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工作汇报(共8篇)

第1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2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 __。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 __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 __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如下: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10000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 __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 __+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第2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1.检查指导县市区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载体。从XX年1月中旬开始,我局牵头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兽医、林业等部门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确定特色果蔬、中药材、富硒稻、茶叶、桑蚕、生猪、肉鸡、肉鸭、油茶等为主导产业,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对接会,23家企业积极响应,计划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大行动,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加工得好、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益、企业能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针对XX年全市计划脱贫摘帽115个贫困村1062个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4349户58072人、水田万亩、旱坡地万亩、山林地万亩的特点,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反复调查研究和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贵港市XX年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讨论稿)》,并转发县市区征求意见。3月2日,我局印发实施《贵港市农业产业脱贫XX春季大行动工作方案》(贵农业通〔XX〕13号),派出组织5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取得实效。

       3.组织种苗繁育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准备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局组织市蚕种场、桂平市汇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围绕百香果产业扶贫进行繁育种苗达120万株以上。同时,1月31日、3月4日先后两次到挂点联系乡镇平南县大坡镇召开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座谈会,指导帮助贫困村落实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已落实种植水果1200多亩、富硒优质稻1500多亩。3月9日,组织大坡镇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担村、百香果加工企业和港南区高庆村参观学习,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和坚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4.指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订单扶贫”模式。组织金沙果蔬专业合作社、深禾丰公司利用自己的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和入股等,多形式增加贫困户入收。3月8日,我局在港北区庆丰镇深禾丰公司蔬菜基地召开全市蔬菜产业扶贫暨春季大行动推进会,推广种植高产高效蔬菜,着力解决XX年计划脱困群众收入问题。

       5.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为指导后盾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局组织人员编写《产业扶贫手册》,重点介绍我市扶贫主导产业、增收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注册登记和产业扶贫政策等。推介一批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区八塘镇高庆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和流转无劳动力(或外出务工)家庭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蔬菜生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2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免费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不容乐观。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扶贫开发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特色产业 着力提高质效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10000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旅游产业 拉长扶贫链条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落实“雨露计划 ” 推行打工扶贫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实践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扶贫办+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1: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 多亩,红梨多亩,覆盖个村寨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 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

       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 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 万亩,金果林面积 万亩,近年发展生猪 万头,出栏 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镇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十二五”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篇2: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洮坪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22至202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22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22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扎实开展了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引进北京开发商,在大山村成功流转土地10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1处;扶持农户创建了坪阳养鹅基地,养鹅1000只,竹园诚信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认真落实了城乡低保的“调、减、免”及扩面提标工作,规范低保、优抚等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县上有关精神,对全乡低保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户家庭档案,并按照“五优先、六不准”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55户低保户进行了调整,做到了确定低保对象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发放资金及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低保扩面提标精神,全乡2702户贫困家庭中,有908户3472人已纳入低保,占贫困人口的23.9%,三年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54.8372万元,五保供养金41.04万元,城市低保金9.04976万元,军人优抚金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我们结合整村推进扶贫科技培训规划的实施,邀请陕西教育集团师资队伍20余人,在全乡17村扎实开展了为期1月的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培训达800多人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由自发型向有组织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二)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

       【篇3:2022年 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2022年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政府:

       2022年,镇农业扶贫产业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在 镇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和安排下,我镇扶贫产业的各项工作已进入了拨付补助阶段,现将有关扶贫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我镇扶贫产业的基本情况

       1、2022年我镇农业扶贫产业有百香果、牛大力、火龙果、沃柑、桑 蚕、沉香木、甘蔗、淮山8方面,涉及 个村,总的种植面积为8789.573亩,涉及农户1926户。

       2、我镇各种产业实际验收面积为亩,其中百香果占527.2亩,涉及农户215户,牛大力占291.183亩,涉及农户128户,火龙果占13.9亩,涉及3户,沃柑占612亩,涉及164户,桑 蚕占1000.99亩,涉及408户,沉香木占228.1亩,涉及85户,淮山占617.9亩,涉及205户,甘蔗占5489.3亩,涉及716户。

