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二专题发言材料
增强规矩意识严守纪律底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近日“讲规矩”成为政治生活的高频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何增强规矩意识和严守律纪底线,把讲规矩守纪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全党营造讲规矩、守纪律的氛围。”这对我们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党纪国法是从政做人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也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对于我们社区工作者来说,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严守纪律底线,当前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如何增强规矩意识和严守纪律谈几点看法: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觉悟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提高,党性修养也不会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而需要坚持不懈学习、终生付出努力。当前,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有收获,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通过深入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是要树立政治意识,坚决维护党组织权威
当前,讲规矩、守纪律,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干部应当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自身言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三思,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三省,真正做到“慎言、慎行”。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身边的人也要端正其言行,见到他人口出妄言,应当义正言辞,主动制止。全体基层干部共同发挥正能量,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党组织的权威。
三是要树立团结意识,努力维护党的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局。党的纪律是有利于党的工作大局的纪律,党的规矩是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局面的规矩。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在工作中我们决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四是要树立组织意识,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纪律是维护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有力武器,规矩是增强基层干部组织观念的有效手段。守纪律、讲规矩就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即使是领导干部也必须服从组织,不能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党的战斗力需要铁的纪律来维系,对组织决定不能“选择性服从”,顺其心愿的就服从,不合心愿的就不服从。需要强调的是,树立组织意识,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决不允许违背组织决定另搞一套;党员领导可以对组织决定通过组织程序发表不同意见,但不能采取其他违背组织决定的行动。
总之,我们基层干部只有加强对规矩和纪律的学习,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增强规矩意识、严守纪律底线。
第2篇:第二专题发言材料
落实总目标,我该怎么办
“落实总目标,塔城怎么办”大讨论第二专题讨论发言材料
(教师)2022年5月4日
一、体会认识
“四风”、“四气”的存在,会严重妨碍党中央和自治区、地委、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是制约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最大障碍。下大力气纠治“四风”“四气”既是加强我校教师作风建设,也是深入推进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密切党员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教育创新、公正廉洁执教,维护社会教育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对“四风”“四气”党员教师进行问责,是惩治和预防党员教师渎职、侵权、违背教师法犯罪必要的补充。
常见的“四风”“四气”成因可以归纳为“庸懒散奢骄”等形式: 1.“庸”的方面。一是教育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教学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教师按一天指纹;教育学生拈轻怕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二是不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工作效率低下,上课标准不高、教学组织把控不强。三是重权轻责,心浮气躁;缺乏担当,回避矛盾问题,争功诿过。四是热衷于“圈子”文化,闹无原则纠纷,影响校园和谐稳定。五是教学、备课上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敢想、不敢试、不敢闯,缺乏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精神。2.“懒”的方面。一是不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食堂,对自治区党委、地委“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落实不到位,对涉及学生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操心和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二是疏于教学上的学习和思考,工作思路不清,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上课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突出,师僚主义作风突出,办事拖拉,不能在规定的工作时限内完成任务。
3.“散”的方面。一是有些党员教师政治大局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个人利益为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二是团结协作差,得罪人有矛盾就回避,推诿扯皮,有利好办的就执行,无利难办的就拖延。三是纪律松驰、管理不严、擅离职守、随意脱岗、迟到早退、无故不上班、不遵守上课纪律,工作日中午饮酒或者上班时间办私事、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炒股、上网聊天、买股票等不务正业的活动。开会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等。五是部分党员教师存在奉献意识、园丁意识淡化,教书是谋生手段、是打工的思想,有人监督的时候,工作表现就好一点,认真一点,没人监督的时候就马放南山,应付差事。4.“奢”的方面。一是热衷于教师之间迎来送往、相互吃请、拍领导马屁,不做教书育人的实事,借各种培训学习名义旅游。
5.“骄”的方面。一是部分教师中存在骄傲自满,听不进学生、家长建议、听不得批评、摆架子、耍师气问题。二是接待家长语气生硬,态度傲慢。三是极少数教师在开展学生、家长工作中存在装腔作势、不够热情、对学生、家长的感情不深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总目标认识不到位,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反分裂斗争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地委校党委工作要求及安排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弄棚架,妄议乱评、说三道四的;从教目的不正确,从教道德滑坡,“师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只想升职,不想做事,只讲享受,不讲奉献,效率观念淡薄,对学生利益漠不关心,导致工作拖拖拉拉;缺乏进取心,平时疏于学习,不爱学习,懒得钻研,教学知识老化,吃老本,上课能力退化,导致上课过程出现差错。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担责不如不干。缺乏团结协作,导致效能低下。规章制度很多,真正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不多,不能严格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上。
(二)师德师风信念的丧失。作风不正、不纯、不实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悖,如不加以制止,小则影响学生上课,大则关乎党的教育和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虽然“四风”“四气”这些问题只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但却影响了党员教师的形象,不仅拉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成为改革发展发展的绊脚石。
三、整改措施
一、扎实做,干出教师尽责的实效。学习的目的是用,只学不用,就会陷入“本本主义”。做是关键。做,就是抓,就是干。集腋成裘,积土成山。事业的参天大树,就是一点一滴苦干出来的。身为党员教师,针对教书育人,只有苦干实干,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激情和干劲,珍惜组织赋予自己教书育人的平台,让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内化于心、外化于教。
二、注重改,提升教师尽责的能力。要解决教学中的困难,需要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树立强烈的“教学本领恐慌”意识。要针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善于反思自身,正视教学过程中因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未及时解决的问题,深层次查找原因,总结教学中务实可行的改进方法并付诸行动,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整改提高。通过做到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三、坚持正,守住教师尽责的底线。基层党员教师受党的委托,肩负党的重任,手握党赋予的教书育人的权力,必须在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框架内努力工作,为学生服务。面对种种诱惑,要心存敬畏不变,手握戒尺不松,遵守党纪国法,为师清廉,不搞特权,不以权谋,做一名廉洁自律的党员教师。在服务学生、推动教学工作中谋思路、出实招!
