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实施方案(共3篇)

第1篇:“试点”扶贫实施方案

       威宁自治县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验试点 实 施 方 案

       为扎实推进威宁自治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率先闯出一条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成功路子,使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喀斯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争先进、创模式、树典型,全面实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现结合威宁试点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及“威宁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一个转变”、“两个抓手”、“三个结合”、“四个同步”,即:调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扶贫战略、方针、对象、目标方面推动扶贫方式转变;把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短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使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社会帮扶、智力

       帮扶四项措施同步推进,把“四到村四进户”(扶贫规划到村、项目安排到村、扶贫资金到村、跟踪管理到村,政策扶持进户、技术服务进户、产业培植进户、扶贫效益进户)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个载体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新机制,努力打造喀斯特贫困山区扶贫开发新模式,在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二、基本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全 县26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确保全县贫困人口脱贫速度明显快于全区平均水平;确保2022年全县基本脱贫,2022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三、改革内容

       充分利用“威宁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发挥各级各部门支持威宁发展的有利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构建“三大机制”、创新“五种模式”,强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战略,加快威宁扶贫开发的前进步伐。

       (一)大力构建改革试验“三大机制”

       1、大力构建扶贫开发整县推进改革试验机制。以强 化基础、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和“减贫摘帽”为重点,总结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经验,整合各方资源,以打造迤那、海拉等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区域性连片开发扶贫。制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力争提前脱贫、减贫“摘帽”。

       2、大力构建集团帮扶改革试验机制。完善威宁试点县“集团帮扶、整村推进、项目助推、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26个贫困乡(镇)为重点,以规划为龙头,整合引导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要素向贫困乡村聚集。完善扶贫协作机制,深入抓好结对帮扶、党建“1+1”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四帮四促”活动,组织实施好“春晖行动”,动员在外威宁籍人士参与威宁扶贫开发,开展“一企带一村”、“村企共建”试点,明确集团帮扶目标,落实帮扶责任制,确保不脱贫不脱钩。

       3、大力构建扶贫开发投融资改革试验机制。建立财 政扶贫资金放大机制,搭建扶贫开发融资平台。以财政扶

       贫资金为资本金,鼓励按产业发展规划向金融部门贷款提 前实施项目,促进贫困户提前脱贫,待项目资金到位后归 还扶贫贷款。积极发展乡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制 定更加灵活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和信用评估机制,完善信 用乡村、诚信农户评定办法。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 组织,建立小额信贷扶贫和风险担保基金,促进信贷资金 与扶贫贴息资金的有效结合,降低和避免农户发展产业的 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上改革内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如下:

       实施单位: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县牵头 领导:陈波、王大洋。县牵头落实单位:县扶贫办。县配合落实单位:县区划办、县危改办、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计生局、县交通局、县工能局、县城建局、县烟草专卖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社保局。

       主要试点单位:各乡镇。

       业务指导单位:地区“威宁试点办”、地区扶贫办、地委组织部、地委统战部、地区发改局、地区农委、地区人口计生局、地区财政局、地区民政局、地区科技局、地

       区住建局、地区水利局、地区交通局、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教育局、地区卫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人社局、地区银监局。

       (二)全力创新扶贫开发“五种模式”

       1、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农民脱贫的 收入倍增机制,围绕全县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优质核桃、特色精品果业、特色烟叶、优质马铃薯、油菜、高山生态有机茶、特色杂粮),完善以“市场调节、龙头带动、基地示范、科技投入、农民主体”五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开发模式,按长、中、短产业相结合选定和培育35个贫困乡(镇)主导产业,努力构建“一乡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大力培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培育和提升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机制。巩固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滚动发展机制,推行“政府引导产业、企业申报贷款、专家银行评估、扶贫部门贷款贴息、企业承贷承还”的政银企合作模式。建立扶贫开发基金和贫困农民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各类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和贫困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贫困户互助金扶持、贫

       困户创业贷款贴息扶持和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工作。

       2、创新劳务经济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完善“三位一 体”培训、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和中华职教社“1 +1+1”培训模式,稳定增加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人数。以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为手段,加大技术含量高工种的培 训力度,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素质,增加高收入群体。加大 劳务输出工作力度,适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数量、需求、层 次和就业意向,建立区内外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注重本 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密切与深圳等经济 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联系,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 道。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创业性收 入,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致 富带头人。

       3、创新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模式。大力推进五里岗、金钟、二塘等新型工业园区进程,重点加快大项目建设,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增加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速推进迤那等重点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黔西北风