       3、目前扶贫部门基本认可我镇产业的种植面积,实际补助面积是除去不是2022年建档产卡户、财产审查不通过的户、农户种植不合格部分的面积为准。且要求每个贫困户只能补助一种产业,每户封顶5000元。

       后附各村补助情况表

       镇扶贫工作站

       2022年1月25日 1

第4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汇报,,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个人工作总结中查看更多范文。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20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20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

       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

       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20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20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

       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

       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20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

       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

       最后,我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第5篇:产业扶贫汇报

       稳坪镇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现我就稳坪镇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现状

       稳坪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国土面积61.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04户22330人,农村人口4886户19402人,贫困人口1012户3544人,有9个贫困村,其中一类贫困村5个、二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3个,贫困发生率18.27%。

       (二)经济社会发展

       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590万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万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5525万元,增长3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12万元,增长10%;贷款余额4102万元,增长9%;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元,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60%。

       二、产业发展概况

       2022以来,我镇以“三变”促“三金”推动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组织生产,在全镇范围内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精品水果1800亩、花椒1200亩;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移栽油茶6477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发展红心肉柚800亩;管护花椒1.6万亩,补植补造花椒4000亩,使我镇产业总面积达2.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产业的目标,下一步,我镇将持续规划种植花椒1.3万亩,努力建成黔东北花椒重镇。

       三、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一)金庄花椒产业示范园,“三变”惠农“三金”增收。

       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54户1351人,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80人,贫困发生率20.7%,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位于镇东面8公里,北与桶井相邻,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5.08亩,其中田375.8亩,土421.2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旱地达500亩,村办完小1所。

       2022年,我镇按照“建设现代农旅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以“大户+基地+农户”(大户出资发展并且管护,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发展,在后期有偿在园区务工,见成效后参与分红)的模式,在我镇金庄村种植花椒1308亩,其中涉及农户306户982人,其中贫困户86户396人。

       2022年参与种植花椒农户累计获得工资性收入18万余元;2022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26万余元;2022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30万余元;2022年万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金庄利民花椒专业合作社累计为务工群众发放工资35万余元。

       2022年,是我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首个投产年,2022年至今,已累计为群众发放工资90余万元,现花椒正在有序采摘中,园区每日务工群众达200人。据金庄村支部书记张月利介绍,今年园区花椒单株均产5斤,保底价5元每斤,平均每亩产出3750元。而今年稳坪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区投产面积1300亩,产值480余万元,也就是说,当年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将分红240余万元。

       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摇身变成了股民,金庄村产业发展让“三变”改革彻底落了根,生了芽,让群众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二)铁坑社区,从蔬菜起步,到村集体经济年入百万。 德江县稳坪镇铁坑社区有18个村民小组,共887户3490人,国土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7.1亩。全村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00人,贫困发生率11.79%,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

       2022年,铁坑村支两委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专技人员入股,参与指导蔬菜生产、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租用土地匹配生产,拉开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序幕。

       为了帮助逐步掌握蔬菜种植技术的群众打通蔬菜销售渠道,铁坑村支两委组建了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构建蔬菜销售平台。同时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平台发布蔬菜供售信息,大大增宽了蔬菜销售渠道。仅2022年4月,5亩面积的白菜就收入38000余元。2022年铁坑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5万元,营利12万元,2022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0万元,营利20万元……2022年全年村集体经济共收入219.2万元,营利67.55万元。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截至2022年,铁坑社区共转移劳动力就业460余人,务工支出240余万元;累计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万元;资助大学生2名、重点高中生4名,共计0.5万元;对铁坑完小前3名的学生及全镇教学质量排名第一的教师发放奖励奖金累计1.1万元;帮扶困难家庭19户发放资助金1.6万元;为困难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累计发放慰问金5.5万元;直接带动计生入股户分红2.33万元。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村交通、水利等条件还较差,防汛抗洪能力弱。

