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先进事迹(共8篇)

第1篇: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

       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祖国争一口气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22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看病“三个一样”

       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

       1 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22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22年6月19日,因在抗击非典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22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钟南山事迹介绍

       钟南山同志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了发展祖国的医疗、教育和科研事业,他三十多年如一刻苦攻关,不断攀登,取得了累累硕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9年10月,钟南山同志通过国家外派学者资格考试,获得了赴英国进修的机会。在英国两年,钟南山与英国教授合作,先后取得了六项科研成果。由于成绩卓越,伦敦大学医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边缘科学协会分别授予他“荣淮学者”称号。其主要贡献是阐明了吸烟(一氧化碳)对慢支炎病人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作用规律及高(低)氧对人工通气病人肺内分流的作用特点。

       1982年,钟南山回国之后全身心投入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在医学科研中,他重点研究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证实并发展了“隐匿型哮喘”的概念,并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一书中多次被引用)、呼吸衰竭与呼吸肌疲劳(创建了运动隔肌功能测定法,研制了电脑化膈肌功能测定仪,探讨了无创通气恢复膈肌张力的途径)和慢阻肺及肺心病人营养状态及营养疗法(制定了中国人的基础耗能校正公式,研制出符合中国慢阻肺病人营养需求的全营养素“优特力生”)。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发现了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气道平滑肌分泌内皮素,后者又可增强纤维母细胞PDGF-β及CM-CSFmRNA的表达,形成恶性循环,在气道高反应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阐明了皮质类固醇对该恶性循环遏制作用,发现了茶碱对内皮素生成的抑制作用。并首次证明低剂量茶碱联合皮质类固醇吸入在哮喘治疗上的优越性,阐明了肺血管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失衡以及多种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首次证实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早、中期就存在膈肌耐力减低、采用呼吸休息(非创伤性通气)疗法可使60%病人气促及跨膈压改善;他主持和参与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卫生部和省自然基金课题10余项;现主持国家九o五攻关课题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卫生部课题一项、世界卫生组织协作课题一项。先后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等各级别的奖别;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特别是哮喘及呼吸肌的医研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

       3 他的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将呼吸衰竭各类抢救成功率提高到8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医学界享有较高声誉,被聘为撰写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哮喘防治全球战略》文献的中国代表,他不仅自己潜心科研,更重视培养青年人才。他常常为青年医师选定科研课题、设计方案、指导实验,而出成果时他却退倒后面,宣扬别人。他所培养的学生,有的已成为广州市优秀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科研成果累累,成为“国家投入不多”、“取得好的成绩”的单位,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在临床治病工作中,钟南山同志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同事和病人的高度赞誉。他无私、奉献、拼搏、实干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精神”。

       在医学教育工作中,他自1992年起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后,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与学院领导集体共同先后制定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医、研质量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为目标,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总任务和“在2022年使广州医学院跨入全国同类省市地方院校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总结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带领全院教职员工深化改革,努力工作,使我院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了好的势头。他从1986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16名硕士,1994年又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为了表彰他对医学事业的突出贡献,1984年国家科委授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85年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聘请他为医学顾问;199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给予他通令嘉奖;国家卫生部授予他“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广东省卫生厅授予他“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国家卫生部和人事部授予他“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奖章;1996年2月他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广东省医药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此外,他还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五大代表、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科协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等。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模范共产党员钟南山同志活动的决定(穗字[1997]2号文),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并将他以报国为志向的宽阔胸怀,视人民为父母的高尚情操,以攀登为天职的进取精神和以清廉为本份的堂堂正气高度概括为体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南山风格”,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条战线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学习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活动。随后,广东省委宣传部派出联合调查组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并在全省各大报刊作了宣传报道,从而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钟南山的热潮

第2篇: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资料

       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资料]

       篇1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祖国争一口气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22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看病“三个一样”

       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22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22年6月19日,因在抗击非典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22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篇2

       钟南山同志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了发展祖国的医疗、教育和科研事业,他三十多年如一刻苦攻关,不断攀登,取得了累累硕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9年10月,钟南山同志通过国家外派学者资格考试,获得了赴英国进修的机会。在英国两年,钟南山与英国教授合作,先后取得了六项科研成果。由于成绩卓越,伦敦大学医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边缘科学协会分别授予他“荣淮学者”称号。其主要贡献是阐明了吸烟(一氧化碳)对慢支炎病人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作用规律及高(低)氧对人工通气病人肺内分流的作用特点。

       1982年,钟南山回国之后全身心投入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在医学科研中,他重点研究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证实并发展了“隐匿型哮喘”的概念,并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一书中多次被引用)、呼吸衰竭与呼吸肌疲劳(创建了运动隔肌功能测定法,研制了电脑化膈肌功能测定仪,探讨了无创通气恢复膈肌张力的途径)和慢阻肺及肺心病人营养状态及营养疗法(制定了中国人的基础耗能校正公式,研制出符合中国慢阻肺病人营养需求的全营养素“优特力生”)。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发现了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气道平滑肌分泌内皮素,后者又可增强纤维母细胞PDGF-β及CM-CSFmRNA的表达,形成恶性循环,在气道高反应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阐明了皮质类固醇对该恶性循环遏制作用,发现了茶碱对内皮素生成的抑制作用。并首次证明低剂量茶碱联合皮质类固醇吸入在哮喘治疗上的优越性,阐明了肺血管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失衡以及多种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首次证实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早、中期就存在膈肌耐力减低、采用呼吸休息(非创伤性通气)疗法可使60%病人气促及跨膈压改善;他主持和参与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卫生部和省自然基金课题10余项;现主持国家九o五攻关课题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卫生部课题一项、世界卫生组织协作课题一项。先后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等各级别的奖别;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特别是哮喘及呼吸肌的医研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

       他的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将呼吸衰竭各类抢救成功率提高到8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医学界享有较高声誉,被聘为撰写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哮喘防治全球战略》文献的中国代表,他不仅自己潜心科研,更重视培养青年人才。他常常为青年医师选定科研课题、设计方案、指导实验,而出成果时他却退倒后面,宣扬别人。他所培养的学生,有的已成为广州市优秀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科研成果累累,成为“国家投入不多”、“取得好的成绩”的单位,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在临床治病工作中,钟南山同志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同事和病人的高度赞誉。他无私、奉献、拼搏、实干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精神”。

