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接下来是 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石柱县委、县府、县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派出专人3名,前往沙子镇鱼泉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政府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2、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根据鱼泉村的实际情况,应该在白果树栽培、核桃树培育、菜牛发展、中蜂养育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在3年内达到白果树1000亩、核桃树1000亩、菜牛年出栏XX头、中蜂3000群的规模,让农民真正有致富项目。
4、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一些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鼓励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5、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贫困地区往往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因此,要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资金、物资、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
6、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学率,减少失学率,加强基础教育。
7、把握好小额贷款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央、市、县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我们要坚持以项目扶贫为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经济薄弱村干部群众的意见,使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办好。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根本性保证。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乡地域辽阔,农民居住比较集中,流动人口不多,文化水平较低、鉴于以上因素,我乡逐年加大对群众工作的开展力度,并随着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着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办法,力争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但如何将群众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局,这就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采取新措施、树立新观念、探索新办法。
一、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密切联系群众
1、与群众“面对面”。
与群众“面对面”,才能体察民情民意,切身感受群众的疾苦,找到群众工作的方法,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的频次要多,形成常态化。覆盖的群众要多,不指定对象、缩小范围。采取的形式要多,不满足于开开座谈会、听听汇报、看看典型,要通过主动接访、网络互动交流等,与群众坦诚谈心交心,为群众释疑解困。
2、与群众“心贴心”。
联系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与群众打交道,就要放下“官架子”,随和亲切。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年人说话,给顶了回去,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群众的要求、不熟悉群众的话语方式。如果领导干部开诚布公、虚怀若谷,群众自然愿“掏心窝子”讲实话。
3、与群众“实打实”。
越是基层群众,越是讲究实在。心实不实,决定着能否真正被群众信任。我们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实在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当前,全自治区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作出公开承诺,并且不折不扣兑现,决不搞形式主义。
(二)紧紧依靠群众
1、当好倾听者。
正确对待群众牢骚和意见。乐于倾听群众意见是一种政治智慧。乐于倾听群众呼声,就是要把群众意愿作为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开言路,问计于民,特别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营造让群众敢于说真话的环境。
2、当好引导者。
诚心理解教育群众。做群众工作,真诚平等地沟通,是最有力的武器。要会做、善做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沟通交流,相互理解,深化信任,达成共识,有效地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真正领会党的政策,达到由群众去做群众工作、由群众团结更多群众的效果。
3、当好组织者。
学会组织发动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群众真正组织发动起来,就能创造奇迹、干成大事业。我们要学会组织发动群众,多管齐下,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好各级组织、党支部的作用。善于在激励感染中组织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臶”,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真心服务群众
1、对群众福祉要格外重视。
服务群众,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工程,把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
2、对群众权益要格外保障。
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机制,实施公正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符合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决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正确调处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方法,依法公正解决群众问题。
3、对群众疾苦要格外关注。
要重视群众诉求,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畅通信访渠道,提高信访办结率,强化便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和工作效率。真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多做帮贫扶困、送温暖献爱心的工作,对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群、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二、当前农村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党的科学精神的不断学习贯彻,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再认识,能够把群众观念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当前农村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的甚至还很尖锐:
(一)有的地方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农村基层政权
运转遇到了难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导致当地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黑恶势力乘虚而入。而有的地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在权力分工、职能区分上“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交替出现,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协作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效率,削弱了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而有的地方,由于体制机制约束力不强,村务不透明,侵占集体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引起当地农民群众的不满。另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老人、妇女与儿童的留守地,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新问题已经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不去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的办法进行,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要求群众;在政治、政策的宣传上,认为现在电视、报纸、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不需要也不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在群众的联系上,认为现在的农民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无需干部再去指手画脚。
