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安监机构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共6篇)

第1篇:对加强乡镇安监机构建设的思考

       根深方成参天树

       ——对加强乡镇安监机构建设的思考

       海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廖基任

       一、部分乡镇安监机构建设趋向弱化的情况应引起注意

       有份材料表明,2022年7月,我省某县级市全市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共49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领取了安全生产检查员证,其中专职人员31人占63.2%,兼职与挂靠人员18人占36.8%;事业编制27人占55.1%,行政编制5人占10.2%,合同工17人占34.7%;到2022年8月,上述人员转岗(含挂靠)数达20人占40.8%。2022年4月1日,全市共24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领取了安监执法证,其中事业编制20人占83.3%,行政编制4人占16.7%;到2022年8月底,上述人员转岗(含挂靠)数达10人占41.7%。这一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严重流失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保证乡镇安监队伍的稳定,推行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不过是一句海市蜃楼般的空话。

       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存在流失和不稳定的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这是部分地区存在着乡镇安监机构建设总体上趋于弱化或边缘化的一个反映。根据我的了解和观察,这个趋向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主管领导边缘化、上级监督弱化。由于安全生产监管风险大、专业性强,管安全的不“安全”,很多领导不愿意和安全生产沾边。近来,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稍有所好转,主管工业副乡镇长便不再分管安全,轮到年纪轻、排位靠后、资历浅的副乡镇长主管安全。这和国家一再强调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规定不符。

       乡镇政府执掌着机构的“人、财、物”大权,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的任命与调离,日常工作的内容通常都由乡镇政府说了算。乡镇安监机构负责人岗位出现空缺也由本级政府自行安排。这样有时也导致一些人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片面认为乡镇政府比县级安监部门“说话”更为管用。

       2、机构设置虚拟化。虽然乡镇安监机构大多已挂牌,但是名称五花八门,有安监所、安监站、安监办、安管办、安办等不同名称。除了极少数为单独设立

       1 外,大多挂靠在企业服务中心、经济办、综治办、综合办等机构内,“挂安监部门牌子,干其他部门的活”,专职从事安全监管工作的甚少。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乡镇安监机构相当形象。机构里就那么几个人,却承担着联系安监、质监、消防、劳动、统计、经贸、工会等十多个上级部门的职能,还要兼管环保、交通、拆迁等其他工作,无法做到专职专能,乡镇安监机构难符其名。前不久,一位拥有五个头衔(危险化学品安全专管员、消防“三合一”整治专管员、污染源普查专管员、劳动纠纷协管员、经贸协管员)的乡镇安监员告诉笔者,2022年污染源普查花去了他半年时间,“三合一”整治又花去了他几个月时间,而真正花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上的时间却令人惭愧。

       3、乡镇安监员工作力不从心,工作不安心。乡镇安监员多为兼职,分管条线多,各个职能部门都在“抢”人,和“安全”沾边的事要管,和“安全”不沾边的事也要管,乡镇安监员疲于应付,根本无力对辖区内单位实施现场日常监管,基层安监工作重形式、轻落实现象比较突出。高层往下的文件精神和基层单位向上的反馈信息,往往都会在乡镇一级形成“肠梗阻”。另外,乡镇安监员无独立执法权,乡镇安监机构在监督、指导、协调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时常常力不从心,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现在给人们的印象是,乡镇安监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具体分析一下,他们中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的,本身素质参差不一。加之在实际工作中有责无权,还有如前所说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工作压力,让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选择调离安监岗位,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流失率远远超过其他部门。乡镇安监员的不断流失严重影响了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同时,管理体制上的“脱节”还造成县乡之间、乡镇之间安监员不能交流,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知识、年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也影响了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实。

       二、对此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乡镇安监机构是我们安监行政执法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这个阵地的建设只能不断加强而不能丝毫有所削弱。因此,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研究采取相关对策措施。以我之见,我们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去改进和加强工作。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首先,乡镇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自觉地树立安 2 全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规定,让乡镇主管领导在做决策时,优先想到安全;在上新项目时,优先考虑安全;在考核政绩时,优先考核安全。其次,要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落实责任、健全制度,保障乡镇安监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考核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的乡镇予以告诫甚至一票否决制,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监管不力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2、加大投入,提高素质。要切实加强乡镇安监机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优化工作环境,落实机构、人员、职能、责任、装备、经费,做到“有机构、有人员、硬件达标、软件合格”。适当提高安监人员的待遇,可参照其他部门,给予一线安监人员必要的岗位补贴。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好乡镇安监机构的作用,促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