第3篇:第二专题讨论会发言
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发言稿
地铁公司 林蓓
坚守的是什么?坚守的是纪律而且还是底线。培养的是什么?培养的是情操而且还是高尚。那么,什么是纪律底线?为什么要培养高尚情操?如何培养高尚情操?从这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学习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纪律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的纪律。通过学习,我的体会是,新修订的两部重要党内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其中《廉政准则》如同“灯塔航标”,指引价值追求、行动方向,为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处分条例》开列了“负面清单”,提醒约束言行、避开危险,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2022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标志着党的问责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再次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问责条例》对谁来问责?对谁问责?什么情形要问责?如何问责等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让问责工作
有章可循。如果说《廉政准则》是道德高线,那么《处分条例》就是纪律底线。《处分条例》1.7万余字中,列出了一百多条纪律“底线”。划分为六大类纪律底线: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
二、为什么要培养高尚情操?
坚守纪律底线,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其根子是在思想和道德上。语言和行为是外在的表象,思想和道德是内在的根源。比如说:管住了嘴——不乱说。管住了腿——不做违法的事。这只是外在的表象,但支撑语言和行为的力量却是思想和道德。所以说,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容易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必然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从18大后查处的众多贪污腐败分子来看,没有哪个能逃脱这个结论。
那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就会有一个主心骨,就会有一个根。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要求就会高,就会自觉成为先锋模范和道德榜样。也就是说: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就会自觉起到榜样的作用,就会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一旦这个根没了,道德标准就降低了,甚至连道德底线也没有了,最终就会导致道德堕落。所以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意义就在这里。
三、如何培养高尚情操? 我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一要提升道德境界。纪律不是万能的。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立规惩恶,更要立德向善,要让道德自律成为制度他律的重要补充。道德是内心的纪律,纪律是成文的道德,纪律只有运行在道德认同的轨道上,才能得到自觉遵守。《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面向全体党员确立了“四个必须”“八条规范”的道德高标准,给出了立德向善的“正面清单”,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作为党员,必须始终高举信仰的火炬、补足精神的钙质,做到公私分明、崇廉拒腐、艰苦朴素、吃苦在前,用好手中权力,培育良好作风,塑造廉洁形象,向《准则》确立的高标准迈进,必须不断改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做好党员拒腐防变的“主观工作”,把纪律底线坚守起来,把高尚情操培养起来。
二要增强纪律意识。《条例》开列了“负面清单”,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重在立规,划出了一目了然的纪律底线,能不能守住这条底线,是对党员的政治考验。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领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心中要有数,界限要分明;必须坚持慎始、慎独、慎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折不扣地遵
守好第一道防线,就像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的那样:“即使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坏事”,使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要强化责任担当。“担当”二字,对每一名党员来说都是沉甸甸的。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党员的担当与普通人的担当特殊之处在于——共产党人的担当责任更大、付出更多。普通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可以选择避难的权利,而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共产党人的担当,需要决心意志、智慧胆识,还要承担风险,有吃亏奉献,甚至牺牲的精神。当“担当”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官位,甚至生命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于站出来的。
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坚持道德“高线”还是坚守纪律“底线”,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必须从每个党员做起,从言行小事做起。要强化责任担当。党的领导也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就是率先垂范、引领示范,“导”就是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这个角度来讲,“领导”本身就包含了责任和担当、管理和监督。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对照《准则》和《条例》,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
时勤拂拭”,认真自查思想行为,凡是不符合《准则》精神和《条例》要求的,就立即改、坚决改,特别是注意从“老规矩”、“旧习惯”中的问题改起,做到及时修枝剪叶、净化心灵,自觉改造提高。要强化责任担当。把坚守纪律底线作为廉洁从业的行为准则,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其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行为自觉和工作常态,自觉在遵章守纪中净化提升,在廉洁自律中干事担当。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纪律建设同法治建设一样,党员干部既可以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的破坏作用。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严要求自己,从严管理自己,增强自身免疫力,真心诚意地接受各方面监督,带动形成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形成人人知晓纪律、敬畏纪律、严守纪律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纪律的底线才能坚守,高尚的情操才能养成。
第4篇:第二专题讨论发言稿
第二专题讨论发言稿
坚持根本宗旨
提升服务意识
中心校
王晓平
共产党员是宗旨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人员那就是要认真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第一要树立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面对现实,认真总结,以此次两学一做为契机,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增强整体功能,发挥积极作用,艰苦创业,团结务实,以更崭新的精神面貌,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更踏实的工作举措,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教师、学生、家长群众的利益保障。
第二,要善于学习,掌握工作的本领。学校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增强服务宗旨意识。通过学习认识要时刻把教师、学生、家长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切实把教师、学生、家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为民服务。
第三,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教师、学生、家长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要倾听教师、学生、家长呼声,关心教师、学生、家长疾苦,为教师、学生、家长办实事,办好事。
第5篇:第二专题交流讨论材料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第二专题交流研讨材料
职务姓名
主题:坚持‘四个服从’,以坚毅如铁的信念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1.深刻认识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德、大德,是百德之帅,把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与忠诚于党的领导核心高度统一起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心静如水、坚毅如铁、定力如山;
2.深刻认识忠诚于党中央、忠诚于总书记的心必须是绝对的、‚主一‛的、唯一的,是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始终做到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决不能左顾右盼、怀有私心杂念,决不能口是心非、‚口十心五‛;
3.深刻认识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以身许党、牺牲奉献,以信徒般的虔诚和执着体现真的忠诚,做到以‚无我‛示忠、以‚小我‛示忠、以‚成仁之心‛示忠。
4.认真查摆和解决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看不齐不看齐等问题,以黄兴国案为警为戒,坚决不做‚两面人‛,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身许党、初心如一,始终听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确 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
按照集团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与具体安排,个人在近期重点学习了《准则》、《条例》、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扩大会议精神,收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国外交》、《法治中国》、《巡视利剑》、《胜利之盾》等专题电视片,学习了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认识到忠诚于党中央、忠诚于总书记必须是绝对的、彻底的、无杂志的,进一步强化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身许党、初心如一的认识。结合第二专题学习情况,对照党章和讲话精神,与大家做专题研讨如下:
一、第二专题学习心得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要在‚学‛字上下功夫,让每个党员做‚清醒人‛。政治素质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提升政治素质的关键在于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倒则大厦必倾。迷失了理想信念,逾越了政治纪律,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阴沟里翻船还不知身在何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关键要在‚做‛字上有作为,让每个党员做‚实干人‛。
1.对坚持‚四个服从‛的认识
‚四个服从‛,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的核心是全党服 从中央,它的基础是少数服从多数。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全党产生无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这是因为,每个党员是党的一分子,只有个人服从组织,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如果党员个人不服从党的组织,不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各行其是,党的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没有战斗力。二是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由于每个成员了解的情况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家的意见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时作出决定,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三是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党的下级组织对于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必须坚决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对上级指示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不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向上级提出意见,但必须在上级组织同意后才能加以调整或改变。四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我们党是由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组成的整体,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它是全党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代表者,又是率领全党行动的最高司令部。全党服从中央,党 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整体的利益。因此,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2.对‚对党忠诚‛的理解
