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下堡镇地灾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下堡镇地灾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国土资源局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目标,认真贯彻市、县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我镇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指导思想,科学谋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科学制定防治方案,并严格落实防灾责任,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我镇牢固树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局的思想,时刻绷紧防灾工作这根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工作措施,常抓不懈。为切实抓好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文件精神和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我镇成立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及时安全我镇防汛、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要人,责任到人。并结合我镇地质灾害易发点和隐患点以及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相应措施。
二、广泛宣传,普及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对群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客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三、落实措施和资金,强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我镇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的特点,在目前还不具备广泛治理的条件下,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健全监测到点、责任到人的群测群防网络,发动隐患区群众开展深入、细致、持久地群测群防,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是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宣传牌。上半年来,共发放明白卡、避险卡1500份,重新制作损毁地质灾害防治警示牌,落实了防灾责任单位和监测人,明确了灾害类型、规模、诱发因素及避让措施。
三是认真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我镇认真贯彻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监测预报预警,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报、速报,应急调查,地质灾害月报等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针对4-6月初我镇发生的地质灾害,我镇安监办对发生的灾害险情及时进行了排险,对发现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勘察,并积极筹集资金,进行治理消除隐患。
四是加强汛前检查和讯中巡查,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镇安监办与村社干部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地灾库内点宁桥沙尖子危石和石榴树危石威胁重大,并且可也治理,目前正在筹备治理中;4月19日暴雨后,造成下堡出现新的地灾点多处,威胁最大的已治理5处,目前仍有3处在治理中)
五是筹集资金,治理地质灾害。2022年共治理了17处,2022年,计划治理库内点2处,库外点新发现情况紧急的8处,目前已治理5处,正在治理3处。
四、开展防汛救灾民兵应急训练
为强化民兵防灾救灾意识、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我镇重新组建民兵应急救援对,并对民兵开展防汛救灾训练。通过训练,提高民兵应急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我镇山高坡陡,地质脆弱,气候变化无常,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
二是宣传工作须进一步加强,大部分群众和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缺乏系统了解;
三是灾害隐患点多面广,监测、治理难度大。地质灾害点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金筹措困难,投入严重不足。
四是基层应急设备落后,救治能力不强。
半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镇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值班人员、监测人员,忠于职守,工作勤勤恳恳,以大局、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完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全镇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任务。
下堡镇人民政府 2022.6.27
第2篇:地灾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地灾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地灾防治办报告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总结,二是分析,三是安排:
全市去年地灾防治工作特点,概况起来四句话:
一是损失较大。尽管全市上下在地灾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地灾损失较大,教训深刻。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50起,同比增加XX.X%,其中崩塌31起、滑坡17起、泥石流1起、塌陷1起。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同比增长XX%。特别是死亡2人、受伤2人,均系切坡建房造成,完全可以防范和避免,发生这样事故令人痛心!
二是部署较早。年初,市国土局按照市政府要求,会同相关部门,遵循“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编制了《__市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修改完善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重新制作发放了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等。
三是体系较全。一是我们网络体系较为完善。更新了各级防灾人员信息,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完善了“市、县、乡、村、点”五级群测群防网络,防灾信息得到有效传递,措施得到有力落实。二是预警体系科学有效。国土和气象完善了信息共享、联合会商机制,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得到了规范。全年共发布四级橙色预警7次,三级黄色预警16次,预报成功率XX%以上。三是制度体系保障有力。排查、巡查、督查等制度执行较好,特别是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执行严格,做到了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全年共接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50起,出动应急处置小组35次,应急处置50起,成功预报4起,组织地质灾害专项督查3次。
