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调研报告(共8篇)

第1篇:都江堰市场调研报告终结版_图文精

       目 录

       第一章 都江堰城市概况..1 一、城市区位.1 二、城市性质.1 三、城市规模.1 四、功能定位.1 五、城市交通.1 六、经济水平.2 七、支柱产业.2 八、发展目标.2 九、总体策略.2 十、交通规划.2 第二章 都江堰房地产概况..3 一、都江堰房地产整体市场状况........3 二、都江堰房地产板块分析..4 三、典型楼盘分析.......5 1、都市.美丽洲......5 2、林涧花语..........6 3、丽水青城-玫瑰园...8

       4、上尚春天 ..........9 5、水都豪庭..........9 6、兰花村.10 7、清水人家.........11 8、水印长滩.........11 第三章 宗地概况及 SWOT 分析........12 一、产品规划..........12 二、项目开发计划二:高端产品(小高层、连排别墅 12 三、项目收益..........13 四、销售价格..........14 五、效益测算..........15 六、购买土地成本分析表(起拍价 67万元 /亩......16 七、高端物业形式经济指标.16 八、现金流量估算......16 1、优势...16 2、劣势...17 3、机会...17 4、威胁...18 第四章 结论 18

       都江堰一宗土地市场调研报告 第一章 都江堰城市概况 一、城市区位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方向,距成都市仅 39 公里,处于“九寨、黄龙—成都、都江堰—乐山、峨眉”黄金旅游线的枢纽,区位优越,境内高速 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运输,构成了四通八达 的交通网络,成为成都平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 交通枢纽,其经济辐射半径立足成都,覆盖西部 九省一市。

       二、城市性质

       “文化之都、遗产之地、山水之城、长寿之乡、养生之园” , 国家历史名城和国家优秀 旅游城市 , 是西南唯一获得双文化遗产的生态性文化名城 , “国家园林城市” , “最佳中国 魅力城市” , 川西水利枢纽,成都西北部经济重镇”。

       三、城市规模

       都江堰市幅员面积 1207平方公里,辖 28个乡镇和 1个工业区,人口 60万,城区人口 22万人(未来计划发展成为人口达 60万的中等发达城市 ,建成区面积 20平方公里。

       四、功能定位

       世界遗产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经贸集散 地。成都平原经济圈生态保护屏障,休闲旅游、科研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及居住副中心,成 都中心城市卫星城。

       五、城市交通

       都江堰城市交通便捷。城区由成灌高速直接与中心城市联结,距成都车程约 30分钟, 距双流国际机场仅有 40 分钟车程,根据成都市政府最新城市发展构想,将构建以成都中心

       城区为核心,周边 30分钟车程为辐射半径的“大成都” ,即,除了外环路以内的主城区外, 成都周边的如新津、新都、郫县等县、市将打造为大成都的外围功能片区。外围功能片区接 受中心城市辐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形成产业跟生活配套的格局;成青线将于今年 7月日正式通车, 沙西线也将于明年 6月正式通车, 且两条线路均为免费行使道路, 道路通车 后将极大的带动该地块的交通发展,吸引大批成都居民前来购房。

       六、经济水平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6.82亿元,同比增长 12.3%,全市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 54.9亿元,同比增长 30.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786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 5879元,全市接待游客 5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15.42亿元,分别较同期增长 26.3%和 32.9%。

       七、支柱产业

       旅游、综合机械、建材、能源、医药化工。八、发展目标

       以旅游度假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工业为基础、都市农业发达的国际著名现代化 中等城市。成都特大中心城市卫星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2022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 954亿元。

       九、总体策略

       积极主动融入成都中心城市都市圈, 加强与成都中心城市及阿坝州的联系与合作。坚持 “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产业化富农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抓城市经济带动全局 发展”的总体战略,以打造西部休闲第一城为载体,以经营城市为举措,保护与发展并重, 高新技术工业与旅游齐进。

       十、交通规划

       加强与成都都市区的联系, 构成以高速路为枢纽、国道省道为骨干、县道为基础的完善、协调、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改造灌天公路接沙西线,改造成灌公路为城市快速干道 , 改造 灌温公路为一级路, 改造省道 106线为旅游观光道路。加强市域内公路提级建设。金马河新 设设大桥四座。改建和新建 5条生态旅游公路(普照寺路、龙池—虹口、青城山五里沟旅游 公路、赵公山路、环山旅游公路。

       第二章 都江堰房地产概况 一、都江堰房地产整体市场状况

       2022年都江堰全年房屋施工 160万平方米(含 30万平方米农民自建房 ,销售 120万平方米,空置率不到 5%,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目前是房产开发的较理想区域。

       1、投资稳定增长 , 房地产持续发展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10.2亿元,增长 14%,全市住宅报建新开 工面积近80万㎡;2、总体销售情况良好 , 价格稳中有升

       受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及城市优越生活环境等众多因素的推动, 商品房 销售较为火爆,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预售面积约为 40万㎡商品房销售均价接近2500元 /㎡,较同期增长 12%;3、两大城市板块齐头发展

       从开发的地域分类 , 主要是以青城山板块为代表的纯度假地产和以城区为主的住宅和商 业地产;4、市区板块市场外移发展明显

       市区板块市场外移发展明显, 尤以幸福大道、迎宾大道向东南发散的扇面区域间及蒲阳 路、玉带桥街、二环以内区域及为发展重心;5、项目开发向规模、品质、品牌方向发展

       都江堰房地产发展逐步进入成长性的繁荣阶段, 开发项目数量逐步增多, 同时个案项目 开发向规模、品质、品牌的方向发展,人气日渐升温;6、多种物业类型 , 百花齐放

       城区板块的普通多层住宅、联排别墅、独立别墅和少数的商业物业、小户型住宅、电梯 公寓;青城山板块主要为小户型度假公寓、产权酒店及别墅;

       7、产品风格较单一 , 主要为川西民居风格

       川西民居为主体风格 , 灰瓦白墙 , 一般都有露台设计 , 形成舒适的休憩空间 , 个别项目会融 入部分欧式或现代风格。从市场反映看 , 客户觉得川西民居风格使整个城市有千人一面的感 觉;8、独特的城市价值造就购买群体多元化

       大部分(别墅项目超过 60%(建川丽水清城玫瑰园超过 80%的购买人群是成都市、成都周边区市县、四川省地市县、阿坝州、攀枝花、重庆、兰州、深圳、广州、西藏国外等 地的置业者;城区住宅(多层的本地客户则相对较多,以自住为主;9、别墅除外 , 一般产品总价在 20---40万为客户认可的合理承受价位 , 户型以三房为主流 需求 , 同时中小户型逐渐得到认同

       10、客户需求不断提高 , 更注重细节与品质

       从都江堰商品房品质经过四代发展 :第一代的房地产仅仅满足了居住的基本需要,没有 任何景观和生活品质可言;第二代房地产有了部分景观的理念;第三代房产充分在社区运用 了景观这一元素;现在面临的第四代房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的是在保证业主拥有 高质生活品质,充分享受园林景观的同时,还赋予了社区身份感与服务价值。

       11、各路开发商各显神通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都江堰本地的开发商带动的都江堰商品房初始时

       期;第二个阶段是成都的开发商大举进军都江堰, 使都江堰房地产得到了加速的发展;第三 个阶段是外来巨资, 如钱江银通房产等外来实力开发商, 多元文化与多种风格的融合在一定 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地产开发水平。

       二、都江堰房地产板块分析

       都江堰房地产主要分为城区和青城山两大板块 , 其中城区又分为一环内与一二环辐射 区。(一环内指以“青城路-观景路-都江堰景区-岷江干流”围合区域;一二环辐射区幸福大 道和迎宾大道、二环沿线向东南发散的核心区域外的扇面型区域间。