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党对每一名革命军人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铁的纪律。党员要把‚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作为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不渝牢记于脑海。对党忠诚,就是要坚信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事业,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党指挥,就是要坚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深刻洞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过去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十分重要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强基固本、锐意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4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很多是开创性的,所解决的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是在不断顺应人民新期待、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竞争、国际比较中被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必定随着党和人民不懈奋斗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三、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多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 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起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曾经,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能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能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表明,钟情专
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巅。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体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今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必须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8 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保持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深入开展,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对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党性修养, 明确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只是一句话,它是一种正常的长期性教育.‚两学一做‛的开展,为我们指明方向、道出方法、制定纪律。学习贯彻党章,是新形势下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保证。学习、宣传、贯彻、维护好党章,必须强化‚四个服从‛,做到‚三个坚持‛。《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9 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既反映了民主,又体现了集中,是党内生活秩序的总概括,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核心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早在1929年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就指出:‚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他是这句话的第一践行者,虽然受过三次大的‚处分‛,历史证明这三次‚处分‛都是错误的,但是毛泽东主席能在不放弃自己主张的同时,顾全大局,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七大以后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都强调了这一组织纪律原则,并不断加以补充、发展和完善,充分说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对 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每个党员干部都‚知道‛,也讲的出来,但有些干部未必就充分‚认识‛到了,否则也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学校培训工作管理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党的组织纪律的基本内容,深刻认识‚四个服从‛的基本要求,并严格按照‚四个服从‛的规定抓工作、抓落实,真正做到‚三个坚持‛。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培训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训的各项制度才能真正履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多时候忙于日常工作事务,没有挤出时间认真地进行自学,学习不深不透,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往往只限于知道其内容,但对其深刻的内涵知之甚少。
(二)、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很多时候还是循 规蹈矩,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三)、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有的工作上只着重于下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满足于不出事;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征求群众意见和向教职工通报不够。
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认真分析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自已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各种新知识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重工作轻学习的顽疾,同时错误地认为自已是一名领导干部,学点自已有用的东西,能指导部门工作和搞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作祟,放松了学习,影响了自已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已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更没有把这些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二是思想不解放,对培训工作没有新思路,新思想,没有创新开发,顺着前人的路走下去,不敢大胆地去闯。
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 的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从自身做起,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四个服从‛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各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法纪观念,增强法纪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勇气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要热爱培训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深入钻研,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 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事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作风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以满腔热情地帮助师生和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6篇:讲看齐见行动第二专题学习研讨会发言稿
“讲看齐、见行动”第二专题学习研讨会发言稿
“讲看齐、见行动”第二专题学习研讨会发言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专题讨论,在现阶段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执政党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条例》的出台,进一步严明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执政党把整个党员和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进一步强化党在治国理政中的影响力、号召力,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局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下,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解决好,要把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巨大挑战化解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重要任务。
要着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只有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党员干部的党性才会越来越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会越来越高。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既要谋篇布局,又要抓细抓实。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立起来;要抓好纪律严明这个重要内容,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要按照坚持根本宗旨、保持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要用好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这个组织保证,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使之成为锻炼党性、提高觉悟、强身治病的熔炉;要着眼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就一个地方来讲,政治生态不好,则正气不彰、歪风滋长,必然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生态好了,就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xx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能高于全省、领先皖北、快速进位,对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就得益于全市上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步子一致、调子一致、行动一致,就得益于有良好的政治生态。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凝聚民心的需要。其次,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第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也是社风民风的引领者。为此,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体来说,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要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人大机关是重要的政治机关,人大工作要体现坚持政治性,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真正把“四个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同人大担负的责任联系起来,切实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要坚决按照市委的部署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始终不渝坚持促进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奋斗目标。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正按照市委的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讨论,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要发挥好人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要通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内监督责任,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来推动我市“五大发展”。看齐是凝聚力,是战斗力,也是力量的倍增器。讲看齐,是政治纪律,更是党的政治规矩。以看齐的号召把各方力量统一起来,事业将无往而不胜。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自觉向党中央和省、市委看齐。自觉维护市委领导核心,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及时将市委的决策部署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二要自觉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人大工作,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履职实践,发挥立法权的引领推动作用、监督权的推动落实作用、决定权的凝聚共识作用、任免权的组织保障作用,在推动xx转型发展上谋求新作为。
