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共8篇)

第1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银川市金凤区 阅读次数:538 发布时间:2022-09-27近两年来,金凤区区委、政府抢抓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的大好机遇,科学发展,大胆探索,按照“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创新制度、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一条主线”,大力引导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规划居住区集中的“三大集中”,探索推进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养老保险、农民身份换市民的“三个转变”,加快构建城乡规划统筹、产业发展互动、公共服务均衡、社会保障同质的“四位一体”新格局。从2022年到现在,建成区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展到1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翻了近一番;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80%;产业结构已由建区初的“

       二、三、一”调整为现在的“

       三、二、一”。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17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7元,同比分别增长10.6%和8.6%。今年上半年,辖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97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3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8.33亿元,同比增长3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5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亿元,同比增36.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900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劳务性工资收入的拉动下,达到3825元,同比增长15.6%。金凤区已成为银川市发展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势头最快的区域。

       一、近年来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金凤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镇、村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金凤区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提出了“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见效、到2022年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五个突破,即坚持从重点地区突破,沿南北环城高速、六盘山路、贺兰山路、宝湖路、长城路实施农村向主城区推进,促进南北两翼互动发展,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从产业发展突破,以园区经济、镇域经济、生态经济、爱伊河水系旅游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以新型工业、都市农业、会展节会、房地产业等为主的都市产业体系;从社会保障突破,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制;从公共服务突破,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新型公共财政体制;从体制机制突破,以农民变市民、财政金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为重点,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制度瓶颈。

       (二)以产业调整为依托,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适应城镇发展需求,我们按照“三次产业大调整”和“农业产业细调整”的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将建区初的“

       二、三、一”产业结构调整为“

       三、二、一”产业结构,将农业发展定位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发展设施蔬菜、适水产业和养殖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把握城市重心西移的有利机遇,加快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促进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资金流向我区转移,增强城市聚集力。发挥行政中心聚集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金融、信息通讯、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人寿保险、工商银行等通讯、保险、金融公司总部在辖区落户发展。积极培育区域性总部经济,以良好的区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优势,吸引宁夏发电集团、宝塔石化等70家企业总部落户辖区,随着金凤万达广场、拉普斯水上购物城、银川中央商务区B区的开工建设,新区商务中心将逐步形成。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年均房地产开发量达到260万平方米,房价领跑全市,形成民生花园、蓝山名邸、长城花园等一批现代化住宅区,“住在金凤”战略品牌得到广泛认同。坚持保护湖泊湿地资源和发展特色旅游业并重,大力培育“湖城休闲观光游”,“农家乐”、“渔家乐”蓬勃发展,“塞上湖城”中部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初步形成。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52%。二是稳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我们实施了金凤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创业园115栋标准厂房建设。引进艾力特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等入园企业156家,建成投产114家。引导企业实施技扩改项目77项,培育塞北雪等国家级、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4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们统筹农村产业发展,立足实际发展都市农业,确立“南蓄菜、北适水”产业格局,培育锦旺蔬菜、丰登适水产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直接销往城市超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建成二代温棚16万间、养殖园区26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蔬菜、适水、养殖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荷海隆水产、金穗农机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1个,培育壮大宁夏翔达现代牧场等一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逐步扩大农村劳务产业规模,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0%。

       (三)以村土地流转、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平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一体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台了加快土地流转的暂行办法,总结和推广“魏丰土地信用合作社”经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每个镇、涉农街道都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了流转程序,引导农村土地由分散流转向集中流转、由小面积流转向大规模流转、由村组内流转向跨村组跨区域流转,村民一改以往单家独户自行流转的模式,将自己承包经营的一部分或全部土地委托给村委会或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转包。目前,我区共建立土地信用合作社3家,流转土地1.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适水”产业等项目建设提供了条件。通过土地流转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田间“解放”出来,走进流转大户、企业去打工,走出农村流入城市进入

       二、三产业去务工,实现了农民出租土地、务工挣钱的双丰收,带动农户每年人均增收600元。抢抓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区”的机遇,组织力量编制了《金凤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规划》,计划用二年左右时间完成南北环城高速公路城市规划内8个行政村3579户宅基地拆旧换新,土地置换,使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实现农民到集中安置点和城镇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目前,项目规划已得到自治区批复同意,今年先期完成植物园村、魏家桥村、盈南村、西湖村、西新村、新联村等6个村的旧庄点拆迁,启动盈南家园等三个安置区建设。目前,已对魏家桥村

