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荣先进事迹(共6篇)

第1篇:李荣春先进事迹

       李荣春教师先进事迹

       李荣春,男,1981年生,云南勐海人。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院。现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校点,小学高级教师。

       2022年9月——2022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老寨教学点;

       2022年9月——2022年7月,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老曼峨教学点;

       2022年9月——至今,任教于勐海县布朗山乡坝卡龙教学点; 先进事迹:

       2022年毕业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后,该教师就一直坚持在最边远、最偏僻、最艰苦的勐海县布朗族乡曼囡老寨校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布朗族乡镇,属于教少民族乡。

       (拉祜族村寨)布朗山乡山高路遥,山路崎岖难行,远离县城,远离公路,乡中心距离勐海85公里。李荣春教师任教点距乡中心35公里。

       (泥泞难行的道路)

       志坚如铁,安心从教

       2022年9月,李荣春被调到布朗山乡曼囡老寨校点任教,这是一个布朗族山寨,贫穷落后,不通电不通水,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上学,上学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愿意上了。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蛋,一双双对知识无限渴望的双眼,他不畏惧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始终坚信能教好学生,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学会了烧火做饭,点松枝批改作业,写教案。果然,两年后他创造了这个村子的历史,第一个高小班毕业了,第一个走出大山,上学的初中生出来了。

       (村寨孩童)

       2022年9月,李荣春调到了老曼峨校点任教,这里同样是单人独校,他一个人上两个班课,虽然有电线,但是一年有半年在停电。9月份是雨季,由于学校在河边,河里发洪水,学校的土球场,变成了鱼塘。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到村寨里走访群众,家长,村干部,写材料,最后在州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州教育局给了60吨水泥,县教育局支付运费),村子群众们出工出力的情况下,修建了学校的防洪堤,土球场变的鱼塘,也变成了光滑的水泥球场,并且通过做工作,还重新规划了一块占地6亩的新校址;做这些事的同时,李荣春没有忘记教书育人的任务,到现在,他所教的那两个班学生已经有本科生,大学生。

       (体育活动)

       2022年9月,李荣春调入坝卡龙校点任教至今,坝卡龙村子是一个拉祜族村寨,这里的拉祜族,俗称光头拉祜,是拉祜族的一个分支,男男女女都剃光头,80%的人不会讲汉语,不敢跟陌生人交流,小孩子上学以前是不穿衣服裤子的,吃饭都用手抓,办学至今没有人接受过小学四年级以上的教育,更不用说走出大山上学工作。李荣春进村后,走访村干部,让村干部家打扫卫生,勤洗衣服勤洗澡,让村干部家妇女留起长发,小孩穿起衣服裤子,用筷子吃饭,并且,每天都检查学生的卫生,买来香皂和洗衣粉,让学生洗衣服洗澡,由于常年闭塞,不与外界交流,造成学生见识等于零,什么都没有见过,什么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时候,县教育局给了大力支持,拉来了电视和资源全覆盖的“大铁锅”微信接收器,使学生见识大涨。终于,出来了全乡乃至全县的第一个光头拉祜族初中班,到现在,坝卡龙已经连续送了三个班到乡九年制学校就读初中。

       (认真备课)教学点条件艰苦,对于一个在这样环境里坚持了12年的教师来说,其精神难能可贵。李荣春老师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山村的孩子们虽然穿着破烂,但他们需要知识;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对于贫困山区只有知识才能摆脱贫穷,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生养育他的故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山里的孩子们。无论条件是如何艰苦,山村生活是何等的清贫与寂寞,他总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用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的校训,“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李荣春老师用他12年的青春无悔的贡献给了布朗山乡的教育事业,为这个较少民族乡的发展献上了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第2篇:刘秀荣先进事迹材料

       刘秀荣先进事迹材料

       刘秀荣,女,1953年生(53岁),现任吉林市神经精神病总院精神科男疗区护士长。参加工作二十八年来,一直工作在精神科护理第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宗旨,恪守诺言,爱岗敬业,赤诚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2022年以来,她两次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市级模范护士、省优质服务诚信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待患如亲,赤诚奉献

       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刘秀荣深有体会: “要想为精神病人服好务,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去护理病人,服务病人。医患之间不仅仅是护士和病人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刘秀荣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实践的。

