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治疗理论
一、历史脉络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
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在1930年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1964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F.Hollis)综合各种有关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扬光大,正式出版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代表作《个案工作:一种心理社会理论》 一书,把心理社会作为这种治疗模式的概括,强调这种治疗模式具有双重焦点,既关注心理,也关注社会。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无论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还是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都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并且找到建立新平衡的方法。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她)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二、理论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假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以及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十分重视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认为它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 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的成长。
三.基本方法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实施阶段。它们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的特点。
(1)研究-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景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
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
缘由诊断:是对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
(3)治疗-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五个方面的治疗工作:减轻不安;减轻功能失调;增强适应能力;开发潜能;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直接技巧:
1、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1)支持:通过社工对服务对象的了解、接纳等方式缓解服务对象不安,给予服务对象肯定和认可。
(2)直接影响:通过社工直接表达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3)探索—描述—宣泄: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机会,减轻其内心冲突,改善其不良行为。
2、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1)现实情况反思: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
(2)心理动力反思: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
(3)人格发展反思: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间接技巧: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方来影响服务对象的间接治疗技巧。
2、间接辅导技巧的服务对象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
3、社会工作者需要发掘和调动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让服务对象身边的人承担起帮助的责任,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稳定的帮助和支持。
正在减肥的你路过烧烤摊
本我:想吃肉
自我:我要减肥不能吃肉
超我:吃肉对于动物很残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人本治疗模式
一、基本假设:
人本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的基本概念。
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人是善良、理智、仁慈的2.自我概念: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包括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三部分。服务对象自我概念形成会受到周围他价值标准影响。
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当他人价值标准内划分为服务对象的内心要求时,就会使服务对象自我概念与真实经验和感受相冲突。为维护自我形象,服务对象通常借助曲解或否定方式保持自我概念与经验表面一致,这时心理状态为心理适应不良。严重的导致心理适应失调。
二、辅导目标:
治疗的重点在于人而不是人所面临的问题
1.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
2.引导案主自我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须的一些特质
3.治疗的目的不是解决案主的问题,而是协助案主的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及将来要面对的问题的能力
三、辅导方法: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品格和态度
人本治疗模式把个案辅导工作的中心集中在社会工作者自身品格和态度的培养上,全身心地与服务对象交流,才能促进服务对象自我发展。
罗杰斯认为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求助者提供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唉,需要全身心与案主交流,这样才能促使案主关心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减轻价值条件的影响,协调自我概念与经验的卖盾,体会自己的真实需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主建成熟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爱、保持独立性。
人本治疗模式比较注重社工与案主的合作关系,希望凭借融洽、接纳和轻松的辅导环境帮助案主成长,他认为促使案主改变的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即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接纳,这些条件主要涉及六方面的内容: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爱、保持独立性。
(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借助具体个案辅导过程,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真实需要,发挥自己各种潜在能力