       4、5、6、7队,盈南

       1、3、5队进行了旧庄点拆迁,签订拆迁协议726户,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完成复耕110亩。

       (四)加大政策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成丰登集镇商业街续建工程,编制了良田集镇建设规划,建成良田镇畜牧交易市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用水的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人饮安全项目,经自治区有关部门同意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1380万元,重点解决良田吊庄移民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今年计划实施投资690万元,解决8000人的饮水问题。实行农村公路养护承包制,切实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公路硬化通村比重100%,乡道好路率达98%,村道好路率达90%,阴雨通车历程率达100%。经多方协调,开通了南门至良田镇、南门至丰登镇的公交线路,有效解决了农民进城没有公交车的问题。完成良田镇高桥村、丰登镇联丰村示范点农宅建设,保伏桥等8处康居安置区63万平米住宅建设全面实施,安置进城农民7006户。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连锁超市、“农家店”的建设步伐,新建和改建规范的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扩大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的覆盖面,方便农民生活需求。在魏家桥村建成全区首家“村落社区”,为农村社区建设积累了经验,通过企业包扶资助方式新建了8家“村落社区”,成为全国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示范县区之一。

       (五)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抓手,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自2022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全国首家“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区及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五级联网”试点区以来,我区坚持城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 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形成了以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为主体,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及所辖镇(街道)、村(社区)五位一体,五级互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五级联网资源共享,城乡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教育方面,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大力开展城乡学校“牵手行动”计划,实施“城市+农村+特色”的“捆绑式”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选取10所办学水平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城镇中小学与农村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力争“帮扶一所、提高一所”;实行师资倾斜政策,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东西部学校学习交流,建立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支教等长效机制,带动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同步发展。科技方面,深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在辖区所有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化服务站,大力推广“科技人员+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科技示范场,带动“适水产业”、设施农业和沙地蔬菜种植业发展。卫生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一体化。2022年我区应参合农民40600人,实际参合39364人,参合率达96.91%,失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自治区首家启动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试点”,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统筹城乡医疗服务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一是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多方筹资170万元,启动良田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规范化中心卫生院。采取购买、新建、租赁的方式将在3年内全部解决村卫生服务站用房,镇卫生院对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财、物、药品以及医疗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镇带村级医疗。二是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进展顺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实现城市带农村医疗。通过开展“小病到社区(卫生院),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卫生院)”的双向转诊,使农民群众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区、市级医疗专家的诊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及时兑现乡村医生工资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立了村医培训机制。社会保障方面,对失地农民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了“城市低保”,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的由政府全额承担安置在老年公寓,分散供养的全部纳入低保,对考上大学的农村低保户按照区内区外给予不同补助;累计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7096人,为全部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六)以“开放式”党建为抓手,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针对过去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组织生活封闭运行,党员教育模式单一,党建资源利用不高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内涵,促进城乡统筹双互动。以“开放式”党建为契机,深入推进“三级联创”、“创先争优”等活动,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建立了技术型、产业链型、创业型、趣缘型、教育型五种党小组模式,积极推行“组织生活联过、支部活动联搞、党员教育同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开展村居结对帮扶活动,先后组织了19个村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32个机关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410名机关党员与农村、社区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与村集体互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两年多来,通过开放组织设置,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功能;通过开放结对共建,形成了城乡互动、上下联动共建共促的基层党建工作局面。今年6月18日自治区“开放式”党建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

       二、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统筹城乡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主要是: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的问题。从成都、重庆等地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等试点探索工作中可以看出,土地的产权归属越清晰,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增值空间就越大,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多。建议区、市政府给予试点区特殊政策,探索诸如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及农房退出和补偿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权益,通过明晰产权和健全市场机制,确保农民通过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益。

       二是消除制约人力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建议区、市研究出台统一户籍,使进城稳定就业农村人口在劳动就业、住房、随迁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消除他们后顾之忧,使其真正从农民变市民。三是在项目资金方面给农业龙头企业更多支持。目前农业生产方式普遍粗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建议区市在项目资金、技术改造方面,能向各试点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倾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统筹城乡规划调整和完善工作。结合银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紧编制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乡居住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金凤区城乡空间布局,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显区域经济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丰登镇农贸市场扩建及特色商贸餐饮城项目建设,推进良田小城镇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集镇聚集辐射能力。