       精神病人患病期间没有理智、意志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在被家人或单位送来时,他们大多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裤内积存粪便,全身散发酸臭味。可是无论病人多脏、多么不配合,入院后,她带领护士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来热水为病人洗 1

       澡,剪指甲,剃胡须,换上干净的休养服,像照顾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有一位老人在精神科住院近三十年、多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带领护士天天坚持给老人喂饭、接大小便,并定期给洗澡。病人家属看到后深受感动,感慨地说:“你们的工作太不容易了,你们做的连我们做儿女的都无法做到!”2022年,疗区收治了一位因无钱医治而在家锁了17年的患者。刘秀荣在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积极与他进行情感交流,给予他亲人般的关爱,每天领他到操场做操、做游戏,进行体能训练。这位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外界的环境,主动与人接触,并主动要求做些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这位患者提前康复出院,并被一家私企聘用。

       二、不畏艰险,勇挑重担

       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男疗区的护理工作最不好干。护士们每天面对的是有各种各样表现行为的男性病人。这些病人在入院前有杀人的、放火的、自杀自伤的、伤人毁物的。他们集中在一起,其风险是可想而知。在这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可能就要被病人辱骂、袭击、骚扰,所以,女护士都不愿到男疗区工作。但刘秀荣却是主动请缨到男疗区来的,而且一干就是13年。她觉得,岗位有挑战,但总得有人干。自己是护士中年龄大的,而且还是个党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一次,一个患癫痫性人格障碍的病人要求往家里打电话,没能如愿,就对刘秀荣怀恨在心。在刘秀荣查房时,他突然发作,追着刘秀荣又踢又打,结果身上、脸上都被踢得红一块紫一块的。由于常年与这些病人接触,刘秀荣不知被打了多少次、眼镜换了多少副。

       三、钻研业务,注重服务

       作为护士长,刘秀荣注重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方法。结合精神科病人特点,她从强化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在精神科实施了“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这一特有的护理程序,对病人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的人性化“零距离”服务和“家庭式”管理,带领全科护士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现在,除了本地患者外,在精神科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还有来自北京、哈尔滨以及一些来自国外的病人。

       四、以身作则注重帮带

       作为护士长,刘秀荣处处以身作则,注重自律。每到节假日,她都亲自在疗区值班带班;疗区无论大事小事、白天夜间,只要有事找她,她都会尽快赶到医院,从不拖延。提起刘秀荣,护士们说,“那是我们的好大姐,什么事儿,她都替我们考虑在前面,而自己却总是做出牺牲”;院里的领导和党员们提起刘秀荣,则流露出非常自豪的表情――她是我们院党员中的一

       把标杆!

       在市精神病总院,刘秀荣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针对精神病人因病致贫的现象,为了给长期住院的病人家属减轻负担,她每年都捐出大量衣物以及手纸等生活用品。结果这一行为感染了全院的同志。每到换季的时候,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捐款捐物献爱心。

       刘秀荣也比较善于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他人。由于在精神科做护理工作需要面临工作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压力,一些工作时间不长的护士在思想上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刘秀荣就跟她们促膝谈心,谈人生、谈理想,并跟她们讲自己是如何喜欢上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在她的带领下,许多当年有的产生调离精神科甚至精神病院想法的护士现在都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

第3篇:印春荣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印春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后感

