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调研报告(共4篇)

第1篇:农村金融调研报告示例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示例

       篇1: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调查报告(1)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的要求,掌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并准确地预测信贷投量,把准信贷投向,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从而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通过对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的调研,就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普及和服务能力、服务方式进行全面掌握,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对策。

       XX年11月15日-XX年12月1日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模式,分析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当前问题,然后通过剖析当前问题,以及借鉴国内先进县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促进现阶段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调研调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由于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延川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因为农村信用社一直扎根农村,情系农民,立足农村经

       济发展,长时期服务“三农”,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XX年10月,延川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 63237万元,各项贷款958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 4996万元。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初步在农村开始设立,时间较短,所以存在有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群体看,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广泛,客户群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体个体差别较大,服务需求差异化,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农村客户群体对信用社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同时,信贷产品单一,未能满足客户多

       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业作为高风险低受益的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而目前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且手续复杂,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借款人就可能不按时履行还贷责任。即使有抵押,但由于抵押品大多数是农民住房、宅地或农机等,这些抵押品一般都很难变现,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还要承担不良贷款损失。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困难,所以要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产品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利润来源和结构单一,严重缺乏创新动力,服务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也仅有代理企业产险和代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几项,还不能办理代扣代缴税金等中间业务,无法留住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吸收企业存款难度较大。

       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找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

       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金融市场。

       通过合理规划,设置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公平竞争,服务周到,高效务实的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农村金融机构良性运作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改进服务方式,开发多种服务产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一是公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对额度较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管理。

       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意识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工作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从业人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通过实践调查,全面掌握了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知识,结合实践情况,对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自己的这些建议能为延川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所帮助。本次实践调查给了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所学习到的金融知识在实践中的一次有机结合,提高了我的实践应用能力。

       附件1:

       参考书籍和资料

       1.延川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规划

       2.延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发展规划

       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中国县域经济报》

       篇2:农村金融问题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必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至关重要,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如何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基本现状——全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攻的农村金融改革迅急推进、措施深化,小额贷款等农信产品创新开发,适时适用,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29个分支机构,有员工154名,承担着全县102,286户农户、145家企业、5000多家个体户的存、贷款业务。近年来,县信用联社在上级联社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

       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省联社“1235”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塬区苹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网点多、活经营、畅结算及贴近乡村群众等便利,不断强化支农服务功能,竭力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创新支农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出了一条“农业兴、金融活”的双赢之路。至XX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29,487万元,较XX年初净增亿元,较XX年初净增12,7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7,692万元,较XX年初净增

       亿元,较XX年初净增21,136万元;全县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存贷款规模均位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县农村信用业务XX年至XX年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先进单位;XX年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二等

       奖;XX年被省国税、地税等税务机构评为全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A级单位;XX年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

       案件防控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县联社营业部被共青团庆阳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播撒信贷“及时雨”、绘就农业“闹春图”。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县农村信用信贷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支持年度春耕生产过程中,全县信用行业树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于助民的工作作风,围绕“早调查、早

       计划、早投放、早见效”的工作思路,组织信贷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与农户交流座谈等形式,调查春耕、备耕的生产资料资金需求,匡算资金头寸,简化放贷手续,优化操作程序,延长营业时间,不误农时地发放春耕生产贷款,使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的农业生产资料资金需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做到了想农民所想,急农户所急,为当地农民春季生产提供了“及时雨”。仅今年前6个月,全县农村信用发放种植业贷款6,976万元,养殖业贷款5,451万元,帮助农民购买生产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地膜和抗旱生产等急需农用设备,有效解决年度农民的燃眉之急。

       “小额信贷作为三农发展的坚实靠山,在全县农村大地已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市银监分局局长赵维峰说。农信农家手握手,农家农信心贴心。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永政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是最善良,最讲诚信和

       义气的,农民经常由于缺少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而被难倒,农民没有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贷款的,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最好方法。”杨理事长是从农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对农村了解得最多,对农民理解得最深。为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县信用联社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活动。联社专门抽组成立业务规范小组,对各信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从而形成各信用社积极配合,扎实工作,联社、信用社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在具体工作措施上,县信用社做到“三到家”、“九落实”,即把全县农村信用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送到了农民家中,把已评级授信农户的信用牌送到了农户家中,把评级核发的小额信用贷款证送到了农户手中;“一是把进村入户资信调查和原来贷款的清理工作落实,二是由评级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级制度得到落实,三是把评级小组的评级情况公示得到落实,四是微机综合网络对评级农户的客户信息建立得到落实,五是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审核、发放登记得到落实,六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柜员交叉复核制度得到落实,七是种类评级信息资料归档得到落实,八是跟踪检查得到落实,九是按期催收利息制度得到落实。同时,按照“摸底调查、初审初评、张榜公布、审核发证”的操作程序,截至今年10月底,县信用社已对全县所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已评级授信84505户,占总农户的%,核发贷款证78745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亿元。“一证在手,贷款不愁”,农民形象地将农信社核发的“贷款证”比喻为“绿卡”。在不断完善和巩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中,县农信社根除了“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习俗,真正做到凭贷款

