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推进旅游转型;配合做好方岩景区村落搬迁改造,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拓旅游内需市场”为活动载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旅游产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加快旅游产业化整合推动集约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全面繁荣为目标,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1、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全局党员干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做到“五破五立”,即: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的思想,牢固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理念;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思想,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理念;破除因循守旧、小满则安、固步自封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放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理念;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2、提高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科学规划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统筹兼顾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提高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3、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全局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敢于负责、敢于面对矛盾和困难,切实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着重破解如何配合做好方岩核心景区相关村庄搬迁中的难题;如何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新产品开发建设,提升我市旅游吸引力的问题;如何开展旅游品牌推广,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问题。
4、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发展机制。深入开展旅游管理体制的调研,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监督机制,包括针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旅游管理部门工作考核机制、旅游企业扶持激励机制等,切实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2009年8月基本结束。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局机关全体党员都要参加到活动中来。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一)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找准问题。
1、思想发动。召开动员大会。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军作动员报告,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步骤。
2、学习培训。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同志的重要论述以及有关学习材料,尤其要精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习培训。
(1)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开展专题学习交流。
(2)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3)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
(4)组织学习心得交流。
3、专题调研
(1)领导干部调研。每个班子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遵循科学发展,打造商旅大市,振兴*旅游”的主题,带领有关科室或相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要依据调研结果,重点梳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2)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旅游企业代表、资深旅游从业者以及关心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召开“促进旅游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对如何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听取他们对促进我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建议。
(二)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是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开展评议。
1、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旅游工作实际,重点排查在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设立建议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寻找存在问题和不足。
2、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局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排查问题,剖析原因,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局机关支部要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总结。
3、开展民主评议。局领导班子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职工,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代表开展民主评议。根据评议意见,对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局党组的分析总结报告在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作出报告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分开。
(三)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是制定措施、健全机制、落实整改。
1、制定整改方案。领导班子就分析总结报告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规定时限和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党员干部要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集中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领导班子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其他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一些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成立专项小组,上下联动,综合治理。对应当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3、完善制度。局班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主要在旅游企业管理机制、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旅游扶持政策机制和旅游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建立完善具体的制度措施,力争在建立完善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导向、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4、总结测评。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局领导班子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重点总结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和意见建议,形成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采取书面问卷、座谈访谈、民意调查、集中评议等形式,分层面开展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旅游景区;档案建设;旅游文化;问题;对策
我国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旅游资源数不胜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当前的旅游景区建设中,将景区规划、资源开发、资源保护、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建档归案是景区在运营管理中一个重要事项,其目的是为了将景区开发与发展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将之作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保存,以供后人研究。因此,景区档案既属于旅游景区历史传承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保证景区的稳定发展。
一、关于旅游景区档案建设的概述
