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共7篇)

第1篇: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2022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它是淡水螯虾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1918年,日本的本州岛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于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江苏的北部,50年代初即在南京出现。随着其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的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小龙虾的养殖大国和出口大国。

       近年来,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2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22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

       近年来,随着“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冷链物流、餐饮节庆”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很多地区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小龙虾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写了湖北2022年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旨在总结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一、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

       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22年,湖北省新增虾稻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新增小龙虾池塘养殖面积14.6万亩,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和池塘养殖面积分别达到416.82万亩和127.12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达63万吨,养殖年产值达到254.27亿元。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加工出口、稻田养殖(虾稻连作、虾稻连作+共作)、小龙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流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小龙虾产业链中,第一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小龙虾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以虾为基,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节庆文化、休闲体验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服务业。据统计测算,2022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60万人。

       (二)产业布局

       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武汉、荆州、黄冈、孝感、荆门、潜江、鄂州、黄石、天门等9个市,9个主产市产量占全省产量的95%左右。荆州市养殖规模最大,2022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28.89万吨,约占全国小龙虾产量的三分之一,占湖北省产量的一半。荆门市、黄冈市、潜江市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孝感、武汉、咸宁、黄石、天门等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

       (三)技术模式

       湖北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虾稻综合种养、池塘养殖二种模式,其中虾稻综合种养模式占主导地位。虾稻综合种养是湖北稻田综合种养的主导模式,其面积占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80%以上。2022年,小龙虾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模式多元化。湖北小龙虾的养殖模式有:虾稻综合种养、池塘主养、池塘虾蟹混养、藕塘(田)养殖等。且呈现由单一的稻田种养向稻田种养和池塘种养方向发展、由单一的稻-虾双元复合模式向虾-鳅-稻、虾-鳖-稻等多元复合模式发展的趋势。二是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小龙虾养殖不再以天然饵料生物为主,而是以人工投喂为主;生产方式实现了由过去的粗放粗养向半集约化养殖转变,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稻田亩产小龙虾100-200kg,亩效益3000-5000元,池塘亩产小龙虾200-300kg,亩效益5000-8000元。

       (四)种业

       种业是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湖北通过研发了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实现了春季生产成虾、夏季培育亲虾、秋冬季繁育苗种的全年候生产,突破了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该技术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小龙虾主产省区得到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小龙虾苗种供应问题。2022年,湖北又着手研究小龙虾温棚规模化繁育技术,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建设小龙虾苗种场奠定了技术基础。

       (五)产业政策 1.政府重视

       为确保小龙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湖北省2022年出台了《湖北省小龙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小龙虾十三五产业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凸显了政府在促进小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湖北省政协还召开了“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月度协商座谈会,会后整理形成了《关于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建议》,有效促进湖北省各有关部门协调推进湖北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湖北省农业厅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资金保障

       为保障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小龙虾产业从业者积极性,湖北省有30多个县(市、区)发文明确稻田综合种养支持政策,每个县(市、区)都拿出真金白银,积极推进适宜区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六)龙头企业

       放眼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已经由“散而小”向“集中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培育壮大了湖北莱克集团、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盛老汉家庭农场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其中湖北莱克集团小龙虾加工量和出口创汇占湖北省总额的50%以上,并连续12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现拥有“一院”(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中心”(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三大加工厂”(均属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五大养殖基地”(自建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5万亩);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出口甲壳素、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制品以及淡水小龙虾、鮰鱼、鳜鱼、大白刁、鲈鱼等淡水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先后通过美国、欧盟、俄罗斯和韩国卫生注册,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英国BRC认证,是英国玛莎百货在中国的唯一一家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欧盟甲壳素系列产品注册的企业;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是以专业烹饪油焖大虾闻名的特色餐饮店,也是潜江市目前最受欢迎品牌酒店,其旗下拥有20多家分店及连锁店及从业人员1000多人,养殖基地规模1200多亩;作为大米加工行业全国第二、米制品排名全国前三的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万亩稻虾种养基地,集团投资建设的龙庆湖小龙虾交易中心,每天发往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小龙虾超过3万斤。

       (七)市场消费

       小龙虾季节性供给特征明显,上市量和市场价格随季节变化而波动。2022年淡水小龙虾批发市场价格仍呈上升趋势,3~4月为苗种上市旺季,价格较高,最高达到60元/kg;期间,商品虾价格也较高,一般为80-120元/kg;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价格有短期回落,6月中旬后价格回升并一路走高,50-80元/kg。

