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第一篇: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22.4-2022.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22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22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22.1-2022.12)。2022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

       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22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

       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22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

       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22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22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大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要纳入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1、投资21.4亿元,实施4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截留和降解入河污染物,恢复和增强小清河流域水体自然净化功能。

       2、2022年底前,投资2.9亿元,完成小清河(段)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河口、湖滩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增加河道水面,恢复沿河植被和水生物生长,增强河道自然净化能力。

       3、投资1.1亿元元,实施2个水系生态林带建设工程。

       (四)防洪、调水工程。投资6.4亿元,实施小清河干流河道扩挖筑堤工程和分洪道开挖复堤工程,提高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使小清河全线洪水设防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保护两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生态旅游工程。投资12.5亿元,实施2项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科学编制小清河流域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以旅游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六)环境安全防控项目。投资350万元,实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中心,使之具备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指标监测、以及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督察局、发改局、住建局、经信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以及有关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环境监管。以落实地方环境标准为抓手,确保涉水单位稳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到《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标准修改单排放要求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不能达标,将实施关停或者转产,确保所有排水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的“四个办法”,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把小清河涉及的河流断面、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和信访,作为环境监管的重点。强化部门协作,打好执法“组合拳”,采取专项检查、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限批、约谈等综合措施,整治重点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强社会协同。完善环保舆情监控体系,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确保及时处理反映的突出问题,并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化解舆论危机。完善12369热线、网站举报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小清河综合治理任务的实施。

       (四)明确职责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日常工作的督导和推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发改局负责为小清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经信局负责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督查局负责对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财政局负责制定资金筹措方案,整合有关资金集中用于综合治理,并对有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国土局负责控制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开发,依法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交通局负责加强指导和督促有关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实施航运船舶、码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住建局负责城市污水处理厂(含配套管网)、再生水回用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促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的良性循环。水利局负责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和调水、节水、清淤、水土保持等工作,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局负责加强对科学施用肥料、农药的指导,搞好农业节水、渔业水域和草地生态保护。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在开放水域禁止投饵养殖工作,加强小清河入海口水域的生态保护。环保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林业局负责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指导和监督水系生态林、湿地建设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畜牧局负责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我市于2022年完成对市区九条黑臭河流的整治工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60号)和江苏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苏环委办【2022】1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市河道环境现状,制订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

       2022年12月,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2022年6月,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

       2022年12月,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目标。

       二、整治范围

       镇江城市范围内有黑臭现象的五条河流:古运河、运粮河、丁卯团结河、虹桥港、大港河。

       三、河道整治任务

       1、古运河(1)对沿河损坏的污水截流管网进行修复

       a、修复因山体滑坡导致破损的塔山桥管网或者架设临时排污泵站收集污水。方案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工程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b、对瑞泰新城小区污水实施截流。完成时限:2022年12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

       c、沿线管网进行进一步清查,完善污水管网。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2)古运河平政桥至丹徒闸段,加大换水量,进一步改善水质。完成时限:2022年10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3)在丹徒(南)闸增加抽排换水设施,抽排下段河水入江。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4)对古运河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5)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完成时限:2022年8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b、每年对河道断面监测1次,当平均淤积厚达到0.4米时,启动清淤工程。责任单位:镇江市水利局。

       c、河道换水

       平政桥至丹徒闸:当长江丹徒闸水位低于5.8米时,开启引航道泵闸(站),引长江水抬高金山湖水位至5.8米,开启京口闸、丹徒闸,河水自丹徒闸流入长江。古运河平政桥至丹徒闸段,按平均每天换水量约30万立方米控制。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当局部污染物指标偏高,启动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d、排口管理

       排查登记城区管网入古运河排口,必要时重要排口设立标志;加强对排口的调度管理,明确合流管道溢流条件,严格控制合流制管道溢流;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对工业企业排口调查、登记、监管;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部门:市环保局。

       2、虹桥港。

       (1)对沿线管网进行进一步清查,完善污水截流管网。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京口区政府。(2)防止宗泽桥公共厕所污物下河,确保虹桥港泵站稳定运行。完成时限:2022年12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京口区政府。

       (3)制定并落实严格监管措施,确保上游屠宰场稳定达标排放。完成时限:2022年12月;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

       (4)对河道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市水利局。

       (5)对上游宗泽沟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12月;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

       (6)利用河道上游泵站,将污水抽排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使金山湖水自流入虹桥港,实施换水。完成时限:2022年12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7)河道日常管护

       a、宗泽桥溢流口至虹桥港闸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b、宗泽桥溢流口以上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

       c、排口管理 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d、根据河道水质情况进行调水、换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3、运粮河