(一)档案的归类。1.规划建档。这一类档案主要是景区从开发之初对于各类项目设施建设的规划、论证等资料,既包括景区主体的整体布局与细节规划,也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明细。2.资源开发建档。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景区内存在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这两大类,自然资源建档主要包括景区内的植被、土地、河流、野生动物等的原始档案与开发档案。而人文资源则是景区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传统建筑、文人墨迹、书画作品、碑刻壁画等的原始档案以及开发档案。3.环境保护建档。这里的环境同样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即景区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护、污染监测保护、人工绿化以及人文资源保护等相关规划、措施、细则的档案建设。4.景区管理建档。这一类档案建设内容较为繁杂,主要包含了基础项目的档案、旅游秩序规定的档案、景区纪念品的相关档案、票据档案、举行的特色活动档案、名人到此旅游的档案等。景区管理建档是档案建设的主体部分,且需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5.行政管理建档。这类档案是针对旅游景区行政建设中所使用到的材料、文件等进行建档,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财务支出审计、景区评估等。
(二)旅游景区建档的重要性。1.为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将景区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细节记录在案,能够为景区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根据分析这些档案,能够发现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调整管理方针,保证景区管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2.能够保证景区的稳定高效发展。当前,我国对景区质量作了分级,因此游客在衡量一个景区好坏时往往先看其质量等级。而国家针对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也设定了不同的指标,除了基本的经济效益之外,还注重对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定。而对景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建档归案,能够给管理方提供足够的研究材料,从而为景区的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这些档案在申遗、等级评定时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3.是景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有效方式。一方面,旅游景区的档案建设囊括了景区开发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景区当前的发展资料,还包括了其历史渊源、人文资源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景区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景区管理方在对外宣传时往往会公开一些档案,通过这些档案能够让大众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与精神财富,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以吸引更多的游客。4.能够进一步促进景区的开发。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包含了其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价值。而景区档案建设注重的是景区人文方面的建设,是一种延续景区历史的做法。在档案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景区管理方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中所潜藏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为打造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提供依据,有利于景区的后续发展。5.能够促进景区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对于特定景区来说,档案建设并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记录的方式,更能够成为旅游的直接消费品。例如抗战纪念馆中的展览馆就是依据从档案中所提取的信息而建立的。再如根据档案记载而发行的纪念图册,同样能够成为特色旅游中的一个消费热点。除此之外,档案的建设能够为旅游景区的后续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对其他景点档案的分析来提炼出对本景区有效的观点,从而招揽更多的参观者,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当前景区档案建设的现状
(一)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许多景区建设中都借助了科技的优势,出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兴的产业。但是在景区档案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却十分低下,相关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相对滞后,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全实现,其中景区档案数字化管理较为落后,开发程度极低,不方便查阅,致使档案建设效率不高。
(二)档案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由于旅游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档案收集整理的数量与种类也在不断更新,尽管景区的档案建设工作一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着,但是大部分档案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档案的建设能够反映出景区在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管理部门对景区档案不重视,不能有效利用档案对景点的文化历史等内涵进行开发,就会使得一些较为严重的错误被忽视,在做决定时没有充分的依据作为支撑,从而影响景区的稳定发展。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首先,由于景区档案数量大、种类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因此不同地方对旅游档案建设的要求不同,各地方建档时五花八门,使得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许多景区管理方对这方面不够重视,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建设时人力资源分散。其次,由于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在对不同档案进行整理时,很可能将重要的档案分散开来整理,容易造成档案记录出错。最后,档案存放保管不利,由于档案建设信息化程度不高、发展落后,再加上部分流传下来的古代档案不易保存,因此当前许多景区的档案都是纸质的,可能会因为人为的原因导致档案的丢失、破损。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3
一、工作目标
依据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自查自纠和考评检查督促整改提升,有效防止“重开发、轻管理、重创建、轻提升”现象,有力提升全市A级旅游景区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A级旅游景区全部符合国家相应质量等级标准并保持长期稳定,顺利通过市、省级和部级常态化暗访检查及复核,全力打造我市安全有序、环境优美、服务优质、设施精致、经营诚信的高品质旅游景区,为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内容
在全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考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全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动态化监管机制,全面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江苏省旅游局下发的暗访复核通报指出的主要问题,对各A级旅游景区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评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督促整改。整改提升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导览标识系统和服务设施,努力增添对游客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排查安全隐患,严格安全管理;加强经营户管理,进一步提升诚信经营和文明旅游的良好形象;全面落实工作人员规范服务和综合管理制度。
三、工作安排
自20xx年年6月至12月,由市旅游局牵头,成立由相关部门、第三方机构、行风监督员、旅游景区业务骨干等组成的检查组,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A级旅游景区环境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采用常规检查、突击抽查和专项督查等方式,查找问题,通报结果,督促整改,逐步形成标本兼治、惩建并举、综合治理、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具体实施方案由市旅游局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展览讲解员;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38-02
一、《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制定的背景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旅游教育几乎与旅游发展同步并行[1]。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细化和分化,旅游专业也随之呈现出细分化和专门化的趋势。如2008年公布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中即显示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了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七个专业[2]。这些专业虽然名称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不同、学生就业面向不同,但由于同属旅游管理类,同根同源,彼此在诸多方面又关系紧密,相互渗透、彼此融合。
