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本期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教学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思想、他人的实践经验,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与其它学科整合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

       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4、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5、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6、结合语文、数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7、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2、体现综合。

       劳动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际。

       1、学校图书室。

       一是学校的图书室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

       2、信息技术。

       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

       3、绿色学校的创建。

       结合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做好综合实践活动。

       4、红色教育。

       结合学校的红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家乡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6、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五、主要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拟定适应综合劳动学科特点的学期教研计划。

       2、检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学计划备课。

       3、组织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课教研活动。

       4、结合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

       四、五月份:

       1、检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学备课。

       2、组织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研。

       3、从农村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4、结合学校红色教育开展活动,组织调查三岔红色史。

       5、组织小学生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六月份

       1、学期综合实践及劳动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收集、整理本学期工作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班队活动。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4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5、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2、开展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激励性,因此要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工作,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

       一、设计主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优雅的生活环境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求。学生是未来的主宰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应该从小培养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这一任务无疑就落到了我们教育工的身上。我们开展“养护花草,健康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养护花草,动脑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掌握关于花花草草的知识,来美化自己的健康生活,提高动手动脑、交流共享、辩论沟通的各方面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花草、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亲自养护花草,让学生掌握了解更多的花草知识,知道养护不同花草益弊,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健康美化生活的能力。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确立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通过观察、咨询,了解自己家中或亲友家中自己感兴趣的花草的相关知识,并在小组交流。

       3、设计自己家庭各功能房间需要达到的健康美化标准,网上查阅或访问专家,了解相关功能花草的知识。

       4、小组交流,评选组员代表小组在全班中进行交流。

       5、根据自己需要和代表推介情况,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并写好观察日记。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花草的相关知识,能选择合理的方法查阅编辑资料,访问时要掌握交谈技巧,有礼貌地倾听被访者谈话并注意做好记录,掌握养护花草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装扮美化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家庭或社会访问主要以本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法、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法等开展各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花草知识的了解和人们生活标准提升的认识,让学生懂得种花养草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花草是人类的朋友,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寄托人们的感情,美化、净化、健康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花草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到养花护花、美化健康生活中来。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花草知识,包括花草的生活习性及养护要点、室内应用等。

       2、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花草的生态习性及养护要点、对环境的益弊等,培养养护花草的能力和美化健康环境的意识及审美设计意识等。

       难点:

       1、查阅、摘抄有关花草后,进行归类汇集整理或绘制手抄报。

       2、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1——3周。

       第1周:课堂常规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简单指导。

       第2周:确定活动主题。经过教师提议,全体同学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第3周:制定活动计划。在全班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活动计划,侧重于研究方法和活动流程的讨论。

       第二阶段:

       根据活动主题,查阅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4————8周。

       第4周:组内交流:自己家种养的花草的相关知识,从而总结出搜集整理花草知识从哪几方面入手。全班进行完善。

       第5周:网上查阅自己喜欢的花草资料,提前联系微机教师安排时间及地点。

       第6周:到图书室查阅自己喜欢的花草资料,提前联系图书管理员。

       第7周:根据查阅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第8周:展评手抄报。

       第三阶段:

       实地参观或访谈专家,了解种养花草的相关知识。9——12周

       第9周:实地参观花卉基地,观察各种花草树木,做好观察记录。

       第10周:访谈专家,了解种养花草的相关知识。提前联系韩汶栩家长或王其华老师对象。

       第11周:整理观察记录和调查报告。

       第12周:先组内后全班交流观察记录和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

       小组交流,资源共享,每位同学掌握更多的花草知识。13——15周

       第13周:整理前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花草的相关资料。

       第14周: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内交流,注重方法和形式的运用。

       第15周:图片展:我最亲爱的朋友——生活中的花花草草。

       第五阶段:

       “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16——19周

       第16周:准备“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资料。

       第17周:筹备“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推选成立评委会,同时成立工作小组。

       第18周:“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学生根据推介情况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并评选推介员。

       第19周:评选班花班草,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

       第六阶段:

       成果展示,活动总结。20——21周

       第20周:成果展示,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小明星。

       第21周: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成果呈现形式:活动计划、搜集整理的打印或手写资料、手抄报、调查报告、观察记录、活动过程的照片集锦或影像资料、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