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共7篇)

第1篇: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册Unit 5 A Let’s talk.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要用到的几组关于食物的词语在上节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但是,学生的特点是记得快、忘的也快,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对上节课所学的单词做充分的复习。另外,即使单词掌握熟练的学生,在正确熟练使用所学语言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这便是本节课学生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掌握句型,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

       2、能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句型“I like … „”。

       2、了解单词词尾s表示复数。

       3、能够运用Have some …s.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认读: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 2.听懂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教学难点

       1.理解water为不可数名词。2.饮料名称的区别。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的实物、图片、单词卡片。

       2、学生准备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的实物。

       3、与课本相配套的磁带。

       4、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

       (1)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营造学习情境做铺垫。

       (2)T:前几天,我们的麦克唐纳叔叔新开了一家餐厅,叫麦当劳。今天,他邀请我们一起去,Now,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ok?(出示六张食物图片)T: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天餐厅向我们推荐了哪些美味的食物.(多种形式复习单词)(3)再让我们看看餐厅里的人们正在忙什么吧?(播放A Let’ do),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营造学习情境做铺垫,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2.呈现新知

       (1)呈现句子:I like hamburgers.T: Wow,there are so many delicious foods!What do you like? 教师出示Hamburgers.图片,(引导学生说I like hamburgers.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出来)然后教师做出喜欢的表情同时出示句子说I like hamburgers.(板书I like)(hamburgers这个单词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识出来)并示意学生跟读。

       A.整体操练。B.分组操练。C.个别操练。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顺势加上Me too.老师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变了个魔术,看,有两个汉堡包,那么我们看句子里的单词发生了什么变化?特别指出句子中不同色的单词hamburgers和上节课所学的单数单词,让学生观察发现。T:Yes, you are right.T:谁能试着读一读?(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强调“s”发[z]音,让学生多读几遍加深记忆。

       hamburger hamburger I like hamburgers.小结(以提问的形式): T:What do you like? T:Me too.(2)呈现I like T: I like hamburgers.What do you like? 教师相机出示 hot dogs。用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T: What’s this?

       T: Very good!那么我们看现在两个hot dog,单词怎么样了?(教师给予表扬)T:谁能试着读一读?

       进行适当的鼓励,注意“s”发[s]。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I like hot dogs.并进行练习。

       (可以把速度放快些)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可以适机说:Here you are.形成小对话,教师将准备的所有图片拿出随机抽取,让学生说句子I like…,另外的同学说Here you are.(可以分层次的练习,先是整排的练习,然后到个人的练习。)(3)呈现Have some …….承接上部分的练习。

       (上面的练习可以由开始的教师出示图片提示,过渡到脱离图片,让学生自由的表达)教师相机说出句子Have some French fries.并做出动作,把炸薯片送到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顺势捏几根薯条(如果是真的食物的话),放到学生嘴前,说:Have some French fries.于是学生可以真的张开嘴吃下去。如果是假的薯条模型,教师可将它拿到嘴边示意请他吃,也是很有趣的。

       示意学生意思,注意分层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如说:Thank you.替换图片,让学生做替换练习。(小组练习,个别展示。)设计意图:先给学生一个对句子的整体的印象。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真正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名词复数的形式,为后面正确运用句型做铺垫。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说,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始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去学习。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设计可以既让学生充分练习前面所学的句型,又能很自然的理解后面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3、巩固操练

       (1)听音答题(根据课本设计问题)

       让学生带着What’ s Mike would like to eat?的问题听录音(2)听音正音

       让学生跟录音机读对话。(3)合作共建。

       分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对话。

       设计意图:明确学生的任务,可以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意义的听觉练习。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整合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本环节可以得到系统化。

       4、输出运用 A.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B.Let’s play.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准备的实物图片开一家像麦克唐纳叔叔家一样的餐厅,请其他同学到自己的餐厅里做客。教师在做活动之前要注意给出示范,练习过程中注意指导。

       C.让学生上台展示。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对话,可以加深印象。将学生所学的单个句子形成意群,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的到升华。5.检测提高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是学生总结,也可以是教师总结。(2)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6.作业布置

       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同伴听。7.板书设计

       Unit 5 Let’ Eat A Let’s Talk

       I like……

       Here you are.OK!Have some

       Thank you!

