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逍遥游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  ()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  ()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  ()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

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明确: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   (4)而征一国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例句

出处

释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训俭示康》

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贡献,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亦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侵犯了您的权利或含违法内容,请点击【立即举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