       格的特色城镇群和村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民变市民进程。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实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打造草海、马摆大山、石门坎、百草坪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加工,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4、创新农村能人带动扶贫开发模式。加大对致富能 手、能工巧匠的培育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利益体,开展“以一带十”农村能人带动脱贫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预计到2022年,力争县域内每个乡(镇)培育致富能手400人以上,每个致富能手带动农民10人以上,使14000个能手带动140000万农民致富。

       5、创新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模式。对全县农村贫困人 口实行建档立卡,实行分类扶持,因户施策。对生存环境 恶劣,居住在高寒山区、深山区、石山区等贫困程度深的 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 人口(五保户和纯低保户)实行制度兜底,确保低保保障

       标准不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五园新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灾救济、养老保险等,解决住有所居、病有所医、食有所给和老有所养的问题。

       以上改革内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如下:

       实施单位:中共威宁县委、威宁县人民政府。县牵头 领导:陈波、王大洋。县牵头落实单位:县扶贫办。县配合落实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县工能委局、县农委、县人口计生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县人劳社保局。

       主要试点单位:各乡镇

       业务指导单位:地区扶贫办、地委组织部、地委统战部、地区发改局、地区农委、地区人口计生局、地区财政局、地区民政局、地区科技局、地区住建局、地区水利局、地区交通运输局、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教育局、地区卫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人社局、地区银监局、地区旅游局。

       四、实施步骤

       按照“一年试点,二年全面推开,三年取得明显成效”的总体步骤,分三个阶段推进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

       (一)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阶段(2022年6月)

       召开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安排部署威宁自治县喀斯特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改革试验任务。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掀起威宁试点扶贫开发工作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潮。

       (二)开展试点、重点突破阶段(2022年7月—2022年12月)

       结合威宁自治县试点工作实际,明确迤那镇作为试点乡镇,全面开展改革试验。其他各乡镇在选择一至二个村(东凤镇元木村、幺站镇新飞村、炉山镇新庄村)全面开展试点的基础上,还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试验,率先突破。试点乡镇和试点村要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方案,于2022年6月30日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报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审批实施。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试点乡镇和村全面开展改革试验。威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各乡镇要制定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组织人员对试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确保真正起到试

       点示范的作用。

       (三)全面推开、扩大成果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威宁自治县喀斯特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在加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2022年,全县有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到2022年,迤那、海拉等19个乡镇基本脱贫,全县35个乡镇力争实现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的目标,真正减贫“摘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五、配套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扶贫开发这个中心,全力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党政“一把手”要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用主要精力具体抓,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全力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

       局。请地直业务指导单位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好对口衔接,力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早到位、早落地、早出成效。

       (二)建立机制,合力推进

       建立鼓励脱贫摘帽机制,对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继续保留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并给予奖励。要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参加 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扶贫开发改革试验有关工作。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和重要工作环节 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 效。要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实行地、县、乡、村四级联动 和协调沟通,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建立信息反馈 机制,确保信息及时、畅通。要实行月调度和季度通报制 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 决。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结合实际搞好 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开展的问 题和困难。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县、乡镇及各工作部门要以《毕节试验区“十二五”扶

       贫开发规划》和威宁试点总规为依据,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贫困乡镇倾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贫困乡镇聚集。县级财政部门将扶贫开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8%以上的增长幅度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乡镇财政安排扶贫开发的资金不得低于上级当年下达资金总额的30%,按不低于上年到乡镇扶贫资金总额3%的比例安排工作经费。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

       县、乡镇都要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科学设臵考核内容、标准和权重,将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纳入对县、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县级目标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改革试验工作督查,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把扶贫开发改革试验纳入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长期滞后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实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工作述职、政绩考核、职务升降的重要内容,对未如期实现脱贫的乡(镇)、村主要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2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1:信息化专项试点项目工作方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试点实施方案