       (八)加工流通 1.加工

       湖北省加工产业链条稳步延伸。受国内庞大市场需求拉动,虾尾、清水虾、调味虾等面向国内市场的小龙虾加工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大幅增加。小龙虾精深加工稳步推进,用虾头虾壳提取甲壳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制品生产拓展至医药产品领域。2022年湖北省小龙虾加工产值达到116.39亿元,同比增加21.96%。2.流通

       目前,湖北省市场交易活跃,各个水产品交易市场都经营小龙虾的买卖。主要特点:一是批发市场逐步扩大。2022年,除武汉、荆州、鄂州、潜江等市州外,一些县市也建设了自己批发市场。二是网上营销风生水起。2022年,湖北省小龙虾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亿元。潜江华山、湖北莱克、洪湖德炎等公司的麻辣小龙虾、虾球等产品居于京东、微信等电商平台人气榜首,年销售额分别达到9000万元、6300万元和1200万元。潜江“虾谷360”垂直电商平台以“互联网+小龙虾”的模式运营,入驻采购大户和交易商户达300多家,小龙虾物流配送能力辐射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客户,全年小龙虾交易额达到3.59亿元。“中国虾谷网”小龙虾垂直电商平台的年销售额达到9600万元。

       (九)区域品牌

       湖北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宣传建设颇见成效。首先,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安全,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投入品使用,强化源头、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其次,深入实施品牌培育计划,鼓励引导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稻渔品牌创建,通过参加农产品交易会、举办节庆活动,积极宣传推介稻渔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质安全、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稻渔品牌,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效益。目前,湖北省依托稻田综合种养的优良品质,已为稻、虾产品打造了系列知名品牌。如荆门“香稻嘉鱼”、潜江“虾乡稻”、鄂州“洋泽”大米,等稻米品牌;“楚江红”、“良仁”等小龙虾品牌;“虾小弟”、“虾滋味”、“楚江红”等电子商务品牌;“五七”、“小李子”、“利荣红透天”、“潜憨直”油焖大虾、“聚一虾”等餐饮品牌。

       (十)餐饮节庆文化

       餐饮消费仍是小龙虾的主要消费方式,不仅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小龙虾慢慢从大排档、小虾店、虾餐馆走向了高档酒店的餐桌,成为餐饮业最主要的热门菜肴。吃食小龙虾成为广大市民的时尚消费,小龙虾红色风暴极大地影响着各地餐饮业和广大市民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湖北省专营小龙虾餐馆数量超过1.8万家,小龙虾餐饮产值超过400亿元。“油焖大虾”是湖北的招牌名菜,近年来又创新推出了“蒜茸虾”、“清蒸虾”、“卤虾”等近30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菜品。湖北各地非常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宣传工作,2022年,除潜江市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小龙虾节外,监利、公安、安陆等地也举办了各类不同的节庆活动,以促进小龙虾消费、推进小龙虾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种业体系亟待建立

       目前,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滞后于养殖发展。苗种繁殖主要依靠养殖者自繁自育,这是湖北省在6年以前为解决小龙虾产业苗种瓶颈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技术。现如今,由于养殖者掌握小龙虾自然繁殖的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出苗有早有晚,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加之质量不稳定,苗种捕捞、运输、放养后的成活率较低,病害时常发生,影响了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因此,进行与种业建设相关的种质资源调查、良种培育以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亟待加强,完善的小龙虾种业体系亟待建立。

       (二)养殖技术有待优化

       近年来,虾稻模式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如何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虾稻综合种养模式有待优化;池塘养虾模式由于多年有机质积累,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如何实现“池塘生态养虾”,池塘养虾技术有待优化;小龙虾营养需求及专用配合饲料亟待研发;标准化、可控化的健康养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疫病防控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等养殖病害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损失,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制约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建立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体系,养殖用药规模化管理有待加强。

       (四)加工业有待大发展

       目前,小龙虾消费方式主要是鲜活消费,影响小龙虾消费范围和消费群体的扩大,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波动,方便家庭消费的加工产品较少。同时,小龙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仅占16%—20%,综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产品附加值并未完全得到开发,加工业有待大发展。

       (五)产业引导有待加强

       服务小龙虾产业的能力跟不上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技术培训、生产指导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养殖者,特别是新进来的养虾者,往往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失败。不同地区、不同专家对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解释不一,甚至有的人不懂装懂、有的企业销售人员为推销产品充当技术员误导养殖者,给小龙虾养殖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造成巨大损失,产业的正确引领有待加强。

