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新教师培训调研报告
新教师培训调研报告
**一中党委委员
**
根据市委“**”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校开展“**”主题教育,召开了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自己根据要求,制定了调查研究方案,根据自己分管工作的特点,针对学校新教师的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活动,具体调研作以汇报。
一、调研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校对新教师培训特别重视,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地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教科处、课改中心和学校管理层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和施训形式的科学与否,应是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志,否则,培训会因缺少参训者的参与和生成而低效。从调查入手,了解新教师需求,把握新教师成长动态,实施有效培训,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促进新教师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二、调研方式
深入科室、课堂调取一手材料,采取师生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灵活开展;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掌握实情,不搞“作秀式”“盆景式”调研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与师生面对面,合理确定调研方式和时间,不影响被调研者正常工作秩序。
三、调查内容过程
本次调研,采取分年级、分层抽样方法,对从高一到高三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发放调研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其中:高一26份、高二7份、高三4份、培训者2份。
在提交问卷的37名培训对象中,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安丘一中新教师培训,对安丘一中问题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等基本掌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具体做法:
1、交流了解获取一手材料。
坚持做到每天到教科处、课改中心、年级的时间,跟科室人员、教师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这样可以了解当下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存在的各种困难,对新教材的把握理解程度,对新课改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用座谈的方式了结教师当下思想状态,了解对当下教育教学方式的认识,对工作的认识,掌握了思想动态,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的内容方式,从而制定出提升方案。
2、举行新教师培训会议。
会上,我们通过领导指导、名师引领等给新教师思想、业务上以帮助,主要是校长讲话指导,教科处负责人具体培训,利用学校多媒体展示以及调查问卷方式,让教师们通过多媒体展示教育教学创新理念,用这种方式真正展现出来老师们的能力,使学校真正了解当下年轻一代教师与老教师的思想变化,了解对当下素质教育、新高考,人生认识,职业认识,包括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从根本上了解当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同时教科处负责人把培训的具体内容以及培训的要求统一部署,细化调研步骤,寻找突破的根源,从而制定解决的方案。
3、组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
由教科处、课改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参加,教科处、课改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发言交流调研成果,形成统一的方案;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写出心得体会,可以是教案撰写方面、课堂讲练方面、对考纲考题的研究方面,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也更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充分利用教师培训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实际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突破,真正让教师上好每堂课,教育教学创新上再突破。
4、抓好过程管理。
培训紧紧围绕学校“和雅文化
”,立足“三以四有”问题教学法,让每位教师都能掌握课堂精髓,课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⑴充分利用每周的听课评课制度。组织以教研组长为主的评委对培训的教师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课堂,通过竞赛提升能力,同时通过评课让老师们知道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去提升自己。
⑵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入学校组织的最受学生尊重的老师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师生互动,共同提高,每周组织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这样既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也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⑶充分利用每月的师生教与学竞赛。每月都评选出教学新秀,这样他们通过竞赛成果就能知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在竞赛中获奖的老师给与他们大力表彰,颁发教学新秀荣誉称号,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样保证培训的高质量。
⑷鼓励他们平时多研究课题。积极撰写小课题研究论文,教科处对他们撰写的课题跟上指导,同时在备课中多写个人反思,总结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不足的地方,通过反思也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安丘一中新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党中央“立德树人”的要求,面对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多元化的发展背景,安丘一中历经改制、重建优化机制内涵,2022年教育局又斥资进行内部设施建设,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术交流中心”,达到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要求,为学校新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使得新教师的培训有了更好的保障,保证了新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展开。
安丘一中制定下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方案》,《新教师培训手册》,对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分散培训、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读书、听课、反思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校长导评等实现对培训教师的全程监控,使学习、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培训反馈机制,综合学员每月一次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表现、培训作业、平日课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区域网面向全校进行反馈,及时调控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状态,调控发展的方向。
但是培训仍存在一下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培训认识不足。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2、对培训内容研究欠缺。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油水分离,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对培训的方式单一。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十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校本的编写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造成培训缺憾。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个别教师网上远程培训的动力不足,仅仅是应付了事,没有能够做到深钻细研,以及在我们学校还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对培训成果转化不够。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缺少培训的跟踪激励机制,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培训过后,新教师的专业水平止步不前,变成了训了就“训了”的结局,起不到预期的目的。