(三)群众情绪还存在着对立。在农村基层群众中,群众认为干部不象话,干部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不信任干部,干部不理解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一些经常性的事情缠身,很难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上。
以上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断积累加剧,有些是老问题发生的新变化,有些是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总的来看,都是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在交织,情况更复杂,问题表现得也更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学习政策、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各种诉求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促使当前既是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对此我们也应该抱着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不必刻意回避,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其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把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放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既要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又要加强实践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做好当前农村群众工作,必须把握的几个方面
要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研究农村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群众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群众利益为上。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任何情况下,广大基层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办任何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具体工作,也要采取群众能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实事求是为策。党的政策是原则,它来自于基层的实践,但不一定完全适应某一地方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吃透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实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要反对唯书、唯上、不唯实的做法,也要反对借口不符实际,延缓党的正确政策的 贯彻,做到上情与实情相结合,党的主张与群众愿望、群众能力相统一。
三、多予少取为本。农村、农民的全面实现小康是全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要更多从政策、资金、智力等方面给农村、农业、农民予支持,以帮助农村、农业、农民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三农"问题不很好解决,国家不稳,群众不富,民族不兴。要切实减轻不合理的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
四、宣传示范为重。做好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一定要突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强调实际效果。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群众接受的方式,切忌生硬难懂、简单说教。在推进一些根本上有益于群众,但群众一时又难以理解或认同的工作时,一定要用典型引路,用事实启发,不能一味埋怨指责,甚至强制推行。
五、方便及时为限。群众工作无大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基层干部通过努力大多数都能解决;群众工作也无小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基层干部解决不力或不及时,群众就有看法,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对群众反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能办的马上就办,一时不能办的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的时间,不可能办的也要给百姓讲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六、感情储备为先。新的形势下,做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矛盾会更多,需要各级干部用更真挚的感情去换取老百姓更大的理解和支持。要用亲人般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干部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情,群众也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干部。
七、诚实守信为高。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说话办事一定要讲信用,做得到的就讲、就承诺,做不到的决不能欺骗群众,求得一时的满足。群众最讲实际。党的组织和干部只要失信群众一次,党群干群关系就会疏远一次。失去群众的信任,党的任何工作将一事无成。
第2篇: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镇各村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并为我镇经济工作会收集关于农口方面的意见建议。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专题调研组,于1月13日至1月17日对我镇的5个农业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年农村工作基本情况与特色
加强牧农业科技培训,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断提升。XX年我镇邀请市农技中心专家举办日光温室种植、马铃薯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参加农户100余人。组织乡镇干部和日光温室种植户50余人参加了河西学院在肃北举办的乡镇干部农技能力提升班。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日光温室种植户30余人赴张掖、肃州、玉门清泉考察学习。邀请天津正大集团知名专家王祥来肃北举办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并经常邀请各地专家对牧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基本改变了农业培训难组织,农民对设施农业不感冒的现状。尤其是赴张掖、肃州、玉门考察学习和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用现代农业的典范和国内一流专家的点拨,激发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
是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对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的扶持指导,年内新成立专业合作社2个,镇政府落实扶持资金5000元。全力落实牧农业安全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九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确保了农业安全生产。积极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农资补贴和粮食直补119.82万元,共934户;发放退耕还林工程第十年度政策补助资金9万元,共129户;发放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2.18万元,共25户;发放危旧房改造资金170.88万元,共257户;农机购置补贴99.93万元,共53户。强农惠农政策覆盖面广,惠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为稳步推进现代牧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是特色种植稳步提升,设施农业发展初显成效。年内全镇种植李广杏407亩,紫皮大蒜80亩,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近6000亩。设施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党城湾镇新建的15座标准化日光温室,14座蔬菜拱棚,运行良好。依托10辆温室蔬菜直销车,打响了党城湾镇高原无公害蔬菜的品牌。积极动员农户入住西滩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已确定种植户5户承包西滩日光温室38座,并已做好了前期种植工作。规划了党城湾镇肉羊养殖小区,现已完成土地审批,项目立项等前期筹备工作。设施农业发展初显成效。
二、XX年农村工作发展动向与趋势
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同城镇相比,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村庄布局不够合理。