       一、概述 ...1(一)项目名称..1(二)申报单位概况:...1 1.基本情况 1 2.主要负责人.........3 3.职能部门及负责人 3(三)试点工作目标、内容和期限.........4 1.试点工作目标.....4 2.试点工作内容.....5 3.试点工作期限.....6(四)试点工作预算及资金来源 6 二、试点项目立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7(一)试点背景及依据...7(二)试点工作必要性分析........8 1.是促进教师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需要.....8 2.是优化教学过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9 3.是培养专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10 4.是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10(三)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11 1.设备设施完善,教育信息化起点高。....11 2.专业基础扎实,师资队伍素质优良。..12 3.改革意识强烈,教师信息素养水平高。.13 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4(一)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14 1.工作目标 14 2.具体任务.15(二)试点工作实施原则 15 1.科学性原则.......16 2.实用性原则.......16 3.安全性原则.......16 4.系统性原则.......16 5.发展性原则.......17(三)试点工作组织与管理方案.17 1.申报阶段.18 2.基础建设.18 3.实施阶段.18 4.总结推广.19(四)试点工作技术方案 19 1.基础设施建设方案........19 2.信息化平台软件建设....21 3. 系统维护及运营模式...21 4.技术重难点解决方案......22(五)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22 1.组织保障.22 2.制度保障.24 3.经费保障.26 4.师资保障.26 5.安全保障.27(六)试点成果应用.....27 1.服务对象.27 2.服务范围.27 3.资源使用、共享与交换模式.....27 四、试点工作效益及风险分析....28(一)试点工作社会经济效益分析.......28 1.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降低学校管理成本.......28 2.提高学习效率与效益,降低学生学习成本.......28 3.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9 4.带动师资建设和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9 5.实施资源共建与共享,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29 6.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增强社会影响效应.......30(二)试点工作风险分析 30 1.管理风险.30 2.系统与技术风险..31 3.实施与操作风险..31 4.投资超额风险...32 五、结论.32 1.专业能力强大,组织结构合理.........32 2.基础条件扎实,准备工作充分.........32 3.建设目标明确,方案 设计

       合理.........32 4.保障措施有力,管理机制健全.........33 5.辐射领域扩大,社会效益显著.........33 第二部分 佐证材料 一、汨罗市职业中专 学校

       校园环境:...34 二、领导关怀及学校荣誉:......35 三、朝气蓬勃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44 四、学校设备设施完善, 教育

       信息化起点高。48 一)学校信息化资源硬件建设情况..48 二)、学校建成了网站、资源一体化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52 五、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55 一)旅游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技术开发合同:..55 二)基于网络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 64 六、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度:..77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度.77 校园网站信息发布和考核制度.......78 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84 信息化建设目标管理评价方案.......86 教学资源库管理制度..90 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91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2022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专项试点 工作方案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应用数字化资源开展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的模式研 究——中职旅游专业基于数字化资源“三 环六步”案例教学的研究(二)申报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公办的农村职业学校,前身系1938年创办的湖南青江私立学校,是首批国家重点职业高中、湖南省示范性职业中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人。

       学校育人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21.8万平米,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校内生活设施完备,教学设备

       先进,实验实训条件全省一流,有微机室(计算机920台)、数控实训中心、模拟导游室等实习实训室77个,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20万册。

       学校专业设臵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特色明显。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等14个专业,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99人,其中高级教师92人、双师型教师18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近两年,教师主编公开出版的教材24本,在省级以上获奖和发表 论文

       187篇,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7项,其中2个省级资助课题。

       治学严谨,教学质量一流。学校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两年连续两次蝉联岳阳市中职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有王虎、李佳倩等8名同学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吴侃、吴顺等25人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8.5%,两年来共输送了2946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先后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湖南省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办学成果卓著,社会影响深远。办学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平台,赢得了系列殊荣,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佳网站”等光荣称 篇2:檀巷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 方案

       乐桥镇檀巷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要求,认真抓好我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便民、利民、助民、安民、富民为出发点,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二、工作目标

       按照上级要求,我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从2022年9月份开始,到2022年年底结束,主要目标是摸索建立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以村党总支为领导、村委会为主体、其它社会组织为补充,驻村单位和农村居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二是依法选举产生村委会领导班子,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同时村党总支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确保农村社区党建与社区管理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活动,每年要召开一至两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四是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推行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对村两委决策及落实情况进行评议、听证、公示、意见反馈工作制度,保障民主决 1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

       (二)建立农村社区服务阵地,健全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一是建设标准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等。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每年开展2-3期左右的农业科技培训;建设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实施关爱女孩项目;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建设农家书屋,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开展计生文明村建设,充分实现村为主,开展计生奖扶工作;全面加强治安警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工作,推进民主法制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低保、五保、社会救助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市场化经营;开展小学生法律讲堂,请镇司法干部到学校上法律课,增强小学生法律意识,同时加强中小学生安全宣传,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想方设法积极引进金融、餐饮、农村超市等便民服务网点,为村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化服务。三、工作保障

       (一)成立领导组。成立檀巷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胡金满,副组长:宛新义,成员:杨林发、张敦照、马兰红、邢应生、徐业保、徐业龙。

       (二)组建檀巷村社区服务志愿队伍。一是政策宣传队。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村组织开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敬互爱等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二是环境卫生保洁队。职责是搞好村内社区的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社区。2 三是综治调解队。职责是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教育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和依法行事;做好村内社