第2篇:教学目标设计

       Word页面设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word里“页面设置”里“页边距”和“纸张”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在掌握以前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该设置对页面进行调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鼓励学生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制作自己的胸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对word文本页面设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多栏设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由与学生们的真诚交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展开构思。

       设计意图

       一、1、向学生做自我介绍

       谈话导入

       2、出示准备的word里制作的胸卡图片

       3、引导2-3名学生做自我介绍

       4揭示、板书课题

       5、初步了解胸卡

       二、师生互动,1、构思设计胸卡时所

       要添加的各项内容

       生展开交流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生看教师的胸卡,说出自己通过胸卡对老师的了解 向老师介绍自己

       说说对胸卡的了解

       共议目标,探索新知

       2、与全班同学共同设

       想操作中将会出现的问题。

       3、确立本节课知识点,选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演示操作,识水平结合胸卡图例思考,在制作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并向全班

       同学和老师提出。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把课堂上发现的问理解互相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互助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

       三、应用新知,独立设计制作自己的胸卡

       四、展示作品,共同评价

       五、总结新知,扩展练习

       并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4、发动学生进行制作。

       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相机指导。

       与学生们一同欣赏胸卡作品,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向学生介绍“页面设

       置”将文本变大功能,并希望学生能独立设计一份板报。

       共同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

       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胸卡作品,遇到问

       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

       展示自己的胸卡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在制作中的心得,与同学共同交流。

       同学间互相评价。

       接受制作板报的任

       务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正确、客观的评价能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孩子们学好信

       息技术课的兴趣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要受到本节的局限,最大限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

第3篇:设计教学目标

       PEP六年级英语Unit 1 B2对话课目标设计

       刘红星

       1、认知目标

       能四会掌握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 48kg.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 明白这句话中的省略现象:I’m shorter than you.2、能力目标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How heavy are you? I’m„kg.”

       (2)能通过调查完成Pair work 中的任务。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内容,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目标设计

       张素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小鹿的玫瑰花》目标设计

       王传亚

       建议:让王老师将8个生字和12个会写的字写到目标中。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目标设计

       全红梅

       建议:让全老师将关系和规律的具体内容写上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难忘的一天》目标设计

       刘娅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葡萄沟》目标设计

       郭敏

       1.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柳树醒了》目标设计

       甘露萍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知道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观察春天。

       《纪昌学射》目标设计

       阳丽娟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情节。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段的学习,了解故事经过。 2.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无论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都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2.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的前进,才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文言文两则》目标设计

       杜红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匆匆》目标设计

       冷永红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圆柱体的体积》目标设计

       刘传松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军神》目标设计

       周静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者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

       2.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目标设计

       孙琴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兰花的世界》目标设计

       王孝波

       建议:王老师请修改以下方面:

       1.认知目标

       (1)初步掌握兰花的种类、分布、特征,能说出兰花之最(几个之最);会讲(几个)兰花的故事;会用吟、唱、诵三种方式读兰花诗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校兰花文化的建设的几个具体特征或做法。

       (2)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通过)初步(运用)调查访问法,实地考察法,资料收集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的(科学方法产生)兴趣。

       2.能力目标

       学生观察什么?能搜集什么资料?用什么方式调查?讲演能达到什么程度?通过观察、搜集、调查、讲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评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兰花的高尚品格,坚定素洁,幽香清逸,品位高雅,争做具有兰品的人。

       《白杨》目标设计

       程莉

       一、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与教师检测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统计》目标设计

       郑洁

       1、知识与技能:

       ①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②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②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③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②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剪羊毛》目标设计

       祁文霞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好“X X.X | XX XX | X X.X | X O‖这一基本节奏音型,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剪羊毛》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牧民的

       劳动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取幸福”的生活。

       《装饰画》目标设计

       梅馨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装饰的表现特征(即外形与花纹的形式美)。

       2、使学生懂得动用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3、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观察植物、动物、人物的外形、特征、色彩,指导学生理解装饰画的特征和审美表现方法。

       三、知识点及教学难点:

