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

       我的家史

       摘要:一个家族,一段故事,一篇史录。我的家史,也许没有皇史那般跌宕起伏,大气奢华又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平凡的人家同样演绎着他不平凡的一生,为后人撰写着这独一无二的家族史,记录着前辈祖宗们的富贵与坎坷,传承着祖辈的敦敦教诲和优良品德……

       关键词:普通,坎坷,幸福,生活,家庭和睦

       借着学校家史调查的机会,我也向母亲问起了他们过去的生活状况,了解了一些从未知道的事儿。

       我总是在想,成年后保留下许多的文化爱好以及世界观,例如对历史的热爱,很可能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有关,这些家庭文化因素,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只不过到了后来在一定时刻被唤醒了而已。由于过去只能在长辈那里了解一点历史。如果以后要是从事与历史有关的研究,就会将专业知识与自己独特的家史有机的联系起来。以家史来看百年国家史,用百年国家史理解家史,把一个历史学者的专业知识对历史的感悟结合,来解读自己很小就听到自己家史信息,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大太爷爷是农民出生,自国家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之后,农民虽然不用再受地主的压迫,但生活质量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靠着他们勤劳的双手生活开始好过起来

       爷爷在村里的地位是很德高望重的,不仅仅是因为教书方面的成就,还有他掌握的一些本领。“剃头”也就是理发也是爷爷的一大本领,由于村子距离县城有一段距离,村民们都辛勤劳作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闲逛和赶集,所以爷爷就承包着给村子里的人理发的任务,给满月的小孩剃“满月头”也就是剃胎发,或是给全村各个年龄段的男人理发,他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是有些盛情难却的时候会被邀请去别人家做客。“刻碑文”也是爷爷的本领之一,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在人去世后会刻录碑文,写上平生的经历和儿孙们的姓名。因为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并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很多村民都会请他帮忙,他当然也是义不容辞的答应。正是因为爷爷的与人为善的做法,成为了村里的一个角色,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作为他的家里人,很是感到骄傲与自豪。爷爷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有先见之明,在那个生产队(靠劳动挣工分换食材)的年代里,即使自己过得辛苦一点,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放弃上学的机会。听爸爸说道,在他们的眼中他们的父亲是“大山”一般的存在,是他们偶像。爷爷对他们的教育也十分严格,无论是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那个年代讲究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父辈们都不少挨过爷爷的打,尤其是在写字方面尤其严苛,包括握笔的方式、书写态度和笔顺笔画等等。也正是得益于爷爷的教导,父辈们都写得一手好字。爷爷从小教育父辈们要讲孝道,将“有心祭祖既为孝”的道理深入人心,落实到实处,父辈们也尤其注重每年的清明节等宗族祭祀活动,带起小辈们对祖坟逐一核对,恭敬的献上我们的虔诚与敬意,让小辈的从小树立牢固的家族意识观念。

       爷爷是一个十分慈祥的人,与父辈口中那个严苛的并不是同一个人,大概就是隔代亲的原因,他还十分有耐心对待我们很温柔,从来没有说过我们一句重话,并且他还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每天早晨都会在火炉旁煨“酥油茶”喝,浓浓的奶香吸引着从小嘴馋的我,这时我就是搬来一个小板凳依偎着爷爷,蹲守在茶的“动向”,爷爷很是了解我,会给我分一半,那奶香四溢,茶香浓郁的搭配是爷爷的味道,是小时候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爷爷对书籍的热爱我也是亲眼目睹的,在爷爷八十多岁时依然坚持每天看书,可是他的眼睛并不好使,会经常流眼泪,家里人就劝他不要看书了,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他也没有反驳,后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他身边没有人的时候他就立刻翻出书来读,人一来就反应特别快的藏好了不让人发现。我还记得他曾经说过他在看书的时候就仿佛有一个十分懂你,善解人意的知己在跟自己对话一般,是一种十分享受的事情,就好比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不得不说爷爷的一生都沉浸在了书香里。我想对爷爷说:生命是一个过程,您留下了生命的痕迹,在这痕迹里有您的坚韧不屈,有您的勤劳质朴,更有您的伟大和闪耀,您对我的影响言不尽意,是您让我知道读书的意义和真诚的意义,让我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温柔安定的内心。