要发挥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职责、健全机制,使人大依法行权履职与党内规章制度融会贯通,提升服务人民、依法履职、决策议事的能力。一是把握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抓好党建当作必须的担当,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突出问题导向,从严抓思想、抓管党、抓作风、抓反腐,推动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机关党的建设各方面。二是把握好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自觉用《准则》对照思想和行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突出抓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牢固树立党章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权力约束,规范权力运行,始终发扬党内民主,切实提高议事决策水平。三是把握好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的基本要求。既通过教育,引导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增强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又通过严格监督,解决党员干部中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通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精神,促进思想和作风双提升。
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做到讲政治、守纪律,知敬畏、强担当,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努力营造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自觉践行根本宗旨,把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带头严肃政治生活,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带头做到自警自省,勤于自我检视,注重小事小节。要带头接受各方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坚守为政底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自觉遵守党规党纪,不断强化纪律观念,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要自觉做到廉洁用权,在制度轨道上规范用权,在职责范围内担当用权。
第7篇:第二专题集中学习讨论发言提纲
核心提示:
发言提纲要遵循“两个结合”:结合专题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在结构上,原则上应包含谈体会、找差距、提整改方向三个要素。谈体会,要结合自身经历来谈,不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杜绝网上摘抄或抄袭以前和他人材料;找差距,必须坚持问题方向,不能泛泛而谈,要对照党规党纪具体条款深入查找;提整改方向,要符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指定具体整改措施,不可堆砌“假大空”的口号。
第二专题集中学习讨论发言提纲
(导语)
一、对学习党规党纪,强化规矩意识,如何自觉严守党的纪律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党规党纪学习,在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对照《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具体条款,党员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还要对照中央八项、总公司党组18条和铁路局、局党委20条规定 以及《党组工作条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规党纪具体条款,把自己摆进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如何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致敬畏、敢较真、能斗争,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2.如何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二、存在的差距及原因
围绕“学习党规党纪,强化规矩意识,自觉严守党的纪律”,深入思考党规党纪对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及领导人员的要求有哪些?对照《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中央八项规定、总公司党组18条规定和铁路局、局党委20条等党规党纪哪些具体条款方面还没有做到,深刻查摆个人在纪律规矩意识、个人修养、道德行为、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联系个人工作生活实际、成长经历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要见人见事,触及问题深处,既要有问题表现,又要有具体事例。
三、下步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生活实际,按照《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中央八项规定、总公司党组18条规定和铁路局、局党委20条等党规党纪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说清需要从哪些方面改正自身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措施要具体化、接地气、见实效,体现出“针对性强、可量化、有操作性”的特点,防止说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套话。
第8篇:第二专题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第二专题心得体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动了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从上级机关向基层党组织深化。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党员强化宗旨观念,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纪党规,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通过对党章党规的学习,我加深了对党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了解,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让我知道了如何立德,如何守规,如何坚守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让我认识到党章党规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是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守党纪、纪在法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些都是党章党规在与时俱进方面的充分展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变化,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用清新朴实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当前局势下党中央大刀阔斧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以及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中国梦”的大国战略构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伟大气魄。习总书记还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利益冲突面前要以大局为重,事业面前要有工作负责的态度,为人民服务面前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各种诱惑面前要有廉洁自律的准则。这些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态度、真真切切的关怀和看得见的希望,切实感受到党的努力和改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习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的一句话。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四种意识,是每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治意识是根本: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切实增强政治坚定性、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执行力,始终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其次,大局意识是关键:必须正确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始终将党章党规放在最前面。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不求名利、不计得失,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第三,核心意识是保证:大到国家小到单位,都必须注重发
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领导核心与群众参与之间的关系;第四,看齐意识是基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全党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提供制度保证。以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来保证政治上的团结统一。
增强四种意识,能让我们自觉提高自身修养,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行动上统一思路,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抓住重点。工作上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紧紧围绕单位发展的主题,认认真真完成院部安排的每一项任务。通过“两学一做”活动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每一名党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四种意识,做到知忧患、知进退、知本分、知责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
一、坚强有力,才能使我们党更有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9篇:高考语文第二专题集体备课
长兴中学高一语文组集体备课资料
备课内容: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主备人:徐俊丽
课时安排:8课时 “求学之道”5课时,“经典的力量”2课时,“写作实践”1课时
授课时间: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四周 授课篇目:
一、求学之道:《劝学》《师说》
二、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二、第一板块的教学目标(见《教学指导意见》)(略)板块一:“求学之道”基本要求(见《教学指导意见》)
《劝学》要求熟练背诵,进而默写;落实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理解喻论证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见教参 作业:《考试报》第二期第三版
《创新作业》91—92页
背诵默写全文
《师说》要求全文背诵,进而默写;落实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结合课文第二段,理解学习运用对比论证法。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见教参 作业:《考试报》第三期第三版
《创新作业》92—93页
背诵默写全文
【建议】课堂安排充裕的时间看《新坐标》上的文言字词句基础知识,结合课文巩固
三、板块二:“体悟人生”基本要求(见《教学指导意见》)
《获得教养的途径》准确把握黑塞在文中表达的观点——阅读经典书籍是获得教养的最佳途径。本文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文学的气息,既善于雄辩又娓娓道来,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特点;可以找一些文中精辟的语句,读一读,仿写几句,体会哲思和文学的魅力;就“你最爱的书是什么”“那本书对你影响最大”展开课堂讨论。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见教参 作业:《创新作业》94—95页
文中精辟句子的仿写等(作业本)
写一段读书小札记(建议,可机动安排)
第10篇:市场营销第二专题研讨指导书给学生
《市场营销》研究型教学第二专题研讨指导书
—如何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选择
市场营销学科组
2022年9月
一、本专题要达到得目的:
本专题是在学习完《市场营销环境》、《购买行为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三个内容后,也就是学生已基本熟悉并掌握了如何进行市场的分析和选择之后进行的。并已通过第一专题的研讨掌握了营销的内涵以及对某一产品的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应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学生掌握收集市场资料及分析市场资料的技能
2、帮助学生掌握市场细分的技能
3、帮助学生掌握制定目标市场战略的技能
4、帮助学生掌握进行市场定位的技能
二、专题的实施步骤
1、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并指定一名组长负责整个专题的进程。
2、分别将四种产品分派给各讨论小组,各小组单独完成讨论专题,且每种产品均由两个组负责。在四种产品的选择上需遵循以下原则:
(1)、各种产品相关市场资料的获取较为容易。
(2)、与生产品相比,消费品的市场营销战略较为复杂,因此本专题以消费品为主。
(3)、为了区分快速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在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不同,四种产品中,有两种应为快速消费品,两种为耐用消费品。
3、要求各小组课下针对分配到的产品完成各项工作,并将成果制作成ppt文件,本阶段建议给学生两周的时间。
4、利用上课时间,要求各组学生将本组的成果进行提案,在提案时,针对同一种产品的两个小组在提案顺序上应该是前后相连的。
5、针对同一种产品的两个小组提案结束后,教师应当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尤其是针对,两个小组有分歧的地方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作总结发言。1
三、具体的讨论专题
1、快速消费品
(1)、洗护发产品(浴室内使用)
研究范围:中国的洗护发产品
研究内容:
中国洗护发产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洗护发产品市场的竞争态势
中国洗护发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对中国洗护发产品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洗护发产生企业,分析其目标市场战略,并进行评价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具体的洗护发产品,结合其重要的竞争对手,分析其
市场定位,并进行评价。
研究的方法:
二手资料收集
实地市场调研
数据分析与整理
小组头脑风暴
(2)、酸奶
研究范围:中国的酸奶
研究内容:
中国酸奶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酸奶市场的竞争态势
