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绿色金融
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先行
绿色金融是指以信贷等金融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经济调控政策,狭义上的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促进环保和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义上的绿色金融还包括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前者较为常用。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为作用,相辅相成,低碳经济呼唤与之相应的绿色金融,当今世界进入了“低碳”、“绿色”时代,我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吉林省响应中央号召,计划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省内各金融机构也纷纷把“低碳”、“绿色”的理念融入到信贷中,如兴业银行提出只要企业自发推进节能技改或立项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等,银行就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工行把污染治理标准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对“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投放;建行、中行、农行也主动积极介入低碳经济领域,提前布局;招行、浦发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团队,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总的来说,东北亚地区(除日本)的“绿色金融”较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该区应利用地理、文化(儒家文化圈)上的便利,学习先进国家经验,广泛开展合作,实现区域协同效应。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加深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理念,各国、各界人士充分交流、学习,将吉林省的“绿色金融”事业推上新的台阶,恭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2篇:绿色金融论文
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粗放的发展方式等方面。所以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首先解释绿色金融的含义并积极学习国内外发展经验,并从中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 China's economy gradually exposed, especially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finance has unique advantages.In this paper, we learn the meaning of green financ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und in the proc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proposed.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Green Fi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极大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速度愈是呈现蓬勃向上的状态。但是,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即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事实上我们所取得发展大部分依靠的是粗放型的增长,对环境的极端污染和掠夺式的开发资源,使得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整个经济的增长靠第二产业的支撑,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其中着重强调“未来五年内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政策下,要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转型,而金融作为整个经济的“大脑”,处于经济圈的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更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运用各种措施支持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内涵及其实践 1.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是一个新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又可以叫做“环境金融”或者“可持续金融”。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最主要有以下几类:(1)是指金融机构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纳入本机构的基本政策中, 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1]。(2)是指金融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2]。(3)是指金融业在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环保意识,即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 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融资行为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3]。
2.绿色金融的国内外实践
西德和波兰是世界上比较早设立环境银行的国家。西德在1974年就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在1991年,波兰也成立了环保银行,通过低利率、延长期限等手段支持国内的环保投资项目,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美国“超级基金法案”就明确要求企业要为其造成的污染负责,这样就间接要求银行要支持环境保护项目,以免由于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信贷风险。
除了各国政府,世界国际组织、民间金融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的建设。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声明》签字成功。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主要银行成立自律组织,积极推广和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10月份,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银行的国际会议上,荷兰作为发起银行之一提出了一项企业的贷款准则,即赤道原则。它主要内容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签订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遍布世纪各地,占融资项目市场的90%以上。
我国国内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可持续发展”成为国策,以应对经济日益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初,证监会、人民银行和发改委等陆续公布一系列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环保产业,并且要求上市公司的融资招股说明书中有环保的内容。2022年12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建设已开始启动。2022年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相继推出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金融等新政,绿色金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4]。而在银行方面,兴业银行成为我国银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2年10月份,兴业银行在北京正式宣布,该行将采纳作为项目融资管理全球准则的“赤道原则”,从而成为国内首家采纳该原则的银行。至此以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也开始普及绿色金融理念,并推出一系列的绿色金融理财产品。