       3、拓展思路,落实措施。近年来,部分地区尝试使用政府工作雇员制来加强安监队伍力量,借智专家参与事故查处、隐患排查,破解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拓展了基层安全监管思路,创新了基层监管手段,提高了安监队伍战斗力,值得借鉴。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管委会在这方面颇有心得, 当地政府先后出资请两家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辖区内高危企业集体“体检”,然后对症下药,开展安全检查与整治,2022年又聘请安评机构专家参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巧妙化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精力不足的难题,效果明显。

       4、改革体制,稳定队伍。稳定的乡镇安监员队伍是实施基层安全监管的人力资源保障,这支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基层监管的效果。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的同时,还要有效改善县级安监部门对乡镇安监机构的业务监督现状。一是要加强各相关部门沟通,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考核机制,确保乡镇安监员专职专能。二是对关键岗位要有话语权。乡镇安监机构主要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岗位变动需事先应与县安监局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再作变动。三是允许市县与乡镇、乡镇之间安监人员的相互交流,以促进乡镇安监队伍的良性发展。

       今年是“基层基础年”,如果说安全生产事业是棵“树”,那么乡镇安监机构就是“根”。“根深方成参天树”,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一定要把“根”呵护好!

第2篇:乡镇安监工作

       乡镇安监工作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充分抓住创建安全生产合格乡镇活动有利契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决策,采取措施,扎实工作,乡镇安监工作。保证了我镇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将20xx年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xx年,镇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题会议,镇安委会例会11场次,组织单位负责人、村两委成员、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安全知识学习,对各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分析、有总结、有反愧有记录。一年来,我们分别开展了森林防火、板房以及过渡房消防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管理、食品卫生、学校、旅游、企业生产等专项整治。其中,烟花爆竹、液化气、建筑施工、板房安全、企业等安全重点,制定了各类安全预案,并做到每季度检查一次,特别是三溪寺一年三次庙会,我们制定了并实施应急预案,确保了我镇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二、健全管理机构

       针对单位负责人变动情况,我镇及时调整充实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充实基层的安全员。建立了安全生产网络的信息渠道,并对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及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法》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真正把基层的安全员作为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保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现安全隐患,有人汇报、有人督查、有人协调,环环相扣,把安全生产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工作总结《乡镇安监工作》。

       三滤布、完善责任制度

       今年,我镇认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完善“一把手”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具体负责,其他分管领导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原则,承担分管职责范围内相应的安全责任工作机制。镇政府同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20xx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45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相关台帐,责任更加明确。对于确实是因工作失误而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责任“落实不下去,严不起来”的问题,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四、狠抓安全检查

       一年来,镇安办协同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烟花爆竹和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板房及过渡房消防;道路交通;非营运车辆载客;食品卫生;建筑工程安全;防汛工作;供电线路;学校安全;企业生产;网吧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和易发生事故的行业先后进行9次安全大检查,同时进行各类检查18次。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委、政府精神,宣传《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工作联系报告制度和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留死角,尽量减少安全隐患,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6月12日,镇安办协同派出所、卫生院、能源办、两所学校、电管所在场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咨询人数达900余人,发出图文资料2800份,收到很好效果。

       五、落实预防管理

       在安全工作检查过程中,我们先后发出5份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其中已全面整改到位的4份,到位率80%。促辖区内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各种制度完善,设立安全员形成一个网络机制,力求从基层抓起,从小事抓好,消除各类事故的隐患,同时实施安全监控管理、跟踪管理,落实承包、定标、定量管理等,把安全管理的重心放在防范工作上。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制定了特大、重大安全事故责任应急处理预案,相应成立了抢险救灾队、卫生医疗队、后勤保障队、义务消-防-队。有关部门相应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六、着力宣传教育

       我们把宣传教育作为抓安全生产源头的根本举措,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压滤机滤布 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一年来,我镇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并召开干部职工、村主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针对我镇安全生产的苗头性问题,进行群防群治,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深入宣传,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一年来共发出通知、通告等380余份,悬挂横幅42条,警示牌15个,书写固定性标语8幅,通过宣传,有效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七、存在的不足

       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如在检查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和职工自我安全意识相应薄弱,企业的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的配置、职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二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监管不到位,追究不严格。三是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第3篇:安监站工作情况汇报

       安监站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和布置,以及市、区两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今年我站就全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做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全区“三类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及《安全许可证》申报工作

       年初我站继续协助市建委组织全区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建设厅举办的“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及考核工作。目前,全区已培训考试合格“三类人员”466人,其中企业主要负责人42人、项目经理208人、专职安全员216人。

