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同学们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些什么?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一下子就进入了上学的情景。)

  2、有一个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好多“绿娃娃”。(板书课题,读题。)

  3、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老师读一读这篇课文,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池塘的美景。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读得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3、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师: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四个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生字读得既准又大声。

  师小结比赛结果,为表现得好的小组打上红旗。

  4、游戏巩固生字

  瞧,这里有好多绿娃娃,你们愿意送他们回家吗?

  出示小草、秋苗、树叶形状的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正确就请他贴在黑板上,游戏完成后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绿娃娃”的诗意图。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那部分景象,美美地读一读,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这个部分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师:下面老师想四人小组一起交流学习,如何进行呢?由小组长负责,每位组员轮流先为其他同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部分的课文,再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树”。

  2、指名生分析“树”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情景交融,互动对话,快乐朗读

  1、听,谁在鼓掌?(风吹树叶声。学生意趣盎然地倾听,争着回答。)哦,原来是树叶宝宝!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与文本对话。)

  2、树叶娃娃多幸福,在大树妈妈怀里长大;树叶娃娃多快乐,风儿一吹爱鼓掌,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谁愿意来读一读?

  3、自由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上台展示。

  三、背诵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12、绿娃娃

  树叶是绿娃娃

  秋苗是绿娃娃

  小草是绿娃娃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意思是: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小船经过的长江三峡段,两边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里水流湍急,两岸树林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本课要求认字7个:帝、辞、陵、还、猿、啼、舟。写字5个:帝、朝、辞、岸、舟。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京()永()舟()包()

  景()泳()船()跑()

  二、根据课文填空。

  早发白()城

  ()()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两()猿()啼不住,()()已过万()山。

  相关资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东边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东汉末年公孙述曾占据此地,筑城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说井里有白龙跳出来,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1200里(水路),当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地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看图,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评价朗读。

  8、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写的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作业展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及其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1)生字:堡震聋授

  (2)词语:风调雨顺和睦惊慌喜气洋洋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讲述课文叙述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出示自制课件

  1.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思考:

  (1)卡卡王国的城堡上的三尊大炮,现状如何?为什么呢?

  (2)三尊大炮是干什么用的?有怎样的威力?

  (3)孩子们对大炮有何反应呢?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明确。

  (1)抓住"沉默"一词,理解拟人修辞于法的运用。"风调雨顺""和睦""没有发生过战争"。(2)教师的介绍"进行战争""灾难""巨响""震得耳朵都聋了"。

  (3)"脑海里赶不走大炮的影子。"

  是多:14.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至结尾,思考:

  (1)卡卡国王召来波波干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把国王的意图写出来?(2)卡卡国王下了一道什么命令?居民们有什么反应?他们想些什么?(3)新年到了,卡卡国王发布了新年讲话,内容是什么?(4)新年钟声敲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能想象当时孩子们欢呼的情景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吧!

  (5)紧接着,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6)这个夜晚,这三尊大炮留给人们什么印象?

  5.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6.全班交流,重点明确:

  (1)面授自己的意图,给人们惊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

  (2)"把城堡上的三尊大炮,掉头面向城堡的广场。""大家感到惊奇。""要发动战争?""会向老百姓开炮吗?"

  (3)"我们的狂欢活动就要开始了。"

  ’吗?I,(的"轰隆隆",三尊大炮撒放了糖果、降落伞、鲜花。

  "广场上灯火通明,孩子们尽情地欢呼着。"

  (5)"传送一个好消息。"孩子们参加幸运大抽奖,幸运的孩子拿到了奖品。

  (6)"难忘"。

  7.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至结尾,思考:

  (1)课文为什么要写第1-6自然段,可以删掉吗?

  (2)"难忘的狂欢之夜,难忘的大炮"可改为"难忘的狂欢之夜和大炮"吗?

  8.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9.全班交流,重点明确:(1)不可以删掉,为下文服务。与文章的第7自然段至结尾即"狂欢活动"形成对照。更鲜明地突出了大炮在和平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2)不可以改。两个"难忘"强调突出人们狂欢之夜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含义。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就"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讲点什么呢?(引导明确: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情和平)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有新的收获吧,请归纳一下,好吗?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退、危”等九个生字,积累几组意思相近、相反的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 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4、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听说能力。

  5、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自学生字、唱歌、跳舞,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收集的图片。

  二、学情分析

  到了二上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近义词、反义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词语的兴趣。另外,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在进行“口语交际”、“展示台”教学前,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做好交际、展示上课的准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当“导游”、评选小能手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前准备

  1、 词语卡片、课件

  2、 电脑

  3、 收集介绍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录音、宣传册或其他文字资料。

  4、 布置学生阅读展示台要求,自主准备展示内容,提示可以展示其他内容。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 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汉字。今天大家再来学几个生字,比一比,谁学得最快最好!

