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节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导言既是章的导入,也是节的导入,可运用课文章首的导言和节首的问题讨论分别引入章的课题和节的课题。由于这些内容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这里一方面是通过导言唤起学生的回忆,另一方面是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也可选取一些能反映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实例的视频画面,结合画面提出问题。通过视频画面,哄托气氛,结合问题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不应让学生的兴趣过多停留在这些感性的动画视频画面的层面,应该尽快将学生引入对问题的理性思考。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回顾,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采用师生谈话结合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师可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2)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激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3)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什么?反射弧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
(4)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人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5)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6)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
(7)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反射、反射弧、神经元的结构和分布等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叙述。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导的呢?由此引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部分的教学。
首先可引导学生分析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条件许可的话,教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动态地表示出该实验的过程和现象;退其次,教师应通过板演的方式把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从该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给以神经刺激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神经兴奋,而这种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也叫神经冲动。
刺激为什么会引起生物电的产生呢?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也就是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所致。那么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么样的?接受刺激时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学习自学后,需要对学生的效果进行交流和反馈:(1)让学生根据课本图2-2,说明静息电位、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电荷的变化、电流的产生及传导方面;(2)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的实验现象;(3)分析:如果在神经纤维的中间给以一个刺激,膜两侧的电荷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电流的方向将会是怎样的?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动态地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中的图示以及图2-3,分析相邻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一个神经元通过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相邻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联系;在亚显微结构上,则是通过突触而联系。要让学生明白,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以避免学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了解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根据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以此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由于突触的结构中存在突触间隙,相邻的神经元间不是直接接触的,显然不可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那么兴奋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从一个神经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突触传递是以神经递质为介质的。神经递质是在哪儿产生的?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与递质的合成与分泌有什么关系?突触小泡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的?突触后膜怎样接受神经递质,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持续存在于突触间隙中吗?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明确递质形成与传递的过程与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深入学生的认识:(1)在一个反射活动中,神经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递质和抑制性的递质。如果某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的递质结果如何?如果某种药物能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的分解,那么结果将会如何?最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生也是有一定感性的认识的,教师可以从课本资料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机体能够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不同的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的结果。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的知识,归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让学生在回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图2-5,进行归纳和完善。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突出了人脑特有的语言功能。四个语言区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教师可着重介绍其中的一个言语区的功能以及该语言区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其余的三个言语区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四个言语区的代表字母,可让学生自己猜想其来历;在大脑皮层的分布位置,也可让学生分析其特点:H区(与听有关)是靠近听觉中枢的,V(与读有关)区是靠近视觉中枢的,W区(与写有关)和S区(与说有关)是靠近运动中枢的。这些言语区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它们从邻近的功能区中分化而来的。
学习与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记忆有其生理基础。学习的过程需要各种器官的协同作用;遗忘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学习中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可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与记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方法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