       知识点:①装饰语言

       ②培养形式意识

       ③培养结构意识

       ④培养装饰能力

       《大嘴巴精灵》目标设计

       付娟

       1、认知目标:了解“大嘴巴”与“东南西北”基本形的转换。

       2、技能目标:掌握用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并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有趣的制作活动,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不浪费,爱整洁的好习惯。

       《十六年前的回忆》目标设计

       王琼

       一、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慈祥、恐怖、粗暴、残暴、匪徒、窝窝头、乱蓬蓬、绞刑、舅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领悟本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前后照应等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悟并讨论交流,在朗读中思考,做批注;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在拓展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情景,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伟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水的表面张力》目标设计

       陈双

       一、科学知识:

       1、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2、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二、科学探究:

       1、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2、对表面张力的存在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模拟游戏的形式验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水的张力现象,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目标设计

       向聪颖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画杨桃》目标设计

       金燕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是„„就„„”“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9加几”》目标设计

       刘天云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混合运算三维目标》目标设计

       朱丽娜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能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二)能力训练点

       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得到培养。(三)德育渗透点

       学生养成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能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惊弓之鸟》目标设计

       丁晓春

       1.凭借拼音,读准“羸、嘣”两个认读字,会认、会写“魏、弦、悲惨、愈”五个生字,会写“弓、箭、射、猎、雁、痛、裂”七个已会认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历,能在教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判断是否适合用“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大吃一惊”“更加吃惊”等用词的变化以及更羸说话的准确、严密,体会语言的力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积累和运用先果后因的表达方式。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初步学习根据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背影》目标设计

       杨姗姗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 3.领会本文语言朴实而简洁的特点;

       4.学习作者认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5.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掷垒球》目标设计

       李绪鹏

       1.初步体会原地垒球掷远的动作,体验肩上快速挥臂投掷的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持球方法。

       2.体验积极动脑、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借助“新兵入伍”等游戏情景,学会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方法,逐步建立学练安全意识。

       《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目标设计

       王裕琴

       1、初步掌握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的动作要领,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2、通过系列游戏活动,提高身体的灵巧性,培养团结友爱,不怕困难的精神。

       3、发展模仿想象及自我表现能力,增强参与群体活动的乐趣。

       4、运动量适宜,练习密度预计45%,平均心率预计135-140/分。

       《当个电脑小画家——画图初识》目标设计

       周怡静

       一、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各部分作用,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尝试使用工具绘制简单图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画图工具箱的作用,通过尝试使用工具绘制简单图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用计算机进行画画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第4篇: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几个因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改进的四个考虑要素是指:课标、教材、学生、中考。

       (一)对课程标准的考虑,最重要的要理解和把握以下四点:

       1、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又不能上成纯语文技巧训练课,而是要努力达成两者的统一。我个人的观点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应该略偏于工具性。也就是说,要更重视语感培养,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和强化训练。

       2、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人把它提炼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简单来说,你同样设计一个问答环节,就千万不能兴奋于有一两个学生答对了,而要多想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多少同学学到知识,提高本领,得到有益的启迪和熏陶。

       3、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照顾差异,保护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就是要真正懂得尊重学生。教学设计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需要(想学什么)、可能(能学会什么)、困难(学习中有什么障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把指点用在需要处。

       4、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每一块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需要我们严肃对待。我们需要经常对照这些任务,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没有有效的措施,有没有为保障这些任务的最终实现完成自己的阶段任务。

       (二)对教材的考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全面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最好适当了解小学和高中语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和编制意图,从而结合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出系统规划。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特点是“主题合成单元”模式,它既不同于新人教版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淡化文体模式,又不同于旧人教版的以文体为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是一种妥协式的选择。我个人感觉,它基本呈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表达角度类,即单元课文的组合侧重于内容范围的类同,像“民俗风情”、“至爱亲情”;第二种是表达方式类,即文体类同,像“借物抒情”、“小说之林”;第三种是读书方法类,像九年级上册开始的“学会读书”系列。注意到这种联系与区别,可以为我们的具体教学设计提供宏观把握和思考。

