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圆明园考察报告
圆明园考察报告 前几天,我们小组成员怀着一种既骄傲又屈辱的心情去了圆明园.历史上的圆明园光辉灿烂,历史上的圆明园天下无双。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历经清朝150余年的建设,圆明园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而且融入了西方园林的特色。那数不清的亭台
楼阁,那看不完的奇花异草,览不尽的水光山色,无一不在向世人宣示,这是中华文明的典范。她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
模,杰出的造园艺术,静妙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然而这一凝聚着中国人民无数智慧和血汗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以及土匪、军阀劫掠焚毁了,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唯剩断桓残壁。从此,圆明园的废墟便成了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论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多少沧海桑田,无论时空的脚步跨过多少万水千山,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在那里——一段最辉煌也最悲愤的记忆,一种既骄傲又屈辱的心情,因为不可复原而在时空中永远屹立,因为不可申诉而向世人永恒诉说。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作为建筑已不复存在,然而她作为文明将世代流传。作为圆明园文明的载体,圆明园的文物大量流失,所剩无几。如今站在圆
明园的废墟上,近距离抚摸着
文明的遗迹,那风中的尘土,那水中的枯荷,那泥沙侵蚀下的断垣残壁,那雨水浇透过的碎砖裂瓦,涌起的是感叹,而
更多的是沉思。我们感叹前人的智慧和才华,我们沉思这段悲惨的历史。1840年以来,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是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辛丑条约》,列强要中国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10亿两之巨。这种种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的掠夺。
我们在愤恨帝国主义无耻掠夺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反思:拥有世
界上三分之一财富的泱泱大国怎会被欺侮至如此境地? 纵观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被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腐败。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延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汉奸”,主张“防民胜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兵停战撤退。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各级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御外敌,而是给太后送什么礼物。指挥战争的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在这种情况下,甲午中日战争只能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惶西逃,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
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各地官员要对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又派人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
很明显,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和组织。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早已被远远的抛在后面。
就武器装备而言,多数清兵尚用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炮,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末制造的。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启示我们: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百多年历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去,正如江泽民主席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50周年时讲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历史从来不怜悯弱者!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集13亿人民之力量于一个合力,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2022年11月10日篇2:北京考察报告
北京考察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景观设计 1 前言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察时间:2022年11月30日至2022年12月04日
考察地点:北京 考察方法:走访、观看、调查 2022年的这个冬天我们怀揣着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怀揣着对艺术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崇敬我们踏上了北京的行程,也迎来了我们大学的第二个集体考察学习计划;这次我们考察学习的地点是北京—个我——直不向往却去过很多次的城市;上次的宏村之旅还记忆犹新,置身于大自然中不仅看到了美景还开拓了自己的心胸。这一切都让我更加期待这次的北京之旅。
知道去北京之后我开始留意北京的天气,上网查一些北京的资料,做着去北京前的一些准备?? 第一站、我们去了**观看了一直向往的升国旗仪式,早上七点十五分升起的国旗,当国歌想起的刹那真的激动到忍不住想哭。总共用了两分零七秒、看完升旗通过**我们进入了故宫。
第二站、连早饭都没吃的我们跟在导游身后边看边认真的听着她对故宫的解说: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
2 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走在传说中的深宫大院里在感叹建筑的宏伟的同时我也想象到深处这样一个深宫大院的孤单,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当皇帝了。
故宫给我的印象最深是:
1、宏伟的建筑,红墙、黄瓦、汉白玉、青砖、浮雕,可谓是能工巧匠。
2、根深蒂固的等级文化。等级森严,宫中勾心斗角,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3、体现中华文化积淀的深厚,故宫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藏。有青铜器、名书名画等等很多稀世之宝。
4、爱国志士,捐献文物,可敬可佩。
第三站、下午去的是酒吧一条街,酒吧一条街是个很美的地方,但我希望能够夏天来.下一站是北海公园。3 第五站、第二天上午去的是植物园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经典都不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来到了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位于北京著名的香山脚下植物园区内,其三面环山,景色怡人。温室区包括展览温室98平方米,配套生产温室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为全钢-玻璃结构,总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地下室为砼结构,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温室分四个展区:热带雨林景观、四季花园景观、沙漠植物景观、热带兰及专类植物景观。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国50周年的重点工程,建筑设计是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以“绿叶对根的回忆”构想为设计主题,温室为群众提供观赏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学习科学知识、具有较高品位的游览点,是进行园艺研究和国际交往的场所。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采用了钢架结构,此结构的特点是:材质均匀,可靠性高;强度高,重量轻;塑性和韧性好;具有可焊性;
便
于机械化制造;安装方便,施工期限短;
密封性与耐热性好与其他结构。但此结构也有其缺点,那就是耐火性与耐腐蚀性方面钢架结构相比其他结构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钢架结构的建筑要避开火源,避开潮湿和腐蚀介质的环境,需要定期维护。
通过对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的考察,我知道了个人的理想是可以通过建筑来表达的,就如同在嘈杂的城市里,人若想要到大自然中找寻心灵的安慰是很困难的,但通过温室这个人造的植物世界,身临自然就显得易如反掌。所以,这次考察教会我建筑物不是冰冷的,它是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第六站、颐和园(summer palace)4 下午我们来到了颐和园、是我以前来过却又想来的地方,感谢学校。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跨进园门,顿觉神清气爽,拾阶而上,心中犹然生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惬意。尘世的喧嚣与躁乱,烦恼与困惑都逐一而散。离园之即,回首再望,绿树丛丛,红花灿灿,牵着我游园的心情,久久难散。第七站、去完了颐和园我们就来到了圆明园,拥有悠久历史的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第八站、北京798艺术创意区。