       三、发展趋势

       (一)养殖面积继续扩大

       按照现阶段水产养殖情况来看,大宗淡水养殖利润薄,逼迫养殖户对养殖结构进行调整。由于目前小龙虾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空间较大,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继续增长。

       (二)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目前小龙虾已形成养殖、餐饮、加工,到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广文化的产业链,市场仍是供需两旺,市场价格将表现为稳中有升。

       (三)养殖产量持续增长

       现在一些市县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的扶持政策,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通过加大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力度,加之小龙虾养殖利润可观,农民对小龙虾养殖的积极性较高,预计未来3∼5年小龙虾养殖产量还将持续增长。

       四、发展建议

       小龙虾产业是水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中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虾稻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同时还拓展了水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大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发展虾稻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 “钱袋子”又确保了 “舌尖上的安全”,还有效地破解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是一条“催生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建议把虾稻综合种养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一)构建小龙虾种业体系

       加快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小龙虾苗种场。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快提升良种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鼓励和支持小龙虾苗种场建设和相关科研工作。

       (二)严格规范养殖业

       严格规范小龙虾养殖业。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稻田养殖,应当走“清洁养殖”、“绿色种养”的发展之路,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而不顾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要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逐步推行小龙虾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积极开展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和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减药减量,农药减量60%以上、化肥减量50%以上。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严禁使用禁药。大力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切实为小龙虾养殖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三)加快发展加工业

       小龙虾的加工与深加工潜力巨大,应加快发展方便、保质、利民的小龙虾加工产品。加快发展小龙虾副产物(特别是餐饮业的虾壳量几乎是小龙虾产量的50%左右)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不断向医药保健、化工与环保等领域拓展。

       (四)落实政策保障,加强金融扶持

       要积极支持从事小龙虾产业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三补贴”(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补贴)“三补合一”,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切实用好各级奖励基金,补贴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有关部门应将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列入国土整治、土壤修复、高标准农田以及有机稻基地等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内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发展和推进农业保险制度,提升农业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贷款贴息创新。鼓励虾稻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把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落到实处,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五)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湖北省水产及农业科技基础雄厚,农科教优势明显,聚集了一大批国家级农业、水产院校、科研院所和省级技术推广与科研单位的科技精英,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有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还有一批省、市、县技术推广站、所。应该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促进科技与水产、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一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将小龙虾产业作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亮点,整合水产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与推广单位的科技精英,推进集成创新,以“双水双绿”(即水稻、水产,绿色种植、绿色养殖)工程为主要抓手,协同攻关小龙虾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六)加强虾稻龙头企业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建设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培育壮大一批与虾稻种养产业直接相关的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竞争力提升提供直接动力。此外,目前虾稻综合种养产业中存在“种稻的不会养虾、养虾的不会种稻”的局面,各地渔农民掌握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制约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虾稻综合种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种稻”又懂“养虾”的职业农民,促进虾稻综合种养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七)严格标准,打造品牌

       要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安全监控,逐步做到质量安全可追溯。做实做强虾稻综合种养模式下安全优质的“有机稻”、“生态渔”品牌,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水产品和稻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名副其实的有机、绿色品牌。同时开展稻谷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发展订单生产,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八)加强“稻渔文化”建设

       鼓励把虾稻综合种养基地融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将稻渔生产、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民俗特色融为一体。打造稻渔文化小院,建立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稻渔展销会、博览会,举办稻渔科普观光活动,组织开展“稻渔文化课堂”活动,举办龙虾美食节,将“稻渔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不断加强稻渔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和推广,打造稻渔品牌内涵和美誉度,推动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者:马达文 汤亚斌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第2篇: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发 布 会

       阅

       材

       料

       汇

       编

       中国水产学

       会

       2022年6月

       录

       年度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1

       2022年度安徽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11

       2022年度江苏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26

       2022年度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40

       2022年度湖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52

       2022年度江西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67

       2022年度四川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86

       年度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李同国)

       (信阳市水产局 田随成)

       稻渔综合种养、池塘种草养殖及河流、湖泊放养。稻渔综合种养为主

       要生产模式,占85%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淮河流域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固始县,沿黄河流域的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濮阳市、开封市及邓州市等地,相对规模较小。殖面积只有2万亩。到2022年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0万亩左右,“稻-虾”共作轮作面积17.08万亩,池塘养殖小龙虾面积4.6万亩。2022年全省小龙虾总产量1.19万吨。一产产值4.76亿元、二产产值0.88亿元、三产产值13.10亿元,总产值达18.7