       1、城区 1.1 一环内

       (1典型项目 :岷江花园、天和盛世、中国(都江堰水街、岷江国际、梧桐花园、凤 凰里等项目。

       (2区域市场特征: ◆ 该地域虽处都江堰的核心城区,但住宅仍以多层开发为主,在该地域内的新开发楼 盘量少、总体开发规模偏小,并且该地域属于城市较早的建成区;◆ 中大规模项目开发呈现明显的外移趋势,开发地块具备较好的环境,如临河、周边 环境成熟、距离新城区距离近等先天优势等;◆ 依托城市核心区商业、教育、医院等公共配套及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并加强了项 目自身的社区性商业配套,综合性较完善;◆ 销售价格在 2022年、2022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普通多层砖混结构住宅 均价在 2600元 /㎡,较之以前有 300—400元 /㎡的涨幅。

       ◆ 建筑特征通常以坡屋顶为川西民居风格的符号特征。1.2 一二环辐射区

       (1 典型项目 :都市·美丽洲、都市·美丽风景、林涧花语、丽水青城·玫瑰园、蓝郡.新 界、幸福风景、水印长滩、水都豪庭、美都华庭、上尚春天、滨江花园、清水人家、禹园、林涧花语、兰花春等项目。

       (2区域市场特征: ◆ 该地域位于都江堰核心城区外的东南侧,是以“丽水青城”为排头兵的新城区建设 开发地域,整体开发规模较大,开发水平较高,基本上顺应该城市的市场需求发展方向;◆ 开发项目多依托成熟的道路交通配套,周边的社区性配套日渐成熟、与核心城区的 绝对距离较短;◆ 依托城市核心区的商业、教育、医院等公共配套,并具备优越的交通及自然环境资 源,项目自身的社区性商业配套较完善;◆ 该地域开发类型主要以多层住宅和低层花园别墅及花园洋房为主,住宅的开发类型 较为丰富(目前已有高档多层电梯公寓开发 ,住宅类型及开发档次明显优于核心城区内地 域;◆ 多层户型面积以 100—130㎡的实用性与舒适性住宅为主;联排别墅及花园洋房以 140—180㎡的跃层式为主。多层住宅比例较大,约占 60—70%,整体预定及销售状况较好,平均达到近85%。大多数项目达到 95%以上的销售率;◆ 多层售价在 2022年、2022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均价在近2600元 /㎡的价 位区间,较之以前有 200—300元 /㎡的涨幅。联排别墅均价在 3500元 /㎡左右的价位;◆ 建筑特征以现代风格为主调,广告宣传以健康、自然、高尚、品位、规模为项目形 象定位,以适应都江堰的地理及气候特征和新城区的城市定位,能吸引大量外地客户。

       2、青城山

       (1典型项目 :“高山流水”、“天下青城”、“新丽江”、“中国青城”、“青城两河山庄”、“四季青城”、“潮蓉.碧水青城等

       (2区域市场特征: ◆该地域属于已申报世界遗产保护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是典型的酒店、别墅、度假型 物业开发的绝佳地域;

       开发项目多依托青城山风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 , 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大型风景 区, 具备成熟的道路交通配套和避暑型的度假形态的公寓, 以及农家乐遍地开花, 满足成都 市避暑、休闲、散心和旅游参观的胜地,特别吸引成都市民、政、商界人士;◆ 该地域开发类型主要以投资性的产权式酒店, “第二居所”、“ 5+2生活模式”的度假 型多层及低层住宅(院、联排别墅、单体别墅的及高附加价值、高档次的物业为主;◆ 该地域以低层及多层户型以套一、套二为主, 面积控制在 35—80㎡, 总量较大但总 价控制适中、购买群体广泛,因而部分项目销售率达到近95%以上。但由于该地域开发项 目品质水平不一, 因此联排别墅、联体别墅及单体别墅的销售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但总体销 售状况较好;◆ 同一类型、同一时期, 青城山地域开发项目的销售价格均高于都江堰市区开发项目, 同一类型住宅售价高出近600—800元 /㎡。但由于在申遗后政府对该地域房地产开发市场进 行清理整顿, 新开发项目剧减, 同时仅仅是大多数项目处在现房销售的阶段, 价格未有大幅 的波动;◆ 建筑特征多样化,既有川西民居风格又有现代风格,广告宣传以度假、投资、自然、高贵、品位、规模等为项目市场形象定位,以适应青城山的地理及环境特征;◆ 未来走势:青城山板块仍然以联体、联排或独栋别墅和度假型小户型为主,其中小 户型的比例仍然将维持在 70%以上的比例份额;◆青城山的各个项目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来自本土以外有钱有闲的阶层, 都是冲青城山 的名气和环境而来, 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双文化遗产的魅力是青城山独特的销售主张和区 域优势的特点。

       三、典型楼盘分析 1、都市.美丽洲

       2、林涧花语

       6 7

       8 3、丽水青城-玫瑰园

       4、上尚春天

       5、水都豪庭 9

       6、兰花村

       10 7、清水人家

       8、水印长滩

       11 第三章 宗地概况及 SWOT 分析 宗地三概况

       宗地编号 JY-07-015, 地理位置都江堰市区二环路南段走马河以西, 净用地面积 88289.8平方米,(合 132.43亩 ,土地用途商住,使用年限为商业 40年,住宅 70年,容积率不大 于 2.0,建筑密度不大于 20%,绿地率不小于 35%,建筑总高度不高于 40米,起拍价 33.33万元 /亩,竞买保证金 1800万元,建筑面积 176580平方米。

       北距二环路 600米,东临滨江路、走马河,南临安达路,路对面是 50万平方米的安置 小区,西距天府大道 300米,青轨站 700米;地块位置好,交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楼盘 供不应求, 目前的市场价 3000元 /平方米以上, 建议取得土地后先做沿河景观, 不急于开发, 等明年金沙和蓝香水郡(与本项目相邻开盘后开发,那样本项目的售价会高些。

       一、产品规划

       都江堰目前的楼盘以多层为主, 别墅为辅,小高层很少, 本项目为了在物业形态、产品 品质及客户人群与其他楼盘有所区别, 减少市场竞争, 产品结构为小高层与连排别墅相结合 的方案。

       二、项目开发计划二 :高端产品(小高层、连排别墅 项目建设进度(一期 30亩 , 二期 40亩 , 三期 62亩 项目总体开发计划

       三、项目收益

       13 四、销售价格

       14 五、效益测算

       1销售收入 72434均价4300元/平方米

       2项目总成本 515783税前利润 208564 税后利润 15996 不 含 土 地 契 税 和 交 易 费 成本表 总成本 每平方米造价 备注(万元

       (元/平方米 14091.08798.0011212.83635.0085万元/亩

       1765.80100794.614588.29588.29552.97388.29522319.71126419529.75110615892.209001059.486088.295105.9562472.121402789.96158264.87152118.9612088.295317.841810744.61608.481135.0064.28销售收入×2%1703.0096.44销售收入×3%5961.00 337.58 10.5%(营 业 税 5.55%+预提所得税 3.3%+预提 土地增值税1.2%728.2241.24直接费用×2%1120.0068.9416000万元使用一年

       4423.00 292.61(一前期费用 项目经济测算表(单位:万元

       1、土地费用 2、报建费 3、设计费 4、地勘、环评等 5、监理费 6、规划放线 7、招投标业务费(二建设成本 1、建安 A:土建成本 B:水电气安装 C:电视光纤 D:智能化系统 E:电梯、消防 2、小区配套费 A、道路 B、绿化 C:污水 D:电力增容(三项目运作费用 5、财务费用(四地下室

       1、广告营销 2、管理费用 3、营业税

       4、不可预见费

       六、购买土地成本分析表(起拍价 67万元 /亩 成交单价 成交总额 契税 交易收费(万元(万元

       3%1688976269.2889.7618465.9425.49%2709240277.2092.4018255.4325.20%3729504285.1295.0418044.9324.91%4749768293.0497.6817834.4224.62%57610032300.9650.1617662.3824.38%67810296308.8851.4817452.8824.09%78010560316.8052.8017243.39 23.81%88210824324.7254.1217033.9023.52%98411088332.6455.4416824.4023.23%108611352340.5656.7616614.9122.94%1***.4858.0816405.4222.65%129011880356.4059.4016195.9222.36%***4.3260.7215986.4322.07%***2.2462.0415776.9421.78%***0.1663.3615567.4421.49%169812936388.0864.6815357.9521.20%17 100 13200 396.00 66.00 15148.46 20.91% 项目 税后利润 销售净利润 率