       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这便是榜样的力量,我很荣幸的观看学习了“印春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虽不曾在报告会现场但是我同样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感受到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忠心誓言,我们这个年代就是需要榜样来引领我们前进。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历险就足以刻骨铭心,对一个战士而言,一次牺牲一次肉搏,也足以证明忠诚。但印春荣却数百次孤身卧底,数十次面对毒枭的枪口。他是一个英雄,一个传奇,是我一生都值得学习的榜样!高温锻造,冰冷锤炼,行走于刀尖剑锋,用智慧和意志打造一柄利刃。不知扮演过多少次“老板”,充当过多少次“马仔”,冒充过多少回“小弟”,赤手空拳孤注无援,险象迭生殊死搏斗,在生与死的考验前,他将自身安全置之身后,誓将缉毒工作进行到底。“消灭毒品犯罪,清除社会毒瘤,减轻父老乡亲的痛苦和灾难”是他的心愿。一腔热血铸就荣誉,坚韧睿智打造利刃。当被问到“作为一名军校学员,需要培养什么能力时?”印春荣回答道:“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学习各项技能,要严格按照校训‘进德修业,精武博文’这个标准学习奋斗。”我想,这份赤胆忠心的背后是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苦练本领、忠诚履职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一朝立志,不改初心,纵有艰难险阻,千百诱惑,也要做守护边境的卫士。只能深夜进的家门,只能一前一后的陪伴,时常失信的通话,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不合格的父亲,却是边境人民心中敬爱的卫士。金钱、美色,缉毒工作诱惑重重,他坚持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要求放在首位,把职业追求和执法纪律铭记于心,三十年来恪守初心,不辱使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军旅生涯中,用初心照亮前行路,用使命担当铸就坚定信念。岁月静好,但总有人需负重前行,作为一名边境警察,他愿用“一家不圆万家圆”换来一方平安,用一腔报国热血永驻边境一线。愿吾辈能将赤胆忠心内化于心,将此英雄本色代代相传。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要主动向印春荣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崇高品德。以印春荣同志为榜样,学习英模事迹,争做英模传人。

第4篇: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景荣春,男,1946年2月出生于江苏丹阳,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86至1987年教育部公派美国威斯康辛大学(Madison)访问学者,197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8月逝世。生前是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理论力学”和二类优秀课程“工程力学”组长,致力于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工科力学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劳动模范、全国力学优秀教师。

       景荣春同志一辈子呕心沥血,一辈子教书育人。他以知识分子特有的使命、认真与执著,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毕生追求科学真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生命和信念诠释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尊严和崇高,用生命和信念践行了一名当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用生命和信念谱写了一个平凡岗位的至上和超越,景荣春同志不愧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景荣春同志常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但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同事们常常这样感慨。他上课不到一个月,把班里六十几位学生的名字都喊出来;不是班主任,却隔三差五出现在学生宿舍里,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每次课后,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详细记下当节课的教学反馈,抱着一大包作业本回办公室,而发给学生的作业本上,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在景荣春同志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人主动向他提问,他就会很开心,常常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己所能地找到那些他认为需要辅导的学生为他们“加餐”,包括教过的夜大学生。在景荣春同志心中,学生的事才是大事。

       他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景荣春同志对待学生格外的严,却严而有爱。景荣春同志的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能逃得过他的眼睛。景老师执法的考试,也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他还主动承担“挂科”重修班的课,因为他很想帮帮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一位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比较困难,被学校录取后,面临无力支付学费的困境。景荣春同志知道后,主动为他缴了学费。有的学生带着小礼物上门答谢,景荣春同志拦住门:“问问题、聊聊天都欢迎,但不能将礼物带进门,事后请将礼物全部带走”。

       2022年,景荣春同志被发现肺癌重症晚期,当时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半年。但景荣春没有放弃教学事业,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术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儿子景国良将书稿带来,在病床上修改,准备出版。病情稍缓解出院后,景荣春同志又一心扑到工作上,而且经常工作到深夜。术后半年,病情再次恶化,体重骤然下降了10多公斤,可他一直坚持边化疗边工作。2022年9月份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胸腔骨头,但他却几乎从未间断上课,靠着信念和药物,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直到声带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在最后一次课上,他将麦克风放在嘴边,凭着气流讲完课程内容,全班同学痛哭失声。他强忍住泪水,慢慢挪出了教室,一步三回头。不能上课了,他仍然每天拖着无力的腿、拄着拐杖来教研室,帮助年轻的同事们做好材料力学精品课程验收的工作。直到彻底瘫倒住院前一天,他还为了所编教材上的一个符号和字体的失误忙碌。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在家人和同事眼里,景荣春同志是一心扑到教学、科研上的工作狂。景荣春同志治学治教极其严谨,一生甘于寂寞。他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一直从事各门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奖。他主持完成的一项部级民品攻关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出版教材8部,主编辅助教材14部,累计400余万字;在《工程力学》、《实验力学》等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他提出的关于力学符号规范问题得到力学界的充分肯定,丰硕的科研成果奠定了他在力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他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较真、挑刺,有股犟劲儿。这种个性也渗透在他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一次,他发现一本荣获国家优秀奖的教材有多处表达不规范,景荣春就利用双休日,将书中几十处不规范的符号及标点挑出改好,写信给出版社,一写就坚持了4年,直到出版社和作者回信承认失误,承诺立马修正、消除影响后,他才作罢。他毫不畏忌作者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专家,怕弄僵关系而得不偿失。他说,宁愿关系弄僵了,也不能误人子弟。以至后来,许多力学方面的教材出版前出版社都来请景荣春审稿把关。