3.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于1972年提出来的,主要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生产过程的生态化,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消费模式的生态化,这也是绿色金融的基本功能。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就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等时,要分析和识别企业融资项目的潜在环境污染风险,对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给于贷款。消费模式的生态化,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创新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引导普通民众购买环保产业的理财产品。因此,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4.我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2022年,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更应该认清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大而不强”,即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庞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大产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的日益枯竭等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从2022年到2022年,我国产业发展的格局并没有太大的改观。2022年,第一产业比例最小,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比例最重。到2022年产业格局依然如此,虽然第三产业规模有所扩大,但第二产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产业结构从规模上看,大概达到了发达国家80到90年代的水平,工业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一半,但我们离发达国家真正的水平还有一大段距离。生产力水平低下,效率不高,同时各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浪费严重等等问题。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如图:
从图一看,1952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由于那时中国工业基础落后,工业不够发达,所以环境污染事件呈现低态势。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工业设施大力兴建,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也高密度发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这从表一也可以看出来,虽然我国GDP和人均GDP渐渐增加,但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比率甚至快于GDP的增长。
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金融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枢纽和核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以往的环境污染处置中,我们更依赖比如行政处罚、关厂整顿等这类行政手段,但我们更应该运用绿色这只手去调节,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很大不同,它把环境利益放在首位,金融业为环境服务。绿色金融可以调节资金的流向,把资金引导向环保产业。由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环保产业,把它们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对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绿色金融,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在我国发展历程也不长,直到2022年兴业银行宣布其在项目融资管理采用全球标准的“赤道原则”,我国金融业才真正算是步入绿色金融的门槛。由于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绿色金融业面临诸多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各地发展状况大为不同,十分不均衡。
表列出了我国2022年到2022年的GDP和绿色GDP的具体数字,其中绿色GDP很大部分是由绿色金融所贡献的,所以很直观的发现,我国整体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低下,除了广东省的绿色GDP占到整个GDP的80%以上,前三位广东、北京、上海的比率达到50%上,其他省份的比率都较低,都没有达到一半,也就是全国发展的都不尽人意。再次就是各省份的差距也很大,如第一位的广东省和最后一位的青海省相差极大,青海绿色GDP的比重还没到2%,都可以几乎忽略不计了。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绿色GDP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方大都在东部地区,而绿色GDP发展程度较低的都是些中西部地区,所以说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4]。
2.涉及面狭窄,达不到约束企业的效果,也就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绿色金融主要卡的是企业融资的“脖子”,也就是对那些需要资金流动的企业,金融机构对其项目审核,以免出现潜在的环境污染的信贷危险。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很难对其进行约束。我国的污染很大部分是由这些中小企业产生的,但其由于各种限制性条件根本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它们的资金很大部分是来自民间借贷和自筹资金,所以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对这些数量众多、涉及面广的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制约。同时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一些高污染、高能耗小作坊式的。而没有对这些的企业进行约束,我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会打个很大的折扣。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没有对这些企业进行升级重组,那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就没有意义了。
3.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
在我国,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他的都是商业性质的股份制银行,都是追求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即便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都完成了公司的改革,所以追求的也是公司利益最大化。可对绿色金融来说,其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公共物品的属性。所以,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时需要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做出选择,而很多时候起更加注重本机构的利益,再兼顾公共利益,这就间接的对绿色金融健康持续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4.信息的不对称制约绿色金融发展
在我国,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管与处置,所以企业的环保信息都掌握在地方环保部门,这也正是金融机构进行绿色贷款的必要参考指标。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5]。环保部门有信息,但发布不及时,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效率;而金融机构虽然想积极进行贷款,但苦于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这就会直接约束绿色金融发展。
5.制度欠缺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不到位
自绿色金融进入中国以来,我国监管机构虽然屡有提及,但却未有相应的具体的实施条例的出台。如2022 年 7 月 30日,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是从信贷领域出发,意通过信贷手段遏制高污染企业的项目进行盲目扩张,但这只是一个政策性的纲领文件,没有具体的措施。所以这就导致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只能根据本机构制定的标准来对企业项目进行评估。缺乏对企业项目环保情况的审查和评估,风险控制系统没有建立起来,这都是我国制度建设的欠缺。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相当的不到位。
三、发展我国绿色金融的建议措施
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早,发展速度也很迅速,支持的各项企业项目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位居榜首。在2022年哥本哈根的全球环境气候会议上,我国做出承诺到2022年,我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2年下降40%-50%。可在绿色金融的发展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比例在2022年还不足1%,这是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金融是势在必行。以下就给出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撑力度