       在医学教育工作中,他自1992年起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后,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与学院领导集体共同先后制定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医、研质量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为目标,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总任务和“在2022年使广州医学院跨入全国同类省市地方院校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总结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带领全院教职员工深化改革,努力工作,使我院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了好的势头。他从1986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16名硕士,1994年又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为了表彰他对医学事业的突出贡献,1984年国家科委授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85年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聘请他为医学顾问;199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给予他通令嘉奖;国家卫生部授予他“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广东省卫生厅授予他“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国家卫生部和人事部授予他“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奖章;1996年2月他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广东省医药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此外,他还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五大代表、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科协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等。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模范共产党员钟南山同志活动的决定(穗字[1997]2号文),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并将他以报国为志向的宽阔胸怀,视人民为父母的高尚情操,以攀登为天职的进取精神和以清廉为本份的堂堂正气高度概括为体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南山风格”,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条战线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学习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活动。随后,广东省委宣传部派出联合调查组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并在全省各大报刊作了宣传报道,从而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钟南山的热潮。

第3篇:钟南山抗疫先进事迹_0

       钟南山抗疫先进事迹精选3篇

       篇1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篇2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每到这时,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毫不松懈的斗争中夺取更多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疫”。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全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又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斗争的革命史。这场战“疫”是斗争精神的考验,是同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较量。在抗击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在与病毒作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许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与人民群众结成众志成城的“防护墙”,拉起一条抗击病毒的“生命线”。“到前线去!”“到武汉去!”“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既是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也是斗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摒除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的思想,知险就控、有险必控,决不麻痹、决不松懈,冲锋在前、争做表率,积极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坚定斗争意志、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斗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到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走向强大,从来不惧艰难险阻。这场战“疫”是斗争意志的考验,是新长征路上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纷纷递交“请战书”,近万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彰显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意志。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才能抵御惊涛骇浪、战胜艰难困苦。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做勇于抗击疫情的“战士”,而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全力以赴、敢于交锋、攻坚突破,在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攻克一座座堡垒中,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增强斗争本领、善作善成,全力以赴打好“持久战”。斗争不是蛮干,能不能取得胜利,最终还要靠斗争本领来说话。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场战“疫”是对斗争本领的考验,是对应急响应、联防联控和治理能力的检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多地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这场战“疫”成为众志成城、力破病魔的防控阻击战。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和职务的变化而“水涨船高”,必须在重大风险和斗争的考验中得到提高。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积极摸索斗争规律,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知道风险在哪里,有哪些表现形式,有什么发展趋势,在疫情防控一线长才干、壮筋骨,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员干部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新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篇3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 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 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他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 武汉,而自己却坐上去武汉的动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必战,战必胜”……这些平凡人 的不平凡举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从不放弃,正是无数个平凡成就了感 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 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 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 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在群防群控的大系统中,一线干部筑就了战“疫”的铜墙铁壁。“我负责的网格共有989户居 民,每一户我们都进行了排查了解了具体情况……”“高兄弟,你要买的东西,我们帮你采购回来 了,这是按照你的需要采购的……”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 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 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上……这些 战“疫”场上的先进“符号”和职业“元素”,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 的信心和动力倍增。在团结鼓劲的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书写了战“疫”的壮丽诗篇。“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 单”“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这些感人的话语总能带给我们感动,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 心战“疫”的生动写照。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的激情、善良、坚强……都一一展现,他们自发捐赠 蔬菜给武汉,他们主动捐款给武汉……他们的崇高,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纯粹,让我们感动。疫情 面前,中华儿女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 制,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相互感动,相互鼓励。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以把感动的命 题书写的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动人。人民,也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感悟感动的真谛和内涵,彰显 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的精神脊梁怎叫我们不感动,这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将帮助亿万中华 儿女增强责任感去战胜疫情。这是一个平凡人感动平凡人的季节。战“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动是抗“疫”的初始线和出发 点,让我们串联平凡,铸造合力,增强信心,汲取战“疫路上的“感动因子”,释放正能量,为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4篇:抗击疫情先进事迹钟南山小学作文

       2022年抗击疫情写作素材:钟南山事迹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22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乐观积极,心态良好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22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第5篇:2022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2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2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X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X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X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X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

       第 1 页 / 共 8 页 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X冠X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X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X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X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X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X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第 2 页 / 共 8 页 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2022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X冠X”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X冠X”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第 3 页 / 共 8 页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X冠X”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X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22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第 4 页 / 共 8 页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X冠X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X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X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

       第 5 页 / 共 8 页 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X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X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X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X情防控阻击战。

       第 6 页 / 共 8 页 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2022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X冠X”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 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 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X冠X”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 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 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 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 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 烟的战斗中去。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 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 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

       在近日 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 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

       第 7 页 / 共 8 页 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 的“新X冠X”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 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 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第 8 页 / 共 8 页

第6篇:抗击疫情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狙击新型肺炎的战“疫”,共产党员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抗击疫情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抗击疫情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抗击疫情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全世界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中国的中心城市“武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全国各族人民正全力为“疫”而战。然而,却有些不法分子假以“知情者”和“土专家”的身份在网上发表不实传言,散布谣言,跟党和人民唱反调。对此,我们应坚决抵制,疫情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人有责,不得乱“谣”。保持清晰头脑,不乱“谣”。最近在网上不断流出关于疫情原因、武汉疫情、终南山院士、应对疫情等诸多谣言,一定程度造成了民众恐慌,可谓是在全国人民的“伤口”上“散盐”。党和人民坚决抵制各类谣言,谣言惑众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肃惩罚和人民的唾骂。越是这种危难时刻,我们越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越是要明辨是非,要时刻与党和人民在一起,正确采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网上发表个人言论,谈心情,谈想法,无可厚非,但发表时需三思而后行,不道听途说,或只听只言片语,不编造和散布不实言论,切勿变“留言”成“流言”,“发言”变“谣言”,以致妖言惑众,扰乱军心,影响稳定。理性看待问题,不信“谣”。如今的网络世界,是个“万花筒”。越是在这种非常时期,网络上更是鱼龙混杂,也是谣言满天飞的“温床”,有些为钓网民胃口,到处要求转发、转播,甚至转发转播还发新年红包的。殊不知稍不注意一点就成散布谣言的“罪人”,特别是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腾讯说说等社交网上,传播快,范围广,影响恶劣。对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理性看待网络上各种流言细语,做到心中有“数”。在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腾讯说说等社交网上的各种信息,心中要加一个“过滤器”,谨言慎语,决不能道听途说,或只听只言片语,不能不加辨别,不加思索而随意转发转播。传播正能量,抵制“谣”。这场战“疫”是一场全民战争。“自古邪不压正”,要将谣言击垮,那就是让正能量“发声”,让主流声音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疫情就是命令,连日来,全国各地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抗击疫情。广大“白衣天使”和无数名专家学者逆向而行,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成为最勇敢的“逆行者”,也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们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腾讯说说等网络平台应为这些“逆行者”鼓劲加油,为他们的勇敢和付出“点赞”,让正能量和正向舆论成为抗击疫情一线战士的内心动力。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后方的广大人民群众,更是要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以实际行动,配合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抓落实,该为疫情出力的积极出力,该在家休息的应停止不必要的外出活动感染,该隔离的应配合做好隔离,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为抗战一线添“堵”,不为抗击疫情添“乱”。抗击疫情不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世界人民的事情。打赢这场“战疫”,人人有责。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向抗击“非典”那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抗击疫情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庚子年初,疫情肆虐。起初,只是一座城,几个数字,几条模糊不清的消息,我们不曾放在心上。慢慢的,不断上升的数字,地图上标记的区域不断扩大,疫情一步步向我们逼近,不知不觉每个人早已身在其中。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医护第一线的艰难。被汗水浸湿手术服的背影,脸上被护目镜压出的道道勒痕,被消毒液浸泡的伤痕累累的手……这些可爱的人儿,即使曾流泪,也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年近退休的老医师们将“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精神散发的淋漓尽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承担重任,赴“疫”线,令人肃然起敬。2022年,被全国人守护的90后,在2022年,他们挺身而出守护全中国。像钟南山说的“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这是一名医护人员发出的一份光。建一座医院需要多长时间?十日十夜。这是令全世界震惊的基建速度,而在这背后是无数人的为之付出。建设的高峰期,4000余名工人24小时轮班,近千台建筑机械彻夜运行,于是一座设施完善的医院拔地而起。白炽灯照耀下的,是上千名中国工人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这是中国工人发出的一份光。疫情无情人有情,国难当头之际,各地各界纷纷募捐,每一份物资代表的都是一份牵挂。奉献爱心,传递温情,温暖的是人心。这是爱心人士发出的一份光;情景报告《爱是桥梁》,发出的呐喊: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短短几句,感动了14亿中国人。这是新闻传播人发出的一份光;除夕之夜,“三军”齐发,奔赴战场。“守一座城,护一国人”,这是解放军战士发出的一份光。而我们学生,便是要做那“修行者”,宅其身、抱道行。在这特殊时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发光的那天做好准备。我们生而不凡,各自有光。纵使我们“山川异域”,可我们“风月同心”,现在的我们都在等待春暖花开,冰面破裂之时,去看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国泰民安的样子。