       4亿元。

       一、产业现状

       (一)规模布局

       1.规模

       到2022年底,光山县、固始县、罗山县等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全市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达到

       13.75万亩;固始县和潢川县还有池塘养殖小龙虾4万亩。信阳市的小龙虾产量1.0万多吨,总产值10亿多元。加工小龙虾3888吨,产值0.88亿元。祥符区及中牟县,濮阳市的范县等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点)遍地开花,初步统计这些地方稻 渔综合种养面积有5.0万亩左右,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3.3万亩,“稻-鳅”面积1.3万亩,稻-蟹面积0.3万亩。池塘养殖小龙虾面积

       约0.6万亩。4.6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亩产100-300斤,池塘养殖亩产300-500斤。2022年全省小龙虾总产量1.19万 吨。一产产值4.76亿元、二产产值0.88亿元、三产产值13.10亿元,总产值达18.74亿元。

       2.布局

       (1)小龙虾养殖布局

       河南的小龙虾养殖主要分布在信

       阳市的8县2区。

       表1:信阳市各县区分布情况统

       计表

       县区

       面积(亩)其中:稻虾共作面积(亩)

       浉河区 220 220

       平桥区 800 800 罗山县 12550 12550

       光山县 12881.7 12881

       新 县 80 80

       固始县 50000 30000

       商城县 5000

       5000

第3篇: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

       洪湖市水生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得天独厚。近些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围绕“水产富民”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水产业真正成为洪湖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小龙虾作为洪湖水产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洪湖市水产局紧紧抓住省、荆卅I市重抓小龙虾产业的契机,把小龙虾的发展提升为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的重要举措之一,使洪湖小龙虾产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据预测,全市2013年可产优质小龙虾7.6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9.89%。小龙虾实现产值15.84L元,占全市水产总值30%。前,选、繁育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繁殖出的苗种体态健康、活动力强,部分苗种放人试验土池,生长情况良好。截至目前,已选育小龙虾亲本7.5万组,繁育小龙虾苗200万尾。据了解,市内养殖的小龙虾普遍比往年大,洪湖市大自然水产公司养殖有一只小龙虾净重达到198克。二有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随着小龙虾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洪湖市小龙虾养殖规模也日趋扩大,繁养技术不断创新,养殖模式不断优化。据统计,洪湖市现有小龙虾养殖面积74万亩(不含60多万亩公共水域面积自然生长的小龙虾),其中:虾蟹混养4l万亩,虾稻连作26.3万亩,虾莲共生5.6万亩,小龙虾专养1.1万亩,今年生产优质小龙虾7.6万吨。洪湖市大自然水产公司租赁螺山植莲场水面1573亩,其中专养小龙虾1073亩,亩产小龙虾可达500斤以上;虾蟹混养500亩,亩产小龙虾也接近300斤,全部都是池边交易,最高价卖到43元/斤,平均价也在15元/斤左右。据该公司负责人陈朝阳介绍,今年,大自然水产公司小龙虾收入可望突破400万元,比往年增收30%以上;汊河镇双河村村民王大海在承包的36亩水稻田一.洪湖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洪湖市围绕做大小龙虾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较好地推进了小龙虾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小龙虾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加粗、铆紧,主要体现在“五有”:一有全省首建的小龙虾选、繁育中心。由于小龙虾养殖一直靠自繁自养,种质严重退化,头小尾大、出肉率低已成为普遍现象。对此,在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整合社会各类资金达2680万元,在洪湖市小港管理区,依托湖北东聚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一个占地面积46亩,并配套选、繁育基地400亩的小龙虾良种选育中心,中心以省水科所为技术支撑单位,长年聘请国家小龙虾知名专家舒新亚教授作技术指导,先后前往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等大型淡水湖泊采集优质小龙虾亲本,同时选用洪湖优良的小龙虾亲本进行两两杂交,采取“控制光照、控制温度、控制水位、控制水质、加强投喂”、“五位一体”的人工诱导方法,促使小龙虾同步产卵,批量繁殖。目中阖永启2叭3年第12期39万方数据之路责任编辑郝向推行虾稻连作,今年生产大规格小龙虾8000多斤,仅一季小龙虾就增收16万元;螺山、滨湖、小港、汊河、沙口等地近40万亩虾蟹混养面积普遍比往年增收。对此,洪湖市摸索总结的虾蟹混养模式已被湖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科教片全国推广,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曾4次赴洪湖采访小龙虾养殖的作法。三有中南地区一流的小龙虾原产地交易市场。洪湖市长的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检查、考核全市小龙虾产业发展;小组成员分别包乡镇、包企业,帮助指导其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合理制定规划,认真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并把小龙虾产业发展列入全市年度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结帐,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小龙虾的良好氛围。二是发展规划落实。