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

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好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教学后记:

  教师要教会孩子筛选资料,让他们学会选取重要的信息。

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2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1、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四、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4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