由于我国的绿色金融各地区、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要把绿色金融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可以从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方面给予落后地区一定的支持。财政方面,可以设立专用财政,专款专用,用以发展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追踪每笔款项的用途,保证每笔款项的有效利用。政府要运用财政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扶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促使低碳经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6]。同时可以对相应的绿色产品给予税收倾斜。"比如,为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对特别的绿色商品给予减免税收,使其在市场流通上价格更具竞争力,也更有利于绿色消费的发发展。
2.完善和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任何事情发展的根据与基本,绿色金融也如此。只有不断追求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基本的相关制度,绿色金融才会大胆的健康的发展。健全的制度,可以对金融机构建立档案,每年或者每个季度对其进行考核和评级,使其更注重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7]。而考虑到庞大数量的社会资金时,更要制定政策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向环保型产业转移,大力支持低碳产业的茁壮成长,以实现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
3.成立政策性的环保银行
绿色金融项目具有收益高、前景好但风险大、期限长等特点,所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都有所开展绿色金融通道,但这些商业机构对绿色金融项目的支持并不足,所以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政策性的环保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项目给予利息补贴,以支持绿色环保项目的实施。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设立了环保银行,通过低息和低利率等政策成功了一系列的环保项。
4.建设和完善我国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碳交易市场体系
要积极借鉴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碳排放量交易市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我国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建设我国的碳排放制度。比如碳排放权的确认、环境容量的确认等。成立我国自己的碳交易平台或者引入比较成熟平台[8]。这可以有效地使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绿色发展。
5.加大力度绿色金融的专业人才等基础建设
绿色金融对我国的银行界来说不算是新鲜概念,但真正既懂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又了解国家环保法律规定的人才相当的稀缺,所以应形成绿色金融的政策,培养专门人才,增加人才的储备,为开展绿色业务打下高效人才的基础。而这又可以从专门的金融机构或者高校招聘人才,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再到金融机构实习,或者到各大银行交流;也可以邀请一些国外特别是欧美等绿色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这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积极引导资本市场资金发展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现阶段,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大部分都是面对的企业,很少关注到家庭和个人,所以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把全社会都纳入绿色发展的范围内。发行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积极引导资本市场的资金来发展环保产业。发行绿色证券就是要把环境评估质量作为企业上市的重要一项考察指标,评估不过关的企业不允许其上市融资。绿色信贷就是在金融机构要把环境因子考虑到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的各个阶段,对有严重污染的项目不给予贷款或高贷款利率,对绿色环保产业给予适当的利率支持等措施。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社会在新时期以来取得很大的进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也正在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伴随着这些向好趋势,是我们周围不断减少的耕地,污水废气的肆意排放,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对环境粗暴的污染等等问题。因此现亟需解决的是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而绿色金融无疑是一条符合我国基本情况和实际情况的捷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掌握环保技术,高效的利用资源,积极地解决好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4).[2]王军华.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J].生态经济,2000(10).[3]李心印.刍议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的必要性和方式[J].辽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4).[4]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22(6):60~63.[5]于文天.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决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1-31.[6]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绿色金融:国际经验"启示及对策[J].浙江金融,2022(5).[7]冷静。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J].时代金融,2022(8).[8]汤伯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22(9).
第3篇:绿色金融综合材料
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经国务院同意,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趋于恶化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金融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重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出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同意,七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
今年1月份,中国倡议、推动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央行担任共同主席,研究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经验,探讨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20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期间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约一半,相当于80亿美元。中国正在以身作则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于今年7月末向G20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提交了《G20绿色金融报告》,提出七点建议:提供清晰的战略性政策信号与框架;推行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扩大能力建设学习网络;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以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鼓励并推动在环境与金融风险领域的知识共享;改善对绿色金融活动及其影响的评估方法。当前世界经济虽然不景气,各国财力有限,但是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球经济转型过程中,绿色低碳产业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中国引领世界绿色金融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通过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财政贴息、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的重要作用,要求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发展绿色保险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按程序推动制订和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指导意见》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同时,还要求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
三、央行对《指导意见》的解读
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
问:制定《指导意见》的主要出发点和政策考量是什么?