       七、高端物业形式经济指标

       八、现金流量估算

       如果 11220万元(合 85万元 /亩 拍下土地 , 做多层完成本项目的资金大约需要 14000万 元。1、优势

       (1该地块位于走马河以西,紧挨河岸,河水常年充足且水质非常好,临河部分可建 河滨公园及绿化用作重点发展沿河经济。这对于具有严重亲水情节的川内居民来讲, 其地理 优势相当明显,地块购下后,可以水为主题进行推广,目前都江堰沿河商铺售价在 12000 元 /平方米——15000元 /平方米之间,经济利益可观。

       (2从开发的角度来看,金沙阳光、蓝香水郡等高品质楼盘的开发进度还未能延伸到 该地块周边, 预计也是要等到 1年后上述楼盘的开发进程才能与该地块相接, 届时公司再拿 出该地块进行开发, 可借助上述楼盘已打造形成的成熟配套环境将使楼盘的价格有一定的上 涨。

       (3距离地块 500米处是政府规划的一个青轨站台,待其修成通车后,庞大的人流量 将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消费。

       (4成青线将于今年 7月日正式通车,沙西线也将于明年 6月正式通车,且两条线路 均为免费行使道路, 道路通车后将极大的带动该地块的交通发展, 吸引大批成都居民前来购 房。

       (5据了解,成都置信、美丽洲、金城等开发商也已将目光锁定该地块及周边部分土 地,蓄势待发,由此可见该地块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6从目前整个都江堰的房地产销售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完全的卖方市场,各楼盘在 只进行了很小规模的宣传推广(费用约占总成本的 1%~1.5%的基础上,销售状况

       依然非 常良好。且市内的房地产需求绝大多数为消费者实际需求, 虽然也存在投资买房现象, 但房 地产泡沫却不存在。

       (7据调查,目前都江堰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情况大致可以按如下几方面进行划分:其 中,甘肃、新疆、青海和山东四省前来都江堰购房的人群大概占到总量的 27%;成都、重 庆占 12%,阿坝州占 25%,本地人群购买的占 36%。且近5年时间里,大约还有 3万左右 的阿坝州居民前来都江堰购房,而目前都江堰市的房屋空置率仅为不到 5%,为全省最低, 这一点也说明了都江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

       (8土地便宜,成本低,资金压力小。2、劣势

       1地块现在开发条件还不太成熟。

       解决方案:金沙阳光、蓝香水郡等高品质楼盘将在今年投入开发, 预计也是要等到 2022年上半年开盘, 届时公司再对该地块进行开发, 可借助上述楼盘已打造形成的成熟配套环境 将使减少开发难度。

       2 该地块南面一条马路相隔的地方有一片规划为 50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住宅小区, 今年动工, 由于该小区的性质为农民安置房, 势必会影响到该地块后期高档小区建成后的品 质。

       解决方案:在对地块的规划设计上, 临安置小区的地方为项目的背面, 以此来规避安 置小区对整个楼盘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3、机会

       1届于公司国有企业的背景,加之大企业、大品牌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如参与该地 块的拍卖, 我们势必能获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支持, 且这种支持将会一直延续到公司后 期对土地的开发和建设中去。

       3该地块的取得和开发,对公司在该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的长足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 影响,它将房对地产公司创品牌、树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4、威胁

       想取得该宗土地的公司多,竞争激烈。第四章 结论

       结论:目前都江堰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情况大致可以按如下几方 面进行划分:其中,甘肃、新疆、青海和山东四省前来都江堰购房的 人群大概占到总量的 27%;成都、重庆占 12%,阿坝州占 25%,本 地人群购买的占 36%。且近5年时间里,大约还有 3万左右的阿坝 州居民前来都江堰购房,而目前都江堰市的房屋空置率仅为不到 5%,为全省最低,这一点也说明了都江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相 当巨大。

       目标客户群为以下几类:1、都江堰市区换房人群;都江堰的房 子整体上分为低端普通住宅和高端别墅, 高端小高层住宅很少, 不是 都江堰的人不喜欢住高层, 而是以前规划限制, 不能做高层, 以前地 块的容积率都是 1.0, 加上限高 20米的限制 , 决定了只能做多层或别墅 , 本项目突破了这个限制 , 所以本项目对当地的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 特别是那些想换房但又没能力买别墅的人群是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人 群.2、成都市民;随着成青路 7月的开通和青轨的年底立项,大大缩 短了成都到都江堰的距离, 同时也节约了交通成本, 那些想买房的成 都市民在成都 4000多元在成都只能买一般品质的房子,而且要在三

       环外才能买到, 就不如在都江堰买一个高品质的房子, 本项目的目标 人群是那些有车的人, 20几分钟的车程根本不是问题。3、阿坝洲、重庆、甘肃、青海、山东及周边区县的购房者;都江堰环境好,著名 的旅游胜地, 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些人在都江堰的购买比例达 到 60%左右,能在都江堰买起房子的人也一定有能力买起本项目的 房子, 本项目的产品是介于多层及别墅中间的产品, 与其他的产品有 很大区别,加之 2600元 /平方米的高成本打造,一定能消费者。2022年都江堰全年房屋

       施工 160万平方米(含 30万平方米农 民自建房 ,销售 120万平方米,空置率不到 5%,这在全国都是少 见的,目前是房产开发的较理想区域。

       本项目均价能卖 4300元 /平方米的原因:1、中国五冶的大品牌 支持, 目前都江堰的大开发商也就美丽洲一家, 但美丽洲的品牌与中 国五冶的品牌是没法比较的,所以我们的房子就能比他卖的贵。2、2600元 /平方米的建筑单价也是别的开发商望尘莫及的,美丽洲的房 子一期均价只有 1800元 /平方米,只有我们成本的三分之二,他的品 质与我们是没法比的, 我们比他多卖 1000元 /平方米也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他的地理位置比我们好点, 但相距也不过 2公里而已, 所以本项 目 4300元 /平方米的均价是可行的。3、从都江堰的房价上涨趋势来 开, 2022年——2022年以来普通住宅房价上涨 700元 /平方米,与本 项目相临的蓝香水郡 10月动工, 明年 4月开盘, 最高价预计达到 3600元 /平方米, 但品质与本项目难以相比, 所以本项目 4300元 /平方米的 价格是可行的。

       本项目投资少,利润空间大,市场供不应求,销售难度不大,未 项目投资少,利润空间大,市场供不应求,销售难度不大,考虑开发过程中随着土地的增值导致的房价上涨而带来的利润的情 况下, 左右, 比较可行。况下,销售纯利润率都在 23%左右, 比较可行。一点建议:如果公司参加此次拍卖,一点建议:如果公司参加此次拍卖,建议公司以中冶置业的名 称报名;这样好处一是:品牌大公司参加拍卖,称报名;这样好处一是:品牌大公司参加拍卖,给其他参加拍卖的开 发商带来压力,很多知难而退,使我们在拍卖中占得优势。二是: 发商带来压力,很多知难而退,使我们在拍卖中占得优势。二是:中 冶置业的品牌价值对拍得土地后的开发有很大好处。冶置业的品牌价值对拍得土地后的开发有很大好处。20

第2篇:都江堰

       《都江堰》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于冰2022年3月6日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

       [教学重点]:

       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教学难点]: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知识链接]

       1、名人零距离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2、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9公里。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早已闻名中外。在历代兴建的千百座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中,至今还完好地使用着的,也首推都江堰。

       都江堰大约兴建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领导当地人民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的建设。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这项工程建成后,化险为夷,变害为利,不但能够防洪和灌田,还能行船和漂运岷山木材。晋代人所著《华阳国志》在评价这一工程时说:自从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被称为“天府之国”。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还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

       3、名家点评: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学者。《余秋雨现象批判——也是一种遗憾》

       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 1

       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第四部分: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2、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四、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二、理解全文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可以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③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④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⑤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⑥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⑦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⑧它,就是都江堰。

       思考:

       1、在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三)解读第三、四部分,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2)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3)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4)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5)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6)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7)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8)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9)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三、重点探究:

       1、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2、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内容的?