       二是以搭建信息平台为抓手,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各行政村成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在村级设立信息联络员,建立辖区各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流转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流转信息,沟通流转渠道,协调流转价格,鉴定合同签订、督促合同兑现,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三是以全民创业为抓手,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加大“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广辟农民就业渠道,实现1万人就业的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尽可能的多考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

       四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五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制度创新。积极协调,逐步在辖区内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 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试点。探索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参照城镇养老保险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

第2篇:城乡一体化发展

       浅析城乡发展一体化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战略措施,深刻认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关系开始发生了新变化。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减小。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原因

       (一)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二元经济矛盾,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方面可以落实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可以消化过剩产能,第三方面可以保证经济增长。我们现在所推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之前启动的“城市化”进程是不同的,当时的概念注重于大城市的外延和无限的扩容,而本次则更注重中小城市群,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后,不仅隐藏着巨大的内需扩容的空间,也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分拆与重塑的过程。现在农民工进城,但他们并没能真正的融入城市,每年春节又出现返乡客流这种人口的不正常流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享受不到城市的待遇,没有城镇的医疗保险,他们建了很多高楼大厦自己是没法住的。农村发展滞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的、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对于建设新农村也不利。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在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动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国情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

       1 镇的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都转移到北京、上海是不可以的。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使农民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市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三)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由于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占中国人口3/4的是农村人口,实际上我们3/4还在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据统计,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饮水不安全、一些村庄还不通公路、一部分农户还没有通电,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人均医保支出、千人平均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低保标准、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水平等都明显低于城镇;特别是1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难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不能真正融入城市,长期游离在城乡之间,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

       (一)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

       双向的城乡一体化不是仅仅以城带乡那么简单,需要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方面要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比如城市的相关发展项目应向农村延伸或转移,也可在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城乡一体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另一方面农村要提高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比如农村要制定向城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根据本地资源的特点,选准与城市对接的项目,以便于城市产业的延伸和转移。就统筹城乡发展来说,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重在强化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对农村服务的职能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涉农信息服务、涉农项目会办服务、政产学研协作服务、涉农人才培养服务、银企合作融资服务等等。目前应高度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以项目推进服务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专项资助计划。如就秸秆处理而言,政府可以用科技项目推进的办法来促进秸秆还田或秸秆能源的综合利用。二是要着力搞好面向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服务,建立布点合 理的专业技术站所,形成能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 捷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打造面向农业现 代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向农村延 伸,并完善涉农金融担保制度,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 主,远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并鼓励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新型 金融组织。

       (二)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

       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关键是要落实 好强农、惠农、富农的相关政策。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 给。”现代农业是农村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现代农业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为此要注重打造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发展良好、辐射带动有力、功能布局合理、公共产品配套、生活设施齐全、城乡面貌清新、农民安居乐业、城乡 一体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园区带动高效农 业、设施农业、设计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投资,将土地流转给有投资能力的农业生产大户和有金融机构支持的农业合作组织;另一方面要将农民原有分散的联产承 3 包地,通过流转向专门从事农业 生产的人集中,改变一家一块田或一家几块田的零 散生产经营状态。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 保证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 中增加权益收入。(三)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强大动力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质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城乡两方面都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要针对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机制在农业农村中不断深化、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更普遍应用等新情况,在切实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财产权益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要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

       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 4 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第3篇: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关镇试点

       工 作 汇 报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城关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6日)

       城关镇地处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辖2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6.6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39亩。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2022年被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后,镇党委、政府紧抓优先试点这一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镇规划项目总投入资金2518万元,分四年实施。通过两年试点,全镇现在提出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量力而行,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确定了“塬区苹果,川区瓜菜,山区养殖,城区非公经济”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拉经济,以经济促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2022—2022年试点工作完成情况