       证随到随贷,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广大农户。如今,全县凡评定了信用等级的农户无论是种植养殖、发展产业、子女上学、建房结婚以及中小型农机具的购置等授信限额内的资金需求,均凭两证一章就可取得贷款,一些原来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农户因评级授信被拒之门外而想方设法积极归还到期逾期贷款。

       农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支农工作中,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走出了一条信贷支农、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信用社增盈的可喜成果。“农民富,农信兴”,这是全县信合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走百村”、搞宣传、送政策、指出路。让农户重新认识农村信用社是“为谁的”、“干啥的”,并向农户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金融方针政策与“三农”相关的其他政策,让农民

       了解政策,理解农村信用社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农民知晓信用社贷款的条件和程序,增强贷款发放透明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道理,并承诺:“不遗忘任何一户有贷款意愿的农户,让讲信用的每一户农户贷款不难倒。”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却使信用社“信贷跟着农民走”的服务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县信用社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通过大力支持

       篇3:关于农村金融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从XX年以来的发展情况看,xx县金融发展总体形势较好。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截止XX年末,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889万元,较XX年末增加542954万元,增长%,年平均增速为%;各项贷款余额为518580万元,较XX年末增加162446万元,增长%,年平均增速为%;若考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因素,自XX年以来,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实际较XX年末增加273624万元,增长%,年平均增速为%,与几年来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当。

       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充裕。从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情况分析,XX年末无为县金融机构综合存贷款比例只有%,可用信贷资金比例至少为%。一是目前这32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较弱,许多都处于实际亏损状态,还本付息能力较差;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到国家的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长了这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滋长了信用缺失意识,如无为县的某油脂厂、某食品公司和某调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银行贷款,现在却很难找他们还本付息。

       农村资金需求不平衡、不规范,造成金融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一是由于近年无为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故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十分强劲。从此次召开银企对接会的调查摸底情况看,实现对接的企业有65家,资金需求为356086万元;不够条件,未能实现对接的企业有46家,资金需求39260万元。因此,今年无为县中小企业的总资金需求是395346万元。二是农户资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无为县的农户生产基本上还是包产到户式的小规模生产,而且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农民拿贷款从事农业生产的;特别是在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已经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涨幅的前提下,就更没有什么农民拿贷款进行农业生产的。三是农村经济担保体系不健全,造成农村经济组织等农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如农村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为主的个体经济合伙性组织,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手续,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难以向其发放贷款支持。

       正确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金融的持续发展。无为县在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时,始终坚持“正确贯彻和灵活运用”的原则,不教条机械地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坚持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

       展中寻求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无为县支行都要组织全县各金融机构负责人认真学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醒各金融机构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一定要密切联系无为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执行,努力支持和促进无为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在近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情况下,虽然无为县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规模受到了一定制约和影响,但无为县各金融机构依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多方面融通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XX年,受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无为县金融机构的账面贷款余额虽然仅增加38671万元,但为促进无为县经济发展,无为县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融通资金48940万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争取其上级行对无为县企业直接贷款4560万元,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社团贷款引进县外农村信用社对我县企业贷款4450万元,工商银行无为县支行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向县外银行办理转贴现13588万元,同时各金融机构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县外银行贷款12500万元,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宏观调控对无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于宏观紧缩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现象的出现。

第2篇: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编者:随着城市金融的饱和,农信社老大地位开始削弱,农村金融市场陷入邮储、农信、村镇银行三分天下的格局 农信社自1996年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在县乡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7万亿元,其中农信社各项贷款近6万亿元,各项存款接近9万亿元。随着城市金融的饱和,农信社老大地位开始削弱,11.7万亿的“蛋糕”不算小,抢食者纷至沓来,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县乡。