       区的安全工作,调解民事纠纷、化解村民间的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协助做好社区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维护农村稳定。四是科普技术指导队。职责是组织村民开展农工技术培训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邀请有关专家给村民进行讲学培训,推广农技,提供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安检、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及保险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村民群众的致富能力。五是社会保障救助队。职责是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村民积极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产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六是文体活动队。职责是协助建好社区图书室、活动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遏制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现象。各服务者队伍均由各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复员军人等担任。

       (三)多方筹资,整合资源。一是精心规划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发动社会各界组织、本村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村企结对”活动。三是发挥和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自觉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2022年8月30日 3 篇3:信息化试点工作方案

       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信息化工作推进方案

       为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精神,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我校提出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国际化、全国著名、世界知名学校,全面实施完美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当中,全面实施数字化智慧校园战略。为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一、建设和应用内容(一)硬件建设

       在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对现有设备提升改造,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重视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之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发展需要,重点建设。(二)资源建设

       在充分整合利用国家和青岛市、青岛开发区教育数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际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共享;加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不断引进,更新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符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库。(三)应用和管理

       学校要不断提升数字校园应用、管理水平和效果,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建立起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常规

       管理、教育科研、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带来新的变革,形成新的突破。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校长领导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和创新应用,从而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能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预期效果和目标

       (一)利用数字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使学生与家长互联、电子阅览、进行虚拟实验、获取学习资源、利用网络个性化学习、学习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活动变得轻松自如,无论在家、在校、在外,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区,都得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师组织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都将变得更加简单、更加人性化,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三)教师能够通过数字校园随时获取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随时随地与家长、同事、学生在线交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技术上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进度安排

       (一)、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校园各项网络系统的提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学校教育城域网数字光纤带宽扩容为1000M。(2)全校实现无线安全覆盖。(4)完成特色功能教室的建设。

       (二)到2022年底完成数字校园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对现有数字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对现有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校园安全监控、校园广播、家校互联、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资产管理等各种应用系统与数字校园应用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整合。(2)完成对学校现有教育管理、教师常规管理、设备资产、安全监控、校本课程等各种数字资源的整合,全部导入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3)完成对教师的数字校园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力争做到全体老师对数字校园管理平台能够熟练进行操作。

       (4)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网络学习、安全管理、智能化家校互联等各种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加快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与数字校园的融合。

       (三)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使学校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络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

       (1)依托国家、市、县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完成对数字校园各种管理、教育教学、家校互联、安全监控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

       (2)完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广大师生在学校内所有需识别身份的场合全部采用卡来完成。

       (3)完成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虚拟班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在线培训等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和资源的建设。

       (四)到2022年底,通过试点工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1)利用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校园和针对数字校园各项专题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探索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经费投入、日常经费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

       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机制。

       (2)探索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建立师生成长电子档案、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社区等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的有效模式,并建设完成校本课程数字资源库和选修课程资源库。

       (3)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校园平台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

       (4)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加强校际协作、家校互联协作、学校和社区、社会间远程协作的方式方法。

       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022年12月8日

第3篇:“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 “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公安部《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城市报警与监控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安全防范技术在各项公安业务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安全防范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紧密融合,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科技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简称“3111”试点工程),即在省、市、县三级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一个市,有条件的地市确定一个县(区),有条件的县(区)确定一个社区或街区,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现就“3111”试点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意见》精神,以规范技术应用为重点,以增强技术设施的实际应用效能为核心,通过技术集成,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综合应用的各级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技术平台;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报警与监控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安全技术防范的整体效能。

       (二)基本原则。一是技术系统建设与报警、监控的警务机制建设相结合;二是部门协作与区域联动相结合;三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四是建设力度与社会可接受程度相结合;五是服务公安业务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六是探索创新和稳步推进相结合。

       二、试点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一是解决“四大问题”。立足于实现资源共享,体现集成优势,致力解决资源整合问题;立足于提高应用水平,致力解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于保障报警与监控系统质量,提高服务效益,致力解决科技支撑问题;立足于建立、完善报警与监控警务流程,致力解决长效机制问题。二是做到“四个实现”。实现报警与监控网络和报警与监控内容的广度覆盖,报警与监控网络应全面覆盖试点地区,报警与监控内容应覆盖试点地区主要公安业务的需求;实现运行过程和综合应用的合理投入,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技术环境;实现公安业务与社会防控的有效链接,满足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实现报警与监控信息反馈的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的快速、高效和安全流动。

       (二)具体工作目标。一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报警与监控网络,并实现较大程度的覆盖,初步满足一定区域内公安工作的需要。二是初步建立功能较为完善的报警服务中心和监控中心,基本实现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三是区域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

