户网站

       建立门户网站,推出丰富的位置服务内容,对于引导社会公众、推动LBS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NTTDoCoMo推出的基于i-Mode品牌下的定位服务“iArea”,提供的内容包括WNI气象信息、iMapFan电子地图、美食家、ATIS交通信息、Zenrin携带式地图以及住宿信息等6项服务;KDDI推出的定位业务已达100多种,如电子地图、餐馆指南、火车时刻表、城市指南、天气和紧急信息等.为此,推动我国LBS产业发展,提升消费群体的认知程度,应当在充分整合移动通信、网络和空间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移动位置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第五篇: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编制提纲

       附件

       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建设

       申请书》编制提纲

       (限3000字)

       一、国内外该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实验室建设目的和预期目标

       三、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四、依托单位基本情况,现有研究基础与水平(近三年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科研成果和奖励、专利软件、学术论著等,各限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