四是措施较力。一是宣传“力”。培训群测群防员和基层党员干部__2人。发放宣传材料1.1余万份。回答群众咨询1200多人次。二是演练“力”。岳西、太湖、怀宁、__和宜秀分别组织了应急演练,参演人数达XXX人。三是排查“力”。开展全市切坡建房安全隐患拉网排查,41212处村民、180处单位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得到监管,发放切坡建房宣传年画4万余份进村入户。四是预案“力”。启动地灾三级应急响应2次,二级应急响应1次。积极应对第9、10、XXX号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XXX户、5XXX人。五是创建“力”。__、宿松、宜秀高分通过“十有县”创建验收。六是防治“力”。全市申报小型地灾隐患点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项目XXX个,解除了XXX户和1所小学共计1XXX人的安全威胁。与此同时,市财政也安排了XXX万元资金,启动了市辖区地灾隐患点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治理6处、避让搬迁1处,解除了XXX户XXX人的安全威胁。德宽路中段滑坡地灾隐患点治理也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于近期取得了重大进展,得到了省督查组充分肯定。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市“四山两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种特殊的土地构成,造成地灾隐患点点多面广,全市高达__5处,其中特大型2处、中型16处;居民切坡建房高达41212处,地灾发生概率较高,防范压力巨大。二是地灾防治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地灾隐患点不能得到及时治理和避让搬迁,时刻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地灾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防范难度大,有时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老点看住了,新点又出现了。四是有些地方还存在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必须立即纠正,以临渊履冰的心态,将地灾防治摆上位置、拎在手中、全力抓好。
4月28日,魏晓明市长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市上下要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要深入排查隐患,特别是岳西、太湖、__等大别山区,要认真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提前落实人员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要细化防御预案,应对泥石流唯一有效措施就是做好预案提前预报预警,及时撤退转移危险区群众,坚决杜绝群死伤亡事故发生。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和逃生演练,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本领。
围绕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按照“防大灾、保民生、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实行“三个推进”。我认为,地灾防治成败关键看三点:一是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无伤人亡人事故发生;二是隐患点工程是否全面得到治理;三是新增灾害隐患点是否纳入了监控监测范畴。除此之外,要做到“五到位、五及时”,即巡查检查要到位、责任落实要到位、预测监测要到位、工程治理要到位、资金投入要到位,应急处理要及时、情况报告要及时、信息报送要及时、搬迁避让要及时、防范告知要及时。关于“三个推进”,即:
第一,要推进三项管理。一是推进组织管理。实行依法防灾,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__市地灾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类负责”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层签责任书,做到有人负责。二是推进制度管理。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监测预报预警、地灾巡查、灾情险情速报、灾害应急调查,地灾月报等六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推进隐患点管理。无论是老点,还是新点,都要按照市、县、乡进行分级管理,及时掌握隐患点现状,及时更新监测人和县、乡、村责任人通讯方式,及时发放“两卡”,做到有人管理。特别是对重点隐患点必须做到“一点一预案”。
第二,要推进三个坚持。一要坚持排查巡查。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点、点不漏人。重点加大对城镇、学校、医院、村民聚居区、交通干线、工程施工场地、矿山作业点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地质灾害隐患摸排。特别是对地灾隐患点,要排查再排查、巡查再巡查、检查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二要坚持预警预报。国土、气象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动会商,高质预报预警,及时对外发布。三要坚持群测群防。在群测群防上,要牢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做到“十个有、五到位、五条线”,即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确保居民建房地灾隐患评估到位、地灾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地灾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地灾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发生地灾灾情险情人员到位,真正建强行政管理一条线、建实事业支撑一条线、建立应急处置一条线、建成专家咨询一条线、建设中介服务一条线。
第三,要推进四个重点。一要推进地质灾害1:5万调查项目。岳西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要落实,桐城、__、宿松1:5万地灾调查工作要启动。要将重要矿区、重点库区、丘陵山区和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纳入调查范围,要对人类活动区范围内已发生和潜在的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灾隐患进行详查,以调查成果服务防灾减灾工作。二要推进山地丘陵区切坡建房规范化管理。要在去年拉网排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山地丘陵区切坡建房管理意见,指导地方政府加强对山区切坡建房的监管。三要推进地灾避让搬迁与工程治理。要加快推进大观区德宽路滑坡治理;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启动中型隐患点治理工作,消除3-5处中型隐患点;各县(市)、区要结合省、市地灾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以奖代补”项目,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消除一批小型隐患点。四要继续推进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巩固既有创建成果,启动望江、大观“十有县”创建工作,以创建推动全市地灾防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创建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体制体系,以创建提升全市地灾综合防治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排查、巡查、复查上做足实功,在落实责任、联防联控上做足实功,在临灾避险、应急处置上做足实功,就一定能够夺取地灾防治的全面胜利!