第7篇:钟南山养生

       钟南山养生之道

       [钟南山健身术] 2022/08/17 12:54

       然而,钟南山也不是一直受到褒扬。去年初,他的手提电脑被抢后迅速破案,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恢复收容制度”的建议,当即引起广泛争议,在网络上甚至遭到一些网民、法律专家的攻击和谩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依然坚持个人的观点。

       “我是活人,不是完人。我不会放弃作为一名普通广州市民表达意见的权利。”钟南山坚持,出现个别不良现象,不是收容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错在执行不好。他强调,不是因为自己的手提电脑被抢了,在媒体上发泄个人的不满,而是取消收容制度后,广州警方的工作激情受到重挫,他身边许多朋友、同事都感到广州治安变差。作为一名在广州生活了70年的老市民,他认为自己应当有发言的权利,尽管有些看法可能不太内行,甚至幼稚,钟南山认为“讲心里话没有压力”。

       钟南山表达了他对减压的看法。“要有平衡的心态,才能正确对待压力。一个人要有追求、有目标,才能获得心态平衡。”钟南山举例说,日本一项覆盖4.3万人、历时7年的调查发现,把有目的、有追求的人群和对生活毫无目的、没有追求的人群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7年后发现,前者工作辛苦,约1500人患心脏病;后者的发病人数则翻一番,达到3000人。

       钟南山认为,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有平衡健康的心态,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缓解压力。因此适度的压力是需要的。他同时提醒,目标不要定得遥不可及,必须是经过个人努力可以达到的。有时人们说“压力很大”,那是因为他们追求达不到的目标,包括过度的金钱、名誉、地位等,令自己陷入苦恼。

       针对如何有效减压,钟南山提出了“抗挫力”的概念。他认为,感觉到压力,往往不是因为自己干成了某事,而是因为失败了。遇到挫折、委屈,就感到受不了,压力很大,不是成功者的特质。

       钟南山建议,运动是有效的减压良方,他平日在球场上也会大喊大叫,也可以骂粗口,与年轻人踢球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通过运动发泄以后,心情很好。

       70岁的年龄20岁的肌肉 破解钟南山健康生活

       新闻背景: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姚凯伦指出,《2022年人才蓝皮书》调查显示,中青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事例,频频发生,关注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姚凯伦提交了《关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提案,建议建立知识分子的健康管理体系。

       一口气爬上18楼

       3月6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的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政协医卫组分组讨论一结束,钟南山院士就大步走出会议室,撇过有人给他让开的电梯口,一转身,钻进了步行的楼道。

       记者跟上钟南山院士,提出采访要求,他很痛快地说“那好吧”,抬腿往楼上走,记者赶忙跟着他一起往上爬。

       这时,记者才想起来,钟南山院士的房间,是在18层。我们要从会议室所在的3楼爬到他房间所在的18楼!

       钟院士行吗?

       记者心里开始犯嘀咕,虽然早就知道他是运动员出身,而且还曾打破过全国田径比赛纪录,但这么大岁数的人能爬上18层楼吗?

       但很快,从第7层开始,记者的爬楼进度,被钟南山院士落下了。

       一路上,他在前,记者在后。他走得精神抖擞,记者跟得大汗淋漓,腿脚发麻,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地,终于上了18层楼。

       “你没事吧?”等记者进了钟院士的房间,他一边说,一边打量记者。

       记者大口喘着气,根本直不起腰,而钟南山院士则大气不喘,根本不像刚爬过楼的样子,坐在一张椅子上,气定神闲,面带微笑地说:“现在我开始接受你的‘考试’!”

       每天下午都跑步

       “钟院士,平时您也经常做爬楼锻炼吗?” 记者的采访就从爬楼梯开始了。

       “不。”他的回答令记者十分惊讶。

       不爬楼锻炼怎么就能轻轻松松地爬上18层楼?!

       确实,作为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很注意健身,但锻炼的内容里没有爬楼项目,而是每天跑步。“但我从来不晨跑,因为人体的规律,早晨跑步对身体不好。早晨人内脏功能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如果进行锻炼特别是剧烈的活动,心脑血管会适应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早晨跑步会发生猝死。”

       钟南山院士跑步一般选择在下午,是在下班以后晚饭以前的时间。“我只有在这个时候有空,不在这会儿锻炼,我再找不出时间了。”如果时间宽裕,钟院士会来到离家近的公园里跑跑步,如果时间紧,那也一定要在家里的跑步机上出出汗。

       爬楼梯,一度被认为是锻炼心肺功能的最经济的锻炼方式。但很多医学专家也说,爬楼梯会导致人的膝关节损伤,不建议年龄大的人进行登高锻炼。钟院士已经70岁的高龄,还能如此轻松地爬上18楼,这爬楼梯锻炼到底该怎么认识呢?