陈雨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需求持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
出台这一《指导意见》,一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实践表明,声誉效应可以激励绿色投资。一些绿色投资者,包括今年以来的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人,在追求商业回报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重视“声誉”的、负责任的投资者正在增多。政策层面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绿色投融资,会得到积极响应。
二是政府在适当领域运用公共资金给予激励。许多绿色项目由于其正外部效应没有被完全内生化,收益率略低于市场水平,社会资本可能不愿介入。因此,有必要通过贴息、担保、再贷款、PPP模式等办法来降低其融资成本或提高其收益。同时,提升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积极稳妥地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经常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
多维度创新满足绿色产业投融资需求
问:《指导意见》在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性的工具和手段?
陈雨露:《指导意见》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总结了近一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成功实践,研究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这就向社会各界发出了政策层面支持绿色投资的积极、重大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二是通过央行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到通过再贷款等措施来支持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发展。这里说的“再贷款”,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它可以是央行给商业银行利息较低的贷款,也可以是支持商业银行购买绿色债券或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也可以是抵押补充贷款。央行会选择合适的具体操作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绿色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许多绿色项目是中长期项目,让银行发行中长期的绿色金融债券、让企业发行中长期的绿色企业(公司)债券,可一定程度缓解期限错配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四是发展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品。我国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的碳金融业务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碳交易价格的有效性,并可为绿色企业提供一系列的融资工具。
五是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在《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绿色投资构成的制约。
为未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问: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今年G20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看待中国在绿色金融议题上的国际影响力?
陈雨露:在我国的倡议下,绿色金融今年首次被纳入G20议程,并形成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明确列举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七条可选措施,为未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是全球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指导意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与其他经济体一道,在G20框架和双边合作框架下,努力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问:下一步央行等部门将如何贯彻好《指导意见》?
陈雨露: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互相协作和配合。下一步,人民银行等部门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密切关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对激励和监管政策进行跟踪评估,适时调整完善。加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和统计数据共享,建立健全相关分析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
二是鼓励各地区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综合运用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统一和完善有关监管规则和标准,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是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和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形成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4篇:绿色金融发展计划
上交所力推绿色债券 助力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更新时间:2022-03-14 09:59:43
[我要投稿]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上交所积极引导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力推绿色债券,助力绿色发展,不仅为环保领域相关绿色发行人融资提供了新模式的示范与经验,也为推进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进行有益尝试。