考虑到专业设置既要做到专业化,又要保证学生尽可能广阔的就业面,在目前江苏省的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除少数旅游专科院校能够开设较为细分的专业外,大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仅开设其中一两个专业,更常见的做法是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专业方向,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其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景区方向和会展方向;涉外旅游专业下设旅行社方向和旅游电子商务方向。旅游管理和涉外旅游两个专业在平台课的基础上,又设置了相应的方向课,实现了方向设置与市场需求、学生特点与就业面向、平台教育与方向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发一个既有鲜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又能兼顾旅游管理类细分专业需求的技能鉴定方案,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受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制定的《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便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二、职业技能鉴定制定的依据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要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讲解员属于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具体是指对展览内容进行讲解、宣传的人员。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接待;讲解;讲解词编写;业务指导与宣教活动组织。其对应岗位主要为博物馆讲解员、展览馆讲解员、景区讲解员等。该工种分为五个级别,即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等。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旅游管理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三级(高级)职业技能认定。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处的苏州市,仅有讲解员初级工鉴定方案,是由旅游局组织认定的,主要针对景点讲解。该讲解员工种没有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属地方性工种,且仅有初级工鉴定方案,没有中、高考试方案。
而《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苏州地方旅游业发展特点,满足旅游市场需要以及学生获取技能鉴定证书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的题库和考试方案。
三、《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的特点
1.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为基础。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它描述了该职业岗位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也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以《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为基础,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四本教材(《展览讲解员》基础知识、初级、中级、高级)为主要参考资料,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方案的制定,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题库开发。根据方案,运用试题库,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组织对鉴定对象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试。
2.初、中、高级鉴定方案一脉相承。《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和题库根据不同级别展览讲解员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级(高级)、四级(中级)和五级(初级),并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具体化和典型化处理,以此来测量鉴定对象是否具备展览讲解职业能力。等级之间进行了梯度化处理,在结构上保持一致,在难度上逐级递增,在体系上一脉相承。同时,该方案还强调了展览讲解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性。例如,中级方案中考核一般讲解词的编写,高级方案中则考核针对不同对象讲解词的编写;高级方案中还增加了高级讲解员对初、中级讲解员进行业务指导的相关内容。
3.以苏州地方旅游资源和行业需求为特色。《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一方面要建立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地方产业资源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制定。苏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和博物馆众多,且资源品位较高。《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中不仅涵盖了展览接待、讲解、讲解词编写等通用知识和技能,还结合了苏州旅游资源和行业需求情况,加入了苏州地方旅游知识,如苏州园林、民俗、工艺美术、评弹、昆曲、古城、建筑等多个知识模块。这样,通过《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获取职业资格的人员将更加能够胜任地方产业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
4.以专业方向化、融合化为抓手。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来看,该专业分为景区方向和会展方向,景区和会展这两个方向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交集。如景区中的活动策划与会展中节事活动策划类似;景区、会展都与旅行社有着紧密的联系等。因此,可以理解为,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明确了不同的方向,但方向间也呈现出相互融合的特点。在这样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之下,开发出来的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应以不同专业方向的交集处为切入点,再融合各方向特点。《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正式以专业方向化、融合化为抓手,找准了会展讲解与景区讲解的融合点,抓住“讲解”所需具备的一般接待、讲解、讲解词编写等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再融合会展讲解和景区讲解各自的特点,做到兼容并蓄。
5.以实用性、广泛适用性为生存之道。《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融合了一般展览讲解知识和技能,与地方景区讲解知识和技能,这也决定了它的适用性,不仅局限于博物馆、展览、展示中心,还囊括了更加广泛的市场――景区。这是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方向化之后再融合的要求。从鉴定对象的角度来看,不论其是会展行业的从业者,还是景区行业的从业主,都可以通过《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讲解员岗位的资质;从培训和教育机构的角度来看,一个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可以适用于培训和培养展览讲解员和景区讲解员,甚至其他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这样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也将是一个符合行业要求,在企业中有口碑的高含金量、强说服力的技能鉴定方案。
6.命题兼顾综合能力与发展能力。《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中题库中的应知、应会的题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综合能力相关题目和发展能力相关题目。综合能力表现在讲解员基本的接待、讲解、讲解词编写等通用知识,它是从事讲解员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也综合了博物馆常识、礼仪知识、语言知识等多方面知识,充分考虑了考查综合能力的需要。而发展能力则表现在对考核对象知识面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上,如鉴定方案中融入了苏州地方博物馆、景区的相关知识,但又不仅仅停留在这些知识的表面,更强调寻根溯源,要求考核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能力。兼顾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反映出,《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不仅是鉴定考核对象是否能够成为展览讲解员,更在于培养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展览讲解员。
四、总结
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化是产业细化、市场分化的产物,方向间的融合也是职业教育不能割裂学科、专业内各种关联和交融的必然要求。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应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专业方向化与融合化的这一特点和趋势,这样才能从做到从实际出发,植根于行业,着眼于发展,培养出既精又专的综合型职业人才。
《展览讲解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是在旅游管理类专业方向化和融合化的背景下,既注重考核对象讲解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兼顾到不同方向学生具体知识和能力的需要,是一个既适用于会展方向,又适用于景区方向,甚至还能适用于其他旅游管理类其他相关专业、相关方向的需要,是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健.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3):19-23.
[2]江苏省教育厅文件.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苏职教[2008]6号)[Z].2008-02-28.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史术高,甘昌意.论改进职业技能鉴定省级题库建设的措施和方法[J].职业,2008,(34):62-63.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5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通过对全区旅游景区监管不力问题的治理,使我区旅游景区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旅游市场得到全面规范,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我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整改措施及责任分解