       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共完成总投资1322万元,占计划

       投资1297万元的101.9%,其中市、县财政各90万元,部门整合594万元,群众自筹548万元。完成主要工作:产业开发:完成毛杏改良2000亩,新栽苹果1800亩,建成蔬菜骨架大棚402座,日光温室20座,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新建暖棚50座。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3眼,维修机井4眼,新打水窖200眼,新修水渠4200米,供水管线延伸12公里,自来水入户150户;新修村组道路41公里;绿化村组道路37.5公里。铺设中心村排洪管道20公里,完成了东区紫东花苑安置区整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工作;完成征地2470亩,协调拆迁158户632人,落实失地农民836户3798人每月100元生活保障金,规划失地农民安置点8处,土地整理项目在建面积2318亩。社会事业发展:在原郑村新修居民集中点1处29户,配套设垃圾箱10处,安装路灯10盏,建成五保家园1处,新修镇中心敬老院1处;新修文化广场2处,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处,硬化中心村院落6000平方米,绿化5000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8个,新修村部2处、村级卫生所6处,完成2处新修村部、3处村卫生所的图纸设计和选址规划工作。科技培训:建成镇培训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10间220平方米,并配套培训设施,培训科技明

       白人1800人。制度建设:完成了六大制度建设创新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切实进行贯彻落实。

       (二)2022年试点工作情况

       2022年计划投资1090万元。计划完成如下工作:村庄规划:完成祁川村总体规划及居民集中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分项规划,达到“五图一书”标准。产业开发:在祁川村北面山新建300亩核桃园,川区新建水泥骨架大棚87座;在金龙培育地椒茶苗100亩,绿化苗木100亩。基础设施建设:在祁川村新修水塔2座,压埋供水管线100米,完成自来水入户40户,衬砌灌渠4000米,新修中心村排洪管沟700米,拓宽整修环棚道路4公里,绿化村组道路6公里,更换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四平线1000米,完成居民集中点及设施大棚电网主线建设。新修七里河至安湾村组道路2公里,整修丰台至鳌背村组道路水沟12公里;新修高庄、五里沟、路坡3村村部。社会事业:在祁川村新修小康农宅43户,改厕43户,配套修建沼气池43个,硬化居民点周围道路200米,安装路灯20盏,垃圾箱15个,维修村幼儿园房屋7间,配套购置办公桌椅40套,硬化祁川小学校园15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100株,在后河

       自然村建成、绿化公墓区1处20亩。宣传培训:培训科技明白人200人,建设与创新“六大制度”。

       目前完成645万元,占计划1090万元的59.2%,完成主要工作:村庄规划:完成祁川村的总体规划以及居民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分项规划,达到“五图一书”标准,并制作了效果图。产业开发:在祁川村北面山新建300亩核桃园1处;新建蔬菜骨架大棚87座;在金龙村租地100亩,培育地椒茶苗100亩并租地100亩,培育绿化苗木100亩。基础设施:在祁川村新修水塔2座(旋老、后河),压埋供水管线1100米,完成自来水入户40户;衬砌渠道4000米;拓宽整修铺砂村组道路4公里;现已建成高庄村部,路坡村部主体已建成;在祁川村完成道路绿化6公里(环园路2公里,杂果园道路3公里)。社会事业:祁川后河居民点目前开工25户,主体建成19户;维修祁川村幼儿园1处,购置办公桌椅40套,电脑、电子琴、玩具等教学设施。宣传培训:宣传农业农村工作,培训科技明白人200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形成共识。按照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统一全镇干群思想,把产

       业开发和县城开发结合起来,把城郊村的建设和县城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统筹发展。二是突出优势,示范带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逐步把城区失地农民变为城市居民,纳入城市化管理;依托茹河川区开发,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依托塬区优势,扩大苹果生产规模,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强化考核,靠实责任。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三位一体”目标考核之中,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级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取得成效及变化

       通过两年的试点,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全镇把发展生产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立足自身实际,以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等为支撑,一是打造了“塬区苹果,川区瓜菜,山区养殖,城区非公经济”的产业格局。二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村级道路、水利灌溉、小康农宅、村卫生所、村级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建设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拉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及强势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各项经济快速发展。通过试点,2022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673.6万元,占县上下达任务643.5万元的104.6%,同比增长15%,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完成投资11170万元,较上年9690万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40元,比上年2581元人均增长459元,2022年有望达到3355元。经济促进文明建设。通过“项目带动、村民自治、投工投劳、财政奖补”等方式,以生态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有效地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实现了经济促文明的最终目标。