调研中发现五个农业村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愿望强烈,希望县委、县政府统筹兼顾、整体规划。城北村村民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镇上有整体的规划,并解决水、暖问题,并计划在气象站周围修建居民楼,现已联系40户农民,望镇上帮助协调;城关村村民希望将楼修成平房,不愿意住楼房,因为楼房不适合农户进行养殖,并且农机具无处摆放。党城村村民希望镇上协调解决120 户无房户和拆迁户的住房问题。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调研中部分村民反映我镇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甚至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中城关村村民反映,水、气等基础设施的辐射力 不够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54户今年冬天过的是“冷冬”,更没有天然气。青山道村村民反映,修建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民正常的饮水与灌溉,人饮水抽水泵急需更换。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更是群众关心的问题,调研中,各村均反映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此次调研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各村村民普遍反应农村合作医疗大多是从8月份开始报销,并且每次只能报销27元,建议希望能享受与城镇人口相同的待遇。
特色种植技术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促进一个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李广杏、紫皮大蒜、紫花苜蓿是我镇农业生产中的特色产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撑,也是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对我镇农业发展及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民表示在特色种植技术方面存在困难。现已种植的600多亩李广杏今、明两年马上要 挂果,许多种植户对李广杏栽培技术缺乏了解,尤其希望XX年增加李广杏种植技术方面的培训。党城湾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菜农反映,在蔬菜病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仍然缺乏技术指导,希望能继续安排一位技术指导员,定期为大家做技术指导。
村民发展设施养殖愿望强烈
种植优质饲草,发展设施养殖业的愿望强烈。根据肃北县的地域特点,肃北农民多年来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发展房前屋后设施养殖,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农村中流传着养一只羊等于种一亩地的观点。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民有着强烈的发展设施养殖的愿望,但在资金、技术方面仍存在不小问题,希望镇上能协调组织有发展设施养殖的农民外出参观学习并为村民争取贴息贷款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对我县计划出台的“种植饲料玉米,一亩地补一只羊羔”的政策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多数村民表示愿意种植饲料玉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XX年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干部职工积极配合,具体措施落实力度大,为完成今年牧农业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但客观分析,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重点项目发展资金不足;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是专业技术程度低;四是特色种植和设施养殖产业扶持办法 不系统不连贯等困难和不足。希望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第3篇:乡镇发展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镇对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24个农村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3个,中药材种植协会党支部1个;农村党员754人,女党员118名,占15.65%。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的党员111名,占14.72%;36岁至45岁的党员143名,占18.97%;46岁至54岁的党员175名,占23.21%;55岁至59岁的党员112名,占14.85%;60岁以上的党员213名,占28.2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01名,占79.71%;高中文化程度的104名,占13.79%;中专文化程度的26名,占3.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23名,占3.05%。按从业或流动性划分,在家务农的党员693名,占91.91%;外出务工的党员61名,占8.09%。
二、主要做法
2022年以来,我镇共发展农村党员128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81名,占63.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61名,占47.66%;女党员29名,占22.66%;农村能人党员13名,占10.16%。具体工作中,我镇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了“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制。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建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工作机制,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具体细化,并纳入村党支部的年度考核。对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实行通报制,并对“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在健全和完善农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举办学习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方式等,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协调科技项目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小额扶贫贷款、信贷资金给予扶持的办法,大力实施“培养文化素质、培养实用技能、培养致富干劲”的“三培养”工程。使50岁以下的农民党员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农民党员中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在本村上一次农业实用技术课,培养一名科技示范带头人,发展一亩新技术或新品种示范地,至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同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求每名外出务工党员每年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带一户贫困户外出务工经商,引进一个项目(一批资金或人才)。
三是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面推行党员“三优先”制度,即:党的方针、政策优先在党员中传达,科技示范项目、扶贫项目优先让党员领办,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充分保障党员的权利,切实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在科技培训、项目承包、村干部作用方面优先考虑党员;坚持对党员家中的红白喜事关心帮助;坚持节日期间对贫困老党员进行慰问;坚持对党员“双带双奔”能人进行表彰;坚持对党员因公得罪他人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为他们撑腰壮胆。
四是建立培养机制。拓宽培养渠道,把培养重点放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乡土人才,放在村组干部及后备干部,放在科技种养致富带头人上。针对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好苗难保留,好苗难发现的情况。采取“结对子、铺路子、压担子、引路子”的培养办法,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尽早成熟,业务过硬。选择发展对象时,坚持优先考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坚持优先考虑青年、妇女、有文化的农民,坚持优先考虑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坚持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和打工返乡创业者,切实保证发展对象的质量。
