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
孩子们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当快乐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时候,快乐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家”时他们“幸福但不知道快活”;“离家”时“艰难但快乐”。想一想,爸爸回来后,他们的日子会怎样?
师描述:那些遭遇成了孩子们成长的机遇,孩子们对幸福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有很多关于成长的故事就是按照“在家一离家一回家”的历程来写的,以后大家阅读的时候可以关注这样的故事主线。(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孩子们搬家前和搬家后生活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故事的基本范式——叫生家、离家、回家,这其实也是儿童文学最典型的故事主线。让学生触摸这样的故事范式,既让他们获得了发现的乐趣,也能让他们今后阅读相似作品时有更好的回应与理解。]
二、从“放大细节”入手,读出精神,破译生活密码
师:当困境来临的时候,三个孩子依然快乐,没有丢失心中的善良和爱,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身边有一位了不起的妈妈。说说这个妈妈给你们留下的印象。这是书中的人物对妈妈的评价:(出示)
当爸爸被带走以后,妈妈的心情一定很糟糕,可妈妈没有哭哭啼啼。准备搬家的时候,妈妈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去玩一下做穷人的游戏。”(女生读)
师:来到新家的那天晚上,妈妈对孩子们说——(出示)
“你们常常希望发生点事情,现在事情真发生了。就像在历险,对吗?”(男生读)
师:妈妈把什么说成游戏,说成历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正因为妈妈的勇敢、坚强,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当艰难来临的时候,仍然有欢笑。)
师:这样的句子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其实读一本书,有很多的细节也可以放大了来读。记得来到新家的那天晚上点亮蜡烛的情景吗?(出示)
“你们要点多少就点多少,”妈妈高兴地说,“要紧的是高兴热闹。在黑暗里;除了猫头鹰和睡鼠,什么人都是高兴不起来的。”
引导:妈妈没有说我们已经很穷了,蜡烛省着点吧,而是说——你们要点多少就点多少。你觉得这样的“点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搬家后的生活怎么样?(为他们的历险拉开了多么温馨的序幕啊。为他们的“游戏”涂上了温暖的色彩。因为有这样的母爱的照耀,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明亮。)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点亮”对孩子们的影响。这是彼得说的话——(出示)
我相信我们今天点起了一支蜡烛……
师:这里的“点起了一支蜡烛”是指什么?孩子们还为哪些人点过蜡烛?孩子们为妈妈点过蜡烛吗?这样的“点亮”不仅照耀着孩子们的生活,也是可以相互传递的。
师:孩子们的成长除了跟妈妈有关,也跟他们遇到的`人有关。请大家再来看看“挥手”这个细节的描写。[出示相关语段(略)]
师:这样的“挥手”意味着什么?(学生讨论了解:当孩子们尝试着跟火车挥手,让火车把爱带给爸爸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回应。正因为有这样的回应,后来他们遇到陌生的俄国先生,遇到素不相识的吉姆,才没有冷漠地离开,而是伸出热情的双手。这样的“挥手”也是可以相互传递的。)
师小结:这样的点亮,这样的挥手,让孩子们踏上了奇妙的旅程,并有了美妙的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关注故事中的细节,从中读出细节中隐藏的很多滋味与感动,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方法。对“点亮”“挥手”的阅读就是给学生一个如何阅读细节的指导。]
三、从“走近作家”入手,丰富认识,勾连故事和生活的联系
师:在这三个可爱的孩子的背后,在这个故事背后,其实还站着一个人,这就是作者内斯比特。有人说《铁路边的孩子们》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透过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你们猜猜内斯比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正直、高尚、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会写诗写故事……内斯比特一直看好她写的诗,但最终她是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大获成功。师讲述内斯比特的故事。)
师:《铁路边的孩子们》1906年出版。这是个距离现在一百多年的故事,讲述一个家庭遭遇变故的故事,描述三个英国孩子的成长故事,跟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师生讨论了解:学会勇敢、学会坚持、学会爱……我们行走在生活的铁路上,总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跟外面的世界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学会勇敢、坚持、宽容。当我们能做到这些,人生的火车就会不断开向远方。
师:最后,邵老师也尝试着写了几句小诗,送给在座的同学仃)。
亲爱的孩子们
我们的一生
不可能一路平坦
当困难来临的时候
让我们也来玩一玩
做穷人的游戏
把苦难的经历
变成奇妙的历险
一本好书
如同明亮的灯盏
轻轻打开
周围的黑暗就会消散
面对生活的艰难
也能让诗意、快乐弥漫
师小结:一本好书读完了,不仅要放进书橱里,更要收藏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记住这本书——《铁路边的孩子们》,我们能在这样的书本里获取成长的密码。
[设计意图:通过读后的交流,学生可以分享阅读经验,倾听别人的想法,能够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感悟能力。对于如何建立关系,如何跟别人相处,如何对待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铁路边的孩子们》给了我们很多,就像设计中提到的讨论话题:“这本写于一百多年前的书,讲述一个家庭遭遇变故的故事,描述三个英国孩子成长的故事,跟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交流与讨论,实现了读完整本书后的分享与提升,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成长的密码,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