       四、课堂小结:

       《都江堰》导学案答案

       二、理解全文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一)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在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释最根本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大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使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本,所以重在社会功用比照两大工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二)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三)解读第三、四部分,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提示: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2)提示:参考课文第三段和第九段,政治走向,在这里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施政治的方案。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3)提示:从表面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时,政治家对水利工程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晴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成了他的第一政绩。因此,当李冰出于利民富民的考虑而要求自己成为水利家的时候,它确实是向世界宣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4)提示: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自责在为权势、征战和镇压辩解。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5)提示: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界的重要成果,说“水汽淋漓”显得形象生动。

       其二,是为了与厚厚的典籍“风干松脆”对举。这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却了活力;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气淋漓”。

       (6)提示: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政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7)提示: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故讲演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

       (8)提示: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营造着一种为民造福的浩荡氛围。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投射下,李冰雕像置于水中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甚至不应或不该有其他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李冰的心愿,才不悖李冰的精神。在官僚权贵们死后也要荣华富贵这种层层相因的腐朽观念的衬托下,李冰死后的归宿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应当感谢那位汉代水官,是他将李冰的生命延续了,是他将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至。这样都江堰不但流泻着驯顺的江水去丰富物质世界,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也是朴实清新独特高格的。

       (9)提示: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意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

       三、重点探究:

       1、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2、对比手法的应用。第一部分把都江堰与长城作比较,突出都江堰的伟大:默默地永久性的灌溉中华民族,滋养中华文明;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看到都江堰前后心情的变化,来突出都江堰水强悍的生命力;第三部分将李冰与其他封建官僚作比,比出李冰人格的魅力,将长锸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对比,彼处长锸的守持,即将治水经验与后后的典籍作对比,比出治水经验的长久生命力。

       本文无处不在对比,形成文章的骨架,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的丰碑,历史因它而闪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仅滋润了中华大地,也流淌着中华文明,光照千年,启迪后人。

       四、课堂小结: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都江堰是朴实无华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献,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这样为民请命的无数仁人志士,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中华的文明才得以延续。

第3篇:都江堰

       近期,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同时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时间节点日益逼近,上海对口援建即将结束,机遇与挑战并存,问题与希望同在。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夺取旅游业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加快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不仅是都江堰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探索城乡统筹条件下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更好地肩负起重要责任,谋划好旅游业的发展,是摆在都江堰旅游人面前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一、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都江堰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也使都江堰市的城乡规划建设向前推进了20年。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2022年10月正式恢复开放,目前龙池、虹口、青城外山、青城后山等景区正在加快重建提升,全市旅游恢复面已达80%以上,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15.8%、26%。全市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全域配套,率先实现了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大观镇茶坪村、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五桂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房重建典型,围绕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客源市场国际化,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我市已基本形成城市田园化、田园城市化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思路和格局,我市城乡形态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时机已经成熟,这是与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区一主业”的功能分区定位相吻合的,是落实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具体体现,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理性分析我市旅游发展现状,对比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离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第二,与三亚、张家界、丽江、桂林、黄山等国内主要旅游城市比较,在游客停留时间、旅游消费水平、国际游客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第三,旅游配套国际化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升,吸引国际性活动和会议的配套设施不够。这些差距,要求我们必须瞄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完善旅游功能设施,提高旅游发展层次,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都江堰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抢抓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机遇,立足都江堰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水文化道文化底蕴,做优世界遗产资源,做优特色旅游产品,创新管理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和做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城区、景区、乡村一体化的现代田园旅游城市,为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将我市初步建成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制定旅游规划,构筑精品旅游区基本框架,围绕成都市打造龙门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和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科学编制、实施《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加快完成区域性旅游详细规划,以“三心三带”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式发展。

       ——坚持以实施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符合城乡统筹的现代田园式产业化发展带。

       ——坚持以提升景区建设管理国际化水准为核心,打造国际精品,创新管理模式,建设

       符合城景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休闲化观光带。

       ——坚持以构建国际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为核心,紧扣度假主题,增强服务功能,建设符合功能分区要求的特色商贸娱人性化服务带。

       (三)发展目标:经过“2022决胜之年、2022跨越之年、2022年率先之年”3年的努力,到2022年,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为建设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经过5-8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成都区(市)县中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区。

       三、都江堰旅游业发展举措

       我市旅游业在未来三年里将实施98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2022将完成旅游项目53个,总投资38亿元,其中景区项目21个,总投资20亿元,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要以这批带动型、先导型和特色型的旅游产业化项目建设为支撑,打牢双基,做优做强国际旅游城市服务配套功能,带动旅游产业整体提升。

       (一)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坚持用科学规划理念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式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围绕实施“12345”工程(即实施一个规划,发展两大片区、打造三大基地、壮大四大产品、增强五大功能),做大做强旅游规模和总量,做精做优现代服务业,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式发展。

       实施一个规划:在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龙门山山地旅游大区规划基础上,结合成都旅游产业功能区规划发展纲要,按照边规划、边实施、边推进的办法,加快编制出台并着力实施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发展两大片区:着力打造大青城(青城山、青城外山、青城后山、赵公山)旅游区和大龙池(龙池、虹口、紫坪铺、向峨)国际山地度假旅游区。

       打造三大基地:打造世界遗产观光基地、运动休闲基地、特色乡村度假基地。壮大四大产品:依托我市旅游资源品质和特色,重点打造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精品游、龙门山国际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游、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为带动的农业生态游、以拉法基和扬子江等为代表的工业游,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增强五大功能:结合灾后城市重建,做强城市极核,打造特色街区,增强城市中心游憩区的人性化服务功能;依托龙门山开发,引进大型游乐性、体育运动休闲性项目,增强旅游休闲运动功能;加快星级酒店、商务酒店、标准化乡村酒店建设,增强旅游接待功能;深度挖掘道教文化、水文化、熊猫文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旅游文化体验功能;依托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区一主业”的功能分区定位,加快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道韵青城等项目推出,扩大清明放水节、国际夜啤酒节、国际漂流节等节会的影响力,引进1—2个国际性品牌论坛长期落户我市,增强旅游节庆会展功能。

       (二)精细管理,务实高效,坚持用科学效能原则促进旅游产业追赶型发展秉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增强功能,精细管理,做优产品,一流服务”的发展理念,发扬“团结守信,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团队精神,坚持效能建设,强化绩效考核,实施“三个转变”,用精细化、社会化的管理手段,系统化、标准化的国际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追赶型发展。

       一是强化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坚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定标准,拓宽运行领域,增强运行功效。以“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景区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二是强化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实施景区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在青城前山景

       区、都江堰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上引入社会化专业机构(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维护管理职能,在青城后山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公司管理、群众参与的新型管理机制。先行先试,逐步推广,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形成景区环境卫生维护物业公司化、秩序维护保安公司化、景区管理群众参与化的新型社会化管理体系,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实效,实现景区管理方式由计划式行政管理向市场式社会化管理转变。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加紧制定并形成适应国际旅游城市要求的绩效考评体制,注重目标导向原则,分解责任目标,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不断健全考核体系,提高绩效考核执行力,实现人员管理方式由被动式指令管理向主动式岗位管理转变。

       (三)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坚持用现代田园城市思路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围绕旅游发展全域化,提升区域国际吸引力