5、对培训者的要求不到位。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市教育局的教研员担任,学校层面主要由学校教科处和课改中心、实验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主任和教师承担,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二)对新教师培训问题原因分析:
1、新教师们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完善新教师培训的方案,进一步调动新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乐于主动地参加培训,让新教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如新教师中获得教学新秀的有5人,激励少。
2、要求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新教师每周参加两节听课,离课堂教学目标欠缺。
3、他们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新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新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但是学校提供的机会不够,每月外出学习次数少,甚至没有。
4、学校培训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由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骨干教师帮扶次数少,每周指导,听课达不到2次。
5、要求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市、教育局、学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教科处、课改中心的老师,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对新教师的成长起关键作用学校名师讲团开展力度欠缺,9月份仅组织了1次。
6、要求加强市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平台建设缓慢,一些内容不够健全,比如上传的创新教法仅有2篇。
五、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措施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校通报。
(二)、要真正从新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应该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学校问题教学”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真做真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讲但不主动研究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高考考点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和学科素养提升等。
(三)、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我校新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外出学习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成立名师工作室,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第2篇: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地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和施训形式的科学与否,应是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志,否则,培训会因缺少参训者的参与和生成而低效。从调查入手,了解新教师需求,把握新教师成长动态,实施有效培训,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促进新教师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二、调查过程
本次调研,我,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三、阜南县教师培训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现状
面对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多元化的发展背景,市南区历经改制、重建、更名、升格、扩编之路,整合部门资源、优化机制内涵,于2022年投资3千万元,“多元现代”培训机构建设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8层中心大楼,打造“多元现代”培训机构。2022年区教育局又斥资300万进行内部设施建设,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术交流中心”,达到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要求,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市南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方案》,《新教师培训手册》,对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分散培训、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读书、听课、反思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校长导评等实现对培训教师的全程监控,使学习、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培训反馈机制,综合学员每月一次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表现、培训作业、平日课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区域网面向全区进行反馈,及时调控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状态,调控发展的方向。
(二)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2、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5、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三)老师们对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2、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4、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6、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第3篇: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22年1月2日
为了进一步提高2022年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开展了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我组(xxx、xx、xxx、xxx)到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调研。所到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配备都是所在校区最好的学校。调研期间听课8节,组织召开座谈会4场,发放调研问卷80份。现将我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听课情况
8节课,语文、数学各四节,授课教师年龄在30—40岁,其中仅一位是男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位。使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的两位。8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使用演示文稿的老师,制作上仅停留在图片、文字的使用上,音乐和视频的插入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就忘了板书。大多忽视教学生成,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个别教师使用了分组,但是利用程度不高,流于了形式。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综合问卷分析
1、100%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2、90%的教师最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92%的教师认为目前最欠缺的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4、100%的教师赞同对小学生开展学校心理辅导。
教育技术问卷分析
1、不会操作电脑的教师为0。能简单操作的为30%,掌握的60%,精通的为10%。
2、90%的教师掌握网络上信息及资源的搜索。
3、95%的教师能够使用电子邮件。
4、100%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90%的教师能简单操作excel。
5、95%的教师不会对音频处理,85%的教师不会图片处理。
6、90%教师能简单操作多媒体设备。
音乐问卷分析