       “老人不宜爬楼梯锻炼,这样说一般是对的,但也不要一概而论,因为75岁还

       2 能跑马拉松的人也有。”

       钟南山院士认为,对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无论选择何种锻炼,都必须要符合自己的身体条件。

       人在年轻时是进行负荷性的锻炼,要多参加竞技类的锻炼。到了中年则需要进行体质的锻炼,通过各种强度高的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力量、柔韧性和速度,比如跑步、拉力等。

       钟南山院士说:“耐力训练的主要是心肺功能,力量训练的主要是肌肉功能,柔韧性是各个器官的协调性,速度是反应性,“这不是有时间就打打球、星期天爬爬山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规律的锻炼才能够达到。”

       到了50岁以后,这时身体的各种功能下降了,就需要功能的锻炼,锻炼的目的就不是增强体质了,而是保持较好的身体功能。

       从一般的规律来说,人年龄大了不做登高运动是对的。钟南山院士说,但是假如一个人从年轻到老都锻炼,这是他原有的习惯,他需要始终有这样一个状态,那么就需要按照他个人的规律来进行。

       卧室墙上装单杠

       如果有人告诉你,70岁的钟南山院士,每天还进行肌肉锻炼,你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却是事实。

       70岁的钟南山院士,每天除了坚持跑步,阔胸器和哑铃也是他经常锻炼的器械。为了加强肌肉训练,钟南山院士在卧室的墙壁上安了一个单杠,平时做做引体向上。钟南山院士说:“我现在的状态感觉像是中年,还没有到功能减退的时候,还需要体质锻炼。”

       钟南山院士力气很大,这就是肌肉的功劳,而单杠、哑铃等拉力训练,是锻炼肌肉的最好方法。

       人体肌肉得不到锻炼,新陈代谢就会减弱,内脏和中枢神经都会受影响,所以肌肉是力量的储存库。

       钟南山说,传统医学的说法是“久坐伤肉”,就是说,长时间坐的人,会损伤肌肉的力量。所以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最应该进行肌肉的锻炼,肌肉的能量充分,才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相反,肌肉力量不足甚至萎缩的时候,也就是各种慢性疾病容易侵袭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这些事情的完成,如果没有肌肉的力量作保证,就容易疲惫不堪。肌肉是年轻和健与美的象征,肌肉的力量不足,只能加速人衰老的进程。

       在记者采访钟南山院士时,不断有文件和材料送进来,不断有各种电话,更有络绎不绝等候在门外的拜访者。繁重的工作量,一旦超出身体的负荷,健康就会受损,所以用他的话说,人必须锻炼。他深有体会的是:“用轮换的方式,体能和脑力交替运动,这样会保持脑子清醒、敏锐。”

       他工作了几十年,也锻炼了几十年:“身体的锻炼,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不然的话,我这样的年龄,每天怎么能完成那么多的工作?!”

       想长寿不能学乌龟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锻炼的好处,但因为工作太忙„„”没等记者说完,钟南山院士打断记者的话:“人为什么总要吃饭和睡觉,因为不得不如此,否则身体就会支撑不下去。而锻炼也是一样。就像一天不刷牙就觉得很不卫生一样,一天不锻炼也会不健康。”

       记者问钟南山院士,他的锻炼是出于自我督促,还是自然的动力?他回答:当然是后者,否则就难以达到持之以恒。“锻炼不仅需要自我约束,更需要自觉。”

       也有人说,乌龟不动,却也长寿,为什么非得受累锻炼不可?

       钟南山院士说,在基本不动的情况下,代谢就会很慢,这是乌龟的生活,但是人是不好和乌龟相比较的,人是社会的人,怎么可能不动?如果像乌龟一样一动不动,人生还有什么价值?

       钟南山院士曾经在很多场合,都是现身说法,告诉大家养生的办法。特别是对高薪上班族谆谆告诫,一定要摆正工作和健康的关系。钟南山院士打开电脑,给记者做了一个精彩的演示:“健康是玻璃球”--一只晶莹璀璨空心的玻璃球,向下坠落,跌在地上就摔得粉碎,让记者看到美丽不复存在。然后,另一只是皮球,被比喻为工作,是可以来回弹动,可延缓的,而且是永远存在,弹得回,也可以被推得开。

       钟南山院士认为,全国来看,北京的上班族亚健康状态最为典型,被总结为:累、烦、燥、灰。累表现为身体不舒服,烦为心理不安宁,燥指行为不恰当,灰是情感不如意。

       健康不但指躯体的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在解决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和精神上问题的种种方式中,钟南山院士最为推崇的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乐于助人会让自己开心、痛快。

       对待工作的态度,钟南山院士崇尚孔子的理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怎样才能同时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钟南山院士认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为之不懈努力,执著精神有利于健康,但是执著不等于不切实际的追求和妄想。“在追求理想和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想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首先

       4 要明白的一点是,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己。”

       (记者 韩林涛)面对着钟南山院士肌肉线条如此硬朗的照片,仅仅是不断“啧啧”称赞显然已经不够用了,恐怕每个人心里的那份羡慕和钦佩,早已经跟随着文章的每一个段落,流淌到报纸的每一个方块字里。

       对于一位已经70岁高龄的专家来说,还能拥有这样潇洒的身材,确实让我们年轻人汗颜。

       尤其是钟院士对肌肉与健康关系的一番解释,更让笔者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错误:以前在健身房中,看见那些走来走去,到处展示自己浑身“硬疙瘩”的小伙子,总觉得很别扭,觉得锻炼锻炼不就得了嘛,干吗非要把肌肉练得凸出来?现在,看了钟院士的健美肌肉,懂得了肌肉对健康的重要性后,恐怕再看见人家“显摆”肌肉,心里只有嫉妒的份儿了。

       明白了肌肉对健康的重要,也许仅仅是钟院士带给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健身常识。让人感触更深的是,在看过文章后,想起当年奋战在抗击SARS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虽然当时已是67岁高龄,仍肩负起广东省的抗非典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重担,亲自检查每一个SARS病人,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并曾经38个小时未休息„„钟院士能够如此拼搏,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着“钢铁般”的身体吗!

       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何勇,因过度劳累导致“弥散性肝癌晚期”去世;36岁的清华大学教师焦连伟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然发病去世;38岁的优秀企业家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再有钢铁般的意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恐怕也是纸上谈兵。

       院士不仅代表着某一领域内知识水平的最高端,其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理应对大众带来示范效应。我们老百姓更应该趁着2022北京奥运会的大好时机,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人家院士都能每天抽出时间跑跑步、流流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精力充沛、精神焕发呢?