       四、几点建议

       一是相关部门在实施项目时尽量向新农村建设点倾斜,能够使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

       二是每年在项目实施前应先预借部分启动资金。

       三是在部门整合资金筹措上,力度再大点,对整合不到位的应有一定的处理措施。

第4篇: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莅临游河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将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2年,游河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核心,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牢牢抓住出山店水库建设前期工程暨游河新镇区建设的大好机遇,总体推进,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和发展。现将我乡2022年度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强力推进。 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书记、乡长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全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召开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目标顺利推进,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小组,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民主化、规范化。

       二、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为了做好我乡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小组。邀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克服资金紧张,工作条件艰苦等多种困难,完成了《游河乡总体规划》及《游河乡村镇体系规划》和18个行政村的规划修编及一个中心村、两个附属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弥补

       1了我乡规划建设没有规划的空白,为统筹城乡发展绘制了科学长远的宏伟建设蓝图,城乡一体化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三、加快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突出抓好新集镇建设,强力推进游河新镇区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亮点工程。围绕“六场硬仗,八篇文章”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游河镇打造成中洲名镇,千里淮河第一镇。新镇区三官综合试验区规划用地1.74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完成统建安置房建设、河道治理、迎宾大道修建等工程用地征地1500亩,拆迁92户,累计投入资金4.6千万元;统建楼29栋楼盘,主体已完工,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成大小户型700余套,总投资近8千万元。小区内“五化三配套”(既: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和水、电、路配套)已全部完成。目前乡政府已入住统建安置区。规划区内新架设线路6370米,新建500千伏变压器3台,长1100米的迎宾大道主干道已绿化完毕,全长3.2公里的三官村治理正在砌陡石护坡,规划区内3.1公里的三条主干道一完成路基土石方的70%,累计投入资金3千万元;自建区已竣工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正在施工建设约 6000平方米, 累计投资近2千万元。目前游河新镇区雏形初现。

       二是全乡八个行政村新农村规划点正陆续建设。张湾村新农村规划点框架已全部完成总投资1.1千万元,已建2层商住两用楼共计200套,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孔畈村新农村规划点已完成总体平面图、鸟瞰图、施工图,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可供容纳2000人。姚湾村正在兴建茶业一条街,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满足茶农200户,高台村村室建设完成,还

       有将实施的姜堰村,大塘村,游河村,新集村新农村规划点。

       三是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工作推进迅速。结合游河新镇建设,实施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策略促进土地征收,目前已拆迁92户农户中88户用宅基地置换商品房,总置换商品房面积达1.1万平方米,平均每户置换商品房近125平方米。

       四是继续坚持小城镇建设齐头并举,推进城镇化率和城镇水平快速提高。目前我乡城镇化率已达25%,形成了游河乡游河老镇、新集、孔畈、出山小集镇均衡发展和游河新镇快速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引导农民着眼新农村建设相对集中建房,努力改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进迁村并点试点工作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为创新点,大力提升现有村庄的生活房屋环境,积极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四、优化城乡环境,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1、游河乡村村整治工作积极推动。游河乡以“六城联创”为契机加大了游河乡村村整治工作。游河乡高台村全部实施了村村通,组组串硬化任务,共计15个村民组,全乡12.4公里借宿了黄泥土现象,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五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

       2、建设干净整洁生活便利的居民环境,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灶),如孔畈村,笃祜店村,三官村,新集村,姚湾村等五个村进行了“三清五改”,清除污泥,铲除路障,撤掉了乱搭乱建。认真做好农村的卫生保洁工作,配备了专门的环卫工人,各村成立了保洁队伍,做到每日清扫垃圾。保障村民用水安全,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技术,改变农村传统食做方式,以沼气代

       柴,以沼气代煤,为我乡正在申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好2022年城乡一体化工作,逐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发展”新镇区拟定下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

       2、工作目标

       ⑴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发展速度,进一步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使我乡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⑵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增强集聚能力,引导农民向新村集居,圆满完成我乡申报省级生态乡镇。

       ⑶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在环境整治,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生态绿化,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扩大迁村并点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⑷认真做好村村整治规划,把“三清五改”、建沼气池等纳入整治规划中,改善居住环境。