       二、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

       继续在全区建筑施工现场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通过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工作,促进了我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发展。今年我区共有4个施工现场申报了“自治区级文明工地”。共有7个施工现场申报了“市级文明工地”。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在建工程项目43项,建筑面积256336平方米。我站对每项新开工的工程都办理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审查书》,下发了《安全监督计划书》,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及时按《监督计划书》做好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安全评价工作。为了深入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文件精神及年初的工作计划,我站定期对施工现场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中,严格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实施检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存在隐患较多的施工现场,对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对于存在隐患严重的施工现场,下达了停工整改通知单,并及时复查整改情况。

       六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月,我局在全区建筑施工现场开展了以“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各施工现场悬挂安全生产方面的标语,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树立“不伤害自已,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观念。同时松山区安监站根据六月至十月为施工旺季的特点,在全区建筑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生产一百天》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针对施工现场各阶段安全隐患不同的特点,我站在不同阶段开展专项治理检查。

       四、存在问题

       今年我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个别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质量、进度,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各施工现场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差,不能做到专职。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对针以往工作经验以及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站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作好工程项目的竣工核验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还将开展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对施工现场整改情况的复查力度,协助上级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第4篇:安监局工作工作情况汇报

       安监局202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县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坚持以 “安全发展”为指导原则,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大局,积极扎实地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了我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将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二、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大组织工作力度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 我们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对安全生产工作统筹安排,强化领导,有效组织。与全县35个乡镇和县直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任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十·一”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年初签定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做好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二)以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工作重心,加大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

       我们以“两节”、“两会”及“清明”“五一”“端午”“国庆”等节假日为重点时期,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为工作重心,把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作为突破口,重点抓、重点管和重点检查,以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为重点,在广泛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和群众自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查、巡查、暗查以及地方和行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包片谁负责”的原则,开展拉网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是落实责任。按照实市政府《关于做好国庆期间安全生产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市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的通知》(阜安委明电【2022】11号)、市安监局《关于转发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阜安监明电【2022】1号)文件精神,为促进全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县安委会制定了《阜蒙县国庆期间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保障及隐患排查治理督查行动实施方案》,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冶金、有色、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单位、道路交通、食品卫生、旅游、公用设施等行业为重点,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行动开展以来,全县35个乡镇和7个行业主管部门都成立隐患排查治理检查组,参加检查人员800余次,共检查非煤矿山和尾矿库55户,下达现场指令书45份,发现整改隐患130余处。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6户,烟花爆竹经销单位1户,检查建筑工地9处,出动检查人员32人次,查出安全隐患343处,完成隐患治理339处,停产整顿企业8户。

       二是突出重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阜新市安监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阜新市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阜新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县安监局成立专门工作组,召开了5次专项工作会议,下发了两个文件,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并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条例》、《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挂板600余套,安全旗300余面,安全警示牌600余块,组织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发放安全培训丛书2500余套,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取证200个,对企业特种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取证500余人。对26家尾矿库、11个井工矿山进行了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289条,下达整改指令书11份,通过复查,基本已经按要求完成整改,整改率100%,对两户隐患较大的企业实施了停产停建。治理整改中,共投入隐患治理资金300余万元。聘请辽宁安科院技术专家68人次,对下游有村庄的阜新中合尾矿库等企业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三、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一是我们与县公安局、环保局、发改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落实省政府第69次业务会议纪要和《阜蒙县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对非煤矿山、尾矿库及冶金企业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对各井工矿山的提升系统、绞车罐笼、排风系统的主扇局扇、排水系统水舱、水泵进行重点检查。共检查非煤矿山企业160余户次,发现安全隐患170余处,提出整改意见187条,对5户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对查出的120余处安全隐患,下达了立即责令改正指令书,对存在隐患的企业全部要求立即整改,对隐患较大的两户企业实施了停产停建,对达不到安全条件,污染环境的企业依法严厉打击,对未经验收合格复工的企业,无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坚决予以停产停业直至关闭。

       二是开展烟花爆竹和危险化学品的联合安全检查。安监、公安、质监、工商、城建等部门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加油站、加气站的检查和监管力度,今年以来,共检查加油站180余户次,危险化工企业9家,烟花爆竹批发零售单位380余户次,已排查出安全隐患130余处,下达整改指令书45份,现场检查记录130余份,隐患排查整改率达到100%。我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重要设施设备实施监控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对烟花爆竹批发企业要严格运输和储存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储存、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查,严厉查处违法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的黑窝点。三是协同县建设局、质监局开展建筑行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强春季开工的现场监管,对9个施工建设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中,重点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春季开工的建筑施工现场 “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对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到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工地必须立即停工整改。