       面对疾病,面对压力,我们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抵御病菌的侵害。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谁都能想明白,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却不多。而这一点,应该是钟院士对健康时报记者所讲的“锻炼不仅需要自我约束,更需要自觉”的精髓所在。

       勇敢战士钟南山

       钟情教育运动之家

       对于做医生,钟南山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医术,然后才谈得上讲医德。

       也是基于这种认识,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钟南山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丁字型”模式。与通行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层层打基础,并不希望他们一下子就扎进某个专门的领域不同,钟南山认为,当代科学飞速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而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又落后于人家太远,这些都容不得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基础,人才培养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应该集中力量在某个哪怕很细的领域脱颖而出,让研究生拥有拔尖的专长。就一个人的力量来看,这样做也许过专,但是许多人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的实力就大大增强了。

       钟南山的研究生就是顺着这一“丁字型”思路培养起来的。陈荣昌专攻呼吸肌肉,徐军擅长分子生物„„钟南山领导的呼吸疾病研究所,每个人都各有专长,因此整个所的水平也大为提高,在国际上颇具名气。1996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来我国考察,走进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为他们介绍情况的正是钟南山的5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以流利的英语、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课题的难度和取得的成果,让来访的专家们赞叹不已。专家们给予的评价是:你们的研究所是一流的,研究生也是一流的。

       提出“丁字型”模式并不意味着钟南山培养人才只看重专业,他更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他也有一个观点:培养一个专门人才并不是很难,而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要难得多。对自己的研究生,钟南山院士总是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采用不同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钟南山带研究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个星期他都要和研究生们打一场篮球赛。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钟南山只要不出差,都要赶回呼研所,与等候在球场边的研究生们打场篮球赛。

       别小看这一场篮球赛,它是钟南山的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钟南山认为,一个人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也不能满腹经纶,身体弱不禁风。一个全面、健全的人,应该是身体健康、知识丰富的结合体,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作出一个人的最大贡献。他觉得在球场上既可锻炼学生的体魄,又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反应灵敏的思维。他总是感叹像陈景润、蒋筑英一样的科学家,到了对人类、对社会作最大贡献的时候,却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研究生的数目在中国还不多,是属于高知识层次的群体,应该是“社会的栋梁”,不应该只抓专业知识的研究,还应该大力提倡进行身体锻炼。

       钟南山不仅这样教育研究生,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有位记者曾在一篇《名人家中的名人》中写到:“他(指钟南山)身上没有官气、学究气,有的是运动员的朝气。他的妻子李少芬原是中国女篮队长,20世纪六十年代的体坛名将。当你下午5时去学校

       6 找他,会时常看到他在和研究生一起打篮球。他的篮球打得不错,因为家有爱妻指导。”

       钟南山的舞蹈跳得特别好,因此呼研所的每次重大节目总少不了他。有一次,呼研所排练一个新疆舞,他头戴小方帽,穿上维吾尔族白袍,蹬着一双长长的靴子,手举响槌,踢踏起舞,加上两撇又黑又粗的胡子贴在鼻子下面,活脱一个“买买提”。即使到了钟南山67岁的时候,在呼研所的春节联欢会上,以他为首的西班牙热舞,依然得到了全场喝彩。

       熟悉钟南山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堪称“运动之家”。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昔日的篮球明星,现任广州市篮协顾问。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周总理和贺老总送去苏联学习的运动员,退役后转搞体育科研,主攻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是副研究员。如今的李少芬依然和当运动员时一样开朗直率,天天早晨坚持到广州医学院对面的流花湖公园打太极拳,每周五则到二沙头训练基地打篮球。她说,现在来学拳的人越来越多,广州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质了。全民健身,身体好了,才可以抵抗非典。

       在李少芬看来,知识分子锻炼身体非常必要。她说,钟南山性格活跃,打球、跑步、游泳,什么都玩。“只要有时间,他就活动活动。周五打篮球、周日打羽毛球,在家跑跑步。没事的时候,他会踢踢腿、弯弯腰、举举杠铃。只要有10分钟,他就会抓紧时间锻炼。他现在铅球还能推10米,在广医数第一!他酷爱体育活动,有时一下飞机就去篮球场,打起来就忘了时间。体质好,为他的事业打下了基础。抗非典这么忙,他体重掉了5公斤,还能撑着,就是与他坚持锻炼身体分不开。”钟南山一家人都与体育有缘。他们的女儿钟帷月,曾是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1994年打破过短池游泳的世界记录;他们的儿子、2022年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

       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副教授钟帷德,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

       运动斗士--记院士钟南山

       《体育人间》的两集纪录片《院士钟南山》,您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钟南山,一个不懈追求运动的钟南山和不懈追求运动的一家人。

       我们这样假定,如果没有非典,我们依然去做这样一个钟南山,一个职业运动员的一家人,相信您不会失望。

       若不是抗击非典,不会像现在有这么多人知道钟南山。而没有乔丹,人们照样在玩篮球。这里有一个浅显的道理,“非典”是飞来恶魔,是终究要被人类消灭,这期间需要有一批英雄的出现,而钟南山就是这些英雄中的英雄。

       运动是永恒,是人们用来满足人们生活质量和娱乐,去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在读书时期的钟南山,也曾是追求这一目标的忠实实践者,在冲向玉皇顶的征程上,曾留下闪光的足迹。

       在花城广州珠江北岸,距解放桥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坐落在此。这个极不起眼的研究所,没曾想在经历了去年非典之后,扬名于国内外,钟南山就现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

       南山不老

       如果说钟南山是研究医学的一生,更可以说是不断追求运动的一生。如今,已经68岁的钟南山,依然和小伙子们战斗在篮球场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本想在65岁以后,就不打篮球了,去打打羽毛球、网球,等到了70岁后去练练太极拳。可现在68岁的钟南山能冲能闯,仍然可以活跃在篮球场上。我们不知,在我们周围50岁以上的人还有多少人在打篮球,而如今68岁钟南山还在篮球场上搏杀,这本身就是个奇迹。现在的钟南山还在延续着这个奇迹,但愿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大家的办公桌上、床头柜前能有一个让钟南山也汗颜的体育锻炼时间表,那么我们将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强国盛事。

       生在医学世家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南京中央医院,因这所医院位于南京钟山的南侧。在这所医院任儿科医生的钟世藩,由此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南山。南山成长在这样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母亲、舅舅、姨夫都是学医的。小时候的钟南山,就经常感受到做医生家庭的快乐。晚上,经常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找爸爸看病,当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同时恢复的时候,病人跟家属都非常高兴,看到父亲高兴的样子,给小小的钟南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钟南山的心目中,医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这使他在后来依然决然的选择医学。

