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生物实验教案四篇

生物实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

  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

  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

  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结果交流

  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

  布置课后作业:

  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细胞。

  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生物实验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难点:撰写调查报告。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

  2、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尝试应用调查法

  1、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自学提示:

  (1)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

  (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

  (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

  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学习任务二: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提示:

  (1)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

  (3)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2、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三、系统总结

  四、拓展应用

  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请简述理由。

  五、诊断评价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

  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设计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要求:

  1.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

  三、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水纸。

  2、实验安排全班56人,4人一组,共分1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四、实验探究过程:

  一、实验预习探究提纲:(投影展示,师生切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

  2、刮取口腔黏膜时为什么要消毒牙签?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为什么要涂抹几下?吸

生物实验教案 篇3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xx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

  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

  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

  (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

  (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六、总结(学生总结,归纳)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生物实验教案 篇4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并上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常用实验器具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将逐步接触到,本节课做一般了解即可。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实验中最常用到的观察仪器,所以关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初一新生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实验室常有一种神秘感,他们没有受过在实验室内学习的规范教育,进入实验室后,很有可能不知道遵守实验室规则,不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组织好教学。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认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包括示范镜)、培养几名参观实验室的引导员。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组织教学

  一、引言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⑴能做实验

  ⑵能观察生物

  等等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二、讲授新课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向往实验,渴望在实验室学习。

  1.组织参观实验室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分成四个小组:

  ⑴参观实验室的布局、设施;

  ⑵参观实验室内橱窗、模型、标本;

  ⑶参观教师制作的动、植物标本;

  ⑷参观学生制作的动、植物标本。

  坐回实验台。分成小组避免拥挤,节约时间。

  激发他们热爱实验室,尊敬老师的情感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规则”

  引导学生讨论:

  ⑴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看课本第3页上图示资料。

  分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交流,互相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策略,而且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补充一些在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应让学生知道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了解实验室常常用到的一些实验器具

  引导学生按照书上彩图,认识常用实验器具。

  鼓励学生说出各器具的主要功能并给与补充。这些实验器具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会逐步接触、了解它们,指出显微镜是我们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边看书边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器具。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各器具的功能,互相补充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要求学生按照书上彩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并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小组学习。在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对照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结构及作用。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作为“评委”,主要指出:

  ⑴做得好的地方

  ⑵不足之处。活动后要给与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

  肯定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把主要部分如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的作用再加以强调。

  指出物镜、目镜镜头上标有的数字为放大倍数。为后面介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作准备。

  4.用显微镜观察毛发

  课前已调好的两台示范镜放在讲桌上。按小组有秩序地到前边观察毛发(其他同学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结构)。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不清楚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在学生观察时,可尽快在学生实验台上再多调几台显微镜,并指导观察。兴趣浓厚,观察认真。学生没使用过显微镜,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好焦距。

  提出问题:显微镜下观察的毛发与肉眼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踊跃回答。

  如粗了,放大了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时指出: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150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认同显微镜的作用。

  请一名同学到示范镜前计算毛发被放大的倍数。告诉其他同学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并计算出毛发被放大的倍数。

  5.显微镜的用途、发展史

  创设情境:半个多世纪前,许多地方瘟疫肆虐,使人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不明,从第一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认识到病原体的存在,为战胜疾病创造了条件。

  显微镜为人类开启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

  在实验室中显微镜为常用的实验仪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知道哪些地方还用到显微镜吗?

  你知道显微镜的发展史吗?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而感到自豪。

  发散思维,举手发言,互相交流。

  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

  给予肯定性、鼓励性评价。

  通过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展示图片或通过投影等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中几台典型的显微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播放录像。认真观看图片、投影或录像。感受显微镜制作技术的发展。

  三、小结

  用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总结,并互相补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使之结构化、条理化。

  四、讨论题

  生物存在于我们周围,生物学问题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探究生物学问题,除在实验室进行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呢?请同学们思考,举例说明。学生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五、结束语

  鼓励同学们掌握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