       我都还记得奶奶在与我讲述她的经历时她盘腿坐在沙发上我拉一个小草墩坐在她脚的旁边,奶奶总喜欢再叫我的名字时拉长声调好像还有轻轻的一声叹息。当那个情景浮现在我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的时间浓稠的像要把我凝固住,那里的悲伤从未消失。再后来到此刻我反复去思考,我感觉到我的奶奶或者在同样时代背景下的每个家庭的长辈们似乎是因着他们有的只是过去,看不见未来的模样。是啊,在一个温饱都是问题的年代,大家都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谁会想着未来?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听到吃草根啃树皮内心感到惊叹然后呢?有的只是惊叹罢了。没有经历过让我们无法与他们相通,他们也只是在回忆着自己的苦难叹口气。如果你的长辈还在陪伴着你,请你认真的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吧,他们也不指望你理解,只是需要一遍一遍的说出苦难来治愈自己,与此同时希望你可以在他们治愈自己的同时牵起他们的手。认真体会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是怎样面对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听一听苦难背后的爱与和平吧。

       在那个年代,人们结婚基本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农村的婚姻制度并没有在择偶方式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发生根本的变化。“父母之命”依然代表着农村择偶方式的主流。而在一些交通便利、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农村,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择偶方式要产生根本的变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姥姥姥爷是自由恋爱,姥姥姥爷的思想也都很开放,和姥姥姥爷之间我没怎么觉得有代沟过。

       在那个挣工分什么东西都需要粮票的年头,要养活一家10口人是相当不容易的。在我的印象中奶奶说过最多次的莫过于交公粮,我也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一般来说交公粮是有非常严苛的时间要求并且检验公粮的品质也是有很严格的挑选制度,工作人员要严格称重确保数量,还要看杂质和小麦含有的水分,不仅看还要尝不合格就拒收。一亩地需要上交100到200斤,没晒好或者有杂质就会被工作人员刁难,需要重新准备一份上好的粮食。孩子也要学着挑着担推着车走上几里乡间小路,交的时候时间长,反复几次,过程还是比较的繁琐。奶奶说最怕的就是天灾年份庄稼长不好,上交完公粮以后一家人都没有食物可以吃。现在用来喂猪的玉米面在那时是拯救一大家子不被饿死的食物。在那时粮食总产量不足四亿斤,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街坊邻里见面时一开口就问:“吃了吗?”这是最朴素、最实在的问候,吃饱是人的第一需要,也就成了人们的第一关心。在“三年困难期”里大家喊着被夸大的口号吃着大锅饭,米又很少 能吃得起白面的人家是十分有钱的。家里能吃到一点油拌饭是在过年时才有的奢侈。在家里好的鸡头都是留给老幺的。饥荒年代,有的人家放弃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往山上搬因为山上比起在城镇有老天赏的食物更有让一家人活下去的可能。在去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此再也回不来被泥石流卷走的、山体滑坡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幸运的人还可能被后辈发现带走自己的遗骸。奶奶的人生经历就是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养活一家人。

       我父亲的大哥也是当时最聪明而且最担当的,在家里不算太富裕但不算太穷的年代,因为共产党给家族的补助,尽管八口人但可以勉强温饱,父亲的大哥是曾经村里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考试中也都是名列前茅,尽管当时没有读大学,但在村里一直名望都很高,帮助村里的人很多,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当时的村长也很喜欢他,也没事总带着他,在老村长退位投票的时候,我父亲的哥哥也去了,结果就是几票的优势选上了下一任村长,这也是我爷爷很骄傲的一件事,在当上村长之后虽然作为并没有太多,也没有过错,就这样度过了那个年代。我想,如果当时可以把书念到大学的话,应该就会有真正的作为了吧,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不过我们并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们眼里,这已经很优秀了。

       相对于大哥,我姑姑自然不甘落后,不过大哥选的是村里,姑姑就去外界打拼了。姑姑在城市里很努力的工作,也遇到了相爱的人,他们一起工作,单位中干了几年,因为姑姑他们的努力和业绩,就把姑父的位置升到了一个官的级别,虽然是个小官,但收入与声望也有了起色,也度过了拼命挣钱的时候,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在后来

       谈起的时候也不禁笑起来,还好当时努力了,不然现在也不一定在哪,这也许就是我家族的精神,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努力,有可能就成功了呢?