       2、了解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点尤为重要。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是很笼统针对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的,譬如其中提到阅读教学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具体到某单元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根据单元特点,思考落实这一要求的可能性,并结合这一任务的系统学习计划,确定这单元的教学在系统计划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3、把握课文,不只是理解课文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还必须思考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在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独特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摒弃“教课文”的观念,而代之以“用课文教” 的观念,那么,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的同时,弄明白应该教什么,值得教什么。这样,我们就需要改变每篇课文都是生词、作者、背景介绍,分段、概括段意„„的笼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教法,而代之以根据系统教学需要和课文特点,突出重点,力求解决问题的扎实的、蜜蜂酿蜜式的教法。

       (三)对学生的考虑,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科老师一般都明晰新授是旧知的延伸,因而教学设计常常估计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为新授服务。语文学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没有理科那样直接和显性,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每篇课文、每堂课设计成独立的新授课。这又是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

       前文说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改进,有必要把原来的偏重“目标导向设计模式”,改变为偏重“状态变化设计模式”,从而鼓励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如何了解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保障新授的“新”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顺畅延伸。

       譬如,在设计议论文复习第一教时时,一般用让学生填空,来系统复习议论文的常识,但如果增加在填空前让学生回忆议论文常识和填空后点拨“知识系统整理复习法”,那实际的教学效果将好得多。

       同样,在“论点”复习中,改变一般的讲——练模式,而是从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出发,设计成:从标题直接找论点——从标题中发现论题,以论题指导寻找论点——在论题指导下,抓住体现作者观点的重要语句自己概括论点。这样三个梯度的设计,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复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在发展的同时,获得探索与进步的喜悦。

       2、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性。这个道理理解很简单,但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特别容易疏忽照顾全体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个人认为主要跟我们没有明晰的“让大多数学生学会点什么”的想法大有干系。克服这种状况,对改变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改进的时候,多想想,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是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在教学过程安排上,如何保障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学习过程,在具体环节设计上,如何体现好、中、差学生的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如何帮助大多数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譬如,有一位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安排全体同学准备3分钟,把超过1100个字、涉及8种不同的发声方法、10多种发声物体的第二段文字复述出来,实际教学只给了一个同学发言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典型的漠视全体学生的行为。说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教给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什么,也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是否有能力用3分钟时间完成这样的目标,更没有考虑让多数同学明确本次复述的要求、掌握复述的要点和方法。因此,全体学生的准备是散乱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对其他同学是难有启发的,老师对发言的评价是随意和模糊的。如果仅仅是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那要求学生边读边理清“那个人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发声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成功。

       3、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同样是一个常常听说,但实际工作中很疏忽的问题,而且也十分复杂。这里只能举个例子抛砖引玉,提供思考。

       在教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从教材的角度考虑应该教什么论点、论据、论证,但少有人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上考虑,他们在学习读、写议论文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个人觉得,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读、写议论文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阅读议论文,可能难以理解作者的思路展开方式和论证优劣。学写议论文,则缺乏逻辑分析能力,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增加逻辑思维训练环节。譬如多问问学生,要你来说清那个道理,你认为该说清哪些问题。通过几篇课文的反复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明白,逻辑思维主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说理总有针对性,三大问题侧重解决哪个,服从于说理的对象和客观需要。更难的是,在说清“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常常需要分析出一二三来,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这种分析能力的锻炼除了依据课文让学生加深感知外,有必要及时地、反复地布置小练笔强化训练。

       学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考教学设计,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发展。

       (四)对中考的考虑是必须的,相信大家也是认可的。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中考要求认识模糊,平时教学缺少针对性。中考考些什么,我们大体上都知道,但平常的教学中到底如何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应对中考的知识和技能,实际研究得很不够。这样,平时的教学不是漠视中考,就是用题海战,希望广种博收,造成效率低下。

       研究中考要求,研究中考题型,寻找解题规律,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的知识储备和技巧积累,并和日常教学巧妙结合,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

       2、对中考要求认识偏废,平时教学以偏概全。这是尤为明显的一件事,像本文开头说到的作文教学,还有比值越来越高的语言题和发散题,它们加起来要占到卷面分值的60%左右,但是,很多老师的平时教学用功不够。从教学设计上考虑,除了教学时间上的保证之外,更要思考如何在平时最大量的阅读教学中,重视结合语言训练和作文训练。这同样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需要大家的悉心研究和尝试。