       (1)对运粮河沿线管网进行排查,修复完善污水管网。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润州区人民政府。

       (2)对支流御桥港进行清淤。

       a、运粮河闸至七摆渡段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

       b、南徐大道至312国道段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10月;责任单位:南徐新城指挥部。

       c、312国道以南的河道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丹徒区政府。

       (3)金山河、跃进河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22年12月;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4)对金山桥至运粮河闸段河岸整治。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

       (5)河道日常管护

       a、运粮河新河桥至金山桥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b、金山桥至七摆渡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

       c、排口管理

       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d、河道换水

       调度运粮河闸(站),引金山湖水向西进入长江,每周换水1次,月控制换水量约50万立方米。

       4、丁卯团结河(1)对沿河雨污管网混接、串接和管网破损情况进行排查,对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新区管委会。

       (2)河道调水冲污。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3)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b、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c、制订并实施河道换水计划。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5、大港河

       (1)沿大港河对所有排污口进行截流,杜绝污水直排入河。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2)对重点工厂、小区进行排查,从源头杜绝雨污混接。完成时限:2022年6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3)制订并实施河道调水、换水方案。完成时限:2022年3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4)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b、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c、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d、排查私设的排口并封堵。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镇江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监督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方位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主动配合”的领导工作机制,以加强我市对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辖市区设立相应水环境综合整治机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具体抓,切实搞好辖区内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建立城市河道河长制度。由辖区、市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河长。河长负责责任河道所有治理任务的组织、建设、协调、督查和验收,制订责任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及所属地区均服从河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

       2、大力推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利用

       (1)制订城市中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市政用水、绿化用水等领域全面推广中水利用。

       (2)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分布,推进建设城市东、中、西、南部地区域的中水管网系统建设。

       3、开展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制定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分期建设初期雨水调蓄池,逐步解决初期雨水污染问题;结合城区改造项目和新建地块建设项目,逐步推进LID技术,因地制宜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综合利用等LID技术,削减城市面源污染。

       4、加强督查推进

       以水环境整治任务推进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市政府督查室每月进行一次专项通报。各河长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情况的收集、汇总工作,每月28日前按要求上报有关情况。由市监察局牵头组成督查组,每月对河流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大推进力度。

       5、加大资金投入

       水环境综合整治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建设污水截流管网、解决河道引水换水问题、落实中水回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财政部门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工程建设及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推进和奖惩。同时多方引进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和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

       6、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奖惩制度,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和考核,对整治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能按时完成整治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7、加大综合整治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全体市民对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营造一个具有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公众监督的整治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各方合力推进的建设氛围。

       7、明确任务,齐抓共管

       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分工协作、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1.市规划局:负责牵头住建局、水利局组成专家组,对主城区水系进行梳理, 组织编制河道的截污工程方案和景观设计方案。

       2.市住建局:负责完善市区河道排污口的截污方案工作;实施老管网改造和挖潜,提高污水收集功能,确保旱季污水不下河;制订初期雨水收集方案并论证,结合河道整治,逐步实施初期雨水的调蓄与收集工作;对污水提升能力不足的泵站进行改造扩建,防止雨天污水溢流;暂时不能到位或正在开发的地区,河道上游要做临时性拦水坝及建设临时性提升泵站。

       3.市水利局:负责河道淤积定期监测和清淤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古运河、运粮河换水工作,负责协调指导其他河道换水调水工作;配合做好城区河道沟通规划。

       4.市环保局:负责对沿河及建成区内工业企业进行环境监管,每月对市区河流监测断面及市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进行监测;负责城市河污断面检测,动态排查分析河流水质污染原因,做好应急预案及牵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镇江新区:配合做好辖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河岸两侧的种植、杂物的清除任务,按照规划做好河道两侧景观改造工作。

第二篇:河道综合治理技术

       河道综合治理承包

       河流综合治理承包是指为了彻底解决水体的污泥淤积和水体浑浊问题,针对水体的具体情况,量体定制治理技术方案,以达到全面降解各种污染物,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质量等级,改善水景观感的目的。河流治理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污水排放日益增多,河流作为纳污主体,稀释净化作用逐渐削弱,超过了河流自净界限,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河流的水质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溶解氧不足,厌氧分解产生的臭气和黑液造成水体黑臭污染;二是氮、磷等含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我国河流治理基本是水利部门主导的,目前主要采用一些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如截污、清淤、换水、驳岸美化等;由于存在偷排和雨污合流问题,无法保证彻底截留污水入河,一旦污水进入河流,则清淤、换水、驳岸美化等措施就完全无能为力。所以上述治理措施只能算是河流治理的第一阶段,而且是辅助阶段,没有触及河水污染的根本。