       四、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控和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对我县非煤矿山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清理整治,我局会同县卫生局按照市卫生局等四部门联合文件精神,对我县38家砖场进行专项联合检查,对650多名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签订了体检合同,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检查,强化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对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和教育工作,我们对38家砖场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的组织培训,并联合县卫生局、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县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开展2022年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4月29日,到十家子玛瑙园区进行职业病危害和防治宣传工作。共出宣传车6辆,发放各类宣传品宣传单4000余份。通过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为普及职业病防护知识、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认真组织开展202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 一是为进一步营造全县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今年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媒体跟踪宣传报道、开设安全生产专栏等,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和落实,增强了群众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安全月期间,我们组织全县33个部门、35个乡镇和县城8个社区开展安全生产进社区、进乡镇、进村屯活动,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单、挂图数万份,市民安全手册等3000多册,通过安全月的开展,普遍增强了市民安全意识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各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能够学法、知法、用法。

       六、树立大局意识、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大监督和指导工作力度。利用我们所掌握安全生产方面技术和知识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在严格执行法律规范的同时,指导企业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隐患整改;

       今年我们在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条例》,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特殊的经济时期,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生产“三同时”的各项协调和申报工作,确保企业早日投产达效、尽快为我县经济恢复动力做出贡献。同时我们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审批工作,对矿山、危化企业的建设项目从可行性认证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没有履行“三同时”审批许可的企业,坚决不许开工投产。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集中整改月”的活动意见》及县政府《关于开展“走进企业”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局从7月20日开始,成立专门工作组,由局长带队,全局10名机关干部,分工包片,及时跟踪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协调企业再生产运行、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活动中共走访检查企业21户,整改治理隐患20处,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流动资金20万元。帮助驿达铁矿等筹建中的铁选企业,做好安全生产三同时各项前期工作。

       七、认真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今年我们县安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安监局的指导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工作原则,以“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为工作目标,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为工作重点,强化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我局根据制定了《阜蒙县安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单位内部实行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了政务公开、局长责任制、副局长责任制、安全生产事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并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室,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防止发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在全局上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狠抓执法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等各种措施,对安全生产专兼职人员进行及时、严格和有效的教育、培训及管理,提高了监督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组建了阜蒙县矿山测绘大队,对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全面的测绘验收,使我县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中,首先,是继续深化非煤矿山企业专项整治,及时消除隐患。按照阜蒙县金属矿山综合整治方案,以井下开采及事故多发的非煤矿山企业为重点,继续深化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城市燃气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我县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工矿商贸企业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经济社会呈现出安全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八、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构建安全监管网络 (一)我县从安全机构建设入手,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我们对全县35个乡镇和380多个行政村的安全监察员和村级安全生产监督员进行了培训,目前,全县35个乡镇都都配置了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督员,我县已初步形成基层安全综合监管体系,提高了我县各乡镇的安全监管水平。

       (二)开展安全生产进乡镇、社区活动。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进乡镇活动。同时推进各乡镇、社区安全人员配置等各项工作。

       (三)加大对安全隐患治理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一是每年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用于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宣传教育培训等。

       二是研究制定企业提取安全措施费制度,目前我县已对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提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三是按省安委会2022年9号内部明电要求,参照省内其它县区设立专项资金情况,阜蒙县今年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60万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九、2022年工作安排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扩大安全生产的社会影响。

       2、认真做好培训工作。按照市总工会、市安监局文件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制定方案、组织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安全教师队伍。继续加强并搞好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法》培训;搞好特种作业培训。

       3、继续开展以煤矿、非煤矿山、冶金行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人员密集场所等方面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尤其要加强“五一”“端午”“十.一”、“中秋”以及“两节、两会”期间的安全检查。通过整治,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大对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资金投入力度,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4、加强安全生产经常性监督检查和管理。继续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机械冶金行业、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安全、道路交通、食品卫生、锅炉压力容器、公众聚集场所、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行业的监管,确保我县的安全稳定。

       5、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把加强现场监察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高标准、不凑合、不迁就,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处罚力度。对隐患严重的,采取果断措施,该停的停、该罚的罚。

       6、深入开展联合检查和定期抽查。加强各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结合各项工作情况的开展,定期组织联合检查活动,使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全县上下、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7、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县域内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切实摸清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积极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一日

第5篇:安监站建设汇报

       关于成立龙坪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情况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基层和基础工作,推进安监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落实《关于清远市加强镇级安监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清机编[2022]4号文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迅速部署开展建设安监机构建设工作,并在市安监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完成了建立“龙坪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各项工作,现将具体开展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认识,领导重视