       譬如,最近我给本校初三语文备课组提了个建议,每周安排一次抄作文作业,即每周给学生提供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一张中考作文纸,要求抄写必须符合四个基本要求:

       一、用0.5黑水笔;

       二、字迹必须清楚端正,且努力把字写在格子中间;

       三、必须准确、规范地点好每一个标点;

       四、必须规范分清段落。我提示这项训练的起因除了适应中考变化的要求,还因为在这些基本要求上,我们三年(加小学是9年)的教学后,学生总体做得太不如人意了。

       讲了那么多,似乎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的改进讲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复杂而重要的。没有对以上问题的通盘考虑,就不能解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模糊、偏颇、凌乱、虚空等问题,而不解决目标问题,就不可能解决过程问题、方法问题、效果问题。必须做一个心怀课标和学生,眼盯课本和中考的初中语文教师,做到对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盘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方法研究,然后把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当作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个脚印,努力做一个思路清晰的初中语文教师。

第5篇:教学目标设计

       21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奇异的琥珀》。(板书课题)

       二、复习入新。

       1、读一读:琥珀

       松脂

       渗出

       包裹

       澎湃

       粘稠

       详细

       2、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3、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

       1、课文中的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2、孩子的父亲说了些什么?

       (追问:你怎样理解他说的“很少见的”?-——这确实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学习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这块琥珀的样子,体会、欣赏他的奇异、美丽。

       2、这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理解:考古学家们通过这块琥珀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 从琥珀的样子——推测——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这个已知的情况)

       (了解未知的情况)“可以推测”“可以知道”——表明这块琥珀考古价值。学习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

       1、课文哪部份描写了故事的详细情形?——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什么? (讲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这奇异的琥珀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

       (1)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落下来。(2)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3)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一个松脂球。(4)淹没在泥沙下,变成了化石。也可以说是量大阶段:(1)形成松脂球。(2)变成化石。

       3、你认为作者推测的这几个阶段的详细情形合理吗?他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断?(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谈谈自己的体会,悟出:琥珀形成有哪些必要条件?)

       四、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

       形成过程

       滴

       ——→

       包

       ——→

       积

       ——→

       变

       ↑ 刚 ↓ 好 ↑ ↑

       必要条件

       夏天炎热

       苍蝇

       继续滴

       埋

       渗出松脂

       蜘蛛 地壳变化

       漫长岁月

第6篇: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先烈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背后巨大的付出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思路

       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最可爱的人》承接上一课,新中国成立的史实,讲述了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和杰出的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抗美援朝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本课重点。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作战,通过五次战役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出兵朝鲜,其原因复杂,必须从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结合起来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

       二、课前导 1.阅读本课课文。

       2.看世界地图,了解中朝位置。 3.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教学对象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历史课程和学生特点,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而且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都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创设自由、平等讨论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展示《志愿军军歌》、抗美援朝战争原始录像、邱少云、黄继光等图片、《英雄儿女》电影剪辑,形成视听冲击,创设学习情境,拉进历史与学生实际的距离,给他们提供体验过去的可能。学生爱看、爱听,会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利用自制的课件,展示讨论问题。这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

       2.史料分析法

       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论从史出。如在探讨各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看法时,出示停战协定签字图,克拉克、彭德怀、布莱德雷对战争的评论,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

       3.讨论法

       设问激疑,采取讨论法,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讨论中变“讲堂”为“学堂”,在讨论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4.活动体验法 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去。如讲故事,生动讲述自己了解的志愿军故事;在讨论志愿军高尚品质的基础上,学唱《英雄赞歌》。既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

       教学媒体设计 1.电教媒体的选择

       依据事实性教学原则,情景性教学原则,探究性教学原则,选择计算机教学媒体。用POWERPOINT自制幻灯片13张,选择文字,地图,影视片断等,形成完整课件。

       2.电教媒体的应用

       在《最可爱的人》课件中,充分调动视听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课堂45分钟,提供给学生大容量的知识信息,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乐学,主动学。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背景音乐。[提问]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及背景音乐。[学习新课]