第5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提纲

       近年来,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规划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努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是以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全区人口变化的趋势,05年研究制定了全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计划到2022年,撤销23所农村中小学,使全区农村学校的总数由50所调整为27所。目前,已经撤并学校15所。在抓好布局调整的同时,区政府投入资金2亿多元,先后完成了※※※※※※※一中新建工程和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使城乡学校布局日趋合理。为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04年投资30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并与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对接。07年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完成了义务教育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08年又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班班通”工程。目前城区9所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互联网、通多媒体,基本达到“教师人手一机”,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二是加强扶持与引导,不断推动农村中考落榜生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02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区内学生给予专项补助。我们完善了相关的措施,积极做好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6年来,共有10000多名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占中考落榜生的90%以上。从07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向职业学校大专生发放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向中专农村学生发放助学金,并向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有效推动了农村中考落榜生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三是健全扶贫助学和经费保障机制,全力解决好农村学生

       就学与学校发展问题。自1998年起,我区就通过科级干部包帮、财政专项资金救助等形式,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活动。07年我区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为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筹集资金937万多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失学。同时,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先后3次提高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08年城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达到450元和310元,农村中小学达到445元和295元,并为农村中小学每生增加取暖费50元,满足了学校发展的经费需求。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编、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着眼于内部挖潜,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在校长这个层面上,开展学习型校长队伍创建活动,通过举办校长沙龙和专项培训,开展“述学、述职、述廉”等活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教师这个层面上,大力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下步打算

       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需要,下步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针对近两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新出生人口减少而导致农村中小学在校生大幅下降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将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我们将对05年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调整。调整的总体目标是 “乡镇中学办在城区、农村小学办在镇街”,计划到2022年农村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城区就读(实行寄宿制),镇中心小学集中到就近的初中学校办学,进一步提高城乡学校

       布局的科学化、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程度。

       2、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等因素,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装备配置工作,年内投资550万元,为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和部分城区小学配备“班班通”教学设备,进一步提高城乡现代化教学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

       3、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将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600元和400元,消除城乡差异。同时,免除义务教育段寄宿生的住宿费,提高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切实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和谐、一体化发展。

       4、抓住※※※※※※※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年内投入使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逐年提高入学比例,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

       5、认真探索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学校联谊和“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设坛”讲学或选拔农村骨干教师进城观摩学习,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6篇:城乡一体化汇报

       关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汇报

       凤翔县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2022年11月

       凤翔县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关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汇报

       一年来,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高度重视城乡教育联盟活动,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现将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逐年落实,创建了“用爱教育,用心教育”的园训,“用心呵护幼雏”寓意的园徽,以及校歌“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还建立了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依法治园,和谐兴园,园长负责制‘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反馈’”,并且渗透落实了先进科学理念,完善了各项制度。

       其次,逐年配齐配足教学硬件设施及两教一保师资力量。其中,校舍建设、教学设施、生活设施、部室装备、校园绿化都达到了省双高双普标准;校园宽带接入达到了100兆,安装了班班通、人人通装备,实现了应用常态化;建成数字化校园以及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定期更新互动。

       另外,教师队伍梯队已经形成。既有新上岗教师张珍珍、贺钰、王苗的培养梯队,还有优秀骨干教师唐媛、李永宁、赵梅、赵庆的培养梯队。尤其是骨干教师赵庆、唐媛,在宝鸡教育中心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成绩突出,并且选派赵庆老师担任南指挥镇页渠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后来,宝鸡教育中心的送教下乡活动多次在我园举办,带动了我园青年教师的很大进步。