       2、群众思想素质较为传统。部分群众不理解产业发展才是持久增收的有力渠道,坚持种传统作物,导致有些地方产业发展不成片,有些适宜发展产业的土地没有合理的利用起来。

       3、产业发展大户责任心不强。我镇自2022年大规模发展花椒产业以来,除了少许村产业管护到位,今年已见成效外,其余村的产业管护迟迟没有跟进,导致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助民增收的作用。

       4、产业发展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是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上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士与农户的衔接还不够协调;三是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大户培训过,也考察过,但是没有真正的将学到的技术用到产业发展上来。5、大户与群众之间的利益机制不规范。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发展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当前我镇在全镇范围内集中连片发展了产业2.8万余亩,但是大部分产业发展大户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口头约定,真正签订协议的只有百分之20左右,导致很多群众心里没底,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

       四、下步规划和打算

       1、完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努力建好已动工的产业路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更多产业路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通过修建水池、开挖水渠等措 施,提高产业园区抗洪抗旱自救能力。

       2、以点带面,积极宣传。以今年已见成效的金庄花椒产业园区为示范点,为群众算好经济账,以实际收益引导群众,提高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集中连片在全镇规划土地,争取在2022年继续种植花椒1.3万亩。

       3、以“党建派遣单”的形式,责令各村(社区)督促产业发展大户启动产业管护工作。镇纪委介入产业管护督查,对产业管护力的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应责任人责任,对将产业置之不理的大户,我镇将对其实行劝退处理,不再任其在我镇发展任何产业项目。

       4、加大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改变我镇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管理技术等,实现我镇产业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

       5、合同签订,进一步完善大户与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在全镇产业发展的村(社区)由镇产业办牵头,召集群众及大户将合同全面签订完毕,明确产业管护责任,确定产业分红后的利益分割机制,提高大户管护责任感,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去抓,我镇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全镇产业发展当中,以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为我镇2022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坚实的基础。

       汇报完毕!谢谢。

第6篇: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市属插花贫困非重点区,有*个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至目前,*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户*人、未脱贫(含返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服务引路、集体引航“四引”发力抓产业扶贫,坚持壮大消费主体、拓展消费渠道、举办促销活动“三消”并举抓消费扶贫,形成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引”发力强化产业扶贫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村一品”。结合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村产业基础,坚持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全面完成*个脱贫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个,新建*村蜂糖李、*村食用菌、*村无公害蔬菜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余亩(其中果业基地*亩、蔬菜基地*亩、中药材基地*亩),夯实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坚持政策引导,破解发展瓶颈。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变“普惠制”为“项目申报制”,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亿元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池”,为贫困户提供每户最高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和最高5万元免息免担保免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补助资金*万元、帮助*户贫困户获贷*万元。制定产业到户指导意见,安排补助资金*万元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含返贫户)实施产业补助,目前已下达*户共计*万元。

       (三)坚持服务引路,提升产业效益。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重新选派种植、水产、畜牧等方面产业发展指导员*名,成立产业扶贫专家组*个,在脱贫村建成田间学校*所,为每个脱贫村配备一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初步形成“以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为引领、区级科技特派员为补充”的扶贫产业发展指导体系。实施扶贫龙头企业奖补政策,开展龙头企业金融扶贫试点,积极引导市、区级*家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就业。

       (四)坚持集体引航,构建利益连接。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变股东。全区*个涉农村居已完成*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万个,设置成员股*万股、分红股*万股、集体股*万股,覆盖所有扶贫对象。二是探索资源入股型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如*村按照“农民出土地、村集体配项目、业主投资金和技术”方式,共建共管共销**,既盘活农民闲置土地,又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技术、缺销路难题,投产后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万元。三是探索资产入股分红型发展模式,推动资金变股金。如*镇*村将*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产业,每年按*收益固定分红,另外从合作社销售利润中按*分红,入社农民每亩增收*元左右。四是探索劳务合作型发展模式,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如*镇*村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基建项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就地就业,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