       一是着力实施精品旅游区再提升。以世界遗产保护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对历史负责、向世界交代的责任感狠抓景区项目建设,促进景区提升,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景区设施维护办法,精心打造青城前山水景观、茶山和药用植物景观,完成青城山前山门综合整治和泰安古镇打造工程,加快青城后山景区接待能力形成。彰显水文化、道文化精髓,展示世界田园城市自然之美,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二是加快全域景区化打造。全力实施虹口旅游区、大观茶坪—红梅—桃源乡村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积极开展玉堂大熊猫主题公园、般若寺—莲花湖旅游区、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翠月湖旅游区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形成以2个5A级景区、多个4A级景区为支撑的旅游全域发展格局。

       三是着力打造国际户外运动旅游示范区。借助龙池、虹口、紫坪铺机构调整,加快区域资源整合,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特色,打造漂流、探险、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沙滩排球等项目,以打造龙门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为重点,创建龙池—虹口—紫坪铺山地运动旅游示范区,着力形成吸引国际游客的核心产品。

       ——围绕推进景区城区一体化,提升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

       一是突出抓好城市中心游憩区建设。充分发挥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古城区恢复重建为重点,加快实施历史文化复兴工程。以建设路以内约1平方公里的城市古城区为重点,对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对集中反映古城风貌的古建筑如西蜀塔、水利府、文庙等历史建筑进行规划重建,再造传统生活场景;按规划加快实施城区“五河十岸”滨河景观带打造和滨河旅游步道体系建设,通过引水进城,打造“街街有水、户户亲水、游客玩水”覆盖城市的亲水体系;启动城市行政中心外迁,实施城市灯光照明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建成中国水街、岷江国际、壹街区等特色商圈,形成功能完备、业态合理、产业发达的城市中心游憩区,形成道教文化、水文化展示和体验之地。

       二是做优做强现代田园风情小镇。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要求,加快制定都江堰市现代田园风情小镇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一体两翼、北山南田”的城市空间布局,依托城市骨架路网,结合本土特色,对小镇建设进行差异性、提升式打造,形成分别以田园特色、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民俗特色、道家文化、独特自然风貌等为主题的现代田园风情小镇,逐步构建城与乡有序交融、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新环境和美好新家园。今年内要完成泰安古镇建设,加快古城区、虹口乡中国漂流小镇、龙池镇龙池国际山水旅游小镇、大观欧洲风情小镇、向峨乡风情新市镇打造,启动蒲阳镇工业新城、青城山镇创意新城、中兴镇旅游休闲特色小镇、紫坪铺镇特色风情小镇打造。

       ——围绕旅游设施高端化,提升国际旅游城市承载力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旅游立体交通路网建设,基本形成以“五纵五横一轨一带”为主骨架,对接成都、连接城乡、贯穿全域的交通路网体系;建成聚青线、玉堂—青

       城山环山旅游健康通道、虹口至龙池旅游连接线、虹口至蒲阳旅游连接线、虹口至向峨旅游连接线、蒲张路复线、滨江路等旅游公路,提高国际旅游城市通达性。

       二是加快旅游酒店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按照市场化分工,由社会专业机构提出建设标准、开展建设指导、组织评定验收等,进行公司化运作,最后按照政府职能对公司进行考核,对标准化酒店(乡村酒店)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完成社会化系统管理工程。统筹宾馆酒店布局,加快经都、金瑞通第六感、青城洲际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在龙池镇、虹口乡、大观镇、泰安古镇等乡镇布局经济型青年客栈和连锁乡村酒店,在城区大力发展商务酒店,到2022年建成星级饭店25家、商务酒店75家、标准化乡村酒店达到500家、三星级以上乡村酒店达到40家。形成高、中、低旅游酒店序列,满足各层次游客需求。三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按照国际先进城市的理念,整体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在加快全市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化要求,在都江堰景区周边、玉堂西区、青城山镇等重要游客集散地、枢纽地,加快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团队接待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购物配套项目建设。加快与携程网、阿里巴巴等国际国内知名网站、金融机构等企业的合作,以网络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快网络公司集团化建设,完善旅游咨询、预订、结算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加快打造数字化景区和远程旅游服务系统,满足主要客源地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推进《青城》网络游戏正式上市,将信息数字化技术引入旅游营销、城市宣传等领域,做大做强都江堰旅游信息网络平台。打造符合功能分区要求的特色商贸娱人性化服务带,为国际游客在我市度假、养生、休闲创造一流环境。

       ——围绕旅游市场国际化,着力提高国际旅游城市吸引力

       一是精品化发展。加快推出《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道韵青城》大型室内演出,加强与专业市场化公司合作,精心举办都江堰放水节、道教文化节、乡村旅游节、虹口国际漂流节、消夏夜啤酒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演艺活动,力争将道教文化节、都江堰放水节、国际熊猫节等办成国际化节庆活动,增强国际旅游城市吸引力。二是国际化拓展。一是依托上海援建平台,以上海世博会、西博会及世博都江堰工作推广站为切入点,拓展海外市场。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将一批旅游线路纳入国家、省对外推介的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加强与客源地各组团旅行社的沟通合作,积极引进国际旅游大集团,通过加强与境内外友好城市、旅行社、旅游社团、航空公司、境外知名旅游网站等合作,加大对外营销力度,优化营销体系。

       三是立体化营销。继续发挥电视、报纸、电台、广告牌等传统营销媒体作用,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积极与携程、乐途、新浪、腾讯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搭建电子营销平台,推进网络营销。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以上海、北京、广州、重庆为客源地的营销中心,探索实施以“一卡通”互动优惠促销方式带动城市整体营销;以品牌旅行社客源组织形成团队组织蜂聚效应,带动游客量大幅增长;以国际营销服务外包方式带动国际市场拓展的立体化营销模式,延伸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营销产业链,拉动游客综合消费,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围绕旅游机制体制创新化,增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活力

       一是加快职能整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拟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加快职能合并,精简机关人员,充实一线基层队伍,提高行政效能,尽快让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旅游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三合一机制的成为推进大青城旅游区建设的体制载体。

       二是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摸底调查,摸清资源状况,编制资源档案,按照全域都江堰理念,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科学合理地配置全市旅游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进行包装打造,形成全市旅游资源配置合理,功能互补,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发展格局。

       三是优化资产组合。对景区经营性资产状况进行核实,将景区土地、股份、房产及与景区有关的新建在建项目纳入统计范围,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先期组建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为筹建资产经营集团公司作好铺垫,再积极搭建公司班子,邀(聘)请上海和深圳专业上市指导公司进行帮助,完成资产经营集团公司的组建,力争再经过1-2年的努力,进入股份制上市公司行列,为景区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发展平台。

第4篇:都江堰

       《都江堰》教学设计

       胶州三中 刘汉玲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富有意蕴的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2、理解李冰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精魂。

       一、导入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可概括余秋雨散文“以小见大”这一特征。那么他的《都江堰》是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二、走近李冰

       (一)请同学默读第三部分。(用一个短语的形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李冰的?

       身份:秦蜀郡守水利学家

       行为:实践,修建都江堰。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智慧、仁慈、透明、大愚、大智、大拙、大巧

       (三)自由朗读并讨论:作者如何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依据。

       对比

       1、与无所专攻的官僚比,他因官而成为实践科学家

       2、他的长插与金杖玉玺、铁乾钢锤比,他终于胜利了,以务实精神濡养了天府之国 ①长锸:实践。守:郡守;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务真求实、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②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

       3、与秦始皇对比

       (1)比指令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2)比结果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持的精神世界。

       三、揣摩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过渡:用对比来刻画人物,不只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它还可以通过语言来体现,现在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出这些语句,分组讨论。

       1.讨论:如何理解 “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失败: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不被统治者所认同。

       胜利: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精魂长存,受到百姓的崇敬。)

       2.讨论: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提示: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都江堰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

       3.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提示: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观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总结:通过对比性的语言,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个李冰:他求真务实、为民造福,他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四、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李冰的求真务实呢?体会作者的感情(课文哪句可以看出作者此刻的感情?)

       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齐背: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明确: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实践的核心内容)。——某种乐观。

       五、拓展延伸

       由李冰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的精魂,我们能想到那些李冰式的人?当今社会应该怎样为官?