1、9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演唱训练或学习过歌唱的方法,还是自我感觉来唱。
2、90%能简单使用键盘,但仅限于右手但旋律。
3、70%的教师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
4、90%的教师不具备音乐软件的使用。
5、95%的教师没有指导过课外小组的活动。
6、100%的教师没有见过2022年新课标。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兼职教师因专业知识或升学压力多数不上,换成了自己的主课。
新配发的教学设备,因不会使用多闲置。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是工学矛盾。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特别是远离县城的边远小学,师资短缺。并且现在的培训有时扎堆,再加上主题调研,让老师基本无暇以对。农村教师大多在不能住校,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三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分层培训,因材施教,不能大一统,一概而论。
五是希望能够送教下乡,让老师在家门口参加培训。
第4篇: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韩志升
12人力2
20223549
一、调研目的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地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和施训形式的科学与否,应是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志,否则,培训会因缺少参训者的参与和生成而低效。从调查入手,了解新教师需求,把握新教师成长动态,实施有效培训,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促进新教师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二、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满足现阶段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师培训的规范且实效,如何建立健全完备的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市南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方案》,《新教师培训手册》,对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分散培训、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读书、听课、反思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校长导评等实现对培训教师的全程监控,使学习、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培训反馈机制,综合学员每月一次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表现、培训作业、平日课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区域网面向全区进行反馈,及时调控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状态,调控发展的方向。
(二)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2、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5、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三)老师们对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2、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4、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6、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第5篇:长三角地区教师培训调研报告
长江三角洲地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调研报告(讨论稿)
一、基本情况
2022年11月7-10日,由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高培青调研员率领的调研组一行6人赴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进行调研,分别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有关师训、干训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研访谈。
1.调研组成员
高培青: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调研员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林
藩:福建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处处长 程
灵: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主任 陈
峰: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魏为燚: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秘书 2.访谈对象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俞玲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副处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徐崇文: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主任(2)江苏省教育厅
许小梅: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副处长
1 / 16
许李军: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主任科员 殷
飞: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科员 柏
杨: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严华银: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
孙圣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董洪亮: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何
锋: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书记(3)浙江省教育厅
刘
力: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站长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陈志超: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吴卫东: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
颜纯军: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杨一青: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浙江省小学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 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
2 / 16
二、上海市主要经验和做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22年12月启动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成立由市教委领导组成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市教委人事处,负责总体规划和分解任务,办公室组建专家工作组,专家组下设各项目组,具体负责“双名工程”的实施。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选拔范围为中小学、幼儿园、中专职校、技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名校长名师的后备人选选拔工作从2022年启动。
1.培养目标
(1)名校长:每年选拔200名中青年校长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到1000名,从中造就100名著名校长,造就10名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校长。
(2)名师:每年选拔1000名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5000名,从中重点培养500名市级名师;重点培养 100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
2.评选程序
后备人选主要在区县级骨干校长和教师中选拔,选拔形式包括个人自荐(根据自己能力与发展提出申请)、专家举荐(至少2名以上专家推荐)和学校推荐,区县教育局初选审核、确定后备人选推荐名单报送市教委人事处,“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后,由
3 / 16
市教委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区县教育局推荐、专家评议意见,审定后备人选、公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名单,最后确定正式人选。
3.培养措施