       自从我镇收到开展镇级安监机构建设的文件后,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为切实把该项工作做好,迅速成立了以镇长成文友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欧阳志新委员为副组长的镇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题研究落实建立和加强镇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中的级别设置、人员配置、办公场所、岗位责任制、经费安排等问题,为成立“龙坪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周密的安排、部署。

       二、按计划实施,逐步落实

       在连州市安监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连州市镇(乡)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工作计划,逐步落实好各项工作。首先为安监站挑选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为专职安全生产检查员,以文件形式完成了安监站人员的任命,并按时上报市安监局备案;其次落实好办公场

       所、完成挂牌工作(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办内);完善好公章、办公用具、各项规章制度牌的制定;最后组织安监站的全体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有关业务知识培训。真正做到了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投入、有职责、有制度。

       经过五个多月的建设开展,我镇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已逐步完善并步入正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将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做好职能工作,使镇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真正构筑起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龙坪镇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一月六日

第6篇: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现就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机构改革开展以来,按照市、县委的要求,乡上始终以实现乡镇职能转换、提高效率、增强执政能力为核心,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照章办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目前,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各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途径和取得的成效

       乡镇机构改革前,黄花乡辖8村52个村民小组,原设乡镇行政、事业编制39名,实有人员45名,村干部24人,社干部52人。改革后,全乡8村46个村民小组,村干部23人,社干部46人,新核定编制行政编制19人,事业编制38名,实有人员45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

       ㈠整合撤并,合理调整村社。按照弱向强合、小向大合的总体要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村社数量、产业布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草畜、林果产业经济带,依靠强社拉动弱社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整建制撤销马寨子、凉水泉、油府庄、黄花塬等村部分村民小组。全乡村民小组数由原来的52个减少到46个,减少了12。新的村民小组,更加符合黄花经济社会及区域发展的现状,协调性、区域性、整体性发展活力增强。

       ㈡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创新组织的设置方式。乡上按照市、县改革总体要求,经过积极探索,对乡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设置。乡上的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三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三办”主任分别由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人民武装部保持原有机构和职能不变。撤销乡镇财政所、经济委员会、农机站、农经站等13个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四个中心一个站”,即: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计划生育站(含计划生育服务所)。同时,为了促进农村党建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完善典型创办机制,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建设,我乡研究制定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及设置方式,建立党群共富经济组织的意见》,在产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建立了“支部 协会”等党群共富经济组织6个,吸收会员139人,其中党员42人,占农村党员的12。先后培育出了杨家沟、油府庄草畜、林果协会、凉水泉林果产业协会和水么劳务输转协会等一批“协会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典型。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富裕党员群众帮贫困党员致富、党员帮致富能人富人进步结对子”活动,共结成帮带对子15个,通过帮扶,全乡共有21名党员脱了贫,发展能人富人党员6人。

       ㈢创新载体,多渠道分流人员。按照县委、县政府审批的《崇信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和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分流。一是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22]112号文件规定,对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的干部进行了清理;二是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对年限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年限满20年的国家公务员,进行了清理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黄花乡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的实施意见》,鼓励乡干部到村级任职或到民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当负责人。并按照“五个好”的量化考核标准,即,走出一条好的致富路子;带头发展一个好的产业;组建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建办一户好的企业;办几件好的公益事业。选派了8名政治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进一步拓宽分流渠道。

       ㈣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上坚持把各项改革紧密结合、配套推进。一是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行了“乡财县管”,乡上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统一帐户体系管理,让乡干部挪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抓产业、促发展。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对现有教育布局进行了认真调研调整。三是对乡村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摸清了底子,并积极研究探索解决的政策和办法。通过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即丰富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更为下一步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理顺乡镇职能,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高效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㈤合理定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乡上通过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将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建立公共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兴办各类企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提供生产服务;引导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搞好计划生育;搞好农村社会管

       理,排查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从而把乡镇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把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建设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法制型转变。

       我乡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的开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1、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初步实现了方式的转变。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下达任务、轻农村实际需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等弊端。乡镇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行政型、命令强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转变到服务型、法制型的职能上。

       ⑴明确“三个定位”。首先明确了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定位。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就是要由过去的催种催收,大包大揽转加到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上来,把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环境等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去经营。其次,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和职责定位。村级组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村中的富人、能人成为中介组织成员,通过他们引导群众走向市场,同时,兴办乡村企业,搞好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明确了领导的职能和职责定位。调整领导方式和方法,以服务为前提,努力学习一技之长,提高领导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政策服务,抓好组织协调。