       也有一些地方采取了简易治理措施,主要是水生植物栽培(人工浮岛等)和投撒微生物制剂。这些也只能算是简易治理措施。人工浮岛上栽种植物基本上就是水面绿化,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很少,只是好看而已。仅能抵御较小的冲击污染负荷,遇到突发的环境自然灾害,冲击污染远远大于自净能力时,生态系统往往在段时间内被摧毁。微生物制剂由于没有附着繁殖的载体,不能长期固定生长,更由于河水流动而流失,所以只是短期行为,不能长久见效。

       南京江宁区某河道采用浮岛法治理,但河水黑臭问题依然严重

       河流直接净化新理念

       由于河流中面源污水的流入不可避免,我们必须解决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对此佳业佳境公司提出一个新的治理理念——借鉴污水处理厂的原理,直接在河床里构建污水处理体系,对河流污染物就地治理,这就是“HDP河流直接净化技术”。当然,如果担心洪水影响,可以在河边开挖池塘,把污水处理系统建造在池塘里,把河水引入池塘做短暂停留,治理后再流入河道,对于很多流量较小的郊区河道可以这么做。

       无论是水量少的死水河道,还是流量大的活水河道,无论是否排洪、行船,只要对河流直接净化体系的实施方式加以变通,都能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既能发挥作用,又能解决阻碍行洪、或被洪水冲毁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河湖直接净化法为接触氧化法,在国内目前仅限于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其实完全可以把河床、湖泊当做天然的处理地,将填料和曝气设备就近设置在河床或湖泊里。生物接触氧化法最适合河湖这种地表水域特性,只要把适当的填料浸到河湖中,再采取适当的曝气措施,就能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要求。当然考虑到河湖的野外露天环境,曝气方式应该与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

       河湖直接净化有着极佳的用途和便利。对于做过截污清淤、水系整治的河湖而言,它起着河湖免疫系统的作用,能极大地增强河湖的自净能力,消灭臭气、氧化淤泥,防止污染的复发。对于无法彻底截污的污染河湖,它能直接实现对河湖污染的原位治理和还清。因此,直接净化技术是河湖水处理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

       国外河湖直接净化技术和实用实例

       日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面临着中国目前的问题,即虽然污水处理率已经很高,流向河流湖泊的污水基本被截流,但河流湖泊等景观水的水质却没有想象那样彻底好转。在认识到景观水体的污染特性之后,日本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河流湖泊直接净化的实践。1983年,日本第一个河流直接净化设施在多摩川的支流野川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在各地逐渐推广,如平獭川、古崎川、高良川、大倔川、富雄川等都先后开工兴建了河流直接净化设施。进入90年代,河湖直接净化设施在日本被大量建设,日本建设省开展“清流再生21”计划,在全国大范围开展河湖直接净化技术的普及、推广。

       日本的河流湖泊直接净化工程中80%的项目采用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法。至今在政府部门日本建设省的领导下,在全国已经实施了上千个项目,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由此,河湖直接净化成为日本环保行业的热门研究方向,成为国际河湖治理的前沿学科和前沿技术。现在正日趋成熟,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下图是日本大阪府辖区所实施的河流直接净化工程。其中“接触酸化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接触氧化法。

       下图是日本神奈川县相模湖为防止蓝藻水华泛滥所采取的综合对策示意图。其中采用了水体流动化促进装置、散气式曝气装置、间歇空气扬水筒式曝气装置、藻类机械回收装置(藻类回收船)等措施。

       下图为日本部分直接净化工程的现场照片。

       佳业佳境公司的河湖治理研究起源于日本,公司创始人在日本期间就系统研究了由日本发起的国际前沿技术——地表河湖的直接净化技术。回国后又根据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根据我国河湖污染特点开发了很多针对性工艺和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套技术体系,使治理效果大幅度提高,也使治理成本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而言大幅度下降。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可对流动河流、非流动河道等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具体如下图所示。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针对流动河流)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针对非流动河流)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把河流、湖泊当做天然的接触氧化处理池,将曝气设备、生物填料等直接置于河湖中,采用佳业佳境公司的专利设备——超大流量曝气造流机,驱动庞大的河湖水体进一步流动、循环并高效曝气。工艺借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微生物净化)原理,直接在河湖内部构筑类似污水厂的生物净化体系,培养庞大的微生物种群,让微生物吃掉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如同在河湖内建造了一个“看不见的污水处理厂”。