       [课件演示]资料片《百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讨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

       [教师归纳小结]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课件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

       [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对照地图,指出鸭绿江,三八线,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进攻方向,讲述抗美援朝经过。

       [课件演示]《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停战的相关文字资料

       [讨论]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2、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课件演示]邱少云、黄继光的图片,电影《英雄儿女》片段 [活动]英雄赞歌 ①说说最可爱的人,生动讲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②探讨志愿军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为什么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③同唱一首歌《英雄赞歌》

       [课堂小结]

       [活动]个人分别做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前后四人一组交流完善 [练习]教师点拨本课易错之处。[思维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经典影片,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歌曲等

       网上查阅更多相关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切入学习主题,利用经典名篇提高学习兴趣。巧妙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领学生对过去感同身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用影视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力。设问激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允许有不同结论但必须要说出理由。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小结,增强学生的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小活动图文转换,发挥合作学习优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强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突破重点课件演示提供直观丰富的信息,分析历史资料,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多媒体展现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形成视听的冲击,增强对英雄事迹的感性认识;探讨交流加深对英雄心理认同;学唱歌曲升华感情。系列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突破重点。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对历史知识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引导学生多途径扩充历史课程资源,不局限于课本、课堂。

第7篇:教学目标设计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几个因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改进的四个考虑要素是指:课标、教材、学生、中考。

       (一)对课程标准的考虑,最重要的要理解和把握以下四点:

       1、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又不能上成纯语文技巧训练课,而是要努力达成两者的统一。我个人的观点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应该略偏于工具性。也就是说,要更重视语感培养,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和强化训练。

       2、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人把它提炼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简单来说,你同样设计一个问答环节,就千万不能兴奋于有一两个学生答对了,而要多想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多少同学学到知识,提高本领,得到有益的启迪和熏陶。

       3、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照顾差异,保护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就是要真正懂得尊重学生。教学设计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需要(想学什么)、可能(能学会什么)、困难(学习中有什么障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把指点用在需要处。

       4、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每一块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需要我们严肃对待。我们需要经常对照这些任务,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没有有效的措施,有没有为保障这些任务的最终实现完成自己的阶段任务。

       (二)对教材的考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全面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最好适当了解小学和高中语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和编制意图,从而结合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出系统规划。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特点是“主题合成单元”模式,它既不同于新人教版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淡化文体模式,又不同于旧人教版的以文体为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是一种妥协式的选择。我个人感觉,它基本呈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表达角度类,即单元课文的组合侧重于内容范围的类同,像“民俗风情”、“至爱亲情”;第二种是表达方式类,---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即文体类同,像“借物抒情”、“小说之林”;第三种是读书方法类,像九年级上册开始的“学会读书”系列。注意到这种联系与区别,可以为我们的具体教学设计提供宏观把握和思考。

       2、了解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点尤为重要。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是很笼统针对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的,譬如其中提到阅读教学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具体到某单元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根据单元特点,思考落实这一要求的可能性,并结合这一任务的系统学习计划,确定这单元的教学在系统计划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3、把握课文,不只是理解课文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还必须思考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在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独特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摒弃“教课文”的观念,而代之以“用课文教” 的观念,那么,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的同时,弄明白应该教什么,值得教什么。这样,我们就需要改变每篇课文都是生词、作者、背景介绍,分段、概括段意……的笼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教法,而代之以根据系统教学需要和课文特点,突出重点,力求解决问题的扎实的、蜜蜂酿蜜式的教法。

       (三)对学生的考虑,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科老师一般都明晰新授是旧知的延伸,因而教学设计常常估计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为新授服务。语文学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没有理科那样直接和显性,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每篇课文、每堂课设计成独立的新授课。这又是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

       前文说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改进,有必要把原来的偏重“目标导向设计模式”,改变为偏重“状态变化设计模式”,从而鼓励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如何了解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保障新授的“新”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顺畅延伸。

       譬如,在设计议论文复习第一教时时,一般用让学生填空,来系统复习议论文的常识,但如果增加在填空前让学生回忆议论文常识和填空后点拨“知识系统整理复习法”,那实际的教学效果将好得多。