       我记得夏天的一天,我的二爷打算带我去参观菜园。那时,我只有五岁。二爷担心我累了,便弯下老腰背我,老腰常常在雨天疼。因为天气炎热,树上的蝉不停地叫。过了一会儿,二爷也满头大汗。我受不了这么热的天。二爷担心我中暑,给我买了一顶草帽,但他得自己顶着太阳。我不忍心看着二爷一步步艰难地往前走,于是我把草帽拿下来给他戴。但老人说,孩子的皮肤太娇嫩,会被晒伤,所以坚持不戴。我知道他爱上我了,所以我不想穿它。平时去菜园不太远,但那天可能是因为天气热,好像挺远的。他边走边为我唱了一首歌。在菜园门口,二师傅小心翼翼地把我从背上放下。我看到他的整个脸又黑又红,他一直在出汗。当时,我不是很懂事。我说二爷像关公,不知道是因为太阳。一进花园,我就看到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里有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细长的黄瓜、紫色的茄子、长豆状的面条、同一棵胡椒树上的青椒和红椒,还有许多无名的蔬菜。我很兴奋,像一只蝴蝶穿梭在花园的每一个角落,还不停地问二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玩得很开心。那次我记得很多菜,所以记性很深。

       我一直在其他地方学习。四年级的一天,老家传来二爷去世的消息。我的心很沉重。回忆起他对我的爱,他还没来得及回报,就去了另一个世界唱歌。我相信他的歌声,他的和蔼可亲可以染红整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

       据我所知,每次回到老家,三爷总是给我们一些鸡蛋、鸭蛋、红薯等。不管我们怎么拒绝,他总是高兴地说:“都是家里做的,比你在街上买的要少得多!”其实,我知道三爷家并不富裕。这些东西可以在街上兑换,为我们家买些日用品。然而,第三位师父给了我们这些慷慨的东西。有时三爷骑自行车到我家来,就是为了送我们一个冬瓜。当我父亲需要钱创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点积蓄借给我们,这在我们做化肥生意的那些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当我们需要人力的时候,三爷总是放下农活,毫不犹豫地努力帮助我们!也是那时,我对三爷的感情越来越重了,虽然她一直生活在农村,但永远是我们一家里最勤勤恳恳的人,平凡而伟大。

       四爷爷相对于其他爷爷不同,他相对平凡,但参悟的人生道理是最多的,他讲了以前下乡的故事。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对我来说经历了一个非常陌生的时代。他说的关于那一年的话令我难以置信。他必须用票来支付一切费用,食物票是按人口分配的吃饭的时候,我不小心看到了挂在四爷爷座位上的环保袋。我向前看,看见几个饭盒。我好奇地问:“四公,你来吃饭为什么带饭盒?”爷爷听了我的话,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手里拿了一口茶杯,转身对我说:“这些饭盒以后可以用来盛剩下的食物了。”我有点不解:“剩饭?”是的,这是浪费。农夫叔叔种粮不容易!”

       我突然意识到,以前我不知道如何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我像我的第四任祖父一样受苦受难。现在我有了这么好的生活,我不忘艰苦朴素地工作,也不忘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也正是因为四爷爷,我才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让我懂得如何应对事物,面对我所经历的一切,不会害怕与妥协,敢于挑战,我所以很感谢我的四爷,教会了我这么多东西。

       曾经我以为像我家这样的寻常百姓家平常地活着、平淡地走着,历史变迁的影响总该是十分遥不可及的事情。可细细思考后,国与家的命运总是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封建陋习、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国家发展的每一步,我的家族都不曾偷懒漏掉,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国是最小国,家是千万家,国与家共同感受着彼此、共同期待着彼此向好向上向善发展。

       这就是我的家史,一个普通而又有平凡的家庭的历史。

       访谈记录:

       1、您出生的时候,您父亲有多大年纪? 您父亲的职业(需要明确了解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2、当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您家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3、您的父亲是否能够:帮助您母亲,做家里的事情?紧接着问:是打扫房间、做饭、刷碗或生火,还是布置、修理或改建房间?

       4、您们经常吃些什么,喝些什么?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如周末、节日)里,是否吃些不同的东西?

       5、您对您父母亲的亲戚还有印象吗、他们住的近吗?

       6、家里是否养了家禽或家畜(如鸡、猪、羊等)?

       7、在上学前,您对学校有什么想法?您对老师感觉怎样?

       8、您上学的时候,是怎样度过自由时间的呢?

       学生我家史我家征文

       家史调研报告

       我不是我

       我心得体会

       《我是什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