第三天上午来到了798,这天北京还下起了雪,带一丝丝的凉意,却让798这个地方更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要再去。以为时间很短没有充实的时间来感受着艺术 5篇3:圆明园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圆明园遗迹的保护及历史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圆明园遗址是北京市4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圆明园经过清朝五位皇帝150多年的苦心经营,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在1860年和1900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火烧抢掠以后,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也就是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后来经过国家的精心保护和部分复建,圆明园遗址被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并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圆明园的游客数量也在日益增长,但是国人的精神却是空虚的,民族的屈辱被遗忘,遗址公园里的部分遗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专家和公众的意思是圆明园不应该被复建,但是怎样的圆明园才是公众心目中的中华第一园,才能将历史文化与园林艺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遗址保护平衡起来?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一行三人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志愿活动,并针对圆明园和颐和园的部分游客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内容
调查时间:2022年8月10日至2022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北京西郊圆明园、颐和园
调查对象:景区游客、部分工作人员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交流谈话及实地考察
调 查 人:
二、调查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名人故里被炒作、争抢,文化遗址也被带动的火了起来,于是各地的旅游业也被带动起来,但是在这些红红火火的背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程度如何?游客对景区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如何?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怎样的冲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北京西郊圆明园遗址公园和颐和园的游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圆明园遗址公园:2022年8月10日上午9点,我们准时到达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开始了我们的志愿活动和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游客对历史文化的认识,调查对象是来景区旅游的游客,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00张,回收有效问卷87张,回收率87%。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结论,希望对圆明园遗址公园在文化保护和对游客的爱国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1、闻名而来,却对文化背景知之甚少 从“游客旅游目的”这一项来看,50.2%的游客选择了“观光旅游、欣赏荷花”这一项,21.7%的游客选择了“摄影拍照”,选择“考察研究”和“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加起来只有28%不到。而且大多数游客来圆明园是因为圆明园门票价格便宜、交通便利以及经常举办一些相亲活动、歌唱比赛等,他们来此也多是根据旅游团的安排。尽管圆明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对圆明园过去那段历史清楚了解的游客却很少,特别是很多青少年以及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游客经常误以为,圆明园是八国联军火烧抢掠的,是清朝末代皇帝修建的,这些历史知识都是错误的,他们对圆明 园的概念很模糊。由此可见,圆明园在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古迹,一座与金字塔、巴特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齐名的世界园林,现在所起的作用、所体现的价值却仅仅是供大家避暑降温、游玩赏花,令人叹息。
2、现代艺术及相关活动对文化遗产造成冲击
圆明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2100余亩,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火烧抢掠,圆明园已被破坏的不成样子。曾有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多数人不赞成复建圆明园,原因就是要让国人记住这一段屈辱史,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但是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国家、政府还是对圆明园进行了部分复建,对被焚烧的主要部分予以保留,以警世人。但是在复建和另外修建的一些部分有些不伦不类,很难体现出圆明园皇家园林、世界园林的艺术特点。在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有57.4%的人认为圆明园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过多的举办相亲、歌唱等活动赛事,在这里很难感受到文化古迹的气息,他们认为圆明园的利用已远远凌驾于保护之上,应该做到保护大于利用;也有29.1%的人认为保护应该与利用并重。可见大多数人认为,国家政府以及管理处对圆明园的保护力度不够,过多的赛事活动以及不协调的现代建筑艺术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了冲击。
3、旅游管理需要加强
差和较差的仅有11.3%,但我们在深入调查以及与游客的交谈中发现,有些游客对圆明园里某些建筑,特别是遗址、古迹的保护感到不是很满意,有些古迹处在露天场所下遭受日晒雨淋,有些遗址已经明令静止游客接触,但仍有部分游客触摸拍照,这些都对遗址保护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不便,由于北京空气质量较差,虽然降雨量小,但仍对露天古迹造成不小的腐蚀,游客希望在保持遗址古迹仍然露天的情况下做好技术层面的保护。另外也有游客反应,圆明园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过于庞大,导致感觉不方便旅游,已经完全感受不到一处皇家园林该有的氛围。
圆明园里的荷花是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旅游的因素,但是在经过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有六成以上的游客认为管理处对荷花的保护不力,从我们拍摄的照片里也能看出一二,确实是“万绿丛中没有那一点红”,许多荷花和接了莲子的莲蓬都被“热心”的游客摘了去,特别是在他们坐船旅游的时候。另有游客反应,圆明园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志愿者的服务态度不是很好,其中27.9%的游客认为志愿者的服务不太好,我认为27.9%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所以圆明园的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耐心、有礼、客气,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选拔志愿者时更应该严格挑选,或者进行简短的、相应的培训,以免给游客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总结
圆明园(包括颐和园)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更是外国列强留给我们的名族耻辱,它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篇4:北京考察报告 2022北京设计考察报告
专 业:
学 号:姓 名:
完成日期: 艺术设计 2022504270 任晓玲 2022-5-3 2022北京设计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22年4月23日——2022年4月28日
考察目的:通过考察使学生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材料的性能及运用,以及与市场的关系等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检验并提高自已的设计实践能力,开拓眼见、紧跟潮流。
第一站——鸟巢、水立方
鸟巢简介:
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立柱消失
了,均匀受力的网如树枝般没有明确的指
向,让人感到每一个座位都是平等的,置身
其中如同回到森林;把阳光滤成漫射状的充
气膜,使体育场告别了日照阴影; 鸟巢是
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
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
考察心得:
从来都是在电视上看鸟巢,这是第一次亲眼
看到实体的鸟巢。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宏大,再就是感叹它的结构,如此大的建筑采用全钢的的结构,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这也给我们以后的 设计给了一个很好的提示。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能
够进入到鸟巢内部,有些遗憾。
水立方简介: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
(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内,是北京为2022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22年北京奥运会标志
性建筑物之一。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
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
形象。
考察心得: 当第一眼看到水立方时,就被她的外形吸引住了,像水泡一样的外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触摸,看看这是不是真的像水一样柔软。“水立方”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运动员们打破一个又一个世界记录,创造一个又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奇迹?有人说是浊度却仅有0.1个ntu的水质,有人说是不会让运动员眼花的灯光,还有人说是水温和室温保持一致的温控技术。诚然,水立方不是水魔方,但人性化的设计,无疑更有益于运动员竞技状态超水平的发挥。
第二站——北京大学、圆明园
北大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
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
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教育部直