       2 解决,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四是建立起与报警与监控系统相适应的警务工作机制,报警与监控系统得到综合应用。五是形成对报警与监控系统动态监测的工作制度,科学评价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综合效益。

       三、试点工作职责分工

       (一)公安部

       1.负责组织实施全国的“3111”试点工程建设,提出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模式的总体要求,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组建“3111”试点工程建设专家组,指导全国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

       2.负责审核、公布报警与监控的试点城市,统筹全国公安机关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等。

       3.负责全国试点工作的考评、总结和交流工作。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营造有关支持条件。

       (二)省级公安机关

       1.负责落实公安部的要求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工作方案。

       2.加强协调与沟通,做好本省试点建设的组织工作。 3.遴选、申报地市级试点城市,确定试点县(区),统筹、指导和监督本地的三级试点工作。

       4.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倾斜政策,营造有关支持条件。

       (三)地市公安机关

       3 1.负责落实公安部和省级公安机关的要求和任务,制定地市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试点城市公安局),遴选、申报试点县(区),确定试点街区(社区)。

       2.统筹、指导和监督本地的县(区)和街区(社区)两级试点工作。

       (四)县(区)公安机关

       1.负责落实公安部、省级公安机关和地市公安机关的要求和任务,制定县(区)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试点县(区)公安局),遴选、申报试点街区(社区)。

       2.统筹、指导和监督本地的街区(社区)试点工作。

       四、试点工作阶段安排

       1.试点准备阶段(2022年11月至2022年3月)。一是确定各级试点单位。公安部已确定22个试点城市公安机关,省级和地市公安机关要分别确定试点县(区)和试点街区(社区)。二是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各试点单位要根据本地区社会治安现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审批试点工作方案。22个试点城市公安机关的试点工作方案经省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公安部科技局审批;县(区)公安机关试点工作方案经地市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省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审批;街区(社区)试点工作方案经县(区)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地市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审批。县(区)公安机关的试点工作方案报公

       4 安部科技局备案,试点街区(社区)的试点工作方案报省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备案。

       2.建设实施阶段(2022年4月至2022年6月)。一是各级试点单位要针对各项公安业务对技术防范的需求,按照各自建设规划的要求,依据建设方案,全面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并建立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和警务处置流程。二是上一级公安技防管理部门要通过组织培训班、宣讲团、经验交流会、蹲点调研等方式加强对下一级试点单位的工作指导。三是制定试点工作考核标准。公安部科技局制定22个城市公安机关的试点工作考核标准,省级公安机关制定县(区)公安机关的试点工作考核标准,地市公安机关制定街区(社区)的试点工作考核标准。

       3.验收考核阶段(2022年7月至9月)。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依据试点单位的建设方案,分别对22个试点城市、试点县(区)和试点街区(社区)的试点工作进行验收。之后,科技局统一组织对22个试点城市公安机关的试点工作考核,省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组织对试点县(区)公安机关的试点工作考核,地市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组织对试点街区(社区)的试点工作考核。

       4.总结表彰阶段(2022年10月至12月)。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并完善整体推进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制定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整体推进的工作要点,建立、健全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召

       5 开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作表彰大会,对建设成果突出、应用效能优异、服务公安业务与平安城市建设效果显著的试点单位进行表彰。同时,加强试点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起面向基层、服务实战,防控高效、打击有力的报警与监控网络。

       五、试点工作相关要求

       1.“3111”试点工程建设实行申报制,分级管理。在组织形式上,三级试点单位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试点单位的上级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要指派专人参与下一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以加强对工作的指导。

       2.要积极争取当地地方党委、政府对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并积极争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之中。

       3.省、市、县三级技防管理部门在选择试点地区、确定业务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开展系统建设等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调研,摸准情况,充分论证,科学管理。系统建设工程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推行质量监督与审计监督制度。同时建立起保障有力的系统维护机制,将系统维护责任落实到位。

       4.各试点单位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协调,全力服务平安城市建设,防止脱离实际的“高、精、尖”,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5.系统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公安部制定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对于新遇到的技术问题和涉及网络安全等重大

       6 问题要逐级上报,保证系统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

       6.增强安全意识,开展适度宣传。各级“3111”试点工程的主管部门要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对于系统建设的细节、规划、架构等内容严格保密。在宣传方面,各试点单位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地宣传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提高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

       7.各级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中要边建设、边总结、边提高。通过对试点工作的总结、评价和分析,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报警与监控工作的各项规律,深入研究技防科技建设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技防工作支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低碳试点实施方案

       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

       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