       具体而言,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实现了如下两大基本功能模块。★ 曝气充氧

       污染严重的城市河道一般都缺氧严重,缺氧条件下会产生沼气,使水体发臭发黑。溶解氧也是水中鱼虾、微生物、水草等动植物的生存基础。曝气充氧是解决水体黑臭的必要手段,曝气机虽然早已有之,但常规的鼓风机曝气根本无法在形态复杂面积庞大的河湖水域里安装,机械曝气机扩散面积很小,除非高密度设置否则无法对大水面均匀曝气,真正适合用于庞大河湖的曝气机几乎没有。佳业佳境公司提供采用国际先进产品“超大流量造流曝气机”,既能高效曝气,又能将溶解氧大范围扩散,特别适合大水面的河湖曝气,而且无需用绳索牵拉固定,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微生物净化

       在水体中安放特殊的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或人工投撒的微生物菌种附着在载体上大量生长。大量的微生物以水中污染物为食,从而就降解污染物,极大地强化了水体自净力,全面提升了水质。

       微生物净化水质这一点正是污水厂的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简单地实现。曝气充氧为大量微生物呼吸生存创造条件,生物填料则为微生物繁殖和降解污染物提供了场所,两大功能模块互相配合,在河道中建立了如同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净化系统,培育土著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污水厂生物接触氧化的效果。

       当然实际工程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情况追加其它辅助工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理工艺。佳业佳境公司还开发了多项后续新技术,以便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水环境,解决用户各种难题。◎ 革命性突破

       水体净化速度 >> 水体恶化速度

       强大的净化能力,使得河道的净化速度大于水体恶化速度,彻底扭转水体恶化趋势,从而使水体越来越清澈,实现良性循环。解决了一直以来水体恶化速度大于自净速度的难题,实现了重大革命性突破。

第三篇: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

       民勤的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个水的问题,有水就有绿洲,无水就是沙漠。

       近年来,民勤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禁开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争取外流域调水,发展沙产业,推进移民搬迁,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农民对水资源的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从根本上扭转了民勤生态恶化的趋势。青土湖通过每年注入式的生态调水,使干枯近半个世纪的青土湖重现碧波。

       第一,把石羊河上中下游之间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民勤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着眼于整个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来解决。为此,民勤走了综合治理的路子,对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天上水)进行全面普查,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区域、产业、城乡和上下游之间的用水关系。并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证制度,充分发挥价格对水资源合理配置起到了调节作用。通过关井压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夹河乡黄案滩出现了自流井,大片的芦苇荡是很好的说明。在东湖镇雨圣村干枯了多年的石井,出现了水的回升。在红纱岗也出现了自流井。

       第二,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型工业,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严禁上高耗水的工业项目。加大城市节水力度,推广节水器具,实行集中供水、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减轻了农业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下大决心压缩高耗水作物,积极推广高效节约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地膜覆盖、田间作套种、立体栽培等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阳光农业”,节约了用水,保障了农民的收益。

       第三,加大了生态移民、劳务经济和计划生育力度。一是加大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移民收缩和劳动力转移是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关键,民勤县有1.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绿洲只有8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绿洲的人口密度接近400人,这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统筹社会和人口两种生产,对民勤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移民减轻人口压力。将目前的30万人口移至20万人。二是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强了农民的创业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结合起来,使零星分散的劳务输出变成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三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从根本上缓解人口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

       第四,努力打造“绿色民勤”。首先围绕水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水定耕地、定产业、定人口、定发展规模的原则,制定好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规划。大幅度调减高耗水作物种植,大面积退耕还草还牧,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草食畜牧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技术,推进了用水制度改革,形成了节约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合理机制。缓解了水资源危机,压缩了现有耕地面积、关闭机井、减少种植业规模。并在农区禁牧、县境内禁止开荒打井、绿洲内禁止超采地下水。

       第五,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以外流域调水为主,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引大济西和引黄济民工程。在解决人口压力上,以劳务输出和生态移民为主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为主。在经济发展上,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主;远期以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主。