       “邮储行”进村

       “你们不来,信用社很牛,服务态度很差,你们一来他们就紧张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储蓄行”)浙江分行到丽水开拓农村市场时,市领导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王雄飞的欢迎。

       王雄飞是邮储行浙江分行行长,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自己去年做的两件事都跟农村有关:“一是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二是开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使邮储行的业务拓展到了乡镇;而在铺设乡镇网点时,他们发现,不少村子的农民要取一次钱,必须坐车走上

       二、三十里的山路才能到乡镇所在地,时间和

       交通成本都很高。结合当时国务院推出的新农保政策,王雄飞意识到,把网点延伸到每一个村里,对农民,对邮储银行以及政府是三者均有利。

       2022年7月,邮储浙江分行在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试推行“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其做法是,选择行政村中一家商铺,安装一台电话POS机,农户持“邮储绿卡”就可以办理小额现金支取。

       这一做法得到了央行的支持。截至2022年10月初,邮储浙江分行已在全省60个县(市、区)开设397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并计划在年底增加到8200个点,3280个行政村的农户取小额资金就可以足不出村。

       事实上,这一服务短期内不可能盈利。据邮储浙江分行测算,铺设的8200个网点,每个点每年的直接成本就要2000多元。

       但这些直接到村的网点又非常重要,具有战略价值。邮储行有了这些直接伸到农村的服务网点,就能在方便农民的同时,在国家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惠农业务中占得先机。比如各种支农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都要依托银行卡发放。借助发放服务,银行卡上的资金会慢慢沉淀累积,这既培养了客户对邮储行的忠诚度,又可增加银行的存款额,为进一步开展其他业务打下基础。

       外资大行加紧布局

       除了邮储行外,外资银行近年也开始瞄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

       调研发现,目前外资银行进入农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立贷款公司,二是全资设立村镇银行。如汇丰在随州曾都区设立村镇银行,花旗在湖北咸宁市设贷款公司。其中村镇银行是目前外资行进入农村市场的主要方式。

       截至2022年底,外资银行设立的农村金融机构有近40家。浙江银监局非现场监管三处处长胡晓辉表示,外资银行向下延伸,靠村镇银行去落地,如果政策允许,外资银行很快就能占领农村市场。

       对这些外资行而言,现在的村镇10年或20年后就是一座城市,今天的村镇银行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一个城市分行。同时,商业银行也将触角伸进了村镇。11月29日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发布公告称,拟将湖南省作为“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村镇银行的试点,设立4家浦发村镇银行。该行自2022年在四川绵竹建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已在苏浙沪等10省市发起设立了13家村镇银行,累计投资额近4.2亿元。

       民生银行则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表示,又有3家村镇银行获准开业,其村镇银行达到12家。

       曾经看不上农村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入战团。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近日均表示,将分别在四川省批量组建10-20家村镇银行。此前建设银行已经成立了湖南桃江等9家村镇银行;而中行则与淡马锡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蕲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中行还公开宣称,未来中银富登将在国内开设400家村镇银行。

       已撤离农村市场的国有大行,近年也开始反哺农村市场,逐年增加涉农信贷。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3.40万亿元,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5%,增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9.9个百分点。

       农信社防守反击

       面对群雄逐鹿,农村金融的老大农信社倍感压力,开始主动抢夺失地。

       “农信社在助农取款的业务方面抢得很厉害,即便亏损也要争夺这个市场”邮储浙江分行的王舸告诉记者。如果农信社放弃助农取款服务的业务,也就意味着将涉农贷款业务送给了邮储银行。据悉,目前整个浙江省农信社助农取款服务点增至3970个,与邮储银行持平。

       温州银监分局监管三处副处长周游表示,邮储银行改制前,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地位。邮储银行改制后,其业务向下延伸,加上农行等金融机构的下渗,以及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都对农信社造成了冲击。

       同时农信社也积极布局村镇银行。上海农商行近日表示,计划在云南、湖南和山东等地集中设立30家村镇银行。而早在2022年,苏州银行(前身是东吴农商行)就开始异地扩张,在苏北设立江苏省第一家村镇银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随后苏州银行又在泗阳、泗洪、宿豫三地发起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

       同样在浙江,2022年3月,由温州瓯海农村合作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并联合永嘉县农村信用联社和21家温州民企共同发起成立温州永嘉县恒升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自2022年3月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以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新的扩张机会和方式。针对各大行布局村镇,业内人士指出,覆盖了大量人口,地域包括2800个县,4万个乡镇以及约40万个村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孕育着巨大的金融资源,谁放弃了农村市场,谁就放弃了未来的金融增长点。