       跑步更需要的是逼迫

       儿时钟南山,同千千万万的调皮小子一样,上树下河的事情从不间断。他说他的奔跑能力就是那个时期练出来的。因为他上的树多是果树,不经容许的偷吃果实,则经常要与果农之间进行强力赛跑。而下河捉鱼,则要经常与看鱼的人较量耐力。否则的话,一定会挨不少苦头。而在这期间,钟南山的运动能力的积累,就是在这种原始动力的逼迫下完成的。

       钟南山回忆这段时,显得很顽皮。他理解的跑步,是需要一个更自然的生活中的压迫,而跑步本身则是一种愉快的过程,他常把这种愉快带到的现在日常生活中,他的办公室在五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钟南山从不乘电梯。

       1954年,上了中学的钟南山,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的运动会,就获得了400米的第4名,那时的成绩,过了50年后的今天,他依然记忆在心。

       走进专业体育

       1955年四月,钟南山又参加了广东省田径运动会,这一次他不仅获得400米冠军,还以57.5的成绩,打破了当时广东省记录。几天之后,他被通知参加在上海举行的8 全国田径锦标赛。此时,距他参加高考的时间还有两个月。是参加全国田径比赛,还是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给钟南山一家出了难题。在这个问题上,钟南山和父亲发生了矛盾。最终对运动割舍不下的钟南山,还是去了上海,那一次在全国比赛拿了个第三名。这是钟南山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不过,体育比赛并没有耽误钟南山参加高考。

       选择学医

       全国比赛后,当时的中央体育学院,发函到学校,要钟南山进校做专业队员。而这时,钟南山的高考成绩已经下来,钟南山被北京医学院录取。是选择中央体育学院,还是选择北京医学院,成了钟南山选择今后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可以想象尚若钟南山当年选择的是中央体育学院,那么去年的抗非典英雄就不会姓钟了。最终是父母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的方向。

       给自己安排的第一堂课

       1955年9月,钟南山迈入了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到校后的第一天,他首先去了田径场,给自己上了第一堂课,练习起跑。当时的学院体育老师赵学鸿提起此事,记忆犹新。赵学鸿:我认识钟南山就是在田径场上,当时学校刚开学还没有上课。我看到一个人在那里练起跑,我觉得很奇怪,就过去就看他。并指导了他一下,他练习完后,问我:咱们学校有一个赵学鸿的吗?我说你认识他吗?他说我在《新体育》上看见他写的文章了。我说我就是,就这样,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

       钟南山在医学院读书的同时,仍没有放弃对运动的追求。经过努力,在他入学一年后不仅专业成绩优秀,田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56年,钟南山获得了九院校的400米第一名。并选上了北医三好学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2022年,在现在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最后一页上,仍能找到钟南山1959年在本校的运动会和市高校的运动会的成绩,在过去的45年中,一直没有人能够打破他的纪录。

       参加北京市运动队

       1958年,钟南山代表北医参加北京市运动会,获得10项全能第二名,第一名是全国记录保持者。在那次比赛后,就被北京市体委看中。让钟南山参加了全运会的集训,专攻跨栏。此时的钟南山,应该已经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运动员了。

       北京队的跨栏好手林立,钟南山在北京队的集训是一波三折。在1959年5月进行的全运会选拔赛,成绩不如人意。当参加全运会的人员定了下来后,钟南山在训练中几次打破了全国记录。现任国际田径联合会副主席楼大鹏,曾是钟南山在北京集训队的队友。他回忆道:我的印象当时他的记录是54.3、4左右,就是全运会前。当时大家集训,进步很快。当时有四个运动员达到54秒多,其中我的印象有周连丽,梁思强,还有袁旦,钟南山是排第四位。他的成绩虽然是破了全国记录,但是最后还是落选了,就没有能够代表北京市参加比赛。钟南山:但实际上呢,成绩出来晚了,要是我参加全运会的话,大概也是取得第三名吧。很遗憾的是,钟南山就这样与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擦肩

       9 而过。

       从那以后,钟南山还在60年、61年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并取得了200米栏400栏的好成绩。当时北京队希望钟南山留在队里,在当时那里的生活还不错有很大吸引力。钟南山放弃了在那个年代能吃得饱的北京队,而回到了北京医学院。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离开医学半步。

       国家女篮队员

       钟南山与国家女篮的关系,源于1955年与同样来自广州的国家女子篮球运动员李少芬相识开始的。在对在广东的运动场上就曾相识的朋友,在北京成了恋人。从运动场走到了婚姻殿堂,这段似乎并不遥远的路途,不仅花费了他们9年时间,而且当年的体委负责人李梦华和荣高棠对李少芬说,如果你们女篮拿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冠军,你就可以结婚。两位主任竟然给了他们这么高结婚条件,好在英勇的女篮完成了主任给予她们的任务。使我们这对运动恋人终成眷属。

       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的李少芬,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1950年入选广州队,1951年参加中南区篮排球选拔大赛,入选中南区女子篮球队。1952年入主国家女篮,是个能里能外,中锋、前锋和后卫三个位置都能打的全面型运动员。在队中是绝对主力,主要得分手,有“李多分”的绰号。在当时,拥有不少球迷喜爱。与钟南山结婚后,两人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北京。就是在一场篮球比赛后,被一位部队的司令员的一旨将令,把钟南山从北京调至广州现在的医疗单位。

       1958年,李少芬与队友一起战胜了欧洲劲旅捷克斯洛伐克队,1961年获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冠军。1964获匈牙利、法国、罗马尼亚、中国四国篮球邀请赛冠军。1966年后,在广东女篮任教练兼队员。后任广东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中篮球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主席等职,1994年退休。1999年,李少芬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

       从运动场上走过来的钟南山夫妇,如今,她们俩人依然经常出现在运动场上,所不同的是钟南山接了夫人的班,经常打的是篮球。而李少芬练起了太极拳。她们在运动场上相识,运动也将伴随她们永远。

       在他们屋内,墙上三幅照片十分显著。一幅是抗击非典之后温家宝总理接见钟南山的照片。一幅是钟南山在1996年成为工程院院士时的照片。一幅是国家体委颁给李少芬中国女子篮球50杰的照片。

       世界冠军

       在钟南山的一家人中,都与体育有着深厚的缘分。应证了一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论。论运动成绩,女儿钟帷月最为突出。由于父母影响和遗传因素,女儿钟帷月从90 年代初,她的游泳成绩已经进入世界水平。1996年,代表中国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钟帷月获得100米蝶泳的冠军。现在还有许多熟悉游泳运动的人,都能记起钟帷月的名字。