谢谢大家。
第3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皋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2022年11月14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五种地质灾害类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1处(2022年核查登记在册),其中滑坡15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102处,泥石流5条,地面塌陷2处。
全县地质灾害分布在两个防范区域:一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朱家井沙沟流域、忠和大砂沟流域、什川镇黄河北岸高阶地边缘以及蔡家河皋兰县城至文山村一线;二是地质灾害一般防范区,主要分布在我县中北部,涉及黑石镇、石洞镇及水阜镇山区丘陵、地势平缓区域。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不断加剧,受自然因素诱发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险情日益增多,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尤其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
二、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1月至11月份,皋兰县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60余起,类型均为小型,未造成人员伤亡。上述地质灾害多发生在1 公路沿线和村庄周边,主要成因为修建公路开挖坡脚和农民建房开挖坡脚形成。今年全县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增多,地质灾害呈现频发多发。目前虽然汛期已经结束,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仍不敢松懈。今年以来主要工作以下:
(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工作,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组织各类宣1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0册,张贴宣传海报 1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6条,设置宣传展板4块、宣传警示牌38块。
二是举办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会”,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进行了业务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举办地质灾害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150余人,全面提高群测群防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三是7月13日在皋兰县忠和镇忠和村白叶沟(原金日加油站西侧北龙口平整场地)举办了2022年皋兰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增强预案与工作流程的周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严格
2 按照《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各单位的防治责任,年初与县地灾办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目标责任书》,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并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取得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业务的支撑,确保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汛期值班制度。严肃纪律,坚持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与水务、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和联动,积极收集地质灾害灾情,及时准确上报,确保信息通畅。
三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共计90余次,共做工作检查记录90余份,下发各类通知180余份,向全县6个镇累计下发固定地质灾害警示牌47块、临时警示牌245块,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个。
四是预警预报工作,全面提高预防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229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规定与皋兰县气象局签订了《气象预警协议》,与县气象局联合发布气象预警总计7000余人次。
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守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同时督促各镇、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通信联络畅通,3 重要情况要及时请示报告。要求各监测点监测员要认真负责,时刻关注极端天气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加强巡查监测,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监测员要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报告,迅速组织隐患点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对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备案工作,联合县安监局、县教育局对全县的非煤矿山企业、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系统性的摸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学校,及时落实防灾责任人、治理责任人,特别是针对忠和中学周边地质灾害险情制定了有效的防治预案,并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了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2022年冻融期汛前排查及工作开展情况
1、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编制完成,已完成征求各镇、各部门意见,待县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2、通过开展冻融期巡查工作,对各镇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摸排,全县无新增隐患点;各镇已基本完成2022年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
3、2022年4月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复实施,我县投资57万元,建设了皋兰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目前,该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已到达了监测站办公设施基本齐全,监测设备运
4 行正常。
4、全县“监测预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工作档案齐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装备已基本配备,应急避难场所都已建立。
5、对因工程建设引发的灾害和隐患,已给项目单位下发了《关于项目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治理的通知》,在学校、工矿区、医院、生活小区、人口密集区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设立了警示牌,发放了宣传资料,同时落实了相关单位的防治责任。
6、从2022年4月23日至9月30日执行汛期值班,实行局科级领导带头值班,全体机关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每周安排1名科级领导带班、七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 四、存在的问题
从冻融期汛期排查情况看,我县在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