五是建立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切实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落实。近三年来,全镇24个农村党支部每年都扎实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表彰优秀党员69名,延期转正党员3名。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镇农村党员通过经常的教育,管理素质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党委的要求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对照党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轻党建,重经济;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二是农村党员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一方面年龄老化。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111名,占14.72%;60岁以上党员213名,占28.25%:另一方面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601名,占79.71%。
三是外出务工青年较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呈上升趋势,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由于部分优秀青年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使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有所减弱,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兵源”不足的问题。
四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不容乐观。部分农村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利益观念日益增强,而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要求入党积极性不高,要求入党的热情有所下降,这也是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之一。
四、对策与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丰富内容。学习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个重点”,即政治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以《党章》为重点;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重点;法律知识与政策知识相结合,以法律知识为重点;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懂法律、懂技术、想发展、会发展的目的。
二是创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学。分批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单位的经验,达到换脑筋、转观念、长知识、增才干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范户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灵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党员的科技至富经验。
(二)加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目前,党员老龄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是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的主要表现。今后一是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致富能力强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注重发展女党员,注重发展在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三)加大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水平。
面对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实际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由所辖支部建立台帐,澄清去向、流出时间、外出期限、联系方式等,并约定管理责任;对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可以建立临时党小组,明确负责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二是认真做好流入流出地党员管理的衔接工作。双方党支部要相互开具转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责任,避免“挂空”。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靠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正确,还要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我镇农村党员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重而道远.镇党委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做好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党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4篇:乡镇一把手农村蹲点调研报告
2月23日—27日,我按照市干部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工作布置,到自己所联系的**村开展蹲点调研。通过四天时间的调研(农户走访、干部座谈、和群众交心),使我发觉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及时、稳妥地去帮助解决和落实。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是我镇原
三溪乡11个行政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村,同时也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一直被上级树为先进典型的样板村。全村有385户农户、1319人,分16个村民小组、散居8个大自然村(小自然村有七八个)。村辖地域面积有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4亩、山林面积8328亩。全村现有个私企业10家,(其中规模以上3家)去年工业产值为8948万元,企业从业人员约300来人。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79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7494元。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工业经济处于该村主导地位,农业经济是百姓群众的主要收入。鉴于**村地域面积大、人口规模大、农户居住四散、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实际现状,换届后的村、支两委班子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村里开展与实施了“百千”重点整治、“双文明、双建设”、“市级文化示范村”、“村民健身苑和篮球场”、“高村岭畈土地整理”、“章坎坞水库除险保安”和村道硬化等一大批工程项目,总筹集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使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有了较好的改善与提高。但是,由于**村家大业大摊子大,在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程中,各项事业建设资金投入的有限制与人民群众对向往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无限止始终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调查情况与思考
在老干部座谈、走访农户、与群众交谈过程中,他们所反映的一些情况与问题经过初步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班子生命力的强弱决定着全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强盛与衰落。