       东热西冷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农村金融仍呈“东热西冷”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农村金融市场目前竞争相当激烈”。浙江银监局非现场监管四处处长刘铁介绍,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除农信社之外,还包括政策性银行农发行,邮储行和新生力量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

       其中尤以存款市场为甚。据山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介绍,截至9月末,山东农信社存款已超过工行山东分行近1600亿元。在该省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已进入;江苏沭阳的小额贷款公司,2022年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包括元丰、银源、恒隆、景顺、金冠银通,以及来自澳大利亚投资的宿迁市宿豫区国际机遇农村小贷公司等。《财经国家周刊》调研中发现,尽管这两年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但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空白点较多。

       如在新疆,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农信社为主,由于地域广阔,成本较高,其他金融机构较少涉及农村市场,“有些地方一个镇,除邮储行外,其他银行全部撤走了。”新疆农村信用联合社主任阿不都称。新疆银监局副局长刘兰计表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资金短缺日益严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表示,东部火热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向小企业和农户贷款倾斜,给扶持农村贷款的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二是,许多民间资金现在可以参与农村金融机构;三是,东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金融服务需求和盈利空间较大。

       但银行到中西部农村市场,存在一个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金融机构本质是趋利的,西部农村金融市场不赚钱,银行为就不愿意去。

       仍然浮躁

       另一个问题是,尽管各大行很重视农村布点,但很多村镇银行仍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沉下去,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没有真正有效发挥。

       调研发现,目前多数金融机构仍停留在中心镇,离村里的农民很远。原先定位于服务三农的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在实际贷款操作上,仍存在向大企业和城镇金融集中的情况,偏离了服务“三农”的轨道。

       村镇银行筹集资金亦困难重重,由于农户对大量涌入的村镇银行缺乏了解,认可程度不足,客观上也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疏于监管,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违规金融服务现象,一些地方打着农户合作的名义进行资金借贷的高利贷业务,一些地方的农户被当地金融机构冒名贷款,形成潜在金融风险。

       杜晓山认为应鼓励和规范村镇银行发展,以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一是央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

第3篇: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五

       2022 6

       关于全县农村金融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顾安飞 孙诗强)

       近期,由县金融办公室牵头,以农房重建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理、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开展和理赔、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等内容为重点,对全县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一、全县农村金融工作现状

       (一)农房重建贷款情况

       -12配备宣传车3辆,还对宣传内容进行了录音刻碟发放给各个乡镇、村广播宣传。

       二是2022年投保工作开展情况良好。截止5月中旬,全县已完成育肥猪签单承保工作。全县下达育肥猪任务数276105头,实际完成202283头,其中观义、双峰、玛瑙、自强、二洞、马迎、建兴、双板、演武、黎雅、仙鹅、白云、石台、金龙场、仁和、宝石、宏仁等17个乡镇完成任务;文昌、豢龙、大新、长卿等4个乡镇完成较差。水稻、玉米保险目前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签单。

       三是目前正积极开展理赔工作。对5月11日洪灾损失的乡镇,及时组织专人协同财政、农业局专家到现场查勘定损,全县共受理10个乡镇的油菜报损,目前正在案件理算中,赔款将划入农户一卡通上。

       (五)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开展情况。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从2022年起在我县17个乡镇进行试点,共收保费56.08万元,赔款63.9万元;承保比例为:11.5%。2022年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共收保费:105.96万元,赔款:78.7万元,承保比例为:10.88%。

       2022年全县参保乡镇达到96.96%;为已参保的4.2万余人提供了9.8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收保费124万余元,承保比例为12.3%。理赔案件183件,其中死亡34人,理赔金

       额达68万余元,意外医疗赔付149件,理赔款达17万余元,总赔付率达68.54%。

       2022年5月,全县参保乡镇达到100%,参保人数42691人,保费收入128.12万元,承保比例为13.4%,全县完成目标任务的16.92%。理赔案件306件,其中死亡24件(正常件19件,死亡原因不明的协议案件5件),理赔金额达42.32万元;意外医疗赔付282件,理赔款达8.17万余元,总赔付率达39.42%。参保人数完成得较好的乡(镇)有小垭、交泰、仙峰、仁和、双峰、仙鹅、金龙场、大新、石台等乡(镇)。

       (六)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情况

       我县农村信用联社纳入灾后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项目库的共计40个分社,其具体情况如下:

       纳入灾后维修加固的有联社营业部、长卿、联社机关、正北街、西门、宏仁、文昌(城关)、梓柏、东石(新南街)、青龙、卧龙、马鸣、小垭、仙峰、许州、许州新镇街、双板、黎雅、白云、金龙场、仙鹅、玛瑙、双峰、宝石、自强、定远、仁和、大新28个分社,加固维修综合业务用房4364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55万元,其资金由县农村信用联社自筹并全额到位。2022年底28个分社加固维修工程全部结束并投入使用。

       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库的有三泉、建新、演武、文兴、豢龙、观义、石牛、石台、马迎、东环路、二洞、交泰12个

       -56林业、司法等相关部门都应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实际上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还是金融机构在推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负责,其它部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及参与度都还远远不够,(三)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 一是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大部分属公益性乡村债务,包含垫交税费、公益事业、办企业、部门建房、水库维修、周转贷款、私贷公用、分摊债务等。这部分债务拖欠时间长,欠息金额大,县财政等部门从2022年开始清理、锁定,由于地方财力薄弱,至今仍有大部分未偿还。二是部分单位对清收不良贷款不重视、责任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力、清收效果不佳。三是缺少统筹协调、部门配合,方法单一,在清收过程中怕得罪人。四是部分公职人员诚信缺失,法律意识不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未达到政策设计目的 一是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推广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农民大部分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向农民变相收费。二是干部认识不够统一。部分村社干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惠农作用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因而工作热情不高、宣传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农户对农险知识了解不多,农户参保率不

       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难以完成,基层干部长期垫保费严重,可能形成村社新增债务。三是勘赔定损难、理赔标准低是农业保险推广的技术障碍。由于没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仲裁机构,灾害损失难以确定,容易出现理赔纠纷。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如果仅靠保险公司人员是很难做到的。目前的理赔标准较低,全赔金额仅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部分乡镇反映保险理赔面积不符合受灾受损面积,保险理赔勘察员对理赔面积没有进行实地测量,导致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四是部分险种保费高,任务重,缺少调研,不切实际。五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步伐缓慢

       一是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对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目的意义和“保费低、赔付高”的惠农政策了解不透彻,参保主动性普遍不高。少数群众认为已参加新农合再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重复参保,不愿再花钱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家中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小孩,风险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欠方法。各乡镇虽然召开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会议,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但仍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特别是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性质,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由政府推动不理解,工

       -910织机制,建立责任督办考评制度,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和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产权、荣誉、评价、警示等信息,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三是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积极开展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工作;鼓励、引导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同时,强化信用评价成果的应用,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经济主体在金融、财政资金支持和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实行“一揽子”优惠政策,使守信主体得到实惠。

       四是统筹各方资源实施信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向试验区信用级别较高的农户、农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做好“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服务便农”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金融服务网点,鼓励非涉农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信贷机构,为“三农”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是推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增级。组建以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

       产权为标的的流转交易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涉农信贷的抵押担保范围。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奖励机制,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农村经济主体的扶持力度。

       六是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采用符合我县农村特点的宣传方式和载体,大力开展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和普及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农民生产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中增加信用和金融知识,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文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中添加诚信内容;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信用文化,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组织清收力度

       一是统筹协调,分清责任,区别对待,注重实效。首先是要锁定各乡(镇)政府部门债务,不得新增债务。确需新增,按程序统一举债。其次是老债务要分清责任,及时化解。对有不良贷款公职人员要加强教育;对失信人员的单位要加强单位干部作风整顿力度;对恶意拖逃债务人员,所在单位要协助金融机构依法处理。

       二是多管齐下,确保清收效果。建议各单位要充分发挥

       -1314

第4篇:苏州市农村金融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苏州市农村金融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4月19日

       关于苏州市农村金融情况的调研汇报

       一、苏州农村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一)苏州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况

       苏州现有全国性大型银行6家、全国性中小银行9家、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1家、农村商业银行6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6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462家,从业人员24672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是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两家“农”字头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存贷款额均达县域地区总量一半以上。加上其它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全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超过1100家,均衡分布于所辖各个乡镇;经营状况比较正常,内部控制比较规范,赢利能力逐年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经营良好、分工协作、功能基本齐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至 3月末,苏州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76.1亿元,其中县域地区6417.5亿元,占比54.3%;全辖各项贷款余额9074.7亿元,县域地区4729亿元,占比54.3%,较 末分别上升0.1和1.6个百分点。