       人物:焦裕禄 孔繁森 牛玉儒 任长霞 王英 白居易 苏轼 林则徐

       为官之道:恪尽职守,务实肯干,不慕虚名,执政为民。

       2022年6月25日晚上,温家宝总理走进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回答一位大学生想从政,想做像总理一样为老百姓服务的人,请总理给他一些建议时。温总理说:“要做事不要做官”。

       六、总结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确切地说,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只要都江堰涓涓清流不断,李冰的精魂就永不会消散。都江堰仿是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的丰碑,历史因它而闪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仅滋润了中华大地,也流淌着中华文明,光照千年,启迪后人。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六、作业

       语段写作。

       与当代社会很多无所专攻、蝇营狗苟、贪污腐败的官僚进行对比,来突出李冰的的成就和精神。

       (要求:运用对比手法,不少于150字)

第5篇:都江堰

       《都江堰》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2、品味含义深远、意蕴丰富的语言,学习并掌握文本的创作特色。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与探究结合 读写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历史遗迹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周庄则代表平民生命的形态;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园则是淡泊雅致文人情怀;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销毁的悲哀,那么都江堰呢?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都江堰》,去体会 “都江堰”的文化内涵。二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当代散文家、艺术理论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且担任过多所大学教授。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了解内容。(1)正字音

       颓壁残垣(yuán)惊悸(jì)庇护(bì)修缮(shàn)卑处一隅(yú)魅力(mâi)强悍(qiáng hàn)铁戟(jǐ)遴选(lín)韬略(tāo)怦然心动(pēng)诘问(jiã)傩戏(nuó)衮衮(gǔn)诸公(2)积累词语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圭臬: 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 2.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四、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四 品读课文

       1 第一部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1)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释最根本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大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使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本,所以重在社会功用比照两大工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2). 运用的手法:对比。

       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

       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2 第二部分: 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1)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3)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

       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3 第三部分: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行为:实践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具体、质朴

       --->冰清玉洁.(2).辩论中的李冰。

       长锸金仗玉玺、铁戟钢锤 A.长锸:实践。

       守,a:郡守; b: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c: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B.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3)辩论

       失败: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

       胜利: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4)胜利原因: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延续:汉代水官、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李冰的伟大精魂:为民造福,守住民心。(5)作者的思考:

       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辩论内容)作者态度:某种乐观。

       4 第四部分: 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 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思考:

       (1),为何写横江索桥? 明确:突出李冰的自信(2),李冰为何自信? 明确:为民造福

       (3),自信的结果如何? 明确:被人膜拜,成为神

       (4),什么样的是神? 明确:实实在在为人民造福的升格为神。(5),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什么?

       明确 :人们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么神的作用是为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 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五 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①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提示: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气势的宏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在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具有长久性。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提示:“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的精神。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③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提示:参考课文第三段和第九段,政治走向,在这里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施政治的方案。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④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提示:从表面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时,政治家对水利工程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晴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成了他的第一政绩。因此,当李冰出于利民富民的考虑而要求自己成为水利家的时候,它确实是向世界宣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⑤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提示: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自责在为权势、征战和镇压辩解。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⑥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提示: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界的重要成果,说“水汽淋漓”显得形象生动。其二,是为了与厚厚的典籍“风干松脆”对举。这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却了活力;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气淋漓”。⑦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提示: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政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提示: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故讲演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⑨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提示: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营造着一种为民造福的浩荡氛围。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投射下,李冰雕像置于水中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甚至不应或不该有其他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李冰的心愿,才不悖李冰的精神。在官僚权贵们死后也要荣华富贵这种层层相因的腐朽观念的衬托下,李冰死后的归宿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应当感谢那位汉代水官,是他将李冰的生命延续了,是他将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至。这样都江堰不但流泻着驯顺的江水去丰富物质世界,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也是朴实清新独特高格的。⑩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提示: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意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六 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七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内容的?

       对比手法的应用。第一部分把都江堰与长城作比较,突出都江堰的伟大:默默地永久性的灌溉中华民族,滋养中华文明;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看到都江堰前后心情的变化,来突出都江堰水强悍的生命力;第三部分将李冰与其他封建官僚作比,比出李冰人格的魅力,将长锸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对比,彼处长锸的守持,即将治水经验与后后的典籍作对比,比出治水经验的长久生命力。

       本文无处不在对比,形成文章的骨架,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的丰碑,历史因它而闪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仅滋润了中华大地,也流淌着中华文明,光照千年,启迪后人。

       八 课堂小结: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

       都江堰是朴实无华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献,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这样为民请命的无数仁人志士,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中华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九 布置作业

       考查你附近的名胜古迹或民居建筑,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都江堰 余秋雨

       文章脉络及大意 ①都江堰的价值

       ②都江堰的水势 ① 联系语境 ③对李冰父子的评价 ② 抓关键词 ④李冰父子的影响 ③ 紧扣主旨

第6篇:都江堰

       《都江堰》教学设计

       分类:科研文章 | 标签: 都江堰教学设计

       2022-02-19 12:41 阅读(1068)评论(0)

       都江堰(已发表)

       一、教材依据

       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第7课《都江堰》

       二、设计思想

       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文章,体味作者蕴藏其间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展示文本内容的表达技巧

       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领会并感受作家对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

       四、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富有意蕴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对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审视,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内涵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悠岁月史,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度。余秋雨作为以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再遴选中关照,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来体味蕴涵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文化散文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解题

       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

       2、★介绍都江堰(展示课件)

       ①图片和视频展示其气势。

       ②文字介绍: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窗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上,是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 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它由分水岭、引水口和泄洪堤组成。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让学生概括各部分内容。

       方式:学生自己先拟定小标题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 ①都江堰的价值 ②都江堰的水势 ③李冰父子的评价 ④李冰父子的影响

       2、找同学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述整篇文章。

       (四)研习文本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设疑:

       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这部分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3、作者又从那些部分来进行对比的?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对比。从年代上,规模上,功用上,形象上,气质上,影响上和结果上进行了对比,它的价值要比长城大,所以作者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 都江堰既是一项水利工程,灌溉了整个中华民族,那就让我们来感受下其水的魅力。

       1、播放有关都江堰水流的视频材料

       2、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感受。

       3、学生齐读描写水流的语句。

       4、设疑: A、作者是怎样写水的?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B、水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欲扬先抑和烘托的写作手法。

       水的特点:狂野不羁,充满强悍的生命力同时又是驯顺的。(3)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岷江的水由狂野不羁变得驯顺,应归功于都江堰,而都江堰的建造者便是李冰父子。

       1、★播放李冰父子的资料课件内容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二千二百年来在川西平原效益卓著。他还主持了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设疑:

       ①作者是如何评价李冰的?

       学生从文本寻找信息并回答。

       提示: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大愚,大智,大拙,大巧;

       他失败了,他又成功了;田间老农的思维。

       ★口头作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李冰。(要求语言优美)

       教师总结。

       ②如何理解“他失败了,他又成功了”?

       提示:失败是针对于为官之道,在权利之争中是一个失败者; 成功是指为民谋福,造福百姓,精魂受到老百姓的膜拜和崇敬。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③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提示:指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信息,渗透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原文中画出来。

       ④如何理作者“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明确:李冰可以为老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有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有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后来人会继承并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4)研读课文第四部分

       1、学生先行默读课文文本。

       2、设疑:

       ①文中“先是惊吓后是惊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从原文提炼信息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惊吓的是桥高,桥下有急流,在桥上走,容易神志慌乱; 惊叹的是执著进取的水会改恶从善,变得驯顺。

       ②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傩戏中的河伯水神换成了灌县李冰”,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李冰为民造福,一自身的实践为中国一批批无所作为的封建官僚阐 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在做人方面他毫不张扬,造福万民,务真实,人民把他当神来膜拜,时代传诵、歌咏,代代不息。这种精神楷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当政者深深思考: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才会永远的记住他。

       (五)本文的主旨探讨及本文的在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明确:本文由都江堰来审视李冰,由李冰来体悟历史文化。本文说是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写李冰,又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体现文化散文的内涵,即在古迹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寻根意识。

       (六)本文的写作风格

       1、用游记的方式,文化视角进行文化思考,将人、自然、历史交融在一起

       2、语言特点:语言洁净活泼富灵动性。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对比手法的应用

       (七)拓展应用

       ★片段作文:你如何评价都江堰和李冰?