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通过设立“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方式进行培养。基地由各高等院校和各个区根据市教委的要求、条件进行申报,规定基地主持人必须为正高级职称的高校教授或中小学名校长或名师(正高级职称),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基地遴选的同时选拔基地主持人,确定后由基地主持人组织相关学科教授和若干名高级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团。专家指导团不少于7人,其中正高职称专家不少于2人,指导团以项目形式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指导后备人选。此外,每个基地都必须配备相应的学校作为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的实践基地。
培养徐径和主要措施: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提供省级专设课题的资助;优先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名师后备人选提供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和其它跨专业的学历进修机会;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举办国内外教育教学高级研讨会;出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文库;选送骨干后备人选进行外语强化培训,选送一批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到发达国家知名大学进修、挂职跟岗锻炼,到国外知名学校做访问学者;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搭建舞台,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磨砺,强化实践培训。
后备人选进入培养基地的培养期为2年,基地根据培养方案,每两周脱产一个整天,脱产学习安排周末时间。而听课、观课等可用工
4 / 16
作时间。两周一天算8个课时。培训活动为基地主持人设计,导师团成员全程参与。具体形式有:学员间互相上课研讨,专家指导,在实践基地学校听课、评课,校长在实践基地学校进行考察诊断,提出意见建议等。2年的培养期有理论学习,但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以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课题设计、导师学员共同评议、撰写专著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因学科的不同有所不同,同课异构、上课、听课、评课等。
4.实施情况
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一期从2022年启动到2022年3月结束,第二期从2022年4月开始计划到2022年3月截止。
经过申报、专家评审和答辩,第一期选拔200名校长和1000名教师后备人选,确定了8个校长基地和23个教师基地,为申报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还专门设立了27个高级研修班。
第二期选拔108名校长和563名教师后备人选,确定了45个教师基地,11个校长基地。基地制度更加完善:如有的单人主持,有的基地是双主持人(两人实力相当,是平等的),或正副主持人(老带新)的形式(从第一期重点学员中遴选优秀学员担任基地副主持人),每个基地由7-10人组成导师团(高校教授、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各约占三分之一);从第一期1000名后备人选中遴选10%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对象可以进入基地作为导师团成员继续培养,和主持人以及学员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学科领域共同打造领军团队。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以项目管理组的5 / 16
方式对基地和高级研修班进行管理,第一期设了8个项目组,分别为:教师基地管理组、校长基地管理组、专项课题组、成长文库出版组、宣传推荐展示组、校长推荐组、教师推荐组、硕士学位进修协调组。第二期,增加了高级研修管理组,并将教师基地管理组分为:文科基地、综合基地、理科基地、校长基地等四个管理组。多组分工,多管齐下,“双名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在经费保障方面,上海市教委设立“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专项基金”,为各基地拨付10万元启动经费,为每位学员提供1万元培训经费,区县教育局按1:1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后备人选通过立项的课题与专著出版还可获得1:1的配套经费资助。
在基地、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评价方面,以基地出了多少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课题立项数目、专著出版数量等作为考评指标,并重视基地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主观意愿并引入竞争机制。即后备人选要有主动接受培养的意愿,基地要有自荐担培养任务或组织管理的意愿,区县教育局要有加入到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工作行列的意愿;后备人选在进入基地、课题资助、文库出版资助、出国学习、重点学员遴选等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与条件,竞争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三、江苏省主要经验和做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12月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22〕125号),文件颁布后江苏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一五”期间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轮训一遍,建立了城镇
6 / 16
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通过开展“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万名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支持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均由江苏省政府财政补贴。
2022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苏教师〔2022〕1号),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省级培训、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德育教师专项培训、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等。在高层次教师培养方面,实施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每两年选拔一次)。
1.主要经验和做法
江苏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采取五个倾斜的原则,分别为:向省级高端教师培训倾斜、向农村教育倾斜、向苏北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段倾斜(初中)、向薄弱学科倾斜(苏北地区小学英语、音体美学科)等。
江苏省目前已建立起四级培训系统:省级高层次教师培训,市级高中、初中教师培训,县级小学教师培训,校本培训主要由各学校组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立体培训网络:(1)集中培训——主要由33所高校培训基地负责;(2)送培到县——34个财政补贴县(欠发达地区),送培到县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江苏将逐渐加大“送培到县”的工作力度,将送培工作从初中向小学覆盖;(3)网络培训——与电教馆合作,目前可以承担班主任、初中主要学科的培训。网络培训资源与送培相结合,送培时间为三天,三天中包括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评课,教材分析,课标解读等,通过对送培的跟踪,将三天的7 / 16
课程拍摄制作成网络培训的课程。
以上三种培训以集中培训为重点,具体实施方式为:先由高校基地所参与的学科培训制定培训方案,方案要求主题明确,板块分明,理论研修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培训的专家队伍由高校专家、市级优秀学科教科研人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基地的培训方案上报后,由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签署修改意见,各基地按要求修改并实施培训。集中培训的时间通常为5—7天。培训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课程设置、专家队伍以及后勤服务的评价情况。
目前江苏省正在做或准备做的有以下几个培训项目:
(1)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即“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一期培养50名,目标培养200名有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名教师。
(2)长三角名校长培训计划: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共同协作培训,加强区域交流。