       (二)“三农”金融服务情况

       至 末,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生产经营等“三农”经济发展,全辖涉农贷款余额3420.2亿元,较上年增长23.7%。随着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苏州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支持辖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近年来,苏州各金融机构为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有商业银行为农村金融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农村金融机构在探索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便捷的银行结算服务、对外融资承诺的同时,还针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为农民进口喷气织机(主要集中在吴江和太仓两地)提供远期信用证等新型金融产品。辖内人民银行积极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一是推进小额支付清算服务力度。 全辖小额支付业务发起和收到笔数分别为135.1万笔和185.6万笔,发起金额和收到金额分别为593.6亿元和977.6亿元,其中县域地区小额支付业务发起和收到笔数分别为21.9万笔和63.9万笔,发起金额和收到金额分别为201.4亿元和368.7亿元。

       二是加快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积极完善农村地区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至 末,全辖共录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0.1万户,其中县域地区录入8.2万户,及时与经贸部门合作,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拓宽银企合作渠道。同时,积极部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各县级市开展试点,每个县选择一个乡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大力宣传发动,开展农户信用档案采集,新采集农户信用档案2万份。

       三是及时为失地农民提供足够的小额创业贷款,运用利息补贴机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制,扶持农村地区微小型企业。以昆山市为例,为解决失地农民创业融资难问题,该市专门成立农村担保有限公司。截至 末,累计为4106户农户提供担保23283万元。对1189户贷款户的跟踪调查显示,创业小额贷款带动效应明显,一是激发了广大市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全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8797万元,比上年增长25.35%。二是助推了一批市民就业增收。调查的贷款户中,失地农民、4050大龄人员、下岗人员、帮扶对象和伤残人员占比分别为23.5%、23.3%、9%和9.4%。这些贷款户经过小额贷款扶持,缓解了资金紧缺燃眉之急,扩大了生产规模,新增劳动力就业3252名,全年实现经营收益42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78%。

       四是及时为县域企业提供外汇金融服务。,全市累计办理外资企业外汇登记数815笔,其中县域地区办理登记485笔;累计进口付汇金额580.8亿美元,实际到货金额644.2亿美元,其中县域地区付汇244.2亿美元,实际到货331.8亿美元;发放出口核销单241.7万张,核销收汇890.6亿美元,其中县域地区发放131.3万张,实际收汇386.6亿美元。

       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情况 (一)村镇银行

       部分农村商业行抓住村镇银行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在湖北、山东、苏北等地设立村镇银行,真正实现跨区域经营。8月,常熟农商行在湖北恩施咸丰县发起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至 末,辖内6家农商行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累计在异地共设立8家村镇银行和16家分支机构。12月,由南京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该行注册资本1.6亿元,其中南京银行持有51%,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及贴现等业务。

       (二)小额贷款公司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严格按照《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政策指导工作。截至 3月末,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2家,季末贷款余额突破52亿元,支持了1500余户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

       (三)南北挂钩金融合作

       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经过南北挂钩,参股苏北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本扩张。7月,常熟农商行战略参股启东农信联社20%股份;之后,东吴农商行战略参股泗洪农村合作银行20%股份,并与盐城市区农信联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农商行分别与海门农信联社、兴化农村合作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吴江农商行战略参股射阳农信联社20%股份。

       三、涉农贷款余额及其结构变动情况 (一)涉农贷款总量

       至 末,全市涉农贷款合计3420.2亿元,同比增长23.7%,按用途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分,农林牧渔业、支农贷款余额分别为58.8亿元和3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8.1%,其它涉农贷款2982.6亿元,同比增长23.4%;按主体分类,农户、企业和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217.6亿元、3028.8亿元和1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1.9%和40.2%,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40.2%,有力支持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涉农贷款主体分布

       从主体分布看,农村企业、农户、农村各类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3004亿元、217.6亿元和170亿元,分别占涉农贷款总额的87.8%、6.4%和5%;从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58.8亿元,占1.72%,支农贷款余额378.9亿元,占11.1%,其它涉农贷款(主要是县域及县域以下工业企业)贷款余额2982.6亿元,占比达87.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6.7亿元,同比增长68.6%,增幅较平均增幅高出了44.9个百分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686.5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户贷款217.6亿元,同比增长40%。