       (八)课堂小结:都江堰是朴实无华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献毫无所求的母亲;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这样为民请命的无数仁人志士,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

       (九)作业:根据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历史上的文明古迹,要有自己的感受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起了点拨引路的作用,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筛选文中有效信息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了阅读理解题解题方法的讲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做到师生互动,效果不错。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第7篇:都江堰

       《都江堰》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地位:

       《都江堰》是选修课《现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三单元的一篇。这个单元的总话题是:“一粒沙里看世界”。散文是以写情为指归的,但情感总是附着在某个客观对象上,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是散文的最爱。散文就是通过客观外物的抒写为读者提供了心灵上的磁场空间,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充实,情感上的完善与人格上的提升。它包含三个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中虚实结合的用法,理解散文中想象的作用。想象创造的艺术之“虚”,可以为生活之 “实”插上翅膀,使文章显得丰满、生动,富有感染力。都江堰中的想象更多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还原性想象,这些都是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所进行的合理想象和艺术演绎。

       2、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是散文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它通过选择合适而恰当的参照物,将本体和比体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在都江堰中作者除了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整体性对比之外,还把李冰与秦始皇、李冰与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进行对比,从人格精神上对李冰高度赞美。

       3、理解现代散文中 “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以小见大”是指散文选材虽 “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散文写作的一种技巧:小处着墨,大处着眼或“以小喻大”,即通过小事物来展现大境界。《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写李冰,不如说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的精义,这正是“以小见大”的手法。《都江堰》这篇文章正是这三个能力训练的典范。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能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

       1 化,让学生学会以文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人格。

       2、学生情况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重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他们对散文是不陌生的,高一时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高二经过前两个单元的散文的阅读,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上还有待加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实际情况这一契机,运用现代大语文观念,适时开展散文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都江堰》这篇文章就是集语言美、艺术美、情感美、文化美于一篇的优秀散文。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A.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B.理解本文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C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学会以文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品味、讨论探究的方式梳理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的高度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对比、以小见大等方法的运用。

       2、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的高度评价,树立正确的生观。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以文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二、说教法学法

       2 根据我校主动、和谐、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全面理解的教学方法,即阅读(背诵)——理解(联系)——探索(质疑)——领悟(审美)——审视(研讨)——评价(创新)等六个基本环节。前三个环节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质疑环节是学生把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写在书本上,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后三个环节是上课时完成,学生通过提问、探究、展示、互动交流来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序言中曾说: “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落在那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大地上”,“我发现自己特别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那么都江堰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一个“脚印”?具有怎样的人文精神?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都江堰。(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领学生关注人文精神)

       2、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收集资料,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会话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形成知识的构建。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3、提问:文中三个部分具体写了哪三个对象?(设计意图:明确文章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便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

       4、分析第一部分。提问: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长城的美在于规模的宏大、气势的雄伟,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都江堰直到现在依然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了天

       3 府之国,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是长久的,是朴实的,是实用的)

       5、分析第二部分。

       (看录像:都江堰水)提问:欣赏完水景后,我们找一下都江堰的水,岷江的水,余秋雨先生笔下的水是怎样的? 哪些句子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你最能感到震撼?哪些句子最美?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的感受。(设计意图: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感受都江堰的水,从狂野不羁,改恶从善到驯顺规整的过程,运用看录象的方式更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都江堰突出作用,自然引出都江堰的创始人李冰)

       6、分析第三部分:

       都江堰的水有了改变是因为有了都江堰,而李冰父子是最伟大的设计者、制造者。李冰是何其人也?有一段李冰的资料,大家请看—下

       (课件:李冰简介)

       提问:简短的介绍之后回到课文,对李冰这位人物,余先生写得更加感性,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色彩。找一下,作家是怎样评价李冰的?

       (让学生明确课文中李冰 “失败”指什么,“胜利” 指什么。从而明确务实求真、为民造福与立身、立名的区别,在权力斗争中李冰是失败者,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他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接着让学生探究问题:李冰站在水中指挥着都江堰的水,找到了他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那么,一个人“活着或者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引导学生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就不会站错位置,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用齐读的方式温习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和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话。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课件显示该诗和话)(生:齐读)

       在分析文章三个部分时,教师要注意以问题来切入文章内容的分析,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全面了解。

       4 教师只起到主导、引领的作用。当然也会产生一些教师没有预设的问题,如在对都江堰和长城的比较时,有的同学就说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长城要比都江堰伟大:在对李冰的评价上,学生也很容易片面理解,甚至是偏见。这些问题就要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及课堂上的相机调控来弥补。

       7、教师总结:都江堰是朴实的,象乡间母亲一样,李冰是求真务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心系民众的人,有了这样一份踏实、坚着的作风,才有了都江堰的汩汩清流,文明千年而下,得以延续 (板书:文明延续)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发展,我们的文明不断地前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他的脚步。

       8、作业:

       1、(必做题)

       面对都江堰,作为一位文化旅行者,余秋雨先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深沉的思索,并且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而这些又引发你怎样的思索和感悟昵? 课后阅读余秋雨的其它作品(《道士塔》、《莫高窟》、《三峡》等),进一步感受余秋雨的人文情怀。请将感悟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二名同学在班内交流。

       2、(任选其一,800字左右)

       (1)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人又应该为这份文明的前行做些什么呢?请以“文明的前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请大家选出中外历史上的一处文明遗迹,写出你的感受。(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选做题关注了学生的原有视野和个性,更符合选修课的教学理念)板书设计:

       都江堰

       都江堰—朴实实用

       5 都江堰的水—化害为利 →文明延续 李冰—求真务实

第8篇:都江堰

       《都江堰》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2.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3.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些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4.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5.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6.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教学设计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打开我们的美术鉴赏这本书,同学们挥发现有关建筑方面的图画,介绍某种建筑队特点和意蕴,这就是建筑文化。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周庄则代表平民生命的形态;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圆则是淡泊雅致文人情怀;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销毁的悲哀,那么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秋雨就生长在这养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余秋雨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即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三、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使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 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水渠。发源于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好为陆海”(《华阳国志》)目前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有他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海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治导什更县的洛水何邛崃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华阳国志·蜀志》)对比都江堰和长城,指出两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本质区别。本文描写都江堰工程之壮观,赞美了2000年前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

       四、名家点评

       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学者。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了解内容。

       (1)正字音

       颓壁残垣(yuán)惊悸(jì)

       庇护(bì)

       修缮(shàn)

       卑处一隅(yú)

       魅力(mèi)

       强悍(qiáng hàn)铁戟(jǐ)

       遴选(lín)

       韬略(tāo)怦然心动(pēng)诘问(jié)

       傩戏(nuó)

       衮衮(gǔn)诸公

       (2)积累词语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2.梳理文章脉络

       请同学们浏览文本四大部分的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价值)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最驯顺壮丽的景观(都江堰的魅力)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最有创造力的郡守(魅力的缔造者)

       第四部分: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最贴近苍生的偶像(民众的敬仰者)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传承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神的欣慰。

       六、品读课文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可以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③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④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⑤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⑥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⑦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⑧它,就是都江堰。

       (1)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释最根本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大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使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本,所以重在社会功用比照两大工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2.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文的结构解析,并分析这样构思行文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上节课的方法自读课文,品味作品深厚的文化内蕴

       【教学过程】

       一、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2.小组讨论交流。

       ①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提示:

       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气势的宏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 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在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具有长久性。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提示:

       “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 的精神。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③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提示:

       参考课文第三段和第九段,政治走向,在这里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施政治的方案。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④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提示:

       从表面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时,政治家对水利工程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晴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成 了他的第一政绩。因此,当李冰出于利民富民的考虑而要求自己成为水利家的时候,它确实是向世界宣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⑤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提示:

       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自责在为权势、征战和镇压辩解。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⑥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提示:

       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界的重要成果,说“水汽淋漓”显得形象生动。其二,是为了与厚厚的典籍“风干松脆”对举。这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却了活力;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气淋漓”。⑦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提示:

       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政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提示:

       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故讲演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

       ⑨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提示:

       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营造着一种为民造福的浩荡氛围。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投射下,李冰雕像置于水中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甚至不应或不该有其他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李冰的心愿,才不悖李冰的精神。在官僚权贵们死后也要荣华富贵这种层层相因的腐朽观念的衬托下,李冰死后的归宿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应当感谢那位汉代水官,是他将李冰的生命延续了,是他将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至。这样都江堰不但流泻着驯顺的江水去丰富物质世界,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也是朴实清新独特高格的。

       ⑩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提示:

       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意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3.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4.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内容的?