(3)特级教师培养计划:对特级教师进行继续培养。(4)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针对培训者、管理者进行培训;学科研修指导教师团队培训(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科培训1-2名校本研修的骨干教师);高中校本研修示范培训,目标为树立典型,建立基地式的学校。
(5)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培训:每名选拔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高层次教师培训项目:“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8 / 16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由江苏省教育厅成立“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育厅师资管理处,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办公室组建专家工作组,根据培养对象特点和研究方向分成4个研修小组:中学校长组、小学(幼儿园)校长组、中学教师组、小学教师组,各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联络人以及专家成员。专家工作组负责诊断和修订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指导课题研究,提供咨询,作专题报告等。指导小组与培养实行结对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周期3-5年,建立由政府建立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导师团是邀请了全国有名的大学教授、优秀的教科研人员、校长和特级教师等。导师团成立后再根据学科分设导师团小组,一导师团带多少名培养对象,导师可由培养对象自选。以帮助培养对象提升师德修养、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培养内容,具体的培养计划各导师团小组根据导师团首席专家的安排实施。导师团与培养对象可通过线下交流,组织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形式灵活机动。每年举办一次“江苏人民教育家论坛”,组织一次省外或国外教育考察活动。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教育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
为了发挥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一次全省巡回讲学活动,省教育厅给予每个培养对象2万元的经费资助,用于资助培养
9 / 16
对象开展教育科研、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培训进修和教育交流活动等。
培养对象与省教育厅签订目标责任书,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终期考核工作。研修小组和培养对象每年要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工作总结和研修心得。培养期结束,在个人考核的基础上,成立人民教育家培养工作评估项目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3.教师境外培训
江苏省从2022年起开展教师出国培训工作,先以英语教师为主,每年选派500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赴国外进行培训。2022年境外培训人数增加到1000人,除了英语学科教师以外,增加了教育管理者和理科类教师。2022年再次加大境外教师培训力度,人数增加到每年1500人,计划到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赴境外培训的人数将达到2000人。在外培训时间安排:英语教师为8周,选拔时侧重口语和听力要求;管理者和学科教师3周,专业课教师为4周,管理者不对英语作要求,学科、专业教师有英语基础即可。
江苏省高层次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境外培训项目均由省财政预算支出。
四、浙江省主要经验和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近年来浙江省分别启动了“2211名师名校长计划”、“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领雁工程”(农村教师培训)、“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等师资培训工
10 / 16
作。
1.“2211名师名校长计划”主要经验和做法
浙江省教育厅于1999年1月启动《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名校长计划》(以下简称“2211计划”)。“2211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用5年时间,在全省重点培养中学和小学各200名“浙江省中小学名教师”、各100名“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其中部分优秀培养人选培养成长为示范带头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
浙江省教育厅成立“2211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2211计划”专家委员会(下设若干学科专家组),分别由省教育厅领导及人事、师资管理、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等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和学科专家组成,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和人选、项目的评审、确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训周期5年,培训实行导师制度,进行重点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人选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并由设区市主管部门确定和落实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重点培养人选,组织特级教师并聘请部分高校教师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导师指导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指导活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设立专项资金,对名师名校培养人选进行重点资助。省、市、县(市、区)分别设立“2211计划”专项资金,对培养人选进行专项资助。主要资助方向为:资助培养人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资助培养人选进修学习、深造提高;资助培养人选参加高层次的学术
11 / 16
交流活动;资助培养人选出版教育教学专著,鼓励和支持他们不断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2211计划”培养人选实行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对培养人选实行滚动管理。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资助项目的要求,结合教师考核工作,对培养人选的履职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和成长情况,组织定期考核和评估,并建立培养人选的业绩档案。培养期结束后,经审定符合计划培养目标的“浙江省中小学名教师”和“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由省教育厅颁发相应的证书。
2.“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主要经验和做法
浙江省教育厅组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依托浙江教育学院(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设立浙江省教师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2022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设立“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委托浙江省教育学院管理,接受浙江省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工作站作为省教育厅专门负责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专门机构,在教育厅人事处和师资管理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组织开展名师名校长高端培训,研究开发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课程资源,研究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成长规律研究。工作站下设学科工作室、名师名校长个人工作室、分站、实训基地学校。学科工作室、名师名校长个人工作室是工作站的具体业务机构,由工作站统筹领导,负责开展名师名校长高端培训的具体业务。分站是工作站的外设机构,接受工作站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是工作站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实训基地
12 / 16