国内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所谓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项目的债券。自2022年世界银行发行第一只绿色债券以来,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2022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近300亿美元,据安永估计,2022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据统计,2022年在上交所完成发行上市的支持绿色环保行业的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共24单,融资总额约250亿元人民币,募集资金直接投向工业节能、生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分布式能源、水力发电、林业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的绿色行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成功发行了3年期5亿元人民币公司债券,保利协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5年期10亿元人民币公司债券,以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下属公司成功发行国内首单央企环保领域资产证券化产品6.5亿元等。
去年12月,在全球瞩目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神雾集团董事长代表中国三千多家节能环保企业,在“中国碳市场建设路径”和“绿色金融”两大主题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在破解全球减碳行动固有难题上的“中国经验”。神雾集团展示了五项颠覆性创新节能技术,对劣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资源化高效利用,为传统的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供应商,具有丰富的大型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保利协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协鑫集团在苏州的光伏运营管理中心,主营业务是硅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通过技术革新,其多晶硅制造能耗降低多达85%,成本可降低27%左右。在协鑫新能源多晶硅材料进步的带动下,多晶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近50%。
2022年,上交所还迎来了国内首单央企环保领域资产证券化产品——“嘉实节能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该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下属公司经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而享有的特定期间内实现的电力销售收入及所对应的收益权。募集规模6.5亿元,计划存续期4.5年,优先级证券获得AAA评级,发行利率区间仅在4.26%至5.07%,低于同期限银行信贷标准8-89基点。
上交所表示,环保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源动力。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城市或将面临“垃圾围城”。2022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规划目标为51.37万吨/日,其中,填埋占比59%,焚烧占比35%,其它占比6%。传统的填埋方式需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渗透可能导致地下水二次污染,未来生态环境隐患大;而焚烧发电的处理方式无害化程度、热回收效率与土地资源利用率皆最高。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焚烧发电处理方式占比超过90%,国内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将建立绿色债券板块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世界潮流。上交所是国内最早响应这一潮流,开始参与培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市场机构之一。上交所是国内绿色金融研究权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首届常务理事单位之一,深入参与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奠基工作。同时,上交所也是牵头制定国际认可度最高的绿色债券准则的组织——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会员,并将在近期成为ICMA绿色债券准则观察员,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债券准则的制定。
上交所表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交所将在近期发布相关规则,规范绿色债券发行,为绿色债券提供“绿色通道”等更多政策支持,并在时机成熟时发布绿色债券指数,建立绿色债券板块,切实引导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据悉,包括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绿色债券发行,上交所绿色债券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22-06-29 07:39:02
[我要投稿]
绿色债券是近年来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从2022年开始,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22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110.42亿美元,2022年达到365.93亿美元,这两年的绿色债券发行量之和占据从2022年开始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的80%。
在我国,要大力推动绿色债券的发展,需要关注五个要点。
第一,明确绿色项目的界定。目前国际上对“绿色债券”定义已有统一共识。2022年3月27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联合13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台绿色债券原则,指出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
而绿色项目是指那些可以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发行主体和相关机构评估和选择的项目和计划,包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遏制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治理等几大关键领域。我国尚没有对“绿色债券”有明确界定,但相关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绿色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应明确在中国境内发行绿色债券的定义,主要考虑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都包括什么,与我国现有绿色信贷体系以及供给绿色债券原则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有何区别等。