个案工作者需要借助辅导过程才能使得案主关心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辅导过程中,案主可以在宽松、接纳和真诚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尤其是那些在平时无法被别人或自己接受的体会,这样,案主九能感受此时此地的各种内心冲突,领悟自己的真实状况,忠于自己。因此,社工要与案主进行真挚的感情交流,鼓励案主毫无顾忌地表达对自己或对他人的各种内心感受
注重非指导性技巧:以非指导性技巧为主要的辅导技术,包括倾听、释意(咨询者正确的诠释和意译来访者的叙述内容,以澄清或印证来访者叙述的含义,是咨询双方对来访者的问题确实的共识)、澄清、情感反应(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应给来访者)和自我揭示(指咨询师通过坦率的表达个人感受或过去的经验和经历的方式,诱导并引起来访者心理的自我开放,进一步表露带有隐私性质的信息)
行为治疗理论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三种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实验)
就是有关在刺激与无条件反射之间加入中性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理论。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之后,就会使周围环境发生某种改变,环境改变的状况又会反过来影响有机体,促使有机体调节自己的行为。
(3)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人类的学习,很多需要借助示范、观察和模仿。
二、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
(1)放松练习: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纾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
(2)系统脱敏:根据服务对象担心焦虑程度从低到高排成不同的等级,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放松练习。
例如: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论猫的事情,等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害怕猫的情感反应。
(3)漫灌疗法(快速脱敏疗法)
让服务对象直接处于一个最紧张、最害怕的环境中,让其直接面对其处境,最后变得习以为常。
物极必反
(4)厌恶疗法
服务对象的不适应行为与某种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迫使服务对象体会到不愉快的经验,最后放弃不良行为。
例如:电击法
(5)模仿:榜样的示范和模仿
代币法
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假设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族的问题。
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四个方面:
①家庭系统: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系统
②家庭结构:一是次系统,再家庭系统中存在着像夫妻亲子等更小范围的系统。二是系统之间的边界,家庭及家庭内次系统之间具有与周围分割的界限。三是角色和责任分立,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占据一定位置,扮演一定橘色,承担一定责任。四是权力结构,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运作方式。
③病态家庭结构:一是纠缠与疏离,家庭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边界不清晰就会出现纠缠与疏离的现象。二是联合对抗,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是时,有些成员会形成同盟,与其他成员对抗。三是三角缠,家庭成员之间通过第三方实现相互沟通交流,把第三方带入两人互动关系中。四是倒三角,家庭的权力并不集中在父母亲手里,而是由孩子掌
握,会出现权力结构倒置现象。
④家庭生命周期:家庭自身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周期,从两人组成家庭的形成期到增添第一个孩子进入发展期,再到家庭基本结构稳定的扩展完成期,孩子逐渐长大离开家庭之后进入收缩期,直到所有孩子离开家庭完成收缩期,最后家庭面对解体的解组期。
(2)治疗技巧
①重演:即让家庭成员实际表现相互交往冲突的过程,呈现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
②集中焦点:让家庭成员注意力集中在家庭交往方式问题的关联上,避免家庭成员回避问题;
③感觉震撼:即利用重复声调的高低和间接的语词等方法,让家庭成员明了社工谈话的内容;
④划清界限:帮助家庭成员分清家庭交往边界,使家庭成员之间交往变得更有弹性;
⑤打破平衡:协助家庭成员挑战家庭病态结构,改变家庭的权力运作方式,打破原来病态家庭结构的平衡;
⑥互动方式:让成员了解相互之间的关联方式,明白自己是怎样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注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方式;
⑦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向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意见和解释,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合理的观察生活的视角;
⑧似是而非:通过强化问题,让家庭成员之间冲突更加明显,使原来模糊不清的错误想法显现出来,从而为家庭成员了解和改变问题背后的错误想法提供机会;
⑨强调优点:引导家庭成员关注整个家庭或个人优点,避免过分关注家庭优点。
叙事疗法:
问题外化——就是把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那么,想要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和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开,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和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个成绩一直落后的学生,想尽办法鼓励,都没能让他有成就感,如何是好?采取进步奖励的方式,但是每次考试难度不易,看不出进步,如果用排名,这些学生永远在后面,怎么办?把成绩不好等同于学生,是问题内化,怎么把问题外化?就是把问题和人分开,采用优势视角的观点,找出学生成绩以外的优势,予以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成绩也有可能慢慢提升。这就是问题外化。
发掘独特结果和重写故事——叙述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透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对一般人来说,说故事是为了向别人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不过,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例如:有一个寻求帮助的当事人,他觉得自己不受到别人的重视而感到挫折、沮丧、自卑,当他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觉得一无是处,但咨询师要求他回忆过去生命中哪个人对他“还不错”,原本脑中空白的当事人,勉强回忆起一个小学老师的名字。治疗师鼓励他打电话给老师,结果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名教师虽然已经忘了他的姓名和长相,但还是向他连连道谢,并且表示,因为当事人的电话,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对教学工作已经深感疲惫的他,又重新获得了动力。通电话的结果是:当事人不仅帮助了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原来也是这么重要。
治疗室工作计划
治疗班岗位职责
治疗室岗位职责
作业治疗心得体会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技能试题(带完整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