(一)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1.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景区做到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景区标识标牌、各类设施设备完好无损,符合标准规范。旅游监管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
完成时限:全年
2.深入开展文明建设工作。积极践行旅游行业“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核心价值观,在旅游服务工作中诚实守信,礼貌待客,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让景区成为文明城市的靓丽窗口。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二七街、一元街、塔子湖街道
完成时限:全年
3.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的标准,配合市旅游局对全区所有A级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复核,复核率达100%。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旅游景区,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取消其相应的A级旅游景区资格(提请市、省、国家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取消等级资格)。借A级景区复评及旅游厕所创建的契机,进一步规范景区管理。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
完成时限:全年
(二)完善景区服务举措
景区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到文明规范服务。在景区醒目处设置旅游投诉箱和投诉电话指引,畅通投诉渠道;设置学雷锋志愿岗,增加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和相关服务,维护景区良好秩序。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
完成时限:全年
(三)加大旅游监管力度
1.加大培训力度。配合市旅游局加强对旅游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培训,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依法经营培训力度,使其准确把握法律法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观念和意识。强化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培训力度,每年组织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系统培训不少于2次,实现景区员工培训全覆盖,促进服务效率和服务意识提升。今年4月至6月间,组织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开展素质提升公益培训。
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
完成时限:全年
2.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强化对旅游景区的监督检查,组织文体旅游、工商、公安、安监(质监)等部门联合进行市场巡查。对A级旅游景区开展明察暗访,对存在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促使各A级旅游景区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旅游合同、食品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报市旅游质监所进行查处,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发改委(物价局)、工商局、公安分局、安监(质监)局、食药监局
完成时限:全年
(四)加强景区周边环境整治
对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整治,确保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等景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交通通畅、食品安全、治安良好。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城管委、公安分局、食药监局、二七街、一元街、塔子湖街道
完成时限:全年
(五)认真办理群众投诉
并向社会公开,对群众的投诉立即组织核查,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调查处置率100%,回复率100%。
责任单位:区数字化办、文体旅游局、相关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全年
(六)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以及义务监督员对旅游景区开展明查暗访和评议活动,对发现的问题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对明查暗访、群众投诉、媒体曝光整改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实施责任追究。
责任单位:区治庸问责办、文体旅游局、相关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全年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6
一、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与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是不同类型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质体现。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类型还很新,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工程中内更新办学理念,按照教学质量标准来确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色。构建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如下:一是向全社会展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准,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创造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二是通过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引导教学质量建设具有实效的进行。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在教学中具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等的依据;二是用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督导的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三是作为学院对学生、企业、相关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的信息平台。
二、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构建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在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培养出能主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旅游管理知识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面向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德能合一、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分析职业、工作与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学生即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的分析过程,应通过对具体职业所包含的具体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所包含的操作步骤的逐一进行列举剖析,教学工作者从中掌握从事具体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以及各个知识和技能内容的各自相应的具体要求。分析职业的基点是职业岗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如下。1.国内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工作。2.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培训部从事员工培训工作。3.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工作。4.国内外旅行社从事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和旅游饭店餐厅、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5.国内外旅行社、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三)设计与描述教学质量标准方案确定培养目标以及分析职业、工作和能力所得出来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规范等要求,这些都是一些初步的简单设想,这些设想只有在标准方案制定形成以后才能得到实现。设计与描述标准方案就是把这些设想逐步变成在逻辑上让它清晰,在科学原理上让它可靠、具体、能够有效实施的方案。例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对于标准方案的描述如下。人才培养以“国际合作,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为模式;课程体系以道德养成为主线,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道德养成、职业发展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夯实在校生理论、知识基础;职业发展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运行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牢学生的职业发展根基;道德养成平台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三学期划分为三个方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产品设计开发技能;计调外联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景区服务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及案例分析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景区服务技能;规划开发技能;景区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导游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带团实务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导游带团技能;导游词创作技能;导游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四)分析与评估设计方案质量标准方案设计出台以后,是否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是否科学可行,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其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效果的评价。当然,质量标准不规定评价的具体程序,只为这种评价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导向。