       当然,我园仍需努力,不但要继续创新,而且要创建特色,突出亮点。敬请各级领导多支持多指导。

       范家寨镇中心幼儿园

       2022.11

第7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平定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有10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1.55万,其中农业人口就有25.05万。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174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普通学校1所,小学145所(不含教学点57个),职业中学3所,少体校1所。174所学校当中,有166所位于乡镇农村。在校学生50184人,其中35000多人在乡镇中学和农村小学就读,占到在校学生人数的70%以上。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均衡布局、和谐推进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才能为全县的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就我县而言,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环境创优,外向带动,科教支撑,民营提升,赶超发展”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商贸物流重县”、“文化旅游名县”建设,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平定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文化精神源远流长,这种深厚的教育积淀,不是因为办好了某一所或者少数几所学校就能形成的,而是得益于城乡之间普及而广泛的尊师重教传统所提升的整体教育水平而体现出来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教育方面始终坚持均衡和谐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首先,通过校舍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XX年以来,重点在农村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改造危房校舍面积5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26所,维修26所,全县危改总投资达3165.85万元,实现了校校无危房。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多项教育校舍建设工程列入惠民实事和全县重点工程,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主要包括投资3600万元正在新建的东关学校,投资318万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暖气取暖工程,投资70万元新建了实验小学操场,投资560万元完成了职业高中实训楼建设工程,投资300万元修建了平定二中食堂,投资436万元正在建设的平定一中学生公寓楼,投资246万元正在建设的平定三中教学楼,投资93万元正在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将全部实现食堂卫生防疫达标。这些校舍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办学水平,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我县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从XX年开始启动,通过连续几年的调整,全县共撤并100余所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逐步整合,显现出良好的运行效益。去年,依照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决定,结合全县教育实际,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实施意见》,启动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争取在三年内使我县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化XX年年,按照规划要求,完成了15所中小学的撤并任务,其中中学2所,小学13所,合并教学点12个,农村中小学总数由189所降至174所。在加大撤点并校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力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全县共有2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是充实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去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0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为一中、二中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57人,提高了高中师资质量整体水平。二是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组织了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培训,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教研员、骨干教师、等进行了学科培训考核,校长和教研主任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进行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三是继续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去年全县共有137名中小学教师下乡支教,其中全职支教23人,兼职支教114人,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四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规范,建立完善师德档案考核。目前,我县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已达专科以上学历81.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2.2%,普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2.7%,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5.4%。全县教师工资实行以县统筹,财政统一发放,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兑现。

       第四,通过设施配备,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年来,按照“两基”工作标准以及标准化建设要求,本着重点突破、分类推进的原则,我县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中小学城域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到目前,全县有98所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配备计算机总台数达到了4044台,155所学校接入了阳泉市城域网,入网学校占总校数的90%,生机比例达到16.3:1,高于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全县的基础教育网络已经形成,为建设平定教育信息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了农村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配备了全县中学教学仪器;投资637.8万元新建、扩建了12个标准操场,其中10个是农村中学操场;投资624万元启动了全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县所有教学点建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农村小学建成了卫星教学收视点。

       第五,通过政策保障,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XX〕43号)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县从XX年年春季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XX年年,我县免除学杂费的资金640.5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58.26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19.42万元、市级分担资金49.2万元,县级分担资金70.22万元,县级补充“一费制”标准差额43.43万元);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为942.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公用经费333.1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82万元,县财政安排县直中小学公用经费126.88万元,农村小学、中学、县城小学、中学的基本标准每生每年分别为160元、227元、253元、319元);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为213万元(其中中央108万元,省级79万元,市级13万元,县级13万元);XX年年春秋两季,全县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总额为61.3万元,7773名学生受到资助;全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5.24万元,补助人数881人。与此同时,县政府从XX年开始,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免费总金额为30万元,使每个孤儿学生能够象普通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享受快乐生活。

第六,通过统筹规划,进一步推动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我县切实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盘活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依靠中专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优势及农村相对丰裕的生源优势,推进职业学校的联系和合作,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先后与山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等七家办学单位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继续通过中介安置、校企挂钩、“订单”培养、自主择业、联合办学等形式,提高毕业学生就业率,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了96%以上。成人教育方面,对全县2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细心服务,组织培训62340人次。同时,举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0余期,实用技术培训1680人次。幼儿教育方面,开始对全县幼儿园实行星级管理。针对幼儿教师队伍实际,加强了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和训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习,下乡传经送宝,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班)194所(个),其中民办幼儿园10所,省级示范园1所,一类园6所,乡镇中心园13所。全县在园幼儿7387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76.6%。全县专任幼儿教师364名,学历合格率为66%。民办教育稳定发展。全县现有民办学校17所,其中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所,培训学校6所。在校学生中,初级中学人数403人,小学生595人,幼儿园497人,培训学校人数652人。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费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虽然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与全县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很大距离,除了必须保证教师工资外,其他投入只能起到维持运转的目的,难以确保继续发展。就学校而言,所有运转费用都要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支出,其中包括布局调整后新建的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工勤人员、炊管人员等。XX年年开始,我县所有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采用暖气供暖,煤炭、电费大幅增加。今年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每吨达到了900元,县城学校今年开始采用热电连产,费用能够负担,农村学校就显得经费拮据,据测算,仅煤炭一项,就占到了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44%,加上锅炉工工资,比过去采用火炉取暖要新增费用350多万元,这些费用都是由学校公用经费负担,学校维持运转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是学校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XX年开始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后,全县实现了无危房校舍,但学校图书、音乐、美术、劳动、卫生器材等配套的教学设施与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很多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图书,音、体、美不足。政府计划在2022年从补充音乐器材入手,为全县109所规模较大的小学和22所初中补充三类器材,大约需要投入200多万元。