       表一: 涉农贷款中“农林牧渔业”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

       农林牧渔业贷款 #农业贷款 林业贷款 畜牧业贷款

       末余额 58.75 31.70 1.75 1.55

       2022年4月19日

       比年初增减

       7.82 0.68 0.86 0.67

       增减比例%

       15.4 2.2 96.6 76.1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渔业贷款

       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

       3.72 20.03

       1.75 3.86

       88.8 23.9(三)涉农贷款地区分布

       从涉农贷款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反映出苏州各地区在涉农信贷资金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张家港、昆山和常熟占比较大,分别占23.3%、20.4%和20.2%。吴江、太仓和市区等区域占比较低,反映出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

       表二: 涉农贷款中不同地区贷款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地区 市区 常熟 张家港 昆山 太仓 吴江 全市

       末余额 171.11 690.66 795.38 696.39 406.76 659.9 3420.2

       占比(%)

       5.0 20.19 23.26 20.36 11.89 19.29 100(四)农村地区二、三产业贷款情况

       苏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圈,受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等因素影响,苏州县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从贷款来看,截至 末,在全市金融机构对县域及县域以下贷款中,对一、二、三产的贷款余额分别为82.6亿元、1691.亿元和2295.1亿元,占全市一、二、三产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0.1%、72.6%和41.9%,特别是近年来对三产的贷款增量已超过二产,7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显示出苏州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四、本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问题和矛盾

       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制约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金融供给总体不足,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发展创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在这些方面显然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农村资金供求失衡。随着苏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水平没有相应增长,如,县域贷款新增1410亿元,站全市贷款总量的57.7%,低于县域经济总量占比3.3个百分点。二是商业性金融支农弱化。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投放于农村地区信贷资源基本稳定,增长较缓,其中大部分信贷资源投入大客户,增量贷款大多向城区和非农业转移,部分商业银行调整或削减农村基层网点设置,没有切实承担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三是政策性金融支农范围狭窄。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市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虽然开始涉足商业性支农业务,可是由于体制、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型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政策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银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四是新型金融组织起步迟缓。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新机制的运行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依然是农行和农商行,差别化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创新激励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区内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有所抬头。

       (一)正规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力度上有所不足

       尽管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没有减少,但在区域分布上,除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外,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有所收缩,网点集中到经济发达的乡镇上,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的工作主要由“两农”金融机构承担。以 末的数据为例,县域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75亿元和1753亿元,占县域存贷款总额的43.2%和38.9%。但从近几年的农村信贷情况来看,小额信贷不断下降,对“三农”信贷支持的力度依然不足。

       1、农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要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经济,但同时又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规律办事。那么,服务三农的定位与对股东价值回报的最大化,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矛盾。即使从长远看,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县域经济一定会有较快发展,国家也会对农村金融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但从金融机构效益考核的角度很难过多投放于“三农”。

       2、在经营机制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系上,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合企业信贷的有效运作机制,但在“三农”信贷投放过程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由于其量大、单笔金额小、风险程度高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信贷管理体系,而这对于多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3、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农村金融业务市场薄弱、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其服务的项目在赢利能力上可能不及其它产业,不但如此,由于担保不足和信用环境缺失等先天性缺陷,银行信贷投入较多往往风险很大。

       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在投放“三农”贷款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和解决,最好的方法还是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合理的信贷价格和适当的政府扶持来完善“三农”服务。

       (二)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抑制农民信贷资金投放

       在苏州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城乡差距已经逐步淡化,农民信贷投放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信用环境缺失和资金来源不足。

       1、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完善。农村金融环境最大的不足,在于可担保的财产明显缺乏。银行机构出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需要对信贷资金进行资产抵押,可是由于土地所有制等原因,很少农民能够经过抵押房地产获得融资,因此银行机构急需经过创新集体担保和集体信用的方式来控制信贷风险,这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政府的引导和诚信环境的建设。而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环境不重视,农村信用环境相对城市来讲比较薄弱。在具体的工作政策措施出台、资源整合方面,对农村金融都没有相应的支持。当前我市依然存在着农民或农业企业因经济实力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足而担保难、贷款难的实际问题,都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善或建立,使银行信贷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放贷支持“三农”发展的积极性。

       2、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待拓宽。农村金融机构有其天生的局限性,最存款主要的来源是地方财政、中小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存款最主要来源之一的中小企业存款由于企业经营资金紧张,信贷控制严格,因而存款来源更为匮乏,加上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波动剧烈,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稳定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上收作用不容小视,担保、典当等机构的快速成长对金融机构的抽水作用也日益明显,农村金融机构陷入资金来源紧缩的窘境。当前,苏州市部分农商行计划经过上市募集资金来增强金融服务实力,也有农商行积极经过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金,这对改进农商行金融服务有所帮助。可是,农村金融机构还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合理信贷需求,同时也才能避免农村金融机构的边缘化。