中国酸奶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对中国酸奶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酸奶产生企业,分析其目标市场战略,并进行评价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具体的酸奶产品,结合其重要的竞争对手,分析其市
场定位,并进行评价。
研究的方法:
二手资料收集
实地市场调研
数据分析与整理
小组头脑风暴
2、耐用消费品
(1)、手机
研究范围:中国的手机
研究内容:
中国手机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态势
中国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对中国手机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手机产生企业,分析其目标市场战略,并进行评价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具体的手机产品,结合其重要的竞争对手,分析其市
场定位,并进行评价。
研究的方法:
二手资料收集
实地市场调研
数据分析与整理
小组头脑风暴
(2)、家用轿车
研究范围:中国的家用轿车
研究内容:
中国家用轿车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家用轿车市场的竞争态势
中国家用轿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对中国家用轿车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家用轿车生产企业,分析其目标市场战略,并进行评
价
选取现有的某一个具体的家用轿车产品,结合其重要的竞争对手,分析
其市场定位,并进行评价。
研究的方法:
二手资料收集
实地市场调研
数据分析与整理
小组头脑风暴
四、本专题工作要求
1、各组选题最好不要交叉或相同
2、保证每个同学的参与与贡献,最后呈交的报告应是各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3、各组组长应根据每位组员的工作表现向老师提交工作分解说明。
4、各组应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为体现公平汇报顺序由抽签决定,但
各组必须在汇报前一天向老师提交报告的电子版和文字版。
第11篇:经济学常识一、二专题试题
2022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经济学常识
一、二专题)
一、客观题部分(48分)
24.斯密与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厚的收入或者物质创造条件
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5.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贡献是()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②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③真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④全面科学地认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亚当•斯密的分工和交换思想有()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③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④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市场大小)的限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李嘉图认为“劳动加到原料中去的价值量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分割为工资和利润”。据此可以看出,在李嘉图看来,工资和利润来自()
A.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C.社会生产扩大和经济发展D.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28.在李嘉图看来,政府的作用主要是()
①保障私有财产②干预经济③革除政治弊端④振兴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其不同点是()
A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B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唯心主义,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
C 资产阶级学家用片面的方法,马克思用全面的方法
D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0、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
31、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业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商业资本家在买卖中贱买贵卖
3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33、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间。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这种
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
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
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35、吉林省辽源煤矿在伪日时期的“万人坑”里,发现了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工票上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史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的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请计算: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是()
A、437.1元B、830.46C、1221.06D、232.5
二、主观题部分(52分)
38.材料一在将资本权在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的收益的问题上,斯密认为,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得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联系材料一,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2分)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2分)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6分)
材料二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枭龙”、“飞豹”、“歼八ⅡM”、“山鹰”四大出口型军用飞机一齐亮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也展示了自主或合作研制的直升机、教练机、运输机三大类别20余种机型。“中国制造”成为航空展上的亮点。来自世界上22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家展商参加了本次展会,空中客车公司在航展上展出了其全双层A380、A350宽体飞机和A330-200F新型货机模型,波音公司的78
7、77
7、737和747-8飞机等也在航展上亮相。预计到2026年,我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航空客运周转量将接近1.2万亿人公里,约为2022年的5倍;民用货运周转量将达到690亿吨公里。未来20年内,中国民航需要补充民用客机3365架,其中大型喷气客机2467架,支线飞机898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说明北京航空展连续成功的意义。(10分)
材料三今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联系材料三,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内容,简述我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理由。(9分)
39.材料五2022年美国发生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不断蔓延,一些大金融投资公司相继破产,美国出现了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加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5)根据材料五,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5分)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4分)
材料六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目前全国有近200家整车生产厂,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4家,超过10万辆的为数很少,产量不足1万辆和1 000辆以下的厂家众多。
(6)结合材料六,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6分)怎样才能促使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健康发展?(8分)
参考答案
客观题部分:34——29DADBCA 30——35CBCBDA主观题部分:
38.(1)材料反映了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经济自由的观点。(2分)
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2分)
①斯密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2分)②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去;认识到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2分)③斯密的自然秩序思想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没有看到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性质决定的,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者利己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性。(2分)
(2)①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成本的是不一样的;各国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外贸
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4分)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③北京航空展的发展充分反映了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北京航空展的连续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进步,也必将促进我国航天航空科技的发展进步。(4分)
(3)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尊重劳动,提高劳动的报酬。(6分)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在初次分配阶段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3分)
39、(5)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3分)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4分)
(6)①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下降(2分)。②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分)③外国进口轿车的增加,汽车厂商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通过降价增强竞争力。(2分)
①提高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分)②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2分)③积极引导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程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2分)④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2分)
第12篇:第二次专题教育研讨发言提纲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次学习
研讨会发言提纲
根据集团公司第二巡视组要求和安排,今天我天龙矿召开“三严三实”第二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会,这次学习研讨会的主题是: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刚才我们深入学习了:金一南教授的《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题辅导以及《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大家要认真领会,深刻反思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摆进去,把不严不实问题找出来。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目无组织、目无法纪、自行其是,重大问题不请示、不报告,管不住自己、管不好家人等问题,是否存在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无视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当两面人等问题。针对学习研讨情况,结合实际,我做如下发言:
一、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严以律己,关键在律,重点在严。这个“律”,包括道德约束、党纪政纪约束和法律约束;“严”,就是要谨言慎行,严守规矩,心中有戒,永不妄为。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纪律,行动上讲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政治定力的体现。总书记的“七个有之”意在告诫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站稳“政治立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七个有之”问题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危害,深刻认识到从严治党是一项永续工程、紧迫任务,要把自己摆进去,多尽责、常履职,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对照“十不十欠”,联系“三查三保”,反思存在的“严以律己”问题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论述和相关材料,对照自己工作和学习,初步查摆,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提高。