第7篇: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镇2022年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我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0户1785人,2个贫困村,其中已脱贫330户1322人,未脱贫140户463,未出列贫困村1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农户按产业帮扶、医疗救助、教育培训、易地搬迁、政策兜底“五个一批”方式因户施策,贫困村以“九大体系”为目标,因村制宜制定脱贫规划,大力发展产业,现将我镇产业扶贫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我镇产业扶贫主要是贫困户创业、公司吸纳贫困户入股、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方式等。2022年全镇贫困户种养殖户96户,发放产产业奖补资金24万元。上栗县珍友烟花压模烟花新材料有限公司、小埠村上游花炮制造有限公司、杨坊村彭家冲种养专业合作社等等企业都参与精准扶贫,设立扶贫车间,吸纳就近贫困人口在企业就业增收。**东冲果园种养合作社、**榨油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入股,确保贫困户入股增收。镇有一个全体贫困户入股的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投资分红受益。

       二、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

       1、大力宣传产业扶贫政策,把上级各项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2022年以来市县下发的各项产业扶贫政策镇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村委会主任、扶贫专干学习,并将文件印发到村,村宣传到户。去年有96户发展产业,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4万元,今年通过入户调查摸底,有125户已发展养殖、种植产业,并由驻村第一书记协助他们申报产业奖补资金,预计将发放奖补资金28万元。

       2、积极发展“两业”扶贫。**、**2个贫困村利用上级产业扶贫资金和各自资源优势,分别成立了**东冲果园种植合作社和**村榨油坊合作社,将全村所有贫困户(59户)吸纳为股东。**东冲果园合作社的柚子园已挂果,预计明年可以盛产;**村榨油合作社正在积极协调机器安装,与邮政电商平台洽谈,准备将合作社生产的食用油借助中国邮政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在**、**村的带动下,其他非贫困村也积极响应,如**、**也已发展了各自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以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或贫困户入股(有13户贫困户股东)。镇政府利用上级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成立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每户可贷款3万元入股合作社,每年能享受1200到1500元的红利,目前有395户符合贷款条件的已贷款1185万元、17户放弃、67户不符合贷款条件(按剔除之前479户计算),已产生红利22万余元。

       积极收集劳务信息,优先考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目前已举办两期精准扶贫专题招聘会。通过**、**、**村3个扶贫车间的建立,已吸纳25个劳动力就近就业。

       3、积极推进金融扶贫贷款。我镇扶贫工作站及时与银行沟通对接,对申请贷款的贫困户及时联系银行业务员进村入户实地调查,对符合条件及时向上申报。前已25户申请贷款,通过入户核查有23户初步符合贷款条件,预计月底贷款可发放到位。

       4、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通过与县发改委等部门的对接,目前我镇两个“十三五”贫困村已建设了装机容量为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已投入运行并产生效益,下阶段将“十二五”贫困村也将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站建设,预计每年将为贫困村带来5万元的收入。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1、将以**龙虾、鱼等养殖基地为龙头,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龙虾、鱼类养殖产业,鼓励有产业发展意向的贫困户加入龙虾养殖行业(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并负责销售,贫困户只需要付出劳力,预计每亩年收入3000-5000元)。

       2、邀请县科协蜜蜂养殖等相关技术人员来我镇为贫困户授课,同时入户面授技术,针对有蜜蜂养殖意愿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已与县科协取得联系,可由他们负责技术和销售,争取在8月份开展一期技术培训,发展5户以上蜂蜜养殖户。

       3、继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吸收贫困户就业,力争做到扶贫车间全覆盖,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4、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力争让每一个贫困劳动力有稳定的工作,赚取稳定的收入,确保早入步入小康生活。

       四、存在的问题

       1、贫困户思想认识落后。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产业愿望不强烈,等待观望、依赖思想严重存在。

       2、扶贫产业较为单一。一是养殖、种植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项目从投入到收益间隔长,给扶贫项目的选定带来困难。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落后。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造成其不愿发展产业。

       通过全体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我镇的产业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但离百姓的期望仍有差距,今后我们仍继续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抓手,结合各自家庭实际,确定适合各自家庭发展的产业,确保贫困家庭早日奔向小康生活。