       (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品种简单,综合实力相对不足

       1、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多层次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区域经济的发达需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相配套,农村商业银行受体制、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创新力度不足,金融工具单一,依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信贷期限、品种和方式不能适应、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需要。中间业务仅仅局限在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代签汇票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等简单的业务范畴内,且总量较小,基本上没有承诺或担保类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产品严重匮乏。特别是银行卡业务,由于受区域、结算速度、品牌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不明,未采用统一信用卡品牌的农商行银行卡存在明显的规模瓶颈。

       2、受资本等多种因素限制,难以满足“三农”经济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执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管理,在从紧货币政策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受资本充分率的影响,传统的资产业务持续高速扩张的方式难以为继,一方面是存贷款总量的增长速度受到抑制,受当地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由于单户企业及集团客户贷款比例限制,农商行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

       五、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功能,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和业务转型

       继续立足“三农”,树立“大农业”观念,充分发挥农商行联系面广、服务优、人熟地熟的优势,为农村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开发适应新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探索综合化经营和业务转型,满足农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力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

       1、增强信贷服务能力。积极开发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信贷产品,如土地规模化经营贷款、银团贷款、仓单质贷款等,满足优质农业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积极支持农村地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中介组织、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的金融服务力度,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保证农产品价值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开办医疗消费贷款、个人委托消费贷款、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业务,设计与农民消费特点相适应的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采取综合授信的形式,拓展农户贷款的对象,实行一类一策的贷款方式,满足广大农户对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需求。

       2、加快中间业务创新,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逐步开办诸如结算、汇兑、资金拆借、担保、租赁、代理收付、代理保险、代保管等中间业务,提供咨询、保险、产销信息、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发挥对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服务功能,同时农商行要借助当前已开办的各类银行卡、全国联网等优势,开办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为农民提供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

       (二)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1、1月,为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工作,银监会印发了《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人行和银监会又颁布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指导性原则,可是在试点城市中不包括江苏地区。建议扩大贷款公司建立范围,在我市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试点,按照《管理规定》的原则,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建立适合农村薄弱经济发展需要的、13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扶贫、造血型小额贷款组织(即贷款公司),为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弱势农民群体及时脱贫致富。

       2、引导、鼓励和参与建立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 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村镇社区信用合作组织列为新型银行业机构,鼓励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银监会又制定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引导、鼓励、参与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微观主体,集聚农村地区小额闲余资金,填补微小型金融机构和产品的空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推进金融机构跨地区投资经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不但有利于金融机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解决区域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金营运率不高的问题。应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利用现有条件,参股、收购、重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积极到苏中、苏北地区甚至长三角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股、参股当地金融机构。

       (三)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相关制度建设

       1.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法规。从法律层面就农村金融的性质、主体、业务范围、监管方式、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做出更为明确规定。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切实防范系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统性农村金融风险,推进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

       2.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准入、存款保险和破产制度。尽管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已经逐步降低,但还仅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放宽种类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使具备一定规模、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有序地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和破产制度,由农村存款保险机构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并为金融组织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在竞争中被淘汰的组织则应按照市场原则和法律程序实行破产退出,以避免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保证农村金融组织和市场的健康高效运行。

       3.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探索建立包含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的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试行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为抵(质)押标的的贷款担保制度。

       4.建立市场化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金融风险规避机制。运用财政税收杠杆,降低农村吸收资金在当地使用的成本,鼓励农村资金回流,确定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资金来源总量,运用于当地的比例,有效增加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总量;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实行强制性农业巨灾保险,建立农业保险风险专项基金。

       (四)加快进行利率化市场改革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以小额信贷为主,由于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易受自然、市场等因素影响,因此贷款风险较高,再加上每笔贷款数额虽小,但都需进行贷前审查贷后监管等,相应管理成本较

       2022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高,这些都需要市场化的利率来弥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实现贷款利率与资金供求关系的同步变动,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资源按市场规律有效配置的基本标志。应尽快在农村推出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参考的利率市场化建设体系,以更高的价格覆盖农村金融投放所需的更高成本,满足农村金融客户的合理信贷需求。另外,考虑到“三农”的弱质性,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应设计相应的补贴机制,降低借款农户或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本,以财政补贴杠杆来撬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

       2022年4月19日

       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

       调研报告格式

       调研报告格式及

       调研报告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