学校是工作站开展实务操作、名校挂职等的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接受工作站和分站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目前设立9个学科工作室、5个名师个人工作室、2个名校长工作室。各工作室负责人选聘导师,在工作站的统筹安排下,积极开展工作。此外,工作站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22个分站和23所实训基地学校。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开展“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在运作机制上,各学科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师个人工作室、分站、实训基地学校每年年初向工作站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年底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工作站每年为下设机构开展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办一期培训师培训班,并安排一次省外或国外参观考察学习。
五、长三角三省(市)“联合培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为共享长三角地区优质培训资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召开“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协调会”,联合组织实施《长三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联合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联合培训计划”)。三省(市)教育厅(委)有关分管领导、师训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确定项目的有关政策、措施,确定项目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案,各省(市)分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落实培训的具体工作。
《联合培训计划》拟共同培训100名名师和100名名校长,由三省(市)分别选拔三分之一人选,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各占三分之一。由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依据地方教育局推荐意见和被推荐人的相关材料,自主组织确定本地培训人选。
13 / 16
目前,已经开展名校长培训工作。培训时间为一个学期,进行全脱产集中培训。培训过程主要分全员通识培训、专题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和行动方案设计等四个阶段进行。培训实行混合编班,每班三地学员各占三分之一,以促进三地学员的交流。
培训实行双基地制和双导师制。双基地指高校理论培训基地和基层学校实践培训基地,实行异地交流实践培训。双导师指为每位学员确定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由理论培训基地和实践培训基地分别为学员确定导师名单。
“联合培训计划”培训经费标准为人均3.6万元,由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筹措,并由各地培训中心负责经费管理和使用。
六、思考建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均设立专门的教师、校长培训机构,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在这些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负责下,成立名师培养基地、名校长培养基地以及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基地和研修班对学员进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培养。培养基地以学习研修为阶梯、以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专家指导、教学研讨、名著研读、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学术考察等培养形式,在促进学员的专业发展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同时创设了独特的培养模式,为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调研分析,以及结合我省教师培训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我省培训机构建设
14 / 16
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和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是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省重点建设好一批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2.加强我省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建设
和长三角地区省、市相比,福建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还不完善,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1)建议组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办公室建议挂靠在建教育学院。同时,依托福建教育学院设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心”和办公室合署办公。
(2)建议依托福建师范大学设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指导中心(委员会)”,对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师资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工作建议,保障我省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组建“福建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办公室建议挂靠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培训者培训”等项目提供过程性支持。
3.落实重点和特色项目培训
(1)加强“送培下乡”工作力度,并列为省级教师培训计划;
15 / 16
(2)启动“培训者培训”工程,为每所学校培训1-2名校本研修骨干教师;
(3)加大教师赴境外培训力度,扩大教育交流;(6)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7)构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完善教师远程培训机制。
福建省教育厅“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调研组(魏为燚撰稿)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16 / 16
第6篇: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xx”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
1欢迎下载
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XX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XX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 “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
2欢迎下载
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二)对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3欢迎下载
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4欢迎下载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
5欢迎下载
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6欢迎下载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
7欢迎下载
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
8欢迎下载
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
9欢迎下载
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10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1欢迎下载
第7篇: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永兴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情况汇报
——永兴县教师进修学校
永兴县是郴州市第二大人口大县,总人口66万,总面积1979平方公里,辖8镇17乡和1个开发区,素有“冶炼之乡”、“煤炭之乡”、“油茶之乡”、“华侨之乡”的美称,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银都”,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希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03所,在册教职工4936人,其中高中教师695人,初中教师963人,小学教师1601人,九年一贯制教师1277人。