       同样,在“论点”复习中,改变一般的讲——练模式,而是从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出发,设计成:从标题直接找论点——从标题中发现论题,以论题指导寻找论点——在论题指导下,抓住体现作者观点的重要语句自己概括论点。这样三个梯度的设计,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复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在发展的同时,获得探索与进步的喜悦。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2、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性。这个道理理解很简单,但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特别容易疏忽照顾全体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个人认为主要跟我们没有明晰的“让大多数学生学会点什么”的想法大有干系。克服这种状况,对改变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改进的时候,多想想,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是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在教学过程安排上,如何保障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学习过程,在具体环节设计上,如何体现好、中、差学生的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如何帮助大多数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譬如,有一位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安排全体同学准备3分钟,把超过1100个字、涉及8种不同的发声方法、10多种发声物体的第二段文字复述出来,实际教学只给了一个同学发言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典型的漠视全体学生的行为。说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教给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什么,也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是否有能力用3分钟时间完成这样的目标,更没有考虑让多数同学明确本次复述的要求、掌握复述的要点和方法。因此,全体学生的准备是散乱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对其他同学是难有启发的,老师对发言的评价是随意和模糊的。如果仅仅是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那要求学生边读边理清“那个人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发声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成功。

       3、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同样是一个常常听说,但实际工作中很疏忽的问题,而且也十分复杂。这里只能举个例子抛砖引玉,提供思考。

       在教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从教材的角度考虑应该教什么论点、论据、论证,但少有人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上考虑,他们在学习读、写议论文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个人觉得,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读、写议论文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阅读议论文,可能难以理解作者的思路展开方式和论证优劣。学写议论文,则缺乏逻辑分析能力,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增加逻辑思维训练环节。譬如多问问学生,要你来说清那个道理,你认为该说清哪些问题。通过几篇课文的反复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明白,逻辑思维主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说理总有针对性,三大问题侧重解决哪个,服从于说理的对象和客观需要。更难的是,在说清“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常常需要分析出一二三来,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这种分析能力的锻炼除了依据课文让学生加深感知外,有必要及时地、反复地布置小练笔强化训练。

       学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考教学设计,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发展。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四)对中考的考虑是必须的,相信大家也是认可的。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中考要求认识模糊,平时教学缺少针对性。中考考些什么,我们大体上都知道,但平常的教学中到底如何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应对中考的知识和技能,实际研究得很不够。这样,平时的教学不是漠视中考,就是用题海战,希望广种博收,造成效率低下。

       研究中考要求,研究中考题型,寻找解题规律,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的知识储备和技巧积累,并和日常教学巧妙结合,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

       2、对中考要求认识偏废,平时教学以偏概全。这是尤为明显的一件事,像本文开头说到的作文教学,还有比值越来越高的语言题和发散题,它们加起来要占到卷面分值的60%左右,但是,很多老师的平时教学用功不够。从教学设计上考虑,除了教学时间上的保证之外,更要思考如何在平时最大量的阅读教学中,重视结合语言训练和作文训练。这同样是值得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需要大家的悉心研究和尝试。

       譬如,最近我给本校初三语文备课组提了个建议,每周安排一次抄作文作业,即每周给学生提供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一张中考作文纸,要求抄写必须符合四个基本要求:一、用0.5黑水笔;二、字迹必须清楚端正,且努力把字写在格子中间;三、必须准确、规范地点好每一个标点;四、必须规范分清段落。我提示这项训练的起因除了适应中考变化的要求,还因为在这些基本要求上,我们三年(加小学是9年)的教学后,学生总体做得太不如人意了。

       讲了那么多,似乎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确立目标”过程的改进讲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复杂而重要的。没有对以上问题的通盘考虑,就不能解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模糊、偏颇、凌乱、虚空等问题,而不解决目标问题,就不可能解决过程问题、方法问题、效果问题。必须做一个心怀课标和学生,眼盯课本和中考的初中语文教师,做到对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盘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方法研究,然后把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当作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个脚印,努力做一个思路清晰的初中语文教师。

       ---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要求

       教案教学目标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