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几个词语: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师:谁来读一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尤其是遒劲的劲这个最容易读错的字你都读对了。

  2、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写谁的?(黄山松)

  3、那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黄山松的了解吗?

  内容预设:千姿百态:你是从文中哪一段话知道的?(第三段)那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来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吗?你是这一堂课上第一课读课文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把握好这个机会的。

  潇洒挺秀:你是从文中哪一段话了解到的?读读这一段好吗?

  表达预设1:这个孩子是用了其中的一个词语,很好,那其他同学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

  2:你运用上了文中的语言。你是自己组织语言说的。大家的表达各有不同。

  4、黄山松如此之多,那为什么作者却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奇特)

  二、分层品奇: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自己完整地读读课文,对这三棵松的画面,大家可以多读一读,看看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们的奇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听明白了吗?(看看从画面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它们的奇特?)

  2、学生交流:

  评价:这是你眼中的奇,这是你心中的奇,这是你看到的奇,这是你的理解,你不仅读出了奇,还读出了情。

  3、大家交流了这么多,那归根结底主要是它们的什么奇?(姿态)(板书:形)

  预设:如果说出名字奇,那就先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那我们再静静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具体描写三棵松姿态的句子。

  5、学生交流:边交流边出示三个句子。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所以人们叫它迎客松)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所以人们送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陪客松)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怪不得人们叫它送客松)

  6、大家发现它们的姿态与名字之间的联系了吗?(名字正是由姿态得来的,这三句话正是写出了名字的由来)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你的感觉怎样?

  总结: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它们本来就是三棵松,但却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呢?(可见作者的联想丰富)

  7、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读这三个句子。指名三个同学。边读边点三个词语:如同好像

  8、孩子们,读着这样奇特的姿态,你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吗?(它们怎么会长成这样的姿态呢?)

  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长成了这样的姿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时,相信有一个词会让你怦然心动的。

  9、饱经风霜:理解饱——理解词——长在哪里?——可能经历怎样的风霜——读读手头的资料,你有什么话要说——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吗?它经历了50年、100年、500年甚至800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就叫饱经风霜。这时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迎客松?是啊!这就是它的精神(评价学生时板书:神)难怪迎客松如今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10、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们,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陪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送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三、整体读奇:

  1、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假如你就在黄山,你一定会流连其间,陶醉其中,请把带有符号的词语换成“我”,把这种陶醉读出来。谁想成为黄山第一位游人?

  指名1人读3句:你已经成为黄山的游人了,你正在享受着黄山松的陪伴,谁还想当游人?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2、多么温馨的场景,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黄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吗?那我们先请三位同学代表我们展示黄山松的热情友好与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请把带符号的地方换成“我”,开始吧!(指名3人分读)

  3、我们其它的松也迫不及待了,那就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示吧!大家看:

  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对所有的宾客热情地说:——

  我们陪客松陪伴着宾客,向游人介绍着:——

  我们送客松在宾客即将下山之际,伸出长长的手臂说:——

  4、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的松还只是松吗?对,它就是人,就像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坚守着黄山,迎送着宾客,给我们以热情,让我们以温暖。这样的朋友,让我们铭记在心吧:(音乐响起)

  当你走进黄山,沿山而行,一棵雍容大度的迎客松正款款欢迎你的到来,迎客松姿态优美—

  当你正流连于黄山景致时,默然仰首,满面笑颜的陪客松正注视着你——

  当你离开黄山,顺路而下时,送客松又向你送来盈盈笑意——

  5、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6、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下课。

  灰雀教学设计 篇2

  文本分析与设计思路: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在设计教学时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特,在想象中丰富对黄山秀丽景色的感受。同时,朗读和想象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学科本位。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词,并会熟练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黄山景色的秀丽迷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中体会黄山奇松和黄山景色的秀丽迷人。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认知,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美与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文中学习过哪些描写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课文吗?给这些地方前面加上一个美美的修饰词。这些美丽其实可以在一个地方全部体现出来。那就是我们身边的美景——安徽黄山。

  2、去过黄山的同学说说黄山留下的`印象。

  3、欣赏黄山风光,学生说感受。

  3、板书课题。同时指导写好“奇”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生字表等自学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提示读书姿势)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多读两遍。

  2、检查自学:认写生字

  (1)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前后鼻音。

  (2)认读6个四字词语。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词语美感。

  (2)观察生字结构找出写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誉”和“屹”字。指导书写的同时,讲解汉字精神。

  (4)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提示写字姿势)

  3、检查朗读

  要求:(1)三位同学分别读一段。

  (2)边听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4、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明读第一段,捕捉信息。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2、学习“誉”字:

  (1)说意思:称赞、赞美。

  (2)延伸:“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学习“闻名于世”:

  (1)出示“闻”字的三种意思“听见、名声很大、用鼻子嗅。”

  (2)生选择正确的释义。

  4、学习体会“情有独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涵义。这里设计两个例子,一个是对人的情有独钟,一个是对事的情有独钟,加上课文中对黄山奇松这一物的情有独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情有独钟的涵义。):

  (1)出示:康笑胤《思君赋》:“问天,问地,问奇川大江,皆不知情为何物?任你王孙公子、金枝玉叶,凭你寒门子弟、乡野村姑,因缘之一字相遇,一旦情有独钟,便即生死相许……”