永兴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于1980年11月。学校占地16.3亩,总建筑面积5083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39人,本科以上学历30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21人;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10人;国家普通话测试员1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3人;平均年龄47岁。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培训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成效明显提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取得了一些荣誉。2022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市模范教工之家、市园林式单位、市文明单位,多次获县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县党建示范点。2022年,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校作为县先进典型以《和谐兴校育桃李》为题在《郴州日报》和县电视台报道。2022年3月27日-28日,全市教师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我校是分会场及参观点之一,并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以创建省示范性培训机构为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我校以争创省示范性培训机构为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数字化、管理科学化。一是领导重视。自2022年以来,我校明确提出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分管教育的邓武魁副书记和陈一之副县长多次到我校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功,2022、2022年邓武魁副书记先后两次召集县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我校现场办公,解决了专项经费160万元,用于我校学员宿舍楼装修及教学楼卫生间、校门改造,要求县教育局装备站和电教馆负责为我校建好综合实验室,并配备电子白板2套、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教学设施,并明确规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每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0万元。县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参加每期培训班的开学典礼。陈声繁局长还多次亲自审定我校的办班计划及开课方案,他到县教育局上任的第一站就是到我校调研,并提出了按“三高三优”的要求建设县教师进修学校,即: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经费优先保障,人事优先安排,问题优先解决。二是政策和经费支持有保障。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我校大力支持和保障。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永兴县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永兴县教育局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永兴县学校校本研训实施方案》、《永兴县教师学分登记实施意见》等文件,这为全县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近几年来,2
县教育局、县财政局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我校改善办学条件。2022年,争取了全县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放在我校,当年培训2000余人次,创收40余万元。2022年开始,我县启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每年从全县电教经费中安排近20万元用于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2022年,县财政局和县教育局安排我校师训经费82.8万元对教师实施免费培训,确保了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用战略眼光和先进理念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教师进修学校普遍面临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但是,我们的观念没有落后,我们致力于用超前的理念,建最先进的设备。近几年来,我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方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教学设施,新购电脑110台。现拥有50台电脑的微机室2个,标准微格教学室1个,多媒体教室4间,电子白板2套,教学设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立了15万册的电子阅览室,新增图书5000余册、教学光碟2000学时;投入5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购买了教师心理测试软件;将10M光纤宽带接入学校,建好了100M校园局域网,改善了教师办公室及办公设施;建好改造了可容纳100余人就餐的学校食堂,切实解决了培训教师的吃、住问题;完成了房屋补漏、护坡排险,为学员教室安装好空调、饮水机等。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培训教师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师也越来越乐意来我校学习。
二、以培训质量为生命,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我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的口号。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主要是做到了严把“三关”。一是把好师资关。针对我校师资老化,学科紧缺的状况,我校先后聘请了长沙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常德五中校长何
晓明、省教育厅薛剑刚、省教科院周丛笑、市教科院副院长廖小平和袁剑锋、湘南学院院长曹石珠、张家界市教育局彭兴顺、岳阳市许市镇中学李大航等50余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从全市及各兄弟县市区聘请了各类专家讲学100人次,从市县区聘请了5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作为我校的兼职老师,有效地保证了师资力量。二是把好教学关。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开班前深入基层调研,以问卷、谈话等方式广泛获取第一手需求信息,制定办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每期培训班,我校均严格实行“开班有方案,开课有计划,课后有学员测评、结业有总结和评比”的原则。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我们都要开小结会,认真听取学员反馈的信息,及时总结,以便今后改进。同时,我校教师上课前先试教再上讲台,经过集体备课、教师试教、评课后,再备课、上课等环节,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据统计,去年学员的测评满意率均达95%以上,部分课程满意率达到了100%。三是把好考评关。为加强对学员的管理,我校每个培训班都安排一名校领导带班、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教师任班主任,对学员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为严肃培训纪律和秩序,每期培训班我们都实行严格的签到考勤制度,并把考勤考核情况反馈给县教育局人事股和学员所在学校,每期按10%的比例评出优秀学员,加盖县教育局的公章颁发荣誉证书,并与学员年终考核、绩效考评挂钩,以此促使参培学员认真参加培训学习,保证了学习效果。四是深入调研,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深入调研,针对我县教师学科紧缺的状况,2022年至2022年,我校先后举办了地理、生物两个学科的转岗培训班,学员脱产学习一年,开设大专课程,从湘南学院聘请专任教师到我校讲课。培训地理教师26人、生物教师25人,有
效地缓解了我县教师学科紧缺的矛盾。2022年开始,我县启动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整合培训,每期培训50人,培训时间15天,至今共举办20期,培训1189人。2022年以来,我校启动了乡镇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及保育员等培训,每年举办两期,培训100余人。此外,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2022年省级远程培训396人,参加国培计划培训104人。同时,我校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同时进行的培训方式。2022年,我校与县财政局签定合作协议,将我校定为全县财会人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财会人员1000余人次。这样,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优势,有效提高了办学效益。近几年来,我校培训质量稳步提高,培训人数逐年增加,2022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2486人次(其中财会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1320人次);2022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1期,培训3441人次(其中财会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1260人次)。