       对比手法的应用:

       第一部分把都江堰与长城作比较,突出都江堰的伟大:默默地永久性的灌溉中华民族,滋养中华文明;

       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看到都江堰前后心情的变化,来突出都江堰水强悍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将李冰与其他封建官僚作比,比出李冰人格的魅力,将长锸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对比,彼处长锸的守持,即将治水经验与后后的典籍作对比,比出治水经验的长久生命力。

       本文无处不在对比,形成文章的骨架,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的丰碑,历史因它而闪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仅滋润了中华大地,也流淌着中华文明,光照千年,启迪后人。

       二、概括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同学之间讲述自己读过的余秋雨文化散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式概括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三、布置作业

       考查你附近的名胜古迹或民居建筑,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吻火》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和主旨,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和主旨,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徐志摩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做阅读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导入;也可以用英文题目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复习徐志摩,介绍写作背景。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新月派”的代表人物。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郊外党家庄附近的开山失事。其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响,在文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都掀起过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新月》月刊、《诗刊》等杂志先后推出过《志摩纪念号》专刊。甚至对新文学颇有成见的《学衡》杂志也出版过纪念专辑。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众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新月派”的灵魂人物。胡适的《悼念志摩》、凌叔华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都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代表性文章。

       2.作者简介

       梁遇春(1904-1932),福建福州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喜爱。

       3.学生诵读课文

       4.学习词语

       眸子(móu)琐事(suǒ)估量(liáng)火焰(yàn)相似(sì)垂头丧气(sàng)5.问题探究

       (1)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银灰色的,作者为什么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公的眸子”?

       答:这是作者的感觉。作者看到他的眼神总是惊奇的,好好像是猜人生之迷,揭开宇宙的神秘;他的眼睛像希腊雕像那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

       (2)说说“吻火”的为深层含义

       答:“吻火”象征徐志摩先生人生的态度,就是诗人亲“吻”生活之“火”、投身生活烈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无论是对“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还是“日常的琐事”,诗人都对其充满“惊奇”,探索人生的真谛。

       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答: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展示诗人灵魂和风采。

       3.“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有什么联系?

       答: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睛,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接”。

       三、小结: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四、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 吻 火

       梁遇春

       人生的态度:惊奇”的眼睛

       “吻火”的动作

       课后反思: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方法: 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和创作经历,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 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铺设感悟品味文本的情感基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思念。母爱、母子的深情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对母爱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2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初步感知,回答问题

       (一)我们已经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

       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2、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板书: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 1)一心给“我”治病

       2)“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四、既然文章以“合欢树”为题,那么如何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1、由题目“合欢树”的“合欢”二字,我们首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比如:合家欢、合家欢聚、合家团聚等等。

       2、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却几乎处处写“悲伤”。那么文中有体现欢乐情绪的内容吗?有表示欢乐心情的词语吗?

       首段:母亲的率真、我的顽皮,一家人的和乐融融也莫过于此了; “悲伤也成享受”

       3、“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

       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幸福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幸福和痛苦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过程中。——史铁生(应能加深对这一独特感受的理解)

       4、在合欢树身上,母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寻找母亲栽种、呵护合欢树的相关信息)(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此时,母亲把合欢树的命运和儿子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母亲希望合欢树茁壮成长,其用意在希望儿子顽强地活下去。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带回家,亲自栽种,细心呵护,并寄予着无限希望的树。寄寓着对治好“我”的腿希望;寄寓着渴望“我”顽强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可以说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

       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这便是作者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5、怎么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情感? 几种说法:

       神秘说。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轮回说。在“神秘说”的影响和启发下,有的同学走得更远。他说那个孩子就出生于“我”原来住过的房子里,谁能说那个孩子不是母亲灵魂的转世?如果不是,为什么那个孩子的行为如此怪异——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那是母亲在端详自己含辛茹苦养育而成的生命。

       无奈说。在“我”心中,那棵合欢树是不平凡的,是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被及的一个生命。看到合欢树,就如同看到了母亲的脸;靠在合欢树下,就如同偎依在母亲的怀里。但是在那孩子心中,合欢树已经无法寄托“我”那样的情感,因为他已经不知道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况且在那孩子之外或之后,谁还能想起那棵树?那棵树除了可以做家具或者可以当柴烧之外,还能是什么?作者通过那个孩子对合欢树由来的遗忘,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

       永恒说。尽管在那孩子的心目中,合欢树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与我的感情不可同日而语,尽管那孩子已经不能像我一样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但那孩子还是能记得合欢树——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妈妈,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尽管经历了沧桑变化,树的情感价值也会不同,但树还是那棵树,还会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记住。树是永恒的,因此,母亲也会永恒。那孩子就是记住那树、记住母亲的人之一。

       小结: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二、题为《合欢树》,却在文章已过半的第五段引出合欢树,那么前文以时间为线索的大量追忆,是否游离了课文标题? ——作具体分析

       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三、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我”的残疾,带给了母亲更大的不幸,为了照顾儿子,母亲心力交瘁,49岁就离开了人世。所以作者一直带有一种愧疚。如果不是自己的厄运,好胜的母亲,完全可以去实现她的理想。所以作者不敢直面合欢树,作者更感内疚,揪心的悲伤。

       四、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

       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

       联系第二处: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

       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

       朗读:“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

       想要表现的:(1)母爱是普遍的;

       为什么不说“去看看那棵树?”(联系《秋天的怀念》相关情节)(自己的母亲对“跑、踩”之的词是多么敏感呀)小男孩长大成人后怀念他的母亲,这是人之常情,可他又怎能理解身为残疾人的史铁生,不能跑去看看那棵树的痛楚与追悔莫及呢?

       朗读:“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转折关系,强调作者情感。分析: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请同学回答)

       想要表现的:(2)母爱又是独特的。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五、写法探讨

       1.作者力图表现母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却故意选取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 提示:以小见大

       2.以小见大的“小”具体都可以指什么?

       “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我们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把握。

       ① 可以是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课文中的“合欢树”,如“我”的母亲)② 可以是一处细节(如《吻火》中吻火的动作细节),或某个局部(《都江堰》一文用李冰手把长锸中流分水的瞬间造型)。

       ③ 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故都的秋》《动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视角。)

       所谓“大”就是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

       3.为了能够“以小见大”,作者在本文中借助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提示:

       ① 象征:用合欢树象征作者的个人命运,象征母爱,象征母子深情等

       ② 对比 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母亲几年来变化的对比;儿子不同时期对母亲的感情的对比等。

       ③ 虚实结合:第一部分实写母爱,第二部分虚写母爱。

       ④ 想象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是怎么种的。”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六、结束语

       阅读是一颗心灵与另一颗心灵的握手。今天,用我们一颗纯真之心,与作者的悲苦之心握手,与母亲的慈爱之心握手。一头握着对亲情的感悟,一头握着对母爱的歌颂。希望通过我们阅读,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但愿我们都有一颗善于感悟真诚的心灵!

       七、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都江堰读后感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

       都江堰欢迎词(共8篇)

       都江堰教学设计(共14篇)

       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