**村两委班子自2022年换届改选产生以来,战斗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班子成员具有团结奋战、开拓创新的精神。近两年,村领导想尽办法找项目,千方百计争立项,竭尽全力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如总投资300来万元的高村畈段溪流改道及土地整理项目;投入120多万元开展实施了“百千”重点整治和村民健身苑和篮球场建设工程;投入数十万元完成了“双建设、双整治”市级示范村和“市级文化示范村”创建工程;另外,还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发动村民投工5000余个,将村通往各自然村的总长近20公里的道路全部进行了路面硬化。80余盏路灯的安装和40多座垃圾房的建造,等等这些工程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因此,村民群众对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但针对班子配备情况,展望未来,有不少的老干部、老同志对村级班子的后继乏人深感担忧。在走访中,袁天孙、袁大伟、黄庆洪等退职或现任的老同志都谈到:由于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现实生活中城乡差别的存在等等原因,目前在农村45岁以下、20岁以上的青年人在村里很少看见。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后到了城市去谋职创业,哪怕工资再低也要图一个“虚伪的市民”,而不愿回乡当一个真正的农民。这个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来说,要比经济发达地区显得更为重。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之共识。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很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新农村建设关键取决与村级经济发展自身造血功能的强弱
从现阶段存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象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级经济组织,其自身几乎是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哪怕是有也只不过是几千元一年的村集体房产租金,不要说创业办事资金,就连村干部的工资报酬都难以解决,真如杯水车薪。村里这些年来所办成的一件件实事,靠得都是向上级各部门争取。村级经济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基本丧失,她的生存完全凭靠上面的输血来维持。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我国实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机制原因,也有我们山区受地理、资源、交通、信息、人才等客观条件制约的原因。同时,也不排除我们镇、村两级组织在工作和机制创新上的主观原因。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我想靠我们基层党委政府大米似乎缺力乏术,需要市级以上具有法律制订颁布权力的政府来探讨、决策。
(三)建设新农村要因地制宜、分轻重急缓有序推进
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概括起来只有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虽然实施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与工程推进过程中,千万不能对“二十字”方针存有偏解和曲解,更不能急功近利搞些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尤其在经济实力欠缺的地方,一定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这次我到章坎坞与两位村小组长座谈时,黄荣林组长象机关枪似地说个没完。他反映他们章坎坞自然村有两个组、50多户200来人口,有两条山坞的机耕路需要建;坞里主要田畈的沟渠路要配套;村子中两口水塘已成为无活水流进的臭水塘,到了夏热天严重影响村民群众生活等等一大堆需要村里出资去办的事情。从他的言谈中明显透露出了这么一种现在在农民群众中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意识,或是说偏见:党中央
要搞新农村建设,国家钞票有的是。我们天天从电视上看到,国家和政府投资那个乡、那个村多少多少资金搞新农村建设,为什么在我们这里不来投入?“靠、等、要”的依赖思想十分严重。从这一点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的思想观念在群众中还远远没有形成。“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的基本道理还需要我们当基层干部的去与老百姓交流沟通。
三、下一步计划要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是村两委早已规划并决定通过的新农居点建设项目尽快实施动建。就这件事的落实,我打算在村两副班子中立即组建一个强有力的专门工作组,做好实施前的调查摸底,然后召开好相关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逐个突破,争取在5月底前动工开建。
二是部分村民群众反映路灯亮灯时间太长而浪费村集体经济的问题。这一问题我们已于电力管理部门进行了联系,并也作了路灯自控器的时间调整,由原来的下午5点亮至次日凌晨改为晚7点至午夜11点。
三是对去年高村岭畈土地整理项目因中标承建单位项目实施亏损而遗留工程尾巴的扫尾了结工作。一方面计划在下半年邀请市国土、水利部门领导来镇与村一起,商量出一个合理的扫尾方案来予以了结。另一方面,争取结合广陵溪小流域综合整治立项,适当调整工程布局,解决和完成半拉子工程。
四是对坞、岘坞两条林道兴建工程,帮助村里到市相关部门争取立项,计划在年底前建成完工。
四、对今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的几点建议
1、针对目前农村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不愿回乡而人才奇缺的现状,建议市领导对村级干部队伍可否试行村主要领导由国家选拔下派制度,或者是适当延长任职村干部的年龄限制硬性规定。
2、建议上级对农业经济开发项目的财政扶助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来增强村级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譬如说通过上级扶持,使村村开辟一个集体可创收的经济发展基地。这样,不仅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更有利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
第5篇:乡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镇党委对农村21个党支部发展党员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底数和存在问题,采取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座谈会与入户访问、典型调研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我镇有2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1373人,其中男性党员1054人,占76.8%;女性党员319名,占23.2%。按年龄划分,党员平均年龄54.5岁。35岁以下的党员173名,占12.6%;36岁至45岁的党员156名,占11.4%;46岁至54岁的党员239名,占17.4%;55岁至59岁的党员158名,占11.5%;60岁以上的党员647名,占47.1%。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98名,占58.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504名,占36.7%;大专文化程度的64名,占4.7%;本科文化程度的7名,占0.53%。按从业或流动性划分,在家务农的党员925名,占67.4%;外出务工的党员78名,占5.7%;外出经商的党员5名,占0.4%,其他流出的党员86人,占6.3%。
二、我镇近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情况 :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近年来,我镇党委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具。坚持把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发展党员工作当成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每年对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农村农技员,计生专干、后备干部、素质较高的能人吸收入党的组织。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两年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镇党委纳入后进支部管理。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对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不经公示的积极分子一律不发展。2022年以来,我镇共发展农村党员80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56名,占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45名,占56%;女党员35名,占43.8%;农村经济能人党员6名,占7.5%。
三、近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这次专题调研,全镇农村党员通过经常的教育,管理素质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党委的要求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对照党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农村占多数的老党员身体条件限制,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二)青年党员流动较多。我镇农村党员在家务农925名,占67.4%,其余的基本上是年轻的党员出外务工或经商。在今年推荐年轻党员入村支委班子时,发现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的不多。
(三)农村党员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一是年龄老化。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173名,占12.6%,60岁及以上党员647名,占47.1%: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798名,占58.1%。
四、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丰富内容。学习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个重点”,即政治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以《党章》为重点;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重点;法律知识与政策知识相结合,以法律知识为重点;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懂法律、懂技术、想发展、会发展的目的。二是创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学。分批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单位的经验,达到换脑筋、转观念、长知识、增才干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范户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灵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党员的科技至富经验。