       钟南山,在女儿的眼中是这样的:我很小就知道他很喜欢运动,因为以前我们住在旧房子的时候,他每天早晨6:30都要起来跑步,每天都不间断。也教育我跟他一起跑,我跟我爸爸一起跑步,我就觉得他跑的很快。他就跟我说,他说我以前是400米跨栏的全国冠军。

       而现已是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的儿子钟帷德的眼中,钟南山又是这样:大概是三岁四岁那时候我有印象。他力气非常大,一大箱行李,一个手就能够轻轻拎起,那时候我们还住在旧区,楼梯很窄,要举起来走上比较窄的楼梯,他一次就可以举起来。我说这是我爸爸的力气很大。我长大以后,才知道因为这是我的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参加体育活动,特别到上了高中以后也是很支持我参加体育活动。这样就想起父亲也是一个专业运动员,也打破过全国记录,而且也是通过体育跟我母亲相识的。

       儿子钟帷德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职业--行医,是2022年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也遗传了父母的运动因子。除了每天的打球,钟帷德是他们医院篮球队的灵魂人物和医院运动会铅球比赛的常年冠军。

       运动感言

       在我们的采访结束时,钟南山给我们谈了他对运动的感言:关键是一个认识问题。假如说身体锻炼和吃饭一样重要,那你怎么也会找到时间。吃饭再忙,你能找到吧?睡觉再忙,也能睡吧?这运动,再忙,只要你觉得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那你也会找到时间。

       钟南山驻颜有术与五干精神

       [钟南山健身术] 2022/08/17 12:52

       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抗非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应邀作专题报告,谈到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潜质,钟南山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青年学生要有“五干精神”。

       钟南山公开老年时“半裸照”赤裸上身秀肌肉

       结合自身提“五干精神”

       钟南山表示,首先要肯干,永不满足。自己在华师附中读初二时,一位语文老师对他说过一句话,影响了自己一生:“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中,也要生活在理想中。”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要有执著的追求;其次是能干。

       第三是善干,既要有凝聚力,调动发展的积极性。

       第四是恒干,就是体力,钟南山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健康最重要,健康回不了头,没了健康什么都没了。据他介绍,根据监测指标,全国青少年身高在增加、营养在提高,但肺活量比往年明显下降,中学校长应密切关注这点。第五是敢干,抗挫力,永不言败。“我一生也受过很多挫折,已经刀枪不入了。”钟南山笑称。

       健美先生施瓦辛格

       跟施瓦辛格比身材

       像参加很多讲座一样,钟南山院士用PPT一边讲解,一边播放自己“私家照片”,公开了自己青壮年和老年时的“半裸照”。钟南山首先展示了好莱坞著名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施瓦辛格年轻时获健美冠军的照片,赤裸上身的他呈现着健硕的肌肉;而另一张照片上,60岁的施瓦辛格同样赤裸上身,但却是腆着肚子,一身脂肪,肌肉松弛。旁边是钟南山自己一组对比照片,一张黑白照片,是1969年,33岁的钟南山在北京医科大学上学时在篮球场上留下的;另一张彩色照片,则是2022年在广州星河湾健身房拍的。37年弹指一挥间,而照片上钟南山赤裸上身,交叉手臂的姿势没变,胸脯、胳膊上一样是健硕、结实的肌肉,脸上的神情也同样充满自信。

       钟南山公开老年时“半裸照”赤裸上身秀肌肉

       “非典”专家钟南山曾是全国跨栏王

       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有664名运动员844次打破106个单项的全国纪录,十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各个体育项目的激情迸发。此次大赛的田径项目有55人(男44人、女11人)76次(男65次、男11次)打破25项(男17项、女8项)全国纪录,其中一位名叫钟南山的大学生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四百米栏的全国纪录!

       与钟南山院士共同工作十余年的广州医学院院办主任魏东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这段经历。1954年初秋,钟南山提着简单的行李,紧攥着北京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北京。自小就酷爱体育运动的钟南山在读书期间尤其注重锻炼身体,田径、游泳、篮球、举重都是他的挚爱。

       魏东介绍,“即使在广州医学院任院长期间,钟南山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是十分重视。钟南山常对学生说:‘体育活动,我为什么到现在还喜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个是竞争的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时至今日,每当提起这骄人的成绩,钟南山总是毫不掩饰心里的喜悦和自豪。”

       自认为压力很大甚至有时承受不了,但会设法减压,变压力为动力

       “压力很大,有时我自己都承受不了。”钟南山坦称,自己主动承担的事务压力相对小,意料之外、无法预定的大量工作则给予他很大压力。

       2022年3月前后,国家权威机构发布:非典的病原体是“衣原体”,这与钟南山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不吻合,以他为首的广东医疗界坚持:非典的病原体不是衣原体,而是某种病毒。

       “我认为当时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上头,而是来自病人,因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临床实践。我们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坚持以抗病毒治疗获得成功,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使得钟南山在非典后成为全国人民热爱的偶像。

第8篇:钟南山说

       主题:Fw:钟南山说

       这篇文章非常好比洪昭光的健康材料又有发展值得一读和参考。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钟南山院士首次公开“养生经”:不熬夜、午睡、每顿必吃蔬果、跑步机摆床边再忙也要运动。

       他今年已经70岁了,然而穿起西装的身板仍然笔挺得像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很忙,但运动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把跑步机摆到了床边,再忙也要在上面跑上10分钟。

       2022年,他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打击—长年的劳累使他出现了小面积的心肌梗死,然而他却从这次挫折中领悟了另一种人生的道理: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轻伤就要下火线……

       他,就是著名的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去年,当他作为多哈亚运火炬手,以矫健的奔跑姿势压轴出场的时候,无数市民发出惊叹:都70岁的人了,他为什么看起来就那么年轻?钟教授是怎么保养的,他怎么一点老态都没有?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吗?

       日前,在一个由国际SOS救援中心和某金融机构联合举办的健康讲座上,钟南山首次向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和白领精英公开了自己宝贵的养生心得。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所有因为事业而忽视了健康的人们:

       “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钟南山健康作息:不熬夜,晚上11:30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饮食:不挑食,心脏手术后吃肉少了,动物油太多的食物也尽量少吃,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最爱吃的食物:鱼和坚果。

       心态:以前脾气不太好,现在则更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想要健康先选健康生活方式。

       我 今年70岁了,但有很多第一次见到我的人总是不相信我的年龄,都说“你有那么老吗?”这里,涉及到了一个自然年龄和生理年龄的问题。所谓自然年龄,就是我 们实际的年龄,例如我今年70岁。而生理年龄,就是你身体功能、形态等表现出来的年龄。例如一个30岁的人看起来像40岁,那么30岁是他的自然年龄,而 40岁则可以理解为他的生理年龄了。

       而在中国,高收入人群老得特别快,30~50岁人,其自然年龄往往比生理年龄早10~13年。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无规律的生活就是催人衰老的“杀手”。