       景荣春同志做的一些工作,在周围人眼里甚至觉得有些“痴”、“傻”。高等教育出版社请他编写“全国理论力学网上作业库”,只需要500至600道题,他却考虑到学校教学层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坚持用1160道题。他被称为全国力学界做题最多的教授。在一般人眼里,编教程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工作量极大且没有经济效益,可景荣春同志却乐在其中。为了编一本《工程力学》的配套习题集,他亲自把每一道题演算推理了三遍。一次躺在病床上翻阅准备出版的《材料力学》,他发现图中一条粗线应改成细线,就立即打电话给同事让其纠正。他常说:“如果我们工作不够认真,怎么能要求学生也认真?现在许多教材中存在错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慎重对待,及时纠正,才不至于误人子弟、玷污学问。”人们说,“在学术风气浮躁的当下,像景荣春同志这样学风严谨,注重每个细节的,实在是太难得了。”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景荣春同志不仅在科研上刻苦钻研,学为人师,他更加注重在教学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他说,教学才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把学生教好比什么都重要。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

       学生都喜欢景荣春同志的课,因为他上课声音洪亮,从不需要麦克风,上课生动风趣,有激情。在学生眼里,景荣春同志是个可爱的“小老头”。他将难懂的力学符号编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记忆;他经常把一些英文介词的错误用法编成笑话,学生们在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要点。他常常可以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即使晦涩难懂的理论也阐述得生动有趣。他主张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下不来,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融入到学生中去。他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力学创新大赛,荣获江苏省特等奖。

       他扎扎实实推动课程建设,尤其注重教学的基本建设,他担任了好几个课程建设基金项目课题组组长。他花费大量精力致力于教材编写工作,率先使用多媒体教学,最早尝试开展双语教学。为了搞好教学,他暑假常常放弃休息,伏案工作,编教材、出习题集。他的教案

       丰富细致,常填满各种颜色的批注。别人说,你都是专家、教授了,还要这么用功备课?他总是笑笑说,“搞教学的,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怎么行?”他还是教学多面手,曾一人承担一个班级理论力学、线性代数及英语三门课程,那个班级毕业时竟有80%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他整整坚持六年顽强与病魔抗争。在这六年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撰写出版专著和力学教材6部,200多万字。他说:“我不可能把我的知识带进棺材,得让它们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努力工作。”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景荣春同志一生甘当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引领社会风尚。他待人诚恳,非常谦虚;生性耿直,敢于直言。夫人王阿娣说他“从上到下就是一杯水,一眼就能看透。”他一生生活朴素,偶尔穿着磨出洞的汗衫出门,与教授形象相去甚远,有时走在街上还被人错认为民工。他淡泊名利,行为世范,一生没有过一官半职,一辈子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待遇上的要求,最大的头衔是教研室主任。

       景荣春同志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用一生的教书育人,默默耕耘,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景荣春同志是个放牛娃出身,少时虽然成绩优秀,却曾多次因家境窘迫差点辍学,是中小学的校长老师帮助才使他得以继续求学;在清华大学,他靠着全额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他说:“是党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感激,只能用一生去追求。”党和国家的培养让景荣春心怀感恩,也坚定了他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他用一生的教书育人践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践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长期以来,景荣春同志是一名优秀的民盟盟员,但他始终与党同心、肝胆相照,坚持每一件事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精益求精为学,积极乐观生活,坚持对党的信念和追求。4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景荣春同志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几十年过去了,躺在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再次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经过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思想变化,入党仍然是我一直不变的追求,我有一颗朴实的心,纯正的心,对党忠诚的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2022年6月13日,在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景荣春同志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景荣春同志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5篇:刘玉春先进事迹材料