作者:杜娟 周恩超 黄雪野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者喜欢的旅游方式,乡村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面对旅游人数的增加,乡村旅游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被确立,需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开发。要避免开发模式雷同,没有特色的现象,首先要对乡村旅游规划的范畴和主体机构进行分析,不同的主体机构来承担不同的规划责任,根据乡村旅游规划的范畴来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一、乡村旅游规划的范畴分析
(一)空间范畴
1.单体区域空间。单体区域空间是指独立运作的单一经济体或组织。乡村旅游中的单体区域空间不以面积作为划分的标准。运营者能够自主运营属于自己的经济空间,例如,一个农家乐的经营者经营的场所就属于一个单体区域空间,经营者对这一空间具有控制权。具有共同特征的乡村旅游运营者形成的聚落也可作为单体区域空间,如一个村落,乡村的管理者对本区域空间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单体区域空间的经济体便于管理者的控制与开发,具有独立的特色,相同或不同特色的单体区域空间相互联系与共同协作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区域内乡村旅游空间。
2.跨区域空间。跨区域空间是指具有不同特征的单体乡村旅游空间并存的空间范畴,在跨区域空间内的乡村旅游区域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带动形成一个统一体。在跨区域空间中独立的单体区域乡村旅游项目各具特色,形成一个整体。在跨区域空间中,有多个管理者负责本区域的乡村旅游规划。
(二)资源范畴
1.共享型资源。单体区域空间和跨区域中间中共同享用的资源称为共享型资源,这些资源不隶属于某一个体。共享型资源是包括乡村旅游中的公共资源,如道路、水资源、电力资源、通讯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共享型资源服务于本区域内所有乡村旅游项目,同时也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2.独有型资源。独有型资源归属于某个体或组织,具有专利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独有型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等等。例如:乡村旅游中的非物质遗产、技术性遗产、乡村经营者个人的创造与发明等。
(三)规划意图范畴
1.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目的是进一步的保护与延续,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某些乡村旅游资源正在逐渐的缩减,尤其是农牧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例如传统的民俗资源,随着乡村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资源正在消失。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就是要及时地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在规划阶段、工程阶段、运营阶段都要坚持这样的原则。例如浙江永嘉就对本区域内的220个古村落按照“修旧如旧、修古如古”的要求,对已列入省级重点的历史文化村落,重点开展抢救性保护。
2.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9月9日至11日,国家旅游局在宁夏举办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提出了旅游扶贫上要有突破和旅游富民上要有突破。自2016年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省、市、县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日前,国家旅游局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以鼓励全国各地推进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其目的之一是发展乡村旅游,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
二、乡村旅游规划的主体结构
(一)政府主持型
乡村旅游的核心管理主体是政府机构,他们负责制定和实施乡村旅游保护与开发的方案与措施。在规划乡村旅游的方案中,一级政府会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优势,组织专家,举办系列讲座,传播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性,介绍乡村旅游规划的示范成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使不同意见达成统一,通过立法、制定规章制度鼓励与规范乡村旅游的行为与活动。政府中也会有特殊的机构负责对乡村旅游项目的管理,限定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的基本理念、达成目标、具体行动和最终评估。
(二)政府主导型
1.乡村旅游规划会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来制定,但是非政府组织发育不完善,而公众对旅游规划的可持续意识不全面,因此由政府部门主导,公众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规划。非政府组织通过创建论坛、沙龙等方式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讨论,与政府各部门、各行业进行协商与探讨,为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并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为了全面开发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建设,政府部门会主导社区广泛参与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举行不定期的民间讨论,引导公众对乡村旅游的热点问题有所关注,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政府的主导下,区域内居民参与乡村旅游规划,对影响乡村旅游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进行协调,政府广泛动员各界力量进行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投资商
投资商制定的乡村旅游规划侧重于项目开发规划和旅游产品规划,投资商可以委托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等机构来根据资源条件与投资商的要求制定旅游规划的设计方案。
(四)独立机构
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与咨询机构,如旅游规划设计院,负责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审视,为研究制定规划方案提供学术咨询和支持;参与中长期规划效果评估,发挥外部评估作用;对影响乡村旅游的破坏行为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并为乡村旅游的降低负面影响和杜绝破坏提供技术咨询。
(五)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文件;收集企业相关的意见与建议,汇总后反映给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为乡村旅游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促进企业与研究机构、公共部门建立联合关系;协助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成员企业的开发经营行为。
三、乡村旅游规划主体机构的运作
(一)复合型运作
1.跨区域空间范畴的应用。在大众旅游时代的热潮中,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我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具体要实现几方面转变:如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这就代表着我国旅游发展的方向,全域旅游成为我国开发旅游的新模式,这种跨区域空间范畴的旅游规划往往是由多个规划主体共同负责,就需要多种规划机构共同运作来完成。例如海南万宁在发展全域旅游时就借助自我的资源禀赋,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搭建起了以乡村旅游带动“全域旅游”的战略,在食、游、玩上做出了各种规划。
2.共享型资源范畴的应用。在乡村旅游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解决乡村道路中最后十公里的问题,道路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方针政策保证乡村旅游的建设能够实现共享。因此,共享型资源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障,多为政府主持型与政府主导型模式。