属高校,及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 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是国家“111 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
大学,考察心得:
在北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我们五个人一起在北大转了好长时间却始终没有找到北大的正门在哪儿。足以见得学校面积真的很大。可是我又发现这里有好多系的房门确实你想象不到的小,就像右图一样,你能想象到它是哲学系的大门吗?可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的建筑大都是这种古建筑的形式,像我们平时见到的那种高楼大厦你几乎看不到,文化信息很强。
圆明园简介: 范”和“万园之园”。圆明园座落在北京
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
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
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 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 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
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考察心得:
第三站——798艺术区 798简介: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
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 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 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
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
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考察心得:
原以为798只是一个带有很多作品的工
厂,亲眼看了才知道它是包含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在我看来,798的确是个艺术的殿堂,走进这样的一个地方能使我忘记现实中的很多琐事,在这里完全得到了心灵的视觉的享受,在北京这样一个闹市,走进798会使你忘记你还在北京。798里面好很多东西是我很喜欢的。它里面的东西讲究是原创,可能作业巡检的想法,可能是作者某种思想的寄托,也可能是脱离现实的梦幻,只是一种概念。但我真的觉得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即便它只是一个静物,但却能传达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总之我是很喜欢这些东西的,我向来对很多东西都追求完美,但是在完美的东西如果没有任何思想的话,我可能会觉得好看,却不会记得很久。但是798里面的艺术品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可能这就是艺术的没来。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没有能够把798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看完,我总是不舍得落下里面任何一家,因为每一家都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和震撼,没能看完,也是我这次北京之行的唯一遗憾。第四站——宜家 宜家简介:
宜家家居(ikea)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品牌始终和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联系在一起并秉承“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经
营宗旨。在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的同时,宜家努力创造以客户和社会利益为中心的经营方式,致力于环保及社会责任问
题。今天,瑞典宜家集团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销售主要包括
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考察心得:
今天在里面逛了大半天,宜家对我来说不光是一个买家具的世界级超市,同时也是一个感受各种生活理念和品味的地方。我个人最喜欢去的就是宜家三楼的展示区,很多各色的样板间把各种生活品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顾客可以随时进入每个“家庭”去体会一下不同的生活气息,最后来定位自己的生活空间的旋律。不过宜家家具的特点就是质感非常好,设计简洁,一般只是在细节上会很有特色,但是总体上色调都是十分简单和自然。但是当所有简单色调集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空间反而变得丰富而不乏味了。
北京联合大学
《形式与政策》调研报告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以圆明园的旅游发展现状为例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学 院: 信息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小组成员: 班
级:
202208030301
学
号:
2022080303132 2022080303101 2022080303120 2022080303121 指导教师: 成 绩: 2022年 12 月 02 日 目 录 目录................................................................................................................................................概述...........................................................................................................................................................2 关键词.......................................................................................................................................................2
一、对北京旅游发展现状的疑问 ............................................................................................................3
二、圆明园基本情况 ...............................................................................................................................4
1、位置与规模 .................................................................................................................................4
2、历史发展情况..............................................................................................................................4
3、园林特色 .....................................................................................................................................5
三、针对圆明园旅游现状的调研 ............................................................................................................7
1、调研方式 .....................................................................................................................................7
2、调研结果汇总..............................................................................................................................7
四、调查问卷整理分析结果..................................................................................................................10
五、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由圆明园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设想 ......................................11
1、关于“圆明园”文化性旅游遗迹商业化运作的思考 ............................................................11
2、关于“圆明园”文化遗迹保护的一点考量 ............................................................................12
3、由“圆明园”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看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前景 ............................................13
六、附录 .................................................................................................................................................15
1、2、3、附录1-调研用调查问卷原件 .............................................................................................15 附录2-小组成员及分工.....................................................................................................16 附录3-参考文献.................................................................................................................16 概述