一是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且重点险段多,监测设备少,监测手段、装备相对落后,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难度大或不能监测,特别是没有专门的地质灾害应急车辆,导致不能准确掌握险情变化情况,制约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分析。
二是基层监测人员未进行系统培训,再加上人员更换频繁,在监测过程中不能科学监测,合理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
5 发展趋势,有待加强学习和培训,整体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
三是由于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没有县级财政经费预算,地质灾害遗留问题多。2022年全县各镇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4起。其中崩塌4起,滑坡9起,塌陷1起。虽无人员伤亡,但是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除了位于公路、村道等交通路段区域的土方基本清理完成以外,其余土方均未清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督促落实各级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职责,对两山绿化区域、公路、铁路沿线、学校、景区、宗教寺庙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重点监管,加强监测,严格落实监管责任。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特别是各镇政府要真正承担起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真正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对地质灾害险情的预防能力;
6 四要开展2022年皋兰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
五要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警示牌摸底统计,有针对性的制作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警示牌,全面进行更新,切实起到宣传、警示、预警作用,使防灾减灾的意识深入人心。
六要积极向省、市争取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对我县重点且急需治理的隐患点进行治理。
第4篇:地灾治理情况汇报
为民构筑地灾防治安全墙
——兴山县地灾治理情况汇报
我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区)之一。全县累计发生地质灾害470处,危及到2967户1397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库区地质灾害175处。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损失,近年来我们以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为基础,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狠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和后期管护,充分发挥地灾治理工程综合效益,为库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道保障生命财产的地灾防治安全墙。
(一)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争取和实施情况
1、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项目情况。争取二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8个,22处地灾点,资金1.02亿,已顺利通过省级初验和国家终验,其中20个工程为优良工程,2个为合格工程;争取规划外治理项目4个,资金2100万元;争取搬迁避让项目5个, 涉及25户,113人,资金127万元;争取监测预警项目71个。以上项目共争取资金12427万元。
2、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项目情况。争取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6个,资金1.53亿。第一批应急抢险项目28个已全部竣工并通过省初步验收均为优良工程,18个非应急项目已竣工6个、目前在建的5个、已进入招投标程序的3个、转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的4个;争取规划外治理项目3个,资金2600万元;争取搬迁避让项目17个, 涉及195户,752人,资金1260万元;争取监测预警项目34个。以上项目共争取资金19160万元。
(二)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实施好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最大限度发效项目综合效益,在项目实施管理中,我们抓住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强化监管力度,促使项目建设规范运作,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1、立足一个 “抢”字,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抢抓项目。在地灾治理上,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陈华为组长的“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建了“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县委书记、县长、分管领导经常到省、市汇报工作,为我局争取项目创造了有利环境。二是明确责任,抢抓项目。在项目争取的过程中,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安排。县委书记、分管领导亲自到省、市汇报工作,争取项目;国土局负责项目规划、申报立项、资金管理、监理管理、工程质量监管。三是科学制定规划,抢抓项目。规划是龙头,为了抢抓更多的项目,我县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组织编制了《三峡库区兴山县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治理项目175个,投资5.3亿元。
2、立足一个“理”字,努力搞好宣传动员。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部分老百姓为了眼前利益不顾大局。为此,我们始终把项目区群众思想工作作为建设实施前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广播电视、刷写标语、制作标识公示牌、发放宣传单、召开乡(镇)村干部和小组屋场园子群众会等形式面对面地宣传政策,有针对性地排除群众思想疑虑。共制作广播电视专题节目10期,电视专题片1部,编印宣传手册2000多份,刷写标语100条,制作标识公示牌30块,召开各类干部群众会70多场次。
3、立足一个“章”字,建立完善运作机制。一是健全制度,严格五制管理。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先后制定了《兴山县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兴山县地质灾害资金管理办法》、《兴山县地质灾害治理责任追究制》等10多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工程从规划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管理均严格按制度操作,按规矩办事,严格项目法人、公开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责任追究五制管理。二是实行集体会审,提高决策水平。凡是涉及到工程变更、单价调整等重大事项一律实行集体会审,专家论证,极大的提高了决策水平,减少了决策失误。三是量化考核,责任到人。我们将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责任终身制,领导班子分工负责,项目管理责任到人;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保证一个标段有一个监理和业主管理协调人员。四是严格管理程序,规范操作。严格变更审批程序,由施工方提出,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确认并拿出设计变更方案,经业主同意上报省地灾防治领导小组,由省地灾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审批复;严格项目验收程序,凡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县地灾中心提出初步验收申请。再由县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自验,达到验收条件的项目向省地灾防治领导小组申请省级初验,省初验后进行效果监测,再申请省、国家进行终验。