(二)加大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水平。面对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实际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由所辖支部建立台帐,澄清去向、流出时间、外出期限、联系方式等,并约定管理责任;对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可以建立临时党小组,明确负责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二是认真做好流入流出地党员管理的衔接工作。双方党支部要相互开具转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责任,避免“挂空”。
(三)加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目前,党员老龄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是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的主要表现。今后一是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至富能力强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注重发展女党员,注重发展在勤劳至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靠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正确,还要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我镇农村党员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重而道远.镇党委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做好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党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6篇:关于乡镇农村实地调研报告[优秀]
关于乡镇农村实地调研报告
为切实保障此次社会实践调查的顺利展开,本人所在的社会实践小组在公主岭市经济技术合作局等相关部门引导和干预下,与2022年年初(具体时间为2022年1月15日至1月18日和2022年2月15日至2月21日)的两个时间段内,对公主岭市市区及下辖的几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对该地的经济发展(包括市区内国有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农作物产品种植与销售等方面)、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文案记录。
——导语
一、实习小组对公主岭市黄龙公司实地调查报告。
公主岭市黄龙公司又称黄龙食品工业公司,始建于1988年,投产于1991年,2022年末中粮集团注资黄龙后,黄龙公司就成为了由中粮集团和香港广南(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的、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型现代化深加工企业。近5年来,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保持在13亿元以上,年上缴各项税费达7000万元以上,是国家及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作为中粮集团旗下控股企业,黄龙公司目前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总资产达6亿元,主要设备都从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引进,公司现年加工玉米能力65万吨以上,主要产品有食用玉米淀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麸质饲料、玉米油、玉米色拉油、淀粉糖系列产品。
以客户满意为最高标准,黄龙公司产品质量由此而得以不断提升。2022年,黄龙公司生产的YDC牌玉米淀粉、麦芽糖浆分别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吉林省名牌产品”殊荣;2022年,玉米蛋白饲料、玉米麸质饲料被评为“吉林省名牌饲料”;玉米色拉油系列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黄龙公司也于2022年8月荣获吉林省政府授予的“玉米加工明星企业”称号。目前,黄龙公司生产的食用玉米淀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麸质饲料等产品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洲、非洲部分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年出口创汇达千万美元以上。
作为公主岭市大型农产品、饲料产品加工销售的国有企业,黄龙公司对公主岭市及下辖个乡镇的农业,养殖业都具有相当大的带动作用,同时,其辐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公主岭市及各个乡镇。黄龙公司尤其独特的发展和经销理念,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黄龙公司以其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为本地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对农产品加工,饲料行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同时面对公主岭市这一玉米大县,也为岭城人民玉面生产及销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黄龙公司企业管理明细,职工人数众多,经济贸易发展子05年以来呈持续增长态势,这些都体现了其对公主岭市经济贸易发展的卓越贡献。
二、实习小组对公主岭市下辖乡镇农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多深化和发展,公主岭市农业在近年来多次对农业发展进
行规划,其中具体体现为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引导,对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等政策的具体实施。我所在的实习小组对公主岭市下辖的廿家子乡、杨大城子镇、范家屯镇这三个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调查内容分别为农存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状况及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具体内容如下:
(一)范家屯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当属范家屯镇,从范家屯街道,下到各村,作为我个人感受到范家屯镇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产生活状况来看,范家屯镇对于农业产业化理解相当深刻,在对范家屯镇乡党委、乡政府的走访调查中,对其整体的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居民幸福指数等数据的了解总,不难发现该乡镇农业发展以及农业配套产业发展良好,农民对生产生活热情很高,除了对玉米的传统农作为的种植,镇政府还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对农副业的发展,养殖业发展也比较迅速,并形成较为成规模的产业链条。不仅如此,该地农民对乡镇辐射的基础农业发展也颇有成绩,大棚蔬菜对乡镇街道的供应等等。当然,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范家屯镇农业发展的问题也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农产品滞销,村民对产业结构不明确,产业链条发展不稳定导致亏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杨大城子镇农民生活状况
在对杨大城子镇的走访调查中,我们着重对杨大城子及下辖各村的农民生活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对农民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农村医疗调查等几个方面。在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在乡镇街道的各个学校,以及各村的小学。并通过资料对将其与周边乡镇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杨大城子镇在教育方面确实有其优势,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历年高考成功步入大学人数逐年增多,同时成人教育一方面,杨大城子镇及下辖各村村民对农业知识的积累也有着相当的基础。在医疗方面,农业合作医疗在该镇也颇为受到群众推崇,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大大降低,医疗健康的普及程度也大大提高。在看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的问题的存在,例如杨大城子一中的停止招生办学,乡镇医院医疗条件不够先进等问题都有存在。