旅游产业是一个对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社会进步有着重大作用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北京旅游产业在全国率先起步,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产业规模和旅游收入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在奥运会之后,北京旅游产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一年内取得了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7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的好成绩。北京市也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的会展、商务之都,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这一目标。
不论是现代化都市,还是文化性都市,北京在发展旅游产业上都具有非常好的优势。但是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包括全国,由于过度追求旅游的商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一些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其中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反馈性的影响。
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小组将就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为课题,细化的选取圆明园的旅游现状作为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调研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
北京旅游产业、圆明园、商业化、文化旅游、文化古迹保护
一、对北京旅游发展现状的疑问 近年来,北京旅游业稳步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表现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旅游收入增长有限和竞争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当然,着一些都是从商业层面上看到的问题,从文化层面看,我们似乎有需要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在北京的故宫里,更多的游客是看热闹,听故事,有多人少在用心感受那份历史的沧桑与皇家由盛而衰的悲哀;在八达岭的长城上,更多的游人是拍照留念,刻字留名,又有多少在真正欣赏城墙的气势雄伟与祖先的聪明智慧。
或许旅游在中国人的眼中永远只是一种享受,一种纪念,甚至是一种炫耀。而满含文化底蕴的古代建筑,满是历史气息的传奇轶事,永远只是导游口中的说辞,游客耳中的娱乐。
那么,让我们看看国外的所谓名胜是如何以一个最原始的状态,成为文化的延续。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是一座有名的古建筑,然而希腊人从未对它做过任何修整,就是以一个最原始的状态把历史的沧桑展现的淋漓尽致,去那里的游客虽然都带着相机,但他们更愿选择把这座古建筑作为照片的主角拍下来,而不是把它当作背景,拍下自己到过的证据。再如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堂是从不收取门票的,只要你有对它文化的敬仰,那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于是,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中国,当名胜古迹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时,它悲惨的命运早已注定,它注定作为一个赤裸裸的商品等待买家的欣赏,它注定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受到俗人的亵渎。如果这些来自几百年、几千年前的带有浓厚文化意义的文化符号,在今天这个繁荣发展的社会中,依旧停留在这样浅的欣赏层面,莫不如把它们改建成摩天大楼来的更有意义。我们迷茫了,这些被栅栏围起,被一次次修缮,重新图上鲜艳色彩的名胜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尤其在作为六朝古都拥有大量文化旅游景点产业的北京,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不禁让我们对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的余地。接下来我们将以圆明园的旅游现状为例,详细阐述我们调研结果以及我们对北京旅游产业的思考。
第2篇:圆明园考察报告
圆明园考察报告
前几天,我们小组成员怀着一种既骄傲又屈辱的心情去了圆明园.历史上的圆明园光辉灿烂,历史上的圆明园天下无双。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历经清朝150余年的建设,圆明园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而且融入了西方园林的特色。那数不清的亭台
楼阁,那看不完的奇花异草,览不尽的水光山色,无一不在向世人宣示,这是中华文明的典范。她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静妙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然而这一凝聚着中国人民无数智慧和血汗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以及土匪、军阀劫掠焚毁了,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唯剩断桓残壁。从此,圆明园的废墟便成了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论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多少沧海桑田,无论时空的脚步跨过多少万水千山,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在那里——一段最辉煌也最悲愤的记忆,一种既骄傲又屈辱的心情,因为不可复原而在时空中永远屹立,因为不可申诉而向世人永恒诉说。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作为建筑已不复存在,然而她作为文明将世代流传。作为圆明园文明的载体,圆明园的文物大量流失,所剩无几。如今站在圆
明园的废墟上,近距离抚摸着文明的遗迹,那风中的尘土,那水中的枯荷,那泥沙侵蚀下的断垣残壁,那雨水浇透过的碎砖裂瓦,涌起的是感叹,而更多的是沉思。我们感叹前人的智慧和才华,我们沉思这段悲惨的历史。
1840年以来,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是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辛丑条约》,列强要中国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10亿两之巨。这种种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的掠夺。
我们在愤恨帝国主义无耻掠夺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反思: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财富的泱泱大国怎会被欺侮至如此境地?
纵观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被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腐败。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延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汉奸”,主张“防民胜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兵停战撤退。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各级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御外敌,而是给太后送什么礼物。指挥战争的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在这种情况下,甲午中日战争只能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惶西逃,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各地官员要对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又派人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
很明显,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和组织。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早已被远远的抛在后面。
就武器装备而言,多数清兵尚用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炮,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末制造的。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启示我们: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百多年历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去,正如江泽民主席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50周年时讲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历史从来不怜悯弱者!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集13亿人民之力量于一个合力,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
2022年11月10日
第3篇:圆明园实践报告作业
骨髓深处的伤痕—圆明园实践报告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 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修建,凝聚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智慧和心血的万园之圆。
2022年5月1日,我和寻我一起游玩的姐姐从天津坐火车来到北京,带着万分期待,带着对圆明园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对她的些许认识,也带着一种历史沉重感,我来到了这个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
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林,六代帝王神秘的离宫。帝王的快乐和悲伤,皇家的痛苦和荣耀,都铭刻在这块土地上。这个豪华的皇家园囿,见证了一个帝国最后的辉煌,也昭示着一个民族苦难的开始。
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称为”世界第一园“。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这样评价圆明园:“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它不但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艺术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陷阱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在雨果美丽的描述中,我进入了三百多年前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那个我们再也无法亲临的人间仙境——圆明园。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是一次痛心的回忆。