3.乡村景观遗产保护意图的应用。对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措施往往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禁止在乡村旅游保护区内的非法搭建建筑物,乡村景观应保护原始景观和环境,大规模人为建筑物会改变乡村的原貌,也会破坏乡村的生态环境;将乡村景观遗产和遗址区与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与场所分离开,或通过高科技建设乡村景观的仿真场景,以便对乡村遗产和遗址的保护。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监管,同时对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需要专家的参与,才能提出更加科学地,具有持续性的规划方案。因此,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规划主体是复合型的,多元组织的,是在政府领导下,各规划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主体。
4.旅游开发与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8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中央的号召之下,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与实施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提出各自的乡村旅游规范与发展方案。部分政府机构努力引进外资,利用本地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与投资方合作,共同开发本地旅游项目,投资方根据市场需求与资源特色建立相应的规划开发项目。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来规划开发乡村旅游的项目,往往是由政府主持或政府主导的规划模式。
(二)单体运作
1.单体旅游区域空间范畴。单体旅游区域拥有唯一的或相同特色的旅游资源,他们的规划是由主体管理者来制定。例如陕西袁家村,过去,在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带领下,袁家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为陕西首个万元村,现在,在新一任村支书郭占武的带领下,袁家村人利用当地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产业,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的称号,具有独特体验感的袁家村旅游模式又再次吸引我们的眼球,塑造了自己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袁家村模式。像农家乐这样的单体空间的内部规划也由经营者自身来规划设计。
2.自创型资源范畴。部分投资商具有自身的规划设计专利,拥有自创型资源,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他们负责自营体的规划与经营。
3.上级政府要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如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良;主体单一,盲目效仿,特色不强;经营不规范,恶性竞争;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服务水平不高,没有规范的服务准则等,
4.为了获得地方或国际机构的资助。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乡村的景观遗产需要保护,行业协会往往承担起对乡村景观遗产的维护与监督工作,一些地方或国际机构会对这些遗产提供保护的基金或费用。
5.对特定问题进行解决。乡村旅游规划主体中的独立机构在解决特定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独立机构往往是由一些各方面的专家组成,能够完成规划中的技术与文化背景的分析,更加专业地解决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8
自驾游爱车被砸,管理方应当赔偿
【案例】 2012年5月1日,李某驾车带着家人外出游玩,并将爱车停至该景区内设的停车场中。可当游玩一天的李某回去取车时,发现自己的爱车被停车场内断折的大榕树砸中,致使爱车受损严重。为挽回自己的损失,李某找到该景区的管理方要求赔偿,却遭拒绝,景区管理方的理由是:“该榕树有明显的干枯、倾斜痕迹,你还将车停在它下面,致使车受损显然是你自找的。”
【点评】 景区管理方应担责。一方面,《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李某停车地点为该景区内设停车场,景区管理方对停车场负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景区管理方在明知位于停车场内的榕树有干枯、倾斜现象,应能预见随时都有砸伤行人、砸坏车辆的可能,却没有及时排除危险,明显是违反了自身的义务。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经营者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正因为景区管理方既未排除危险也为作任何警示,决定了其必须对李某所受到的损害担责。
随团游景点缩水,旅行社必须担责
【案例】 2012年4月30日,刘某参加了一家旅行社组织的杭州观光旅游。按照约定,参观的景点有西湖、灵隐寺、龙井村、钱江新城等景区。可导游却将一半时间将大家带到没有约定的“关系单位”购物,导致真正参观时只能来去匆匆,甚至后来干脆取消了去灵隐寺的行程。面对刘某等要求退还部分旅游费用并赔偿损失的要求,旅行社诡辩称:“时间那么赶,哪能全去,要么多付钱,要么就不能怪我们了。”
【点评】 旅行社应当担责。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有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降低旅游服务标准等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赔偿未完成约定旅游服务项目等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案中,导游故意拖延时间、擅自取消景点的行为明显与之吻合,自然必须承担退回未去灵隐寺的旅游费用。另一方面,《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导游违反合同或旅程计划,擅自增加购物次数,每次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的20%。”即从这一角度上看,旅行社也应向刘某退还部分购物款。
自助游被强制购物,商家难逃刑罚
【案例】 2012年5月1日,黄某在一处景区旅游时,看好一款父亲喜欢的纪念手表,打算多走几家商店比较比较。而她走到第二家,发现不仅其价格比前家高出490元,且系假冒伪劣,遂想离去。但被商家拦住,并不由分说地被打了两个耳光,而后还遭到公开威胁:“为给你服务,已耽误店里的生意,难道你能一走了事?”黄某无奈,只好按对方的要求,以3万元买了10块手表。
【点评】 商家已构成强迫交易罪。该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具备了其要件:一是商家将假冒伪劣手表高价、多量出售,目的并非正当、公平交易,而是通过破坏平等主体之间的自愿、公平原则,非法占有黄某财物。二是商家已使用暴力、威胁手段,迫使黄某因恐惧而不敢反抗,接受不愿意接受的交易。三是根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应予立案追诉的强迫交易行为中包括数额一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二千元以上;购买伪劣商品数额五千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一千元以上。即本案金额达3万元、手表系伪劣商品当属其列。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 体育旅游 旅游开发理论 川西地区 漂流运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旅游正在从传统旅游形式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专题旅游和特种旅游,是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之一。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时尚的旅游方式,更加突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满足了旅游者寻求参与性、体验性的要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
川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如何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如何促进该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以丰富该地区的旅游内容,需要科学的理论借鉴。为了适应川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对川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环境、开发原则、开发形式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以求为该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漂流运动的特点,漂流项目运营所具有的特征,以川西地区的“长征路上第一漂” 这一漂流旅游项目作为个案分析,具体分析了该景区在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其中重点分析了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案例带给我们的教训。最后笔者分析了目前川西地区漂流体育旅游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实地考察法;(3)个案分析法;(4)逻辑分析法。
目前四川西部地区漂流项目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四川西部地区漂流项目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1.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内容单一,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2.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3.项目的安全系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四川西部地区漂流项目开发的改进建议
全面分析川西地区各大漂流景区在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在景区规划开发方面,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景区规划和其他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的选择上,应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同时,这些特色也是当地旅游开发的优势。
2.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力度
纵观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和精品旅游线的开发模式已成为中总的趋势。任何一种单项旅游活动将越来越缺乏市场和竞争力。
3.在项目建设上,建设成熟、完善、安全的一流的漂流旅游项目