1、对党章等学习不够,对党的纪律、规矩的了解和掌握只是零零碎碎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有的还只是一知半解,没有从深层次掌握和与现实工作有机结合,因此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决策执行态度坚决,但创新精神不够。在日常工作中,在民主决策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当作出决策后能坚决执行党组决策意见,并积极推动。但是,有时仍存在推动工作创新精神不够、力度不大、办法不多;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缺乏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图省事,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
3、规矩意识较强,但表达方式有待加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照有关规矩办事,但是由于自己性情直率,有时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在周围同志就某项工作安排等发牢骚、泄情绪时,不能及时提醒或制止,有时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难免有些不妥。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主要问题,根源在于理论武装不充分,党性修养不强,理想信念不牢,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等主要原因造成的。
一是理论武装抓得不紧,理想信念不牢,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性不高。对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认为煤矿企业主要工作是安全生产,与理论学的多少关系不大。解决问题时联系实际、集思广益、学习讨论比较少,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差,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够强,在思想和行动上失去了对“四风”问题的抵御能力。
二是党性修养弱化,党性锻炼自觉性不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严峻挑战,加强党性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慢慢放松了。面对责任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所带来的影响,不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矿为家的思想境界不高。做不到真心关爱、耐心教育,做不到从一线职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好服务。
三是纪律观念不强,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性有差距。自觉学习党纪法规主动性不强,严以律己自觉性有差距。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执行不严格,对政策执行情况督查检查不力,存在畏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不愿得罪人,该执行的纪律如请销假制度不能贯彻执行。
四是自律标准降低。对工作要求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过去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精神淡化了,影响了工作效果,有时产生想松口气的念头,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履职就很好了,缺乏迎难而上,主动创新开展工作的精神。没有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时刻以“三严三实”为标尺,没有以焦裕禄精神为榜样,放松了自己的理论修养,没有发挥好理论指导的作用,没有真正做到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进一步学习《党章》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有关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论述,深刻领会其内海和精神实质,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求,蹲下来和群众对话,保持平和心态,4
做到 “有耐心、有爱心,有细心”,不急燥,始终要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要增强责任意识,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兢兢业业把分管工作完成好。在严以律己的同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歪风邪气,做到不回避矛盾,及时找当事人谈心,帮助其改正错误,并讲究方式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防止小洞不补而补大洞。同时,做好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纪律和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
3、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一系列规定要求。加强教育,增进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提高思想境界。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过程监督和责任追究,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刚性约束,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第13篇: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专题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一个文本中我们形象地感触了一个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痛苦经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小说,它讲述了的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的悲惨遭遇――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
二、文本研习:
1、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2、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3、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4、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P56-57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5、《流》中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流》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6、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三、比较阅读: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
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四、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
2.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环境。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领会思想感情;
2.难点是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二、文本研习:
1、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
“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
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
索科洛夫的心情――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也和他试图忘却人生不幸有关。)――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
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
以上曲折的情节,突出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幸。
2、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3、阅读本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4、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索科洛夫这样做是出于同情和爱。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具体描写见教材P45下两段)
5、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读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 “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3、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
4、在第8则日记中,安妮这样写道:“战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请大家讨论。
探讨时可以注意一下习惯说法。习惯说法一般是把战争说成“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之争。我们也习惯上把战争作为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当负的责任。这在安妮那样具体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等等,都不是政客或是资本家亲手所为,而是各个国家普通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的普通士兵做出的。
安妮作为纳粹排犹的受害者,她的思考是深刻的。补充资料:
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
同样,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战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识他们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5、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6、拓展讨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相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发他们的命运?
《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2)曾有人批判《遭遇》,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矛盾。
四、课外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题目。教后记
这个专题,我们认为在选文上有偏见,文本全是国外的,难道对于和平的渴望与思考,中国人没有声音吗?连后面的“图片两组”也是国外的照片多。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在文化遗产中,在现实中,有很多的文字可以用于教科书。所以,这个专题,我们是选择性的教的,我们增加了一些时文给学生。虽然主旨相信没问题,但学科特点是不是可以保证,系统性或者权威性我们以后要请专家把关。
这个专题我们保留自己的个性见解。
第14篇:语文必修ⅴ苏教版 第二专题《别离》教案 讲解
《别离》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课前布置同学们登陆互联,查找有关冯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成果。归纳:⑴冯至是文学翻译家,译作有《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⑵冯至是现代作家,他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不拘泥于历史的故事传说,运用想象和虚构进行创作,用以借古讽今。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等,散文集《山水》,以清朗而有情致的文字,在山光水色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启示性的哲理,显示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⑶冯至是诗人,他的《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⑷鲁迅先生为人率真直爽,为文切峻犀利,他曾高度评价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冯至的《别离》。
三、研习新课:
⒈歌不唱不足以感肺腑,诗不读不足以怡性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思考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学生诵读,明确:
感觉一:人生如同一张磁盘,不同的人在磁道上留下的音符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又有不同思维方式,更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冯至好像是深沉而且有思想的人,所以读他的诗要慢慢“品”,而不是牛“饮”。
感觉二:冯至的确是一个深邃的思想的诗人:冯至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是由27首诗组成的,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诗人关于人的生命的这种体验与形而上的思考,与从歌德到存在主义的西方思潮的关系,是比较容易注意到的——既存在着影响,也有平行思考。另一面与传统思想的联系也是明显的,例如诗人关于自我与万物的沟通的体验与思考,就显然有“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因素。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归纳:“思”是心上一块田,冯至在这块田地上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道独特的风景吧。
⒉下面请同学们划出在阅读中遇到困难的句子,与学习小组同学讨论理解。
⑴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明确: 这三句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⑵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明确: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完全有现实依据。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想到这里,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
补充:这个是一个立体的镜头,易使人想起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模样,人生别离常有事,转瞬天涯孤旅人!