我们从南门进入,首先进入的是绮春园,虽然早知道圆明园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颠峰之作,也早耳熟能详圆明园的各种美不胜收形态各异的景观,但是刚一进入,我和姐姐还是被她的美给震慑到了,五月正值初夏,园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花,葱葱郁郁的树木,繁复多样的亭台楼阁,富丽又堂皇,无一不在向我们昭示着这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修建,凝聚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智慧和心血的万园之园曾经的繁华富丽,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清朝盛世的时候,圆明园以“万园之园” 的姿态展现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
我们沿着弯曲的曲径随着人群往前走,杨柳垂地,天鹅嬉水„„一路欣赏着圆明园的景致,我们从福海穿过,辽阔的湖面,与远处的亭台相呼应,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南方的瘦西湖中,而正是因为清政府数次的下江南,从而使这座北方的园林,湖水却有江南水乡之水的灵动,葱绿的树绕着水,奇形的石傍着树,亭台楼阁相生相趣。越是向前走越被她的美所震惊,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我们继续沿着弯曲的曲径往前走,看到了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的遗址,而当我们看到原本十二生肖铜兽而今只有牛、虎、猴、马、猪5件铜兽首,只有
它们分别在2000年和2022年及2022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而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
2000年四月三十,牛首、虎首、猴首、马首这四件兽首中的牛首和猴首由中国保利集团分别以774.5万港元和818.5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同年5月2日,保利集团再次以1544.475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卖行购得虎首,也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由全国政协常委、企业家何鸿燊在2022年9月20日,以6910万港元的创纪录价格,成功购得并捐赠国家。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猪首曾在1987年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走。2022年何鸿燊以600多万港元收购后,将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2022年2月25日晚,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组织收藏顾问蔡铭超以3149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下了鼠首、兔首,但他目前表示拒绝付款,他认为这本来就是中国的东西。
十二生肖铜兽首一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物,更是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野蛮侵略的屈辱见证。它们原本就该属于圆明园,而近年却频繁成为各大国际拍卖场上许多人觊觎的商品,这不仅唤起了我们国人对西方列强抢掠焚毁圆明园历史的记忆,更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看着西方列强拿着从我们这抢劫来的国宝光明正大的拍卖,就是借着我们爱国人士复杂的爱国情感,再高价拍回中国,身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此感到气愤,强盗反而有法律作为依靠,而受害者却无处申冤,想到这里不禁使我内心愤愤然,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国家弱小,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大了,才有保护自己国家权益的资本,才有替自己国家讨回公道的资格,所以我们一定要崛起,我们要壮大!
同样,走在路上,看着残存的唯一一座拱桥,想着当年的繁华场景,想着英法联军的暴行,一种强烈的耻辱感涌上心头,一方面痛恨联军的暴行,痛恨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另一方面痛恨清政府的无用„„
继续向前行进,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圆明园最著名的景观,也是现在唯一的建筑遗址——西洋楼,也是我们此行的最重要的目的地,这个在课本和电视上见过无数次的外国列强抢夺破坏圆明园最有力的证据,现在虽然已是断壁残垣,但是仍然可以让我们感到它曾经的恢宏气势,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万花阵„„曾经的胜景浮现在脑海中,各种构思奇特、大气磅礴的喷泉景观更是突现眼前,这些都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万园之园"!亭台楼阁、小桥人家,就这样被一把火就烧成一堆灰、一堆土。如此天堂,如此美的地方,就这样被他们毁掉,留下给人类是一堆苍白的历史和无尽的遗憾!现在入目处满地的疮痍,满地的白色的建筑物残肢,破败的园池,走在这里顿时就让人的心陷入一种浓浓的悲愤哀凉,为了保护这段历史,这里完全保留着原来列强侵略后的样子,我们在这些疮痍中走过,抚摸着这些
曾经富丽堂皇,这些汇聚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的西洋建筑群的“遗体”,就仿佛正从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中走过,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而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的销毁。我们继续向前走,绕过那些亭台湖泊,终于来到此行的最后一个地址—沙盘(圆明园全盛时期的模型)在这里我终于见到了全部完整的圆明园,我被她的繁华再一次震慑到,在展览馆里,我们还一起观看了大型文艺纪录片《圆明园》,它呈现了圆明园的起源,至繁盛以及最后的衰败,在影片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圆明园,重现了300年前圆明园的瑰丽辉煌,再现了150年前的屈辱时刻。穿越时空隧道,抹去层层尘埃,历史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精艳,恢弘壮丽的“万园之园”也变得更加瑰丽!然而,它越是瑰丽,就越会引起国人的哀叹与惋惜。观看影片时大家都保持沉默,仿佛用最直接的行动来缅怀历史,缅怀我们的圆明园。
走出东门,我们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圆明园历史之旅,而我的心情已不复来时的那种欢快,满心的沉重。那些历史的片段仿佛还依稀徘徊在脑海海间,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坐上回天津的火车,路途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却仿佛一直在这段历史间徘徊。
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这座由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她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美景,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它的壮丽,就像秦始皇的长城,她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传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修建,凝聚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智慧和心血,圆明园这座神话般光彩炫目的东方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和载体!是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也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我为其宏伟和博大精深所震撼!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毁于清政府的无能,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的大炮长驱直入,圆明园的大门孤掌难鸣。帝国列强占领了皇家的园林,他们在这里为所欲为,不仅抢走了这里一切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而且最让人痛心的是,他们在离开这座已成一片狼藉的园林时,用一把无情的大火燃烧了这里的所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圆明园的悲伤定格了硝烟弥漫的历史,失去的痛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如今,曾经那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庞大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这片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奢华的皇家园林永远永远离我而去,也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了,是的,没有必要了,就让它毁灭吧,一个名族在惨受凌辱后,需要有一个见证者永远督促后人记住那一断耻辱,鞭策后人努力去洗刷,圆明园的残岩断壁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
圆明园之痛,历史之痛,中国人一直没有忘记,中国一直在奋斗。邓小平曾经说过“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努力变强,只有国家发展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才会避你三分。战争只会削弱国力,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给百姓带来疾苦,给国家带来落后,和平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国家强大了,历史的伤痛才有了价值。
历史和现实警示:科学技术是富国强兵最有力的武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不变的真理。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同时,更要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践行“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强我中华,告慰英灵!