(三)廿家子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在对廿家子乡的实地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廿家子镇道路平整整洁,学校、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基础设施部门发展迅速。在对镇街道的银行,学校,医院,水电供应部门走访中,我们看到了廿家子乡近年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街道平整,各基础设施部门完备使得廿家子乡经济发展迅速。但其中问题也颇为明显,农民对基础设施保护程度不高,基础设施部门辐射面积过大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廿家子乡经济生活。
结束语:
在结束了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之后,我们认真总结的了这次实地走访调查的经验,这使得我们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有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也确确实实提高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实践出真知,磨练长才干!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并积极向社会学,向群众学,不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努力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之,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服务了社会,提高了自己,加深了友谊!
第7篇: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
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我县部分乡镇农村进行调研。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状
(一)创建情况 **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于1997年开始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现有六乡三镇68个村8个社区,共创建三级文明单位39个,创建率达到51.3%。其中:自治区级文明村4个,地区级文明乡镇3个,地区级文明村13个,地区级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乡镇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县级文明社区2个,今年我县有5个村分别参与了自治区、地区文明村创建,6个村申报了县级“小康文明村”,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二)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三个结合”,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势头。
——德字优先,农牧民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村民学校,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深入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兴发展”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由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从机关到学校,再到农村、企业,通过长卷传递,签名人数累计达到12000人次;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走进**,走近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培养和树立讲文明、讲道德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全民素质,为“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和谐美好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68个村普遍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文明,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秩序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各乡(镇)也广泛开展了“小康文明村、小康文明户”评选,以“道德模范”评选为载体,对涌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帮困济贫等道德典范进行表彰,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社会文明道德风尚。通过“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等梯级创建活动,全县共评选出文明户3189户,文明村30个,文明乡镇5个。三是大力推进农民素质工程。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目标要求, 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在全县实施了农民素质工程。以“三下乡”活动、“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为载体,在农村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培训网络,有效推动了农牧民就地转移增收。先后举办以新农村建设、计算机、农机修理、农机驾驶、烹饪、电焊、獭兔养殖、红花种植、阿巍菇人工栽培、奶牛养殖、牲畜育肥、双语及理论培训为主的各类培训20余类59个班次,培训农牧民群众6899人次,新建阿魏菇、蔬菜大棚300座,打瓜、食葵、红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引进优质奶牛3000余头,出栏獭兔30万只。
——夯实阵地,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稳步推进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丰富乡镇群众文化业余生活,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4个,近两年新建村级文化室40余个。县财政投入140万元装备乡、村级文化室,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室使用功能。如喀拉布勒根乡文化中心、也尔特斯村文化室,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充实精神食粮的好去处。博物馆被评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两年来,我们围绕重大年节精心筹备了春节军警民联欢晚会、元宵游园灯会、大型社火活动、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社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等一系列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共为基层送文艺演出356场,送书20000册,送节目下企业12场次;送电影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574场。各乡镇、各社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比赛。**县文体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和扶持农村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开展百部电影进
农村活动。全县各乡镇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力量,纷纷组织了文艺演出队、秧歌队、社火队等文艺组织,形成了一个乡镇一个文化活动阵地、一支文艺演出队、一个文化中心户、一月一活动的“四个一”发展模式。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化部门精选包括文化、科技、卫生和法律道德等内容的影片,深入边远农村,为当地农民群众送科技、送
知识、送信息,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并开展“以文养文”工作,如恰镇的文化中心户冬季利用农闲组织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夏季通过出租活动中心来增加收入,实现了有效增值。
——三级联动,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们把文明创建同富民强村相结合,在服务农民、多办实事上下功夫。把文明创建同“五组推进工作制”和“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等结合起来,在丰富载体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部门、企业包村帮扶工作力度,全县85个县直部门、驻县企事业单位与68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城乡手拉手,工农心连心”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县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扶落实责任制。县领导分工到每个点,直、县直部门到点进行帮扶,派专人进村驻点,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四到位,全力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分别在维修农业基础设施上进行帮扶;在提高村级阵地硬件水平上进行帮扶;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水平上进行帮扶;在增加农牧民收入上进行帮扶,为农牧民办实事好事近千件。近两年,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4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了新面貌,村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工程均已配套,村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水、电、电视、电话入户。抗震安居房建设荣获“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先进县”称号。通过统一安装卫生厕所、统一垃圾处理等,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配置了电脑、彩电,建起了图书文化室,农村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部门、乡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够重视,重经济轻文明的问题依然存在。文明创建工作还是被动、局部打闹有余,主动、全局谋划、开拓性不足;创新。