第二,限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发行人可以使用绿色债券融资款项为新的及现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针对特定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用于发放绿色贷款或者简单投资于一般性的绿色基金。所有确定的绿色项目类别均应提供可以描述、量化及评定(倘若可行)的明确环境效益。另外,一些发行人已经开始具体排除特定业务活动,譬如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已禁止为核能或煤炭业务提供融资。
第三,加强绿色债券的款项管理。绿色债券的融资款项净额应当转入二级投资组合,或者由发行人通过其他方式作为其贷款和投资业务的一部分加以跟踪和管理。一旦确定符合资格的绿色项目,立即将资金拨付到发行人的主账户,以便分配给特定项目。但是,如果资金用途部分包含在最终条款中,与其他债务工具不加以区分,则无法保证全部款项均用于绿色债券投资。如果将款项与其他债务工具区分,并单独管理,譬如作为二级投资组合或特殊基金,则可以专户管理,实现资金的跟踪与管理。
第四,增加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相比于普通债券,除了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外,绿色债券发行人还必须使自己的“绿色”特征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而国际上对此的通用做法是请独立的专业认证机构出具对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绿色认证,即“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第二意见中对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投向具有详细说明,从而可以增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吸引更多投资者。
目前,国际上较权威的第二种意见提供机构有CICERO(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Vigeo评级、DNV GL集团、CBI(气候债券委员会)、Oekom研究中心、KPMG(毕马威)、Sustainalytics和Trucost公司等。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发行的300多只绿色债券中,约63%的发行人对债券进行了国际绿色认证,其中54.22%的发行人选择CICERO出具第二意见。我国若打算发行绿色债券,第二意见认证也是发债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而目前国内尚未建立此类独立绿色认证机构。
第五,灵活设计绿色债券的结构。根据债券结构,国际绿色债券分为特定收益用途绿色债券、特定收益用途绿色担保债券、绿色项目债券、绿色资产支持债券等四类。特定收益用途绿色债券的投资者对发行人有完全追索权,因此绿色债券与发行人发行的其他债券有相同的信用评级。发行人将债券收益用于支持绿色项目的子资产组合,并自行规定使用范围,设置内部机制进行跟踪和报告;大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绿色债券采用这种结构。
特定收益用途绿色收益担保债券的投资者对发行人没有债务追索权,发行人以项目运行获得的收费、税收等收益作为债券担保。由发行人对债券收益的使用进行跟踪和报告;大部分市政债券采用这种结构。绿色项目债券的投资人仅限于向具体项目的资产进行债务追索,即投资人直接暴露于项目风险下。而绿色资产支持债券的投资人可向一个或者多个组合在一起的特定项目进行债务追索,具体包括资产担保债券,ABS和其他结构型产品,一般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
第六,出台绿色债券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为了鼓励投资人购买绿色债券,建议对国内机构投资者购买绿色债券所获得的利息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25%)和资本利得税(5%)予以减免。针对绿色债券创新品种中的低评级高风险债券,建议由政府性基金出资为相关债券提供担保,实现外部增信,降低这类债券的融资成本,提高发行人的积极性。为了引导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建议拿出部分财政补贴资金作为发行债券的贴息。
此外,建议在现有评级公司的债券评级体系或者框架中,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维度。并在现有信息披露体系中,对绿色债券建立相应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跟踪披露。建议针对碳资产、绿色收益权(如新能源发电收益)等特殊绿色资产,逐步培养和规范专业化的资产评估机构,便于在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可以真正通过绿色资产实现增信,并合理反映绿色资产的价值。在国内投资人群体的绿色投资偏好尚需逐渐培养的情况下,建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通过其带动示范效应,逐渐培养国内投资人对绿色债券的投资偏好。(王遥、曹畅/文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超万人获得新能源汽车指标
来源:第一电动网
更新时间:2022-04-27 08:15:01
[我要投稿]
[摘要] 本期配置个人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10252个,单位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1139个。
4月26日,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公布了新一期新能源汽车配置结果,本期共配置个人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10252个,单位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1139个。
根据市小客车指标办此前发布的通知,2022年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为15万个,其中示范应用新能源指标额度6万个(个人5.1万个,单位3000个,营运6000个)。今年2月的第一期,个人申请新能源车者已领走12214个指标。4月之后,今年北京市的个人51000个新能源车指标还剩28534个,占全部指标的55%。
北京市汽车摇号每两月举行一次,自2022年2月26日第一期新能源汽车摇号以来,共举行了十二期摇号,其中,第十一和十二期的新能源汽车申请数直接配置,2022-2022年北京共配置新能源汽车指标66587个,其中个人50861个,单位15726个。
第5篇:绿色养老工作汇报
为计生家庭种下“绿色养老金”