       „„

第四篇: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考

       河道综合治理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倍受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大江大河的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效益。然而,中小型河道的综合治理在许多地区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即使城市段的河道治理也没有能跟上城市的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城市基础不够完善和管理等方面原因,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污水直接排人城市河道。在许多地区和城市,中小型河道成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管道,致使其水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各种有关加强环保的法律、法规文件以及有关措施,并投巨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使这种局面得到有效遏制。随着这种局面的好转,加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对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小型河道在城市段的综合治理摆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咨询机构应为政府当好参谋。为此,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拓宽设计思路,坚持高标准,做到治理与开发并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般包括清淤疏渗,修筑护岸等内容。本项目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工程复杂、工程量大、投资大。(2)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而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3)社会服务功能多,一般具有防洪、供水、航运和灌溉等功能。

       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未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工程效益低下。因此,河道综合治理要吸取历史上的教训,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要树立一种把河道作为资源和环境的观念,明确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的规划思路,以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就“水利而水利”,就“治水而治水”,在河道治理中只注重工程的实用性和质量,而忽视周边环境的治水思路,逐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的转变。因此中小型河道的综合治理要从这样一种认识去拓宽设计思路,在具体没计上,要大胆创新,在河道治理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工作。把河道治理作为一项综合工程,突出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使用功能,注重绿化、美化、亮化和休闲等功能的综合体现,以城市环境的净化和美化为中心,力争做到河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河道整治与城市环境相结合,河道整治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河道整治与市民生活相结合,强

       调人与水之间的有机融合。在城市段,可通过修筑高标准护岸、拦河坝等设施,沿河植树、种草、构筑小品,不仅可以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以改过去河道“一抽就干,一下雨就满”的状况,而且可以改变过去河道“脏、乱、差”的旧面貌,而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象。在我国,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降雨偏少,许多中小型河道常年干枯、河床裸露、水草蔓延、污泥、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在有条件的河道上,可以建成人工湖、人工岛、亲水平台、钓鱼岛等休闲娱乐设施,空间上以石、水体、植物、建筑小品、园路等要素结合,通过提炼各要素的不同特点而创造·个空间多变、节奏有序、曲折迂回的园林式水景公园,从而达到“利水、治水、亲人”的综合效益,可实现城市段河道治理与开发并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化

       河道治理是公益性极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率低、社会筹资难等特点。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小型河道治理表现得更为突出,其筹资难更是各地方政府非常棘手的问题。在许多地区,通常采用“争取上级补助一点,地方财政安排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筹资方式,这三种方式只能筹集到有限资金,难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至使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工程建设范围都受到影响,更谈不上“开发性”的建设。

       长期以来,此类工程缺乏良性运行机制,致使工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当前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运行体制等方面改革,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转变管瑚与运营机制。中小型河道的综合治理要按照“政府行为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区分工程的不同功能和效益类型,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行为为主体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国内外贷款资金和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并积极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个人参与建设和管理。对这类项目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优选单位作为项目法人,进行管理和运营,当然政府要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和优惠政策。另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借鉴BOT模式的进行运作。在有政府扶持和开发性建设的前提下,使得河道综合治理这种难以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成为可能。这样,项目单位除上述三种方式筹集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筹集足够资金,以落实建设资金,使工程能够高标准建

       设和开发,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最大可能地实现工程综合效益,逐步减少财政负担。当然政府要和项目单位一起建立一套还款机制,如从河道管理费、土地增值后出让金等渠道来筹措还款资金,使银行敢放贷、项目单位贷得起,以保证银行资金安全。

第五篇:对现阶段河道污染综合治理的方案探讨

       对现阶段河道污染综合治理的方案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对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河道污染 危害 治理 方案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22)19-0397-01

       我国河流污染现状及带来的危害

       1.1 我国河流污染现状

       就目前全国情况来说,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有机污染,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的河流、河段有1/ 4 以上因污染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灌溉用水(我国Ⅴ类水质标准)要求;单就河段来说,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即劣于Ⅴ类)的河段约占10.6%,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受到污染(相当于Ⅳ、Ⅴ类)的河段约占46.5%。在我国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两大水系属于重度污染,淮河、松花江、黄河三大水系属于中度污染,只有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总体水质良好。而且,各个水系支流的污染情况都比干流严重。近岸地区人口众多或是工业聚集的干支流,污染尤其严重。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1.2 河道污染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破坏了自然生态景观。河流受到污染后,其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虾等水生动物逐渐减少,甚至发生珍稀水生动物的灭绝现象。河流由于受到严重污染而变得五颜六色,气味难闻,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景观。

       (2)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由于河流水质被污染,在饮用水源中已发现有机污染物2000余种,其中114种是具有或怀疑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另外,水中的重金属和水中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还会导致大规模的疾病爆发和流行,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工业化学品突然泄漏,造成河流污染事件,会影响较多人的生命安全。