4、立足一个“廉”字,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我们在签订每一份工程合同的同时都签订一份廉政合同。二是强化学习教育。一方面经常性的对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教育,组织观看警示片,上廉政课等形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另一方面在日常安排工作的同时,随时进行廉政教育和提醒,把廉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三是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同时具体制定了工程管理 “十禁止”,要求干部职工遵照执行,即:禁止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禁止收受礼金、礼品;禁止接受施工单位影响公务的宴请;禁止铺张浪费和用公款支付娱乐性消费;禁止在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报销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禁止一人说了算;禁止以考察项目名义变相旅游;禁止瞎支乱补,白条入帐;禁止私借私存,贪污挪用公款;禁止业主单位派人参与评标。四是加强对资金审批的监管。我们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将项目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统一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了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在资金拨付上坚持按计划、按合同、按拨付程序、按工程进度拨付专项资金;资金审核由项目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监理、总监理、分管领导和中心主任集体会签,确保资金安全。
5、立足一个“严”字,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施工单位必须具有在省、市、县备案的甲级专业资质,监理、设计单位必须是在省厅统一组织下抽签确定的单位。二是严把招投标关。招投标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代理,投标单位实行后审制,投标段实行摇号制,投标信息实行网上查询制,业主单位实行无人评标制,做到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监理人员的管理,实行总监负责制,每个项目一个总监,每个标段一名现场监理。要求监理与施工单位吃住分离,严格按照四控(质量、进度、资金、安全)、两管(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监理必须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强化对项目部的管理,即五大员的管理,五大员必须持证挂牌上岗,变更必须按规矩审批;严格原材料进出的检验,所有原材料凭合格证进场,凭复检合格证使用。隐蔽工程的各环节必须在检查验收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对混凝土、钢筋等必检材料采取按规定取样送检和业主单位随机取样送检相结合的检验办法;业主管理人员强化质量的日常监管。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召开一次质量安全通报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四是严把工程施工进度关。为确保工程进度,我们对涉水工程实行倒排工时,将工程进度分到月,排到天,到单项工程,到项目部管理人员,每个月对工程进度进行一次通报,进行了一次检查督办,确保了1
39、1
56、175米水位按期蓄水。五是严把安全生产关。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各施工单位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周例会、月考核的安全检查制度,同时严格保险制度,对所有工程都进行了工程保险;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滑坡的监测,随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形情况,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检查督办,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立即督促整改,做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6、立足一个“效”字,强化对竣工工程的监测与管护。一是竣工后的地灾治理项目,由兴山县地质灾害环境监测站进行专业监测,及时撑握治理效果。二是县政府在峡口镇就治理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议,下发了专题会议纪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安全维护管理的通告”,禁止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范围内进行乱搭滥建、乱堆滥放。
(三)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
1、库区移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通过工程治理,使64处地灾点上424户1696人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
2、库区对外交通得到有效保障。二期、三期地灾防治突出了游峡、石峡、宝峡复建公路,治理项目25个,投资1.5亿元,有效保障了对外交通的畅通。
3、城市环境得到美化。我们坚持地灾治理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凡是涉及城镇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我们在工程治理设计中就将治理方案与城市环境相衔接,在后河岸坡治理中积极向省争取植被绿化工程投资近700万元,进行工程的绿化、亮化。
4、耕地得到有效保护。我们坚持地灾治理与耕地保护相结合,通过地灾治理使项目区周边近6000亩耕地得到保护,在建阳坪库岸防护中,造地150多亩,缓解了该地耕地紧张的局面。
5、群众收入得到增加。我县二期和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总投资2.55亿元,其中直接用于支付民工工资的有几千万元,在治理中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尽量使用本地民工,以此增加群众收入,同时由于工程建设还带动了地灾点周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其他产业的兴起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及建议
1、按照《三峡库区兴山县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我县库区地灾治理工程已接近尾声,但随着今后几年人为工程活动的增加和库水浸泡涨落变化,定会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2、经过调查,目前我县危及库区安全的地灾点还有65处,库区蓄水后发生变形的地灾点有31处,其中有9处变形加剧,若不及时治理后果十分严重。
3、在已竣工治理工程上乱搭滥建、随意破坏监测设施和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急需加强对竣工地灾治理项目的管理。
4、库区监测工作是一项永久性的工作,但目前我们面临着监测人员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监测人员工资无保障的困境,请求增编3人,并纳入全额财政预算。
5、地灾中心全体人员为争取项目,监管项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些人属自收自支人员,一旦没有项目了,就没有工资来源,请求将所有在编人员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6、专业人员缺乏,请求出台特殊政策,引进专业人员。
7、请求将面上地灾点监测经费由300元提高到500元,面上应急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每年不低于50万元,专款专用,专项审批。
地灾讲话稿
冰雪灾害工作汇报
地灾防治、防汛抗旱暨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稿
地测防治水工作总结
地测防治副总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