       2022年7月23日

第8篇: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1: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天祝县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天祝县扶贫办

       (2022年6月)

       “十一五”以来,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种养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合作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截止2022年底,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68亿元,较“十五”末

       1.65亿元增加1.0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2元,较“十五”末的1675元增加1077元;贫困人口由“十五”初的10.6万人减少到3.75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1.7%,产业扶贫成为拉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引擎”。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加大了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共争取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100多个,投入扶贫投资4629.844万元,县级整合投入1.46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投入3.2亿元,无论是投入总量还在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上都成倍增长,有效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产业化贴息项目。我们始终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贷款贴息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十一五”期间省办共下达我县产业化扶贫贴息贷款5270万元,贴息174万元。重点扶持了天祝县介实绿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正阳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润公司、富源养殖场、华藏养鹿场、恒崟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天祝福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用于蔬菜加工销售、万吨马铃薯生产线、建食用菌菌种培育小区,牛羊育肥示范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2、种养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国家扶贫资金1611万元,共实施环马牙雪山产业化项目等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58项,建马铃薯贮藏窖450座,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0250亩;日光温室2761座,养畜暖棚2057座;引进良种畜3928头(只),草原散养鸡2万只;新建獭兔兔舍150座,引进优质种獭兔1200只,养殖鸵鸟750只;种植中药材600亩,蔬菜400亩;种植优质牧草2.98万亩,围栏草场3.55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85万亩。

       3、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2568.5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的1479.844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615座,红提葡萄日光温室251座,食用菌日光温室610座,蔬菜日光温室193座;修建马铃薯贮藏窖200座,种植马铃薯7600亩;建养畜暖棚2047座,引进良种畜6327头(只)(其中:牛1294头、羊3545只、猪1488口),草原散养鸡雏鸡4.5万只,种植优质牧草9900亩。

       4、产业连片开发项目。沿毛毛山浅山贫困片(带)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的国家扶贫投资828万元,建成果蔬菌日光温室1273座,养畜暖棚1500座,食用菌大棚777座,建成大田无公害蔬菜基地16660亩,引进良种畜413头(只),建成人工授精站11处,食用

       菌气调库5座,围栏草场33.6万亩。“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39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292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470座,养畜暖棚130座,引进基础母牛75头,推广人参果脱毒苗280亩。去年下达的祁连山北坡藏区项目投入国家扶贫资金40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国扶资金245万元,已引进虫草鸡雏鸡10万只,良种牛157头,良种羊500只,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

       二、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1、以果蔬菌为主的日光温室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按照 “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菇则菇”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动员、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市场开拓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截止2022年底,全县果蔬日光温室达到1.28万亩,建成连片示范点73个。设施农业规模以年均46.2%的速度扩展。

       2、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快速推进。以草产业开发、畜禽品种改良、暖棚舍饲养殖、舍饲规模育肥为重点,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22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09万亩,共建成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79个;建成优质饲草料基地25.38万亩;引调西门塔尔良种肉牛7000多头,建立28个肉牛繁育示范村,累计完成黄牛改良2.8万头。建立89个绵羊人工授精站,改良绵羊25万只,养殖草原生态鸡52.4万只,进一步加快了草畜产业结构调整。

       3、以高原绿色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效益显著。近年来,县 上采取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龙头企业拉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规模等措施,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2年,建成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生产各类蔬菜1.52亿公斤,平均亩纯收入2811元。7个蔬菜品种和5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及产地认定,部分蔬菜远销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

       4、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红提葡萄栽培、生态经济林和林木种苗产业,至2022年底,在10个乡镇建成红提葡萄日光温室2600亩(其中设施桃子75亩)。建成山杏生态经济林示范园400亩,完成种苗培育2000亩。

       5、以全膜垄侧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迅速发展。2022年,全县上下将旱作农业工作作为干旱山区农牧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全面推进”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完成全膜垄侧栽培技术覆膜面积5.7万亩,生产马铃薯6424.47万公斤,实现产值7709.36万元,平均亩产1127.1公斤,较露地亩增产239.2公斤,增产率26.9%,亩增产值287.04元。