学号:20224158
第4篇:圆明园地铁调研报告
关于圆明园地铁浮雕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1.弄清楚圆明园,东四地铁浮雕的建立时间,作者,建立的背景。
2.研究地铁浮雕的花纹样式
3.地铁内的装饰特点,风格和,环境人物的关系
调查时间:2022年4月7号
调查对象:过往乘客和地铁外面的游客
调查方式: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
我们于四月七号在圆明园地铁浮雕前仔细观察并进行拍照以及访问周围过往的乘客和游客,围绕着地铁浮雕花纹进行研究和访谈。通过实地对圆明园地铁的考察还有访谈以及我们回来之后的文献搜索,我们发现圆明园地铁浮雕原来有这渊源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他的花纹以及旁边的诗词。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有很大收获。
一 关于圆明园地铁浮雕的介绍:
圆明园站地铁浮雕位于地铁车站大厅以代表性的圆明园建筑(西洋楼)残柱为背景,以御题《圆明园四十景》的文字形式为内容,加上建园,毁圆烧圆三个历史年号给人铭记于心的视觉心理作用和潜在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洋楼遗址浮雕十分引人注目。浮雕上标注有万园之园建园、毁园、烧园三个历史年号,形成形象、文字、符号等造型语言和历史要素结合的现代空间构成形式。如图一二 地铁形式
浮雕上分别有三个时期组合而成如图2;图3;图4;
第一个时期: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开始建园,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玄烨命名为圆明园
第二个时期:1860年,咸丰十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10月8日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第三个时期: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由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八国联军在血洗北京城时又一次洗劫了圆明园。
我们发现浮雕的三个部分分别是经典的圆明园遗址复原图画,图案精致细腻,由精美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做旧效果看上去真的像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原始文物,极其震撼。上面的刀枪的烙印让人联想到当时八国联军侵略的现场画面。
我们对过往的乘客进行访问,大部分乘客对我们的问题很感兴趣,侃侃而谈。百分之的乘客多这段历史熟悉。
三 总结问题
总结:这组浮雕体现了1.圆明园区域风情2.景点宣传3.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及对市民的爱国教育有着现实性的意义。问题:不过我们认为上面的图案有点生硬,要是再唯美一点就更好了。还有,如图5,地铁空间很大,是一个很长的长廊,如果有一些其他形式的相关艺术浮雕过着壁画就不会显得太空。文字和浮雕的结合体现的不是很好。周围环境的装饰不是太精致,四 个人总结
经过实地考查并且研究文献深入调研,以及对周边的乘客的访谈,我们发现圆明园地铁确实有它非常独到优秀的地方,对于它的布局--引人注目,客流量很多。醒目大气,图案美观淡雅,颜色深沉朴素。与周围环境十分相融,可能内容不是太多。浮雕布局在一进大厅的地方,比较引人注目但大厅的另一端会显得空洞。以前路过都会注意到,故也没想太多,但只有这次是带着问题而来,真正仔细的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才真正感受到了浮雕的魅力。我认识到了,不管是多么经典的取材,多么杰出的设计师的作品,都难免有不太完美的地方,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用批判挑剔的眼光发现不好的地方,然后拼命的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只有不断接触更多的东西,不断批判,才能更好的开拓自己眼界形成自己的设计意识。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
第5篇:圆明园
读书使人明志,读史让人明理;读政治书,以养大气;读文学书,以陶冶情操;读业务书,以养才气;读诸子百家,以思园行方。中国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大国,国人都以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而骄傲之时,可否追忆过那些让我们感到可悲,可耻,又可恨的屈辱史呢?今天观看了纪录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我的心里思绪万千,那熊熊大火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心里的火也呈燎原之势,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当清政府还没有从天朝上国的梦中完全清醒过来时,西方列强早已心怀歹念,片中圆明园瑰丽辉煌的画面让我感到震撼,惊叹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财富。然后画面陡然一转,英法联军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入侵北京,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对于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有人认为英法联军担心暴行被发现,因此在大肆掠夺后企图毁灭证据;也有人认为英法联军粗鲁蛮横毫无人道,因此放火烧园。看完纪录片后,我认为清代圆明园是“为皇帝游息之所”,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相当于清代皇帝的第二个皇宫,是清统治者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或者又有人要问,那为什么不直接焚烧紫禁城,财宝多又直击要害。但是有一背景要知道的是英法联军并不想灭亡清政府,而是想建立傀儡政权加以控制利用。英法联军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焚毁圆明园不仅可以给清朝统治者以极大的震动和打击,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而且还可以从中劫取无数奇珍异宝,攫取巨大经济利益。
历史已经过去,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历史。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中国屈辱史,让它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沐浴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更应该努力学习,勿忘国耻。历史不可以改变,但我们要通过学习改变生活,努力提升祖国的综合国力,让中国更加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6篇:圆明园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 衰败过程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1900年八国联军[这八个土匪强盗是: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
圆明园
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 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遗址保护及整修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后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复原图
编辑本段园林建筑 建筑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建筑的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
圆明园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
圆明园
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
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的集全国之大成特征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建筑的造型特征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建筑的宗教特征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建筑的评价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位置与规模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建造情况