       刘玉春先进事迹材料

       刘玉春,男,汉族,现年48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昔阳县住房保障与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2022年,刘玉春同志从县总工会副主席位臵上调任至县建设局工作,从此和城乡建设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指点江山”的工作。他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来对待组织的信任。他虚心向专业书学知识,向老同志学经验,风吹日晒,挑灯夜战……哪里在搞测量,哪里在搞设计,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勤奋好学换来了众多领导和同事的赞誉。

       作为管理人员,他不断创新规划审批管理方法、提高工作和服务水平。在管理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居和谐,注重房屋开发建设中房屋间距与绿化面积的规划设计,严格执行城《城市规划法》和设计技术规范。这几年正值昔阳县大开发、大建设的时候,繁重的规划设计任务摆在他的面前,他从容应对,相继参与完成了多项县城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建设行业是块大蛋糕,熟悉这一行的人都深知这个道理,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人也很多,在规划法尚未普及、科学发展观尚未深入人心的环境下,抱着侥幸心理未批先建、少报多建、超红线建设等违法违规现象还普遍存在,受查处的案子也很多,作为副局长,他手中有一定的权利,常有些情节轻微或数十年后才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也许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甚至还能顺便捞点好处,但他常这样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绝不能因为贪图小利姑息谦就,一念之差而成为历史的罪人。面对利诱,他不为所动;在说情风面前,他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尊重。他常跟手下的工作人员说,“法律就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如果执法人员都枉法,还谈何以法治国,为了法律的尊严,我们就要愿意做一个黑脸包公,”在他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规和建设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清查,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多年来,该同志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同志们一起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该同志始终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住房保障与城乡建设工作与老百姓的利益休戚相关,承担的来信来访任务也比较繁重。该同志始终坚持亲自接待来访群众,耐心细致的做解释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同志经常深入现场和建设单位,想法设法解决问题。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该同志在反腐倡廉方面,狠抓学习,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完善廉政制度,努力使廉洁自律意识逐步提高到一种习惯、自然、一种下意识的态度做法,勤政廉政和自身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促进、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该同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从大局出发,能够站的直、行的正,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反腐倡廉能力,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权为民所用、地位观-----代表民众、情系民众、利益观-----利为民所谋。能够从本质出发,从完善制度入手强化各项工作,比如结合限时办结制度,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在保证限时逐步做到对事不对人,能够体谅建设单位,基本做到了局里要求的能办的马上履行程序;经过修改完善能办的积极为建设单位服务,尽快履行程序;不能办的耐心细致的给建设单位解释清楚。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树立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能够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能够勤政廉政,并把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总的来说,建设单位认为此人认真、廉洁、有正气、讲原则,能公平公正对人处事等;来访群众认为此人实在、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也讲政策,能给群众解决一些事情。

       该同志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身作则,尽职尽责,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为优化昔阳县的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为昔阳县的城乡建设和城乡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荣誉和赞叹声中,刘玉春同志正以其一贯矫健的步伐,去抒写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之歌。

第6篇:乡村医生刘向荣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刘向荣先进事迹材料

       一位乡医的求索之路

       ——记**区**镇坡刘村乡村医生刘向荣先进事迹材料

       许多人企盼超越,但往往放弃了平常的追求和努力,结果未必能达到超越,有些人走习近平常,却往往在平常的追求中实现了不平常的超越。**区**镇坡刘村乡村医生刘向荣,便以他那看似平常的心境和追求,印证着一位乡村青年医生平凡而又卓越的求索之路。

       刘向荣是一名乡村医生,他从事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工作14年了。他对患者认真负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对业务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他对防疫工作不辞辛苦,默默奉献。

       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执着追求、大担探索、创造了许多不平凡。

       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

       也许是天性使然,刘向荣自幼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又看见家乡贫困和缺医少药的状况,更加深了他从医的愿望。

       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市卫生学校,学校期间刻苦学习,一心求医。毕业后,为增强实践,在中药研究所皇甫医院进行临床学习。两年后,又参加了**西中医学院医疗班学习。1996年志同道合的爱妻回家乡开办了卫生室。他深知做一个受村民爱戴的乡村医生,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因此,空闲之余,他坚持攻读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药物学》等。有机会进市内,他必到**书店走一走,购买或看看最新的医学类图书。《乡村医生》、《卫生报》等医学类报刊杂志,他是年年必订,期期要读。他经常参加区、镇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还多次自费