络上流传一首别离诗:我挥挥手,往事又涌上心头,/我回过头,凝视你痴痴的双眸,/我轻声唱,用那已沙哑的歌喉。//我知道,此一走天涯路远,/我相信,你会在风雨中等候,/我要走,不是一去不回头,/我希望,归来时人景依旧。//一抹斜阳,带上我无言的离愁,/再次挥手,/只是分离,/不是分手。
⑶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明确: 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
⑷片段一:呵,一次别离,一次降生,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
明确:这一节诗人承上把别离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切从零开始,投人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拓展:别离是痛苦的,但痛苦不是表达友情的唯一方式。在别离的苦痛中沉沦的人是懦夫,将别离的苦痛化作耕耘世界的力量和勇气,这才是回馈友情的最佳方式。
世界总是那么辩证,痛苦、悲伤的另一面却是快乐、欢欣。我想起了巴金的散文《朋友》,巴金前半生几乎居无定所,全靠朋友的帮助才能安然活下来,一次次别离,一次次黯然落泪。巴金说他想还这一辈子也还不完的“感情债”,可他所能做的只是辛勤写作,用自己的笔犁开朋友间时空阻隔的群山,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回报朋友们没有奢望回报的真挚情谊。冯至说出了一个思想者才能看到的真理。
⑸片段二: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
明确:这一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
教师小结:天地间最深的是宇宙,人世间最深的是情感,一切的语言在真挚的情感面前都是苍白的。但我们总不能一直不说,老舍爱北平,爱到说不出的境地,但他还是写了令人
回味悠长的《想北平》。我们喜欢一个诗句,可能暂时说不出内心潜涌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增多,也许在某个时刻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好作品应当是一辈子的经典。
⒊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冯至的《别离》,读出一点思考的味道。⒋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这首诗表现了友情的哪些内涵?
明确: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内涵上侧重指出友情是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了友情的价值。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疯狂地蹂躏着华夏大地,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冯至告别朋友,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没有抒发乱世流离的苦痛,也没有慨叹知音难聚的凄凉,而是理性地思考了友情的价值。
⒌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每人至少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明确:⑴一般说来,中国的离别诗侧重借景抒情,叙事传情。而这首诗以抽象的思索为主,没有具体的场景。没有具体的分别对象,也没有特定的离别时间和地点。柳永的《雨霖铃》上阕中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突现的是某一个具体的送别场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得十分明确。
⑵中国传统诗歌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通过环境的渲染与反复咏叹来表达情感。吴奔星一生坎坷却人格高尚,臧克家说他“人品作品立高峰”。《别》是他的代表作之: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只留下一串笑容/在露珠里;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你走了/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⑶这首诗虽然也没有具体的情节,但有电影“蒙太奇”式的画面,“你”的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因此,“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⑷冯至的《别离》为什么一开始看不怎么明白,我们总喜欢寻找具体事件、具体画面,因为这样才刺激。中国文学好像就是情节多余思索的。冯至是个翻译家,吸收了西方的哲学思维,所以思索的味道浓烈一些。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作为学习和积累阶段的同学来说,还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只要意识到这首诗的重点不在交代事实,而在刻画内在情绪和表达深邃的哲理,便可品尝这首“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
⑸这首诗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中间缺少了传统诗歌的摹情状物,而多了西方诗歌的哲理思索。
⒌冯至的《别离》是一首“十四行诗”,它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吟咏比较永恒的主题。冯至自己说:“它(十四行诗)不曾限制了我活动的思想,只是把我的思想接过来,给一个恰当的安排”,“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蓄着深厚的感情”,充分表达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友情的感悟。那么,诗人是如何安排这首诗歌的结构的呢?
明确: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全诗运用十四行诗的结构,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加上全诗“abba
cddc efg efg”的韵式,及以十音节为主而又伸缩变化的诗句,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理性体验。可以称得上是一首精致的诗。
⒍课堂总结:面对旧日时光以及朋友的别离,我们不能总流连在伤痛之中。友情不但是相聚时相互扶持,更是离别后的相互勉励。我们不需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式的孤独与惆怅,不需要“斜阳落尽天山外,望断天涯路”式的痴迷与等待,豁达一点,开朗一点,“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要知道只要心意相通,友谊常存,即使身在天涯,两心仍是“若比邻”。
四、布置作业:
⒈结合全诗赏析下列诗句。
①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妈?为什么?)
②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诗人说“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你是如何理解的?)
④“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诗人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⒉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第二节“承”,第三节“转”,写,第四节
“
合”,强调,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⒊这首诗是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讴歌了真挚的友情的?