       6、以营销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扩发展。以正阳公司、藏牛乳业、恒崟、创新、金和、高原魂、福乐等为重点的一批龙头企业得到发展,“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雏形初步形成。至2022年底,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1家(介实公司)、省级1家。资产总额达11685万元,2022年实现

       销售收入23365万元,同比增长18.8%;上缴税金240万元,同比增长68.9%;农产品出口创汇106.6万美元;辐射带动农户31063户,基地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8300万元,解决农牧民就业岗位0.17万个。7个介实牌蔬菜品种(蒜苗、娃娃菜、西葫芦、荷兰豆、甜脆豆、西芹、豆苗)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建立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协会)154个,发展会员3137人。

       三、存在困难与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发展基础薄弱。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水、电、路、渠配套和仓储设施、种苗供应、流通冷链体系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差,加之我县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2、示范基地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设施农业经营粗放,科技服务能力不强。设施农业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同时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技术服务量大面广任务重,现有的涉农技术干部数量少、装备差,导致技术服务在整体上滞的要求不相适应。

       3、群众自身积累少,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大多数群众生活贫困,没有积累,但设施农业建设

       篇2:产业化扶贫工作总结(2022年改)产业化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扶贫部门的倾力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抢抓省级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机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着力培育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结合全县第七,八批村108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任务,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化扶贫政策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核桃、烟、茶、畜、菌、菜”等重点产业,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353万元,提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464.8万元,发放贴息资金43.944万元,共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82700亩,其中核桃32000亩、板栗5100亩、烟叶190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4000亩、蔬菜3500亩、魔芋5100亩、葛根10300亩、“意杨”、杉树、桑园 等其它经济林3700亩;发展袋料香菇385万袋;发展畜禽养殖500万余头(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1.72万元,用于扶持农户发展意蜂养殖,截至目前,已扶持357户发展意蜂(中蜂)2522群,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1000元。通过产业扶贫,网络带动13000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贫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二)开拓市场强龙头,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发展壮大。今年,我们一如既往把扶持发展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化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培育具有市场潜力、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不断壮大实力,通过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在挖掘市场潜力方面苦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将湖北保康县绿源食品公司600万只樱桃谷鸭养殖加工项目700万元;保康县聚鑫源纺织有限公司新建8万锭棉纺纱项目2000万元;湖北尧治河化工有限公司精细磷酸盐加工项目3500万元;湖北荆山锦茶叶有限公司高香有机茶示范改造项目485万元;襄樊威杰茶叶食品有限公司太空食品深加工项目2000万元;保康县利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315万元;湖北立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精细磷酸盐加工项目1000万元项目文本上报省扶贫办审核,只待发文。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难题,促进了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带动全县的经济大发展。

       (三)扶贫到户促增收,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扶贫到户与重点村整村推进工

       作相结合,与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确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今年共计向108个村的7283户贫困户提供致富产业发展资金107万元,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1006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户都拥有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到户,加大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今年来,累计向42个村 93户贫困户提供地方贴息贷款414.8万元,扶持无偿贴息资金12.444万元,(其中用于发展蜜蜂、山羊等养殖业331.3万元,核桃等种植业38万元,袋料食用菌5.5万元、其它40万元),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cSpeNgBo.COm 蓬勃 范文 网: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产业基地2.7万亩,发展畜禽养殖 108万头(只),使一大批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难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扶贫互助社作用,用足用活扶贫互助资金,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截止目前,2022年确定的黄堡镇张家沟村、马桥镇中坪村及龙坪镇龙坪村等3个试点村,已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共投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4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 324户1229人,社员缴纳入社资金6.3875万元,配套其它资金20万元,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1.3875万元,其中向贫困户赠股104户5200元。累计发放扶贫互助资金95户101.8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51户18.3万元,主要投向畜禽养殖、特色种植、食品加工、运输等产业。直接受益农户244户,受益人口873人。2022年确定了店垭镇杨树垭村、寺坪镇瓦房滩村、马良镇双坪村等3个村进行试点,项目覆盖769户3016人,其中贫困人口640人。截止目前,3个村已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共投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45万元,吸纳入社农户222户803人,社员缴纳入社资金2.82万元,配套其它