历史背景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征及历代建筑对兴建圆明园的影响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建造的实施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并创造了“烫板”的模型方法。而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第7篇:圆明园
=圆明园=====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被中国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遗址的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22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已经开放全园面积的五分之四。整个圆明园估计到2022年左右正式全面开放。圆明园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有争议。最普遍的说法是,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根据是干隆年间编纂出版的《钦定日下旧闻考》。第二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此地原为明代故园,经过清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后,赐予皇四子胤禛。明代故园说,起始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徐树钧的《圆明园词序》,此文肯定圆明园地域内原有太监别业,但未提出证据。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圆明园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前后、康熙四十年等说法,另外还有清代初年、康熙四十年以后、康熙末年等笼统的说法。2022年张恩荫根据《康熙实录》提出圆明园始建不会晚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圆明园本来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继位为雍正帝)的赐园,原名为「镂月开云」。最初时它的规模甚小,只有300余亩。雍正帝即位后,从雍正三年(1725年)起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首先在原赐园的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筑,使之成为兼具听政功能的园林。在他主政时,圆明园也利用多泉的沼泽地形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景,并筑造河道,叠石造山,形成山水层叠的格局。雍正帝命名了园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馆」、「卍字殿」等。雍正之后的干隆帝于干隆二年(1737年)移居圆明园,对该园进行第二次扩建。干隆帝亲自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扩建工程于干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圆明园四十景」。干隆帝热衷于游冶,一生多次造访江南,广泛地吸取各地园林的精华,融入圆明园中。到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的营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干隆帝钦定了四十景,分别赋诗,并命画师绘画修饰,此即《圆明园图咏》。在圆明园建成之后,其东面和南面又先后兴建了两座附园,即长春园和绮春园。长春园始建于干隆三年(1738年),于干隆十四年(1749年)落成。绮春园则是在干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许多亲王、公主赐园合并而成,嘉庆年间又扩建西路,并入亲王及公主赐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总体上以圆明园为主,因此一般统称为「圆明三园」或「圆明园」。嘉庆年间,圆明三园依然有所增建。嘉庆之后,由于国力衰败,清朝皇室再也无力对该园进行大规模的修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为止。===特色===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大量运用对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间处理技巧,汇聚各种造园手法,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和顶峰杰作,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或「东方凡尔赛宫」。整个圆明园的规模宏大,三园的总平面呈倒「品」字形,占地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周长10余公里。三园共有园景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三园设园门19座,水闸5座。园内有殿堂楼阁、轩馆廊榭等各种建筑140多组,木制和石制桥梁100多座,各种风景点100多处,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字画和文房珍宝,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和《淳化阁帖》摹版等。圆明园是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它的水主要来自玉泉山,通过颐和园的昆明湖和清河支流万泉河,由西马厂铁闸从西北注入圆明园的紫碧山房,然后散布于各园。这种将水源布置在西北角的布局参考了中国神话中天下之水发源于昆仑山的传说。雍正年间大规模修整了水道,将全园的湖泊相连,形成了整座园林的脉络。这些河道、湖泊和遍布全园的假山、岛屿等相互烘托映衬,具有山水写意画般的意境。圆明园的景观大量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诗画意境,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蓬莱仙岛)、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馆(仿杜牧杏花村诗意)等。园内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称为「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一些被计入圆明园四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取自南京瞻园的茹园、取自苏州狮子林的狮子林、取自杭州汪氏庄园的小有天园等。此外长春园北部还有欧式建筑群——西洋楼。圆明园主要供游玩和休憩之用,但后来帝王们经常在此处理政事,因此园内也有许多宫殿和其他建筑,如住宅、庙宇、戏楼、市肆、藏书楼、船坞等。圆明园的建筑尺度比一般的皇家建筑要小,显得比较亲切。建筑的平面造型丰富多样,出现了许多罕见的建筑平面,如卍字形、书卷形、眉月形、田字形、方胜形、套环形等。除极少数殿堂外,建筑的外观装饰朴素雅致,多用小式灰瓦、卷棚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内部装潢则大都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之能事。在圆明园的周围,还修建了用于观赏游玩的数座皇家园林(参见三山五园),亲王公主赐园,翰林院、集贤馆臣僚办公退居的花园,以及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紫竹院花园等行宫花园。圆明园内的植被和动物配置十分丰富。三园中以植物命名的景点约150处,占全园景点总数的六分之一。根据嘉庆时期圆明园内工档记载,园内主要绿化植物花木有天台松、马尾松、果松、刺松、白果、梧桐、桑、柏、垂杨柳、观音柳、桃、杏、李、栗、榛、柿、海棠、玉兰、丁香、玫瑰、山茶、栀子、波斯桃、文冠果、金银花、连翘、棣棠、荷花、乌沙尔器、金莲花、紫藤、石榴、葡萄、佛手、探春、芍药、牡丹、茉莉、兰草、桂花、梅、竹、芭蕉、罗汉松等80余种。园内散布白鹤、孔雀、锦鸡、白鹇、鸳鸯、凤头鸭、梅花鹿、麋鹿等鸟兽。作为平地建起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总体布局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最早落成的西部园区河道过窄,建筑过于密集,存在园林布景简单重复、部分空间空淡乏味(如安佑宫、山高水长、洞天深处)的情况。绮春园的平面构图则过于散漫,没有形成一条合理的游览路线。长春园的山水比例尺度最为成功。圆明园经西方传教士介绍至欧洲后,对欧洲传统的法式几何图案人工园林和英式纯自然风景园造成了冲击,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结合的中国式园林风格开始引入西方。英国造园师为肯特公爵建造的邱园(Kew Garden)即参考了中国的造园理论。