4.加强安全管理,推行“零事故” 目标管理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漂流运动以惊险性、刺激性、冒险性著称,但是漂流旅游活动绝对不是铤而走险,因此,漂流旅游活动的安全工作是漂流景区运营的头等大事。建议建立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强制为游客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等等。
5.对漂流项目的经营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6.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21世纪,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发展。从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目前环境已经变成了最短缺的资源,而且是最宝贵的资源。旅游开发尤其要注重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其他开发不同,旅游的开发和经营,环境是卖点,如果一边破坏环境一边搞开发,就意味着我们自己在断自己的后路。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川西地区体育旅游开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川西地区拥有丰富的适于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体育旅游资源,而且具有类型广、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品位高、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良好配套性等特点;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针对川西地区,本文提出了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如突出特色性原则、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安全性的原则、与相关旅游区、点相协调的原则等等,这些原则是开发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基本原则;本文还提出了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三种开发形式,分别是:专项型、组合型以及附带型,希望通过这三种开发形式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对于川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重要的是搞好体育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投资建设,本文对该地区漂流体育旅游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漂流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在漂流资源的开发规划方面,绝大多数景区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景区开发没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表现在漂流设施建设方面还停留在表面上,在景区特色方面,没有一个体现自身特色的主题,在产品形态方面,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附近的和景区内的其他景点,从而使漂流项目没有与其他旅游项目形成产品互补等等;在景区的经营管理方面,管理层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整体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由此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损害了一些景区的形象。此外安全管理作为漂流景区的头等大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安全系数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游客参与漂流项目的人数,占该地区整个游客的总流量的比例很小,景区没有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源市场细分,没有自己完善的市场主体;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对资源的破坏,管理上的欠缺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漂流体育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各大漂流项目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把当代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的理论与实践原则应用于漂流项目的规划设计当中,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资源开发和景区规划时,要围绕“主题”, 做好项目主题的塑造和经营,还应努力突出“特色”, 充分深挖资源的潜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在区域资源整合方面,这就要求漂流旅游景区必须与区域内其他旅游地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交通、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区域联动发展。这是丰富产品内容的一个途径,内容越丰富,吸引力越强,越能满足体育旅游市场的多种需求;在形象策划、包装和广告宣传上,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塑造鲜明、独特的体育旅游主题形象;在项目建设上,从增加漂流方式,加强安全防护,搞好交通、通信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建设成熟、完善、安全的一流漂流旅游项目;加强漂流运营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层层责任落实,重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方面的力度,并在各大漂流景区推行“零事故”目标管理;针对工作人员普遍业务技能偏低的现实,需要对漂流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此外还有建立和规范科学的培训制度和用人制度;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做到绝对保护和相对开发要有机结合,发挥政府在资源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柳伯力 陶宇平主编: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何雨等著:旅游规划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3]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五版
[4]闵 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5]王云才著:现代旅游规划设计案例[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6]杨培玉:21世纪初中国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2)
[7]彭劲松: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存在的误区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6)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47―05
1、引言
水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了水体污染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末旅游环境研究兴起以来,水环境管理问题成为旅游环境研究的重点领域与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覃新萍等对深圳华侨城的给水系统和雨、污水系统进行了设计;督明明提出青狮潭水库向漓江有偿旅游供水的水权理论;陶卓民和芮晔提出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有利水资源管理,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王群对国外旅游地水供需矛盾以及旅游水环境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旅游区水环境研究已从单一的水生态与承载力向水供需和水环境管理迈进。山岳型旅游地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开发方式,水量和水质问题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未来水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山岳型旅游地的水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对山岳型旅游地的管理体制、客流特性、生态环境、生命周期、空间竞争、居民态度等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的研究甚少。本文以牯牛降风景区、普陀山风景区、黄山风景区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山岳型旅游地为案例,对水环境管理现状、水环境管理驱动力和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模式,以期为山岳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借鉴。
2、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比较
2.1 区域特征比较
牯牛降、普陀山、黄山3处案例地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在于三者都属于山岳型旅游地,且旅游地区内均提供食宿等服务设施,有着不同程度的水需求;区别在于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地理环境等方面。在发展阶段上,三者分别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初期、发展期、成熟期等典型的发展阶段;在旅游地经营方式上,三者分别采用租赁经营、国有企业、股份公司3种经营方式。因此,本文选取的案例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进行比较研究。
2.2 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比较
2.2.1 水环境管理现状比较
(1)牯牛降风景区(观音堂核心景区)