⒋诗中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理性体验的句子是
⒌试选择一个角度,对下列这节诗作简要的点评。(50字以内)
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
第15篇:第二专题补充发言如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如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坚决杜绝“七个有之”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专题补充发言
(2022年8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的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
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
如何如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杜绝“七个有之”,我认为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党员要深刻认识到“七个有之”问题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危害。要深刻认识到从严治党是一项永续工程、紧迫任务,政协组织中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强化党性修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多尽责、常履职,深入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努力建真言、献良策。
二要认真学习领会
学深悟好,警醒于心,切实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坚定性、自觉性。要认真领会“七个有之”的深刻内涵,结合专
题教育整改落实情况,认真反思,解决重视不够,放任自流的问题。绝不是只局限于将其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揣在兜里,而是要加以落实。我的做法是首先认真熟记“禁令”条规,把每一条都反反复复地加以逐摸,记忆,把每一条每一字深深地映入到脑海,刻记在心,并对照自己认真检查,发现自己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三要认真贯彻落实
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检查,言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使部门工作再上新台阶;率先垂范,模范遵纪守法,时时处处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严格按规章制度和程序办事;努力学习业务,特别是本职工作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16篇: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参考书目: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版。黄宗良等《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版。黄宗良《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第5章),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版。靳明辉《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前景》
(上下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版。
5、[美]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版。
6、赵明义《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纲要》(第1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版。
一、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说”
(一)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说”:
马恩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1、“同时胜利”是不是指某一天或某一刻,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
2、“同时胜利”的客观依据:
(1)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2)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想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想,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
★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 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
★ 1892年恩格斯指出:欧洲工人阶级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保证”。
★ 1893年又指出:“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
(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这一思想集中地就体现在马克思《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之中。
1、“卡夫丁峡谷”的寓意
“卡夫丁峡谷” 位于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中,萨姆尼特人在卡夫丁峡谷战败了罗马军队。按当时交战惯例,战败者必须从由长矛交叉构成的轭形门下通过。这被认为是对战败者的最大的侮辱。通过 “卡夫丁峡谷”是遭受奇耻大辱的意思。
马克思这里是借喻。
“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说俄国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进而进入更先进的社会。
2、基本观点有三个方面:
(1)西方(西欧)发达国家与东方(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的历史发展道路是有差别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但各国的历史发展不是千篇1律的。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2)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有原因的,过渡到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是可能的。
俄国公社具有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二重因素。一方面,土地是公有财产,这种公有制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纽带,成为公社的稳固基础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劳动是个体的,劳动产品和房屋私有,劳动者的利益相对满足、个性也可以获得比较自由的发展。因此这种公社制度受到赞同。
俄国公社可以进入更先进社会制度的可能性在于:一是个体劳动可能转化为集体劳动和机械化生产,也即实行更先进的劳动方式;二是俄国公社已经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同时存在,可以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在设备、肥料、农艺等方面所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
(3)跨越
“卡夫丁峡谷” 并不是随便可以实现的,而是有条件的。
首先,必须通过社会革命。马克思明确指出:“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其次,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马克思几次讲到不通过
“卡夫丁峡谷” 时,都是同利用资本主义积极成果联系在一起的。说明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离不开人类社会的文明的积累。离开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不可能建成先进的社会,也不可能超越旧社会。
3、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它实质上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多样性的问题,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仅有西方经济文化发达国家的一条道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或者缩短资本主义的历史行程而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又允许每个民族有自己一定的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列宁的“一国胜利说”
(一)“一国胜利说”
1、提出:
①1915年,列宁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分析帝国主义的特点及规律。
②1915年,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提出:“根据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爆发并取得胜利。”
③1916年,在《无产阶级军事纲领》文中,论证了“一国胜利”的观点。
2、一国胜利论的内容
一国胜利说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其二是不发达国家也可以率先取得胜利。
3、为什么会产生“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的差异?
立足点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的理论,是立足于国际资本主义同盟客观存在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
■列宁“一国胜利”的理论,则来源于国际资本同盟的瓦解这一新的历史事实。
三、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引起的争论
(一)几次激烈的争论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争
普列汉诺夫:工人阶级最大的历史灾难莫过于还没有准备好就夺取政权。把这样的政权强加给它,就意味着把它推上最大的历史灾难的道路,这样的灾难也会是整个俄国的最大灾难。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争,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之争,今天看来,尘埃并未落定
普列汉诺夫的对与错
对:俄国不仅吃存在着资本主义的苦头,而且也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发达的苦头。——苏联的解体证明了其的先见之明
错:反对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应当继续深入和完成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其主张的失败
考茨基的“早产论”
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对“早产论”的驳斥
1、中国、俄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非洲式的落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备了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2、落后国家人民受国内外资本家双重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更迫切;加之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与胜利。
3、生产力是发动革命的根本条件,但不是直接条件。
4、社会形态的更替在薄弱环节突破,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沙夫的原罪说
“企图在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的国家里建立社会主义,这是原罪。”认为苏联演变是由于其本身不具备条件而违反规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个"原罪"造成的。
补课论
提出:改革开放初
“补课论”,即认为中国缺少一个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必须经过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才能谈及社会主义革命。依照这个"理论",那么,1949年以后
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进行20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走错了路,"耽误"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早产儿",是先天不足,是极"左",是一种 "罪过"。
(二)落后国家能否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争论的实质
生产力要素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前提”,还是“唯一前提”?
社会形态更替是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就是指社会运动具有规律性。就人类总体历史而言,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表现为一个决定过程。
所谓历史选择性就是社会的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活动。就具体的民族历史而言,社会发展并不是严格地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历史选择可以使一个民族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通过不同道路向着较高级社会形态迈进。
四、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必然性)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他们不可能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五、不发达国家首先实践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1.从经济基础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
2.从封建主义影响来看,社会主义社会在各方面深受封建主义的不良影响。3.从面临的国际环境看,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4.从经验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第三研讨主题指导
主题:苏联模式与苏东剧变的关系及说明的问题 涉及的相关问题:
苏联模式的特征及评价,苏东剧变的原因、过程、教训,苏联模式与其剧变的关系 参阅资料: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版。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黄宗良:《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第5章),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版。思考题:
1.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含义,基本观点及意义
2.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说”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的内含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的差异?
3.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必然性)和艰巨性。4.怎样看考茨基的“早产论”?
第二专题集中研讨发言6
全面从严治党研讨发言材料多篇推荐
第二专题发言材料
专题一研讨发言材料
专题二研讨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