三、以文化为引领,切实提升办学品位
几年来,我校坚持文化引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收到了实效。一是以师德为准则,加强本校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我校率先在全县实施师德师风考评,每年对教师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量化考核,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的转变,此举已现在全县推介。我校教师陈雄、李学军先后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县十佳师德标兵。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022年,我校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及社会人士的意见,确定了“以德为根、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知行共进、德艺双修”为校训,以“博学、勤思、善辨、活用”为校风,以“唯实、唯新、至精、5
至美”为教风。经过再三征集、筛选,确定校门的对联为“行端品正堪垂范,奋进力修再问师”。在去年的读书活动中,我校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人读一本书,每周写一句读书感言,每期写一篇读书心得”,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要求教师在师德和做学问上都要堪为表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训教师,无形中提升了我校的文化品位。三是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两年来,我校投入6万余元对学校校园进行全面绿化,建了一个樱花园,种了,50多株樱花树,校园四季有花,环境怡人。购置了健身器材,建好了一个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教工活动之家,把学校建成集教师培训、休闲为一体的资源中心。
四、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校本研训工作
自2022年来,我县每年均下发了校本研训文件,全县统一制定校本研训方案,每年举办校本研训讨论交流活动,明确校本研训的主题、内容和方式,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通报,年终进行专项考核评比表彰会。我县校本研训的重点是“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们举办了校本研训骨干培训班,聘请了岳阳市许市镇中学副校长李文衡来我校讲学。同时,今年我县还采取教研训合一模式的新探索,与县教研室制定研训一体工作方案,课程先由教研室组织各学校进行课程模式研讨,通过专家组评审后,再组织全县教师分年培训,今年正对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试点。这样,能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严肃认真、扎实做好中小学教师学分登记工作
我县对中小学教师学分登记工作十分重视,县教育局制定并下
发了《永兴县教师学分登记实施意见》的文件,召开了学分登记专题会议,成立了学分登记领导小组,由陈声繁任组长。我校制定了学分登记实施方案,内容主要有学分登记管理对象、学分登记管理范围、学分登记总体要求、学分登记管理方式、学分计算办法、年度学分登记程序、学分的应用、2022年教师培训学分登记工作安排等。2022年4月5-6日组织全县中小学校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业务骨干培训学习,阐述、解释上级文件精神及具体操作方法。随后便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相关工作。由于时间紧张,审核工作量大,为了更好、更准、更及时完成好学分登记工作,我校对审核工作做了具体分组分片安排,总共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教育局人事股领导和我校校级领导带队。每小组安排两个学分审核成员,分别下乡到每所学校进行督查审核工作,从4月25日开始每个小组分别到下面学校进行督查审核。目前,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在本月20日前上报问题不大。
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建议
一是《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发展规划》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切实有效、可行,但在我县实际执行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年龄偏老化,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也比较困难(如学习电脑操作),二是教师工学矛盾严重,工作和参加培训难以两者兼顾。三是教师培训工作内容不够规范。国家、省应出台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纲要,对培训内容、标准要作出一些基本的规定,还需要推出一套规范性的教材。四是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落实很困难,省教育厅要采取有效措施敦促县财政按要求及时、足额预算拨付教师培训经费。
二是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十分必要,这样能促使教师培训机构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发挥好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省、市要加强指导和督查,开展评估验收工作(最少一年一次),采取合格一所验收一所和以奖代投的方式去激励、支持,而不应该限制数量,这样会挫伤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三是学分登记规定教师每年要达到30学分,而许多教师却没有培训的机会,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和送培学校难以安排如此多的培训。
四是远程培训方便学习、好安排时间,但学习过程不好监管,学习效果难以评估,农村学校年龄偏大的教师上网学习困难,而且很多农村学校并未接入宽带网络,或者是虽然接入了宽带网络,但可供教师上网学习的电脑很少。因此,远程培训开展比较困难。
五是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特别是要重视对培训者的培训,要分期分批对县级培训机构的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要建立好教师培训的人才库,为各县级培训机构提供教师培训的人才资源。要经常性组织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开展调研活动,必要时,还可以开展一些送教下乡活动。
第8篇: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2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3万元。
2、中心校没有主席台,体育设备存放在教室,操场不平,影响学生上操和室外活动,需增加设施和进行休整,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心校建主席台一个,房屋4间;规划操场560平方米;北墙裂缝,重建90米。需投入30万元。
3、配备新锅炉,建3间锅炉房。需投入15万元。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
1、协同教导处加强培训教师队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管好现有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根据延庆县财政局金财网的建设实施,认真做好配合工作,确保金财网的顺利实施和使用。
(五)学校食堂工作:
1、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从购买、食品与菜搭配、食品存放、卫生等严格按要求做,解决好教职工午饭问题,严防食物中毒。
2、完善食堂的设施配备,购买蒸饭车、消毒柜、冰箱。
(六)落实安全工作,严防事故的发生:
1、要求司机注意行车安全,提高防患意识,随时注意车况,及时保养维修,定期进行车辆检查,积极参加学习,做好记录,结合上级要求和学校具体活动定期对有本的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并记录。
2、每学期在开学前对学校建筑、锅炉、电线、专室进行全面安 1 全检查,把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校长和教委。
3、做好学校的防汛工作,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安排防汛值班人员和成立抢险队伍,并在汛期前进行大检查,做到有备无患。
4、做好假期的值班安排工作,以防学校被盗。
5、与后勤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使之后勤人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七)做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变的越来越美好。
1、作好对花草树木进行全面修剪,浇返青水等工作。
2、对不利于花草生长的花池土壤进行换土、实施底肥。
3、对死的月季花、龙爪槐、爬山虎进行补种。
4、协同德育主任抓好环境卫生工作。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积极参加计财科组织的后勤主任和保管员的培训。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发挥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3、定期主动召开教职工会议,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调研报告
教师培训报告
培训行业调研报告
技能培训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