洪湖市在认真落实《洪湖市“十二五”水产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又围绕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健康养殖、市场流通、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等环节,制定了《洪湖市淡水小龙虾产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计划三年内将辖区小龙虾种苗彻底更换,五年内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百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小龙虾加工总值30'[L以上,出口隹:,jfl2l亿美元。三是扶持政策落实。为了加快洪湖市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洪湖市先后制定了Ⅸ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意见》和《洪湖市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小龙虾繁养、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年,为促进小龙虾加工进入快车道,市政府又从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支持、收费优惠、用地优先等五个方面明确优惠政策,推动小龙虾加工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洪湖市在每年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小龙虾产业发展外,市政府每年还拿出200万元用于种资更换、基地建设、品牌宣传、加工技改等方面的以奖代补,这些都有效促进了洪湖市小龙虾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四是服务体系落实。一是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体系,先后与中科院水生研究所、省水科所、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签订水产科技全面合作协议,近些年,邹桂伟、桂建芳、王桂堂、曾令兵、谢从新、舒新亚等数十位国家水产顶级专家多次赴洪湖指导、交流,仅举办小龙虾培训班就达百场(次),培训养殖户2万余人(次);二是加大了小龙虾防控体系建设。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不断充实洪湖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仪器设备的同时,分别为全市20个乡镇配备电脑、水产养殖专用测定仪、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生物显微镜、数码照像机、采样箱及工具等,大大提高了洪湖市小龙虾生产综合防控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水产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全市组建水产专业合作联社2个,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社128个,为小龙虾产、供、销服务,抱团经营,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认真落实省政府实施小龙虾禁捕期制度。充分发挥渔政执法队伍的作用。从2010小龙虾上市高峰期,H交易量均在300吨以上,为了确保虾农增产增收,洪湖市从市场流通人手,打通绿色通道,引进福建老板林国雅来洪湖投资建市场,上年度交易小龙虾、下半年交易螃蟹。目前,一个占地l50亩,投资1.27亿元兴建的600个经营门店、2.48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3000吨的实用冷冻仓储等足以保证洪湖小龙虾及周边水产品交易。目前,洪湖市小龙虾除能保证加工企业充足的原料外,还通过交易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四有湖北唯一的水产品加工示范园。洪湖市现有大小水产品加工企业28家,小龙虾加工企业近一半,年加工产值近50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尤其是洪湖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小龙虾加工高峰期,2000多职工昼夜加班,每年生产的小龙虾系列产品近2万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是湖北省唯一出口与内销兼顾较好的水产加工企业,还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小龙虾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目前,该公司不断扩展壮大,厂区占地面积由去年的150亩增至450亩,还新增冷库容量l万吨,为充分利用小龙虾资源,拟引进年产甲壳素1000吨的加工生产线,从小龙虾甲壳中提取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形成了集环保、食品、医药、保健、饲料加工于一体的洪湖德炎水产加工出口示范园。2叭2if-投产的湖北楚江红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4,9中旬开始小龙虾加工以来,每天收购、加工小龙虾120吨以上,仅7月8日这一天就收购小龙虾67车,一天就支付货款300多万元。五是有享誉海内外的小龙虾品牌。洪湖市小龙虾已取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德炎”小龙虾获评中国名牌农产品,与此同时,生产的小龙虾系列产品也建立了完整的HACCP质量监控体系,并通过了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和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洪湖市围绕小龙虾产业链延伸所采取的措施洪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把小龙虾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水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市的亮点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创新投入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把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主要做到了“四个落实”。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年起,每年的9月lH至12pJ31日,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天然捕捞水域实施小龙虾禁捕期制度,严禁使用网眼规格小于l厘米的网具,较好地缓解了由于自然捕捞过度,小龙虾资源急剧下降、小龙虾产业受损的现状,从而加快了小龙虾种质资源的修复,保障了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el"40中丽水A2013ff-2912期万方数据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曾令旗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局中国水产China Fisheries2022(12)

       引用本文格式:曾令旗 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期刊论文]-中国水产 2022(12)