近几年来,永新县才丰乡计生协会根据农业产业加速发展趋势,结合才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的独女户和二女户不再生育的‚绿色养老‛工程,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切实把关爱女孩行动落到实处。在县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下,以关爱女孩绿色养老工程为主,统筹解决养儿防老的问题,实现了‚绿色养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一、基本情况
才丰乡洲湖村地处永新县城南面,旅游景点南华山的脚下,四面环山,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一个典型的以特色农业为主的村。该村总人口2950人,有已婚龄妇女699人,‚二女户‛61人。‚绿色养老‛工程是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乡在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组织,积极探索适应解决农村计生家庭的实际问题,顺应新时期农村发展形势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方向,让农村‚二女户‛都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在致富创业中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
在乡计生协会的带领下,村计生协会走村串户,广泛听取‚二女户‛意见,发现计生家庭迫及需要解决养儿防老的问题,在动员时,却提出了新问题:谁领着我们干?谁提供技术服务?谁来承担风险?由此形成了‚支部抓协会、协会连党员、党员带计生户‛的组织形式。
二、主要做法
依托农村致富能人的资源优势,组建植树产业协会,通过党支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计生户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明确产业主要工作职能。
第一、转变工作思路,找准“绿色养老”切入点。该村围绕实施‚绿色养老‛项目,采取统一规划并无偿提供优质苗木,稳定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规范林地流转,扶持计生家庭开发绿色,助推‚绿色养老‛项目;同时围绕实现林木种植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集约化、营销网络化,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注入绿色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公司农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引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使产业升级,将土地以租赁形式进行有效流转,推行‚林木公司+计生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计生户‛的经营模式,以订单种植形式组建利益联合体,吸纳10户计生家庭参与林木产业化经营,建立松树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80亩,使绿色林木亩均产值突破4000元,拓展了计生家庭‚绿色养老‛空间。
第二、发挥带动作用,挖掘绿色创利潜力。把计生协会的群众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充分发挥和体现到发展农村产业、帮助农民致富、解决养儿防老之中。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党员带动等方法,带动更多的农村计生家庭‚绿色养老‛。该乡洲湖村的村支部书记吴家海作为‚二女户‛家庭,他妻子谢汝兰于1990年落实绝育手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夫妇两收入很不稳定。为此,乡计生办根据其家庭情况积极联系为他们开展帮扶活动,让他承包了
210亩山场种植了松树、桐树,并每年为他提供一些苗木,请来林木专家为他提供技术,那一年收入达到5.8万,到第二年,他又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0亩,现在年均收入达到7万元。与村支书同一个村小组的‚二女户‛家庭吴伏风、金芬风夫妇,其妻子金芬风自1992年落实绝育手术后,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一直不好,吴家海书记就多次上门,让他们参与到绿色养老工程,他们毅然把自家的7亩自主山场全部种上松树和杉树,纯收入达3.5万元,到2022年松树和杉树面积发展到15亩,年纯收入达到7.3万元。现在家里盖起了楼房、添置了高档家用电器,过上了小康生活,并有十几万元积蓄。俩女儿都已长大成人,不愁女儿出嫁后的养老问题。该村下新小组的刘远风、吴龙保夫妇在30亩自主山场上种植了2700的株松树和杉树,他们不认为自己生育二个女儿而悲观,通过‚绿色养老‛工程的实施,他们夫妇心里存了多年的‚疙瘩‛打开了:‚‘养儿防老’是老观念,有好政策生女儿也一样。反而带动了周围的计生家庭积极参与绿色养老工程。目前全村共有‚二女户‛6户,种植松树、杉树面积445亩,竹木20亩,其中10亩以上的4户,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亩均杉树纯收入5650元。
第三、政府强力推动,绿色产业成群众“养老银行”。乡计生协、林管站等有关部门,及时对‚绿色养老‛工程提供跟踪服务,每年组织林业技术骨干进入基地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在种苗供应、树苗移栽、嫁接改造、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引导服务,扶持组建了2个‚绿
色养老‛项目专业合作社,并在网络上发布销售信息,为林农搭建了一个直销平台。同时乡村两级分别成立了计生‚绿色养老‛领导小组,与计生家庭户分别制定了一份‚绿色养老‛合同,在基地旁边都树立一块‚绿色养老‛保护牌,标明了基地的名称、收益人和责任人。乡、村党员干部围绕实施‚绿色养老工程‛,与每户计生家庭帮扶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协调解决项目、资金、场地、种苗等实际问题,聘请农技专家开展现场咨询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手把手教给科技‚点金术‛。目前华光村的一些计生家庭都盖起了楼房和购买的家用电器,有几户还购买了小汽车,积累了‚绿色财富‛,种下了‚绿色养老金‛,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养老之忧。
才丰乡通过落实奖励帮扶措施,大力实施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程,致富计生家庭,让农村独女、二女户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使计生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有效提升了全乡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据统计,三年来,全乡通过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免费提供种苗,建立‚绿色养老‛基地1000余亩,有18户计生家庭受益‚绿色养老工程‛,共栽种松树、杉树等林木650亩,家庭人均林木收入3500元,受益户达14户,有效解决了农村计生家庭养老后顾之忧。
绿色金融工作计划
绿色金融调研报告
金融工作汇报
金融工作汇报模板
金融行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