       ⑵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了干部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制定了《黄花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规范了新设机构的运行机制,按人员编制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按职能需要及干部所学的专业和乡镇积累的技能,在干部中开展了自报专长、竞争上岗,初步确定了人员。同时,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推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干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盘活了劳动力资源。重点抓了劳务摸底建档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立了领导机构,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利用农闲有利时机,聘请县农牧局、果业局、科技局、劳务办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1654人(次),实现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自发无序输转向有市场的输转转变。积极联系可靠的劳务市场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努力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止目前,全乡集中向我县境内的新安、大柳开工建设和周寨、新周等企业及兰州、银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计输出劳力1537人,其中:就地输转816人,向外输出721人,实现劳务收入614.8万元以上,人均达到4000元。三是盘活了自然资源。重新整合乡域内的自然资源,启动乡域内的能人创业。杨家沟村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将本村的荒山沟协调划拨给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营资本的转变。

       ⑶着力“三个重点”。一是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了“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经营性社会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合作型、技术服务承包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带动方面。以典型培育为载体,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巩固发展上培育典型,不断提高内涵,培育了高庄子村草畜产业专业村及新农村建设典型。目前,高庄子依托草畜产业专业村建设项目,投资248万元,修建养畜暖棚35座,投放基础母牛35头,栽植仁用杏200亩,种草100亩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0户,牛饲养量达到456头,实现畜牧业收入32.1万元。按照新农村实施规划,高庄子村整修各类用地78.2亩,在新村内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1500米,拓宽村社道路3条6.8公里,硬化开通排洪渠550米,栽植侧柏802株,薯块松230株,建成塘坝1处5000立方米,村小学、新村部、卫生所完成主体工程,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开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沟两社为主体的“小康住宅 庭院经济 增收产业 生态节能”四位一体模式的产业型家园45户,现有35户完成了主体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黄花乡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4次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鼓励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建办养殖园。按照“基地 协会 农户”的模式,疏通产销渠道,今年,在扩大荣盛养殖园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下派乡干部任副会长,指导养殖能手闫李龙等,投资35万元,建办黄花塬养殖园,新建猪棚3座55间,购置饲料粉碎、搅拌设施3台(件),配备畜疫设备,购回仔猪130口,猪存栏已达到288口,出售育肥猪和仔猪195口,实现销售收入8.3元。全乡的生猪饲养量达到4210口,出栏量达到1684口,实现销售收入67.36万元,为养猪产业链条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⑷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重心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干部由以往的开会命令,对实情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间有距离的模式,变成赴“第一线”,摸实情,理思路,出实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来,做给群众看,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干部作风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干部在中由过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过日子,缺乏积极主动性向直接参与,有具体服务目标转变,减少了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弊端,作风从“务虚”到“务实”转变,效能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优化,乡村干部变亲民、为民、利民。四是服务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执政为民向为民执政转变,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务”转变。

       2、规范机构设置,新的职能作用发挥显现。设置的“三办一部”、“四个中心一个站”。“三办一部”主要负责党务政务、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武装等。“四个中心一个站”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乡级财务、劳务输转、法律援助服务和计划生育等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强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等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尤其乡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养畜温棚化、牛品改良化、饲草基地化、总量规模化、防疫体系化”的“五位一体化”思路,巩固提高了凉水泉等五村草畜产业整村推进片带,加强了对高家坡等7个1000亩以上饲草基地管理,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品种,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做活、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乡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00亩,改良草地1200亩,牛饲养量达到8512头,存栏6880头,出栏1632头,冻配改良基础母牛435头,已产犊的163头,新增温棚65座,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8户,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61.1万元,人均达到346.1元。同时,补植补造、补栽仁用杏、结杏苗木2.4万株,新开小寨子对面山等2处三荒大点1450亩。加强化果业基地建设,对三处千亩仁用杏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了除草、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2次,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多方筹资2.3万元,购买新品种脱毒洋芋、黄豆籽种,在经济林带内套种285亩和795亩,长势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简人员,减轻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机构改革,全乡24名村干部实行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或支书、主任“一肩挑”,有的还兼任合作社长,使村干部职数由原来的76人减少到目前的65人,精减11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15,每年节省开支近3.6万元。

       4、推行竞争考核机制,创造了服务产业的平台。通过机构改革,将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任职,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点的机制向包产业、包项目典型、包重点转移,干部本人也由当过去的“万金油”干部转变为“专长专用”。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制定机构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实行周小结,月评比,季考核,年汇总,实行一个产业组、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进行绩效挂钩,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主观能动性,使干部真正把的着力点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开始向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参与式服务上转移。凉水泉村党员袁占梅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帮助凉水泉村确定了以“支部 协会”党群共富经济合作为平台,以党员能人、富人为骨干,带动群众走肉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开发路子的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共组织销肉猪2100多口,输出劳务60多人(次),实现收入152多万元。