       能够影响健康的因素总的来说分为内因和外因。遗传是内因,它所起的作用大概占了15%。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医疗条件和生活方式都属于外因,其中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占的比例最大,达到65%。

       而生活方式与其他影响因素最大的区别则在于,它是唯一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因素,我们可以控制它、改变它,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因此,通向健康、延缓衰老的道路,第一步就应该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那么,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按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标准,健康有四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我认为应该再加一个,就是早防早治。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在所有“健康基石”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多成功人士最难做到的。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曾经说过:“在所有对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的是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这些情绪包括了忧虑、惧怕、贪求、怯懦、愤怒……”

       这句话很有道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人体每天其实都会产生3000多个癌细胞,但为什么并不是人人都会得癌症呢?这是因为,在我们身体里面有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它们的职责就是专门攻击、消灭癌细胞。

       但有研究却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人整天处在情绪低潮中的话,“自然杀伤细胞”的威力就会下降20%以上。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整天心情不好、忧郁、焦虑,他对癌症的抵御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我的经验是首先给自己的生活设立一个目标。

       英 国有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在这一人群中,有60%的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A组;有5%的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B组;还有35%的人对有没有生活目标不确定,被定为C组。结果,7年过去了,B组中有3000人病死或者自杀,比A组足足高了1倍,而B组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比A组多了一倍。我想这个例子就是为什么要树立生活目标的最好证明。

       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三种“快乐”。

       我们还要掌握三种快乐的方法。

       知足常乐。我想这并不难理解。我们的生活要有目标,并且执著地追求这个目标,但这并不代表要对自己苛求。

       因此,我们应该将目标设定在自己可达到的范围内,更要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学会肯定自己。

       自得其乐。孔子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我们的工作中,我的理解是,对于同一份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不如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喜欢、爱好这份工作的人又比不上能够陶醉于工作中的人。

       因此,如果我们能沉浸在生活中、工作中,那么我们就能忘却周围很多外来的烦恼,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世界当中。

       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总能收获好的人缘,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愉快,心情当然比孤独的人要畅快得多。

       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线。

       很多常见病、致命病往往都是看不见的,经常是经过10~15年后才慢慢发展起来。

       像李媛媛,41岁就死于宫颈癌,而恰恰这种癌症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癌症,而且早期发现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上海汤臣集团的老总汤君年,56岁,死于糖尿病的痛症酸中毒,要知道这是一种只要稍微重视一下治疗就不会发生的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在这些英年早逝的例子中,很多人就是对健康不重视,身体出了小毛病,不理,扛着,结果慢慢小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积重难返。

       李嘉诚先生说过:“人的健康如堤坝的保养,最初发现有漏洞,只要很少力量便可堵塞,但当不加理会,到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也没有用。”

       所以,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

       线。

       一场急病给我敲响了警钟。

       要达到心理平衡,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要善于对待挫折。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我很相信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对此,我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的身体很棒,2022年的抗非战役中,我们的工作几乎是不分昼夜的,当时,我也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透支了,但仗着自己“底子好”,我并没有太在意。

       到 了2022年8月 22日,那天我刚从北京出差回来,晚上2点多才休息,本来已经很累。但第二天有几个学生来约我打羽毛球,我去了,还连着打了两场。8月 24日凌晨,我在睡梦中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胸闷,有点呼吸困难,家人连忙把我送进了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心脏发生了小面积的心肌梗死,幸亏发现得早,我 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很快就康复了。然而这次生病之后,我的心情一直非常低落,情绪一落千丈,很悲观,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

       有一天,我在散步的时候,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表哥给我打来了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祝贺你!”我当时一听有点不高兴,我这么倒霉,还有什么好祝贺的呢?没想到表哥接着说:“之所以祝贺你,第一是因为你这个病没有发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时地到医院;第二,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这件事正好给你一个警告:要注意身体了!”

       表哥的一席话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是啊,如果不是这次小小的意外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可能还会像以前那样吃东西喜欢煎炸油腻,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工作起来忘记休息……如果一味这样下去的话,我可能一下子就完了。

       但现在,很多生活上的坏习惯我都改了,这件坏事不正可以变成好事吗?运动:跑步机摆在床边

       在我的健康词典里面,几十年来都没有离开过两个字—锻炼。我在北医大上学时,练的是田径,我相信自己良好的体质就是从那时打下的基础。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了竞技赛场,但打球、跑步、游泳……我什么都玩,周五打篮球、周日打羽毛球。即使再忙,只要有十分钟,我都会抓紧时间锻炼,例如在家跑跑步,我的跑步机就摆在卧室的床边。

       不过,现在不少人的运动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打羽毛球、篮球,出身汗就达到运动目的了。

       其实不然,我们还应关注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因为人体在30岁以后体质就开始下降,而50岁之后,体质就会进入衰老期,需要功能锻炼来使人体系统发生功能性的改变。例如肌肉,如果我们能通过举哑铃、俯卧撑等锻炼保持肌肉的力量,那么肌肉对关节、脊柱的支撑就会增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中青年人年纪轻轻就腰酸背 痛了。同样,如果我们通过慢跑增强了自己的耐力,那么心肺功能也就会变得更好。还有柔韧性,是帮助身体平衡的。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我推崇的锻炼是步行。

       英国曾对1645名中老年人做过4年以上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每周步行4小时的人比那些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60%,病死率低70%。因此建议那些不适宜做剧烈运动的人,最好每天都留出步行的时间。饮食:少肥肉多蔬果。

       近年来,有一种趋势让人担忧,就是直肠癌和结肠癌在中国的高发。

       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上海均瑶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王均瑶就是死于肠癌,终

       年只有38岁。

       事实上,直肠癌、结肠癌以前在中国的发病率并不高,反而在西方国家很高。这与中国人几十年前的饮食习惯关系很大,那时大家经济都不怎么好,吃的是粗粮,肉类、油腻的东西不多。但现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已经成了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肉类与蔬菜的比例严重失衡,直肠癌就多起来了。

       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肠癌,还有很多疾病都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像我本人,其实以前也很喜欢吃汉堡包,喜欢吃肉,但自从上次生病后,我就很注意饮食,现在基本上不吃肥肉了,吃饭前先吃些蔬菜沙拉,而且每餐都会督促自己多吃蔬菜。

       另外,一日三餐的安排也很值得注意。

       本来,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但现实中很多白领、上班一族却恰恰是“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撑个饱”。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胃病。

       晚上吃得太饱,本来需要休息的肠胃却要超负荷工作,这对身体很不好,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

       2022-05-04

       学习钟南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钟南山》纪录片有感

       钟南山疫情期间感动事迹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笔记

       钟南山的抗击疫情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