二是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
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文明创建重在建设,重在有专门的投入。我们在文明创建中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与我们的目标要求还不够,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完善乡镇文化机构的职能。
四是创建的领域、载体有待拓宽。不断完善“文明建村”的工作机制,坚持党政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为主的工作格局,完善“文明建村”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文明建村”的督促检查工作,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注重培养典型,以点带面,通过完善机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三、今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思考
(一)以投入为基础,抓好农村创建工作必要的设施建设。首先是搞好阵地建设,包括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特别是要搞好村多功能活动室建设,让党员、团员、妇女及多数农民,活动有场所、有器材。同时搞好规范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设,使之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其次是抓好宣传工具的配套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墙报、广播、有线电视、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室、农技推广站、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报刊栏、制度栏、科普知识宣传栏及有些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等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村民提供开展各项活动的阵地和载体。
(二)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内涵。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体系。如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学理论、学科技”活动等等。今后的各种活动,应该着眼于实际效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成上更活泼,操作上更简便,为农牧民所喜闻乐见。政策宣传到院坝,农技培训到人头,读书读报到个人,有线电视到农家,各种学习到每季,电影放映到每村,制度建设到每组,活动开展到每户。此外,在开展各种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发挥典型的作用,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去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以健全机制为手段,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水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一般认为弹性大、不易把握。今后我们应该在健全机制上做文章,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将指标层层分解、量化,把任务落实到村、部门和每个干部,严格岗位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以调动基层抓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如,农村破旧俗、树新风、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等情况,都可以确定量化标准。这样,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压力、有积极性。
(四)以班子建设为保证,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工作重在落实,抓得好与坏,关键看领导。为此要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担负起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任,保证“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说,应该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个是干部队伍建设。乡镇主管宣传思想者(干事)和村支两委班成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在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中成为作风硬、能力强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另一个是党员队伍建设。我们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再一个是工作队伍建设。如农村宣传队伍、群众性文化组织、,努力做到制度、职责、组织、报酬“四个落实”,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办事水平,为群众搞好服务,赢得群众的依赖与支持,逐步让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五)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创建工作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务虚的工作,看不见摸不着,花大力气得不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做基层创建工作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只卖嘴巴劲,光讲大道理,农民是很难接受的。农村创建工作必须落实到农民增收致富上面,要努力教育农民、积极引导农民、认真服务农民、切实依靠农民,把农民是否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增了收致了富,作为检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我们要在对农民进行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牧民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上,例如帮助农民制定小康建设的规划、为农民提供致富的信息、甚至在物质上资金上给予资助等等。
(六)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要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旋律。二是要充分展示全县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要及时充分地宣传报道全县各地建设新农村的最新进展、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及时充分地宣传各地从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突出建设新农村的美好前景。三是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实践,要保证各地党委和政府正确贯彻上级部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作风不严重脱离群众,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维护农民利益的舆论力量和社会力量,保证中央和各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第8篇: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x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万亩,林地1.5万亩,水田1.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1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年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所中学、1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做到“三为主”,突出“一个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
有更多关于新农村的调研报告,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专题调研报告
乡镇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