       5、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计划生育)变成了服务于民,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6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

       资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12台(件),运输车6辆。修建兔棚15座75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3260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15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5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3间,硬化水平台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6台(件),机动运输车1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3600件(块),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25公里,移动土方8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矿区输送劳务工80人,实现劳务收入32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

       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

       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

       四是管理模式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干部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四是乡镇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围绕以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为着眼点,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

       一是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场和社会则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应该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无限和万能的。虽然政府一直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发挥超过限度,则不仅自身不堪重负,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每个干部认识到,虽然政府职能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政府权力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个人权力范围的缩小或某些利益的损失,但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对改革不能叶公好龙,要做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改革都应坚决支持。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乡镇的重点,紧密结合我乡农业和农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路子,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要结合完善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乡村两级债务化解等,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大力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很弱。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混乱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把政府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大力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强乡镇干部的技能培训。干部普遍反映,过去只围绕收款而,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从农户手中把钱要回来,而现在转变为服务型,干部就不能适应。比如在果树作物技术、农机使用、科技发展上基础知识少。现在要服务于群众,就要加大培训力度,乡上要拿出经费,鼓励和支持乡干部自学和外出培训,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搞好乡镇。

       六是理顺条块关系,增强乡镇政府功能。教育、卫生、土地等以及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其它机构的人、财、物,我们认为要下发给乡镇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同时,把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归政府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则由事业单位承担。把过去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的现象必须清除,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合理设置乡镇事业机构,将必要的为三农服务的农业、农技、农机、水利等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只有理顺了县乡关系,乡镇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乡镇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iTp

       理,排查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从而把乡镇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把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建设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法制型转变。

       我乡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的开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1、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初步实现了方式的转变。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下达任务、轻农村实际需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等弊端。乡镇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行政型、命令强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转变到服务型、法制型的职能上。

       ⑴明确“三个定位”。首先明确了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定位。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就是要由过去的催种催收,大包大揽转加到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上来,把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环境等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去经营。其次,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和职责定位。村级组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村中的富人、能人成为中介组织成员,通过他们引导群众走向市场,同时,兴办乡村企业,搞好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明确了领导的职能和职责定位。调整领导方式和方法,以服务为前提,努力学习一技之长,提高领导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政策服务,抓好组织协调。

       ⑵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了干部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制定了《黄花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规范了新设机构的运行机制,按人员编制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按职能需要及干部所学的专业和乡镇积累的技能,在干部中开展了自报专长、竞争上岗,初步确定了人员。同时,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推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干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盘活了劳动力资源。重点抓了劳务摸底建档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立了领导机构,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利用农闲有利时机,聘请县农牧局、果业局、科技局、劳务办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1654人(次),实现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自发无序输转向有市场的输转转变。积极联系可靠的劳务市场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努力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止目前,全乡集中向我县境内的新安、大柳开工建设和周寨、新周等企业及兰州、银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计输出劳力1537人,其中:就地输转816人,向外输出721人,实现劳务收入614.8万元以上,人均达到4000元。三是盘活了自然资源。重新整合乡域内的自然资源,启动乡域内的能人创业。杨家沟村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将本村的荒山沟协调划拨给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营资本的转变。

       ⑶着力“三个重点”。一是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了“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经营性社会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合作型、技术服务承包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带动方面。以典型培育为载体,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巩固发展上培育典型,不断提高内涵,培育了高庄子村草畜产业专业村及新农村建设典型。目前,高庄子依托草畜产业专业村建设项目,投资248万元,修建养畜暖棚35座,投放基础母牛35头,栽植仁用杏200亩,种草100亩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0户,牛饲养量达到456头,实现畜牧业收入32.1万元。按照新农村实施规划,高庄子村整修各类用地78.2亩,在新村内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1500米,拓宽村社道路3条6.8公里,硬化开通排洪渠550米,栽植侧柏802株,薯块松230株,建成塘坝1处5000立方米,村小学、新村部、卫生所完成主体工程,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开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沟两社为主体的“小康住宅 庭院经济 增收产业 生态节能”四位一体模式的产业型家园45户,现有35户完成了主体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黄花乡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4次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鼓励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建办养殖园。按照“基地 协会 农户”的模式,疏通产销渠道,今年,在扩大荣盛养殖园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下派乡干部任副会长,指导养殖能手闫李龙等,投资35万元,建办黄花塬养殖园,新建猪棚3座55间,购置饲料粉碎、搅拌设施3台(件),配备畜疫设备,购回仔猪130口,猪存栏已达到288口,出售育肥猪和仔猪195口,实现销售收入8.3元。全乡的生猪饲养量达到4210口,出栏量达到1684口,实现销售收入67.36万元,为养猪产业链条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⑷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重心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干部由以往的开会命令,对实情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间有距离的模式,变成赴“第一线”,摸实情,理思路,出实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来,做给群众看,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干部作风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干部在中由过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过日子,缺乏积极主动性向直接参与,有具体服务目标转变,减少了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弊端,作风从“务虚”到“务实”转变,效能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优化,乡村干部变亲民、为民、利民。四是服务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执政为民向为民执政转变,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务”转变。