第4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2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 __。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 __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 __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如下: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10000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 __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 __+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第5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1.检查指导县市区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载体。从XX年1月中旬开始,我局牵头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兽医、林业等部门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确定特色果蔬、中药材、富硒稻、茶叶、桑蚕、生猪、肉鸡、肉鸭、油茶等为主导产业,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对接会,23家企业积极响应,计划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大行动,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加工得好、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益、企业能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针对XX年全市计划脱贫摘帽115个贫困村1062个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4349户58072人、水田万亩、旱坡地万亩、山林地万亩的特点,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反复调查研究和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贵港市XX年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讨论稿)》,并转发县市区征求意见。3月2日,我局印发实施《贵港市农业产业脱贫XX春季大行动工作方案》(贵农业通〔XX〕13号),派出组织5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取得实效。

       3.组织种苗繁育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准备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局组织市蚕种场、桂平市汇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围绕百香果产业扶贫进行繁育种苗达120万株以上。同时,1月31日、3月4日先后两次到挂点联系乡镇平南县大坡镇召开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座谈会,指导帮助贫困村落实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已落实种植水果1200多亩、富硒优质稻1500多亩。3月9日,组织大坡镇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担村、百香果加工企业和港南区高庆村参观学习,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和坚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4.指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订单扶贫”模式。组织金沙果蔬专业合作社、深禾丰公司利用自己的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和入股等,多形式增加贫困户入收。3月8日,我局在港北区庆丰镇深禾丰公司蔬菜基地召开全市蔬菜产业扶贫暨春季大行动推进会,推广种植高产高效蔬菜,着力解决XX年计划脱困群众收入问题。

       5.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为指导后盾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局组织人员编写《产业扶贫手册》,重点介绍我市扶贫主导产业、增收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注册登记和产业扶贫政策等。推介一批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区八塘镇高庆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和流转无劳动力(或外出务工)家庭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蔬菜生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2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免费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不容乐观。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扶贫开发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特色产业 着力提高质效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10000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旅游产业 拉长扶贫链条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落实“雨露计划 ” 推行打工扶贫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实践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扶贫办+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6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1: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 多亩,红梨多亩,覆盖个村寨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 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

       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 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 万亩,金果林面积 万亩,近年发展生猪 万头,出栏 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镇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十二五”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篇2: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洮坪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22至202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22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22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扎实开展了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引进北京开发商,在大山村成功流转土地10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1处;扶持农户创建了坪阳养鹅基地,养鹅1000只,竹园诚信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认真落实了城乡低保的“调、减、免”及扩面提标工作,规范低保、优抚等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县上有关精神,对全乡低保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户家庭档案,并按照“五优先、六不准”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55户低保户进行了调整,做到了确定低保对象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发放资金及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低保扩面提标精神,全乡2702户贫困家庭中,有908户3472人已纳入低保,占贫困人口的23.9%,三年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54.8372万元,五保供养金41.04万元,城市低保金9.04976万元,军人优抚金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我们结合整村推进扶贫科技培训规划的实施,邀请陕西教育集团师资队伍20余人,在全乡17村扎实开展了为期1月的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培训达800多人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由自发型向有组织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二)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

       【篇3:2022年 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2022年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政府:

       2022年,镇农业扶贫产业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在 镇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和安排下,我镇扶贫产业的各项工作已进入了拨付补助阶段,现将有关扶贫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我镇扶贫产业的基本情况

       1、2022年我镇农业扶贫产业有百香果、牛大力、火龙果、沃柑、桑 蚕、沉香木、甘蔗、淮山8方面,涉及 个村,总的种植面积为8789.573亩,涉及农户1926户。

       2、我镇各种产业实际验收面积为亩,其中百香果占527.2亩,涉及农户215户,牛大力占291.183亩,涉及农户128户,火龙果占13.9亩,涉及3户,沃柑占612亩,涉及164户,桑 蚕占1000.99亩,涉及408户,沉香木占228.1亩,涉及85户,淮山占617.9亩,涉及205户,甘蔗占5489.3亩,涉及716户。

       3、目前扶贫部门基本认可我镇产业的种植面积,实际补助面积是除去不是2022年建档产卡户、财产审查不通过的户、农户种植不合格部分的面积为准。且要求每个贫困户只能补助一种产业,每户封顶5000元。

       后附各村补助情况表

       镇扶贫工作站

       2022年1月25日 1

第7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汇报,,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个人工作总结中查看更多范文。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20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20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

       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

       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20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20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

       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

       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20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

       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

       最后,我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产业扶贫年终工作汇报

       乡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全镇精准扶贫产业工作汇报

       涡阳县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工作汇报