       三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仍需进一步推进。目前,县城学校班容量大、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规模小、农村学校布点偏多、办学条件差等问题依然严峻,县政府在今年启动了平定二中新建教学楼工程,将平定二中由8轨扩建为12轨制普通高中;启动了平定三中新建教学楼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启动平师附小新建工程,使县城中小学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切实解决县城中小学超负荷运行的问题。同时,按照《平定县关于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实施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争到2022

第8篇: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18个村(居),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农村行政村110个,农业人口9万人,农村总户数2.7万户。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做法。

       一、工作情况

       2022年2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中心,四个副中心”城市高端规划,坚持“一年大变化、二年强功能、三年建新城”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既定的“一立一破、一扩一缩、一分一合”的六个重点,全街道预计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39.8%;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00万元,同比增长37%和3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街道共完成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9200万元。

       “一立”,就是调整确立了发展大框架

       结合实际,确立了以连接九台和程戈庄的xx大道为轴,以万家庄、箭口为两点的 “一轴两点”发展框架。“一轴”就是将今年新建的xx大道往西延伸到程戈庄,将xx工业新区和原程戈庄工业园连成一体,形成发展的主轴线。“两点”就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万家庄一点和为轴线企业二级配套的小企业箭口一点,形成了 “一轴”带“两点”,“两点” 托“一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大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破”,就是破解了发展中遇到的新难题

       加大投入,修建乡村道路31条、126公里,解决了32个村行路难问题和项目承接能力问题。引进了青墩水库自来水,解决了水这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对xx工业新区内所有高低压电网进行改造,满足了新区项目建设需要。

       “一扩”就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扩张了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领域。

       首先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把街道发展放在诸城市的大框架中去构思,坚持高端定位、高起点规划。在街道驻地,规划建设了五大功能板块,快速打造了区域核心。其次是扩张了经济总量。加快了xx工业新区、箭口二级配套产业园和程戈庄木器工业园的载体建设,依托载体,全年共开工建设的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培育起精典钢构、泰瑞机械、顺合木业、恒大汽车内饰、泰王包装、亚恒工贸、友谊服饰、洪森肉制品、华恒钢管等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延伸拉长了机械制造、汽车配件、针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化工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链。全街道新增限额企业21家,限额企业总数达到85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58%。扩大了xx钢材木材市场、xx综合农贸市场的运营,使两处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突破了10亿元和3亿元大关。再是扩张了产业发展领域,通过招商引资,清华大学决定投资对5000亩的汉王山进行综合开发,建设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中心,实现了文化等新兴产业的扩张

       “一缩”:就是缩小了xx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差距。

       一是外在形象对接。街道投资8300万元对泰薛路、得利斯大道、工业大道、xx大道和万解路进行了高档次绿化,绿化长度40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其中雪松10万株,其它各类乔、灌木90万株。二是园区对接。规划的xx工业新区直接与开发区相连接。三是产业对接。规划建设了福田配套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和二级配套产业园。

       “一合”就是聚合区划调整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

       聚合人力资源,组建起了一支干部职数多,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发展团队。聚合设施资源。对驻地设施进行集中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了行政办公区、工业项目区、综合服务区、运动休闲区、居住区等五大功能板块,打造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聚合产业资源。规划建设了16平方公里的xx工业新区。新区投资53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业新区迅速成为了全街道最具有投资吸引力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一分”就是建设农村社区,分流了机关人员,让老百姓分享了公共服务和发展成果。

       在全市建起第一个农村社区——松园社区的基础上,按上级要求,全街道设置了20个社区。落实了设施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五个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网络化技术平台,首创了社区服务智能化运行模式,深化了社区建设,让农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到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到了政府公

       共服务和发展成果。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

       二、下步打算:

       我们xx街道有城区有农村,城市资源少,农村资源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

       一、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善“一轴两点”规划,“一轴”与“两点”互动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建设好xx工业新区,争取更多的大项目、高新项目、外向型项目落户,实现以工促农。

       三、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六、继续探索城乡党组织联建,健全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

       镇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汇报

       乡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汇报

       城乡一体化岗位职责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