       2、规范机构设置,新的职能作用发挥显现。设置的“三办一部”、“四个中心一个站”。“三办一部”主要负责党务政务、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武装等。“四个中心一个站”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乡级财务、劳务输转、法律援助服务和计划生育等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强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等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尤其乡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养畜温棚化、牛品改良化、饲草基地化、总量规模化、防疫体系化”的“五位一体化”思路,巩固提高了凉水泉等五村草畜产业整村推进片带,加强了对高家坡等7个1000亩以上饲草基地管理,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品种,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做活、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乡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00亩,改良草地1200亩,牛饲养量达到8512头,存栏6880头,出栏1632头,冻配改良基础母牛435头,已产犊的163头,新增温棚65座,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8户,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61.1万元,人均达到346.1元。同时,补植补造、补栽仁用杏、结杏苗木2.4万株,新开小寨子对面山等2处三荒大点1450亩。加强化果业基地建设,对三处千亩仁用杏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了除草、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2次,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多方筹资2.3万元,购买新品种脱毒洋芋、黄豆籽种,在经济林带内套种285亩和795亩,长势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简人员,减轻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机构改革,全乡24名村干部实行

       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或支书、主任“一肩挑”,有的还兼任合作社长,使村干部职数由原来的76人减少到目前的65人,精减11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15,每年节省开支近3.6万元。

       4、推行竞争考核机制,创造了服务产业的平台。通过机构改革,将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任职,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点的机制向包产业、包项目典型、包重点转移,干部本人也由当过去的“万金油”干部转变为“专长专用”。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制定机构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实行周小结,月评比,季考核,年汇总,实行一个产业组、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进行绩效挂钩,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主观能动性,使干部真正把的着力点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开始向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参与式服务上转移。凉水泉村党员袁占梅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帮助凉水泉村确定了以“支部 协会”党群共富经济合作为平台,以党员能人、富人为骨干,带动群众走肉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开发路子的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共组织销肉猪2100多口,输出劳务60多人(次),实现收入152多万元。

       5、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计划生育)变成了服务于民,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6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资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12台(件),运输车6辆。修建兔棚15座75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3260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15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5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3间,硬化水平台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6台(件),机动运输车1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3600件(块),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25公里,移动土方8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矿区输送劳务工80人,实现劳务收入32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

       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

       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

       四是管理模式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干部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四是乡镇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围绕以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为着眼点,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

       一是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场和社会则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应该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无限和万能的。虽然政府一直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发挥超过限度,则不仅自身不堪重负,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每个干部认识到,虽然政府职能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政府权力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个人权力范围的缩小或某些利益的损失,但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对改革不能叶公好龙,要做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改革都应坚决支持。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乡镇的重点,紧密结合我乡农业和农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路子,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要结合完善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乡村两级债务化解等,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大力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很弱。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混乱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把政府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大力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强乡镇干部的技能培训。干部普遍反映,过去只围绕收款而,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从农户手中把钱要回来,而现在转变为服务型,干部就不能适应。比如在果树作物技术、农机使用、科技发展上基础知识少。现在要服务于群众,就要加大培训力度,乡上要拿出经费,鼓励和支持乡干部自学和外出培训,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搞好乡镇。

       六是理顺条块关系,增强乡镇政府功能。教育、卫生、土地等以及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其它机构的人、财、物,我们认为要下发给乡镇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同时,把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归政府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则由事业单位承担。把过去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的现象必须清除,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合理设置乡镇事业机构,将必要的为三农服务的农业、农技、农机、水利等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只有理顺了县乡关系,乡镇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乡镇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iTp

       乡镇安监站工作汇报

       乡镇安监岗位职责

       乡镇安监站工作计划

       2022乡镇安监站工作总结

       乡镇安监工作岗位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