       资金5万元,互助资金总量达到52.82万元,其中向贫困户赠股73户3650元。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扶贫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对比周边县市和同类山区县市,我们的产业化扶贫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龙头不强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年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很少,而且众多企业还刚刚起步,对全县经济的拉动能力和带动农户脱贫的辐射能力还非常有限。二是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副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和原料上,产品缺乏附加值,广大农户从产品加工环节中未能分享到应得的利润。三是产业投入仍然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我们采取多种举措,帮扶贫困农户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贫困农户自有积累能力弱,对市场反映敏感度差,投入问题仍然是阻碍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产业化扶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产业特色,继续走好产业扶贫之路,使更多的农户依托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

       (一)加大汇报力度,抓好政策资金争取。为了进一步抓好我县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我们将抢抓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政策机遇,积极向省市扶贫部门加大汇报力度,及时掌握上级有关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重点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建设。重点抓好第七、八批108个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各重点村的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三)加大服务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对全县确定的产业化扶贫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企业当年发展规划,及时申报贴息计划,集中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使龙头企业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

       (四)强化技能培训,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科学规划,指导各村搞好优良种苗的引进和推广,会同农业、科协、茶办等部门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对第七、八批108个整村推进村的农户普遍进行一次培训,确保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五)及时掌握政策,抓好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放工作。2022年,我们将结合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有关政策,进一步抓好各重点村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工作,对申报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同时加强对各乡镇扶贫项目办的业务指导,确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工作规范运作。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篇3: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宜章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县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按照“政府引导、项目争资、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依靠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壮大扶贫主导产业,巩固扶贫成效,先后重点扶持了水果(脐橙、杨梅、金秋梨)、油茶、茶叶、大棚蔬菜、烤烟、肉牛、灰天鹅等种植、养殖产业。为贫困户打造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脱贫致富产业,进一步巩固了扶贫成果。现就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

       今年,我办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为契机,狠抓争资立项,以项目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建设九大扶贫产业基地。①脐橙种植基地。完成脐橙种植6500亩,为任务的100%;②油茶种植基地。完成油茶种植3200亩,为任务的100%;③蔬菜种植基地。完成蔬菜种植20280亩,为任务的52%;④茶叶种植基地。完成茶叶种植1500亩,为任务的100%;⑤小水果基地。共种植杨梅、金秋梨、水晶梨、大枣等水果7250亩;⑥牛、羊养殖基地。共养殖肉牛350头,养羊3200只;⑦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基地15个,年出栏生猪78000头;⑧家禽养殖基地50个,养鸡、鹅210000羽;⑨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永吉农业开发

       1 有限公司的红薯精深加工,加法果业公司的脐橙加工,三农公司的生态有机饲料加工。产业项目建成后,年可为贫困农民增收5078.9万元,贫困农民人平增收476元。增幅达17.9%。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开发产业化。我县用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个,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98个村3724户16758贫困人口,进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中,贫困农民增收798万元,有5024人实现脱贫。

       二、突出园区建设,搞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开发园规划及项目库建设。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力,充分利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调区扩区契机,规划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开发园。我办积极协助农办启动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园的规划设计。6月12日,由农办和扶贫办组织召开了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园规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布局、项目包装和申报等工作。6月底完成了项目包装和申报工作。二是努力争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框架下的投资政策倾斜,积极向省政府、省扶贫办争取搞活一块的重点项目的立项和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认真做好2022至2022年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的考察、评估、论证、筛选和重点项目库建设。

       产业扶贫年终工作汇报

       示范项目工作汇报

       乡镇扶贫产业项目工作汇报(共5篇)

       乡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全镇精准扶贫产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