牯牛降风景区(观音堂核心景区)正处于旅游发展初期,属生态旅游示范点,黄山市牯牛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02年整体租赁经营,租期为50年,实行自负盈亏,景区内建设与管理均由其负责,现有床位200张左右,需水量较少。景区降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地下水资源为17×104立方米,山上溪水常年不断,景区在山下建一拦水坝,输往各用水处。据实地访谈调查,景区内宾馆和餐厅及各用水处均没有装水表,不需交水费,管理者和经营者也没有制定节水管理政策,员工更没有节水意识。建有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即排放到下游,无水质监测与监督,无中水回收利用系统,所有用水均为源泉水。
(2)普陀山风景区
普陀山风景区已进入旅游发展期,属海滨海岛型风景区,景区由普陀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经营,普陀山管理局管理景区。景区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对风景区排污、排气、生态、净化、固体废弃物自净处理等工作逐一进行自查和整改。由于地处海滨,淡水资源缺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9毫米,岛上共修建大小水库5个,蓄水量不到90×104立方米,蓄水量少,加之山上人口密度大,用水十分紧张,每年旅游旺季和干旱季节用水更为困难,属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可饮用的淡水水源不足,抗旱能力差。水费约8元/吨,大大增加了宾馆和招待所的经营成本,宾馆和招待所虽制定了节水管理政策,但尚未采取任何节水技术措施和对游客进行节水意识教育等。舟山市政府为扶持普陀山旅游发展,于1993年投资938万元,铺设由本岛芦东水库至普陀山三甲堂水库的输水管道,每年由芦东水库向普陀山输送150×104立方米淡水,大大缓解岛上淡水短缺问题。2005年,舟山市政府铺设第二条跨海输水管道,实行“一备一用”,以确保普陀山的供水需求。由于盐水淡化成本太高,尚未建立盐水淡化厂。
(3)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年平均降雨量2376毫米,降雨非常丰富,总体上不存在资源性缺水,但降雨量分配不均,丰枯水期差异较大,由于蓄水设施有限,工程性缺水影响降雨的储存和利用。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水生态系统压力逐渐增大。景区修建水库,设立水厂,根据丰枯水期提供不同的供水量。由于山上供水成本高,水价高山景区10元/吨,低山景区7.5元/吨,加之排污费,综合水价约达13元/吨。据实地调查,宾馆普遍感到水费对宾馆的开支造成巨大的压力,并100%地制定了节水管理政策,要求员工和管理人员节水;15.38%的宾馆在水龙头上安装限速流量器或采用感应水龙头,46.15%的宾馆采用节水马桶或在马桶水箱内安装冲水限制器或用瓶子等装些石子放在水箱内,15.38%的宾馆(狮林大酒店和西海饭店等)在客房浴室或职工浴室、洗衣房等安装脚踏板,42.85%的宾馆在公共水龙头上安装锁,无钥匙人员不可以打开水龙头;玉屏楼宾馆采取了中水回用系统,回用率约为90%。此外,由于昂贵的水价及有限的供水,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节水意识水平也相对提高。71.43%的宾馆采用贴告示牌或培训等对员工进行节水意识教育;57.14%的宾馆对浪费水的员工进行经济惩罚或其他惩罚措施;50%的宾馆采用在客房内贴节水告示牌等形式对游客进行节水意识教育。
2.2.2 管理驱动力及其方法比较
各风景区由于旅游发展阶段、管理主体、水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外界控制、道德规范、经济约束等驱动力和水环境管理方法(政策管理、技术管理和意识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1)牯牛降景区
牯牛降景区(观音堂核心景区)由于属私人租赁经营,水源充足,旅游开发初期游客量也相对较小, 景区仍处于开发初期,问题尚未显露,无外部限制因素,也不存在经济限制和道德节水意识因素。因此,景区没有进行政策、技术、意识等任何管理措施,水环境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若长此以往,景区水环境问题将显现,并逐步趋于严重。因此,政策、技术和意识管理都亟待加强。
(2)普陀山风景区
普陀山风景区由于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加上管理部门的限制,景区制定了相对较为完善的管理政策。昂贵的水价也推动景区进行政策管理,但由于属国有企业经营,各经营企业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技术措施节水,尚缺乏有效的措施落实政策;技术管理相对落后,节水器具采用较少;企业和员工节水意识较差,虽然都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和节水管理政策,但节水没有奖励,不节水也没有惩罚。道德也没有构成主要的驱动因素来推动景区的意识管理。未来在继续加强政策管理前提下,应重点加强技术和意识管理。
(3)黄山风景区
从各景区比较来看,黄山风景区目前水环境管理状况相对较好,尤其是技术措施可以为其他景区借鉴。黄山风景区已进入成熟期,政策推动力相对减弱,由于是股份公司经营,景区虽然没有制定严格的节水政策,但星级较高的宾馆自身制定了相对较为具体的节水政策,只是实施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政策和技术管理已基本定型,水环境管理最大的驱动力是昂贵的水价,政策控制和经济限制二者相结合,提高了景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节水道德意识,推动景区加强意识管理。但景区管理机构中缺乏针对性的部门全面有效管理全山的水量、水质问题;景区政策中对污水排放和供水分配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尚未制定严格有效的政策来提高游客及各单位的节水意识,各单位的节水措施基本上依赖于本单位的政策,全山不具有统一性;昂贵的水价及有限的供水,促使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节水意识水平有所提高,但若排除当地的水价和缺水等客观条件,道德和节水意识并不构成水需求管理的驱动力。未来在巩固政策、技术管理的同时,应着重加强意识管理。
从以上各景区分析可知,水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主要为外部控制、经济限制和道德意识。外部限制主要包括区域自然条件的干旱和内在水的缺乏程度,景区以及政府或其他旅游、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政策限制。经济限制主要是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等。道德意识主要是旅游地经营者和管理者所具有的节水意识,以及其经商和管理方法中所具有的环境敏感度。三种驱动力的不同作用力导致景区在政策管理、技术管理和意识管理等水环境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异。总体上,当地自然条件缺水是影响水环境管理最直接的因素,而经济限制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强烈道德感可以在其他驱动力缺乏的情况下,促进各种管理措施的实施,但在其他驱动因素缺乏的情况下,道德并不构成重要的驱动力。在目前水环境问题没有达到完全危机时,需要政策驱动力来推动水需求管理的有效实施。
3、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模式构建
国外学者提出的旅游地水环境管理对策主要有管理政策、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教育措施等。管理政策上,为了保证水供需长期平衡,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环境管理被众多国家和学者首肯。国外目前较多国家将以上4种措施相结合,实行水环境一体化管理。当外界控制、道德规范、经济限制三个驱动力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时,水环境管理实施最有效;反之,实施效果则最差。
山岳型旅游地游客量与服务设施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景区的水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过多的废水排放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许多山岳景区已实行“区内游、区外住”的旅游开发模式,但大多山岳由于地形陡峭、游览路线长或度假旅游的开发等因素,不适合进行当天往返的路线设计,水环境一体化管理提上日程。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未来山岳景区理想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应是随着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道德影响为主,外部控制和经济限制影响为辅,形成意识管理、政策管理和技术管理三者齐头并进。政府是实施旅游水环境管理的主导力量。水环境管理需要各区域各部门的共同合作,只有政府牵头,发挥其引导和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他相关主体保护旅游水环境。如纳米比亚制定新的水法案和旅游法案,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岛颁布了水文计划等,使保护旅游水环境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律行动,效果明显。经济手段是保护旅游水环境最直接的手段。国外研究的实践证明,在公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增加排污费和水费可以直接刺激人们节约用水,这为政府和实业界保护旅游水环境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道德教育是保护旅游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经济手段不具有长远性和全面有效性,只有加强节水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污染和水量短缺问题。
景区的区域特征与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不同,水环境整合的具体措施也不同。各风景区可依据一体化管理模式,寻找相应的侧重点进行水环境管理。例如,在政策上,今后黄山风景区仍应加强政策管理,从总体上制定风景区的水管理政策,做到全山各宾馆和招待所用水及污水处理统一管理,增强企业的外界压力;普陀山风景区也应进一步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与舟山市水务局协调统一,制定全景区的供水、节水政策,并将政策形成制度化;牯牛降风景区目前应在开发初期制定严格的水环境管理政策,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技术上,黄山应继续加强各单位节水设备的改造,全部采用节水型马桶和生态厕所;普陀山风景区和牯牛降风景区均未采用节水器具,应着手改造现有设备,普陀山可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适时建立盐水淡化厂。在经济调控上,黄山和普陀山风景区均制定了较高的水价,今后还可制定超标用水超标收费等经济措施;牯牛降景区应及时制定科学的水价体系,以保证旅游和水源的良性发展;此外,还可引用国外的生态税进行经济补偿。在教育引导上,各风景区都应加强游客、员工的节水教育与培训,采用多种宣传和激励手段,提高管理者、员工和旅游者的节水意识。
4、结论与讨论
(1)山岳景区未来理想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应是以道德影响为主,外部控制和经济限制影响为辅,形成意识管理、政策管理和技术管理三者齐头并进。政府是实施旅游水环境管理的主导力量。经济手段是保护旅游水环境最直接的手段。道德教育是保护旅游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