       (3)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资源污染造成了农业、渔业、工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国受污染农田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减产污染粮食120亿公斤,因污染造成的各种鱼类死亡达4550万公斤。中国科学院最新公布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造成河道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2.1.1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1)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市政污水管道收集,对于市政管网建设完善,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的地区,可以有效地阻止生活污水直接流入城市河道。但对于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市政管网的雨污分流建设并不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50%。大量的生活污水通过合流制管网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高,容易造成河道的富营养化。

       (2)工业废水。工业企业基本上都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工业污水都能集中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但仍有部分工业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由于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量大,且集中排放,会瞬时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2.1.2 大量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

       由于一些沿河居民和单位,以及进城船只缺乏水环境保护意识,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长期沉积很容易造成河道淤积,水质恶化。

       2.1.3 由降水带来的城市垃圾

       大气降水可通过吸收和吸附作用净化空气,然而这一功能却将部分大气污染转为水污染。据测试,1mm/h 强度的降水持续15min,大气中10μm 的尘粒可有 28%被除去,其中有部分随降水落入河道污染水体。同时,雨水对城市固体垃圾的冲淋,将大量的污染物质带入河道。

       2.1.4 上游来水的污染

       水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其质量不仅受区域内环境因素影响,而且受区域外环境因素作用,尤其是上游来水状况的影响。

       2.2 河道自净能力的降低

       河道自净能力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流量、流速等水动力条件和河流生物的适度生长等因素。

       (1)水动力条件恶化。河道每年的自然淤积加上人为的垃圾倾倒,使得河底淤积填高,河床比降减小,流速减缓,加之河道的人为填塞,水脉切断,一些河床淤积变浅,水面漂浮物与河底淤泥几乎连成一体,致使河道不畅,自净能力降低。

       (2)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破坏。由于河水污染,城市河道中大量水生生物(如鱼、虾、水草等)无法生存,河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造成水环境质量系统的恶性循环。对治理河道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针对河道污染情况,可采取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态-生物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等几种措施。

       3.1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有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其不足之处是往往治标难治本,而且工程耗费较大。

       3.2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包括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缺陷是这种方法虽可使水质暂时得到改善,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3.3 生态-生物技术

       (1)生态浮床技术。是在水面上用泡沫塑料搭建浮床,种植经过专门筛选和培育的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水域景观的目的。

       (2)复合酶技术。是在水底喷洒一种含有多种生物酶、非高子型表面活性剂、营养成分及蛋白质的浓缩液体,以促进有机物在水体中的乳化和溶解,并刺激和加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达到净化污染水体的目的。

       (3)微生物技术。是在水体中投放经过培养和筛选的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呼吸发酵,将有机物等容易造成水体黑臭的物质迅速分解成CO2和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使污染的水体得以净化。

       (4)曝气技术。是根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

       3.4 河流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不是要让河流系统完全恢复到原始的状态,而是要恢复河流系统的必要功能,使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植被恢复。植被可以通过影响河流的流动、河岸强度、泥沙沉积、河床稳定性和河流形态,而对河流地形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它还可以减轻洪水灾害,保持水质,提供景观休闲场所,并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2)缓冲带、湿地恢复。缓冲带就是河道与陆地的交界区域,也可以称为河边湿地、河谷或洪泛平原。在两岸各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带是最重要的河流生态修复措施。它能过滤污染,其植被还可以稳固河岸,并形成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鸟类保护。

       (3)废水再生回用。提高水的利用率,从源头处减少污染的产生,保证河流质量。减少河流的取水量,从而保证河流的流量,并形成少取水、少排污的良性循环。

       (4)浅滩和深塘恢复。河流的浅滩深塘造出的水的流动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5)降低边坡。可以降低河岸塌方频率,增加河道宽度,减少河岸冲刷,降低含沙量。

       (6)曲流河谷。增加输水时间,有利于河流的自净作用,并有利于河流拥有更复杂的动植物群落。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好的成效。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治污技术,做好河流源头的保护工作,以使河道污染治理能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其敏,李新林.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之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2(06).[2] 由文辉,顾笑迎.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J].城市公用事业,2022(04).[3] 黄钰铃,惠二青,刘德富,李靖.城市河流治理中的几条生态学原理[A].湖北省农村水电发展行业研讨会论文集[C],2022.[4] 金矿.河道治理措施对优化河流水文特征的探讨[D].西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