       到**西中医学院、**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2022年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他还广交朋友,先后向省市各地医院、医学院、研究院发信数百封,索取资料,吸取经验,进行间接的学习,弥补不足。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高血压,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解除广大农民兄弟的疾病痛苦,抢救了许多生命。

       高尚医德盛传乡里

       刘向荣对就诊的村**打工流动人员从不收取出诊费,对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治疗费全免。很多群众说,刘医生心里时刻装着病人,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村民有病,无论是刮寒风冷雨还是高温酷暑,无论是“三夏”农忙还是佳节团聚,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坡刘村北邻**峡高干渠,村里刘嫂9岁的儿子在渠边嬉水,不小心跌入深水中,救上岸时已奄奄一息,刘医

       生及时为他进行胸外按摩,口对口人工呼吸达半小时之久,刘向荣全身湿透了,为了抢救儿童的生命,他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孩子的母亲跪在他面前说:“大恩不言谢,但我们全家都不会忘记你!是你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2022年12月一个寒冷的深夜,戚家山一位名叫王俊发的五保老人出现急性腹痛,刘向荣得知情况后沿着黑暗的乡村小道,顶着寒风冷雨,背着出诊箱,来到了一里外的的患者家,诊断为急性胃出血,叫患者立即转院手术治疗,而患者流着眼泪对刘向荣说:“家里非常贫困,只剩20元钱,深夜到哪里去借,求你开点药,行就行,不行就一死了之。”此时的刘向荣一边耐心给他讲解病情,从自己身上掏出了600元钱塞给他,为了患者路途的生命安全,刘向荣又亲自送他到了二一五医院治疗,进了手术室才放下心。象这样的事例在刘向荣行医十几年来,举不胜举,他情系村民,心系患者,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美德早已盛传乡里。

       热衷农村预防保健事业

       刘向荣14年来如一日,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承担起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项防疫保健工作。在“非典”时期,刘向荣以一位医务人员的使命感,不怕危险,不辞艰辛,危难关头的冲峰在前,认真搞好“非典”的宣传及防治工作,他每天都要不断向村民宣传“非典”防控知识,消除村民恐慌心理,尤其对回乡人员、隔离留观人员,他亲自到他们家进行随访、登记、测体温。每天向卫生院零报告,每天对卫生所及村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督促村民搞好环境卫生。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他不但做了全村的预防工作,还全力参与镇上的防疫,协助镇卫生院把好消毒器械和药品的采购质量关,为全镇医务工作者讲解防疫和消毒知识等,提高全镇整体防疫水平。他还积极参与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培训,积极向农民宣传这方面的预防知识。

       十几年来,刘向荣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任务。坡刘村是有2400多人的大村,幼儿防疫是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村上几个砖厂外来打工人员对幼儿防疫不重视,他深入各砖厂逐个对幼儿进行排查,耐心细致进行宣传,通过身边真实事例讲解不防疫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性。97年他负责计划免疫工作以来,累计接种4000多人次,无一例不良反映,0—7岁儿童的计免卡册建卡率达100%。“七苗”单苗接种率及“七苗”履盖率均达90%。2022年省卫生厅杨芙英副厅长在坡刘村卫生室调研时,对刘向荣和坡刘村卫生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真做好全村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凡是村上的红白喜事,他对就餐食品的来源、质量、保鲜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村民集体就餐的肉食品质量合格,操作时生熟分开,确保安全就餐。

       他先后多次参与育龄妇女人口普

       查、农村新合疗普查、地方病普查,为上级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医疗数据资料。同时负责的孕产妇和婴幼儿管理、传染病防治、农民健康教育等工作也走在全镇乃至全区的前列,在省市区检查中他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他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计划免疫工作先进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刘向荣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是乡村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但因为有了对这份工作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有了满腔的热情与奉献,他却把为广大村民行医治病的人生演绎得多姿多彩,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刘运荣先进事迹

       刘德荣先进事迹(共3篇)

       赵荣凯先进事迹

       王荣安先进事迹

       胡增荣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