========焚毁与残败========圆明园的毁败始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大规模纵火抢劫。圆明园被焚后经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筑幸存。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圆明园在混乱中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被毁。清朝灭亡后,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残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残存的建筑和园墙也因人口的大量迁入大多遭到平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于黄昏间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中国官方史学界的说法是英法联军为掩盖其野蛮劫掠而放火灭迹,但是自1980年代以来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认为是由于清朝不遵守基本的外交礼仪,将英法的谈判人员,悉数关押,导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发现这一状况,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报复,而采取火烧圆明园的策略。英法联军之所以选择焚烧圆明园主要是因为,皇宫(今天人们称之为故宫)是一国政权的象征,而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额尔金伯爵要惩罚的是当时的皇帝咸丰,而不是中国人民。有关这段历史可参见三联书店出版的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的《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庭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1950年代,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馀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现存遗迹=======经过70余年的残毁后,圆明园已成荒地。目前圆明三园内有迹可考的遗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楼一带,包括海晏堂大锡海,谐奇趣、方外观残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门及喷水池,绮春园单孔桥,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等。圆明园被劫掠后,园内价值连城的珍宝大量流失于海外。在欧洲各博物馆收藏有来自圆明园的藏品,如《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源阁版《四库全书》残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圆明园其他珍宝绝大多数已无可考察。被英法联军于1860年盗走的海晏堂「水力锺」喷泉12生肖铜像,目前已知尚存的遗珍中,牛首、虎首、猴首铜像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被北京保利集团以3137万港币(牛首、猴首1539万、虎首1544万)标得,2022年9月一间名为贞观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会拍卖狗首铜像,但被外界质疑真伪,最后该公司收回货品,取消拍卖,同月何鸿燊出资600万馀元购回猪首铜像,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现都展存于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二层之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兔首及鼠首铜像则存于一名欧洲私人收藏家手中。马首原收藏于台湾,由何鸿燊于2022年9月下旬(即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原定将之拍卖之前夕)以6910万港元(据当日汇率折合人民币6673.678万元)成功投得并赠与中国政府;在拍卖前,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公开拍卖该铜像。另外此前龙、蛇、羊、鸡、狗一直杳无音信,其是否存世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圆明三园现在可供游览的景点主要是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福海的残迹,重点有正觉寺、西洋楼和含经堂遗址等。正觉寺是唯一一组历经1860年和1900年两次劫难而完整留存下来的建筑物。寺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正殿、东西配殿、后楼、禅院和八角亭等。但1970年代,这里改为工厂的厂房和生活区,拆毁严重,现仅存山门和东西配殿等少数建筑。圆明园九洲景区废墟已清理完毕,但未开放参观。=======现状保护=======20世纪初期开始,就陆续有工厂和居民迁入圆明园遗址从事生产活动或居住。迁入者在园内平山填湖、毁园还耕,给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根据1951年周恩来对圆明园的指示,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园林局以及海淀区绿化队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绿化。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明园遗址再次遭到破坏,建筑基址和山形水系仅存轮廓。1976年11月17日,海淀区设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遗址开始得到中国政府的有效保护。管理处对圆明园东半部和西洋楼一带的建筑遗址进行了整理,1983年开始恢复长春园围墙,1984年修整福海景区,1988年6月29日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福海、绮春园大宫门、仙人承露台、鉴碧亭、西洋楼万花阵等少数几处景点得到复建。1980年代后,关于圆明园是否要复建的问题,中国国内曾出现过一些争论。支持者们认为复建圆明园可以展现国家强盛的形象,并提升民族的自尊心。而反对者们则认为那不过是造了一堆假古董,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不尊重。2022年9月22日,横店集团宣布将集资200亿,在浙江横店以1:1比例重建圆明园,不仅包括建筑和水域,也包括建筑内部装饰和装饰品(仿品)。2000年和2022年,北京市政府先后公布《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和《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在这两份规划中,提出「整体保护,科学修整,合理利用」的方针,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见证」为主旨。遗址内不进行新的构思,不增加新的景观,重点修复原有的山形水系,允许复建长春园含经堂、正觉寺和圆明园大宫门等部分景点,但须严格按原样恢复。同时占用遗址的工厂和居民也必须迁出。虽然当地政府已经加强了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遗址仍然受到旅游开发、影视拍摄等商业行为的破坏。圆明园管理处采取的某些保护措施也受到批评。2022年2月,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在遗址内1.33平方公里的水底铺设防渗膜。虽然管理处声称这一工程的目的是防止湖水和河水渗漏,是应对北京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的不得已和常规的办法,仍然被环保人士批评为实际是对遗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媒体披露包括防渗工程程序违法、大量资金去向不明和将湖心岛蓬岛瑶台西院租给私人使用等诸多管理问题。2022年12月,人民网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友反对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国国耻不能忘,不应复建圆明园。2022年2月18日,浙江农民企业家徐文荣,昨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宣布,耗资200亿元人民币、总规划面积6000馀亩的圆明新园今年将在浙江横店动工兴建,目前圆明新园全部西洋建筑和40个中式景点的设计已完成。
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模板
2022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文档
免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