  (2)出示: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为学生做饭、扫地,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成为“香港大学之宝”。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

  (3)朗读第一句,体会人们对黄山的情有独钟。

  5、指导朗读:抓住“更是”读出对奇松的情有独钟。

  6、激发想象:

  (1)齐读“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说话练习:出示图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画面。

  灰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课前准备:

  课件,导游用具(导游旗、太阳帽、喇叭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孩子们,请看大屏幕,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是人民大会堂。看,在大会堂的正门挂着一幅画,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中这棵松的姿态吗?说得太好了,这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中有名的迎客松,那里的松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今天,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奇松,去欣赏黄山奇松,去感受黄山奇松。(板书:黄山奇松)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生字读音要正确,读通每句话,尽量做到流利、有感情;

  2、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多练习,并尝试着进行感受体会。

  三、激情导读,感受三大奇松:

  (一)读后交流

  1、说说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课文对黄山作何评价?课文又是如何引出黄山松的?

  3、选读自己爱读的语句。

  过渡:课文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呢?

  (二)导读第二段:

  1、黄山的松树满山遍野,面对着这看不完、说不尽的松树们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呢?(相机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2、自由读第二段,要求:

  选自己喜欢的松树,并认真练读描写它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中所描写的松树的形象。

  3、交流迎客松的奇:

  你从迎客松的身上能品味出什么?

  (1)一奇在优美的姿态:

  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b能不能把迎客松姿态的优美,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出示“它有一丛……宾客的到来。”一句。这也是它叫迎客松的原因。

  (2)二奇在顽强的精神:

  a迎客松是那样的充满生机,而课文却说他“饱经风霜”(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在黄山之巅的千年迎客松,可能会经历哪些磨难?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看到这样一棵令人称奇的树此时想对他说什么?

  他的什么最打动你?这不禁让人感受到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板书:精神

  c(出示迎客松图片)你看这棵令人称奇的迎客松,它枝干苍劲,姿态优美;它翠叶如盖,生机勃勃;它彬彬有礼,热情洋溢;它刚毅挺拔,形象可爱。迎客松不愧是黄山奇松的代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fēi)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假如你就是这棵迎客松,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齐声朗读)

  4、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通过读书体悟语言的优美;

  5、感悟文章的写法

  师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感受迎客松的优美,陪客松的挺秀、送客松的独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段,看看作者是对它们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看屏幕(出示三段描写三大名松的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松树有了人的情感;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三大名松既姿态优美,又是那样情深意重,难怪人们会对他们“情有独钟”,来,把这份喜爱读出来)

  (6)配乐读课文

  过渡:黄山的松树就这几种姿态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黄山奇松不愧是黄山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远看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这儿有个什么标点?让学生说出省略号的作用。

  2、还会有怎样的奇松呢?看(出示课件)你能像书中迎客、送客、陪客松那样起个名字说说样子感受吗?

  生1:我给第一幅图起名叫鸳鸯松,因为它们紧靠在一起。

  生2:我给第三幅图起名叫送日松,因为它面对夕阳,好像在跟夕阳道别呢!

  生3:我给第五幅图起名叫紫云松,因为它一团团的很像云,双是紫色的。

  3、用一个词来总结,真是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还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4、现在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了吗?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五、拓展迁移

  孩子们,通过《黄山奇松》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俊秀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陶醉在这秀丽的景色之中了呢?你是否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

  1、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学习,探索“黄山松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这个问题,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

  2、请同学们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篇小作文。

  灰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教学难点】

  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板书课题)。

  2、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意图:导入激趣。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预习课文

  1、出示学习方法:

  ⑴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 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⑴ 自己学。

  ⑵ 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

  ⑴ 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

  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 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 可惜 坚定 果然 诚实 欢蹦乱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 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养着。当他看到列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 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播放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

  2、要求:

  两人为一组,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出示表格)

  ⑴ 你是怎样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的?给大家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 找2个同学用不同语气来读,通过对比读、抓重点词,体会出列宁和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此时此刻列宁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同时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离开列宁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都怪我一时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来。

  ② 由于我的过错,让时刻惦记灰雀的人们担忧。

  ③ 我太喜欢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经答应人家了,男子汉说到做到。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情况,至于小男孩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样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感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那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1~13自然段。

  提问:

  ⑴ 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

  ⑵ 同学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所以列宁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② 小男孩一开始没说真话不诚实,可是后来他被列宁说的话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所以列宁仍然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③ 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他又把灰雀送回来了,我认为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

  ④ 那个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最终把灰雀送回来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回读课文:

  方法:

  ⑴ 小组同学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有语气朗读课文。

  ⑵ 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对话;第三部分:结果。你喜欢那部分,起立读。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读全文,整合内容。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四、说话、写话训练

  方法:

  1、用上“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 列宁爱灰雀。

  ② 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

  ③ 列宁爱小男孩。

  2、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可能写出:

  ① 列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善良老人。

  ② 多可爱的灰雀呀!我喜欢你。

  ③ 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宁那样做一个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人。

  教学意图: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2、回家后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老师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六、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