  2、 (出示课件)自由轻声读一读词语,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3、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自由发言,发现这几组词意思相反的特点)

  4、 谁能演一演这些词语的意思?(进——退、快——慢、买——卖、正——反)

  5、 认读九个生字卡片。

  6、 (出示课件,巩固练习)连一连。

  7、 你能学着说几个意思相反的词吗?

  “日积月累”

  (一) 选意思相近的词语

  1、(出示课件:中心——中央)读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选出其他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学生独立选词语再校对)

  3、做游戏:鸡妈妈找小鸡

  将六张词卡分别分给六个学生站成两排,第一排为鸡妈妈,第二排为小鸡,找对了,鸡妈妈就站在小鸡旁边,成了一对近义词。

  5、 你还能说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二) 读读说说。

  1、(出示课件)

  自由读读例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一句为感叹句,一句为陈述句;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前提、原因)

  2、模仿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引导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来说)

  3、全班交流、订正。

  4、有感情的读读三句话。

  (三) 读诗歌《我爱祖国》

  1、 自由轻声练习读诗歌。

  2、 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3、 展示读(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读,朗读形式多样,可以是个人或同桌展示读,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读)

  4、 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 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看过故宫,爬过万里长城吗?你们游览过杭州西湖,爬过泰山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2、 演示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课件。

  3、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到各地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二) 进行口语交际

  1、 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风景名胜图片或资料。

  2、 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在小组里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游客”可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

  3、 以竞选“最佳小导游”的方式,各小组派代表介绍组内交流的风景名胜。由班长主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当评委(要求评委从选手的表达能力、表达内容等方面进行评分)各“旅游团”选派代表参加竞选活动。

  (三) 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导游”到了许多地方,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我们可以到课外书中去畅游,可以到网上旅游,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亲身去领略山河的美丽,风景的迷人。还可以把更多的景色介绍给小伙伴。这样,你将成为一名快乐的旅行家。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 分组展示、交流学生自己课前准备的要展示的内容。

  2、 每组选出一、二名代表在班上展示。

  3、 根据展示内容评出“识字小能手”、“小舞蹈家”、“小歌唱家”、“小收藏家”等等。

  4、 获评小能手交流心得。

语文教案 篇5

  一 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出示: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慰藉”,安慰。也就是说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急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只能透过天窗去观看下雨的情景,这为孩子们透过天窗想象外面下雨的世界埋下了伏笔。)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理解孩子们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失去的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 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排解不愉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1。针对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2。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去掉“想象”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这还是表层的理解。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1。选字填空。

  慰 蔚 历 厉 蝙 偏

  蔚蓝 慰藉 历史 严厉 偏心 蝙蝠

  2。按原文内容填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

  3。换一换句中的加点词,但句意不能发生变化。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安慰)

  (2)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欢跃)

  (3)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种种事件!(如果)

  (4)这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确切)

  (5)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奇特)

  4。透过天窗,作者还可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一 作者资料库——茅盾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 童趣诗——宋杨万里《船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 童趣诗——清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 中国的窗文化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窗”是一种极其有代表性的空间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的宇宙观的特色了。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3.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比较本文和前两篇说明文的不同。

  (三)情感目标1.了解变化无穷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2.感受作者充满对现实世界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利用练习一、二题完成对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理解。2.初步体会本文和前两篇课文的差异。3.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几个例子或直找资料丰富自己的例子,说明人类对生物进化的干预越来越多。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

  难点: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1.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及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文文章,比较分析、议论归纳。

  2.研读文中所举例子,认识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的意义,精读有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讨论有关语句的含义。

  四、课时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搜集信息。根据阅读文章或互联网,查阅有关生物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事例,进行信息交流。2.讲故事。把文中介绍“”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二)自学

  (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识字

  (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四)读文

  (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

  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六)表演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七)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反思:

  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后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后出示“尾巴”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复习上个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学生在旧知识的启发下能很快地进入情景,课文的动画课件学生看起来特别的感兴趣,所以对于文章所讲的内容记忆也就特别深刻。

  用板书示图来表示小壁虎的借尾过程,并让学生根据示图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是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的心情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的心情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